第一篇:四步教学法(精选)
“四步教学法”为:创设情境确定目标、任务分解小组准备、开放展示互动生成、小结展示矫正提升。
①创设情境 确定目标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境创设的好,就会引人入胜。因此,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一种迫切要求的心态之下开展学习。
这里的“情境”可以是问题情境;可以是学生的课前预习,且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后由老师归纳形成的中心问题;也可以是为激趣设计的生活、故事情境,为探究解疑设计的实验、悬念情境„„总之,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浓厚兴趣。不论是以“情”、以“境”、以“疑”、以“趣”来创设情境,都是为了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②任务分解 小组准备
在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确定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迫切需求的状态下,教学进入第二个阶段,任务分解,小组准备。这里的“准备”是指为展示做准备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教师把学习目标细化为若干个任务,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集体研讨、合作探究,伙伴相助,读资料、通方法、统答案、分角色、做演练,为展示作充分的学习准备。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如遇到难点或疑问,学生随时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随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研讨提供帮助。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亲身去体验,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尽可能的自己来解决问题。
③开放展示 互动生成
这个环节是“四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上一环节,小组充分研讨,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这个环节分组进行精彩展示,要求高效而有序。先是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作充满集体智慧的展示,若展示不到位或不全面,本组同学可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本组发言完毕,外组同学可以针对展示的问题进一步进行质疑,继而展开争辩,全班同学都可以针对论题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自主发言。课堂上充溢着一股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这里的展示可以是讲解思路方法,可以是交流答案,可以是演示实验后总结规律,也可以是倾听、感悟后的纠错或质疑。如果展示不全面,由学生自动补充,如果展示有错误,由学生主动纠错„„开放的、充满个性的分角色展示,能够形成生生、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
④小结反馈 矫正提升
这个环节的另一个任务是拓展提升,是即联系课本,又跳出课本的进一步发散思维。其中既有内容的延伸、有知识点的扩展,更有思想的交锋和思维的发散。学生可以发表各种各样的感悟,甚至是奇思妙想,可以是课堂练笔,展示生活的细节。多种信息的采集和运用,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中尽情的绽放。
3.把四步教学转化为三个主动
要把四个环节的教学转化成学生的三个主动。一是语言上的主动。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的话语权真正地还给学生,要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愿说、会说、善说。对于学生的表达,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等。要注意学生表达、音容笑貌是不是充满了激情,是不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绘声绘色。所有这一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行动上的主动。通过灵动的课堂让学生感到学习不再乏味枯燥,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充满“探险”、充满激情、充满挑战。学生在合作竞争、在互动交流中兴趣盎然,使学生的心灵真正得到放飞。三是思维上的主动。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但决不是形式上的活跃和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追求的是思维的活跃和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真正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不是停留在知识的表层。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创设一种让学生勤思、善思、精思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向书本挑战;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会拓展、延伸,学会发现规律,学会探究本质。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课改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共同责任。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刚刚开始,还在“摸石头过河”,我们将发挥中心教研组这一平台,不断探索努力改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相信,只要循着新课程的理念作不懈的努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会更加显著。
第二篇: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学习心得
刘洪泉
东方教育好还是西方教育使用?我深深地考虑了好长时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东西方结合的教育应该是最完美的教育!就是把中国需要的扎实的根基牢牢地掌握好,但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在脑子里;可是对于中国现在人才发展的现状,我确实需要更深层次的开发人的脑细胞---多动手操作和多创新发展。
下面是“四步教学法”对我的一些触动和收获,现总结如下:
1、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著名的教育家于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适宜的情景创设,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为本节课做好知识铺垫与导入,但是,不要为创设情境而创设,切忌盲目的创设情景,应于三维目标有机的结合,不能脱离实际,要有目的性和真实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其实这个背景可以来源于生活,就是来源于数学本身。真正的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于更好的解决问题。
2、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阅读:阅读改变人生,悦读享受人生。让学生学会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享受人生的乐趣,并且从阅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提出一个问题更重要。”郭志刚说:“创新源于发现”。只有从阅读中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自己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不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吗?教会了学习方法,学生终身受益。
3、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打破以讲授、注入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就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多元互动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等的互动与交流。在本学期的这一环节教学中,我逐渐发现,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因此,我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因此我逐步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4、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这一环节时围绕目标进行的,是有目的的。训练检测并不是考试学生,而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5、迁移运用 拓展探究
我认为,这一环节时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可以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时间的缓冲阶段,可以是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使用“本节课你学会了那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知识感到困惑?”采用把学到的知识自己说一遍,或者同桌之间互说一遍,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四步探究教学法,是最适合我们农村教师的一种教学模式,唤醒了我们教师的探索欲望,它改变了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会学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知识,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体验、实践操作过程的同时形成各种能力、发展智力。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引导、点拔下,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自讲互讲等。从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转变为学生主动读书、主动探索,主动研讨,主动合作、主动实践操作、主动调查访问、主动上网查找等,解决问题。从学生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转变为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主动做作业,主动课外阅读,主动批改作业,研讨作业;主动交流学习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第三篇:四步教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及情感活动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用老师的理论分析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加深情感培育,进一步体验理解,从历史学习中获得启迪,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老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抓好“读”、“述”、“议”、“展”四个步骤,把握好历史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一、四步教学法的主要指导思想
对于“读”、“述”、“议”、“展”四步教学法,主要指导思想有以下三点:
首先,要改变思想,将单纯的历史知识传授上升为知识传授、发展智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思想。以往教育观念重视老师以知识传播为主要教学任务,通过讲述使学生获得知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往的历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其次,要将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在保证老师在历史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妥善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再次,变一次性讲述为“读”、“述”、“议”、“展”多次学习。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中有思。遵照学生的学习规律,依次实现认知、理解、运用的层次递进发展,完成反复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授课效率,也避免教与学的脱节。
二、灵活实施四步教学法,实现高效课堂
(一)认真阅读,打好基础
阅读是学习的初始阶段。在每个章节开始之前,教师要抽出时间组织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的实质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具有提前性、独立性、能动性等特点。老师要提前一天向学生发放历史课的教案,学生可在当天晚上根据教案中列出的学习任务和知识重难点,比照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查阅历史参考教材,或者利用网络查询有关学习资料,最大限度地完成老师在教案中布置的学习任务。在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有针对的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历史作为文科类学科之一,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其把握文章主线和关键点,明确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在阅读时通过在教材上圈点、勾画,真正实现用心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视野,培养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达到课程预习的目的,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二)重点讲述,主导学习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讲述是一个重点环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针对反映的重点和疑难点进行讲述,通过学法指导实现学生的知识拓展和疑难点突破。对于课堂讲述,老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在课堂上,要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述。二是避免长篇大论,点到为止,要把握重点,解决关键问题。对于学生已经学会的、根本不能学会的、通过研究可以解决的问题避免过多讲解。三是要突出重点,在课堂讲述中要通过现象看到实质,阐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分清主次,有重点的学习。
(三)突出议论,加强交流
议论阶段就是学生在阅读和听讲教材的基础上,展开议论,相互交流,通过沟通交流,达成学习目标,实现历史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议论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议论,另一种是学生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快构建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体系,形成合力,实现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在提前一天的自主预习过程中,针对经过思考、研究解决不了的关键点和疑难点,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可以通过咨询老师或者与同学讨论等方式解决。对于在课堂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也可以通过与周围同学商量讨论或者请教老师来解决,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交流学习,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座位的安排中合理搭配,控制学生好、中、差的比例,成立学习互助小组,突出教学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交流学习及成绩的整体提高。
(四)探究展示,巩固成果
这个阶段为目前课程改革的关键部分,其实质是探究性学习,指学生为了学到知识、领 悟道理在老师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它要求学生在通过自主学习、倾听讲解及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读写、演讲、谈论等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在这一阶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敢上台,把学到的知识向老师和同学展示出来。要通过建立班级激励机制,对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坚定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心。
四步教学法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我在实施四步教学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问题式启发教学,通过一些问题的呈现,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应用和评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一阶段:独立预习阶段——问题生成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先学后教,人人参与。四步教学法模式下的预习不是让学生盲目地看一遍教材,而是有明确目的的预习。预习题的生成途径有两种:一是出自老师,另一个来自学生。途径之一——教师提出的问题
课前老师要留给学生一些预习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预习题中的大部分,紧扣教材内容,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对本课的基本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理解阅读教材的基本能力。预习题中的“想一想”,“说一说”,“你如何看待„„”等,是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途径之二——学生发现的问题 比起出自教师的问题,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生成的疑问更为宝贵。学生在预习阶段的第二个任务,也是任务的重点,即通过看书思考,自主发现并提出一些问题来。在历史课上,有一句流行语:“No question is foolish.”老师总是说,“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养成质疑的好习惯。教师把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要求学生把在预习中生成的问题记录在本上并作为作业交上来。老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量和质打分,计入整体成绩中。通过这种方式驱动学生主动地去寻找问题,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学习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对课本内容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带着诸多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由被动接受现成答案变成主动探究事物的究竟。在预习中,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有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针对学生在生成问题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未有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从新知识的性质意义和特征上、从自己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从课题上等方面入手质疑提问。
这里应注意的是,并不是问题越多越好。相反,那么无原则、无目的的所谓“问题”可能还会浪费学生和老师的精力和时间,同时又削弱了教学的价值功能。第二阶段:学习讨论阶段——问题引领,探讨交流
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材料,创设教学情境,用问题引领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展开了新知识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主要采取了两个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一学生来做评判者。
首先要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自学预习情况,把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的评判权交给学生,如果判断是错,必须要说出错的原因,那么正确的是什么。传统教学中,这个本来是老师的权力,在但四步教学法模式的课堂上由学生来行使。初中的孩子好胜心强,好表现,喜欢充当像老师、法官一类的角色,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纠正他们不注意倾听他人回答问题的坏习惯、而且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只有在课前好好预习,占用一定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他们才有能力去纠正别人的错,评判别人的回答的好与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主要是组织课堂、认真倾听,发挥适时点拨、正确引导的作用。课堂中学生人人行动,人人参与,没有了发呆,走神的现象,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倾听、理解、分析审视他人的答案,并做出自己判断、评价。每节历史课上他们都要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得以慢慢形成,综合能力得到开发。
教学策略二:对话讨论,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对话讨论。探讨的问题 主要出自预习阶段的老师和学生,也可以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标要求学习的内容;二是有思维含量,值得探讨;三是班级内很多学生感兴趣、想了解的话题;四是有一定的认知冲突。比如“因为林则徐禁烟导致英国人的侵略,所以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就不会有鸦片战争,“如果没有袁世凯出卖,戊戌变法会成功吗?”“你如何看待谭嗣同不愿逃走的做法?”这一类问题,既富有挑战性,又具有开创性,往往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四步教学法模式下,“讨论”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一般采取先小组内部小讨论,然后在全班开展大讨论的形式。“讨论”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在开放、宽松的情景中对话,能引出学生的不同观点,他们之间相互倾听、商谈、欣赏、质疑、帮助、改正。学生一方面坚持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在聆听他人的观点,在比较与对照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形成新的更趋合理的观点。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思考者、发现者、批判者和成功者,进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争做学习主人的精神。
在运用“讨论法”的教学时,教师的作用是组织疏导。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书中、老师、同学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审视,提出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理解、分析及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善于启发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自由地讨论,引导他们接受发散式的观点,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互动交往中,引发新的思考,使其潜在的智慧在同伴的启迪下得以开启;要对学生强调,在讨论时学会互相尊重和客观评价,这样才有助于学习。第三阶段:练习巩固阶段
学习新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习题练习是巩固和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完成习题,则很有学问。在编制习题时,形式要多种多样。基础知识用多媒体以填空、选择、判断的方式呈现出来,采取知识竞赛的方式大家抢答,学生热情高涨,人人争先恐后。同时也根据教学内容变换习题的发问角度,改变习题呈现模式,将习题编得生动些,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状况,让学生在有趣的形式下愉快地完成练习,同时也感觉历史非常贴近生活,不再是无聊话题。第四阶段:反思总结阶段
历史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自我反思、重新定位。在这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习惯。老师引导学生以列表或示意图的形式整理总结这一课所学的课堂知识,也可以布置学生写每课一得,内容形式不限,学生可以谈自己情感收获,可以谈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可以谈本课学习中的不足,也可以总结自己在学习方法上的收获。教师还可以以继续追问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探索和联想创造的机会。
第四篇:四步教学法
创、读、品、写四步教学法
林坦中学 李志芹
踏着课堂改革的步伐,举着以人为本的旗帜,我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并且能跟其他人交流对话。于是我思考出我的记叙文四步教学法——创、读、品、写。
创,即是创设情境,就是通过课前的导入,让学生提前进入文章内容的过程。它正如歌曲的前奏,诗歌的背景音乐,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进入课文。所以在课堂上我很注重情境的创设,每次都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情境进行课前预热。有时候是播放背景音乐,有时候是让学生看视频片段,有时候是深情的告白,有时候是讲生活中的小故事。在讲《背影》一课时,我采用了播放歌曲的形式,我选择用《父亲》作为切入点,因为那首歌里的父亲和我的学生们的父亲一样,是朴实勤劳的农民,这更容易学生接受。伴随着那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学生已经被那无言的父爱所折服,在脑海里对父爱有一种初步的感悟。当然,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我认为只要能起到引领学生情感的作用,那就是我们创设的目的。
读,即是诵读课文,通过读来初步感知文意,并产生自己的阅读感悟。这里的读可以分为两种:对于一些铺设性、过渡性的语段,可以让学生泛读,了解一个梗概即可;而对于作者着意刻画的细节,则需要精读。我个人认为精读并不是全班反复朗诵,因为在朗诵时学生的思维大多集中在字音的准确性上面,而对于文字的内蕴则思考不
足,试想我们在读一部经典作品时有几个人是在大声的朗诵呢?因此可以采用范读或者默读的方法,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沉浸其中,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读书体验。在《背影》一课中,我让学生默读父亲为我买橘子的那段文字,课堂上是风平浪静,而学生的内心却是波澜起伏。因为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中有了独特的感悟,就像放电影一样,父亲为孩子买橘子的过程历历在目。我很佩服朱自清先生,因为他没有将父亲的外貌固定下来,而是采用留白的方法,让学生脑中的父亲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我想学生们脑中的父亲大多就是自己父亲的样子吧,而且学生也会想起自己的父亲也有类似的行为,只是当时没有发现罢了。通过读,完成了头脑中立体画面的形成和情感的嫁接,也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潜在素材。
品,即是品味赏析,这是将学生的读书体验,通过语言的表达,与他人交流的过程。由于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诸多的感悟和体验,亟待表达抒发,与他人分享交流,这时老师如果给他们一个抒情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们必将纷纷道出自己所读出来的独特的“哈姆雷特”,那么课堂上必将出现一个“百家争鸣”的场面,这不正是作为老师所期盼的吗?学生在读完父亲买橘子这段文字之后,我给了他们表达交流的时间,在课堂上有的模仿父亲爬月台的动作,有的装扮“我”哭的样子;有的说从文中读出了父爱对儿子的溺爱,有的说从文中品出了儿子的感动;有的说父亲好,很好,非常好,有的说儿子不懂事,太不懂事;有的说生活中自己的父亲也有类似的做法,有的说后悔自己以前曾经惹父母生气等等。不管学生说的对与错,精彩与
否,学生都真正的投入了,读出了自己的东西,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获得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写,即是书面表达,就是将心中的感触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学生在写作文时最头疼的是没有情感的体验,不懂得去写什么内容,不懂得怎样叙述一件感动人心的事。而我们在课上通过课前情境的创设,阅读体验和情感素材的积累,课堂上火热的交流,学生的内心已经归于平静,这时很容易产生写作的灵感和冲动。教师要抓住这个写作的黄金时间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将生活中那些感人的细节,动人的场面,加上自己的特殊的情感写出来,那必将是一篇打动人心,满怀深情的佳作。在学完《背影》一课之后,我布置了一篇小作文,学生很用心的写,虽然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琐事,有的语言组织也不周密,但所有的作文中都饱含深情,绝对是经过自己的感悟提炼而写成的。
以上就是我的四步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只是我的一个初步尝试,还需要在日后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更新,不足之处还望在座的领导和同仁给予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第五篇: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1
“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
运用了“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老师上课也轻松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
一,“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改变了教学观念
1、“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2、“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3、“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4、“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
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的做法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或板书的形式告诉同学们,让同学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学习内容。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学导式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2
四步探究教学法实施已经二年,通过学习四步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及两个学期的课堂实践,使我们都已感受到四步探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我倍受启发,从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心得体会。
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阅读包括课前自读和课堂阅读,做到有目的而读。课前自读指学生自读文本,存疑置难,要求学生读、查、思、写、记。读要达到初步感知的目的,查指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做打基础;思是初步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写是摘记知识要点和难点;记指初步识记定义、公式、定理等。课堂自读要求学生最好默读,即不出声,边读边想,便批注,把读文本的感受,体会及遇到的问题在课本上作旁批,这都是为下一步的质疑做准备。
质疑要引导学生围绕本课学习目标设问质疑,防止漫无边际的设疑。学生自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需要问题。教师设疑,教师根据教参、自己备课预设提出问题,最后师生相互补充、合并、梳理归纳出本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自学提纲。老师要借助文本材料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从标题到内容,从语言形式到层次结构,从关键词句到主题思想都要敢于质疑。质疑的问题忌琐碎重复,要有探究的价值要重视质疑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设疑的基础上,随机转化、归纳和补充,最终梳理课文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近文本,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潜心文本,与文本 进行心灵对话,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在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获。教师审时度势,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汇报等多重对话。通过生生、师生多边而有效的对话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升对文本的认识,以此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
三、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达标训练,以达到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四步探究教学法的不断学习,我觉得这一个环节很重要,是检测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所给的训练检测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并且一定要注意要以基础知识为主。
学生能够完成目标,称谓达标;大多数完不成任务,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找出学生没学会的原因,及时进行矫正,直到学生明白。课后还要进行跟踪。
四、迁移应用、扩展探究
在“迁移应用,拓展探究”环节中,让学生据所学知识发散质疑时,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四步探究教学法”是在课程改革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我们教育教学实情的一种教学模式,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个性烙印。我感觉它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单纯的“学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
这就是我们必须理解的“四步探究教学法“的科学实质和深刻内涵,也只有理解了这个内涵,我们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力戒形似而神异,才能达到心中有模而实际无模的境界。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3
通过学习“四步课堂教学法”后,我深有感触。“四步课堂教学法”的含义从狭义上的理解为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即时训练、评点总结;从广义上分析,它既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更符合三维教学目标和理念。正因如此,现在全县都在推行“四步课堂教学法”。
结合实际情况和实施“四步课堂教学法”一年多来总结的经验,我认为在推行“四步课堂教学法”时,教师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推行“四步课堂教学法”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四步课堂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总体构架,应正确进行阐释理解和运用,切不可死板硬套,我们要不断的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努力改变现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4
本学年在县教研室的倡导下,在校长的领导下,我校教师积极推进“四步教学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勇于探索和研究。在这几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我与学生同学习、共进步、齐欢乐,加深了对课堂改革的认识和理解。现在这里我不再赘述“四步法”的概念和理论,只对自己在课堂上“四环节”的运用及课堂效果两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课堂应用
四步法的四个环节是自学、研讨、展示、检测。刚开始时操作运用不熟练,师生都不适应,我的感觉是老师别扭,学生茫然。因为我已经习惯在课堂给学生讲解,这样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讲课很有激情,现在不让老师讲了一节课几乎全部让学生活动,,我既有些不适应,也有一种失落感。学生也有些无所适从,不知怎样学习,因为他们已习惯吃现成饭,不懂自己如何“找食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总想参与,不敢也有点不愿大胆放开学生,总怕学生不会学或学不会。特别是在展示这一环节中,我怕学生水平有限不会点评,就常常不由自主的参与点评,喧宾夺主,抢夺学生点评的权力,往往是学生点评过后,我再重复一遍,因为担心学生记不住。这样就浪费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进程,一堂课下来四个环节往往进行不完。这也是我把握不准四个环节运用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县教研室的同志来听课指导时,给我指出了这一点,我开始了反思。课下我又通过和学生交流才知道,我的重复是多余的,担心也是多余的,因为他们在自学和研讨过程都已经牢固掌握了问题和答案,之后我就大胆放手,把点评的权力和机会还给了学生。
我把重心放在了对学习小组成员怎样合作学习的培训。以及对他们能力展示的培养,让他们切实明白了展示风采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研讨的主动性课堂展示的积极性。慢慢地我对四个环节教学步骤驾驱自如,发挥正常了,对四个环节的时间也基本把握住了,把点评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我只做肯定表扬或鼓励。同学们便如鱼得水,学习气氛如火如荼,展示时你争我抢,举手如林,四个环节发挥的淋漓尽致。学生的口头表达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班出现了一批展示点评高手。现在的课堂,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由原来的“要我答”变成了“我要答”,由原来的“怕出头”变成了现在的“抢风头”,所以现在的课堂,孩子们学的开心,我也教的舒心、放心。在四个环节的教学探索环节中,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意义,我和孩子们同学习、同进步、齐欢笑。懂得放手的人,获得轻松,所以,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掘和发挥,身心得到解放,获得了学习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自信感。我更是获得精神上的轻松和愉快,课堂改革其乐融融。
二、课堂效果
前面我提到了四个环节的应用由原来的生疏别扭到后来的发挥自如,学生由原来的茫然不适变成了后来的胸有成竹,那么这样的课堂效果到底怎样呢?
一前我还心怀疑虑,现在实践证明四步教学法的确应该大力推广,学生作业和成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班的`那些后进生和中等生,在课堂上没有不学习的现象了,同学们在自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比学赶帮。在研讨过程中,争论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在展示环节中各组风采纷呈,信心
倍增。检测时,作业都能积极主动按时完成,再也不用催交逼交作业了,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对于字词的自学与展示。以前老师总是在客堂上反复讲解字词,学生还是记不住。现在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查找,记忆深刻,课堂展示几倍都能回答正确,所以,现在我在课堂上不再留时间让学生学字词,把字词全部放给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只是在课堂上通过展示来检查学习效果就行了,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前易错的字词,老师在作业批改反复指出,但收获甚微,考试时仍然出错较多。现在让各组成员到各自黑板上展示字词,易混、易错、共错的字词就清楚的出现在大家面前,再让他们自己点评、纠错、改错,因为各小组都展示,所以经过这样反复几次指出纠正,大家不但心服口服了,印象也深刻了以后就不容易再出现类似的错误,这点在平常的单元检测中已得到印证。以前留大量的作业,甚至几十遍的字词,学生都记不牢,现在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就能让学生轻松记住了。这样,我不用再留字词方面的作业了,不用再批改字词了,学生的作业量也减少了。不但减轻了工作负担,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四步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并激活了学生的潜能和潜力,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上学生原来是被动的学习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学习,老师由原来的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变成了跑跑龙套、敲敲边鼓、穿针引线作指导。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枯燥乏味变成了活泼有趣。真是快乐了学生,轻松了老师。所以我发自内心说:如此教学何乐而不为呢?四步教学法的确值得大力推广。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5
蒲河九年制学校龚德强通过一个周的观摩、学习和上课,我对五环四步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研究,并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上课,觉得课堂有了一定的改观,感受到这种教学法的精髓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合作讨论、展示交流反馈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学习使我倍受启发,从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是把课前交流和导课有机结合。课前交流有利于师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迅速的回到学习状态、课堂状态,学习的热情得到激发。课前交流的内容看似与课堂无关,实则为教学埋下伏笔,交流的话题选择学生熟知的,但又有激励性、唤醒意识的内容。如在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上课学校的照片、上课县城的照片、再到西湖、庐山、长城,让学生说一说,背一背相关的古诗,因为从学生熟悉的景物开始,学生自然地投入到交流活动中来。最后出示一幅双龙洞的.图片,导入到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就能快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阅读探究
这个环节的第一步初读感悟,我要求学生走进文章,读准字音,读顺语句。通过出示字词检查反馈,指导识写,在出示重点句子检查朗读,这样的句子有检查字词的作用,也有牵引出文章某一部分重点
线索的用,可以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中的句子,也可以是某一部分人物、景物、事、理的关键句子,以此为导火索,拓展到第二步再读文本,梳理结构。在《晏子使楚》一课中,出示“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这个句子,检查侮辱的认读,概括出事情的起因是侮辱,经过和结果呢?读文概括。
第三步:品读句段,探究文意。承接第二步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是如何反驳的?学生选一个故事读一读,说一说,从而明白了这是一个用巧妙的语言进行反驳的语言艺术的故事。
第四步:细读语句,品味文意。晏子的反驳妙在何处呢?深入到第二个故事,通过直话直说“楚王,您不能侮辱我晏子无能,更不能侮辱齐国没有人才”后果会怎么样和文中晏子委婉曲折的表达比较感受到晏子直话曲说的妙用。再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到晏子以退为进、将计就计、步步引诱的语言艺术。顺势而导:晏子为什么要反驳?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环环相扣,深入字里行间,品悟出了文章的情意、情境。
这四步的探究是从字词入手,到文章的整体,再到文章的局部,在回归全文感悟的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便于操作,老师在执教时线索清晰,结构明了。
三、当堂练习,展示交流。
这两环节的关键在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达标训练,以达到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对五环四步教学法的不断学习,我觉得这一个环节很重要,是检测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
所给的训练检测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并且一定要注意要以基础知识为主。
学生能够完成目标,称谓达标;大多数完不成任务,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找出学生没学会的原因,及时进行矫正,直到学生明白。课后还要进行跟踪。
四、迁移应用、扩展探究
在“迁移应用,拓展探究”环节中,让学生据所学知识拓展延伸,从课内走到课外,从导学走到自学,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一种导向。
我认为”五环四步教学法“是在课程改革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我们教育教学实情的一种教学模式,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个性烙印。我感觉它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让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符合语文学科规律。在重点环节的探究,催生了学生的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能力、学习能力,让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听说读写样样落实。教师在教学中才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但这种模式也因课型、文体、学生、教者不同产生变化和增减。
这就是我理解的“五环四步教学法”的科学实质和深刻内涵,也只有理解了这个内涵,我们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力戒形似而神异,才能达到心中有模而实际无模的境界。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6
我们学校让写对四步教学法的认识经验和体会,没什么感触随便写几句。
本学期,四步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地推广和运用。由于学习与运用时间还很短,再加上本人能力的原因,我对四步教学法的精髓还有待进一步学习。对什么经验,我不敢妄称,只在此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困惑,以期待专家的解疑和点拨,以便促进自己更好地学习。
四步教学法的本意很好,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独霸课堂满堂灌的现象。但是,即使如此,我还是认为“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万能的,神圣的。我们学习者更不应僵化的教条的照搬套用。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控。例如本学科的学习特点,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本节课的具体学习内容等等。我更不赞同将一节课硬生生地割裂成四大块,第一环节学生用多少分钟,第二板块学多长时间等等过于程式化,框框化。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这些我们教师心中没一点计划。而是说不应邯郸学步,因为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不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因循着某种固定的路线走下去,而是随时都有可能有意外发生。如果陷在某种固定的模式中必然会越走越死,有悖于构建有生机有活力的课堂。
例如我再作公开课《囚绿记》这堂课的过程中,按照四步教学法的程序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设计了三个问题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3、在你有感触的地方做标记;第二展示交流问题,第三、深入研读:全文那一处最能打动你?有感情地读一读,品味一下;第四、课堂质疑:探究绿的'象征意义、第五、拓展延伸:由本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设想着每个问题学生异彩纷呈的答案,为了追求完美的课堂,我还设计了几个机动问题供我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这堂课我可谓煞费苦心,平时上课绝对没这样做足功夫的。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总是很残酷。课上下来之后,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课前我还是有许多细节没考虑周全,学生在探讨交流问题的环节显得异常沉闷,朗读课文缺乏激情,我几番调动都无济于事,我不禁都有些气恼了。课后我反思,我想还是教师备课时没有备学生,没有正确估计学生的情感和理解能力,给学生的时间也不够充分,唉,这节课很失败。
随后观摩我校另外一位老师的语文课《夏》我又感慨颇深。整节课跟人感觉非常完美,学生状态始终很好,几乎无懈可击。教学环节紧凑有序,学生根据预习问题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学的兴致勃勃,有条不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充足,在展示交流的环节也就有话可说,表达的欲望很强烈。和我的课堂形成鲜明对比。
“看似平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教师如学生一样,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攀登高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7
我学习了营山县教学质量工程相关文件,对文件中提出的“四步教学法”也进行认真的反思,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把近期学习和实践之心得记录如下:
一、出示教学目标
教授同年级段学科的教师,共同就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与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合作设计,达成共识,师师互动,利用教师间知识差异,通过相互切磋,达到互补累积,形成最佳教学方案,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九年级所有教学班在学科课堂上所出示的目标基本做到一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与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在教材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个别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通过随后的课堂交流与教师总结得到解决。
二、活动探究
交流包括生生互动交流和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展开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师生互动交流是教师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演示等时,主要是单项交流方式,即师→生,它有利于教师对信息进行整体控制,并将信息同时传递给尽量多的人。在课堂交流这个环节中以生生互动为主。在具体的课堂交流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该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
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 教师在课堂上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变为“引导者、导演者”。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老师“给水喝”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找水源”进行喝水。这样,师生就有可能实现良好的交流。
2、设计好师生交流的有效对话。
师生交流必须有话可谈,即必须有共同的“话题”,也就是不断向对方质疑问难。设置有效的对话主题,提出有效的问题是师生能够较好交流的前提。否则,师生就无法正常交流。于是,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好对话,切不可“没话找话”地设计一些“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无疑而问。
3、教师要找准位置。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的,要实现师生的相互交流,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4、激励是师生交流的助推器。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激励学生,用教师情感的推动、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流而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课堂小结
总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上一环节即交流环节中教师针对学生通过交流所反映出的问题给予补充或总结;另一个方面是教师在本节课内容讲授完后的课堂小结,在这里重点说一下课堂小结。
以往在每节课结束之前,教师总是喜欢这样问学生:“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面对教师千篇一律的提问,面对学生那过于统一、过于概念化的回答,我们常常感到遗憾。而通过同年级段教师集体备课后设计的课堂总结却一改往日的教条与呆板,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课堂总结既关注了知识技能,又重视了情感态度,使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精彩的课堂总结,是教师和学生对一节课的高度梳理和概括,是学生把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学科建构并内化为自身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有围绕知识点的“本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有围绕开放性试题思考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围绕解决问题的“我们是如何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的”,有围绕情感态度的“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至于采取哪种方式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去选择设计。我想,只要我们对此足够重视,并潜心研究,我们的课堂总结就会更加精彩,就会收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反馈练习
说到四环节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想先从这四个字的理解开始说起。所谓“课堂反馈练习”,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查测试,以此来评定教学内容是否完成的一个过程,这一界定与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课堂检测应检测什么、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却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话题。今天,我想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勉。
课堂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进一步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自学课文后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设计的检测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重难点为主。反馈练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有效地设计检测题
首先习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当堂检测的习题要少而精,必须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检测学生是否对知识理解,并学以致用。当堂检测一般包括复习检测、对新知的针对性检测、巩固性检测、综合性检测、拓展性检测等,它应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认真分析教材重、难点,精拟小检测,紧扣检测进行新课的讲解。小检测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在新课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对考点,以及考察考点的角度进行讲解,使课堂教学与小检测保持一致。同时注意检测题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我们的经验是一节、最多两节新课有一次小检测,题量控制在10—15分钟;检测题都是以填空、列举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为拟订科学实用的检测题,备课组内的老师们既有分工,又加强合作。每位老师各自负责一部分,再交换检查,查漏补缺。
2、抓好知识过手,做到每课有检测。
知识过手从平常抓起,进行小检测前仍然要进行针对性地复习,由于题量在10—15分钟,因此在考前可以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当堂复习,只要认真复习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得很好,这样就增加了检测的实效性。尤其对于后进生由于检测范围小,难度低,他们往往会在小测验中获得高分,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复习和检测不仅能引导学生背什么、怎么背,又能提高他们的信心,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学科的兴趣,平时的知识细水长流地积累下来,到期末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诚挚的期待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