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
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固执的要兼顾全班同学的成绩,过于强调平均,却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状,所以语文课花费功夫多,但是收效甚微,而且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教学效果不理想,成绩出不来。
中下生“厌学心理”严重,随着年级升高,课业负担重,讨厌学习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但在传统教学方法的要求下,这些学生花了很长时间但是难以获得成功,导致自信心减弱,失落感加重,久而久之造成了心理障碍的积淀。
柳斌曾指出,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就当前语文教学而言,如何面向两头,特别是面向中下生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是我们的重点。
按照教学的基本流程,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总结出分层教学的基本流程:实施分层组合--制定分层目标--进行分层施教--教给创新技巧--设计分层作业--开展分层评价。
在教学目的上,分层教学始终是以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为目的,特别是对中下生,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原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上,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原则在分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深入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别特点,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从而对班级中每一个优秀生,中等生及学困生的优缺点都心中有数。为实施分层教学掌握了相应的尺度,为设计分层教学打下了基础。
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不同基础,分成不同的小组,有根据年龄特点的不同,高段可以命名为“创新组”,“争优组”“勇敢组”。可以根据不同的程度分组,同组的学生因为程度差不多,感觉心理上的压力减轻了,比较的对象也合理,反而学生的自信和学语文的情趣会提高。老师设计供不同基础学生选择的三层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和课堂作业也能在课堂里较好地落实;也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分层设计鼓励,采取不同的施救方法,不同的评价标准。
当然这个组合是灵活的,切忌把学生看死,因为造成程度不同的原因有很多,同个层次的教学也有个性,不断鼓励学生向更高的要求进发。有些同学进步很快,可以跃到更高层次,就允许他到高一级的小组。
制订明确、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是避免语文课堂教学陷于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如何把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则是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成绩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实现情感体验,树立学习信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习基础,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自觉地努力,逐步实现目标,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帮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从而确立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所确定的学习目标,学生自己会对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主体作用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并牢记每一位学生的目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给予鼓励,树立信心,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目标。例如:对差生,我引导建立以教材为文本,学好书本知识,适当地延伸积累自己喜欢的课外知识;对待中等生,我引导树立在学好文本教材的基础上,学会主动学习,有效地积累课外知识;对待优等生,则引导他们像蜜蜂一样,贪婪地有选择性地吸收各种有益的课外知识,并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并掌握。
教师不能将课时分层教学目标强加给学生,否则,选择低级目标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感,或者选择不当可能使学生达不到目标,或目标太容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教育,帮助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基础,从而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迅速了解学生所选择的目标,在教学中实施适当的分层方法,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达到目标。例如:在同样是积累成语中,我们引导学困生对教材文本上出现过的成语进行归类记忆,达到知道成语意思,会听写就可以了;对于中等生,我们在归类记忆的基础上要求能适当地积累生活中的成语;而对优等生来说,我们还要求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说出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分层教学的关键任务是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目标的实现正是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提高的标志,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是无止境的,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不能停留在起始阶段设定的的目标上,而应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的进步,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功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调整,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不断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使学生不断朝着目标努力学习,也不断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绩。
调整目标与建立目标一样,同样的有两条策略。
1、不断调整学生学习的长期目标;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选择更高一级目标。建立目标,调整目标都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它直接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说,它是分层教学中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策略。
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能消化,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问题有梯度,不同的认知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分层教学特别要关注中下学生,因为他们学习基础差,成绩跟不上,在家长、老师的压力下,厌学心理随着年级升高而加重。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实现情感体验,主动学习,最终达到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
例如我们班有位叫张建军,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作业拖欠,上课不发言,考试成绩也差。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牢记帮助实现中下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信心这一教学策略。上课时,提问他一些相对容易的题目,回答时,不忘鼓励他有进步。听写时,开始只有60多分,我给他第二次机会,只要100分,还像优秀同学一样奖励,这样他听写的劲头就大了。学语文如果连写字都不会,那怎么学阅读和作文呢?考试的成绩又怎能上去呢?作文时,也减低了要求,开始只要通顺,只要有真情,一律打跟优秀生一样的高分,还让他在学生前面读自己的习作,这样打消了怕作文的心结。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只要树立习作的信心,每个同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生就起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活跃了,作业认真了。老师找他谈话,他说:“现在上课提的问题比较简单,我稍微一想就能回答,而我讲错了,你都帮我改正,我觉得学习语文容易了,也觉得学习语文还是很有趣味的。”
确实,只要我们牢记这一教学策略,对于中下学生信心的树立,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优化分层教学过程就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优等生的教学也是如此,多从方法上引导,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比如,容易的课文让他们自学,让他们当小老师;重复的题目可以少做,让他们解放出来,多看名著,多写感想。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领悟语文的妙处。但是对优生提出的要求也不应过高,而要让其通过努力刚好能实现目标,才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课外延伸是探究性学习的拓展,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继续进行探究活动,将探究活动向课外拓展、延伸,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反过来促进课堂学习。教师十分重视设计一些必须发挥创造性、结合有关经验才能解决的开放性练习。同时课外的延伸也要考虑学生的层次性。
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证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确实是存在的。其实,教师的期望是对学生达到目标的信任和鼓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教学途径,建立沟通渠道,传达自己对学生的期望,不断鼓励学生取得进步。沟通的渠道是很多的,师生交谈,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我们都可以将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传达给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对学生的期望,更要对学生的有爱心,“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尤其对中下学生更需要富有耐用心和同情心,中下学生一般接受知识较缓慢,遗忘也快,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一时无法达到,在讲解的过程中,就要更多的从中下生的需要出发,耐心地讲解,真诚的帮助,不断地鼓励,以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师还要学会科学评价,用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延伸学习的热情。在课程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在课程评价主体上,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中要注意中间的过程,而不是分数,比如作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你的给分标准可以不同。对于学困生,最重要的是通过你的评价,点燃他信心的火炬,照亮他爱语文的心。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而分层教学始终就是以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为目的,特别是对中下生,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原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原则得到了充分发挥。
通过有效课外知识的拓展,通过分层教学的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同学们参与语文课的热情明显提高了。
第二篇: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小学小班化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姚家寨小学 孙述凯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以人为本、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地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为此在 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注意这些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一点,就是在分层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层,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差异,忽视了每个层次中又有多种层面的存在,这种分层教学势必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分层备课
教师要在课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第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精心准备的。那么,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要彻底废除设置“线路”,给学生“划圈子”,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的“填鸭式”的备课方式。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师的教案,他可谓颇费
一番苦心,教案写得“十分详细”尤其是教学过程写得更入微——“一行师问,一行生答”老师如何问,学生如何答,都一字不漏地写在教案里。看完这位老师的教案,我不禁为这位老师的“苦心”深感叹息!心想这样满堂问,到底能把学生问出什么来呢?再想,这位老师面对着那么多的学生,他又如何知道学生对他提出的问题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这个班级的学生会有一个按照他的答案回答吗?我想这样的教案再也不能再存在下去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不管他们如何想象,我们都要认真的去面对让他们充分地表现,即使他们说错了,也要耐心地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因此,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切忌扼杀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三、分层教学、多层互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的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我想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如果教学有什么模式,那么教育教学又有什么可研究的呢?所谓“教学模式”其实是某种教学方法在课
堂上的运用。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不分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又如教学《三个儿子》同学们阅读后,对课文中老爷爷:“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在讨论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说:“老爷爷可能眼花了。”有的说:“老爷爷可能是视线被某个妈妈挡住了。”还有的说:“老爷爷是不是说瞎话呢?”在讨论老爷爷究竟看到了哪个孩子,他那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时,同学们也提出了许多看法。充分流露出不同层面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但经过热烈的讨论,不同层面学生的交融与撞击,最终达成了共识。即三个母亲都称赞自己的孩子,可在她们提水有困难的时候,只有一个孩子跑过去帮妈妈提水,值得称赞的只有这一个孩子。所以怪不得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孩子。这样在课堂上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抒己
见,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享学生自己的成果的目的。另外,课堂作业的安排也要分层次设置。总的原则是:少而精,难易适度,要富有选择性,适合不同层面同学的需要。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多层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目标都能逐一得到落实。
四、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文化知识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应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形式和标准,在应试教育中,人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即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绩差,那就一文不值。结果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大量的学生被迫厌学、弃学,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给社会带来了极为消极的负面影响。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视了学生客观存在着的差异,直接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酿成恶果。课程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与当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局面。可见,评价学生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篇: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李马小学
杨小燕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李马小学
杨小燕
俗话说的好: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手指总有长短。在我们教学对象中也总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的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也都是父母的期盼,祖国的希望,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生涯中,曾经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转化“后进生”,而忽略了中等生,更放过了先进生的进一步的发展。要知道水涨才能船高,如果一个集体整体水平不高,那个体就不会有一个太突出的表现。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施适合不同档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谈一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课前预习分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
每教一次新课,我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作不同的课前学习准备。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自学后,试着向课外发展,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中等生则要求他们能理解课文,考虑预习上和课文后的一些问题,如有时间和兴趣的则可以去查有关资料;而后等生仅要求他们能初读课文几遍,稍加了解课文内容。
二、课堂教学分层——尊重差异,表现个性
1、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欣赏”“理解”“拓展”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
2、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适合什么样的教法,找到差别,才能把握知识的难易度,做到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3、教学过程应坚持面向中等,兼顾优差生的原则。三维目标中分别有深浅之分,对较难的内容让优生去解决,较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例如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后我给设计了三个练习小题,“朗读课文,读一读,说说下面偏旁的名称,写笔顺”,可要求中下生做,“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可要求中上生做,“续编故事”要求愿意做的做。
三、课外辅导分层——着眼差异,培养个性
1、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针对课堂上大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仔细加以解决。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分别给他们“吃小灶”。例读读背背古代诗歌,要求优生不仅理解诗意,而且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要求后进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诵是基础。
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点拨、个别启发和个别纠正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在课后及时解决。
四、作业设计分层——唤起热情,张扬个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教力的发展必将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施教,让低、中、高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积极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如我在教学《春笋》一课,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A抄写词语
B摘录文中描写春笋的句子。C你还搜集哪些描写春天的语句。D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春天的五彩图。
E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情景,给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你也来模仿小作者,一起来说说春天的景物吧。
[以上作业学生选两题完成] A类作业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传统的作业形式偏重学生的反复抄写,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地照抄,既简单又乏味。在做这一类作业时,我做了小小的改革,生字的抄写仍然只抄3遍,第一遍我让学生按音序排列抄写,第二遍让学生按间架结构进行分类抄写,第三遍则让学生按部首分类抄写。这样,学生在抄写过程中要动手更要动脑,既改变了书写的机械性、单调性,又掌握了生字的写法,还培养了归纳能力。
B类作业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积累语言材料能力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打下基础,而这些积累的语言内化、运用我们追求的更高境界,通过积累、想象、体味、感受优美词句,把它们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并随时运用于生活中,进行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这样,积累和语言文字就会如一泓清泉淌在学生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C类开放式的作业,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必须自己去搜集、诵读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外,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吸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D类作业是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春天的图,学生兴趣浓厚,因为他们乐于画画。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形象的图画的过程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图画好后,也就把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表现出来了。
E类作文是把阅读和表达融为一体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总之,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切忌一刀切。否则,优等生觉得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只有得法、得体和得力的练习才能唤起并强化已学知识,诱发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期待分层—— 成全梦想,体现个性
事实上,由于种种的原应,我们的学生不可能都会朝着父母老师所期待的方向走去。不过,世上的路有很多条,只要好好走,每个人都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像我们班的赵鹏同学,他是个在各方面都反应迟钝的学生。可是他迷上了美术,表现力还不错,他的梦想是将来要考上美术学校,还要开个人画展呢。对于他,除了要求他做好一些基本的功课外,我尽量寻找机会让他在美术上有更大的锻炼机会,比如:和美术老师联系,多多培养他,有机会的话,让他的作品也能发表。
六、评价分层——增强信心,塑造个性
对于不同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要求。其实,只要学生有所进步,我们都可以以一种鼓舞的姿势去评价他们。再也不能象传统的评价方法那样,全体学生目标一致,每个人都要向100分去努力。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孩子,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部分的成功是整体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创造时机,为他们取得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进行分层评价,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差异教学时,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激励性评价,主要适用于C层学生。由于C层起点较低,且以教师指导为主,因此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大增,所以教师主要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如“有进步”“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等;这样教师亲切的话语一定能激发学生好学的情感。
②参与性评价,主要可以让B层及A层的学生参与。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相信他们的,从而以这种信任感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动态性评价,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这种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目光来看待学生,当暂差生有了一点进步时教师一定要及时表扬;当优等生得到高分时,教师应激发学生争取越学越好,越想越聪明,以教师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持续发展。通过这一学年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努力通过各种方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点。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让其有能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第四篇: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推荐]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
祝城小学
曹光俊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科是要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较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呢?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分层制定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果实。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谈、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课标、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如我在执教第七册语文第30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时,制定的目标是:“
1、读懂第5自然段,会回答课后5、6两题。
2、认识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记事,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3、能用提出问题开头的方法,自选内容写一、二段话。”从课后题目、教材内容、大纲要求来看目标一、二是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而制定的目标三就是发展目标,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以上的教学目标,是我在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实际的制订的,体现了目标分层的特点。
二、分层指导预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适宜在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情景中学习。在这里,有的学生需要更具体的说明解释,有的学生需要更多的例子才能理解一些概念,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激励与强化,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一听就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这一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但如果我们在下放预习提纲时不分层次,统一要求,势必影响学生的自学兴趣,这样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预习时可试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题。比如,第1题全班要完成,第2题大部分学生要完成,第3题,会做的就做。这样分层预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做,就会促使学生向上一层次靠拢,向高层次发展,达到分层推进的目的。
三、分层实施教学
目标制订好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是关键。如果只是单一的全班教学,课内提问就会成为老师与少数优生的对话,多数学生只是学习的陪客。长此以往,大多数学学生就会越来越怯于或懒于思考与表达,没有兴趣学习。没有全体学生共鸣的全员教学形式,定属低效率的教学了。因此,我们必须把分层教学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突破口,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
首先,分层设问。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后进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学生起点,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这样,就能把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协调起来,就能形成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智能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的局面。其次,分层提问。问题的设计既然已经分了层,老师在提问时就要注意分层实施,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触及,都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这样做,就可以解决后进生吃得消,优生吃得饱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得更有信心。另外,还要有足够时间让中等生和后进生考虑问题。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当前,尤其要花力气提高中等生和后进生上。在上课时,由于设问分层和提问分层,中等生和后进生就可以用别人思考两个题的时间去思考一个题,这样逐步提高,就可以向高层面靠近,在达到低层面目标后做好“培优”的准备,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分层实施评价
1、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了环节,往往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但布卢姆他不主张这样做,他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评价教学。我在实施评价时,不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多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效果比较好。
2、评价时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中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时,我特别注意语言的艺术,对后进生以鼓励为主,并稍微降低评价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对中上的学生要求稍高,如归纳段意,讲出大概意思,后进生只要基本答出来就可以表扬,给予肯定。但中上生错漏一个字也要纠正,并指出归纳要准确,不能随便。这样,就可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不成功的机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我们抓住这股力量,激发各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就能推动各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争取小学语文教学的大面积丰收。
职称评定材料
教
一.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总结
育
教
学
成绩
寿县小甸镇祝城小学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我国《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以人为本 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地契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注意这些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一点,就是在分层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层,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层次中又有多种层面的存在,这种分层教学势必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 分层备课
教师要在课尝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第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精心准备的。那么,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第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要彻底废除设置“线路”,给学生“划圈子”,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的“填鸭式”的备课方式。因此,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的了展,切忌扼杀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三、分层教学 多层互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我想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如果教学有什么模式,那么教育教学又有什么可研究的呢?所谓“教学模式”其实是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事都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另外,课堂作业的安排也要分层次设置。总的原则是:少而精,难易适度,要富有选择性,适合不同层面同学的需要。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多层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目标都能逐一得到落实。
四、因人而异 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文化知识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应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标准,在应试教育中,人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即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绩差,那就一文不值。结果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大量的学生被迫厌学、弃学,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给社会带来了极为消极的负面影响。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视了学生客观存在的着差异,直接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酿成恶果。课程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与当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局面。可见,评价学生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