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始终不渝的精神——敬业
始终不渝的精神——敬业 铁王初中
八一班
王凯
敬业是一个国家精神的支柱 是一种高尚品德,他指人们专心于本职工作,对工作认真谨慎的完成,在工作中我们超长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凡是对事业认真负责的人会受到社会的爱戴,被别人尊重,而现在在这个充满科技的社会中,敬业的人又有多少呢?
显然不是很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把自己的事也当做游戏,不管事业是否成功,只要自己快乐就行,保持着虚度光阴的态度。高尔基曾说过:“当工作成为一种乐趣时,生活就是一种享受。”看来他们没有领略到敬业的优点。
在我们中国,社会上的职业成千上万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人们从事的每一种职业,只要是社会所需要的,都是光荣的,崇高的事业,只有每一个人对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诚实劳动,整个社会生活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得到人民的尊重,在比较艰苦的岗位上,可以做出很大的贡献,得到崇高的荣誉。例如,中国在列强的侮辱下,派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詹天佑在恶劣的环境下,自己和工作人员一起去勘察,不耻下问,与当地人民交谈,他白天勘察地形,晚上规划方案经过不懈地坚持和努力,终于修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京张铁路。为中国人民争得了荣誉,他身上有我们中国人民值得学习的精神——不畏艰苦、勇于探索、不耻下问,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
只要我们树立起“忠于职守,热爱本职”的敬业意识,我国才会迅速发展,敬业的基础是人民的利益,只要我们人人都敬业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指导教师:豆海斌)
第二篇:中学精神之敬业
*****中学精神之敬业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七条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以就业为导向,旨在突出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使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以达到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的目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面向现代化企业、面向用人单位,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现代企业的模式和运行规律。海尔的“OEC”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所有的人都有事管,即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把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日控制、时时控制的目的,以此确定事物向预定目标发展”。中央教科所对我国许多企事业单位的调查研究表明,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时看中的不只是学生拥有的证书,他们更看重其个人的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海信对职校学生的建议是:要有立足企业岗位的改革创新精神;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培养爱岗敬业精神;要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有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要培养不断自觉学习的习惯。有了敬业精神,其他素质相对容易培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以增强学生在现代企业严格规范管理下的生存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率。
敬业在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就明确提了出来:“敬业乐群。”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敬业就是要求我们把自己职位所要做的事情做到位,并不断追求做到最好,将平凡枯燥的工作做出成绩,做出光彩。敬业就是要有工作热情,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敬业就是要有奉献精神,视工作为使命。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职中生敬业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从学校管理着手,营造敬业教育环境
做好舆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学生的觉悟,灌输敬业的观念;针对职中生素质参差不齐、可塑性强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让学生理解敬业的含义,消除思想障碍,树立信心并激发热情;配备得力的学生干部,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班干部在学生中的作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强,一旦敬业观念在学生中形成了认同感,敬业精神的培养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在每届学生会换届时,通过学生自荐、班主任推荐、竞选演讲、学生代表民主选举等形式,将个人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学生确定为学生干部,并实行“挂牌上岗”,通过学生干部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学校管理要体现“严”字当头,从学习和纪律两方面抓起,通过学校各部门对各班的卫生、出勤、两操、纪律、礼仪的检查评比以及学习标兵的评比和创建“文明班级”、“星级寝室”等活动,营造敬业教育的环境。
(二)从班级管理着手,培养敬业行为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富有责任
心,善于合作,既做好自己分内工作,又能协助其他人或部门完成任务。班级管理对学生的自我文明、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目标管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效果显著。目标管理就是以目标指导行动。目标管理的优点是把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使每位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有自己努力的方向,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目标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班级目标管理的特点为系统的、整体的,班主任应把班级的整体目标分解,目标制定要具体、恰当,易于执行和考核。班级目标必须符合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有鼓动性和号召力,能激励学生奋进。同时要简明扼要、简短有力、便于记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主任首先制定班级整体目标:纪律严、学习浓、卫生美、班风正、生活乐、争文明。其每项内容为:纪律严,首先建立稳定的班委会,采用竞选制和学生考评监督制,树立主人翁意识,自己管好自己;倡导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信条;其次实行严格的班级奖惩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习浓,其一,举办各种活动,如办班报、黑板报、组成学习小组等,以“比、学、赶、帮、超”为原则;其二,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写心得体会,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卫生美,其一搞好班集体卫生和学校卫生工作;其二搞好个人卫生工作,做到清洁、整齐。班风正,其一遵守《中学生守则》;其二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生活乐,其一认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保持饱满的精神和活力;其二在生活小问题和作风上,要具有优良的品质;其三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文体活动。争文明,其一维护校纪班规,维护班集体荣誉;其二依照学生自己所写的纪律、学习保证书检验自己、审查自己;其三使用文明用语。然后将目标分解到每个学生,《学生在校表现目标管理》就是班级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纪律目标、学习目标、卫生目标、体育目标、课外活动目标、文明礼貌目标六个方面,主要采用“日清、周结、月比”的方法,使学生每天都能从《在校表现评分表》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敬业精神的体现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班主任助理”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具体做法是,让全班每位学生轮流担任班主任助理,协助班主任工作,每人任期一周,对班主任助理的要求是:必须熟悉班里的一切规章制度;协助各部门工作的开展,解决出现的问题;带头履行《班干部职责》;及时处理班集体中的问题,敢与不良现象作斗争;每天写好班主任日记,记录当天班里的事情及活动情况,记录班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方法和经验教训;每周末与班委会成员一道共同统计《在校表现评分表》,开好周小结工作会,针对班里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并制定下一周的目标和活动,一一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日记中,交班主任审阅;主持一次主题班会,作好一周的总结工作并提出本周的奋斗目标,宣读本周的活动方案和工作内容。
(三)从分层教学着手,强化敬业意识
有敬业精神的人,笑口常开,乐观自信。分层教学具有独特的育人功效,它不但能极大地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不同
层次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且能极大地促进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消极心理,强化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意识。
分层目标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地分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这种教学法,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步骤,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得到发展。在分层教学中,应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善于运用表扬式评价肯定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例如,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中等生要看到他们的成绩,即使回答得不完整、不准确,也应及时鼓励,给他们以学习上的信心;对于学习欠佳的学生,在评价上要热情鼓励,耐心帮助,不挖苦、不讽刺,及时发现积极的因素,给予肯定。分层教学的考试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令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自觉自愿地学习。这样,通过分层教学促使学生自觉、认真地学习,培养其敬业精神,强化其敬业意识。
第三篇:始终不渝地抓落实
始终不渝地抓落实
本刊评论员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并作出开始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全面部署。这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的新的动员令。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是我们全党全国工作的大事。
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上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再一次强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一讲话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没有认真的态度,没有严谨的作风,是无法干好任何工作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绝大多数单位和领导干部是能够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认真贯彻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的。但也不必讳言,当前在一些单位、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确还存在着种种不重视落实或落实不力、不到位的情况,官僚主义严重,形式主义泛滥。比如,有的干部做工作,不去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也不去了解下情,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口号;有的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不能深入基层;有的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有的搞各种名目的所谓“达标”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有的只说空话套话,不干实事;有的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以致酿成恶果;有的无所用心,不思进取,该管的事不管,该抓的事不抓,该干的事不干;有的作威作福,欺压群众,引起了干部和群众的强烈
不满,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妨碍党的各项工作落实的大敌。搞形式主义,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搞官僚主义,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必须痛下决心煞住这两股歪风。
为什么在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中会反复出现这些问题?为什么党中央一再强调抓落实而有的工作就是迟迟不能落实?说到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这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党的事业没有责任心,对人民的疾苦缺乏同情心。这是不讲政治的具体体现。讲政治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体现在抓落实上。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是在一个国际格局大变动、国内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的历史条件下来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面对世纪之交国内外的形势变化,面对改革深化遇到的深层问题和矛盾,面对扩大开放带来的挑战和风险,面对“入世”将要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课题,我们如果没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就不能紧紧把握当今世界的大格局、大变化、大趋势,在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果断地抓住关系到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机遇,敢于和善于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挑战,战胜那些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化解经济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也就不能把《建议》确定的“十五”计划时期的大政方针、基本政策、主要任务,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推进改革和建设的发展,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抓落实,就要抓具体。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战略部署,各地必须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握大局,开拓前进。比如,我们落实《建议》中提出的各项任务,不能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上,而要把中央的精神与实际的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把发
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重要方针,研究和解决关系本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更加切合本地实际的具体计划和方案。在贯彻过程中,特别要拿出积极的办法和措施,解决本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工业改造改组和结构优化升级问题、发展社区服务业问题、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再就业问题、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搞好社会治安问题,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抓落实,就要讲实干,重实效。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一定要在抓实干、出实效上下功夫。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都要敢于打硬仗,勇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矛盾,都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落实的最终结果要体现在基层工作上。领导干部要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到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和第一线去,做群众的贴心人,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关注什么,真正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要抓住一件件实事,锲而不舍,自始至终加以指导操作,而不能停留在说“原则”,做“指示”上,浅尝辄止,“沙滩流水不到头”。要一抓到底,抓出结果,不见实效,决不收兵。抓落实,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制度和监督机制。制度是根本,监督是保证。早在1994年,江泽民同志就督促检查工作曾作出重要批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为此,督促检查工作十分必要。开展督促检查是一个重要的领导环节和领导方法,此事切不可放松。”我们要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这一
批示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不能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抓住“三讲”集中教育的有利时机,切实搞好整改工作。要实行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增强党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的严肃性,做到一视同仁,赏罚分明:对那些抓落实得力的同志,予以表彰奖励,推荐使用;对那些抓落实不力的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不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把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胜利完成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篇:谋生是手段敬业是精神
文章标题:谋生是手段敬业是精神
谋生是手段,敬业则是种精神。在今天的经济生活中,我们所从事的职业首先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许多人养家糊口的手段,这也是人最基本的生存的需求。大家努力工作,为了不在竞争中被淘汰,更多的是为了谋生而敬业。但根据马斯洛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发现当人们满足了一定的生存的需要,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那就是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即每个人要通过所从事的事业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得到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满足。因此,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才能成为鼓舞我们认真工作、爱岗敬业的动力。
教师的工作是什么?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责无旁贷;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阐释了教师职业的内涵。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无生命的物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通过我们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工作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时,我们也就实现了教师职业的真正价值。“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教师是铺路石,粉碎自己,平坦人生;教师是春蚕;教师是孺子牛。”这数不清的赞誉是教师视职业如天职、如生命信仰的写照,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
学校党总支、工会以论坛的形式组织全校教职员工探讨何为教师之职业精神,到底谋生与敬业是何种关系?就是为了让我们充分明了教师职业的意义,挖掘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塑造真正的教师职业的精神。
记得我们的论坛在开坛时邀请了武汉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我们**中人的骄傲——***老师作报告,*老师的报告原定30分钟,实际却讲了两个多小时。但当时在座的干部、教师始终认真聆听,没有人讲话,更没有人中途离场。冉老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离奇的经历,有的只是朴实的语言,曲折的遭遇,怎么会引起所有人的共鸣?我想定是*老师那以坚定的信念面对教育事业、以顽强的意志面对生活挫折、以深厚的师爱面对全体学生的人格魅力和时刻在*老师身上闪现出的“教师是铺路石,粉碎自己,平坦人生”的职业精神感染了大家所致吧。报告会后,我们在各年级组挑选了一名代表,共六位教师在论坛上发言。他们或旁征博引阐述观点,或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论证观点,引发了大家更深、更广泛的思考。许多老师对谋生与敬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青年教师们领悟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行;那些眼高手低,夸夸其谈的人永远不能成功;专心致力于自己的职业,那样,哪怕最平凡的工作,也能带给我们成就感,也能让我们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有着几十年教学经历的老教师们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质;无业则无以谋生,不敬业则碌碌无为;我们要象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自己的职业,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广受尊敬的人,才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只有将敬业作为我们毕生追求的精神境界,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论坛虽已圆满结束,但我校为“二次创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而着力锻造一支师德好、观念新、素质强的教师队伍的步伐不会停止。“骨干教师研修班”、“班主任培训班”、青年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课堂教学大比武”、“随机推门听课”等活动将不断开展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严谨勤奋、锐意进取的合格教师一定会激流勇进,斗志昂扬,不负众望,再创辉煌!
《谋生是手段敬业是精神》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谋生是手段敬业是精神。
第五篇:敬业不仅是精神,也是能力
敬业不仅是精神,也是能力
作者: 纳菲克
每一个社会组织和团体,对其成员大体都有“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敬业奉献”被视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在一些城市的文明建设中,“敬业奉献”被认为是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最大支持;在很多公司的《员工行为规范》或者企业理念中也都有“爱岗敬业”的基本内容……应该说,敬业是一种基本行为要求,也是一种秩序的建立;是大家都要共同遵守的职业规范,也是这个时代应该倡导的、追求的、持之以恒的职业精神。
任何一个人,无论在什么行业中工作,无论是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都应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而对于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我们来说,爱岗敬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在的是一个非常神圣的产业,是为了满足人类健康需求的产业,是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的产业。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对生命价值负责容不得我们半点疏忽。我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要建立在爱心基础之上,当爱心赋予产品和服务之后,敬业精神就体现出了企业和个人的价值。因此,我们要以真修心,以勤修为,爱岗敬业,并且将爱岗敬业的精神落实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上。员工要努力做到这些,各企业也要不断地努力,要时常告诉和提醒员工,鞭策员工,拥有敬业的品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保证,并在实践中让员工有所感悟、有所体验。
有调查数据显示:敬业员工的工作绩效要比不敬业的员工高出4到9倍。但在中国企业中,只有8%的员工被认为具有高敬业度,有25%以上的员工被认为敬业度很低。所以在一个组织内部,在企业中,要提倡爱岗敬业,要弘扬爱岗敬业这种职业精神,要让更多的员工安心做事,进而爱岗;要让更多的员工潜心于自己的事业,从而敬业;要让更多的员工敬业,从而更多地发挥员工的能力,更大范围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或者说让员工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得到更好、更多、更有效的发挥。对员工爱岗敬业的要求,看上去是一种普遍的、基本的职业要求,然而它却是人们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的反映。员工能不能做到爱岗敬业,除了他自身的因素之外,教育和环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个人认识的提高,需要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氛围,需要让全体员工在意识和精神层面上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和企业文化,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之下,让爱岗成为一种职业习惯,成为一种风尚,成为一种精神情怀,成为一种职业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个人和集体才能共同走向辉煌。
敬业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当这种精神被认可时,当人们从这种精神中看到它的价值时,它就成为一种能力——敬业能力。
敬业精神是员工的艺术人生,员工如何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才智,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美,这些都是长期实践和积累,并逐步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敬业是员工的第一美德,是聪明的生存之道,也是职业发展的基础;敬业可以积蓄员工内心的力量,从而更好地释放自身的各种能力,继而从优秀走向卓越。敬业精神也是企业的文化表情,企业如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何让这些制度有效地发挥作用,这需要不断完善,并逐步形成一种特有的企业文化;敬业是企业应该尊重的行为,世界500强企业都把敬业作为衡量员工行为的第一标准,敬业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之道,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把敬业作为一种精神进行鼓励,更多的是强调奉献。其实敬业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调动自身其它能力的发挥,让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企业如何造就优秀的员工,就在于企业是否把敬业精神看成一种能力,并承认它的价值。
敬业不在于岗位的优劣,不在于职位的高低,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无论你是企业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需要有敬业精神,都应该把敬业看成一种能力,而这些需要员工和企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