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二1简答题(共4小题,合计满分30分)1.简述“校本教研”的基本含义。
答:“校本教研”意味着以校为本,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亦即,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强调围绕学校教育教学遇到的真实问题开展研究,学校现有的力量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力量,而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2.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日常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①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状况,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②调控课堂教学进程,进而达成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发挥评价的检查功能;③获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信息,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④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分标准:满分8分。
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综合与实践(即曾叫“课题学习”、“实践与综合应用”)过程中,其核心的课程教学目的是什么?
答:体现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体现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综合;体现数学与社会的综合;培养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积累综合运用所学(数学)内容的基本活动经验。
评分标准:满分8分。
4.在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中,如何开展归纳推理?其基本思路如何?
答: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定理、法则、规律的教学,首先从分析2、3个特例出发,进行共性的归纳、概括;其次,依据这些特例猜想一般的共性;再次,举例验证共性;最后,采取逻辑或实践等方式确认猜想的正确性。
比如,平方差公式a2-b2=(a+b)·(a-b)的教学: 可以先从b=1的特例开始,分析a2-1=?·?。当a=2时,a2-1=3,3可以拆成1×3; 当a=3时,a2-1=8,8可以拆成2×4或4×2; 当a=4时,a2-1=15,15可以拆成3×5;
由此可以发现,某数的平方减去1,可以拆成这个数加1,乘以
这个数减1。
即a
2-1=(a+1)·(a-1)。
而论证这个猜想,只需要从右边推导左边,即利用乘法公式(a+b)(m+n)=am+an+bm+bn即可。
对于a2
-b2,自然可以猜想a2
-b2
=(a+b)·(a-b),对此,利用乘法公式
(a+b)(m+n)=am+an+bm+bn即可论证其正确性。评分标准:满分10分。
二、2简答题(本大题满分30分)
1.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反思中,反思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是
什么?
答:为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信息,检测本节课的教学质量达成状况,反思教育教学的成败得失,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评分标准:满分8分。2.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课前精心预设与课堂随机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随机生成与精心预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随机生成是结果,精心预设是条件。
评分标准:满分6分。
3.“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1)以方便学生数学学习为主线而展开教学;
(2)教师的讲授时间非常有限,教师的施教仅仅起到点拨、引导作用;
(3)课堂教学环节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独立思考而展开;
(4)课堂上往往给学生留下一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评分标准:满分8分。
4.举例说明初中数学概念的引入方式主要包含哪些类别? 答:归纳式进入法,内涵式引入法(即直接给出逻辑定义的方式)。具体的形式可以区分为如下四类: ①由实际问题提出概念; ②直接展示概念;
③以操作活动的方式提出概念;
④以问题探究的方式提出概念。
评分标准:满分8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满分30分)
1.在初中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数”与 “代数”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简述其理由。
答:相互并列。“数”主要阐述认识数及数系的扩充。而“代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在四大课程领域之中,涉及数学推理的课程领域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评分标准:满分8分。
三、案例分析题(共3小题,合计满分50分)
主要阐述字母表示数及其字母、数及其组合的相应运算。
评分标准:满分10分。
2.结合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论述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性,即,应该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性?
答:
(1)无理数的核心属性是“无限性”与“不循环性”。(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设法让学生确信无理数的存在性。以√2为例,首先必须通过几何直观图(比如,两个单位正方形,分别沿对角线剪开后,形成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拼接为一个正方形,其面积是2,而其边长是真实存在的),确认√2的存在性。
其次,利用“任何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从反证的角度印证“√2的不循环性”
最后,利用有效小数都可以化成不可约的分数,如果√2是有限小数,必然可以化成不可约分数,从而,一定是无限的小数。
3.在初中数学教学日常教学中,课后反思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反思教师自己的数学教学观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②反思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适切性,③反思数学课堂教学进程的预设、生成之间的反差,以及预设与实际发生之间的差异,④反思教学的亮点与败笔,⑤反思教学评价,⑥反思学生提出的问题,⑦反思学生给出的新见解,⑧反思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填空题(共3小题,合计满分20分)
1.《数学课程标准》针对知识技能明确使用了刻画知识技能水平的目标动词,就目前的初中数学而言,你认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刻画“正比例函数”概念的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应该是(理解)。
评分标准:满分5分。
2.在初中数学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中,实质上表达能力的课程目标是(问题解决、数学思考)。
评分标准:满分7分。
3.开展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时,除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
1.在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同时出现两个正面的可能性接近0.25”,请设计简要的课堂教学思路。
答:(1)采取全班合作的方式,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两人一组,一人投掷硬币,另一人统计结果,最后全班汇总结果;
(2)将全班各组的数据分别统计在一起,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当数据逐渐累加在一起,总数超过200次,频率出现规律,其整体趋势非常接近0.25,但并不是越来越近,而是会有波动,但是,波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评分标准:满分15分。其中,“全班合作”“以全班的数据汇总作为频率”是采分点。
2.开展初中“圆”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的教学,往往需要现实生活中的背景素材,时间要评判如下两个素材的优劣:
素材1:围绕问题“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方形的?(或者,为什么说发明车轮是人类历史的最大进步之一?)”展开教学展示和课堂中的分组合作研究。
素材2:围绕问题“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大多做成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说明其中的道理”进行教学展示和课堂中的分组合作研究。
答:素材1比较适合“圆”概念的导入环节,有助于学生构建圆的概念;而素材2比较适合“圆”概念的巩固环节,有助于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的概念,或者深化学生对于“圆”概念的理解程度。
评分标准:满分15分。
3.案例:某日某中学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第一次课的课堂教学,出现如下片断: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乘法的含义,提出“
2×2表达什么意思”等问题。(两个2相加)
随后提出(+2)×(+2)即2×2。
那么,你认为(-2)×(+2)可能表示什么意思?(两个-2相加)问题:
(1)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典型错误发表你的看法。(2)如果让你改进这节课,你该如何修补这个意外环节? 要求:观点要明确;修补的教学环节必须相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
如果规定,(+2)×(-2)表示向反方向连续加两次+2,那么,能在数轴上表示(+2)×(-2)吗?
按照这个思路,师生很快得出“负负得正”法则,即,两个负数相乘,将其绝对值相乘所得的积,作为积的绝对值,同号得正。
随后,教师给出计算(—3)×(-4)的问题,一位学生答到: “结果是+9”,任课教师马上恶狠狠地说道,“多少?没想好不要瞎说呦!”这位学生坚定地说“是+9!”任课教师非常恼火,一位“好学生”回答到“+12,(—3)的绝对值是3,(-4)的绝对值是4,3、4得12,负负得正,所以,结果是+12”,教师马上“大大”表扬了这位学生,同时,狠狠批评了前面那位学生“如此不专心,竟然连3、4得12都不会,简直不可理喻”…
下课后,一位听课者单独找“得+9”的学生聊天,问其缘由,他答道“我绝对不是捣乱,老师,你看,按照老师推导法则的思路,我先在数轴上找到-3对应的点,从这个点开始、沿着-3的反方向即数轴的正方向、连续加4次,每次加一个3,不正好是+9吗?”,…
答案:
(1)对于片段中的“捣乱现象”,其实属于学生的典型错误,这个典型错误恰恰反映出这位学生善于思考,能够将教师组织学生发现“负负得正”法则的过程再现出来,表明其真正理解,只不过,其中的一个小环节——“起点”错了——应该从数轴的起点0开始,而不是从-3开始。
(2)修补意外环节——当学生提出“结果是+9”后,执教者马上反问“哪位同学理解他的想法?”“你能将你的做法展示给全体同学分享吗?”,如此,教师及时捕捉有利信息,及时发现这位学生的思维盲点之所在,而后采取充分肯定其思路清晰、思维独特,如果稍加调试,就会殊途同归——得到与大家一样的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22分)
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若干个核心词,下列四个选项所
隶属的课程领域分别是:
(1)应用意识 隶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
(2)几何直观 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3)数感 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4)数据分析观念隶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评分标准:满分8分,每个空2分。2.在初中“图形与几何”(即以往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课程教学目标中,最重要、最为基础的四个核心词是(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几何活动经验)。
评分标准:满分8分,每个采分点2分。
3.在初中数学中,进行教材的内容分析,其核心目的在于分析教材的(学科内容线索、编写思路、具体的呈现方式)。
评分标准:满分6分,每个采分点2分。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合计满分18分)案例:
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按照教科书的设计,准备引导采取对折的方法论证业已发现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而后利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进行论证,此时,一位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说“老师,你这个方法笨死了,我有一个方法比你的好——不用作任何辅助线,直接证明三角形全等,…”,没等学生说完,教师答道“不要瞎说,不做任何辅助线怎么可能,不要捣乱!,”学生的“捣乱”被镇压下去。课后,一位听课者找到这位“捣乱者”询问,答到“老师,我真不是倒乱,你看,对于等腰⊿ABC,我把⊿ABC看作两个三角形,即证明⊿ABC≌⊿ACB不就OK了,这只需要说明边、边、边的条件”,“简直妙极了!”听课者惊叹到。
问题:
(1)你是如何看待上述案例中的“捣乱现象”的?
(2)如果你是这位任课教师,当你听到听课者与“捣乱者”的对话后,你有何感想?如果让你改进这节课,你该如何修补这个意外环节?
要求:观点要明确;修补的教学环节必须相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
答:(1)对于片段中的“捣乱现象”,其实属于学生的典型错误,这个典型错误恰恰反映出这位学生善于思考,能够别出心裁。
(2)如果我是这位任课教师,当我听到听课者与“得+9的学生”的对话后,我会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处理究竟为什么发生如此不当,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
一方面,任课教师没有及时地利用“学生的奇思妙想”这种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主要是对于教师的职责认识不够。
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自身的随机应变机制不够。
三是自己的几何学专业功底不够——学生的新思路恰恰是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3)修补意外环节——当学生提出“不做任何辅助线”时,执教者
马上追问“你能让大家分享你的想法?”“你能将你的“金点子”展示给全
体同学吗?”,如此,教师及时捕捉有利信息,而后充分肯定其思路清
晰、思维独特,最终让大家获得作不作辅助线其是都是在应用图形的轴对称性,是殊途同归。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和反思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和反思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它能够把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恰当地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的有机产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1、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要有三种形态:(1)多媒体信息组合演示为主,即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演示型教学模式。它是教师目前运用最早、最为得心应手的主流形态。
(2)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即 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能提供表现丰富、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及内在联系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典型形态。(3)基于互联网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即围绕某项专题,利用网络搜寻与专题相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完成研究探索的任务。它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种开放形态,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不管采用哪一种整合的教学形态,不应为了整合而整合,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目的而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评价一节整合课是否优秀,绝不在于采用的信息技术的多寡,也不在于信息技术的先进或精美与否,而应
主要考虑是否体现实效,是否体现课程基础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统一,是否帮助学生达到有关学科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规定的目标,是否改善教与学的方式,甚至是否以成本最低的整合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2、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仅凭老师的描述讲解和演示课件,教学效果不甚明显。假如利用网络环境和图形的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那么将能更有效地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数学的难度,使新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同时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提前预习数学
我提前布置了两个预习问题:1.如何研究任意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任意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到数学网站上搜集相关的资料,提出研究方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最佳方案。
在课堂上,我让各个小组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案。有的小组提出作出直线与直线的图形,再找交点;这体现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教学理念。
2.2学生动手做模拟实验,自主探究数学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学习任意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我用几
何画板制作了学生课件,学生在旋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过一定点的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个数,从而总结出任意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反思
3.1学科整合使课堂更开放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数学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过一定点的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个数,从而总结任意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由学生自主探索,这样的研究过程已经具有开放性。但是学生毕竟是在老师设计的研究方案下研究,假如数学实验的方案由学生设计好,并制作成课件,那么使研究更具有开放性,也全面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使探索过程更接近于数学家们研究数学的过程。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
<<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主要是呈现以前无法呈现的数学内容,它的整合的原则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老师设计的数学实验中,学生自主操作、合作交流地学习新知识,老师实现了基本“无纸化”的教学,这样也造成学生的个别数学技能的缺失,如基本作图技能、计算能力等。因此不能盲目彻底地进行“无纸化”教学,不能把信息技术完全代替“手工操作”。例如已知直线和双曲线的方程,要判断交点个数,应在下一节进行补强,也就是说让学生用笔和纸进行“手工操作”来解决此类问题。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和反思
代 存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论述题序号、简答题序号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论述题
1.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并结合具体教材内容任选其中某一原则作简要阐述。.你认为初中与小学数学教学脱节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是什么?
3.结合你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途径?
4.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如何运用分析和处理教材的方法具体分析数学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6.初中生理解教材的常见困难有哪些?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克服这些困难?.联系研究教材的一般规律,谈谈初中生自主阅读教材的必要性. 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注意哪些因素?. 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应注意哪些环节?.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应遵循哪些规律?. 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应怎样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13 .创设问题情境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4 . 设计数学活动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5、在教学中有哪些基本矛盾?如何认识和处理基本矛盾?、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17 .结合教学实例论述数学概念的引入。18 .数学命题的引入方式。.数学命题的证明。. 数学 “课题学习”的类型。
21.“课题学习”的特点。
22.开发和设计各种“课题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23请运用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原则,分析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常存在的两种偏差:一是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二是评价语言苛刻,对学生的否定性很大,甚至训斥挖苦。并谈谈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24.联系有效的教学反思的依据,说明进行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25.如何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高度看待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
第四篇:高自考《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与实践》简答题序号
简答题序号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哪些方面?
3.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有价值的数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形成的数学观念与能力主要有哪些?
5.初中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6.标准中对于知识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四个等级要求,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7.进行知识技能教学时,应该把握哪几个基本点?
8.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
9.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10.初中数学中最主要的数学思想有哪些?
11.初中数学中常用的求解方法有哪些?
12.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3.自主探究活动主要有哪些特点?
14.数学合作交流学习有哪些特点?.数学教材是什么?何谓教学性阅读?
16.什么是分析教材?如何分析教材?
17.分析教材应遵循哪些原则?
18.什么是处理教材?如何处理教材?
19.为什么要对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
20.确立教材编写意图的层面有哪些?
21.教学目标的基本 涵义是什么?
22.数学 教学过程的基本 涵义是什么?
23.数学 问题情境的内涵和特征
24.数学活动的 内涵和 特点
25、数学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是什么?
26、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27、简述 讲解法 的基本要求。
28、简述 数学建模教学 的基本要求。
29、构成数学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地位作用。30 .数学 概念的涵义。
.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32.数学概念 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3.概念同化教学模式。
.概念形成教学模式。
35. APOS 概念教学理论模型。36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
37.数学命题的涵义。
.数学命题教学的意义
.数学命题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40 .“课题学习”的的内涵和特点。41 .“课题学习”的总体目标42.“课题学习”的具体目标43 .“课题学习”的主要类型。44 .“课题学习”教学中出现主要问题。45. 对学生数学学习来说,数学教学评价的理念、内容、方法的变化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学评价的要求是什么?47.课堂随机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哪些?48.评价工具主要有哪几种?49.简述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一般过程。50.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关注哪几个方面? 51.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52.教学反思的基本途径是什么?53.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和作用是什么?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
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案例:甲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CF:FD = 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老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连结AC; 2.作EO // DC交AC于O; 3.作OF // AB交BC于F。AE:ED = BF:FC。” 同时,另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 = BF:FC,应怎样找?” 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问题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第二次作业本交上来了,一位学生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今天乙说,如下图,已知梯形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天甲要找的点。我觉得它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证明略)” 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提供的乙的发现和他的证明,并说,乙能想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说,是他对解过的P244第22题的反思在这里起了作用,因为当时作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映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因此,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不要停止,一定要多作反思。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丙在反思中写道:“任意多边形,知道一边上一点,就可以由甲那种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对吗?”我批语道:“你已推广了甲提出的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