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的应用--教学案例(含5篇)

时间:2019-05-12 23:3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氧化还原的应用--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氧化还原的应用--教学案例》。

第一篇:氧化还原的应用--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岳慧敏 青龙县第一中学 066500 【案例课题】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案例背景】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环节,本节课是安排在必修一第二章的氧化还原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为学生已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了基础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对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的化学知识更好的生活化,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能力,提出了这节课。本着生活化学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同时也让化学生活化,生活化学化的化学理念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案例主题】

本节课通过生话案例进一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涵义与本质。本节课以食盐包装袋、朴雪口服液、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汽车尾气材料为实例,使学生理清概念,从而达到“认识”的目的。通过合作、探究和创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这不仅符合认识规律,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又为有理科倾向的学生在选修课中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运用其本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即感悟氧化还原反应打下基础。【案例设计】

【引入】物品展示(某地市场销售的某食用碘盐的包装袋)---投影

配料 质量等级 碘含量(以I计)

执行标准 储存方法 食用方法

【提问】

(1)推测出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从氧化还原角度)

(2)你认为在NaCl、I2、KOH、NaIO3、KCl五种物质中与碘酸钾性质最相似的为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一级 20~50mg/kg GB 5461 密封避光、防潮 烹调时待食物熟后加入碘盐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的变化,不同化合价的物质的不同性质 拓展:碘元素常见的化合价,分析反应:KIO3 + 5KI+3H2SO4=3K2SO4+I2+3H2O 【板书】: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

【化学生活化】碘盐在食用和储存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趁热打铁】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C+S=K2S+2NO2↑+CO2↑

【提问】:被氧化的元素,被还原的元素,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学生板书】

【小结】 升失氧、降得还、要说剂、正相反 【活动与探究】分组讨论

【实物展示】 某品牌朴雪口服液(主要成分为乳酸亚铁与维C)

探讨维C在该药品中的主要作用----小组讨论

【板书】:收集小组讨论结果(由成员展示讨论结果,老师汇总)

【小结】:Fe2+极易被氧气氧化为Fe3+,而血液中需要的铁离子为二价,维C作为还原剂可与Fe3+反应,把它还原为二价。

【化学生活化】朴雪口服液在服用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达到好疗效? 【生活化学化】

汽车尾气材料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该催化剂是消除汽车尾气中 NOx(如NO)的催化剂,它利用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在不加任何其他物质的情况下,将污染物质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转化为无毒气体,达到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综合处理的目的。该催化剂对NOx的转化率最高可达55.6%,而且稳定性好、寿命长、有良好的抗中毒特性。

【思考】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是怎么反应的,得到的无毒气体为,CO和NO表现的性质为?

【板书】(教师强调C、N所处价态和性质关系。)

COCO2 NO

N2

(还原性)

(氧化性)【课堂小测】 下列反应中的水不做还原剂的有()

A Cl2+H2O=HCl+HClO

B Fe + 2HCl=FeCl2+H2↑ C NO2+H2O=HNO3+NO

D F2+H2O=HF+O2 2 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A Na2S

B S

C SO

2D H2SO4 【课后作业】

(1)青龙是钢铁大县,但是主要的产品还是初级的铁矿石与铁粉,如何采用氧化还原的方法提高我县的冶炼水平。(从经济效益角度)

(2)查阅资料,收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3)完成相关练习。

(4)有兴趣的学生可尝试制作水果电池,并分析其原理。

【结束语】氧化还原反应的魅力是无穷的,仅靠我们这一堂课,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希望大家多收集、多分析、多研究,最终能认识它、领悟它。【案例结果】

按照设计的教学设想,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够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通过所学知识的回忆,能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有效的把生活中的常见实例转化为化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与合作,让学生质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的分析思考以及题型的演练,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与应用。【案例评析】

1.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确立的三维目标,力求做到: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优化整合,和谐统一。适当放缓进度,以生活的常见实例为切入口,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有意义的学习。

3.需要改进的地方:

(1)由于学生的差异,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处于慌乱之中,无所适从,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虽然让学生讨论,仍然有部分学生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救出来,变成主动的学习。

(2)本节课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时间安排应紧凑,否则就会导致学生浪费太多时间,知识点传授太少;再者针对于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应作好充分的指导与安排工作,比如:小组分配上采取优化分配,让基础好的同学提前为基础差的同学巩固基础知识,交流学习心得与方法,从而达到整体学习的目的。

第二篇:氧化还原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板书】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复习】试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我们初中学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请以上述反应为例,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一个学生板书:

思考、回答:

H2夺取CuO中的氧与氧结合发生了氧化反应,CuO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H2夺取氧是还原剂;CuO提供氧,是氧化剂。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思考、讨论】 氧化反应:2Mg + O2 = 2MgO 还原反应:CuO+H2== Cu+H2O 分类的标准:得失氧

Mg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CuO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

【讨论,回答】氧气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氢气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那么请大家再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 2CuO + C = 2Cu + CO2↑ H2O + C = H2 + CO CuO + H2 = Cu + H2O(思考与交流】

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2

0

0

+4 2CuO + C = 2Cu + CO2↑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H2O + C = H2 + CO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CuO + H2 = Cu + H2O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在以上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过渡】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板书》1.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也作redox reaction)是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反应可以理解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此类反应都遵守电荷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里,氧化与还原必然以等量同时进行。两者可以比喻为阴阳之间相互依靠、转化、消长且互相对立的关系。有机化学中也存在氧化还原反应。))

那么我们再看下面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分析】

化合价升高

0

+2

+2

0 Fe + CuSO4 = FeSO4 + Cu

化合价降低)

【小结】可见,在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中虽然没有发生得氧失氧的情况,但其与上面我们刚刚分析的三个得失氧的反应有共同的特点: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升降。由此,并非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①指出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②你能否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思考、回答:

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板书】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

(也是判断依据)

【过渡】 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会发生变化?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以反应2Na+Cl2 ====2NaCl为例,观看NaCl的形成过程的flash,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降的本质原因。钠最外层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达稳定结构,氯最外层七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一个电子达稳定结构。(【观看动画并回答】钠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升高是由于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了一个电子,显+1价;氯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是由于氯原子在反应中得到一个电子,显-1价。元素化合价升降是由元素得或失电子所引起的。

从Na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得失

【过渡】再以H2 + Cl2 == 2HCl为例观看HCl的形成过程的flash,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降的本质原因。】

H2 和Cl2化合时没有电子的得失,氢氯两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共价化合物的分子由于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有差别,造成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偏离氢原子,即化合价的变化是由于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引起的。)【总结】电子得失

共用电子对偏移

【板书】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板书总结: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有氧化性,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有还原性,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编辑本段与电化学(electrochemistry)的关系

每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做成一个原电池。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在金属做两极时,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常做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在金属做两极时,活泼性较弱的金属常做正极。两个电极之间有电势差(电化学上通常叫电动势),因此反应可以进行,同时可以用来做功。

【引申】

根据上题进行填空:归纳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思考与交流6] ①有没有氧化还原反应?若有,请找出来。

②你认为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怎样?

化合反应

① CO2 + C高温 2CO ② SO2+H2O=H2SO3

分解反应

③CaCO3 高温 CaO + CO2↑

④2H2O 通电2H2↑+O2↑

置换反应

⑤Fe+2HCl=FeCl2+H2↑ ⑥2CuO + C高温 2Cu + CO2 ↑

复分解反应

⑦HCl+NaOH=NaCl+H2O ⑧BaCl2+Na2SO4=2NaCl+BaSO4↓ ③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④尝试画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并列举具体的化学反应加以说明。【引申练习】

[归纳与整理6]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四种基本类型 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石墨变成金刚石)。复分解反应则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不属于上述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有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也有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如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变成臭氧)

归中反应,歧化反应可以看作是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①CaO + H2O == Ca(OH)2 ②2Na + Cl2 == 2NaCl ③CaCO3 == CaO + CO2↑ ④2H2O == 2H2↑+ O2↑

⑤Zn + H2SO4 ==ZnSO4+H2↑ ⑥Fe+CuSO4 == FeSO4 +Cu ⑦BaCl2+Na2CO3=BaCO3+2NaCl

2、判断题: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随堂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⑴ 2Mg + O2 ==2MgO ⑵ 2KClO3 == 2KCl+3O2↑

⑶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⑷ Fe+2HCl== FeCl2 + H2↑ ⑸ Cu(OH)2 == CuO + H2O

【随堂练习】模仿课本分析2Na+Cl2 =2NaCl的模式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1)Fe + CuSO4 == FeSO4 + Cu

(2)2H2O ==== 2H2↑+ O2↑

【课堂练习5】下列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F2+2H2O==4HF+O2

B.I2+SO2+H2O==H2SO4+2HI C.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D.Na2O+H2O==2NaOH

【引言】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如何表示呢?

【板书】

二、氧化还原反应表示法

【设问】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此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如何表示呢? 一个学生板书:

编辑本段表示方法——双线桥法

表明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

1.双线桥法的基本步骤

(1)标价态

明确标出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化合价。

(2)连双线

连一条线由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指向还原产物中的相应元素,另一条线由还原剂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氧化产物中的相应元素。

(3)注得失

一律标出“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格式为“得或失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子数×单位原子得失电子数”和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组织讨论】双线桥法可以表示什么?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讨论后回答。

双线桥法可以表示出同一元素,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的结果。

注意: ①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②

箭头,箭尾一律指向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 ;③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和氧化剂得到电子数总数相等(得失电子数目应相等。)(4)(一律在线上标出升降变化,如“化合价升高”“化合价降低”,不可标为“升价”或“降价”。一律注明“得”或“失”字样.数字表示该元素失去电子(也是另一元素得到)电子的总数

图示:

失 ne-电子

还 原 剂 +

氧 化剂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得ne-电子

【课堂练习1】

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2FeCl3+H2S==2FeCl2+S↓+2HCl 2FeCl3 + 2HI =2FeCl2 + 2HCl + I2

【设问】能否用其它的方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呢?

编辑本段表示方法——单线桥法

表明反应前后不同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

1.单线桥法的基本步骤

(1)标价态

明确标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

(2)连单线

连接方程式左边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箭头一律指向氧化剂

(3)注得失

标出转移的电子的总数,这里不用像双线桥那样,仅需直接标出电子总数

2.注意事项

(1)不得标明“得”或“失”,否则是错的

(2)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指向氧化剂.数字表示该元素失去电子(也是另一元素得到)电子的总数.②箭号的出发点是失电子的元素。图示:

ne-

还 原 剂 +

氧 化剂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课堂练习二】

【课堂练习2】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很多反应中IBr是氧化剂

B.在IBr中碘和溴的化合价均为零

C.和水反应时,IBr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和NaOH反应生成NaBr和NaIO

氧化还原反应五规律

一、表现性质的规律

1、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

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例1在下列物质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A.铁

B.硫

C.铁和硫

D.氧和铁

答案:B。

二、性质强弱的规律

2、强弱律:反应中满足: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一物质还原性很强=失电子的能力强

一个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1、还原剂

2、还原产物

一个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1、氧化剂

2、氧化产物

金属性在本质上就是还原性,而还原性不仅仅表现为金属的性质。

非金属性在本质上就是氧化性,而氧化性不仅仅表现为非金属单质的性质。

一个粒子的还原性越强,表明它的氧化性越弱;粒子的氧化性越强,表明它的还原性越弱。

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还原性强,排在后面的金属离子氧化性强

如: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非金属元素氟,它的氧化性最强,因此氟元素无正价。反之,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它的还原性也就越强。

一切氧化还原反应之中,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一切氧化还原反应之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性的强弱只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金属得电子不一定变为0价 例:2Fe+Cu=2Fe2+ + Cu2+,Fe3+—Fe2+)

例2(1993年高考题)根据反应式:(1)2Fe3++2I-=2Fe2++I2,(2)Br2+2Fe2+=2Br-+2Fe3+,可判断出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解析:反应(1)中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故还原性I->Fe2+;反应(2)中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Br-,故还原性Fe2+>Br-。综合起来可知还原性I->Fe2+>Br-,应选(B)。

【课堂练习3】下列反应中,能说明卤素氧化性顺序是Cl>Br>I的是

()

①2HClO4+Br2==2HBrO4+Cl2

②2NaBr+Cl2==2NaCl+Br2

③2KI+Cl2==2KCl+I2

④ 2KI+Br2==2KBr+I2 A.仅①②③

B.仅①②④

C.仅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4】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 + I2 +H2O = 2HI + H2SO4

2FeCl3 + 2HI =2FeCl2 + 2HCl + I2

3FeCl2 + 4HNO3 = 2FeCl3 + NO↑ + 2H2O + Fe(NO3)3

A.H2SO3 > I-> Fe2+ > NO

B.I-> F e2+ > H2SO3 > NO

C.Fe2+ > I-> H2SO3 > NO

D.NO > Fe2+ > H2SO3> I-

三、反应先后的一般规律

3、优先律: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遇多种还原剂时,先和最强还原剂反应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如1993年全国高考化学题中涉及到NaBr、H2SO4、MnO2之间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浓H2SO4,可氧化Br-,MnO2也可氧化Br-,究竟是发生反应2NaBr+3H2SO4(浓)+MnO2 2NaHSO4+MnSO4+2H2O+Br2↑,还是2NaBr+3H2SO4(浓)=2NaHSO4+SO2↑+2H2O+Br2↑?这就要分析浓H2SO4、MnO2的氧化性哪个更强些。我们熟知浓H2SO4不能氧化Cl-而MnO2可氧化Cl-,说明MnO2的氧化性比浓H2SO4强,故前述两个反应中第一个是正确的。

四、价态归中的规律

4、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只能达到同种价态

含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这里的中间价可以相同(谓之“靠拢”),也可以不同——但此时必是高价转变成较高中间价,低价转变成较低中间价(谓之“不相错”)。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五. 守恒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例3(1993年高考题)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

3B.2∶3

C.1∶

1D.4∶3

设有n摩电子得失,则得到氧化产物N2为n/6摩,还原产物SO2为n/2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n/6∶n/2=1∶3,故选(A)。

编辑本段范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碳与硝酸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C+HNO3→NO2+CO2+H2O 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在反应物这边 在生成物这边 变化量

C化合价 0 +4 升高4

N化合价 +5 +4 降低1

3,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C+4HNO3→4NO2+CO2+H2O 4,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 C+4HNO3=4NO2↑+CO2↑+2H2O

编辑本段配平方法1——电子守恒法

1、配平原理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剂得到电子。因为整个过程的本质好比是还原剂把电子给了氧化剂,在这一失一得之间,电子守恒。故根据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和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相等,结合二者化合价的改变情况,可以分别把氧化剂、还原剂的计量数计算出来,这样整个氧化还原反应就顺利配平了。

2、方法和步骤

①标出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并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向。

在配平时,需要确定先写方程式那边物质的计量数。有时先写出方程式左边反应物的计量数,有时先写出方程式右边生成物的计量数。一般遵循这样的原则: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

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 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

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既可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也可先配平反应物的计量数。

②列出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情况。当升高或降低的元素不止一种时,需要根据不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将化合价变化的数值进行叠加。

③根据电子守恒配平化合价变化的物质的计量数。

④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剩余物质的计量数。最终并根据质量守恒检查配平无误。

编辑本段配平方法2——离子-电子法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除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外,一般常用离子?电子法配平。其配平原则是:反应过程中,氧化剂获得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现在结合以下实例说明其配平步骤。

在酸性介质中,KMnO4与K2SO3反应生成MnSO4和K2SO4,配平此化学方程式。

配平的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反应写出未配平的离子方程式

MnO4+ SO3→ Mn+ SO4①

(2)写出两个半反应式,一个表示还原剂被氧化的反应,另一个表示氧化剂被还原的反应:

氧化反应 SO3→ SO4

式中产物的氧原子数较反应物中的多,反应又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所以可在上式反应物中加H2O,生成物中加H,然后进行各元素原子数及电荷数的配平,可得:

SO3+ H2O → SO4+ 2H+ 2e-②

还原反应 MnO4→Mn

式中产物中的氧原子数减少,应加足够多的氢离子(氧原子减少数的2倍),使它结合为水,配平后则得:

MnO4+ 8H+5e-→ Mn+ 4H2O ③

(3)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的原则,在两个半反应式中各乘以适当的系数,即以②×5,③×2,然后相加得到一个配平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完全的反应方程式:

5K2SO3 + 2KMnO4 + 3H2SO4=6K2SO4 + 2MnSO4 + 3H2O

化合价升降法是一种适用范围较广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离子?电子法虽然仅适用于溶液中离子方程式的配平,但它避免了化合价的计算。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均用离子-电子法配平。这两种配平方法可以相互补充。

编辑本段配平方法3——待定系数法

1、配平原理

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体系的各个物质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个数相等。通过设出未知数(如x、y、z等均大于零)把所有物质的计量数配平,再根据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列出方程式,解方程式(组)。计量数有相同的未知数,可以通过约分约掉。

2、方法和步骤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先把元素化合价变化较多的物质的计量数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再利用质量守恒把其他物质的计量数也配平出来,最终每一个物质的计量数都配平出来后,根据某些元素的守恒,列方程解答。

快速配平七步法:

步骤一:分析化合价升降

步骤二:交换升降价数的系数

步骤三:过桥(双线桥)

步骤四:找到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并加入系数中.除(氧、氢)

步骤五:配平氢

步骤六:检查氧是否平

步骤七:完善(加反应条件、加等号、加上下箭头、约公约数)

配平方法:化合价升降法

编辑本段配平的注意事项

1:“集合原子”应做到优先配平。

2:先拆后合的拆项配平法中,需要拆的项是那些在反应中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物质。

3:整体法配平法中,选择把哪第个化合价升降过程“捆绑”作为一个过程是关键,选择时一定要把在反应中存在固定物质的量之比的升降过程过程进行“捆绑”,不存在固定物质的量之比的升降过程就不能进行“捆绑”。如S+KNO3+C——K2S+CO2+N2

4:离子反应配平: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利用“电荷守恒”

5:缺项配平:注意两点:★如果是化学后应方程式其缺项一般为:水、酸、碱。如果是离子反应方程式其缺项般为:水、H、OH。★在离子反应方程式配平其缺项时如有两种可能如(H2O、H)或(H2O、OH),还应考虑离子共存的问题如:

Cu+FeS2+囗____——Cu2S+SO4+Fe+囗____

可有两种选择:(14、5、12H2O、7、3、5、24H)或(14、5、24OH、7、3、5、12H2O)后一种配平由于OH与Cu不能共存所以不正确。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金属,都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从矿石中提炼而得到的。如制造活泼的有色金属要用电解或置换的方法;制造黑色金属和别的有色金属都是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的方法;制备贵重金属常用湿法还原,等等。许多重要化工产品的制造,如合成氨、合成盐酸、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食盐水电解制烧碱等等,主要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石油化工里的催化去氢、催化加氢、链烃氧化制羧酸、环氧树脂的合成等等也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虽然需要有细菌起作用,但就其实质来说,也是氧化还原反应。土壤里铁或锰的氧化态的变化直接影响著作物的营养,晒田和灌田主要就是为了控制土壤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我们通常应用的干电池、蓄电池以及在空间技术上应用的高能电池都发生着氧化还原反应,否则就不可能把化学能变成电能,把电能变成化学能。

人和动物的呼吸,把葡萄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把贮藏在食物的分子内的能,转变为存在于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这种化学能再供给人和动物进行机械运动、维持体温、合成代谢、细胞的主动运输等所需要的能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更是供给人们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大量的能。

由此可见,在许多领域里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和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对他们今后参加生产和生活都是有意义的。

根据氧化剂跟还原剂的反应方式,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1)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这是一种最普遍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发生在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

例如:

(2)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类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发生在同一分子内的不同原子之间。

例如: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类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发生在同一分子里的同种价态、同种元素的原子上。这种反应又称为歧化反应。

例如: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里,有的箭号不跨过等号(又称单线桥),有的箭号跨过了等号(又称双线桥)。在许多书刊上,这两种表示方法都有采用。箭号不跨过等号的,一般用于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它表明了多少个电子从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原子转移给氧化剂中某元素的原子,电子数前不用标出“得到”或“失去”。箭号跨过了等号的,一般用于表示发生氧化还原的元素本身得、失电子的变化,在电子数前要标明“得到”还是“失去”。这两种方法,仅仅是表示形式不同,它们都是用于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或转移)情况的。

编辑本段记法

第三篇:2017氧化还原说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我将从以下七个环节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素养,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高中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意味着复习初中化学的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是奠定高中化学的重要基本理论之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重点之一。所以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

二、学情分析

我校生源主要来自于成绩偏低的初中生,理解能力发散,大部分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喜欢探索和猎奇形象思维还占主导。但他们文化课底子薄弱,基础不牢固,学习主动性不强,做到课前预习人不多,认真听讲人不是很多,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我较多的运用举例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拟人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法和实验引导法等形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所针对的对象是高一学生,知识水平在初中简单学习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也学过化合价的知识能力水平但是具有微观认识较少,缺少深入的原子结构认识,更没有化学键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突破重难点,调动学生的思维,采用合作探究,讨论,设计驱动性问题并辅以多媒体和实验等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深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复习初中化学四个基本反应,了解化学反应因划分的依据不同有多种分类法,能从得氧和失氧角度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了解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进一步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关系,把初高中知识自然地衔接起来,学会依据反应前后有无元素化合价变化理解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概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共同特征。

复习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密切相关,使学生学会用电子转移微观角度揭示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重新定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的关系(氧化剂和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学习,体验从得氧和失氧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表面特征再到电子转移本质原因,一环扣一环,由表及里、学习过程要正确看待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通过“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活动,培养学生描述、辨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和本质的学习,学习层层推理和逐步深入逻辑抽象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学习化学;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即相反又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善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评价,使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学化学知识,并能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类比法、归纳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通过三个问题,一环扣一环,由表及里,推进新课,体验从得氧和失氧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表面特征再到电子转移本质原因、学习过程要正确看待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同时把学生的好奇心引进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一氧化还原反应

(三)讲授新课

第一个问题是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是粗浅偏面的现象 探究活动

C + CuO =高温 Cu + CO2Î这个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为什么?

分析C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在得氧,发生氧化反应。同时氧化铜在失氧发生还原反应。由此可知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它们是对立统一,不能分开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个问题是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共同特征,揭示本质(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移)

探究活动

提出第二个问题是那么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那么化合价的升降与得氧、失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以具体事例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分析[讨论表达] ①和②CuO或H2O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C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③Zn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CuCl2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结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是所有反应都有得失氧,但是还可以看出共同的特点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升降);进而逆推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

反应;物质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设计意图:精心设置问题障碍,激发学生思维中的矛盾点,引起认识冲突,激发探究欲望;还有知识是有阶段性的,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1、概念: 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合作探究]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反应前后是否有化合价的升降。

第三个问题是以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为何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探究活动

以NaCl、HCl的形成加以分析。多媒体动画演示(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的逻辑性思维)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移)。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上面反应中有电子转移预测的结果,多媒体播放锌与硫酸铜反应的原电池实验,观察重点电流计指针偏转,并能分析电子转移这一微观过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宏观的表现。观察分析原电池的实验,让学生深刻认识有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设计意图 在推测探究实验分析讨论等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缜密性。

最后归纳小结,拓展提升、从电子得失角度重新定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以及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被还原;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用笑脸表示)

设计意图 联系旧知、巩固新知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小结

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回忆。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学习,体验从得氧和失氧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表面 4

特征再到电子转移本质原因,一环扣一环,由表及里、正确辨证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相互关系是很重要的。板书设计

(一)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有氧得失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粗浅片面)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叫氧化还原反应。

2、从化合价变化角度分析(重点)

表面特征: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共同特征)

判断依据——看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3、从电子转移观点分析

本质特征: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重难点)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之间的关系。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2、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七 说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其认知规律,采用拟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法,实验引导法等教学手段设计驱动性的问题,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重点难点,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充分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得出结果,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本节课知识理论性强,概念多,给学生巩固练习的不足,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足,因时间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短,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和思考空间而达到教学目的,还需要深入研究。备学生不够细致,所以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推进感觉不太顺利。

第四篇: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整个中学化学建构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理科高考学生不仅要学好“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常用表示方法,而且还要掌握与“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电化学和有机化学等知识。

高一新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只是直观的从得失氧的角度进行判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关系则认为是相互独立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由得失氧的形式上判断过渡到化合价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认识,再过渡到电子转移原子结构本质上的认识。

首先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伴而生的。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有氧化反应的,必然发生还原反应。仔细观察反应中的物质,其元素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标元素化合价的方法判断某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合价有升高必然有降低,从微观角度说电子有得必有失。

另一方面,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另一个难点是电子转移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搞错。电子转移数量,得失电子的数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强化学生的认识,多看多练。

作为一个新教师刚开始教学,经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需要花很大的时间来弥补。高一的化学对我来说并不难,但是现在要教学生,那么工作就得做到细,比起自己会做题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课堂上本节课属于抽象概念的学习,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觉枯燥乏味,怎么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是本节内容需要注意的方面。怎么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来听来学,做到真正的师生互动,这里面我认为老师怎么样来引导,问题的设置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讲授的方法也很重要,学生有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一步一步过来,理解、接受。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如果理解了,会做了,那就会觉得比较容易,学习的信心就大了,反之如果一开始就碰到难关,错了很多,就会认为很难,较难接受,之后讲解的再详细,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第一遍教学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跟上思路,由老师多举例,给以正确的示范,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使得学生有一个从理解到整合到熟练的过程。等学生差不多会了,再让他们自己练,这样效果显然会好很多的。

因为刚开始教,知识层面上虽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何把课讲好,如何把知识有系统有层次的传授给学生就不顺手了。还包括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前后衔接,内容的合理过渡等等,这些都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提高。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赵 婧

第五篇:《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选自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是中学化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重要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更是元素化合物以及电化学学习的理论基础,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学化学教学重难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只是还不能将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统一起来。在学生已有的初中基础上,可以从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高、降低----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电子等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从表象到实质,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的带领学生理解领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三、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价类二维图和已学习的化学反应,联想化学反应分类新视角,继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通过对化合价的分析,借助线桥表征,认识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并对常见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基于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转移的相关性,从微观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对其进行分析;

4.通过四大基本反应与化合价的变化,从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评价目标】

1.通过借助价类二维图对不同含铜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归纳认识到化学反应分类新视角,继而 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发展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线桥表征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化合价的升降变化;

3.通过宏观化合价的变化理解微观电子的转移,发展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2.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1.归纳法

2.讲授法

3.PPT演示法

……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环环相扣,逐步驱动的方式串联起来。环节一:展示4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反应,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CuO与C;Fe2O3与CO的反应。借助价类二维图,让学生用箭头画出元素的变化,发现除了得失氧之外还有化合价的变化;(引入线桥)分析讨论氧化还原的宏观特征。环节二:复习判断四大基础类型的化学反应,结合氧化还原的宏观特征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环节三:根据初中学习过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电子的转移。环节四:归纳总结,随堂练习。

七、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PPT展示图片)

上课。从图片上我们看,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分析化学反应,总结相同点。引入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引导]也就是说燃烧是发生了氧化反应

[情景引入](PPT展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苹果变暗的图片)

[讲解]燃烧和苹果变黑过程都发生了氧化反应

[提问]判断它们是氧化反应的方法是什么呢?

[过渡]对,同学们对知识掌握得很牢固。现在请同学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PPT展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提问]我们学过的还原反应又有哪些呢?

[提问]判断它们是还原反应的方法是什么呢?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

【思考与讨论】教材P20

2CuO + C = 2Cu + CO2↑

Fe2O3+3CO= 2Fe+ 3CO2↑

完成表格

[提问]那么,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不是独立发生的呢 ?以2CuO + C = 2Cu + CO2↑反应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

从前面我们可以知道可以通过得氧失氧来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那对这个反应的分析我们也采取这种方法。

[副板书]

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

CuO + C === 2Cu + CO2↑

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

[讲解]分析发现,在碳还原氧化铜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而同时碳发生了氧化反应,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 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刚才自己所学出的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并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讨论,回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是同时发生的。

[点评学生回答并总结]

同学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下面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规范表述:

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一、定义: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前面我们是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前提条件是氧的参与,是否氧化还原反应只能发生在有氧参与的反应中呢?老师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不是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存在于无氧参与的化学反应中,如铁从铜的盐溶液中置换出铜。那么有什么判断方法既适用于判断有氧参与的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又适用于判断无氧参与的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并回答【思考与讨论】教材P20第二问。

[针对学生回答点评,并指出]有一些同学已经发现了,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如:

【PPT展示】

2CuO + C = 2Cu + CO2↑

Fe2O3+3CO= 2Fe+ 3CO2↑

[总结] 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同样存在化合价的变化,那我们来总结一下: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反应 是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反应 是 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二、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

[讲述]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这个特征,同学们思考下我们还可以将化学反应进行怎样的分类?

[讲解]同学归纳得非常好,有元素变价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而没有元素变价的反应叫非氧化还原反应。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化,我们对概念的认识也逐渐地深入。初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仅仅局限于有氧参与的反应,而从化合价是否变化的角度去判断适用于所有反应。

[板书]三、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反应中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升降

【学以致用】分析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2Na+Cl2 = 2NaCl

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

[设问]同学们对这种判断方法掌握得很好,那同学们有没思考过,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钠与氯气反应以及氢气与氯气反应这两个反应中元素原子所发生的变化。

[PPT演示]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电子的得失

“"

[PPT演示]

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电子的得失

[PPT演示]

跷跷板动画,物质得失电子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边看边讲解)

[过渡]这是钠和氯气反应的情况,钠跟氯通过电子的得失分别达到稳定结构,那对于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呢?同学们阅读教材22的内容,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氢气和氯气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是因为?

[过渡]我们同样通过动画来模拟整个变化过程。

[PPT演示]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

[讲解]氢原子与氯原子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对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院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PPT演示]

氯化氢的形成(简化版)

[讲解]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总结]对于反应物原子获取电子能力相差不大的反应,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偏移

[讲解]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即电子的转移。那么氧化还原反应又可以怎样表述?

[PPT演示]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称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 我们自己动手来分析一下其他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讲评]从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出: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偏离)电子的过程。还原反应表现为被还原的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其实只是该元素的原子得到(偏向)电子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板书]四、实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小结]

”“

[过渡]回忆下初中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他们分别是?而这节课我们还学过一种化学反应分类方法是?

[提问]那么我们现在便已经学习了三种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填写以下表格,并画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之间的关系的简单示意图。

[PPT展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怎样?(表格)

[PPT演示]用图画表示

八、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一、定义: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二、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

三、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反应中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升降

四、实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下载氧化还原的应用--教学案例(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氧化还原的应用--教学案例(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教案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学习目标: 1.能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能指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情景一 因......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第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第六小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还原反应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学习过化学反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类可分为氧化反应和......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还原反应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事实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