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课教学中的运用 2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思维工具,在高中地理复习课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复习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思维导图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建构性学习和知识整合,能够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复习效果,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思维导图 地理复习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地理教学是一项长期、基础的工作,为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一般在中学的高三阶段安排总复习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和巩固在中学阶段学习的地理知识。
1、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发现这些现象:①学生学习中,书看得懂,题不会做;②教师用不同的方法讲解地理原理和规律,学生在课堂上听明白了,课后遗忘率高,或是认识模糊;③很多学生对熟悉的问题能解决,面对新的问题情境不知如何思考。这些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比较零散,没有建立知识体系;二是思维能力较差,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2、复习课的重要性及教学难点
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其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的课型。通过复习课的复习,帮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梳理综合、结构重组,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高中地理复习课的教学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是由于地理课时较少,教师忙于新授课与习题课的教学,很少进行复习课的教学;二是由于复习课所围绕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相差很大,有的学生已完全掌握,没有新奇感,容易沉闷、枯燥,而有的学生对概念规律还没完全理解。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复习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复习教学效率低下。
3、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复习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主建构有机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呢?如何将以知识为中心的高考地理复习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考地理复习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复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思维导图是教师开展地理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特别适合地理复习。下面,笔者就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提出一些浅见,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整个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用线条、图形、颜色、词汇、符号等元素,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被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记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总体规划能力。它既 可呈现知识网络,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基于思维导图的的学习过程能很好的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基础知识复习中的运用
在高考复习中,常发现不少的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游刃有余,但在第二轮提高复习却败下阵来,究其原因,自己在采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用反复大量习题训练学生,把学生当成了“知识容器”。其结果: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多数是未经思维加工而被迫机械记忆的零散、单一的概念,枯燥的原理规律;所获得的能力是回忆和再忆;在知识应用时不能建构概念及相关知识的命题框架,不能应用知识到新情境中解决问题。思维导图作为教的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有助于记忆的视觉元素,如图像、数字、颜色等,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其理解力,自我建构知识网络。因此,在高考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动态呈现每一章节的知识网络图,并能根据需要及时的进行一些超链接典型例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记忆。如图。
上图就是我在“农业”复习整理课中的知识网络图,用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6.0制作的。图中的每一个分枝可以很方便的展开与收拢,既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对细微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不需要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资料,可以边听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集中注意力于感兴趣的结点上。
思维导图作为认识工具应用到复习课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知识脉络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浏览整节或整章的知识,并依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再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概括要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课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评价,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为了鼓励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每次上交的思维导图列入平时成绩评价体系。这样学生就改变了传统的做笔记的方式,主动参与了知识的回顾和提炼过程,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达到灵活迁移知识的目的。所以,思维导图应用到复习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记忆灵活化,深奥的原理形象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最终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在由多变少,所学的课本由厚变薄,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提高。
3、思维导图在地理习题课中的运用
根据近年广东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考试大纲纲要,尤其是大比例尺区域案例出现的频率较高,大比例区域案例则要求学生通过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进行判断推理,而学生面对高考试题中的区域问题时却不知所措。问题出在哪里呢?不难发现,复习过程中只是简单的重复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疏忽于培养学生正 确的思维方法和答题方法,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高中系统地理原理应用到区域地理中,建立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模式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理清分析思路,做到答题规范。因此,在高考地理习题评讲课中应摒弃传统的老师包办一切的模式而是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答题方法。
(2009年福建高考题)例题: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提问: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这个问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此类问题,运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审题和组织作答,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老师不用急于给出答案并进行评讲,让学生边审题边绘思维导图,绘完思维导图后组织学生交流,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再通过老师的评讲达到进一步的完善。右图是用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从思维导图中我们理清了解题的思路,通过观察降水量图可以描述该河流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根据所处的纬度判定温度带和自然带来确定无冰期和含沙量小;观察等高线的疏密和数值可以判定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可见,借助思维导图解答问题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答而不漏。
4、利用思维导图的复习课教学模式
在的复习课教学实践中,运用思维导图实施“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其方法和步骤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分析教学目标,准备备课笔记
复习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分析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运用思维导图制定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关系图,使重难点知识一目了然,更好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框架,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更合理化。
(2)明确任务,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知识的复习之后,展示未做好的思维导图,设置问题,让学 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熟悉教学内容,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个人想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共绘思维导图
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协商,交流思想,共同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小组成员再次对第一张思维导图的分析和反思,修正认为改变的地方,并重构思维导图,形成小组的最终讨论结果。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注意对时间的把握,并保证学生在交流中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因势利导地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4)及时归纳总结,适时问题拓展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选取一张思维导图,组织学生共同分析,找出不足,加强完善,对于不足之处要给予指导,对于创新之处要鼓励。对于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要进行系统讲述,并变换问题的角度与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附注一些典型例题,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识得到迁移、发展,同时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调整,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和明确问题,自主探究并绘制个人思维导图,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使学生对所复习内容有一定的熟悉,让课堂教学会更加有效。
5、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教学的实践效果
思维导图仅用线条、图形和符号等,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一张图,删除了冗长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的内容,不仅便于加速知识的累积,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而且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管理和应用系统化。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可以迅速检索出所需的知识,做到触类旁通,思考问题周到全面。
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实施,改变了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地理学科注重用图来表达知识结果,促进知识的理解,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识图、绘图能力。
通过学生思维导图的作品,教师能够知道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对学生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指导并形成教学方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关注,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 刘识华。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网络财富。2009,2:179-180 4
第二篇:思维导图在历史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历史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濂溪区一中车小燕
目前高三复习中通常采用三轮复习法。在三轮中第一轮的复习可以说是整个复习的奠基工程,至关重要!第一轮复习要为学生把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要把平时大量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这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可以说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这表面看来是一个读和背,知识积累的过程,实质是一个知识整理思维训练的过程。为达到一轮复习的高效我借鉴了二十一世纪三大高效学习方式之一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考方式,将思维形象化的一种有效图形思维方法。它具有简单、形象、高效、具体等特点,是一种很好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工具。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三历史复习课中,能够改变传统复习策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点——线——面”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高中教材采用“模块+专题”形式,学生记忆时缺乏内在历史规律和历史意识的支持,知识点混乱,于是学生解题时缺少理性,没有思路。而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个概念、一节课、一个专题甚至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关键信息组成的一张图,删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这不仅便于加速知识的累积,更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而且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存储、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
以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复习为例,笔者运用思维导图复习过程如下:
首先,运用思维导图,解读历史概念,明确历史知识体系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复习中,很多学生对于启蒙运启蒙运动的内涵和外延的了解不够清晰,全面,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因此,在复习这个概念时,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首先确定核心主题“启蒙运动”,由此将其内涵和外延扩散,如原因,性质,思想,代表,影响一一细化,落实到每个关键词的组织和归纳。其次,运用思维导图,解读历史发展基本线索,连成历史 知识的“线”。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课本,采用“模块+专题”式的结构尽管突出了教材内容的重点主题,但是导致跳跃性大,历史的基本线索被弱化,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历史脉络都不清1
楚、不理解,无法真正认识历史。我们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 概念,就像是学生找到了茫茫史海中的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珍珠,若单独存放,非常容易遗失。而且,高中历史课程在把握具体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规律、历史线索等基本能力的考查。因此,借助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串联珍珠的线,即帮助学生从零散的书本知识中,发现历史线索,明确历史发展规律。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这一个专题,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或由学生自主构建以下思维导图,来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发展线索。从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非常敏本就能理解,不会混淆了。再次,运用思维导图,解读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构建历史 知识的“面”。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网络体系中的“纬线”。历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文化等。而这些方面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就使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种横向的网络结构,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从起源到复兴再到发展到成熟,其人文精神的内容是不断变化并且充实和丰满起来的,智者运动强调人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将人本身凸显出来,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则强调人性的解放,强调现世幸福,崇尚个性,要求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启蒙运动则强调人的彻底解放,包括人的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并且还在政治上提出了民主的诉求,高高举起理性主义的旗帜。整个专题的脉络在图中显得很清晰,学生对于人文精神在各个时期的内涵基本就能理解。
总之,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按照“点——线——面”的原则进行历史的一轮复习,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迁移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合记忆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思维导图在历史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历史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泽州一中 马琴霞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
新的学期开始了,高三历史该如何进行第一轮复习才能实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这是每一位高三历史教师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在思维导图的运用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希望与各位同仁分享。
首先,我们应该研究高考试题。综合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与单科试卷相比,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在学科内综合题上注重考查知识体系上的框架结构。它常常在一个专题内容上连续发问,多方位、多角度考查一个历史事件的内涵及外延;试题更多的突出时代感,强调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题目增多,大量热点问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成为综合性命题的载体。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必须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对高中阶段的学过知识,进行整体的回顾和梳理。这样就可以使学过的所有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清清楚楚的了解高中的三年究竟学了那些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过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变得更加条理清晰,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的牢固。只有如此打下坚实的基础,才可以在考场上得到更好的发挥。
其次,具体到每一节历史课和自习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的原则是先学后教,方法是扎扎实实构建每一个章节的思维导图,为构建整座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与教的关系看似简单,真正把两者的关系理顺,并非易事。学生们总是期待老师先给他们窜一遍线索,然后他们按照老师的思路记忆即可,这样既省时有省力,复习的速度也快。但这样做有两个缺点:其一学生养成了对老师依赖的习惯,变得越来越“懒”了,自己不想去主动“觅食”,老是“等”着老师来“喂”。大家都知道“用进废退”的道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也就逐渐丧失了。其二老师自身的思维和理解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说也是有局限的。其三即便教师的知识很全面、经验很丰富,传授给学生的也仅仅是知识而已,而能力和方法是永远不能传授的,学生自己必须在实战中不断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我坚持“先学后教”。
在“先学后教”这个前提之下,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首先自主学习课上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进行背诵课本、参看教辅资料、完成适量的练习题。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这些内容部分或者全部留到课下去完成,那么这个环节就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高三的学生有多少课余时间?高三的学生又有多少们课程需要课下去完成?所以,老师决不能因为“心疼”有限的课堂而去“挤占”同学们的时间。其次,要求同学们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本节课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知识结构一定是在参看教辅资料、完成各种练习的基础上的整理,而不是简单的课本知识的罗列,否则大量的时间投入都将失去意义。第三,在簇展时,先在同簇内就各自的知识结构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质疑,互相查缺补漏,然后把簇内交流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以备室展;每节课最好留出五至十分钟进行异簇交流,互相解答疑难,完善本簇的知识结构。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进行室展,就簇展时发现的问题、老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以及个别同学们自己的见解进行精讲精练,做出本节课最完善的一个知识结构。
本节课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如果这样的话只会事倍功半。知识的吸收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个思维导图从提出到完善再到总结的过程中,没有学生课上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亲身体验、没有学生课下的深入总结和反思、没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经常性的翻看复习、内化的过程,思维导图这个工具也不可能发挥它应有的革命性的作用。
诚然,我们在思维导图的运用方面还处在很浅的层次,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好这个工具,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不断求索的问题。
第四篇:思维导图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高效科学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够以多种形式展示出复杂的知识内容。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并且可以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增强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及教学效率。因此,本文主要对思维导图进行基本阐述,分析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相关运用,探讨其应用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1.思维导图的基本阐述
(1)思维导图的定义。作为一种综合教学模式,思维导图以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发散教育。其主要形式为引导教育和象征教育,可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记忆的同时持续积累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影像,并凭借科学组合和生发方式实现有效因子的有机融合。持续学习的过程中,相关性和必要性知识还会不断补入,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构图。
(2)思维导图的特点。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拥有诸多优势。这得益于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具体包括:第一,可实现信息到图表的转变,将枯燥的知识转化成富有趣味性、易于记忆、组织性强的知识;第二,可实现知识的有效归纳,使学生可以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对宏大课题进行把握;第三,可实现大脑数据处理功能的优化,使大量信息的获得和掌握更为容易。
2.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做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的引进,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地理知识,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预习时间和内容的选择要以高中地理知识具体的难度和教学进度为基准。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以自己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听课,并对比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纠正,尽量在课堂上消化和掌握当堂的知识。②通过思维导图方式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重点突出,可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清楚地呈现出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应用灵活,可节省大量记笔记的时间和复习时间;利于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和迁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相应激发,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3)对以往的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复习和总结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琐碎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和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关键词以点带线,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省力更高效。思维导图应用灵活,知识的归纳具有可视性,这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4)增强学生对地理习题的解答能力。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并有效解决问题。思维导图从问题本身出发,通过逆向思维、举一反三等方式,糅合了多层次的知识并进行灵活应用,最终将问题快速解决。
3.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思考
(1)思维导图运用于每个地理教学环节。由上文分析可知,思维导图可运用于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图所示),如运用得当,能够使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容易,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
(2)思维导图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还需注意两点问题,一是思维导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无层次性、段落性的问题,很难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呈现。二是思维导图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进行正确的引导。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给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积极应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飞雁.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2]张党玉.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第五篇:思维导图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学古诗
古诗文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孩子还未识字时,就已经能吟诵几句诗句了。到了小学3年级,孩子腹中诗书已有不少,那么,怎么把孩子所积累的诗句加以整理、运用呢,在教学中我采取了思维导图学古诗的做法。
思维导图独特的发散性结构,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放射性思维,激发儿童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强儿童思维的条理性,帮助儿童把注意力专注在一个主题上,并围绕主题思考与它相关的所有因素,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张扬,充分体现个体思维的多样性。
一、思维导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低年级的古诗《江南》教学中,学生初次使用思维导图甚觉新鲜,他们先在纸上画了个又大又绿的荷叶,稚嫩的图画尽显童真童趣。在这些碧绿的荷叶上,学生又用铅笔写了几句生动的诗句,粗粗细细的汉字笔画写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在这些荷叶之间,学生还用粗线条勾勒了几条小鱼的活泼身影,这些鱼儿围绕着美丽的莲叶嬉戏玩耍,像诗中的游鱼一样自由自在。学生第一次使用思维导图,虽不是很明白什么是思维导图,但充满诗情画意的图已经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欢喜起来。事实证明,思维导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使古诗教学充满意境。
二、思维导图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
中年级学生采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引导他们的思维。在中年级的古诗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在他们的思维导图中,笔者看见了许多美妙的画面,在文字的衬托下,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和理解抒发得淋漓尽致,有个可爱的小男生在图上画了美丽的荷花,清澈的湖水,然后在两片碧绿的荷叶上,完成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书法体抄写和《赞美你――西湖》小诗歌的表达,古诗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完美结合。漫步在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情境中,杨柳依依,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柔,山色空蒙的奇,初晴后雨的喜,淡妆浓抹的美,都跃然纸上,给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令人沉浸在岁月悠悠的美好时空里。在这样的氛围中,古诗教学轻松愉悦,不用逐字逐句地分析,美景美文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思维导图是理性概括的基础
在高年级,使用思维导图能做到理性拓展,思维直观活跃,如在教学《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图画就跃然纸上,十分生动形象。画笔一转,季节轮回,第二部分就出现了“常恐秋节至,混黄华叶衰”的漫天秋叶,气氛场景一下子萧条冷清起来。当然最有趣的要数人生哲理的感悟,画面上先出现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截然分明的情景对比鲜明,紧扣主题。而思维导图的最后落脚处是一个伤心欲绝的老人画面,他感叹光阴似箭,自己学无所成,只有白白地伤心后悔罢了。最后温馨提示的箭头,再次告诉每个阅读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重要性,整首诗的主题内容就这样娓娓道来,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就轻松自如
在教学《咏柳》时,我出示的思维导图的中心图就是柳树。从柳树衍生出6条柳枝,思维导图的分解,把古诗词图形化、场景化,让孩子们更直观的欣赏到诗词之美,感受到诗词之趣。如诗如画,亦画亦诗,利用西方的思维导图解读中国古诗词艺术,让孩子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