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自然是最好的“美术老师”
大自然是最好的“美术老师”
浅谈纹理写生对儿童绘画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章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感受绘画语言的真实存在,以及怎样在大自然中去寻找、发现、认识丰富的绘画语言与运用、创新的探究。其探究的内容是: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有趣纹理的观察、发现与写生的教学研究,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大胆发现奇妙纹理的良好习惯,在具体的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掌握丰富的绘画语言,增强对绘画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视知觉的敏锐性,并能创造性的将这些绘画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个人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在三次学习活动中进行探究:
一、欣赏、感受奇妙的纹理;
二、观察、发现有趣的纹理;
三、表现、运用奇妙的纹理。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总希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然而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拥有这两样“制胜法宝”呢?我觉得:要使学生能创新,就必须有能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他们将会感到无所适从。我们都知道: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绘画语言是进行绘画创作与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是打开艺术大门的钥匙。同时,它也将会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提高儿童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绘画语言呢?毋庸置疑——写生。而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则是我们最好的写生对象,这些事物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纹理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点、线、面、形状、色彩世界,儿童通过对它们的写生,可以感受到绘画语言的真实存在,从它们身上汲取艺术营养,培养敏锐的观察力,锻炼写实能力,发展对事物的绘画表现力,还为绘画创作铺垫了扎实的基础,让大自然成为他们最好的“美术老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逐步以引导学生感受、认识和理解一定的绘画语言,并进行合理创新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探究。
为此我首先拟定了教学研究目的: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有趣纹理的观察、发现
与写生的教学研究,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大胆发现奇妙纹理的良好习惯,在具体的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掌握丰富的绘画语言,增强对绘画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视知觉的敏锐性;然后确定了研究对象为三年级美术兴趣小组学生;最后制定出实践的过程:欣赏感知、观察发现和表现运用。具体操作是围绕以下三次主要的学习活动来展开的: 第一次学习活动 欣赏、感受奇妙的纹理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电教室
此次活动一个课时完成。教师首先在课前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表面凹凸不平、有不同纹理的物品,如:不同形状的树叶、花瓣,羽毛,贝壳,木块,石头等。在课堂上,先进行摸一摸、猜一猜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把准备的物品用一个盒子装起来,留一圆口。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神秘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的就请你上来摸一摸、猜一猜,谁想上来?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理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踊跃参与小游戏。等到答案揭晓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疑问“老师,这些东西到处都有,还称得上是礼物吗?和我们的美术课有什么关系呀?”这个问题的提出正中我的下怀。于是我提出了下一个环节的任务:每两个同学拿一件物品,在它的上面覆盖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油画棒颜色在纸的表面来回磨画,你能看到什么?学生从来没有做过这样有趣的实验,学习的兴趣更浓了,热情更高了。他们惊喜地发现,在纸上出现了好看的花纹,有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点;有各种各样、粗细不同的线条;还有一些奇妙的图形,而且它们还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着,有的是对称式的、有的是连续式的、有的是放射式的,不同的纹理体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于是他们又自发的交换物品,再次进行磨画,体会不同的物体带来的不同的纹理效果。老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物体的表面或自身呈现出的有趣的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现象,称之为纹理。它能让我们体会到是生活给我们创造了美,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绘画素材世界。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为自己的绘画创作储备充足的“能源”。接下来,老师又让学生欣赏了很多纹理图片,大到山川河流、沙漠天空、森林田园,小到昆虫翅膀、头发、指纹等,让学生意识到纹理的无处不在,正是这些奇妙多变的纹理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如此美丽。最后,鼓励学生拿起画笔,把自己所看到的物体纹理大 胆地表现出来。尽管学生的作业还不够细致和理想,但已经让他们知道了什么是纹理,感受到了纹理的奇妙之美,为下一个学习目标奠定了基础。
分析:第一次的学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认识了什么是纹理,感 受到了纹理的奇妙多变,意识到纹理在生活中的存在。并初步用绘画的手段表现出物体的纹理,达到了学习目的,引领学生走进了一个丰富、神秘、奇妙的纹理世界。
第二次学习活动 观察、发现有趣的纹理 地点:校园内
此次活动因为是在室外进行,学习任务主要是观察、发现平时学生不太留意的事物所呈现的有趣的纹理,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采取了收集实物和图象记载的方法。校园里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观察对象。能够将实物收集起来最好,不能的就采用拍照的方法。每次活动完后老师将相机作统一保管。收集的时间主要是利用第二课堂和活动课。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鼓励学生要细致观察、大胆发现,寻找到和别人与众不同的纹理现象,指导学生从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生活用品等方面去观察发现,进行收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同学们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一些有趣的纹理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有时还为自己的独特发现而欢呼雀跃。此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体现了“快乐学习法”。
这项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较灵活和自由,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出外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在网上搜索图片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收集到更多的纹理,方便同学之间交流,资源共享,使视野更开拓、广泛。培养学生相互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分析:此次学习活动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观察和发现有趣纹理的快乐体验过程中,而且重点是放在有趣和平时不被人们所注意到的纹理,所以在学习中有的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帮助,家长的支持下,通过各种途径,还是能完成学习任务,收获甚丰。学生也意识到要把事情做好,就要付出不断的努力,要有自己的独特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视知觉的发展。
相关图片:
蜘蛛网 玉米粒的排列
蜜蜂的巢
家里的木纹地板 羽毛 家里的墙壁瓷砖
第三次学习活动 表现、运用奇妙的纹理 地点:学校多功能电教室
此次活动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表现奇妙的纹理,也就是对纹理的写生,可以安排多一点的课时完成。首先我和学生一起把收集到的纹理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整理和归纳,有的以点见长,有的线条呈现的较多,有的是有奇妙的形状,有的是色彩丰富。然后采用不同的手法将收集到的纹理表现出来,如绘画法(色彩画、线描画),实物拓印、磨印法等。有个学生发现不同的树表面有不同的花纹,但是又不能将树皮割下来,为了得到这些树纹,他就拿上几张纸和一盒油画棒在树上进行磨印,得到了不同的树皮纹理,心里高兴极了。还有个学生收集到了很多植物的叶子,这些叶子的形状、颜色都不一样,特别是叶子上的叶脉和斑纹更不一样,他不由的发出感慨“原来叶子还有那么多形状和颜色,上面还有那么多有趣的线条,我还一直以为叶子就只有一种形状和颜色呢!”感到了学习的成功和收获的喜悦。还有一个同学对网上一张“蜜蜂筑巢”的图片进行仔细观察和细致的线描写生后,颇有感想地说“原来小小的蜜蜂这么聪明、能干和团结,可以修筑出这么漂亮的房子,我们真应该向它们学习啊!”通过表现纹理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我们平时绘画是所用到的点、线、面、形状、色彩原来都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与提炼,看来“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第二阶段:运用奇妙的纹理。学生通过前几次活动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大量的纹理,积累了丰富的绘画语言。本阶段的学习就是将这些有趣的纹理运用到自 己的绘画中,让自己的绘画作品突出个性,更加生动。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些设计任务,让学生都来当“小小设计师”。比如给花瓶画上漂亮的花纹,给白色的盘子设计适合的纹样,打扮一下自己的小背心等等,看谁的设计运用到的纹理最恰当,最有特色。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剪贴法、绘画法、印制法等。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完全展现自己独特创造的平台,让学习收到实效。
分析:经过从纹理写生到纹理的灵活运用,使学生有意识地对纹理进行细致的观察,分辨出不同纹理的构成特点和细微差别,丰富学生的绘画语言,加强学生对纹理的感知能力。学习纹理的运用和搭配,增强学生对绘画语言的驾驭能力,为今后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片:
2、教学体会
在小学的中年级段对学生中进行纹理写生教学活动,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因为他们在低年级段是就已经初步接触到了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绘画语言,但大多数都是从书本上、老师的示范中去感受和学习,知道有直线、波浪线、折线、螺旋线,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却不关心这些绘画元素从何而来,更不用说自己去寻找和发现。所以进行纹理写生的研究是美术教育中的必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美术审美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观察和绘画经验,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儿童的身心特点,绝对不能以成人的审美标准和要求来衡量他们的表现,应该允许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方式和能力自由地去表达。因此,学生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稚拙的特性,我们应该欣赏和赞许,只有顺应了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一年来,在学生中开展纹理写生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写生的知识与技巧,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视知觉的敏锐性,丰富其视觉语言,从而使学生心智得到成长。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学生中开展纹理写生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学习途径。
第二篇:大自然是人类老师
大自然是人类老师
我也要向科学家们学习,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小发明。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科学家们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例如:以前的电视塔不牢固,猛烈的风一秒钟就可以飞行80米远,像这样的风,就可能把电视塔吹倒,人们从杉树身上得到了启示,把电视塔修得像杉树一样的形状,这样就好了,不管风吹雨打,电视塔也倒不了;科学家还从鲨鱼的皮肤上也得到了启示,发明了游泳衣,减少了水的阻力……
我也要向科学家们学习,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小发明。
壁虎的手脚非常有吸引力,可以很容易地往墙壁上爬,而不会掉下来。我要设计出一种像壁虎手脚那样的鞋,这种鞋的名字叫“吸力无敌”。可方便了,在工人刷墙时,不用带上梯子,只需要一双“吸力无敌”鞋就可以开工了,它不仅吸附力,还可以减轻你的体重,即使是倒着刷墙也不会掉下来,鞋的右边有两个按钮,按一下绿色的按钮,它就可以让你在墙上上下移动,绝不会摔下来,按红色的按钮就可以下来了。你们觉得方便吗?等以后我真的发明了“吸力无敌”,我一定会送给刷洗、修建房屋的工人们。
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老师,我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设计出更多的小发明。
大自然是人类老师
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大自然里的生物都是人类的好老师。我查找了许多资料,了解了电子娃眼和纸房子。
青蛙的眼睛十分锐利,人们根据娃眼视觉的原理,已经成功的研制出了一种电子娃眼,这种电子娃眼能像真的娃眼一样,准确无误的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娃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了,这种雷达可以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蜜蜂的蜂巢十分的坚固,而且十分省材料,它是许许多多的蜂房组成的,外表成菱形。人们根据蜂巢,制造出了用纸做的房子,这种房子即坚固又省料。而且还不容易倒塌。
我曾经也想过,自己将来当一名科学家,研究出一种自我复原药丸。这个药丸是我将来从蚯蚓和壁虎身上得到的启发所发明出来的。蚯蚓短成两半,可是过一两个月,就会变成两条蚯蚓,一两个月后还会长出一根新的尾巴来。在生活中。有许多人会因为出意外失去他的双腿或双手,永远成了残疾人,渡过他那痛苦的一生。我根据提取蚯蚓和壁虎身上的DNA所发明出的药丸。人类吃了我发明的这种药丸,没有胳膊的人就会长出新的胳膊,没有腿的人就会长出新的腿,有了这种药丸。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残疾人了,大家都会开开心心的渡过自己那幸福的一生。
这就是我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所发明的药丸。我相信我的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人类的老师——大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比如:蝙蝠和雷达、草和锯
子、鱼和潜水艇……
成熟的麦子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能穿透岩石,那是教我们坚持。
你有没有看见过一只燕子,辛辛苦苦叼来泥土和草,建起温暖舒服的家。这虽然需要付出许多许多的汗水和努力,但它是那么的坚持不懈。
有一天,放学回家的时候,我看见几只燕子几乎贴着地面飞行,我想:“难道要下雨吗?燕子怎么飞得这么低?”
果不其然,第二天早上,下起了小雨,燕子真是天气预报“专家”啊!
你有没有看见过一只小小的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地工作着,它是多么勤劳,为花儿、为我们做出了巨大贡献。
你知道蜜蜂教给了我们什么吗?它是告诉我们:要勤劳,只有不断地付出才
是最光荣的!
大自然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一定要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大自然
真是一位好老师呀!
大自然人类的好老师
贾振鉌
我们祖国的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着。下面我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吧:
科学家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发明了“雷达”、“电子蛙眼”、“风暴探测仪”„„,雷达就是从蝙蝠身上的特异功能得到启示。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一共有三次试验。
第一次试验方法: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而蝙蝠在屋子里飞行了几个钟头,一个铃铛没有被碰响。
第二次试验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试验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还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种试验证明:蝙蝠是用耳朵和嘴巴配合起来探路的。它一边飞,一边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雷达。
后来科学家发明了“风暴探测仪”。是从水母的耳朵上得到的启示。水母的耳朵很灵敏,如果要有暴风到来,它会提前十几个小时潜入海底。等风暴过后,再从海底出来。科学家根据水母耳朵的特异功能,进行了研究。不就就发明了“风暴探测仪”。当风暴来临的时候,我们也会像水母那样子提前知道,躲到安全的地方,等风暴过后我们再出来工作。
在“雷达”、“风暴探测仪”发明不久,科学家们又发明了“电子蛙眼”。青蛙是的眼睛十分奇怪,它们看东西十分敏锐可是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科学家从青蛙的眼睛上的功能得到了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有了这个“电子蛙眼”飞机会准确的降落。
科学家们又从长颈鹿的血液里的大启示,当机器人电力不足的时候,只要放进去一些长颈鹿的血液,机器人就会重新动起来了。
科学家发明的飞机,大家还不知道它现在能够这样平稳的飞行,是科学家从哪里得到的启示吧?在科学家发明飞机的那段时间里,一开始飞机飞得挺好的,可是飞机一但飞到高处,机翼就会剧烈震动起来,摇摇欲坠,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后来科学家们进过认真研究,仔细观察,认真地思索,科学家们从苍蝇、飞蛾、蚊子、蜜蜂、蜻蜓„„的翅膀的飞行功能得到启示。科学家们给非经济的机翼,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这样飞机的飞行高度可达上万米的高空都没有问题。
通过以上的事实,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大自然人类的好老师!
第三篇:朴门永续(自然农法):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朴门永续(自然农法):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澳洲农夫因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常要面对极端干燥或潮湿的气候环境,为了因应这样的极端气候与现代工业化肥农药对土壤的危害,澳洲两位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发展了一套与自然共存的办法──朴门永续生活设计(permaculture)。Permaculture 字面上是两个字永续(Permanent)和农业(Agriculture)的结合,也有永续文化(Permanent Culture)的含意。朴门永续生活设计舍弃使用现代农业的化肥农药,转而使用有机肥料,如用厨余堆肥或蚯蚓肥、用人力或动物代替机器、耕地上保留多元栖地、种植天然抗虫花草代替化学农药以防治病虫害等。这样的利用概念所发展的农业生态体系,便创造了一个农业、生态、经济、防灾四赢的局面。这些成就使得澳洲在2012年被联合国(the United Nations)评定是世界防灾示范国,其教育、医疗、农业、还有因极端气候灾害导致能源或粮食短缺的应变能力都被联合国誉为全球典范。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朴门的核心精神为照顾土地、照顾人类、分享多余。而朴门的老师便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在自然界里,没有所谓的浪费,所有元素都是息息相关,不断循环利用,依据这样的精神,便发展出了朴门的设计原则:1.观察与互动2.把问题看成正面的资源3.以创意借力使力并回应变化4.收集与储存在地的能源5.有效率的能源规划6.使用并珍惜再生资源与生物性的服务7.系统中的每个元素可产生多种功能8.系统中重要功能由许多元素来提供9.将合理的相对位置整合起来10.运用并尊重多样性11.应用自治系统并接受反馈12.使用边界生态及重视不起眼的资源13.使用小而慢的解决方法14.从设计模式到规划细节15.有劳有获
而朴门创始者Bill Mollison的《朴门设计者手册》将大自然里的元素,分成几个大项目当作朴门的重要主题,包括:朴门原理:永续生活设计原则、自然模式、土地伦理、设计实作等地理与气候:气候与微气候、地形地景、土壤与堆肥、地力保存、水资源管理保存、雨水利用等植物与动物:食物花园、食物森林、植物滤水回收系统、动物系统等建筑与能源:再生能源如风力与生质燃料运用、绿建筑与绿色修复入门、适切科技等经济与社会:永续农业经济价值、社会资源的汇集、原住民传统智慧运用、永续社区的规画、国际朴门设计连结等我在澳洲阳光海岸朴门永续生活设计研究学院(Perma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Sunshine Coast, Australia)参与的朴门永续生活设计认证课程(Permaculture Design Certificate Course, PDC)就是学习以上述几项自然元素实际落实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各方面。用最少的输入,得到最大的产出 在朴门里有个分区(Zones)概念,就是以聪明的地景规划设计,有效减低人们生活其中的能量损耗,却能一样有效获得最大产出。一个理想的地景分区以住宅为中心,依据人们每天需要用到的自然资源如:植物种植密度,或需花费时间维护的访问次数与关照程度递减,可细分为5区: 区1:住宅,菜园,小瓜果树 住宅
食物花园,有超过30种的植物在这个花园里 育苗温室
区2:庄稼,果树,家禽 果树与食物花园相邻。
鸡舍。区3:家畜,水塘,饲料植物 牛舍。鱼塘。
区4:林木场区5:自然
授课老师Tom Kendall拥有一片85公顷的有机农场,其中他只用了25公顷做为生活起居、环境教育的场域。剩下7成的土地,他保留给区5:大自然与野生动物,只做观察学习用途。Tom小小的农场就如同一个完整循环的生态系,其中维系这循环功能的最大推手,就是人。朴门人就象是能量移动者,靠着回收与堆肥这两样利器,将农场上的能量循环利用。水塔回收雨水 种藤降温
Tom在农场上设置了一套等高线集水系统,其中包含水坝、梯田、沟渠、水池、步道系统,水坝位于农场最高处,两旁设有沟渠通往农场两边外围,在大雨来临时可用做导水泄洪的功能。此外,还另有沿着等高线挖掘的小条沟渠,将水导到农场上各处作物区与水塘,在水塘里养着鱼虾,跟可协助分解有机物质的水生植物。Tom也在住家与教室附近设计屋顶集水系统与水塔,用来回收雨水。并在水塔周围种植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或其它攀藤作物,以做降温美观用途。屋顶右边的水塔,用来回收雨水,并在水塔周围种植攀藤作物降温。
堆肥厕所 不须用水
在回收人类排泄物方面,对于传统冲水式厕所而言,每冲一次厕所会用掉6~8公升的水,堆肥厕所的特色是完全不需用到珍贵的水资源,因为它应用木屑、干稻草、米糠、落叶等蓬松的有机物来取代水。每次如厕后,洒上这些干燥覆盖物,就可以消除异味。此外,人类的排泄物含“氮”量高,而干燥覆盖物则含“碳”量高,对植物而言,最重要的堆肥莫过于这两种元素了,一旦碳氮比例混合得当(建议碳氮比25:1),这样的堆肥就能转化成为肥美的土壤,用来种植作物。Tom在屋子与教室附近,设置了堆肥厕所(Compost toliet),将人的排泄物,收集在一个桶子里,再定期移到农场的偏远角落等待一年左右的时间让其发酵熟成为土壤。此外堆肥厕所也设计了排水管,将多余的尿液排到植物区。透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将尿液转换成为植物成长的养分,丝毫没有一丝浪费。
灰水系统(Grey water)
根据澳洲环保署(Australi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15)定义,人类日常生活包括:洗衣机、洗澡、洗手台、厨房产生的家庭废水,都叫做灰水,又称为中水。这些水经过处理后非常适合在花园里重新回收再用。Tom在农场尚设计了一套灰水系统,将洗澡、厨房废水等灰水,导入一个圆桶,添入一些垫底的物质像撕成条状,浸泡过水的厚纸板,培养土,再放入蚯蚓,最上面再铺上稻草杆保护土壤。蚯蚓会吃进硬质泥土和尚未腐熟的有机物,再转化成粪便排出,除了帮忙松土之外,还提高了土壤养分。固体堆肥通常大概需要6~10个月的时间转化成泥土,相比之下,用蚯蚓处理堆肥可加速这个过程,一般建议大约用两公斤的蚯蚓来消化约一公斤的食物残渣。等2~6个月后就可以收成丰富营养的蚯蚓粪肥土!灰水系统
草叶堆肥:千层糕食谱!
另外,香蕉圈是朴门中很经典的概念,因为香蕉分解固态堆肥物的能力很强。Tom在农场的边缘挖洞,将挖出的土壤沿着洞缘堆置,在上面种植四到五株香蕉树,将厨余或纸箱,甚至导入灰水至洞中,让香蕉的根系慢慢分解堆肥物,这过程产生丰富的钾肥,便可直接滋养附近其他树种。过去传统农业因为大型农业机具的过分翻耕,加上化肥、农药的使用,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平衡,导致地力下降,甚至必需要休耕许久后才能再次耕作。其实堆肥的用意,是为了改善土壤结构与保护土质,使土壤保持温暖,减低干燥硬化,使其能保留住流经的水份或营养质。草叶堆肥是朴门领域里相当重要的一环。一般建议堆肥碳氮比调整在20~30:1,因碳氮比太高时,会因氮素缺乏,微生物无法大量繁殖,使堆肥化过程减缓。但如果碳氮比太低,微生物会分解出过多的氨,氮素容易从堆肥中逸散掉。通常草叶堆肥的材料,都是回收农场内的稻草、茎蔓、树木落叶、杂草、动物粪便、少量厨余等。幼嫩新鲜杂草含氮的成份高;牛粪或枯黄的草叶,则是含碳的成份高。根据农场土壤的状况跟要种植的作物不同,来调整草叶堆肥的碳氮比,而一旦农场生态越平衡,土壤变得愈健康,未来就越不需要再花时间制作草叶堆肥。Tom先选好一块常走动观察的区域来置作草叶堆肥,因为堆肥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温度、水份的状况。他示范了如何收集新鲜杂草,就是一手抓住要割下的杂草,一手将镰刀平贴往草的底部方向割除,便能不费力割下大片草茎。然后像叠蛋糕一样,一层新鲜杂草,一层枯黄草叶,一层牛粪,一层鸡培土(从鸡舍取出,混杂了鸡粪、干草叶、稻谷的混和物),有时加一点豆科植物的叶子,增加原料多样性,并在中间倒入厨余,再继续层层堆栈直到原料用尽,并视情况浇水,最后在盖下帆布盖保温,增加堆肥速度。他都暱称制作草叶堆肥时是根据他的“千层糕食谱”!制作草叶堆肥。
制作良好的堆肥,大概两三天左右,中心就会开始发酵产生高温,冒出阵阵热烟,所以在堆肥后制作后的第四天,要做第一次的翻动,将边缘的堆肥物跟中心部分互换位置,从上而下、由外而内的翻盖,确保堆肥均匀发酵,也要检查温度、湿度、味道跟细菌生长状况。通常希望湿度维持在50~70度,中心温度如达到70度就一定要翻动,以避免好的细菌相被高温杀死;若温度不到50度,最好不要翻动。之后需每隔两天翻动一次,注意是否有腐臭的味道,一旦产生臭味,就表示开始产生如氨气(NH3)或硫化氢,珍贵的氮素会变成气体逸散失,如此堆肥就失败了。而这样的过程持续20天后,分解后的堆肥就变成了营养的有机土壤,颜色就类似70%~80% 的黑巧克力,松软而有香味。对植物而言,将这样丰美肥沃的有机土壤覆盖在周围就好比给它吃了上等巧克力一样!朴门人就是利用这样的原理,将土地上的能量由A处搬到B处,让原本在农人眼中废物的杂草落叶,转变成对作物最营养的肥料。这便是将问题本身转成解决方案(The Problem is the Solution)的最佳例子。小创意串成大力量食物花园
最经典的例子如:美洲印第安人的“生命三姊妹”,指的是将玉米、豆科植物、瓜类种在一起。玉米一向是印第安人的主食,是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来源,同时又提供豆科植物性喜向上攀爬的支架,而豆科的固氮能力为土壤提供肥沃的养分;瓜类因贴近土地上横向生长,此特性能保护土壤免受风化侵蚀外,并抑制杂草丛生。Tom也在农场上将西红柿和罗勒,柠檬树和印地安麻(Apocynum cannabinum L.)种在一起,并在木瓜树周围种植深根植物或堆放石头。因为木瓜本身根系浅,周围植物与石头除了能紧实土壤,还能保持土壤的凉爽溼润,避免过度曝晒。而晚间石头也会放热,形成微气候,保持土壤的温度,在日夜温大的地区尤其适用。群落种植为粮食安全的骨干,其好处在于除了增加产量外,也避免了单一种植容易有的大面积虫害危机,倘若将葱或辣椒等一般害虫不爱吃的植物,交错种植在菜园中,便能有效地侷限害虫的肆虐!这也符合混合农作(Mix Farming)系统的精神,世界各地如中南美洲的米尔帕(Milpa)农法、日本的农林间作,或是推拉技术(生物间的吸引与排斥效应),都是仿效生态学的概念,采取群落种植来管理农场,减少农业投入与危害。食物森林 除了群落种植的食物花园提供Tom一家人的蔬食外,他也规划了食物森林区,用来耕种目标果树。但在一开始,这块农场野地是一片比人还高的蔓蔓杂草,所为野草除不尽,春风吹又生,光是靠他一己之力,那不知要花多时间才能拔除干净?于是他利用了朴门领域里的“移动鸡舍”,来协助他将一片杂草转为具生产力的果园。原本的杂草区,土壤贫瘠。
初级的食物森林,充满各种果树小苗,周围覆盖包含豆科植物的堆肥。
他首先裁出八根木条,用木条钉好三角柱形的外框,屋顶是一半遮荫,一半网状,让鸡只可以有阴影处休息避雨与露天活动的场所。要种菜或建造食物森林之前,先把移动鸡舍移到该区域上,再洒上一般常见的木屑,让鸡抓土找食的天性帮忙耕地、除草、吃虫,而木屑吸附鸡粪等排泄物与底下腐化的杂草土层融合,既除臭且形成天然的堆肥,增加土层中的磷含量。约一个月后,再将鸡舍移到下个区域,而此区域就可以播种了!
通过移动鸡舍改良土壤,并种植目标作物。
这很符合了朴门的设计原则中的系统中的“每个元素可产生多种功能”,想想鸡只本身除了提供肉蛋等优质蛋白质来源外,鸡粪可作堆肥,羽毛可做装饰或扫把,而牠们本身的踩踏还能协助食物森林进展,一举而数得!思考全球化,行动在地化(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朴门不只是一种农法,更应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永续生活态度,它教我们的远不只是怎么作肥料或养鸡,而是如何用聪明设计将人为照顾的时间和精力减到最低,还能让一个自然系统本身能永续运作。朴门需要先了解环境生态本身的特性,其设计系统容纳多样的自然元素,考虑当地气候、地景环境、水文、物种和在地文化习俗等,在各元素间建立环环相扣的复数连结关系,将朴门基本的知识与技术,在面对实际状况时适地适性运用。谷子说
一个人一个故事不管您是开民宿、农庄还是向往休闲的慢时光生活每天下午六点谷子约您,不见不散!版权声明
第四篇:最好的老师
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教学难点: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赞美老师的名言:
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2、指名读,问:这些名言赞美的是哪种职业的人?
3、同学们,这就是老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在作者心目中,他是——齐读课题“我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读课文。
2、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通过 告诉我们)
3、为什么作者觉得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够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语句。
指导读找到的句子。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三、探究个性,质疑“最好”
1、出人意料什么意思?默读1—4自然段,找出怀特森先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举动?学生自读自悟。
2、指名反馈。
(1)“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
我听得那么专心,笔记记得那么认真,竟然得了零分,多么出人意料啊!除了出人意料,我还会感到……(生气、想骂人、太委屈了)我会怎么想?读出当时作者的心情。
(2)“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如果有一两个学生得了零分,也很正常,可是全班都得了零分,就让人觉得出人意料了,那应该会是谁的问题?你们会觉得这是个怎样的老师?
(3)“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竟然交给学生错误的信息,这种行为太令人意外了!当时的同学们会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3、出示句子: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你从这句话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我们对怀特森先生的不满、愤怒?
4.过渡:就是这样一位最初在我心目中不可理喻的,都不配成为老师的人,居然成了我心中“最好的老师”。你们能从5—7自然段中找找原因吗?
四、探究“最好”,释怀“最好”。
1、学生自由找其中的原因。2.课堂交流。
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句子来回答:
(1)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真是一位用心良苦的老师啊!他宁愿让学生埋怨责骂,也要故意传授虚假的知识,原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我们全都误会他了。
(2)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外国读初中是没有升学考的,看的就是这张老师给的成绩报告单,因此每位学生都格外重视成绩单上的成绩。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地把所有人的零分写进成绩报告单,你觉得有必要这样吗?
(3)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观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想象一下,作者和他的同学们为了驳倒怀特森先生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课后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3、怀特森先生用编造猫猬兽的虚假知识(4)(5)(6)(7)
(8)5.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们还气愤吗?你们认可这样的老师吗? 6.小结: 原来怀特森先生是想通过这节课启发我们学会怀疑,学会思考,学会判断,而真正的质疑是要在课堂上随时保持警惕,一有疑问马上提出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怀特森先生真是用心良苦啊,他的教训真让我受益终身啊。
7.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7段
8.怀特森先生用了如此独特的、巧妙的方法教会了学生求真务实,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
9.怀特森先生的这种做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当我把怀特森老师的做法介绍给一位朋友时,朋友是这样评价的,①出示: “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对于朋友的评价,我是这样说的: “不,你的看法错了。” ②.小结:从作者的坚定的眼神以及肯定的语气中,怀特森生先生是最好的一位老师,是一个极具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的老师。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不迷信权威的事例。(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通过试验证明重的铁球和轻的铁球是同时落地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臭苹果》……)
2.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为我们阐述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道理。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具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3.作业:学习写法,写一个用一事例论证一观点的片段。
4、推荐图书:《第一家爸爸银行》(大卫.欧文)
七、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
独特 哪门子老师?→ 最好的老师!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会质疑
第五篇:最好的老师
最好的老师
我的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每天送幼儿园都又哭又闹;
孩子胆小,怕生,不爱跟同学玩,不爱说话,没自信;
孩子学什么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就往回缩;
孩子被爷爷奶奶惯了一身坏毛病,说破了嘴就是不改;
孩子自制力差,光知道玩游戏,不爱学习,一提学习就讨价还价;
孩子总是拖拉疲沓、丢三落四,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
孩子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没有目标,没有时间观念,磨磨蹭蹭;
赏识教育过了头,孩子变得虚荣,自尊心极强,只能听表扬和好话,听不得半点批评,容不得说半句不好,受不得一丝挫折;
做父母也需要 “资格证”!
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
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
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凭着满腔爱和热,就可以无师自通地当好父母,于是,许多家庭冲突、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同时,作为一名母亲,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从事亲子教育20多年的经验心得,我还要告诉你的是:
父母完全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扇门,你只要找到进入孩子内心的那把钥匙和通道,奇迹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