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5篇

时间:2019-05-12 23:0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第一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摘 要]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测试技术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测试、机械控制、故障诊断、生产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是通过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分析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完成了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研究具有很强实用性和针对性,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与学中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5)17-0212-02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师以学生所学前序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打下基础。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加强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完成足够和必要的实验,一般安排课时40或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2或40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测试信号基础理论、测量装置基本特性及不失真测量条件,了解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熟悉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了解常用信号调理电路,了解记录显示仪器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课堂教学32或40学时,完成如上教学内容,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教与学,因此教师与学生的有效课堂教学非常重要。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分别是情境与问题、阅读与思维、互动与引导、练习与反馈。

2.1 情境与问题

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去思考。

2.2 阅读与思维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阅读,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使结论真正理解和巩固。

2.3 互动与引导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2.4 练习与反馈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既包括学也包括习。课堂练习是学生课堂独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即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应用上的不足,以使师生双方及时订正、改正错误和不足。练习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显然,上述4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各个要素的精神实质和有机联系,并加以认真贯彻和创造性落实,唯其如此,才能全面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3.1 优秀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测试技术与实验方法》(第3版)。这部教材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结合了课程课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系统完整、课堂教学效果以及作业考核等因素确定的。参考教材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熊诗波和黄长艺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测试技术基础》王伯雄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应用教材,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学系统深入,学生依据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会简明深刻。

3.2 高素质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组共有成员4人,其中50~60岁2人、35~45岁2人,均有博士学位;教授2人、副教授2人。主讲教师均具有20年以上的教龄,授课经验丰富,而且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奖。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3.3 课程建设

学校对建设立项,对教学大纲和知识点重新梳理;找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总结学生对难点和重点知识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尝试利用新的教学实验手段讲授课程中难点和重点知识。通过一年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分析、研究和总结,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3.4 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开展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实践。主要有:①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准确把握、全面了解实际课堂教学运行状态,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②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使教师具备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服务意识,激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③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注意评价过程的连贯性和承接式,运用网络技术手段组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

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要素和课堂教学运行的环节两个方面,依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理和机制,结合笔者多年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教学经验,提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具体如下:

4.1 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情景教学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相关背景,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面前。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情境教学的知识点主要有周期信号时频域转化、测量装置数学模型建立及动静态特性、常用传感器结构原理及应用、典型测试系统的视频演示。

4.2 基础理论学习加强阅读和思维

课堂教学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精彩而又独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学生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基础理论学习加强阅读和思维,主要有信号变换、测试装置动静态特性。

4.3 以交往与互动为特征的教学实现新技术的学习

以交往与互动为特征的教学,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种精神,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采用以交往与互动为特征的教学实现新技术的学习主要有:①霍尔传感器中,霍尔效应的机理学习,学生查资料调研学习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并在课堂交流讨论;②光纤传感器学习中,依据光纤结构原理,要求学生阅读科学家高锟资料,并在课堂交流讨论。

4.4 课堂提问练习及时反馈学习状态

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采用课堂提问练习及时反馈教学的知识点主要有:①连贯性考察,公式推导,例如傅立叶变换公式的推导;②独自做例题,信号变换中,周期方波信号的频谱;③基础理论考察,动静态特性,传感器原理等;④解决方法即重复讲解,放慢讲课速度,单独答疑。

通过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学生本人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起到强化、督促、纠正学生学习的作用。这种即时反馈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对于还存在某些问题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对于过易或过难的题目适当地进行修正,根据收集到的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反馈纠正功能的系统,成为一个流程通畅的回路。结 论

大学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有益参考。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测试技术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测试、机械控制、故障诊断、生产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测试技术课程教与学中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是从多年教学经验和发现问题出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课堂教学效果很好、教学环节愈加通畅,使师生学习真正感到身心愉悦。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J].教育发展研究,2007(Z2).[2]王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3]梁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难点突破[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增).[4]慕丽,王欣威.《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0(1).

第二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总结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课程小结

测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测试过程是从客观事物中提取有关信息的认识过程。测试包括测量和实验,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借助专门设备,通过合适的实验和必要的数据处理,求得所研究对象的有关的信息量值。信息,一般可理解为消息、情报或知识。信息本身不是物质,不具有能量,但信息的传输却依靠物质和能量,一般说,传输信息的载体成为信号,信息蕴含在信号之中。例如,古代烽火,人们观察到的事光信号,它所蕴含的信息是“敌人来进攻了”。信号具有能量,它描述了物理量的变化过程,在数学上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几个独立变量的函数,可以取为随时间或空间变化之图形。例如,噪声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时间函数;机械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则可表示为一个二元空间变量的高度函数。信息·信号的转换、传输与处理过程

按照信号变化的物理性质,可分为非电信号和电信号。例如随时间变化的力、位移、加速度等,可称为非电信号,而随时间变化的电压、电流、电荷、磁通等,则成为电信号。信号的分析处理,是指从传感器等一次敏感原件获得初始信息,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进行分析处理我们就所得的信号往往要经过加工变换,例如,滤波、调制、变换、增强、估值等,其目的是改变信号的形式,便于分析和识别:滤除干扰噪声,提取有用的信息。信号分析的经典方法有时域分析法与频域分析法,其中时域分析法是用信号的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图形或表达式来分析的,频域分析法是把信号的幅值、相位或能量变换为以频率坐标轴表示,进而分析其频率特性的一种方法。

测试工作的全过程包含着许多环节

信号可分为确定性信号和非确定性信号,确定性信号是指可以用明确数学关系式描述的信号;非确定性信号是指不能用数学关系式描述的信号。其中确定性信号又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在所分析的区间(-∞,∞),能量为有限值的信号为能量信号,能量不是有限值,此时研究该信号的平均功率更为合适。对周期信号,时域到频域的变换工具是三角傅里叶级数或复数傅里叶级数。前者得到的是单边谱,后者得到的是双边谱。当用Fourier级数的谐波分量之和来表达具有间断点的波形时可以看到吉布斯现象,它是由于展开式在间断点领域不能均匀收敛引起的。对于非周期信号,其频域分析的数学手段是傅里叶变换。信号的分类

周期信号:经过一定时间可以重复出现的信号

x(t)

=

x(t + nT)简单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不会重复出现的信号

信号分析中常用的函数

δ函数的含义是指在时间内激发一个矩形脉冲Sg(t)(或三角形脉冲、双边指数脉冲、钟形脉冲等),其面积为1。当ε→0时,Sg(t)的极限就称为δ函数,记作δ(t)。δ函数也称为单位脉冲函数。

δ函数的性质

采样特性:如果δ函数与某一连续函数f(t)相乘,显然其乘积仅在t=0处为f(0)δ(t),其余各点(t≠0)之乘积均为零。其中f(0)δ(t)是一个强度为f(0)的δ函数。

fttf0t

fttt0ft0tt0 筛选(积分)特性

fttdtf000

ftttdtft卷积特性:任何函数和δ函数卷积是一种最简单的卷积积分

 xt*txtdtxtdtxt sinc 函数

sinc(t)函数又称为抽样函数、滤波函数或内插函数,在许多场合下频繁出现,其定义为

sintsint sinc(t),or,(t)复指数函数

ttestetejt

t

etcostetsint

sj

根据s取值不同,复指数函可以概括信号分析中所遇到的多种波形。虚轴代表振荡频率,实轴代表振幅变化。时域中遇到的任何时间函数,总可以表示成复指数函数的离散和与连续和。

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事物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如计算机系统、测试系统、通信系统等。构成测试系统的每一个单元,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基本系统(或元系统)。按系统的输入输出分,系统可分为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系统也可分为即时系统与动态系统。即时系统,也称为无记忆系统:其输出信号只决定于同时刻的激励信号,与它过去的工作状态无关,可用代数方程描述。动态系统,也称有记忆系统:其输出与它过去的工作状态有关,可用微分或差分方程描述。

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具有可以识别、转换、存储和传输的性质。凡是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主体内容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传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识别、检测、提取、变换以及某些信息处理技术,它是人的感官功能的扩展和延伸。

通信技术:包含信息的变换、传递存贮、处理以及某些控制与调节技术,它是人的信息传输系统(神经系统)功能的扩展和延长。

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存贮、检索、处理、分析、产生(决策或称指令信息)、以及控制等,它是人的信息处理器官(大脑)功能的延长。

信息论可分为广义信息论、侠义信息论和一般信息论。狭义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的测度、信道容量以及信源和信道编码理论等,这一部分即山农信息基本理论;一般信息论,也主要是研究通信问题,但包括噪声理论,信号滤波与预测,信号调制与信号处理等。广义信息论,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而且包括与信息有关的领域,如心理学、遗传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甚至包括社会学中有关信息的问题。

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关。当一个小概率的事件发生了,它所涵盖的信息就很大。自信息函数是一个单调递减的函数,发生的概率越大,它所涵盖的自信息就越小。例如,一台机器,具有正常工作和发生事故两种可能状态,如果正常工作的概率为P(x1)=0.99;发生故障的概率P(x2)=0.Ol,则可认为这台机器一般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但是,一旦发生故障,则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因此,某事件发生所含有的信息量,应该是该事件发生的先验概率的函数,即:

IxifPxi式中,P(xi)是事件xi发生的先验概率,I(xi)表示事件xi发生所含有的信息量。根据客观事实和人们的习惯概念,函数I(xi)应满足以下条件:(1)I(xi)是先验概率P(xi)的单调递减函数,P(xi)越大,I(xi)越小;(2)当P(xi)=1时,I(xi)=0,必然事件信息量为零;

(3)当P(xi)=O时,I(xi)=∞,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了,其信息量为无穷大;(4)两个独立事件的联合信息量,等于它们各自信息量之和

显然,满足条件(1)、(2)、(3)时,应取信息量I(xi)为先验概率P(xi)的倒数;满足条件(4)时,最好的方法是用对数来定义信息量。IxiloglogPxi Pxi山农定义自信息的数学期望为信息熵,即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N

HXElogPxiPxilogPxi i1熵的单位是[bit/事件]或[bit/符号]。

信息熵表征了信源整体的统计特性,是总体的平均不确定性的量度。对某一特定的信源,其信息熵只有一个;不同的信源,因统计特性不同,其熵也不同。

信息熵表征了信源整体的统计特性,是总体的平均不确定性的量度。对某一特定的信源,其信息熵只有一个,不同的信源,因统计特性不同,其熵也不同。信息熵具有的性质是对称性、确定性、可加性和极值性。在离散信源中,当信源的输出状态是等概率分布时信源的熵取最大值,在连续信源中,情况有所不同,当各约束条件不同时,信源的最大相对熵值不同,有两种情况。其中有峰值功率受限条件下的信源最大熵和平均功率受限条件下的信源最大熵。熵与信息通过一个简单的守恒定律相联系,即一个体系的信息与熵的和保持恒定,这就是信息与熵的守恒定律。

人类感官获取信息具有局限性,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人类获取信息的范围变的更大。传感技术的发展表现为两个基本的方向,一是扩展感测信息的谱域,二是提高识别信息的智能。其中扩展谱域有视觉与光传感器、听觉与声压传感器、触觉与温度传感器和嗅觉传感器。智能化包括动态测量、远距离非接触测量、特殊环境测量和微观测量。在工程中涌现了许多新型的传感器,在核辐射检测、超声波检测和声发射检测等运用广泛。在选用传感器时应该考虑的基本原则有灵敏度、响应特性、线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测量范围等。信道是构成一般信息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载荷着信息的信号所通过的通道,它承担了信息传输和存储的任务。信息传输需要借助物质和能量。Shannon信道容量关系式表明,一个信道可靠传输的最大信息量完全由带宽F、时间T和信噪比Ps/Pn所决定。Shannon信道容量关系式:Ct = F log(1+Ps / Pn)

[bit/s] F — 信道带宽

Ps — 输入信号的平均功率

Pn — 引入信道的干扰噪声的平均功率 Ct — 单位时间内的信道容量

Shannon信道容量关系式表明,一个信道可靠传输的最大信息量完全由带宽F、时间T和信噪比Ps/Pn所决定。

上图表示信道容量Ct 与信道带宽F 的关系。当F 较小时,Ct 随F 增加较快,且当F = Ps/N0 时,Ct =Ps / N0,即此时信道容量等于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谱密度的比值;当F 较大时,Ct 趋向于一极限值(Ps / N0)loge。

根据Shannon信道容量关系式,若保持信噪比,那么设计原则应该是环节数目尽可能少以及建立传输环节间的耦合关系。

在测试技术中,许多情况下需要对信号进行调制,信号的调制类型有幅值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三种。调幅是将一个高频正(余)弦信号与测试信号相乘,使高频信号的幅值随测试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在调幅过程中要保证不出现过调失真和重叠失真。调频是利用信号x(t)的幅值调制载波的频率,或者说调频波是一种随信号x(t)的电压幅值而变化的疏密度不同的等幅波。频率调制较之幅度调制的一个重要优点是改善了信噪比。滤波器是一种选频装置,能够使特殊频率的成分通过,滤波器可分为四类,其中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

A/D转换是把连续时间信号转换为离散数字信号的过程,反之称为D/A转换。A/D转换包括了采样、量化和编码。采样是对时间坐标的离散化,是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了离散信号。采样定理

为保证采样后信号能真实地保留原始模拟信号信息,信号采样频率必须至少为原信号中最高频率成分的2倍。这是采样的基本法则,称为采样定理。

fs >fh

满足采样定理,只保证不发生频率混叠,而不能保证此时的采样信号能真实地反映原信号x(t)。工程实际中采样频率通常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成分的3到5倍。

量化则是对幅值坐标的离散化,使离散信号变成了数字信号。信号的加窗截断会引起能量的泄漏,采用傍瓣小的窗函数以及加大窗宽能有效的减少能量的泄漏。离散傅里叶变换并非泛指对任意离散信号取傅里叶积分或傅里叶级数,而是为了适应计算机计算傅里叶变换而引出的一个专用名词。若在计算机上实现这一运算,则必须做到:(1)把连续信号改造为离散数据;(2)把计算范围收缩到一个有限区间;(3)实现正、逆傅里叶变换运算。在这种条件下所构成的变换对称为离散傅里叶变换对。其特点是,在时域和频域中都只取有限个离散数据,这些数据分别构成周期性的离散时间函数和频率函数。

数字滤波器是利用离散时间系统的特性对输入信号波形进行加工处理,或者说利用数字方法按预定要求对信号进行变换,把输入序列x(n)变换成一定的输出序列y(n),从而达到改变信号频谱的目的。数字滤波器的滤波系统一般包括了采样、数字滤波、数模转换以及模拟滤波等。

维纳滤波是利用最小平方滤波原理实现剔除噪声的一种滤波方法。设滤波器输入为x(n)=s(n)+n(n),其中s(n)为源信号,n(n)为干扰噪声,且s(n)与n(n)不相关,维纳滤波器的期望输出为源信号本身,即z(n)=s(n)。

若以滤波器实际输出y(n)与理想输出z(n)的均方误差Q最小为原则,则可推导出维纳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Rs(ej)jH(e) Rs(ej)Rn(ej)

其中Rs、Rn分别表示源信号s(n)和干扰噪声n(n)的自功率谱。具有这一频率响应函数的滤波器称为维纳滤波器或最小平方滤波器。

第三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重点总结

1交流电桥与直流电桥的主要区别在哪些方面?

(1)桥臂源一个用交流,一个用直流(2)直流电桥用来测量电阻,直流电压,直流电流 交流电桥可测量电阻,电容,电感,交流电压,交流电流,还可以测量材料的介电常数,电容器的介质损耗,线圈间的互感系数和耗合系数,磁性材料的磁导率和液体的电导率。2什么是幅频特性曲线,他是谁对谁的函数?

在放大器中,放大倍数随频率变化的关系为Au(jω)=V0Vi=V0Viejφ=Au(ω)ejφ(ω)式中Au(ω)表示电压放大倍数的大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与频率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x轴是频率f,y轴是信号频率响应的幅度|S(f)|

3.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图有什么差别?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谱,最低的那条表示基波;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谱。离散,谐波,收敛

周期信号频谱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周期信号的频谱反映了信号中各个频谱分量的相对大小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图各有什么特点?他们的物理意义有和不同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两者的数学推导方法不同,物理意义自然不同,周期信号表示成傅里叶级数形式,对应的频率分量的系数就是该频率分量的具体幅值,非周期信号借鉴了傅里叶级数的推导方式,将周期推广到了无穷大,得到了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得到的是频谱密度函数,每个频率点对应的数值并不是信号在该频率上分量的实际幅值,必须要除以信号的周期(即无穷大)才是实际幅值,所以可以说非周期信号在任意频率分量上的幅值都是零

4.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的区别?

传递函数是系统的物理参数,也就是它受硬件决定,不会随着输入变化而变化,是分析系统的一个数学公式,而频率响应函数是输出函数,也就是说系统的传递函数乘上输入的信号,而得到的频率响应函数(当然是在频域中分析)。

传递函数H(s)与频率响应函数的关系:在系统传递函数H(s)已经知道的情况下,令H(s)中s的实部为零,即s=jω便可以求得频率响应函数H(ω)。

频率响应函数的物理意义:频率响应也就是当频率为的正弦信号作为某一线性系统的激励(输入)时,该系统在稳定状态下的输出和输入之比(不需要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因此,频率响应函数可以视为测试系统对谐波信号的传输特性。

5.理想测量系统,不是真条件,物理意义

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

系统要实现动态测试不失真,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应满足下列条件:

A(w)=A0(A0为常数)

Φ(w)=-t0w(为常数)

6测试装置的静态特征有哪些?(线性度、灵敏度、回程误差、分辨力、零点漂移、灵敏度飘移)

7.线性定常系统的物理特征,有何价值

特性不随时间改变的线性系统。它是定常系统的特例,但只要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定常系统的非线性对系统运动的变化过程影响不大,那么这个定常系统就可看作是线性定常系统。对于线性定常系统,不管输入在那一时刻加入,只要输入的波形是一样的,则系统输出响应的波形也总是同样的。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均比时变系统或非线性系统容易得多,是自动控制理论中最成熟的部分。

8传感器的种类有哪些?

(1)根据输入物理量可分为: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气敏传感器等。

(2)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及电势式等。

电阻式:把位移、力、压力、加速度、扭矩等非电物理量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传感器。它主要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见位移传感器)和锰铜压阻传感器等

(3)根据输出信号的性质可分为: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即模拟式传感器输出模拟信号,数字式传感器输出数字信号.(4)根据能量转换原理可分为:有源传感器和无源传感器。有源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能量,如电动势、电荷式传感器等;无源程序传感器不起能量转换作用,只是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参数的量,如电阻式、电感式及电容光焕发式传感器等。

9.接地方式有几种,分别用在什么场合?

答:有四种1单点接地2串联接地3多点接地4模拟地和数字地工作接地按工作频率而采用以下几种接地方式:

(1)单点接地

工作频率低(<1MHz)的采用单点接地式

(2)多点接地

工作频率高(>30MHz)的采用多点接地式

(3)混合接地

工作频率介于1~30MHz的电路采用混合接地式。当接地线的长度小于工作信号波长的1/20时,采用单点接地式,否则采用多点接地式。

(4)浮地

浮地式即该电路的地与大地无导体连接。其优点是该电路不受大地电性能的影响; 10滤波器的种类,参数,理想滤波器,理想滤波器与实际的差别?

根据要滤除的干扰信号的频率与工作频率的相对关系,干扰滤波器有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等种类。

主要参数:中心频率,截止频率,通带带宽,插入损耗纹波,带内波动

理想滤波器是指能使通频带内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都不失真,阻带内的频率成分都衰减为零的滤波器,其通带和阻带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也就是说,理想滤波器在通带内的幅频特性应为常数,相频特性的斜率为常值;在通带外的幅频特性应为零

实际滤波器的频域 图形不会在某个频率上完全截止,而会逐渐衰减并延伸到∞。理想滤波器是不存在的,在实际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图中,通带和阻带之间应没有严格的界限。在通带和阻带之间存在一个过渡带。在过渡带内的频率成分不会被完全抑制,只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衰减。

11.信号调制与解调的种类

从大类上分:

1、模拟调制

(1)模拟调制:调幅AM、DSB、SSB、,调频FM,调相PM

(2)脉冲调制:脉冲幅度PAM,脉冲相位PWM,脉冲编码PCM;

(3)复合调制:正交幅度调制QAM;

2、数字调制

通断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解调方式:(1)检波法,适合AM;(2)同步解调,适合大部分调制。12.什么是信号调理电路 信号调理电路,把模拟信号变换为用于数据采集、控制过程、执行计算显示读出或其他目的的数字信号 1.放大2.衰减3.隔离4.多路复用5.过滤6.激励,7.冷端补偿 这个电流源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一个可测量的电压。应变计,一个超低电阻的设备,通常利用一个电压激励源来用于惠斯登(Wheatstone)电桥配置。12.超声波的概念及特征: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机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在介质中传播能量大,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第四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2012-04-15 18:01:39|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学校:箐口小学 教师:赵 惟 时间:2012-3-10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有效教学理念的界定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2、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理念

陈旭远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3、有效教学的具体内涵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强调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强调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4)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鉴于此,我校数学组确立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研究旨在克服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构建真实、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让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途径、方法、策略、模式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亲历过程: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1、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

2、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

3、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

4、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1、动手操作就是探究学习吗?

2、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

3、只有数学活动才是体验学习吗?

4、一问到底才是启发式教学吗?

5、用了电脑课件就是“整合”了吗?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1、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落住了什么?数学概念是否内化?

2、通过数学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升了吗?

3、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是否得到发展?

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1、你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了吗?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吗?

2、你在预设中为生成留有空间了吗?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3、你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走出课堂表面繁荣而实质低效的教学误区?

六、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1、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知识技能)

2、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方法)

3、小心翼翼地呵护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本课题省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加涅是比较早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的人之一,他出版了影响至今的学习心理学著作《学习的条件》,应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个能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体系。

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学习方法要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去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我国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学就是按一定的价值标准,选择合理的教学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有所发展,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教育全球化及国际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国内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显著相关。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做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是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在数学课 堂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四)本课题研究计划(含研究步骤、阶段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行动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2.通过调查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技巧及模式。

3.通过教师各种有效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创新素养。4.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1)提高教师认识,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2)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3)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4)形成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2、研究方法:

调查法。起始阶段,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现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阶段,再次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情况,提出改进方法;研究的总结阶段,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程度,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行动研究法。采取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步骤探索如何加强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通过备课、根据要求、教学经验,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方法策略,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运用,并对教学活动的过程、结果进行考察,通过写教后感、教学随笔对方法的使用进行反思,小结成功和不足之处,再提出新的改进方法,使整个研究过程成为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不断总结出如何进行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方法和教学模式。

个案跟踪法。在研究的启动阶段,确定特定的特长生和后进生作为个案对象,制定跟踪培养方法。在自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多关注,记录课堂上师生有效性过程和状况,培养他们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确立志向。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1、注重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2、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3、强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4、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5、关注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四、课题的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1.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2.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3.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探索阶段(2012年9月——2014年11月)1.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新课程下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知识。

2.做好实验前期的测试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摸底调查;通过问卷、测试等各种调查、做好记录,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各实验阶段的实验数据,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注重实验各阶段的过程调控,按时撰写实验阶段总结。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制作一批优秀课件,设计并展示一批优秀课例,探索新课程下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构建新模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014年12月——2017年2月)1.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调查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及分析(后测),撰写《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案例、教案、实验课例及活动光盘,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集、案例集、多媒体课件,结题展示课、结题报告等。

一、课题的提出。

1、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跨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教育大变革的时代,这场大变革以课程改革为标志。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小学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2、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目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教师“灌输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模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但深入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多,激情少;思维多,智慧少;有回答,但无质疑;有探索,但无创新。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真实世界,纯“数学化”的东西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根本无兴趣去探究,更何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新意识。所以,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正如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课堂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3、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应当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不应当是封闭的“知识体系”,更不应当只是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生活化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正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论证过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

4、课堂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7—13岁之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直观的、生动的学习材料感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情、形、境、理熔于一炉,易于唤起注意、提示形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这样,才会有效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5、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通过多媒体将现实生活情景浓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的参与解决问题,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鉴于以上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方案,以此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以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

三、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性学习的心理基础。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在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3、数学建模理论

现代数学界提出的数学建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的机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

4、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要求我们从现代社会发展变革和人自身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学校教育。要求教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个性品质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因而陈旧而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对于师生双方无异于精神的劳役。

第五篇: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心得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心得

吕江平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苏格拉底式的讲授方式虽然充满争议,但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苏格拉底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其次,苏格拉底总是很有耐心地“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追问,以澄清学生的思考。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都会穿插教师的提问或者学生的提问,但真正能够倾听学生,从中展开教学的却比较少。教师的提问更多地是为了教师自己讲授的需要。

教师“讲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我们可以考虑加涅等人所建议的“教学事件”,包括创设情境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供鼓励性的即使反馈以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一)使“讲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这与一般性的维持纪律式的组织教学不同。对教师的要求更明确,教案中就要设计好用怎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学生不集中注意,所有的教学活动将成为一系列无意义的事件。

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一是使教师引入话题是新颖而有趣的。它不该是简单的、干巴巴的内容介绍,或者诸如“请将美术课本翻到7页”。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有时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二是“把目标告诉学生”。仅仅用某些吸引注意的手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或一般性的外围提醒,如“注意了,开始上课”、“看,这一排同学坐得多端正”等组织教学,有时并不一定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集中注意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告诉学生在课时结束时应该哪些“行为结果”。“把目标告诉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在他们头脑中提供可以挂靠要点的钩子。这激活了学习过程,并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去获取所要求的行为结果。

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三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无重点地蜻蜓点水,在多种呈现方式中的各项学习内容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在上课开始时就要引导学生了解这节美术课所要上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结束时强调相应的关键部分,以免学生只关注形式的多样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多样化教学不能冲淡主题。强调难点和重点可以帮助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绘画技法。

(二)使“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 使讲授保持一定“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却被很多不细心的教师疏忽或遗忘。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凡抱怨上课劳累的教师多半与节奏感缺失相关),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最有效的教师会保持一种顺利的、相对快捷的节奏。„„虽然教学活动的速度很快,但却与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很匹配。

如何保持讲授以及整个教学的“节奏”,实在是值得考虑的教学问题。这里有一个教学艺术的领会过程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但还是有一些策略可以考虑:

比如可以使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过长时间地停留,循序而不进;还要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一些学生身上。

比如应该重视教学环节以及不同主题的“过渡”。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就会出现过渡。“过渡,尤其是小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该保证过渡数量不多,但尽可能有条理、简洁。当没有处理好过渡,或者下一个环节由于某种原因被延误时,问题就会产生。

为了使教学过渡顺利,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有所考虑,尤其须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设备。当准备上课时,就可以预先估计哪里会出现变化,哪里需要停顿。教师还可以将经常性的过渡常规化、惯例化。例如,当学生提前完成作业时,应该干什么,而不是坐在那儿等候。

(三)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

在提供参与机会,学生有所表现之后,紧接着,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这两种事件在时间上是紧密相连的。“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也可以说,提供反馈是引发活动的完整和延续。反馈可能是引发活动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活动。由于引发活动没有提供反馈,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即时反馈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强化。所以,这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距要尽可能地短。

在引发期待行为阶段,学生对绘画练习的回答必须是“个体”的,即个体尝试着进行回忆、概括、释义、应用或者解决问题,但紧随其后的反馈可以指向“全班”。这样做可以使个别学生的正确答案为全班所借鉴,使个别学生的错误为全班引以为戒,起到举一反三的范例作用。

对于学生绘画不好的特别需要注意,重要的是对于绘画不好的学生作出富于鼓励的语言,从而保持引发活动的非评价性的特点。如“画得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确的”,“可以画得更好”等鼓励性话语。类似这样的回复能够使画得不好的学生能够有自信,而不因为学生画得不好受到批评。学生行为之后紧跟着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批评,更有可能促进学生的绘画学习和迁移。“在尽可能非评价性的氛围中引发学生自由绘画,这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只要给以恰当的反馈和纠正,都能成为绘画学习的起点。

当然,反馈活动既可以是即时的、随堂的、非评价的,也可以是延时的、脱堂的、评价性的。在有些时候,“延迟评判”多学生来说可能更具有鼓舞人心的效果。包括一些绘画作品,或者若干天或若干周后返回的延伸任务。一般而言,教师对这些绘画作业的评判应该尽快地向学生反馈,甚至可以“让学生当时知道结果”。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绘画作业和作品都需要“即使反馈”。有时“延时评判”会发生另外的效果,尤其当某种绘画作业的结论带有不确定性时,这种“延时评判”就变得更加必要。

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往往包括以上多个“教学事件”。但在教学实践中,并不一定都要包括所有的教学事件。比如有时一整节课都是自由绘画,有时回忆先前知识和评估行为在当天的课时中没有出现的必要。灵活机智是有效课时计划设计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可见,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当教学目标是传递信息时,教师讲授是有效而经济的。教师讲授满足了教师一定的个体需要和职业需要。即便于教师的控制,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更好地对班级进行调控;益于学生成功,尤其是信息性的知识获得,讲授能增进学生的理解;时间经济,教师讲授是对时间的有效使用,是学生获得知识最经济的一条捷径。教师讲授也可能满足学生的一些需要。这些需要包括:“获取——学生获取信息的需要;顺从——钦佩他人的需要,在这儿,他人是指讲述者;一致——同意他人和相信他人的需要;求助——寻求帮助的需要。另外,好的讲述能帮助学生发展重要的绘画学习技能,这包括倾听、绘画、创造的能力。

教师讲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不容易充分地将学生卷入进来,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状态,单调乏味,加上内容过多或过长,使那些缺乏绘画能力、记忆力差的学生获益很少。传统的教师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总是源于某种不恰当“讲授”。

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绘画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的、“对话”的教学。

下载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精选5篇)

    摘 要: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单一的传授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多方面培养学生......

    有效教学研究范文

    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赵丽宏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无效,教师们讲课很卖力,很辛苦,但同学们......

    浅谈新形势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改革的论文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主要研究机械工程领域与设计相关的试验、控制和运行监测中所涉及到的物理量及其它工程量的测量和测量装置的性......

    中学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最终版)

    中学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 一、本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界定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下的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的“有效”应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

    特殊教育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大全五篇)

       特殊教育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2009-10-18来源: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 一、课题设计论证 (一)选题: 1、研究现状: 前阶段,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尤其是省内教育专家和同行进行课......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论文 崔孟阳(精选5篇)

    半导体传感器的原理、应用及发展 专业: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制1306 姓名:崔孟阳 学号: *** 日期:2016年4月16日半导体传感器的原理、应用及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复习指南总结11版 (含五篇)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复习指南 覆盖知识点(以PPT为主,但原则上书中的提法与PPT略有区别时,两种提法都有效) 随机误差、绝对误差的概念以及与准确度、精密度的关系,常用的误差分类方式......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5篇范例]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学策略的改变,立足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