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自从学校提出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自从学校提出学习《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来,我通过自学、参加教研活动学习等形式认真学习。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1)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特别提出了对书写姿势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3)学习后,我在教学进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4)我深深感受道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课堂。
何楼二中 小学部 四年级
杨春晓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一、《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意义与价值
1.坚持改革不动摇,新标准的颁布是对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与坚持。
2.充分吸纳了10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2003年开始启动修订,确保了充分的总结、调查、分析、论证的时间。
3.调研与回应各方意见。
对原来课标中教师感到表述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重新作了清楚的描述。对课程实施中容易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如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传统的教师熟悉的“双基”概念发展为“四基”,这一改动,就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也是10年来对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的结果。
再如,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实验中一直存有争议和歧义。修订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不是语言学、文字学、文学等的知识性、理论性课程。同时,它是一门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思想文化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但不是其中各项内容的简单相加。这一改动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语文教学的方式——通过综合的、实践性的活动,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习得。
对10年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吸纳与借鉴,还更集中地反映在“实施建议”部分。各学科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几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撰写,更新或补充了相当的案例。相比“实验版”,2011版的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和对实施的建议无疑更加成熟,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针对性。
三、学习与实施2011版新标准中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继续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切实落实2011版课程标准中减负的要求;明确:10年课改,我们的进步与期待。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
——回应当前社会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期待,彰显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修订工作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全面渗透。各学科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这也是继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重点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课程教材内容的魂,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承担着传承文化传统的使命。
2.关于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2011版新标准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和实际贴近的新内容,修订的宗旨之一就是进一步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同时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着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再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提出了改正和防止要求。标准中这样写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3.关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学与考试严格按新标准执行。关注新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调整。减负需关注差异,综合治理。
——利用好课程标准留出的空间和弹性要求; ——特别关注新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 ——反对一刀切的简单化、形式化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总结
贾 城 西 中 学
曹桂娟
2012-8
一、《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意义与价值
1.坚持改革不动摇,新标准的颁布是对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与坚持。
2.充分吸纳了10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2003年开始启动修订,确保了充分的总结、调查、分析、论证的时间。
3.调研与回应各方意见。
对原来课标中教师感到表述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重新作了清楚的描述。对课程实施中容易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如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传统的教师熟悉的“双基”概念发展为“四基”,这一改动,就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也是10年来对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的结果。
再如,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实验中一直存有争议和歧义。修订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不是语言学、文字学、文学等的知识性、理论性课程。同时,它是一门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思想文化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但不是其中各项内容的简单相加。这一改动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语文教学的方式——通过综合的、实践性的活动,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习得。
对10年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吸纳与借鉴,还更集中地反映在“实施建议”部分。各学科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几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撰写,更新或补充了相当的案例。相比“实验版”,2011版的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和对实施的建议无疑更加成熟,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针对性。
4.课程标准层面减负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删除部分内容。2011版中删除了部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也不是必须的内容。如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二学段删除了较多内容,在第三学段删除了“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计算极差”等学习理解较难的内容。
第二是降低要求。如《语文》和《英语》学科适当调整了识字和词汇的量的要求。小学1-2年的识字量由“1600~1800”调整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调整为“800左右”;3-4年级写字量从“2000个左右”降为“1600个左右”。
第三,通过进一步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限制知识难度。如《生物》通过以“重要概念”为线索设计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减少总量和难度。《物理》和《化学》标准分别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数量和主题,明确了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第四,通过设置“选学”内容,增加课程的弹性。对于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课程内容,不少学科采用“选学”方式进行了处理。如,数学将“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平行线性质”等有关知识调整为“选学”内容。既从总体上控制了课程难度,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机会。
三、学习与实施2011版新标准中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继续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切实落实2011版课程标准中减负的要求;明确:10年课改,我们的进步与期待。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
——回应当前社会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期待,彰显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修订工作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全面渗透。各学科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这也是继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重点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课程教材内容的魂,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承担着传承文化传统的使命。
2.关于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2011版新标准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和实际贴近的新内容,修订的宗旨之一就是进一步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同时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着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式学习”无所适从的困难,很多学科在标准中明确写入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
再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提出了改正和防止要求。标准中这样写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3.关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学与考试严格按新标准执行。关注新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调整。减负需关注差异,综合治理。
——利用好课程标准留出的空间和弹性要求; ——特别关注新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 ——反对一刀切的简单化、形式化做法。4.新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越来越多的“校本课程”、“课程超市”以及普通高中的模块课程形式的出现,使课程结构变得立体和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
学习内容及顺序的自主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使学习由被动、强制转为主动,在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做了努力。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南三中王利华
通过在成都的两天学习,我深刻的意识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这两天主要听了语文专家,新课程标准的编撰者巢宗祺教授的讲解,还听到了全国各地优秀语文教师的现场教课,学习到了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和很多新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2011年进行了修稿后,在教学方面的确与以前相比进行了几个大的方面的调整。新课标里把语文教师的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义。语文教师由过去的主导地位变成了今天的课堂的建构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任然不变。这对语文教师而言要求就更高了。不仅在课堂设计上还是在课堂的调整上教师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听取了几位语文专家讲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语文教师的知识面要全面,且应该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把眼光都应该延伸到课外。在听王磊老师的《论语十则》时,王磊老师教课的角度不仅仅局限于把握文言文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理解大意。而是把目光延伸到孔子的眼泪,孔子对我们后世为人处世的哲学上,以及对孔子成为大家的原因上。并且课件的制作更是精致,没有任何多余的花哨。让学生在学习时极感兴趣,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北京的李东林老师讲的《天上的街市》从文本入手,却又延伸到课外与《天上没有街市》作比较,同是一个事物,却是两种结局,学生读后自然而然就会体会到郭沫若的诗歌里的意境和《天上没有街市》的意境为何不同主要是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还有武汉的胡老师对《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的内容和作者都是非常的了解。
二,语文教师在构建课堂时目标需要非常明确,课堂的效果才会明显。听郑桂华老师的《作文的选材》这堂课时,我以为专家会讲出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听了之后发现这节课针对的就是中考如何选材的问题。主要有三步骤,先找问题,试着为一个作文题目找到一部分材料,最后总结该如何运用在作文中。参与的学生很多,大家都在为选材料而思考,学生通过判断发现原来自己找的材料原来可以用在写作里,也让没有找对的同学找到了原因。目标明确对学生而言肯定是收获很大。另外江苏芜湖的丁老师在讲《大道之行也》时,我们很多老师都认为文言的翻译是这篇课文的难点。小丁老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叫同学们如何翻译。可以说就叫“授之以渔”,我们很多老师对学生喜欢“授之以鱼”。一字之差差得很远。而老师在讲《伤仲永》就抓住方仲永变化的原因来展开教学。
三,启发学生需要老师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教学相长。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胡老师在讲《孙权劝学》是设计了一个穿越片段,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让同学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玩穿越可以和名人交流,课堂一下子活跃了,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的举手,同学们回答问题积极得很。再有郑老师设计的比比谁的材料更有创意。这是抓住了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让学生踊跃发言并进行表扬。李老师在讲《天上的街市》时就是设计比较阅读牛郎织女的不同结局引发了很多同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学生的兴趣课堂就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四,教学评价的语言的丰富多彩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再差的学生都希望
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赞美,更何况优秀的学生呢?课堂上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如果老师不闻不问,直接让学上坐下,继续讲课那么学生会久而久之不再喜欢回答问题。适当的评价的语言会对学生既是鼓舞也可适当的纠错。通常我们都会说“很棒”,“不错”,“很对”,要么说“不对”,“不正确”这些简单的评价语言。这几位老师我都觉得在评价学生时很重语言的表达,赞美同学时语言优美,颇有语文味。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学生回答再次举手的同学颇多。
五,教师也要有合适的仪表仪态。以前在学校看很多老师穿着都很随便,听了专家的讲座才突然发现教师的表率作用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干净整洁的服装会让人心情愉悦,想反一个邋遢的不修边幅的人会让人觉得不舒服。那么教师更是如此,教师的穿着,表情,肢体语言对,学生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对学生面带微笑的老师,学生会更喜欢。一个自己都没有整理好自己的老师又怎么能去要求学生呢。
总之,人是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更换自身的“血液”,不断的汲取新的养料,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才能与时俱进,让语文教学更上新的台阶。
第四篇: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2012年冷墩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学习计划
为了扎扎实实做好我校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使老师更好的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保障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平稳、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学习计划。
一、学习原则
1.坚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分工负责、阶段推进”的原则。对新课程师资培训要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安排,校长负责,教导处,教研组具体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推进,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全面顺利展开。
2.坚持“面向全员、骨干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对全校教师、教学辅助人员都要进行培训,要把对教育管理者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摆在突出位置,并适度超前进行。
3.坚持“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学校要把师资培训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4.坚持“以校为本、研训结合”的原则。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制度,课题研究重点放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动与教研部门开展合作研究,造就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群体,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学习目标
1.帮助广大教师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2.理解并把握各学段的课程标准。
3.了解并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及特点。
4.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和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
5.加强学校对新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三、学习内容
1.通识学习
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面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高中新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策略等。重点把握所教授学科的阶段性学习目标。
2.学研讨论
学研讨论是以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小型、多样的小问题、小困惑、小课题。本学期的学研培训的研讨课题为:《如何有效地开展汉语拼音教学》、《如何强化阅读教学》、《如何写好考场作文》
每次学研讨论有一名主讲教师,其余教师在讨论前期应结合自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或教学经验准备好书面材料以便研究讨论。研讨结束后整理总结研讨结果。
冷墩小学语文教研组
二О一二年九月十九日
第五篇: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从心出发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大峪二小 四年级 曹玉祯
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学习总结如下:
一、提出新要求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二、确立新理念
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三、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