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想准确把握课标就要不断深入学习,特别是新的课标对语文教学工作提纲挈领性的指导值得我们一线教师仔细学习,对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022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做了比较多的调整,增加和细化了许多项目。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更加强化了我对语文教学的多面性认识:
一、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变化过程看,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新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的,语文能力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陪伴学生终身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相互贯通,又互为支撑。如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在“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学要提质增效就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在复杂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注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得体清楚表达,以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的良好品质,因为在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能力评价充斥在学习的过程中,而非简单的注重成绩。二、有效融合多门课程开展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存在于语文课本中的。我们现行的某一门教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科目相互贯通的。新课程标准立德树人的目标是贯穿于各个科目的。语文教学可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结合开展的多种课程,如:书法、劳动、综合实践、特色地方课程等促进有效融合。如在提高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方面,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感受并表达要比在课堂上枯燥的讲说来得有效。感受自然与社会其实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亲身体会理解永远比想象来的自然,也更吸引人。三、重视德育、爱国主义教育。
细读新的语文课本不难发现,从一年级课本到六年级课本,不乏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的选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的三个学段都作出了清楚的指导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让爱国主义教育植根于学生小小的心灵,为日后树立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奠定扎实的基础。进而在第二学段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心中油然而生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与我们新课程提出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学生通过学习重新定位并认识生命的价值,不难看出小学阶段的德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与心智的逐渐成熟,也在一步步拓宽层面,也在提高要求,真正把立德树人践行在语文学习中。四、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核心地位。
大量的阅读是学习语文,甚至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新课标中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就提到“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进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比如一二年级,我们鼓励学生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也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三四年级可以介绍学生读《小英雄雨来》、《稻草人》、《爱的教育》等相关图书,并鼓励学生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五六年级介绍学生阅读《可爱的中国》、《闪闪的红星》、《海底两万里》等图书,可组织学生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学生大量的阅读不仅是对课本学习的有力支撑,更是拓展了知识面,对于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方面都会有所提高。五、评价方式的多种性建议指导。
这次新课标的修订,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对整本书阅读的评价,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议,从评价依据、评价方式等方面加强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提示”中提出,“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我们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关注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评价,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总之,在新课标面前,作为课程标准践行者的一线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充分理解课标,创造性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准确把握教材,真正在教学中使新课程标准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