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理念下的课堂组织
生 本 理 念 下 的 课 堂 组 织
店子镇中心小学 王太平
所有参与生本教育实验的老师们都清楚一件事: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堂组织就是其中之一。在生本课堂上,有的学生经常说话或插话;在自习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窃窃私语或自由讨论;在讨论的时候学生会争论不休„„学生为什么这么吵闹?当学生吵闹时老师应该如何处理?生本理念下的课堂应如何组织?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对生本教育课堂认识上存在的几个误区。
1.有的教师认为实施生本课堂不需要管理。
哈哈大笑、不按次序发言、递小纸条、做白日梦、不按指示行事、精神不集中地乱写乱画、轻敲桌子等,这些是小学生正常的行为。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不进行约束,他们能破坏课的正常进行,妨碍他人专心致志地学习。
因此,教育要循循善诱,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且要明之以方,约之以规。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节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授课、学生发言时整个班级非常安静,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地学习、思考,注意倾听同学的观点;有疑问时要举手讨论,充分表现出对自我行为的负责态度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靠简单说教和灌输能起到作用的,而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去参与、去感受,把良好品质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特别是我们在新接一个班的时候,不要急于教授知识,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润物细无声,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如果处理得好会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许多老师都认为小组活动最难管理,一旦放手就很难再收回来,或者认为小组活动只是一个形式,课堂气氛看似热热闹闹,但没什么实效性。事实并非如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刚开始不要期望有什么收获,要慢慢教,教他们怎样分工、合作,怎样讨论、记录,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等等。
教师要组织好小组合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最好是需要集体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概念的总结,往往都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来的,一个人观察面比较窄,你一言,我一语,就完整了。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就要保证每个人都参与,要让每个孩子都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在活动前要明确活动内容、时间、规则,特别是一定要讲清规则。这样形成习惯,下一次活动时同学们才会重视。这些细节问题都要在教学中慢慢去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磨合,老师和学生都彼此了解,那么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都能领会,这样你上课就会轻松很多。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形成一定的规则,达成默契,才能真正享受课堂带来的乐趣。
2.有的教师认为实施生本课堂不需要进行反思。
为什么有的教师教了三十年书,仍然教不好?这不是水平和能力问题,而是他只用一种教学方法重复了很多遍。为什么有的教师只教了三年就教得很好?因为当他用第一种方法效果不好时,他不埋怨学
生教不会,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所以摸索第二种甚至第五种、第十种、第五十种教学方法,他相信总会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这说明批判性反思能够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学习,而不仅仅是依赖过去的经验,他知道每一次面对的都是新的学生,这些学生会带来新的挑战。
敢于经常反思的教师,正像临产的母亲,经过终身难忘的阵痛后才感受新生的活力。参与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对待教师的权威,打破传统的权力机制和师生关系,通过自由民主的教学对话创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他要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应成为判定教师进行生本教育实验是否取得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3.有的教师认为生本课堂不需要老师讲课。
很多教师在听完别人成功的生本课堂后,就把整节课设计成学生讲,教师本人要不一言不发,要不只说开头两句话,久而久之就造成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混乱。其实,教师不是不可以讲,而是当学生需要你讲的时候再讲。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每当遇见一题多解的时候,笔者总要多想想,尽可能把所有答案都罗列出来,“博其学,才能见其远”。这样不管孩子选择怎样的方法,笔者都能抓住要点进行点评,这样,课堂才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你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最适合孩子们的想法去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听懂。
二、如何营造充满生机又井然有序、合作互动又民主和谐的课堂。
1.问题导学。
生本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努力营造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和确立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
所谓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发现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问题为终点的过程。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不是让学生马上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不是追求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追求学生发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2.实践(实验)引路。
实践(实验)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习知识的获取、学习技能的培养、学习素质的提高,无不是在实践(实验)中得以实现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应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传统的学习方式割裂了学习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系,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践,结果造成高分低能、厌学等不良现象。
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他人的认识成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他们亲自得来的,这种知识是一种间接知识,一种偏于理性、尚未与情感认识相结合的不完全知识。学生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转
化为理解和能够运用的东西,必须要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作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实验)活动。
3.对话互动。
长期以来,人们未从对话的高度来认识和指导学生学习,这导致学生学习中对话意识的淡化。以前机械的问与答只是一种浅层的语言活动,现在我们所倡导的对话式学习强调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双方都应以尊重对方为前提。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对话学习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学习;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是一种民主、互动的学习;也是一种共享、共进的学习。它更强烈地突出了学习的主体性、协调性和生成性。这是一种崭新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方式。
4.和谐管理。
生本教育的课堂,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而是保持稍稍的喧闹。这是因为改变了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生本教育的课堂,追求课堂气氛的民主和主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而生本理念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追求的是学生的“动”,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
如 何 培 养 小 学 生 的 数 学 兴 趣
店子镇中心小学 吴公义 杨基山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怎样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是教育者的重大任务。教育人士认为:“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巧设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做好了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时我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指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如对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可用“好棒”、“真聪明”等激励性评语;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可用“进步真快”、“加油啊”等鼓励性评语,对后进生可用“这点难不住了”、“继续努力”等评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既能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学起于思,思始于疑。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疑,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许多研究表明,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能否把学生的兴趣保持在教学自始自终,一法不行,必须得采取多种方法施教。以趣激思是我们在讲课过程中进行的另一种培养方法。如讲解,a比b多百分之几?a比b少百分之几?我让学生总结了(大-小)÷单位“1”。在讲解若4a=3b,那么5a:6b=?
b:a=?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特知法)让4a=3b=1,从而把a、b表示出来,在求解。如给出两个条件:甲数是10,乙数是8,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多提出些问题。练习时,先要求学生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乙数占甲数 的几分之几”等。然后再要求学生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甲数给乙数多少两数相等”,“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乙数占两数和的几分之几”等。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我们复习时还采用给名称要学生编题的练习形式。如已知单价和总价,编求数量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编求速度的题目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为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良好基础。在编题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数学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如增加、增加到、增加了,提高、提高到、提高了,扩大,缩小等。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我认为在释疑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也才能在最大的空间内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最短的时间里激起学生的学习性趣。
三、在数学教学中引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怜悯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若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课,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学习。如:我在教“鸡兔同笼”时,我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方程等方法,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在运用假设法时是我让学生扮演鸡和学兔,在兔班长一声令下,全体立正,这时候所有的兔子都抬起两条前腿,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时笼子里的鸡和兔立在地上的都是几条腿?一只兔子少了几条腿?……(咯咯…咯咯…)在兔子学鸡的过程中,鸡王很不服气,于是鸡王就号召所有的鸡模仿兔子走路,可是他们只有两条腿,哪位同学知道鸡怎样学兔子走路呢?生:鸡把两只翅膀支下来扑在地上当腿。一只鸡多了了几条腿?……
四、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知识的学习密切地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
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在我教授小学六年级利息与利率时,我如下设计: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本金×时间×利率。)
生总结: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细心
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古往今来,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一则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二则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给小学生也是不大现实的。因此,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但是以下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把握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有意识地给教学注入一些兴奋剂,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二篇: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新课堂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新课堂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构建生物新课堂,以加快课堂改革的步伐。那么,怎样将生本理念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各环节呢?
一、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预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教师可以在生本教育基础上,以任务作为牵引,引导学生融入任务,高效完成预习。在预习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动性得到发挥。当然,仅设计预习任务还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教师还必须注重对预习的检查。例如:在学习“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预习任务,促进学生主动预习。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针对这四个内容,教师依次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预习:多细胞生物通过受精卵发育而来。请思考生物体内为什么会有不同形态、功能又有所不同的细胞呢?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还能不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为什么?人类会变老。细胞也会像人类一样变老吗?细胞会不会自杀?设计对应的问题,学生预习起来更有针对性。第二天的课堂展示上,教师以随机抽问,或是集体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
二、以生为本,创新生物课堂导入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不能像以往那样以简单问候、复习等方式来导入,教师必须在导入环节突出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进来。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创新导入,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理念?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对话导入、趣味导入等方式实现导入的改革与创新。例如:在学习“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课时,教师以趣味导入方式成功导入新课。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DNA是遗传物质。为了增强生物课堂趣味性,教师利用有趣的方式导入学习。教师提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其中蕴含什么生物学知识吗?此时,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兴致。教师继续提问:种下瓜,能长出豆子吗?龙能生出凤吗?教师问完,有学生开始发笑。但是,笑过之后,学生主动思考:老师葫芦里卖着什么药?随着教师的停顿,学生开始探讨,课堂其乐融融。从这个案例中可见,教师利用熟悉的句子,引出遗传物质的学习,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师在利用句子阐述时,需要融入情感,调动氛围。
三、以生为本,改革生物教学方法
以往的生物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了突出生本教育,教师必须改革生物课堂教法。以生为本,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会学习,教师的教才是到位的、有效的。例如:在学习“关注癌症”一课时,教师设计与学生相关的问题,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搭建平台:请探究癌是如何产生的?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在平常的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如果不幸得了癌症,你会怎么办?以上探究任务的设计从癌症的产生,到致癌因子的举例,再到生活中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因素,最后到假设患了癌症,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层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交流自己的观点。学生相互倾听、质疑;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当然,当有不和谐的现象产生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等合作探究结束,小组再呈现学习成果。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学习要点隐藏在问题中,让学生以合作探究形式完成。
四、以生为本,搭建动手实验平台
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是教师“自演”,学生不幸沦为“观众”。以生为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要求教师为学生搭建动手实验的平台,以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高为目的,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细胞呼吸”一课,教师给予了学生分组动手实验的机会,实验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石蜡油?烧杯中的水温上升。这说明了什么?将橡皮塞打开,能够闻到酒味。请问这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你能说说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吗?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认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一定的问题可以驱动学生认真实验,相互配合。学生在实验时,也能享受到自己操作的乐趣。给予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更大的提高。
以生为本就要给予学生参与课堂和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设计实践活动两大方面突出生本教育。以生为本并不是要求教师“全程放手”,教师还必须做好引导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清江中学)
第三篇:感悟生本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感悟生本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楼主发表于:2012-11-23 10:48来源于:“国培计划(2012)”——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刚接触生本教育时,我对何为“生本”真的很模糊。通过听郭思乐教授的报告和参与生本听课活动,自己也到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对生本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充分体验到生本教育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也成为学校第一个进行数学生本实验教学的老师,在近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摸索中饯行着这一教育理念。从当初的震惊到熟悉,到如今的点点感悟。下面谈谈自己这一学期来在数学课堂的几点尝试:
一、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
一般来说,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开放课堂活动空间,成为生本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我不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生本理念要求学习方式做到“五个放手”,即放手让学生做课前准备、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放手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天地里更加“开放”,更加“自由”。刚开始时,可能是自己还不懂怎样更好的激励、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可能学生习惯了那种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显得沉闷,学生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而我自己也很累、很没劲。但是,多次尝试、慢慢引导后,还是觉得小有成效,我逐渐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就拿我的计算教学为例,我放手让学生先学、合作、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仅让我欣慰,更让我惊叹。具体表现在:
1、有一部分孩子通过自学课本就掌握了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书写格式;
2、有一部分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最让我惊喜的是有的孩子不仅上课时能大胆上台当小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课后也能主动为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同学进行讲解,互帮互学的氛围浓厚了许多。
二、设计具有使用价值的题目。
面对有差异性的学生,应当设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题目。不是以“优”代“差”,而是要让所有学生“活”起来。甚至对“后进生”采取倾斜政策。在设计题目的时候,必须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应用性和科学性,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题目形式的多样化以吸引学生主动快乐的参与。比如,在教学“面积单位”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小研究:“测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这个活动符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几乎每个孩子都想通过自己的操作知道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所以,他们是主动的想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主动探究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给学生真正的探究时间。
生本教育要求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空。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不少问题探究过程需要经历时间长,参与人广,这样就需要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属于学生的探索时间。例如在进行“测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小研究中,在课堂上首先安排四人小组第一次合作测量的机会,然后进行交流,让他们自我发现认知不足,然后把他们的问题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的合作测量的机会,轮换监督,再次交流,改正错误,发现结果。课后安排学生回家进行第三次测量的机会:测量数学小练习册封面、数学大练习册封面,橡皮面等的面积,使他们又更进一步感知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接着是学生自我选择估测与实际测量的物品进行活动,给其个性发展于充分的空间。当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真正参与过程,就真正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四、生本数学课堂要高度尊重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与学生支持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当真正的生本教育进入自己的课堂,在实践过程中我不禁产生了许多困惑:
一、怎样很好的把握“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小组合作性学习是生本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但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时候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
二、差距拉大,使优者更优,差者更差。本学期一开始我努力以生本教育为理念,在做法上努力朝着生本教育这方面去努力,从指导学生预习开始,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小组的作用,互帮互学,小组里交流讨论探索,一段时间内课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原来爱动脑筋的一些同学因为给了他展示的舞台,他们越发积极上进,发言很积极,讨论的也很热烈,使这部分孩子越发优秀,有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但是那些思考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的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消极,有的甚至去谈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并且乐在其中。课堂上那么多学生,我不可能了解所有学生是否在讨论应该讨论的问题。当要求学生展示讨论成果的时候,这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发言,久而久之,他们会越来越差,怎么办?
三、教学进度受影响。由于注重了课上的小组讨论,讨论后展示。有时学生不会讨论,老师要进行指导,指导后再进行讨论,每一步都要教给他。所以势必影响教学进度,40分钟的课堂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六十分钟根本谈不上,如果按照这种上法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后来一看时间不多了,就赶紧调整教法,回到老路上来,仓促结束。不过在必要的时候我还是尽量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讲给同学听,培养小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如何解决?
四、如何科学有效的设计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的亮点之一,是学生学习新知前的自主学习活动,是课堂交流的“基点”。生本教育下,前置作业必须是对学生的预习、“先学”有导向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如果设计的前置性作业脱离了目标定位的背景,课堂学生的交流就只停留了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也就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提升。如果前置性作业设计不好,必然会影响课堂交流的效果,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处于课堂交流的盲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操作中,到底如何设计前置性作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呢?一直是困惑我的问题。
五、前置性学习完成的不齐,导致课上的进度不好控制。有不少的学生只是应付性的完成,不能做到保质保量。原因很多,一是学生不会预习,二是一部分孩子自己完成前置性作业有一定困难,没有人帮助和指导,形不成自己深入的独特的见解。另外前置性作业有时需要查资料,可是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查资料的条件。有的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有的有电脑却没有上网,只有少数学生可以查到翔实的资料。这种情况如何要求学生?
六、还有自己教学方面的疑惑也很多。比如怎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主动的预习,深入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第四篇: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体育课堂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体育课堂
“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生命本能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功的体验。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创设丰富的主体活动,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加以激励、指导、引领,才能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快乐地去学、去做,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生本教育 体育教学 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而言,不论是从自身素质还是在课堂教学上,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但同时也给了我们更自由、广阔的空间。生本理念要贯彻到体育教学设计之中,在设计体育教学时既要考虑如何落实高中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又要考虑学生所在年级的年龄特点,体质体能特点。要设计设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容易接受的运动强度;在设计每一节课时,针对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和兴趣特点,重点运动项目和一般运动项目相互搭配,体能运功项目与技能性运动项目搭配,竞技性项目和游戏性项目相互搭配,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相结合。以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锻炼的意识。
据了解,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多方面的,每天体育课不是跑就是跳,单调的、重复性的跑跳使他们厌倦,再就是教材问题、教师问题、教学条件问题,学生本来的快乐体育渐渐变成一种负担课。因此,要想让学生都自觉主动、快乐的上体育课,就要由师本教育转换到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体育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体育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业务素质,以及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主动喜欢上体育课。
二、运用生本教育理念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1、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生本理念的教育理论,转变教师观念。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用巧妙的语言和自身的感染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要让学生见到老师就感觉没有兴趣。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体育特长生的优势。其次,要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严格纠正,扬长而补短。老师一定要做到,放开学生的手脚,调理好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他自己的发展空间里,展示、造就、锻炼自己。老师在学生面前,要有自己的魅力,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身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学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掌握体育技术、体育知识的基础上,会逐步对老师产生好感,亲切感。教师的思想理念转变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前提,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引导者,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迎接新的挑战。
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在学生中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是值得尊敬、值得信赖、值得亲近的人;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和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生本教育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有助于提高课堂质量
1、体育课要成为快乐体育体育课,教学内容不能枯燥无味。内容设计不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提不起来,无精打采,老师出现倦怠现象,那就失去上体育课的目的,为了实现体育课的生本,内容必须丰富多彩。对体育课内容进行,巧妙地设计,精心编排,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把单一的内容进行多样化样设计,比如:体育课的开始部分,我们把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跑圈)加以改革,变为队形跑,如蛇行跑、螺旋形跑、“8”字形跑连接起来,再穿插上一些游戏、舞蹈等,让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体育课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体育课上,都能快快乐乐的锻炼身体,并能在快乐中掌握技术、拥有体育技能。每一节体育课的内容,都能让学生感到有吸引力、有创新。在这种教学气氛下,学生得到了快乐。锻炼了身体,掌握了知识,这样的课才是生本教育下的高质量课堂。
2、在教学实践中贯彻生本理念。体育教学中,生本教育是通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我在《投掷实心球》教学中,体育课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向学生强调安全教育和简要说明投掷的方向、地点。教学中不规定投掷的方法,也不做投掷的动作示范和技术讲解,让学生自由地去练习。尝试放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慢慢的运动起来,有模仿别人投掷的,有边想边投掷的,有比一比谁投掷得远的,有单手投掷的、有背转身双手投掷的、有双手从下往上抛投的……运动的气氛很浓,学生们玩得很高兴,很投入,而且练习的方法很有创造性。练习一阵时间后,学生中就有请我投掷一次给他看的,有请我教他们投掷的,有问我怎样才能投掷得更远的等等。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不但玩得开心,而且还学到了投掷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放手,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开发思维,自由发表独特的见解和提出自己不同的做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在课堂里我只是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点到为止,给学生自主选择和创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在自主学习不断地提高,丰富自身的知识、掌握技能,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
3、在评价中要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过去之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统一的目标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一部分体育尖子无须做出什么努力,就可轻而易举的实现目标,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而另一部分体育稍弱的学生,却无论做出什么样努力也无法实现目标,屡受挫折而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帮助学生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学习目标,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始终牢记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是使学生更加喜爱体育运动,评价多以激励为主,因为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生本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充分体验在体育学习中成功的乐趣,使身心和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那么我们的体育教学才会生机勃勃、春意昂然。
三、作为一个生本教育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呢?
1、认真备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新课标的教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符合每位学生发展。特别是比较有差异的学生,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他们能达到的目标,只要是学生在学习有新收获,有新的提高,有新的发展,使学生乐于参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
2、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在课堂上,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点拨阶段,我能做到有热情,精神饱满。在学生分小组练习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不爱展示自己的学生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展示自己。尽量在每一堂课上,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教师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要灵活多样。生本教育理念是在教学方法中要先学后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被过去的教学模式所牵制,不去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又回到传统的教学,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施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体育课中要安排多些时间、多些空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以上是自己生本教育理念下,粗谈了一下在体育教学中的做法与想法。在尝试半年多中,总结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渗透生本教育,我觉得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与学生的沟通方面,学生的合作学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当然感觉自己跟生本教育还差得太远,所以我还要继续充电,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的内涵与实质,更好的撑握运用生本理论,把生本教育做的准确到位,让自己成为一与时俱进的合格的教育者。
第五篇:基于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基于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受应试思想观念的禁锢,当前很多高中化学教师沿用了传统以自身为主体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中本应体现的学习主体性被边缘化,而且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化学教学效率也不高。鉴于此,我们需要对我们的教学课堂进行重新审视,积极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出高效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化学 以生为本 探究式 分层式 实践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75-01
以生本理念为指导进行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地位,即让学生以主体者身份参与化学课程学习,让学生化学素养得以充分的发展[1]。那么,我们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积极践行生本理念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基于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一番个人意见的描述。
一、采取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生本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的一种教学理念。然而,传统高中化学课堂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与此种教学理念相违背的,我们应及时转变这种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取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让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2]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比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时,在引出本节课课题之后,我让学生作如下实验活动:用砂条打磨铝条表面,观察铝条表面颜色的变化;把一根铝条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之后,对铝条表面颜色的变化进行观察。做完试验之后,让学生思考:铝条在打磨前后、放置前后颜色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打磨之后,铝条因为接触到了何种物质而发生了反应?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讨论和回答,这样,我通过让学生自主做实验并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回答,做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因为让学生思考、探究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十分贴近,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下,有利于学生对于本节化学知识内容也有更为透彻的理解。
二、采取分层式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以生为本,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但是,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对于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采取的是无视的态度,即对待所有学生采用的是一锅煮的教学方式,这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产生的差距越来越大,不能实现全体学生化学能力的共同发展与提高。鉴于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的我们,在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应该采取分层式教学法,即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如此,能够使化学知识内容的学习符合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利于促使全班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这部分内容时,根据班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在学习目标上我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学习能力较差的C层次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方式以及反应快慢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有初步理解;学习能力一般的B层次学生,除了达到C层目标,还要对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与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有所了解;学习能力较高的A层次学生,除了达到B层目标,还要亲自经历探究实验过程,完成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
这样,通过采取分层式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每一位学生对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是对生本理念的良好体现,同时,能使全体学生获得化学学习能力和化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采取实践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需要学生对课程具有极大的学习热情。然而,长期将学生拘泥于封闭式的环境中进行机械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早已让学生对化学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而且,学生学到的都是书本上表面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技能,鉴于此,我们就可采取实践性教学方式,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进而促使学生日后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参与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使以生为本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实施。
比如,在学习《垃圾资源化》这节内容时,我们就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周围观察白色污染的现象,有条件的还可以到垃圾处理厂,以此来获得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的相关信息,然后,根据在调查活动中所知晓的相关信息写出一份调查小报告,从而使学生对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以及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这样,通过开展实践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化学活动的丰富多彩,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能够保证以生为本理念在化学课堂中得到更好地贯彻和实施。
总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积极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并采取各种切之可行的方法来使这一理念得到良好体现,做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此促使高中化学可叹得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霞.《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福建师范大学2001-08-29
[2]张瑞娜《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河南师范大学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