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音乐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及其作用
论音乐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及其作用 钟 玉 飞
摘要:中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我认为中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四条原则:(1)音乐综合实践的趣味性原则,即在音乐活动实施的时空条件、人员组合、评价方法等,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内容组织的连贯性原则,即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要以音乐为主线,与相关的课程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有机联系起来。(3)音乐实践能力训练的层次性原则,即活动设计应以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序列为线索,体现音乐能力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顺序。(4)音乐综合实践的参与性原则,即活动内容要丰富,教学手段要多样,充分激发学生自主、自由、自然地参与音乐综合实践活动。另外,阐述了音乐综合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通过音乐教学自身的艺术活动进行综合,加强审美教育。(2)综合音乐与姊妹艺术进行教学,有助于艺术素质的培养;(3)加强音乐同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素质;(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现代科学技术素养;(5)沟通生活,汲取发展音乐素质的不竭源泉。
关键词:音乐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原则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艺术必修课,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求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音乐综合实践课是以音乐为主线,综合多学科知识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音乐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在音乐实践课教学中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笔者认为音乐综合实践课不能等同于音乐知识与内容的综合,不能单纯地只以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习音乐(以学习音乐为主要目的),同时还应兼顾学到其它知识,用这样的形式而进行的音乐课才是音乐综合实践课。音乐综合实践课有利于开发儿童音乐的潜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对构建统一完整的艺术经验具有积极的影响。
早在1989年至1992年,我在县实验小学任教时,搞过这样一个市级实验课题——《音乐与其它学科的渗透与结合》的研究,我实验的这个班级的音乐课均围绕这个课题进行运作,历时三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实验班学生知识面广,性格活泼开朗,思维敏捷。据我跟踪调查,这个班同学参加高考,大部分同学考上了很优秀的大学。由此可见,学科综合实践使学生受益匪浅,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7年10月至1999年12月,我在郑梁梅小学搞了一个省级实验课题——《小学音乐活动课程与实践》的研究,历时三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音乐综合实践课能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教学,更能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我以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音乐综合实践课主要设计形式:
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安排、评价提示、活动结果等部分。
二、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音乐综合实践的趣味性原则
音乐实践的趣味性原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基础,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那么音乐实践课的第一任务就是激发兴趣,我们江苏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国标本音乐新教材明显地增添了深受孩子们喜爱、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教学内容,孩子们通过玩的形式,用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去寻找生活中的情趣,学生通过“听”、“唱”、“动”来感觉理解音乐存在的内容。教师在进行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特别注重教材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以发掘教材的内涵,确定一个宽泛的教育目标,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活动效率,从学生认知规律入手,鼓励学生积极表现音乐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的体验,参与音乐的情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凡此种种,学生通过体验音乐、参与音乐,从而使音乐实践教育能有效地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作冲动,升华精神境界。
(二)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连贯性原则 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连贯性原则是指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不应该是孤立和封闭的,其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要与相关的课程有机联系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作为音乐实践活动的支撑点。例如,学习完《嘀哩嘀哩》一课,可以设计主题为《找春天》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结合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带孩子们出去春游为线索,以歌唱春天的歌(如《春来了》、《柳树姑娘》、《郊游》等歌曲)为主线,带着学生走进春天(观察春天的情景),描绘春天(激发学生即兴描绘眼中的春天),歌颂春天(结合已学过的描绘春天的课文及诗歌,以《嘀哩嘀哩》歌曲伴奏为背景音乐,进行有感情地朗诵),最后让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成果(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自信心)。每个环节联系紧凑,过渡自然。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的实践活动,主动实践必须要有“动起来”的条件。这个条件除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外,也包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音乐兴趣和态度的形成不仅仅可依据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本身来实现,而且可以依靠相关的科目学习和活动实施来实现。总之,音乐实践活动的关联,既可以解决知识经验基础和能力基础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的问题,这些都能为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音乐实践能力训练的层次性原则
音乐实践能力训练的层次性原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能力发展的序列为线索,体现音乐能力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顺序,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为一个层次清楚、排列有序的系统。尽管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不能像学科课程那样强调内在的逻辑顺序,但是注意到活动与活动之间的顺序性,可能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成效,避免安排随意、东拼西凑、难度不当等问题的出现。在一个主题的活动之下,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但可以包含一些具体的能力训练特点:如歌唱能力、识谱能力、表演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音乐综合实践活动,在达到其他目标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对各种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接受知识,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性原则
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之中,使他们自主、自由、自然地参与活动。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三、实施音乐综合实践课,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音乐综合实践课是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教材构建起与姊妹艺术学科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实施综合多学科知识的音乐实践课。现行的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音乐新教材中可利用的元素很多,归纳起来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音乐教学自身的艺术活动进行综合,加强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虽划分为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不同领域,体现在教学中却是一个整体,四个领域是一种相互渗透和互动依存的关系。不同教学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的整体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和谐发展。如学习《拾稻穗的小姑娘》这一课时,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教学活动的需要出发,运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通过师生聆听感受和体验歌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的理解,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歌曲。接着我利用聆听、歌唱、表演等多种实践活动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感情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感受美。最后,通过打击乐器伴奏歌曲、歌表演等音乐创造活动,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对音乐的体验、感悟和表演与创造中,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使学生们体会到生活是音乐的源泉,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审美情感。
(二)综合音乐与姊妹艺术进行教学,有助于艺术素质培养 在社会生活中,音乐常常同其他艺术门类结合在一起,以绚丽多姿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不仅是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特殊形态在内容上是相通的,彼此不能绝缘或孤立存在,而且也由于音乐的内容具有情感的概括性,而其他艺术门类的形象表现大都具有知觉的个别性,需要互相补充。概括性的情感意蕴借助于个别性的知觉表象加以注解,就更易于捕捉领悟,个别性的知觉表象借助于概括性的情感意蕴加以统摄,才能达到审美的满足。例如在欣赏音乐《电闪雷鸣波尔卡》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音乐的多义情、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这样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用笔描绘出想象的情景。有的同学画出了蓝蓝的天空飘着美丽的白云,有的同学描绘了一群纯朴的村民在篝火前愉快的舞蹈,还有的同学画出了一个小牧童在草地上玩耍等等许多各不相同却美妙无比的画面,真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对他们想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后让学生们配合音乐节奏进行舞蹈,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其中,最后出示多媒体,播放国外民族舞蹈《波尔卡》的画面,再次让学生看着画面随着音乐进行舞蹈,使学生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同时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把音乐和姊妹艺术自然地综合在一起,发展了学生想象思维创造力。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提高音乐能力,提高学生在各门艺术间相互联系迁移,提高综合艺术审美能力。实践证明,音乐较其他艺术更为强烈地倾向于同其他类型的艺术相结合,特别是同语言的、舞蹈的、美术等艺术相结合,从而使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内容能更加明确,使这些内容同其客体的联系更加鲜明。
(三)加强音乐同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素质
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些有影响的人物或故事、传说,往往被作曲家选为创作题材,成为音乐作品的表现对象。在处理这类题材时,作曲家总是从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出发,不管是对事件、人物作整体展现的全面观照,还是从局部切入的细节描述,都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乐音响实现的。其间自然融入了音乐家(作曲家和演唱、演奏者)对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人物或故事、传说的态度和感情。通过音乐与文学、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如学习朝鲜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朝鲜的地理位置,并知道朝鲜是我们的邻国,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朝鲜的风土人情,让学生知道长鼓舞和扇子舞是朝鲜最常见的民族舞蹈,通过这首歌《只要妈妈露笑脸》使学生简单地了解朝鲜的历史——经过艰苦的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人们过上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从而进行扩展和引伸,通过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特点的歌曲欣赏比较,最后让学生听《祖国慈祥的母亲》以及《热爱地球妈妈》等歌颂“妈妈”的歌曲,拓展了教学内容,使之贴近学生生活,并充分利用音乐的弥漫性,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灵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很自然地渗透了思想教育并加强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潜移默化地培育了学生审美情感,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素养。
再如,我们新的实验教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国标本第一册第五单元《秋天的故事》,可以结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秋姑娘的信》,这课内容充满童趣,容易被孩子们接受,老师可以利用本单元的歌曲《小树叶》或《红叶》等歌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篇课文: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在路上多加小心,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穿上“冬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秋天对音乐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与体验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感悟与净化。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现代科学技术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音乐综合实践课再也不能是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对付得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课堂中的重要手段,它的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的各种音乐信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音乐综合实践教学不仅能使抽象的音乐理论表象化,使虚幻的形象直观化。这样能更好地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引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和探索。
教学实践中,可利用多媒体或电脑将视听艺术进行融合,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或电视剧的原创音乐、科幻作品或大自然声音带到课堂,学生也许对某部电影或电视剧很熟,但是对跟电影或电视剧同样出色的该部电影或电视剧里面的音乐和音响却几乎很少关注,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做很好的引导。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合作收集各种资料,运用电脑建立一个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中汇集有以音乐为主融合各个学科的丰富资料,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查询,学生在进行自主音乐的课前,可以有选择地收集提供音乐综合实践课上所需的各种材料,这样加强了学生的交流,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学习到了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加深他们对音乐的印象和感受,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更重要的能让他们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与神奇,培养他们现代科学技术素质。
(五)沟通生活,汲取发展音乐素质的不竭源泉
音乐来自生活,表现生活,而且为生活服务,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音乐新课标的目标之一是教育终身化,即学习社会化,也就是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要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教学内容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拓宽学生音乐的渠道,改狭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宽阔、开放式教学。例如:前面列举的课例:《找春天》或《秋天的故事》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音乐综合实践课和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带着学生走进春天或秋天,体验春天或秋天的真实感受,让孩子们自己观察感受和探索,最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见所闻重新创作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让学生切身了解音乐不只是课堂中的音乐,更是课外的、生活中的音乐,这样把学校音乐教学与社会音乐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然,音乐综合实践课程最终强化的还是音乐,我们不能把音乐综合实践课上成历史课或语文课等等,老师们要改变陈旧的、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积极投身到这次大规模的课改和教改中去,努力学习和理解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自己多充电,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挑战,上好音乐综合实践课,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中小学音乐工作者要大力提倡并推行淡化学科体系,强化课程体系,在音乐实践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综合”教学,这样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的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通过音乐综合实践课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使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作者: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领域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念制约着教师,“一言堂” 式的评价成为主要的课堂评价形式,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也在死板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消失殆尽。近几年来,音乐的教学改革已逐步深入,音乐教师也应在教学改革中冲破了旧框框、旧观念的束缚,学习并施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结合几个案例来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教学普契尼的经典歌剧《图兰多特》一课时,围绕歌剧欣赏这一教学材料,我制订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了说明这部歌剧的中国背景,我范唱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与歌剧中的音乐材料进行比较教学,这时,忽然有一位学生插了一句:“民歌《茉莉花》是这样的吗?”我马上意识到这位学生可能听过别地区版本的《茉莉花》,于是我问:“你听过不一样的民歌《茉莉花》吗?”果不其然,他在家里听他爷爷经常哼唱的《茉莉花》不是这个旋律的,在我的鼓励下,这位学生当堂唱了一下他所知道的《茉莉花》,原来是四川地区流传的《茉莉花》,当他唱完后,我马上边为他鼓掌边评价道:“你真是个有心人,能在课堂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唱的真有味道,让我们一起来为他鼓掌!”然后就着这个“插曲”,我请同学们对这三首旋律加以分析讨论,从而得出民歌音乐的流传性、群众性、变异性的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歌原始创作与流传的过程,激起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虽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原先的安排不符,但却取得了出奇好的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
分析:针对学生们喜欢上音乐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才能的现象,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通过评价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棒的,只要自己敢唱、敢想、敢说、敢动,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的认可,一句真诚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案例:欣赏并学唱由宋小明作词、三宝作曲的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当学生在分别展示自己的演唱时,我指导学生也像老师一样来对同学加以评价。开始学生们往往用模糊的语言如“不错”、“不太好”等进行评价,经过一番指导,学生的语言生动亲切起来了,有的学生评价道:“你唱的真好,真像在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说悄悄话,当唱到高潮部分(不能不想,不能不问,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我们又能听到你从内心喷涌而出的感情„„”慢慢的,学生的评价由敷衍或找缺点逐步转向客观评价,甚至是向欣赏同学方面努力了。
分析: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他人,通过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学生的评价语言需要适当、合理、明确且不要过于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去耐心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不能急于求成。我发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们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兴趣。
三、学生的自我评价
案例:一次课上我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旋律片断创作,我发现一个小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于是我请这个组长向大家介绍经验,她想了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创作,有的负责唱谱,有的负责记录,分工合作,就很快完成了任务。”另一位组员补充道:“现在欣赏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我们都很高兴,有的小组没做好,主要是各管各的,谁也不听谁,这样根本就合作不好。”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我及时给予鼓励,并号召别的小组向他们学习。
分析: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性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找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案例:还是在学唱《你是这样的人》课上,我在范唱之后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诚恳地说:“对老师的演唱,同学们有什么建议与要求吗?”一位男生稍加思索后大胆地说:“老师,你用民歌的演唱方法来唱这首歌,我们大都不太喜欢听,我希望老师再用通俗的方法演唱一下。”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这位同学的建议。”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用通俗唱法唱了一遍,学生们高兴极了,有的还鼓起了掌来。
分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平时我们经常强调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但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时,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师的教学最直接的感受者,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方法、艺术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有利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这样的教学才是“活”的循环,才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音乐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的音乐课堂应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来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让学生徜徉在音乐世界里自由地发展,并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真正快乐地享受音乐!
小伞花》教案 课型:综合实践课 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能用轻盈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悠长而流畅的声音唱《小伞花》表达同学间的真挚友情;
2、利用多种表演形式,培养学生探索、创作和表现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用轻巧富有弹性和舒展连贯两种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附点节奏和歌词的准确演唱 教具准备:图片 录音机 歌纸 雨伞 教学过程:
一、小伞花――我亲爱的朋友
1、听伴奏声《小伞花》进入教室,〔通过录音播放,使学生很快就进入音乐氛围〕
2、看图标(天气变化),引入课题 同学们,天有不测风云,你 关注过天气变化吗?你知道这些天气图标代表的含义吗? 出示天气图标,今天我们一起关注雨天,雨的声音怎样?雨天我们离不开什么?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是什么?(小花伞――我亲爱的朋友)
二、演绎伞下事
1、猜谜:一只多角亭,没窗又没门,亭外挂珍珠,亭里有人行 〔由于学生对猜谜很感兴趣,抓住兴趣点,调动课堂积极性〕
2、伞的故事 你知道哪些形状的伞?(长伞、短伞、折叠伞),在你使用过程中 曾经发生国哪些有趣的、难忘的事?说说你与伞的故事 〔雨伞成了我亲爱的朋友,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扩大学生参与面〕
1、看雨中共伞的表演,并与《小伞花》的伴奏录音同步 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几个合用一把伞?
2、读伞的歌 小雨小雨,滴滴嗒嗒 雨中开出朵朵伞花 里面有三个小脑袋 还有六只小脚丫 〔通过这一环节设计,实现表演与儿歌的统一,即生活与文学艺术的结合〕
三、体验雨中情
1、播放《小伞花》歌曲 〔通过初步感受 歌曲,实现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紧密结合〕
2、提问 ①《小伞花》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情绪呢? ②你能找出这句歌谱对应的歌词吗? 5 1 5 1 3 3 1 1 5 5 5 5 5-(出示歌纸)③你会让你的身体发出声音吗?并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律动吗? ④想唱唱吗?试着唱一唱,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唱,我们共同学习。〔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逐步走进小伞花的音乐,并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3、理解 ①一把小小的雨伞里竟然有三个小脑袋,为什么? ②你觉得这个伞是怎样的伞?(遮雨伞、友谊伞)③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呢?(滴滴嗒嗒雨中情)④应该怎样唱好呢?(因为是赞美小雨点,所以应该唱的优美抒情)⑤最后一句“悄悄话”的唱法,说说平常用怎样的声音说悄悄话的。〔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用恰当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雨中情,伞下情〕
四、拓展思维
1、分组活动 师:伞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真情,你想拥有一把小伞吗? ①第一组:设计、制作小雨伞 提示:做好以后,请你的好朋友演一演,看在你的伞下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 ②第二组:创作伞的歌曲 提示:把歌中的人数与雨声改一改 ③第三组:开展小伞推销会,设计叫卖词 ④第四组:朗诵表演《伞花花》 ⑤第五组:设计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⑥第六组:用适合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拓展音乐视野,增大信息量,通过实践活动,来达到以音乐为主线的教育教学综合,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伞的世界,让课堂回归生活〕
2、老师:相信你们在生活中的小伞下一定还有更动人的故事呢 小伞点缀了我们的生活,温暖了我们的心灵,美化了整个世界,愿美丽的小伞花永远开放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感受生活 体悟音乐 ――综合艺术实践课《小伞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伞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第六册第六单元的歌曲,《小伞花》这首歌抓住了下雨时发出了滴答滴答(××××)雨声的节奏特点,并贯穿始终,曲调欢快活泼,歌曲具有朝气并富有动感。歌曲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自我与他人的情感及生活的情绪。培养相互帮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品德。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①通过欣赏、学唱歌曲《小伞花》,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②结合自己曾经在雨中的经历,画出自己喜爱的“小花伞”。
③通过绘画、制作与我们有过“雨中情”的小花伞,唤起我们的友情,激发我们合作、关心、交流、共享的美好感情。3.教学重点、难点 ①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②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把伞,并能制作。
③通过歌曲学习,明白同学之间要关心、帮助别人,体会合作的乐趣和友爱的精神。
二、设计理念 我国现代音乐家说过:“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从音乐源于于生活这个意义上思考,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组织。让学生走进丰富多采的生活中,感受生活,体悟音乐。本课围绕“雨”展开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润物细无声的使学生感受爱的主旋律,并在得到艺术美的同时使思想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说教学方法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情感与形式几乎都能诱发其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分地体验中既受到情感地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本课围绕“雨”展开设计,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致力于创设一种亲、助、乐的人际情境,利用多媒体营造一种美、趣、智的学习情景,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谐、愉快、互助的真情空间。
歌曲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歌曲轻巧而富有弹性和舒展连贯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表达歌曲的情绪。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图画,通过故事的描述,让学生理解歌曲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即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新风尚。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助人为乐的经历,以雷锋为榜样来感染带动全班同学发扬新风尚。最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查阅雷锋及“雷锋”事迹,发挥学生想象,在合作中以新的形式来表达歌曲雨之美,情之真,让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新风尚立即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牢记在每位学生的心中。
四、说教学策略 1.猜谜激趣,演绎伞下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进行了场景布置,将凳子摆成一朵朵“伞花”。,营造一种浓厚的氛围。猜谜语是小朋友最感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运用媒体出现谜面,加上动听的童声朗读,小朋友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媒体让小朋友欣赏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伞,了解伞的运用、讲述与伞的故事来导入歌曲。通过伴奏音乐给学生以暗示,提供了具体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扩大学生的参与面;通过欣赏《雨中共伞》的表演和儿歌的朗读,实现表演与儿歌的统一,即生活与文学艺术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视听结合,体验雨中爱
音响及画面从视觉和听觉上冲击着学生,有助于让他们获得直接地感受经验,初步感受《小伞花》雨中的情景,为本歌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小朋友对身边的事物、雨中的情景印象较深,巧妙的与音乐联系起来,拉近孩子与音乐的距离。我采用启发式的提问,从感觉到知觉,让学生逐步走进小伞花的音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音乐,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知道了表现的内容及其音乐形象。再通过讲述故事,体验雨中爱,让学生理解歌曲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即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新风尚。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助认为乐的经历,以此来感染带动全班同学,发扬新风尚。
3.情景表演,探究雨之美 小品表演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的舞台,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感受雨之美,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唱出歌曲轻巧而富有弹性和舒展连贯的歌声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恰如其分地把思想教育融入艺术课中,教育每个学生都要有一颗爱心,充分表现了新课程所强调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4.合作创编,升华雨中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想象,在合作中以新的形式来表达歌曲雨之美,情之真。让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新风尚立即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牢记在每位学生的心中。为了使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我设计开展小伞推销会,以及网上查找各种伞作为拓展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让他们都学有所获。明白生活永远是美好的。在学生音乐视野的拓宽、信息量增大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体现了以音乐为主线的教育教学综合,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伞的世界,让课堂回归生活。总体来说,本方案的设计,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通过人机互动,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媒体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二篇:综合实践课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结果的通报
各初中、中心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必修课程。近年来,各学校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与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我县整体实施情况看,问题和困难仍然较多。不少学校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为此,我们在全县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力求通过本次评选活动抛砖引玉、以点带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落实和顺利实施。
本次活动对参评案例进行了严格评选,共评出一等奖 2 名,二等奖 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4名,具体评选结果如下:
姓名课 题 名 称获奖等级单位 张振苏我们和动物朋友一马河小学 李志波快乐的折纸一苏村小学
赵君霞消费二西黄村小学 左丽华走 进 邢 台二皇台底中学 王金戈学习嫁 接二晏家屯中学 李丽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二双楼小学 吴建梅感 受 春 天二北小庄小学
张彩霞防灾 减灾 大行动三南石门小学 张香丽电池的旅行三石头庄小学 贾兴华防灾 减灾 大行动三宋家庄小学 刘亚民在蔬菜的王国里三会宁小学 安先菊今 日 传 媒三豫办实验小学 孟宪静我 与 网 络三豫办实验小学 李振强关于近视眼的调查三马河中学 李香辰好读书 读好书三马河中学 冯叶芹防灾 减灾 大行动三西大树小学 吴立杰测量宿舍楼的高度三皇台底中学
郎小丑我们心目中的偶像优秀将军墓中学 甄子军防灾 减灾 大行动优秀冀家村小学 宋晨瑜近代化的探索优秀晏家屯中学 马彩霞身边的垃圾优秀冀家村小学
邢台县教育局教研室2008年10月
附件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范畴摘要.附件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摘要.附件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范畴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和实施、3—9年级学生必修的国家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实践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它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新突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构建,体现了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反映了当代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附件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总结了近些年我国中小学活动课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选题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成果表达和交流阶段。
一、选题阶段
选题阶段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选题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肩负的任务不在于使学生提出具有多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而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问题。
学生一开始不知从何下手发现何寻找课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观察问题,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课题。课题可以由学生从其社会生活、学习生活或由教师列出的建议选题中自由选择。课题不宜过大,也不应该过分追求理论研究的前沿性。而应着力探究当地社会和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侧重于基础学科知识的激发和综合应用,力争满足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例如,分析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启发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可来自自已学的书本知识、来自平日观察和思索、来自生活体验、来自信息资料、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前沿问题等。)学生的题目类型没有一定之规,可以是研究一个问题、改进一种工艺、策划一次活动,也可以是设计一份产品、制作一件作品、完成一项调查。可以是理性思辨的,也可以是动手制作的。其来源极其广泛,教师应在实施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
在选题阶段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做好在选题阶段的指导工作。教师统一布置,组织学生参与选择课题,介绍各种信息,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互相启发,逐步集中感兴趣的内容;帮助学生将感兴趣的内容概括成问题;组织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反复论证,明确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组织学生讨论明确自己所要解决的课题,哪些资料、数据、信息是必需的、最重要的,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主持学生课题的开题、立项认定、评审。
二、活动方案设计阶段
主题确定之后,指导教师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关于“活动方案设计”的专题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确定研究方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访谈对象,确定实验内容等。这一阶段由课题组成员自主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例如,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教师应指出:调查法所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和现象,因此,实事求是是开展调查的首要要求,而且调查对象范围应具有代表性。
讨论之后就要确定具体的活动方案了。
活动方案内容包括:活动主持人,指导教师,活动目的,活动地点,人员分工,时间安排,活动过程等。
三、实践体验研究阶段
活动方案确定以后,学生就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实践、体验的内容主要包括:
1、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资料、问卷调查、追踪观察、试验模拟、探索等方式进行资料的搜集。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
3、初步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功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在具体实施阶段,教师应对小组的研究进行具体指导,指导学生掌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方法,指导的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具体研究的方法。但一定要防止教师代替学生实施研究。指导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指导还要做到过程监控。目前监控的方法主要是要求学习研究小组每次活动前多必须向教师提交一份活动申请,教师对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如果认为没有大的失误或明显步合理的地方,方可批准实施。在活动结束后,研究小组还必须提交活动记录报告。
四、表达和交流阶段
成果表达和交流阶段,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在实际操作中,应坚持: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原则;表达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表达形式规范化的原则。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敢于并善于申辩。
在这一阶段,教师也要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对课题成果最佳表现方式的选择,表达方案的选择;在对各研究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就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方法给以点评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课程实施结束后,帮助推广学生取得的优秀成果。
课程实施结束后,还要对课程结果进行处理。一方面对在课程实施过程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学生进行继续培养。另一方面对学习成果进行推广与反思。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因此应不断总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新的课程实施中去。
宗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课程所强调的以问题为载体,以自主解决问题为重点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体性的探究过程中知、情、意、行得到和谐发展。
第三篇:综合实践课
一、活动主题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两千多年流传下来的良好的传统。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谢、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因此,设计了该主题活动,让那些被家长们“众星捧月”搬的孩子们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学会爱家长,爱同学,乃至我们美丽的国家。让每一个孩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一份感激之情,真诚地回报别人的付出,由此产生成长的动力,健康地成长。将这种思想深深埋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心中。让他们通过综合实践课将平时耳濡目染的道理和事情体会升华成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将中国的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做到热爱自己的父母,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了解自己父母,从情感上感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关爱他人心中有他人的情感。
3、通过对父母的感恩,辐射到曾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对身边每个人心存感激,激发感恩的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变得自信、大胆、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锻炼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
三、活动实施过程、方式
(一)活动前期
(1)创设情境——《感恩父母》的录像片断。
出示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八级的特大地震视频资料。顷刻之间,山摇地裂,房倒屋塌,交通中断,无数的同胞被埋在了瓦砾之下……后来,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了一位母亲,她的姿势有些怪异:双膝跪地,整个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当救援人员搬开她时,发现她的身体下面有一个婴儿,正在襁褓里酣睡着。当医务人员解开孩子的小被子时,却发现了一部手机,上面还有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你一定记住,我永远爱你!”让我们想到时间最真挚无私的爱,就是伟大的母爱,可以舍弃生命的爱。
出示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文《 》视频,让孩子们明白作为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为了给孩子过生日,宁可忽略自己的生日。同时让孩子们了解,孩子也要时时刻刻回报父母的爱,片段中的孩子把生日礼物送给妈妈的同时就是对自己父母一种爱的回报。你们难道没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吗?。(2)联系生活 激发情感
老师相信在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爸爸妈妈爱你们的故事,让你们终身难忘,能够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举出实例,讲给同学听。
父母为了我们真是尽心尽职,甚至愿意拿自己的生命来交换。多么感人啊!
其实父母每天都在为我们的成长而无私的付出着,他们工作是为谁呢?当然是我们。父母的爱就像阳光、像春风、像雨露,在爱的天地里,我们一天天长大。
(二)活动中期
1、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家长的不易 A、名字的由来、成长的足迹 C、父母艰辛知多少 D、倾听父母的感受
我们都有美好的家庭,是沐浴着父母爱的阳光长大的。有很多人都已经习惯接受父母的关爱,接受父母的帮助,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淡忘了幸福的感觉……今天我们一起来回报父母一次爱,需要我们做的是:父母下班归来、从田野劳作归来,为父母端上一杯水,临睡前为父母洗一次脚。搜集有关歌颂父母的故事、诗歌、名言,并制作小礼物来感谢和回报父母的爱。
2、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父母?
(1)帮助父母干家务(2)帮父母洗一次手和脚(3)在圣诞节给父母送上贺卡,祝福他们(4)用好成绩回报父母(5)小组排节目,录制下来给父母(6)自拟题目
(三)活动后期
学生在汇报交流中,纷纷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内容有:(1)在圣诞节送给父母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
(2)放假回家后给自己的父母洗手、洗脚,并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
(3)给父母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4)用自己的歌声来祝福父母。
四、活动结果与评价
此次活动,是学生通过视频以及自身体验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引导学生对自己父母感恩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及感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不断加深对父母的了解,体会父母的辛苦,以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意识。其主要特点:
1、充分体现了“实践为本”的体验观。“实践出真知”在活动过程中,亲身的实践一直是学生获得各种信息主要手段,实践一直是学生展示自己成果的主要途径。
2、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的活动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一直参与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师生关系平等、融洽,他们自主参与和体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勇于创新,并乐于创新。
3、充分体现了“重在体验积累”的结果观。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制作的贺卡不是十分精美,在手工制作上有些薄弱。但是这些问题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吃一堑,长一智。”这些体验的积累,促使他们改正缺点,积极创新,改进方法,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学生的收获
此次感恩父母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爱是一种无尽的付出,不需要任何的回报。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更多去了解爱,去学会爱,让爱的主旋律永远在自己身边唱响。同时孩子们了解爱是一种无尽的付出,也是一种收获的快乐。父母长辈之爱,是人生一笔无尽的财富,也将是他们每个人一生中最美的回忆!他们愿意用最朴实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只是做了一点点的事情,但他们却收获了无限的爱,他们学会热爱自己的父母,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也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使他们懂得学会感恩父母、他人、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意识。培养了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能力,增强了合作精神,锻炼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
六、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我本着呼唤孩子心中的爱的根本目的,以生活中的情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把受到的感染和熏陶都带到生活中去。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浪费是可耻行为.2.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3.了解水资源浪费的数据,从小养成节水习惯.二.本课内容 1.浪费现象大搜查 2.认识水资源 3.水资源的浪费 三.教学重点: 认识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四.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习惯.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是对劳动的 尊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大力发扬的优秀品质。让我们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美 德,对浪费说“不”!
二、板书课题:浪费现象大搜查。
三、学生观察校园浪费现象。
四、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五、课外延伸;观察校外的浪费现象。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公相当于 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专家预测,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二.板题:认识水资源.三.填写表格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千 米/年)人口 人均占有量 世界 中国 广东 深圳
四、课外延伸:调查咸潮对我市有什么影响。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水资源的浪费情况。
二、将用水情况调查记录下来.用水人 用水设施 浪费程度
三、结合校园各种漏水现象。给学校评评星。
四、指导学生认识节约用水的好处。
五、生订出节水方案。
六、总结。
七、教学反思。
———————————————————————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十八--------小导游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开阔学生视野。
2、为景点做广告,培养学生的思维。
3、开展实践活动,学做小导游,二、教学内容。
1、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
2、为景点做广告。
3、学做小导游。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懂得导游的职责、学问,学会做小导游。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旅游吗?你接触过导游吗?
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如画,各种名胜古迹、山水美景数不胜数。随着我国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行列,越来越多的导游出现在 你我面前。让我们一起关注旅游,体验导游的工作和生活吧。
二、板书课题:小导游。
三、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所在的地位有哪些旅游景点呢?
四、学生填表。名称 地点
我去过的旅游景点 我听说的旅游景点 我最想去的旅游景点
五、交流欣赏旅游时拍摄的照片。
六、学生说说本地哪些景点最吸引人。
七、课外延伸:
调查附近旅游景点的运作情况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外小调查结果。
2、教师提示,今天,我们学习为景点做广告。
二、查阅本地区旅游景点的资料,并记录下来,1、旅游景点的传说。
2、旅游景点的引人之处。
3、我还找到了……
三、收集有关风景照,向同学作实景介绍。
四、为旅游景点设计广告词。
五、为旅游景点设计导游词。
六、评选最佳作者,颁奖。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的外出旅游都是由爸爸妈妈安排的,这次让我们自己来安排 一次外出行程怎么样?
首先让我们来做小导游,设计一个“一日游”的方案吧。设计“一日游”方案。
1、出团日期。
2、天气预报。
3、注意问题。
4、旅游图及乘车路线。
5、景点特色。
6、行程安排。
三、组内对“一日游”方案进行评议,修改。
四、模拟表演,我是小导游。
五、说说做小导游的感受和快乐,与同学分享。
六、将自己发现到的旅游学问记录下来。
七、写下自己的心愿。
八、评选最佳导游。
九、总结,颁奖。
十、教学反思。
五、为旅游景点设计导游词。
六、评选最佳作者,颁奖。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的外出旅游都是由爸爸妈妈安排的,这次让我们自己来安排 一次外出行程怎么样?
首先让我们来做小导游,设计一个“一日游”的方案吧。设计“一日游”方案。
1、出团日期。
2、天气预报。
3、注意问题。
4、旅游图及乘车路线。
5、景点特色。
6、行程安排。
三、组内对“一日游”方案进行评议,修改。
四、模拟表演,我是小导游。
五、说说做小导游的感受和快乐,与同学分享。
六、将自己发现到的旅游学问记录下来。
七、写下自己的心愿。
八、评选最佳导游。
九、总结,颁奖。
十、教学反思。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教案设计
标签: 环保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教案设计 污染
2009-04-03 14:03阅读(2203)评论(0)
综合实践教案设计
活动主题: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主题的确立: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中的持续增长,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受到危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差,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更没有环保意识,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将确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活动。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我们自然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2、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环境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教育学生行动起来保护发身边的环境。
活动准备:
1、《课件》 2、学生设计环保美化图片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1)出示第一组图片,引出问题。
黄果树瀑布,大兴安岭 黄山风景 桂林山水 吉林雾凇 东北虎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风景秀丽,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想用诗来赞美瀑布
生:我想用一段文字来赞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生:我想用歌声来赞美大兴安岭(左边是树,右边也是树)…… ……
山清水秀,是旅游的景点,然而近些年来人们的环保保护意识越来越淡薄,有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给我们的家园增加了污点,如果不从现在开始治理和保护,不久的将来势必受到环境对人类的惩罚,请看自然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现状。(2)、出示第二组图片,展开探究
大批砍伐 水土流失 沙尘暴 空气污染 废旧物污染 水污染 师:看了这组图片,你又有什么想法,想说点什么?
把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收集到的内容讲给同学听,并说出理由。生:我看到小商小贩收摊走后,他们的周围到处都是垃圾。生:我想说说垃圾的处理办法。生:我们收集了全球10大环境问题。生:我们收集了乱砍乱伐造成的严重后果 生:请听地球呼救。生:请听森林的自述
师小结:既然我国的环境受到这样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并且已向我们人类提出严重警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保护环境”对,就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使者吧!
二、动手创作 环保美化设计
第一组:给班级设计一个垃圾箱。
第二组:参加植树,绿化活动给小鸟搭窝。
第三组:设计买菜购物的布袋或小篮子。
第四组:生活中的垃圾有哪些好的处理办法。
三、展示学生的作品,环保美化图片
四、师总结:有耕耘就有收获,为了我们的家园明天更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吧!
五、拓展活动,征集文稿(1)、做绿色环保的小使者。(2)、保护环境的名言警句。
第四篇:音乐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风景如画
——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设计说明:
在音乐课的实践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应当把开发 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让学 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 力,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在音乐实践活动中 使学生受到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活动目标:
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从 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叫声等体验音乐的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 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式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
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享受自我表现和与同学合作的 快乐。
三、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乐于参与并能自信的协作完成编创活动,体验 合作中的快乐。
四、活动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光盘及用几段歌曲、音乐制作成方便快捷的电子 课 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五、活动过程:
1、游戏、听辨、演唱。播放音乐),师:下面我们来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音乐停止时花传 到谁那里谁就要接受挑战,你们准备好了吗?
(1)《森林的歌声》(2)《荫中鸟》(3)《小溪流水响叮咚》(4)《茨藜花》(5)《郊游》(学生听辨说出歌名、乐曲的名字,能唱的唱一唱。)
2、引入课题,绘制图谱。
(1)师:同学们你们表现得太棒了,今天我们就用这几个主题来创编一部 音乐剧,这部音乐剧的名字就叫《风景如画》,各小组可以根据音乐剧的名字自 己命名。
(2)学生分组命名,画出创作图谱。
名字有:《美丽的大自然》、《郊游路上》、《出发》、《我要去郊游》、《愉快的郊游》、《郊游归来》等。(例如:)图谱:鸟叫声 ﹏﹋﹏﹋﹏﹋﹏﹋
哨子声
>>>>>>>>>
脚步声!!!!!!!!
口令声 一二一,一二一
流水声
︿︿︿︿︿︿︿︿︿
3、分组编创。(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角色和声音呢?好,现在我们就各就各准 备把,需要道具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选择。(2)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及表演方式,小组共同商量、排练,把 乐器(中西乐器、非正规乐器以及音像设备等),总之不论形式与手段,敞开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去表现自己的意图。
4、展示汇报。
(1)师:清晨,太阳公公扬着慈祥的笑脸把阳光洒向的每一个角落,我们 开始了快乐的一天,同学们打算伴着 明媚的阳光到郊外开心的玩耍,你听——(2)分组表演,教师伴奏或放音响。
(3)师:同学们,你们的表演太精彩了!谢谢你们让我们大家欣赏到这么 美妙动听的音乐故事,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欢乐聚会,同学们再见!(播 放《郊游》音乐,学生唱着歌走出教室。)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与实施
东台市实验小学 倪荣荣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自身特点决定着国家、地方和学校都无法以章节的形式提出课程的内容,而只能从活动的类型、涉及的领域作出相应的规定。这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第一感觉就是: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教。其实,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在整个主题活动中,课堂并不是活动的主阵地,但教师的指导却始终伴随在学生左右。这时的教师既是活动的指导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
为了便于操作,今天向大家介绍主题统领下的几种课型的实施,即选题指导课——方案设计课——实践活动课——中段指导课——信息整理和成果总结课——成果展示评价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了解这些课型的不同特点并掌握相应的指导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选题指导课
选题指导课就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收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主题分解、组建实践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或方案的课型。
选题指导课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起始课。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选题指导课,对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保持持续的活动兴趣和愿望,对于实践活动成果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题指导课的一般步骤:
(一)创设情景,生成主题。
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主题生成和确定进行指导时,不论是依托社区资源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都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进入学习的角色。如临近清明,学生对过清明节的一些时习俗产生了好奇,教师可因势利导,事先收集一部分相关的资料,鼓励学生确定“清明探源”的主题活动。当然,在课程实施初期,主题也可由教师提出、学生 选择,或由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可行、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指导学生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考虑是否具有研究价值,研究价值主要表现为它的科学性、需要性和创造性。
(二)主题分解,产生研究课题。
主题的表述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概括性,仅依据主题是无法了解活动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的。因此,在确定主题后,还需要对主题进行分解,明确在主题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具体可以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进行归类,而“是什么”的问题往往比较容易找到答案,不作为学生专门的研究问题,而“为什么”和“怎么做”则是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可作为学生在确定主题后的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对小学生早餐的营养研究”的研究,又可产生以下一些问题:我们每天的早餐中需要哪些营养;这些早餐食物从哪儿来;小学生吃早餐时为什么要注意营养的搭配;怎样合理安排饮食,才会使早餐营养均衡„„其中前面两个问题是属于“是什么”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或者网络资料的查阅就可以得到答案,一般不单列为研究问题,可在解决后两个问题时一并解决。
(三)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主题确立后,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所研究的课题进行分组,可以是学生自行建组,也可以教师安排小组,还可以学生自行建组后的教师协调建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小组特色确定小组名称、活动口号等,以增强小组的气势和凝聚力。然后在成立小组的基础上,组员可以在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研究内容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二、方案设计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的过程逐步学会制定计划、提高规划能力,并使学生从规划活动逐渐走向规划人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课的价值所在。那么应该如何来设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课的教学呢?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课的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和六个主要环节。
(一)学生自主策划制定活动方案阶段
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在小组内围绕活动主题,通过讨论,自主地进行活动策划。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导入”: 教师可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事例或小故事导入,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将活动计划做得较规范,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如用提供一份成功的活动方案案例作参考的做法,让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
“策划”: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策划,初步制定活动计划。
(二)班级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阶段
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一次性制定出完善、周密的计划。因而开展班级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通过此过程的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中与人交往的健康人格。在此阶段中我们教师师要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的计划在班上进行汇报,并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修改、完善计划。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汇报”: 在此环节中,每组同学要将本组策划的活动计划在全班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交流。
“论证”: 在学生小组汇报后,全班师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指出方案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明白应从哪些方面去完善自己小组的计划。
“完善”: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全班讨论、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全班师生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借鉴其他小组好的做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进一步修订、完善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两个阶段和六个主要环节仅提供一种做法和参考,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活动主题的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制定、完善活动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活动整体方案时,要力求具体细致。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总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最好一一细化,以便在活动中有的放矢。
2.活动方案要确实可行。有时学生确定的活动方案缺乏对主、客观因素的充分估计与分析,方案的可操作性较差,无法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指导教师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多个方面对活动方案进行审视,适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3.制定活动方案时,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优势、特长协调任务。学生在组成活动小组后,在分配活动任务时,可能有时以喜好或者其他的标准来分,对活动的整体推进不是很有利,教师就应适时介入并予以关注,以“友情提示”为主。
4.指导实践活动“过程与方法”和活动要求等。
教师在学生完善活动方案后,要对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比如:安全问题;学生遇到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困难时怎么办;每次 进行活动后如何进行自我反思;等等。要加强过程记录,以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和对未来活动的再次计划。
(课例呈现综合实践活动准备阶段)
三、实践活动课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当幕后指挥角色,或叫“导演”,其关键作用是“精心策划,积极引导、有效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组员参与,但绝不能替学生包办代替。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开展大量的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等活动。这里面就蕴藏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平时,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活动前,教师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规划,尽量减少安全隐患。如在学生进行调查、观察、考察前,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商讨,确定活动范围,了解该范围内有哪些机构、单位,这里的地理状况,自然条件如何,要注意什么等。在进行实验、手工制作、生产劳动前,要对一些工具、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必要时,教师或指导者要预先实地考察,了解活动场地的一些安全防护设施配备情况,开展校外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的参加,同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家长的支持,鼓励他们参与协同教学。
(课例呈现综合实践活动调查研究阶段)
四、中段指导课
所谓中段指导课就是指学生活动实施阶段,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开展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进行阶段性研讨和交流,促进学生实践活动不断持续、有效和深入开展的指导课型。中段指导课也可以称为阶段性成果指导课。
在这一阶段,我们教师也实现了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指导教师要注重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让自己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起成长。
中段指导课的一般步骤: 1.引入中段指导课。2.交流阶段性成果。
3.讨论下阶段开展研究的计划。4.指出进一步开展活动的注意事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段指导课这一阶段,指导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资料或信息,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还有对资料作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2.指导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如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考察、访问、测量、实验、文献检索、上网、收集信息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指导学生之前,教师自己必须要具备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信息的能力。
3.要指导学生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
4.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5.通过中段指导课,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6.指导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信息整理和成果总结指导课
信息整理和成果总结指导课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为了进行信息处理和成果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而开展的指导课。
实践证明,总结和交流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学习,使学生有机会整理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在团体中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更好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评价活动,必须以实践活动信息处理和活动总结为前提,因此,教师上好学生实践活动信息处理和成果总结指导课十分重要。在主题确定和实践体验之后,活动进入了信息整理和总结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活动的大致过程为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讨论成果展示方案等几个阶段。1.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信息。
用各种方法收集到的材料,必须加以整理方能得出结果。整理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评定,登记和统计,编制统计图表和统计检验。
2.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并进行总结。
分析资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要记住,一个课题中不是只能采用一种分析方法。有时候,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和指导学生的研究目的,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阶段,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形成结论。
3.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
在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导,提出撰写研究总结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规范。这个具体怎么撰写,会后大家可以自行到网上去查一下,在此就不再赘述了。4.指导学生讨论并制定成果展示初步方案。
为了让实践活动成果有效地进行展示和交流,为主题活动评价提供依据,指导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本小组成果展示的活动计划。
(课例呈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交流阶段第一次集中)
六、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
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而开展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并进行活动评价的活动课型。它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践中起着以下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利于为评价提供依据。(一)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的一般过程: 1.教师小结前阶段主题活动开展整个过程与研究情况。2.导入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布置成果展示要求。3.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展示课题活动成果。4.主题活动的拓展延伸。
5.围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总结和评价。、6.指导教师进行主题活动总结。
成果展示和评价课的指导策略要注意以下几点:
1.依据主题类型特点,指导学生采用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有:主题探究(小课题研究)、项目与应用设计、参观与考察、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有: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结题报告,也可以综合进行;项目与应用设计的展示形式有:作品或模型、小发明与小制作、设计图等;参观与考察项目的展示形式有: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调查报告、开讨论会或演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主题的展示形式有: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2.依据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要依据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展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还有,对于同一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和活动反思。
3.依据材料特点,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体验文章、一幅绘画作品、一张小报、一件模型、一些观察日记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次口头汇报、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个演示过程、一次心得体会畅谈等。另外,成果展示的范围不同,采用的方式也可不同,按范围可分为对内展示和对外展示两种形式。对内展示是指向本组、本班、本校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班级辩论会、知识竞赛、制作展、墙报站、交流会等;对外展示是指向家长和社会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亲子展示、座谈会、宣传会等。4.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成果展示和主题活动评价。
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反馈交流的过程,是经验共享的过程,是调整深化的过程,教师不能包办,也不能放任不管或者置身事外,成为局外人,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商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呈现形式、串联方法、时间安排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内容,从而提高成果展示活动的效益。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是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最能体现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质量,因此,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这一阶段来考察其他学生的表现,并为主题评价提供依据。
(课例呈现综合实践活动第二次集中和第三次集中)
七、其他活动课型简述
除了每一个主题不同实施阶段的课内“常态化”指导的各种课型之外,根据实践活动方式不同,实践活动课又包括设计制作课、网络探究课、社区实践课等。另外,为确保所实施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派生出一些相关的辅助课型,如知识普及课、专题研讨课、方法指导课等。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中来。说不定在三五年之后,在座的老师当中就能涌现出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军人物。
八、互动环节
如果请大家以“端午节”为主题,结合今天介绍的这六种课型,设计一节课,课型任选。你打算怎样设计呢?
九、结束语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外活动很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一方面,课堂只是学生活动的一个中转站,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合理、更科学。为此,教师应防止进入课程课堂化的误区。另一方面,课堂的教学和指导也很重要,它是保证课外活动不流于形式的基础。因此,教师的指导是有规范的,不能随意和放任。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样态非常丰富,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学科教学。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课型划分,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也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必然的选择。而且,课型处理应体现生活性与开放性、丰富多样和灵活实效,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对课型进行变通与选择性应用。
最后,愿大家能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切切实实的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