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规律》案例
《找规律》案例分析
数学背景:
《找规律》是现代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一年级上的内容,在引导探索,寻找规律阶段,在学生独立尝试而不得其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小组讨论,通过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将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成果。组际交流则可以为全班提供再次交流信息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合作素材,引导思考方向,指点探究方法,给予某些困难学生以点拨的作用。
教学片段:
小猴说,你们真会找规律啊,它还要考考你们,它去采苹果,第一次采了三堆苹果,每堆有三个,第二次、第三次都是怎么采的呀?请你帮它画下来,也是有规律的。……
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结果。A、没有规律地画。B、有规律但比较乱。C、有规律但不会说想法。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适时进行组际交流。
师: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讨论一下,哪些想法是正确的? 交流:第二次采了几堆,一堆几个 第三次采了几堆,一堆几个 每次()个
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不是合作学习的旁观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的数学活动中加深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机评价,还应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使小组学生成为最佳的学习伙伴,达到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找规律》教学案例
一年级《找规律》教学案例分析
李雁琳
教学内容:第88—89页例1—例3和相应“做一做”。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实验教材新增设的一个独立的单元,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彩笔、图形卡片。教学过程设计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口念:嘣嚓嚓、嘣嚓嚓、嘣嚓嚓。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 他接得对吗?好,再来一组动作。
(2)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动作:在相应的位置击掌两次。师:谁来接?一起接一次?
2.师:小朋友们都会玩这个游戏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二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建构主义教学论也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和易于接受的。游戏是低年级小朋友十分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把生活中简单的规律以游戏的形式让小朋友们参与其中,亲身感知和体会,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1.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准备高高兴兴地欢度自己的节日,咱们学校是这样布置庆“六一”演出会场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生说。(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应的规律图)(1)课件逐步出示彩旗图。
师:首先来研究彩旗图中的规律。
a.猜一猜接下来应该挂什么颜色的小旗?
(点击鼠标,出现黄旗)。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b.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让大家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
(2)课件出示彩花图和灯笼图。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摆放和灯笼的悬挂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彩花是什么颜色,下一个灯笼又是什么颜色?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学生思考、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3)课件出示舞蹈队小朋友图。
参加“六一”庆祝会的同学们来了,仔细观察他们的队形,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该怎么分组呢?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队形的?
3、师小结:可以通过颜色来表现规律,也可以通过男女性别、形状、数量等其他方面来表现规律。
分析:创设“六一”儿童节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景,把学生从“科学世界”和概念状态导入“生活世界”和经验状态,由浅入深,遵循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的规律,先是“扶”着学,再到 “放”开让学生自主学,让不懂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也满足思维活跃的学生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要求。这样的设计不仅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整合,实现思维的内化,更为重要的是,使学习内容回归生活世界,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形成积极主动、勇于创造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
三、合作互动,体验规律:
(一)涂一涂:
1、师:你们能用手中的彩笔按照规律涂颜色吗?仔细观察数学书第89页的例题3和“做一做”,每一行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涂的颜色,并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涂一涂。
2、学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订正。
(二)摆一摆:
1、师:小朋友两人合作,先用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再按照你们设计的规律把摆好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粘上去,完成任务后把你们的作品拿到前面展示出来。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有创意,摆出来的规律与众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学具来摆一摆并粘贴在卡纸上。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随机选取作品评价。
(三)比一比:
1、挑战记忆力。师:请小朋友们注意看大屏幕,想一想下一个是什么?
2、请一个小朋友来答题,其他的小朋友来当评委,用yes或no表示意见。
3、学生抢答。
(四)笑一笑: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大声说出来。
2、师:想一想,你能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一下开心的心情吗?哪个宝贝最有创意?
3、师相机评价。
分析:这一环节设计了“涂一涂、摆一摆、比一比、笑一笑”的教学情境,旨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让学生逐步感知、抽象,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其中,“涂一涂”重在让学生会按照规律涂色,还要会说出规律。“摆一摆” 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学具给学生,让学生两人合作,自由设计“规律”,有意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并通过欣赏他人作品、比较辨析规律,学生进一步明了怎样摆才是有规律的排列、谁摆的规律更有创意。“比一比”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笑一笑” 让学生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开心的心情,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联系生活,创造规律。
1、欣赏规律的美:建筑、地板、服饰、橱柜、花瓶、连续纹样等。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呢?(独立思考,自由发言)
2、小朋友们真棒!不一 会儿,就找到了这么多有规律的事物,老师把这张漂亮的手帕奖给你们。(课件出示)瞧,手帕的花边是不是有规律呢?有什么样的规律?
你们想不想当一 名小小设计师,自己创造出美丽的图案?老师为每小组准备了一 块方形的白纸,请大家开动脑筋,画上有规律的花边,制成一 块漂亮的手帕,好吗?
(师参与指导小组分工合作,关注学生的创作,及时给予奖励)
分析:在设计手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设计,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而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特点。教学的过程也成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五、评价体验,畅谈收获:
1、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这节课你说了吗?会了吗?开心吗?你认为谁表现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2、学生诚实评价自己和同伴。
3、师:小朋友们,规律无处不在,让我们应用规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吧!分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教师注重对孩子的及时评价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自己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三篇:找规律教学案例
《找规律》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页-60页例1。教科书第59页~60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过程:
一、小竞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
师出示两组电话号码,A:***
B:***女生记A组,男生记B组,时间三秒钟,看谁先记住。
交流反馈:男生认为女生的号码好记,有规律。追问:有什么规律呢?(1234 1234)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记号码比赛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走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初步让学生感知有序、重复出现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你还发现了什么?
2、师:那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不是)对,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一定规律摆放的。仔细观察一下,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等待1秒)彩灯和彩旗呢?(同桌说一说)
(快速相机出示课件)
3、逐个提问、汇报。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等待2秒,出示要求)[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出示要求。]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 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不打断]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随生适当板书:画图推想计算]
(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推想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 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2是从哪里来的?7什么意思?1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点击演示
○●○●○●○●○●○●○
师述:像这样,每2盆花看作一组,把15÷2=7,那就有这样的7组。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学生上实物展示台汇报,教师退位]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让其自主说。(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3?(每3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
18÷3=6(组),得数没有余数,该怎样得到答案?第18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3)重点比较: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可争论)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试一试”第2题(同桌两人一组,看图一问一答)自由提问 小结: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总结: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般策略。先------再-------最后看---------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练一练第1题。
①引语:最近有的班上学了找规律后,玩起了这样的数学游戏,我们来看一下。观看录像:两同学摆●●○●●○●●○„„。他们是怎么摆的?
②提出问题:如果继续摆下去,猜一猜,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独立计算。(口头汇报。)
2、穿珠子。18÷4=4(组)„„2
追问:两个“4”各表示什么意思?
3、画图形:练一练第3题。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②提问:比较一下,这三题有什么不同?都是第32个图形为什么画出来不一样呢?
③启发:能不能模仿上面的样子,自己设计一个规律,并画出第32个图形?
[完后教师展示几位,让它们上台自己说,体现主体,下面同学进行评价建议。]
[同桌相互交换,检查,画得对吗?]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欣赏、感受规律之美。
1、“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大自然中有着许多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
2、我们亲近自然,解读自然,从自然中学习,我们的学习也在悄悄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发现也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许多„„„
生活中规律。(红绿灯、霓虹灯、室内布置、服饰刺绣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规律呢,也是这样的呀。课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更多的有规律的现象,并且用我们的所学到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第四篇:找规律磨课案例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磨课案例
一、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图形的排列规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三、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图形的排列规律。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能够观察出事物的规律是《找规律》这个知识点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学难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智慧星,初步感知规律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串漂亮的智慧星,你们想看么?(从盒中先出示一串中的前两颗星)
这一串智慧星我们已经看到了前两颗是一颗黄星一颗蓝星,那下一颗智慧星的颜色,你能试着猜猜么?(指生猜色)
这几个小朋友猜的颜色都有可能,但今天老师准备的智慧星,他们的颜色可是有规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一颗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揭示答案)接下来一颗会是什么颜色呢?(指生猜色)
小朋友们已经看到了一颗黄星一颗蓝星一颗黄星一颗蓝星,如果老师让你猜接下来两颗星的颜色,你还能猜得准么?(指生猜色)
2、将一串智慧星贴在黑板上
师:我想把这串漂亮的智慧星奖励给课堂上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今天可要加油啊!
3、揭示猜星窍门,感受其中的规律
师:刚刚我们在猜得时候,发现一开始有人猜错了,但后来猜得越来越准,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谁来说说?(生:一颗黄星一颗蓝星重复出现。师同时在黑板上将每组用虚线分开)你们都是这样想的么?
4、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像这样一颗黄星一颗蓝星重复的排列,我们就叫它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生读)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许多,你们想找出他们的规律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课件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小学生联欢主题图 ⑴ 观察思考
师:我们一起先来看一幅图,你们看,六一儿童节那天,同学们在教室的上面挂起了漂亮的彩旗,彩花和灯笼,这些装饰品把教室打扮的多美呀!小朋友们也围成了一个圈,正开心的做游戏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哪些地方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 ⑵同桌讨论
师:轻轻的和你旁边的小伙伴说说,看谁发现的多!⑶逐一说图中的规律(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一××重复出现。】 ⑷师小结(将所有有规律的事物逐一出示在屏幕上)
我们一起找到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排列的规律,像彩旗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课件点击圈出这一组),彩花的一朵绿花一朵紫花(圈出),灯笼的一盏紫灯笼一盏蓝灯笼(圈出),小朋友的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圈出),以及黑板上的一颗黄星一颗蓝星,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在第一组黄蓝星下板:一组,齐说)
当我们找事物排列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看剩下的是不是按一组一组(师在屏幕上指出)重复的出现,如果是,我们就说他们是有规律的排列。当然,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最少要重复3次,这样我们就能更准确的找出他们的规律。
2、深化找规律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几幅图的规律都找到了,老师这还有一些图片,你们还想找么?看谁的眼睛最亮!
【××是一组,重复排列】 ⑴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变化规律 蓝色的一正方体一圆柱(猜最后一个)⑵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变化规律 蓝黄红三角图(猜后面两个三角的颜色)⑶形状和颜色都不同的变化规律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猜中间两个)⑷形状,颜色,数量都不同的变化规律 一个蓝正方体两个红正方体(猜后面两个)一个蓝正方形三个红三角形(猜中间四个)
3、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⑴自己尝试摆学具(各种形状的卡片若干)
师:小朋友的眼睛都很会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这些图形在形状,颜色以及数量上的变化规律,那你们的小手是不是一样能干呢?你们能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么?拿出学具自己试试吧!
⑵师随机选取学生作品投影展示
⑶小组互相欣赏(欣赏周围小朋友摆的作品,试着说一说他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4、动手涂色,深化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能用学具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那你们能用彩笔涂出有规律的颜色么?
⑴ 导生拿出彩笔涂书上85页下面的做一做 请你拿出彩笔给这两排图形涂上有规律的颜色吧!⑵幻灯展示个别学生作品(2个)
⑶同桌互相欣赏(看看你旁边的小伙伴涂的颜色有规律么)⑷展示老师涂色作品
三、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还能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用彩笔涂出有规律的颜色,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也能经常看到有规律的排列。⑴引导学生不出声,自己在心中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⑵老师课件展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看看你刚刚想的和老师想的一样不一样。
四、拓展提高,探寻声音动作中的规律
⑴跟着这美妙的音乐,我们也可用小手拍出有规律的声音,你听…(师拍)⑵也可以做出有规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试……(师示范动作)⑶还能怎么做?你自己也来试试吧!(个别展示)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找了图形图案和一些事物的规律,其实在数字王国里也有很多规律,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四、磨课过程 第一次上课 成功之处:
整堂课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突出“循环单位”或“循环组”,因此没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组”旗子在旗子排列规律中的重要性。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组织教学不到位,课堂显得有点乱,在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方面训练不够。改进设想: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的核心,这是认识规律的根本,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数(或图形)是什么”等问题反复让学生进行体会,形成深刻印象,进而把握规律。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注意把要求和目标明明白白的告诉学生,让孩子们能有序进行操作。第二次上课 成功之处:
教学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儿童的认知特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由扶到放,逐一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 动中调动学习积极性,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乐趣,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思维得到提升。课件运用好。不足之处 没有很好的利用动手操作,创造规律这一环节,适度拓展,丰富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改进设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以“如果再摆(画)一组应该是什么?”“如果一直摆是怎样的?”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想象,从“看到”到“想到”,从“有限”到“无限”丰富学生对规律的认识。第三次上课
成功之处
整节课没有让学生用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发现。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真正体 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理念。不足之处
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可放在课后.课堂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另外,除在课件上显示”找规律”外,黑板上的课题板书也应保持一致,而老师只板书了“规律”两字,这是两种不同的慨念,老师应引以为戒。五:磨课反思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每一次磨课后的修改,都伴随着思想的冲突,挣扎很多,困惑也不少。一次一次的否定、一次一次的改进,在磨课的过程中真正得到了成长,收获了很多。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尽量摸索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怎样在孩子们比以往更调皮的情况下驾驭课堂?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喜欢上自己的课?怎样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能力、挖掘潜力?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成为一名让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找规律》一课的反思:
一、新课开始前我与学生开展了互动游戏,创设了一种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联欢会的情景图,为学生创设了熟悉而又喜爱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对规律产生了好奇,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情境中。联欢会场的布置,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这一阶段,分四个层次教学,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先出示“彩旗”图,教师引导学生找规律;然后出示“花朵”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再出示“灯笼”图,最后出示“小朋友队伍”图,通过自己找出联欢会场布置的规律,使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先让学生做按规律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接着动手摆学具,把“找”规律发展为“创造”规律,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再让学生在声音、动作中创造规律,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不仅拓展了新知,巩固了新知,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四、联系生活,应用规律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我是作为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的,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并把它画出来.不足之处: 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可放在课后.课堂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自己感觉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特别注意。
南方第三小学 王 玉 华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案例找规律
努力创设幸福感课堂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汉阳区翠微路小学
肖静
设计说明:
《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因此,《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线:到小静家做客而引出的一系列问题。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大家知道,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节课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静家厨房装修图案引出规律:呈循环排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我在考虑的时候,根据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规律,把主题图作为小静家房间的墙面和地面出现,请同学和老师共同来找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墙面图案的规律,说得很全面。另外,引导学生把改变循环方向的水果图进行观察,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此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本课中发现规律之后,给学生机会创造规律,每两名同学发给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作为手帕,发给许多可爱的粘胶画,用它们来自己设计新的规律。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所创设的活动要让学生们积极思维,畅所欲言,并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活动。
第三,加强数学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特别在练习、游戏、创作环节,每个学生基本上都能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本节课旨在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幸福,享受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 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用具:白板课件、水果图片、正方形纸(贴有花边)、简单图案粘胶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导语引入(白板出示:小雯的房间)
提问:谁发现了房间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小静的房间(白板出示:小静的房间)这儿有规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墙面的图案有规律吗?白板出示:①每一行的图形都一样吗?②每一行的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了吗?如果变了,是怎样变化的?③请再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什么?
小组商量、讨论:
(1)学生根据提示说发现。(小组讨论后汇报)(2)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说规律,注意语言表达清楚。
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等。
(3)课件演示规律,深化认识。
(墙面的规律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2、找地面图案的规律
墙面的图案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地面的图案呢?(出示课件)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
3、教学例题:摆水果图
白板上出示前三组:苹果、梨、香蕉、橘子;橘子、苹果、梨、香蕉;香蕉、橘子、苹果、梨。她只摆出了前3组,你们能根据观察到的规律摆出第4组吗?
(1)小组讨论水果图的规律。
(2)全班交流汇报。
(3)指名上台摆第4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
教师小结:介绍“循环排列”。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为了让我们玩得开心,小静为我们设计了一个过关游戏。有胆量挑战吗?
1、第一关,画一画
出示例1:◇◆□■ ◆□■◇ □■◇◆ ________(1)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画一画。
(2)指名汇报(课件演示)。
2、第二关,猜一猜
出示做一做:☆★◈● ●☆★◈ ◈●☆★ ______(1)先出示第一组,让学生猜第二组。
(2)学生边猜,课件边演示。
3、同学们真不错,一下子就闯过了两关。下面我们休息一会,来玩个游戏,用我们刚才学习的规律来玩一个排队游戏,怎么样?
游戏玩法:五个学生为一组,一人做组长,负责下指令,其他四人按要求排队。用abcd代表四个组员,组长下指令:让b排第一,该怎样排,组员按指令行动。(教师示范后点几个小组在台上活动)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看来,规律可以帮我们玩游戏,真有意思。规律还可以干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用规律去当一次小小设计师。
创作规律:谁是小小设计师
每两位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当作小手帕:上面已经用一年级学的规律粘贴了花边),请学生用今天学的规律为小手帕设计美丽图案(粘贴在中间)。
1、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互相欣赏作品。
五、欣赏有规律的图片(机动)
扑克牌、衣服图案、中国汉字、提包上花色(循环排列)
六、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教学反思: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思维的教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质上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要思维,就要有欲望,就要又兴趣。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到愉快,感到快乐,他就愿意去思考,一个养成了思考习惯的人将是终身受益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就要努力创设具有幸福感的课堂。构建幸福感的课堂,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终身发展,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启迪智慧,历练思维,历练品质。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幸福感。
一、在课题引入中寻找幸福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一个精彩的新课引入是提高课堂气氛的一剂良方,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小天地,精心设计课堂引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在课题引入中找寻幸福。
在刚一上课,我便出示两个学生的房间,让学生观察。教学片段一:师:同学们,通过一年级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这不,小雯就用规律的知识布置了她自己的房间。看!这就是小雯的房间。(白板出示)提问:谁发现了房间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规律?(学生踊跃汇报)。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静看见小雯把房间布置得这么漂亮,她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我们一起到小静家去看一看,好吗?(好)(白板出示)瞧!这就是小静家的墙面和地面。可是,这儿有规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找规律。
由此自然引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简单的排列规律,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很自然地引出新的知识,揭示了课题,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自主学习中经历幸福
“ 自主”就是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教学片段二:师:墙面的图案有规律吗?如果有,会是什么规律呢?小静想给大家一点提示:(白板出示)①每一行的图形都一样吗?②每一行的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了吗?如果变了,是怎样变化的?③请再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什么?请先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讨论一下。3分钟后,谁来说?(1)学生根据提示说发现。(小组讨论后汇报)(2)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说规律,注意语言表达清楚。(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等。)(3)课件演示规律,深化认识。(墙面的规律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整个教学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活泼地发展,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学生始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自身努力发现规律,在获得成就的同时感受幸福。
三、在开放课堂环境中收获幸福
幸福感课堂要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要善于容纳师生的新经验、新感悟,要有即兴发挥,要有超越预设的标准,要用活教材,教学过程要开放,要引导学生活学知识,学活知识。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生命成长。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课堂活动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调整教学的进程,调整教学方法来适应教学的需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增进幸福感的生成。
教学片段三:出示例1:◇◆□■ ◆□■◇ □■◇◆ ________(1)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画一画。(2)指名汇报(课件演示)。这儿本来是课件演示的,可课件出了点问题。学生因为在前面的充分探究中掌握得不错,就说要自己上黑板画。这可是锻炼学生的大好机会,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画,紧接着后面的练习也没用课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要上黑板展示一下,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的目的是生活,生活的目的是幸福,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因此,努力争取教育给孩子们带来幸福,应着眼于现在,着眼于我们的课堂,让孩子们享受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幸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