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豆丁教育百科】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教育百科:http://(万份招教资料免费下载.)腾讯微博:http://t.qq.com/yanchang1985(每周周五晚发布招教资料合集.)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D)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C)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B)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D)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C)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C)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B)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D)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百科:http://(万份招教资料免费下载.)腾讯微博:http://t.qq.com/yanchang1985(每周周五晚发布招教资料合集.)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C)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B)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B)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B)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人格特征。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行。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马克思理论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教育百科:http://(万份招教资料免费下载.)腾讯微博:http://t.qq.com/yanchang1985(每周周五晚发布招教资料合集.)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道德两难。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常规管理、民主管理、平等管理和目标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高中阶段。
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苏格拉底。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和理解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功用;
(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基本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基本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求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五)因材施教原则基本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给你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教育百科:http://(万份招教资料免费下载.)腾讯微博:http://t.qq.com/yanchang1985(每周周五晚发布招教资料合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2.【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第二篇:【豆丁教育百科】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真题试卷及答案(一)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
真题汇编试卷
(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河南新乡)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2.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浙江省)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安徽省)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云南省)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5.“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浙江省)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九江市)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7.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湖州市)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8.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昆明市)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浙江省)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10.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浙江省)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1.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浙江省)
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 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
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
12.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湖北省黄石市)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浙江省)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4.实施义务教育()。(沈阳市)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
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 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现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贵州省)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上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安徽省)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___________。(湖北省)
3.《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点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广州市番禺区)
4.现代教育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湖北省黄石市)
5.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_____________。(湖北省黄石市)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_____________。(海南省)
7.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昌市)
8.清华大学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说:学校不仅要给学生“干粮”,更要给“猎枪”。“干粮”指_____________,“猎枪”指_____________,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吉林省)
9._____________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云南省)
10.《教师法》从公民地位、思想品德、_____________、教师专业素养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师资格,这是国家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浙江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国家化(浙江省)
2.发散思维(河南省濮阳市)
3.意义学习(贵州省)
4.教学模式(广东省)
5.班主任(浙江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广东省)
2.学校如何实施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浙江省)
3.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迁移应注意什么?(江西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师资格应具备哪些条件?你对教师聘任制度是怎样理解的?(浙江省)
2.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走出封闭、狭隘和垄断的阴影,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塑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海南省)
六、案例分析(15分)(郑州东区)
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遍认为的差班。刚走上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1.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2.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
真题汇编试卷
(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完整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2.【答案】C。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的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发展为内容、以音乐陶冶为途径。其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3.【答案】A。解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意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答案】C。解析:奥苏贝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5.【答案】B。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都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6.【答案】C。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
7.【答案】D。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法。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8.【答案】D。解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与之相应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它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9.【答案】A。解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10.【答案】A。解析: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
11.【答案】B。解析: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辄就寻找咨询者的帮助。直接目标是咨询者向咨询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帮助,以使后者克服当前的心理问题,并提高自身应付挫折的能力。
12.【答案】D。解析: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研究,这种活动应该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3.【答案】B。解析: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消退抑制:是指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超限抑制:指当刺激物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它能使神经细胞免于因兴奋过度而耗尽,因而又叫保护性抑制。
14.【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选项中的①对应国家,③对应家庭,④对应社会。正确答案是D。
15.【答案】C。解析:手段—目的分析法指认识到目标与自己当前的状态的差别,想出办法来缩小这种差异,从而达到目标的方法。A项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B项逆向工作法也叫目标递归策略,这种策略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D项尝试错误法指经过多次尝试错误,最后找到答案。
二、填空题
1.学会共处
2.理论联系实际
3.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教育者;受教育者
5.人本主义学习论
6.探究学习
7.学校;地方;国家
8.知识;学习方法
9.教育目的10.教师职业素养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国家化:指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用法律的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家教育制度。
2.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3.意义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与机械学习相对的概念,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即理论依据、教育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5.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2)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的高低;
(3)教学内容正确与否;
(4)教育方法是否恰当;
(5)教学结构是否紧凑;
(6)教学组织是否合理。
2.【答案要点】
(1)帮助家长组成家庭教育合力,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2)帮助家长不要向孩子提出超过实际的目标。
(3)帮助家长树立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帮助家长更新成才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5)帮助家长把积极健康的社会信息纳入家庭教育轨道。3.【答案要点】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提高基本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是: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教育教学能力条件。
(2)教师聘任制度,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通过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3)聘任制的功能:
第一,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国家在《教师职务条例》中,对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明确规定。政治思想缺乏和业务能力低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由于实行的聘任制,采用的是评审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既要评审教师的学术水平,又要考核教师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工作实绩,并坚持思想政治条件与业务条件并重的原则,因而,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师队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二,实行聘任制,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这主要体现在岗位结构比例、学历构成和年龄构成三个方面。岗位设置是教师职务聘任的基础。《教师法》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学历有明确要求,这是教师聘任制在学历条件上的依据。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学历仍应有相应提高,以便与国际接轨。要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通过聘任制来促进教师提高学历,否则就不具备聘任资格。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教师队伍的未来趋向。学校可以通过聘任制,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实现高级职务教师年轻化,增强队伍活力,使教师队伍在各个年龄段上呈有序分布状态,保持教师队伍的持续后劲。
第三,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把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这是关于教师考核结果效力的法律规定。应当说,教师聘任制促进了考核制度的实行。
2.【答案要点】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六、案例分析
1.【答案要点】
材料主要体现了以下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该教师并没有将该班的学生认定为差生,使学生建立了信心,为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通过努力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体现了导向性原则。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该教师没有将该班学生当做差生对待,做到了爱护和尊重学生,同时又要求该班学生要努力,做到了严格要求学生,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该教师根据该班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正面鼓励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2.【答案要点】
①教师要忠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②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③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做到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
④教师要有高度的教学机智,能够正确及时地解决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第三篇:【豆丁教育百科】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
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
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
课程是教育的基础,是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
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课程的发展经历了:非形式化、形式化、制度化。
对立的课程理论: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学科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杜威和卢梭)。
课程的意义: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条件和保证;是设计教育活动的依据;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课程的基本要素有: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学科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说明、正文两部分。
课程的类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形课程、网络课程
学科课程的类型有:科目本位课程、学术性学科课程、综合性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类型有:经验课程、学生中心课程。
隐形课程的特点:1涉及范围的广域性2实施过程的潜在性3影响的持久性4结果的难量化性。隐形课程的种类:1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学校中的建筑物、设备、景观和空间的布局等。2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学校的组织制定、管理评价、和利益分配制度等。3文化心理方面,主要指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校风、班风、教师的行为作风等。第二章
课程目标由:认知类、技能类、情感类、应用类四部分组成。
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嘘声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联系。,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上指向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是: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具体内涵是:身心全面发展,身心可持续发展,体现时代要求,身心健康发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三维课程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改革如何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1学生观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2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可能3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和评价制度赋予了教师自主权。
加德纳提出了有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念—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存在着7种智力:1言语—语言智力2音乐—节奏智力3逻辑—数理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自知—自省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 本章简答、论述
课程改革的动因:1时代发展的特征2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3政治、经济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4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1课程目标缺乏完整性2课程结构学科本位,缺乏整合性3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性4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5课程评价过于强调选拔能力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1一个宗旨,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两个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3三个面向、三个要义,三个
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4四个统一:“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5五育协调:把德智体美劳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把他们相互渗透、协调发展。6全面贯彻:即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意义: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素质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2信息素养的养成3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2强调加强基础3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4重视个别差异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课程任务方面,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结构方面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4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5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6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
国外课改的基本趋势:1在指导思想上,各课程理论互相渗透和融合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理论化和现代化3在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初中阶段以综合和分科相结合3高中以分科为主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5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6国家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学生和谐发展在新课改中的体现:1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趣2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3通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4倡导存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评价方式。第三、四章
课程与教学从纵向上分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点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意义在于:1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2为课程和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3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4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布鲁纳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技能领域。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1改变课程功能2调整课程结构3精选教学内容4改进教学方式5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6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课程的纵向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直线型课程和螺旋式课程。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我国课程管理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阶段,课程管理改革的准备阶段,课程管理改革的全面推进阶段。
三级制课程管理是:国家、地方、学校共同管理。
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体现为:1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2制定课程管理的各项政策3制定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4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体现为:1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制定课程实施计划。2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3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学校对课程管理表现为:1制定课程实施方案2重建教学管理制度3管理和开发课程资源4改进课程
评价。
根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主体不同,可将基础教育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影响课程活动的三个基本因素是:学生、学科、社会。
按照评价的目的可将课程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按照课程评价的主体可将课程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按照评价的方法可将课程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本章简答、论述
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泰勒认为课程目标必须指明课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强调以行为方式来叙写课程与教学目标,即采用行为目标。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1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突出目标的发展性2注重适应性和超越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超越性3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人文性。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现代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2综合评价应关注个别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广阔的空间。
新课程教材的特点:1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2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4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5新教材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第五章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传统学习方式的特点: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1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凸现学校特色4重建学校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统整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适宜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1合作开发2课题研究与试验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本章简答、论述
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1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2积极探究新的学习形式。例:a法国的“做中学”活动b美国的“动手做”方案c我国的研究性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的意义:1改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2有利于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3有利于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4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综合时间活动遵循的原则: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的整合起来
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注意的问题:1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科技类活动课程的区别2研究性学习是否是优等生的专利3研究性课程是否一定要在课堂中进行4研究性学习是否一定要在固定课时中进行5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否一定要有专人来教6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否一定要用考试来评价
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1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2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迅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3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教学活动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5指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6总结与反思教学活动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1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是课程资源达到合理配置的有小途径3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行动研究的过程,其课程结果是动态的生成过程4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凸现学校及社区的特色
第六章
教师的历史演进:1前工业社会—“知识型”教师2工业社会—“技能型”3后工业社会—“反思型”教师
校本培训的特点: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课程改革强调要关注学生: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的养成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能力的提高。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校本教师培训2教师的行动研究3教师反思性实践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本章简答、论述
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挑战:1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2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工作方式从孤立走向合作3课程改革要求师生关系从控制走向对话4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1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2从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超越3从传统的教书匠向教育工作者过渡4关注自我发展,实现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1提倡教师团队学习,激发集体智慧2营造学校学习文化,建立知识共享平台3建立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引领教师形成共同愿景4重视教师实践性知识,培植教师教学实践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1反思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自主2有助于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3有助于教学智慧的养成4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5反思有助于教师的内隐知识显性化
第四篇: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和目标管理。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阶段。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和真谛。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教材和_______教材。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CBB
6-10:ADCCB
11-15:ADCBA
16-20:BCABD
二、填空题
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础 25.行
26.马克思主义
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
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孔子
31.高中
32.苏格拉伦
33.艺术家
34.本质
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
37.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答案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39.答案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40.答案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答案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答案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第五篇:【豆丁教育百科】2009—广州天河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真题回忆
2009年广州市天河区公开招聘教师-笔试
天河区的笔试由公共知识部分和专业知识部分组成。其中公共知识部分仅仅是20道选择题,而专业知识部分则根据各学科的不同而不同,大体上都有单选、判断、回答/解答题。
一,公共知识(20%),该部分只有(一)单选题(1分*20题)1、2009/3.5召开的是(十一届二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西藏白皮书,50年来国家投资大量资金在西藏的教育,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3、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2832个,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3%)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指教师工作的长期性
5、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青年期
6、申请教师资×格×证不需要以下哪个计划生育证
7、“有教无类”谁提出孔子
8、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是班级
9、“最近发展区”是谁提出维果斯基
10、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提高全民素质
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教学工作的个别差异性
12、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
13、校舍或教学设施不安全不能让学生使用,因为危害到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14、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15、教师资×格×证认定无须计划生育证明。
16、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
转折时期。
17、心理学家提出的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说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19、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20、教学评价最常用的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二、专业部分(80%)
——政治
(一)单选题(1分*25)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我觉得很难,因为我不会做„)(二)判断题(1分*15)也是马克思那几大块内容,其中一题“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我也很多不会做)(三)问答题(40分)61、从目前我国情况出发,结合生产和消费的内容,分析扩大内需。62、抗震救灾的两则材料
(1)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地震带来的社会意义。(2)从意识的能动性的角度分析材料。63、两个材料,一个是医疗,一个是教育。具体问题我忘了,反正就是“难和贵”的问题。
——化学
一、单选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金属跟酸反应,被蚊子咬擦小苏打溶液,尾气处理,分离提纯的顺序等等。
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氢气的物理性质,苯酚的物理性质等。
三、主观题(3题,10分、10分、20分,共40分)
第一题是实验题,考查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水溶性等),“短进长出”可以制备哪些气体?利用排除的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第二题推断题,也是超简单,跟初中化学书上的例题差不多,没什么难度;第三题是计算题,算质量分数,求需要多少HCl溶液,第三问是说如果你是化学老师,如何向学生讲解这道题。
——语文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高考类型的题,主要是字音、字形,病句、关联词等)第二部分是对一些文学知识的考察,是判断题
例如:老舍、巴金、鲁迅、高尔基、唐宋八大家,李白等人的作品啊,朝代啊等方面的判断,具体的记不得了 第三部是默写诗词 一共五句
第一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二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四句是:由俭入奢易 第五句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文言文有三句翻译: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贵恶者而贱美者;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不爱哉? 现代文阅读:
关于生命感悟的,开篇第一句是:我不能说生命是什么,但我能说生命像什么之后写生命像一江向东的春水,像小树最后说,不信来生,生命中快乐和痛苦相生这是大概内容。
要求回答三个问题:
1、作者看来,生命像什么?
2、不信来生,那句话的含义
3、文中作者提到的快乐的事是什么?
——英语
一篇完形填空,是关于political plays的;
两篇阅读,一篇阅读理解是关于美国recreational activities,另外一篇关于网络广告的;
两篇作文,一篇150字,写一封求职信,主要内容包括写信目的,怎样成为一名好的英语老师及你的资格,致谢第二篇看图说活,题目是“How to be a healthy modern person”,先描述图片,解释图片上的文字,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150字
——生物
生物的有25分单选,15分判断加40分的客观题 单选和判断几乎都是摘自高考题,有的是高考题的变型:
生物的判断题和选择题只记得一下几个
1、人体总计有多少块骨头?206
2、若下丘脑受损,以下那个不会受影响?血糖浓度
3、血钾含量的高低与醛固酮含量分泌呈负相关(错,应该呈正相关)
4、哮喘是世界性顽症,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内(对,我又错了)
5、人体血钾含量过低,会引起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对)
6、选择题 基因治疗的其实质是什么?
7、判断题 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对的
8、判断题 胃酸就是盐酸
9、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可否无限传代
10、还有糖尿病的病理
11、根瘤菌的特性(营养类型,因氮的原理,细胞壁的成分)
12、血钾的水平与醛固酮的分泌量的关系(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客观题三个:
第一个是简述破伤风的防治原则;
第二个是一个ZW型的桑蚕遗传题,要求你根据题意画一个遗传图谱,并加
以文字说明;
第三个是个试验设计题,就是那个用半透膜来测定两种蔗糖溶液的浓度的问题,题目中给了试验材料,第一问让你写出试验设计的试验步骤并分析结果,第二问是让你写出这个试验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试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地理
地理有三道大题:
第一是温室效应,原因、造成的影响
第二道是东海舟山渔场相关,渔场形成原因,盛产鱼类,洋流系统 第三道是判断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成因的区别,分布、典型植被
此外还有单选和判断 单选
1、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
2、长江和淮河的分界线 <<大别山
3、马赛<<法国
4、西德汉堡在那条河畔,有个易字,其他忘记了
5、气候呈带状分布,对当地农牧业影响深厚,且缺粮的地区
6、选择里有读图,不过是很简单的根据条件找正确的一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相关 判断
1、地震的大小经常用烈度表示<<错
2、中国陆地面积最大《错
3、其他还有西德河流流向之类
——美术
美术的有3道问答题
1、忘了
2、谈谈现代美术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3、美术教学中课程设计要注意哪些?请结合国画、版画、或者素描、色彩来论述
——信息技术
息技术题型也是 20道公共题目 选择题(20分)
25道信息技术(类似计算机一级考试的)题目 选择题(25分)15道判断题(15分)4道 简答题(共40分)
信息技术最后要写的题目是
61,计算机在工作几小时后,突然闪屏,然后重启一直启动不了,是什么故障?怎么解决?(5分)
62,信息技术获取的方式,通过什么方式获取信息? 63,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12分)
64,联系教学实际,信息技术课程谈谈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