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模式总结

时间:2019-05-12 23:3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模式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模式总结》。

第一篇:课改模式总结

十河镇中心小学课改模式总结

本年的课程改革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巩固已有的工作成果,促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更新,为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打下基础;二是推进课堂教育改革工作,在原有两个年级的基础上推广到三个年级,在推进过程中加大了课改教育模式的本校化,使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本地实际、本校实际、学生实际,在实施中把在以往教学中取得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一年来,在进修校和中心校的精心指导下,在教导处的扎实工作下,学校的课改工作稳步发展、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学校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对全体教师进行思想上引导、业务上指导,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业务讲座和校本培训,使教师能够进一步提高业务理论水平,提高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同时,学校继续充实和完善课改工作的领导,使其能够按照预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突出目的性、计划性和实效性。

二、师资培训,转变观念。

1、巩固新课标,重塑新理念。

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人每学期要写出课堂教学反思,参加学校和中心校组织的教育论坛活动,积极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教学行

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还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学习,以教研组为核心组织推门听课,消极公开课,做到全员参与,同时书写课堂教学反思。

十河镇中心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集中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涉及全校所有任课教师及所有任教学科。本次教研活动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因成绩突出被评为各级优秀教师的要为全校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二是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上指导课,即在近几年被评为地级和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教师上指导课,突出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三是年轻教师上汇报课,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要求每位年轻教师上一节汇报课,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进行重点分析研讨,为其教学工作出谋划策,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四是老教师上研讨课,目的是为了使老教师能够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把在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融汇到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互相促进,相符相承。五是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上一节汇报课。本次教研活动中,引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应用,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导处与教研组进行了总结交流,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参加中心校举行的教研活动。

2011年10月中心小学举行一年级识字教学及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承担本次教研活动的两位教师是来自十河镇中心小学的王影和朱先荣老师,两位教师都是本任教学科的带头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并且在片区的教研活动中取得了另人欣喜的成绩,在全体教师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十河镇中心学校考虑到校级间的差距,本次教研活动没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是采用了常态教学方式,目的就是为了展现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使全体听课教师能够从中体会到在现有条件下,通过理念的更新、模式的更新、教法的更新、学法的更新,同样能够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且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教研活动结束后,针对每一节教学展示活动,进行了集中评议,针对本节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既肯定了其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做法,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整个评价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取得了一致意见。

2011年11月7日下午,组织课改年级教师进行教改、教法改革专题研讨活动,担任课改教学任务的四至六年级教师全员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整个网络教研活动从下午14时开始,历时一小时35分钟,做到了以点带面、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课改模式的精髓之所在,使全体教师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改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2、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标。

(1)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即公开示范课、说课活动,教学经验交流,专题讲座,集体备课、推门听课、评课活动、观看教学实录等通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以课改实验为中心内容的校本培训,教师之间相互交

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既充实了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使课改工作得到了纵向发展。

(2)转变教育观念,用新课改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各位教师深刻领悟新课改实验的目标和实验任务:通过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和管理体制,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改实验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要用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3)注重过程管理。教务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必须做到每月写两篇心得体会,每学期必须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总结报告和不低于20或30的听课记录。

三、以“科研”为先导,推动课改工作

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一所小学的实际工作者的薄弱之处,便是缺少理论,一个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1)齐进修,共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我校为教师订阅了多种教学杂志,允许教师卖一定的书,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学习材料。对这些学习资料,我们采取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个人写心得体会的方法,就“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中的热点、特点、模式和操作等程序作全面的研究和掌握。全体教师作信息摘抄,写学习心得。

(2)搭平台,促成长。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组织了教案设计、说课、课堂教学等多项竞赛活动。另外,采用教学反思、协作解决、结对帮扶、专题讲座、教学咨询、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对话等活动形式,促使教师去学习、钻研业务,实践培训。

(3)同备课,勤交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主要采取跟踪“备、教、听、析”的形式,即集体备课、指名试教、推门听课、参加课析研讨,一条龙活动,有效地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使大家的科研成果得到及时的推广和应用。通过交流和展示,使大家的科研成果得到及时的推广和应用。

(4)用科研指导教学,树立课堂教学示范,推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明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符合时代理念、高质量的教学。我们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组织教师集体观摩优质课、进行讨论、书面评析、探讨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视导课、评优课这些活动的开展,使部分教师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极大地调动了教师钻研业务、自修提高、切磋教艺的积极性。

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边学习边实验边总结,因地制宜,精心策划,轰轰烈烈搞课改,一心一意抓课题研究,取得了教育教学的显著成效。

(1)针对性,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尽力开发农村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我们就地取材,数学课上创造性的进行了社会大调查等教学活动,将统计知识的学习融于生活实践当中,通过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丰富了我校的课程资源,使新课程

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也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使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2)形式的灵活多样性。通过课题研究、专业人员的科研报告、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听互评、经验交流会等各种形式进行培训。(3)定时间、定研究专题、定内容,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记录,及时进行整理,及时总结,整理出文字材料。

四、以“评比”为动力,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化

1、坚持开展每学期一次的新教师汇报课评比展示活动。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掌握课堂教学常规和学科教学技能,练好教学基本功,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开展了每人一节公开课活动,并进行了录制,刻录成教学光碟,以便于进行反思与研讨。

2、定期开展“基本功”比武、校级优秀课评比等教学研究和交流,极大地促进和激励了全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老、中、青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充分发挥或锻炼,基本形成“互帮互学”、“传、帮、带”等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开展了校内的基本功培训活动,主要以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为主,并参加了中心校及市进修校组织的基本功比赛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3、组织各种竞赛活动,以赛养人,如理论测试、教案设计评比,说课竞赛、课堂教学评优课形式等,保证使教师去学习、钻研业务。校本培训,增加了教师磨练、反思、提升的机会,使教师在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合作能力,及参与计划性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深化了课题研究。

本学期的课程改革工作,按照中心校的要求,扎实抓好了巩固与提高工作,在做好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011年

第二篇:课改教学模式总结

课改教学模式总结

2012上学期伊始,课改在校内四年级各科目中全面铺开。通过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改教学,对课改中的得与失在此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课改教学中扬长避

短。

一、在课改中所得

1、课改真正启迪了学生思维、智慧;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持整个课堂讲授,对学生进行知识满堂灌输。现在改变这种模式,运用课改的理念——教师提出教学疑点、难点、重点,把握住一堂课主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疑难问题或小组合作解决。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做到了,也就名副其实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锻炼了学生学习上独立(或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动了学生的思维运转,从而使学生多方面得到很好地锻炼,真真切切启迪了学生智慧。

2、课改备课是一门功夫课;

看似简单的备课教案,就那么几段文字,几句话。要想让一堂改教学课得到成功实施,教师得下一番功夫才行。首先教师得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胸有成竹;再是在课堂上既要自己少讲,又要开动学生 脑筋,让学生围着教学问题(主旨)转,让本堂课的主旨不偏离轨,还要保证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能按时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备课时将重点、难点把握好,所提问题能扼住主旨,不偏不倚,做到精、准、清,简明扼要。

3、课改要训练学生的说、演、胆量;

一堂成功的课改教学课不是几个学生独揽课堂,面向的而是全班学生。人多了,各种性格的学生都存在,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时说、演、胆量等各有差异。教师得有取向地训练那些说、演、胆量有欠缺(如:声音细小;吐词不清,语速过快;不敢举手展示自己的才艺等)的学生,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积极参与到回答问题、小组或课堂讨论、上台表演等展示中来,让课堂呈现“全员齐上”的局面。

4、培训好小组长;

课改教学中免不了讨论,其中小组讨论更是课改教学中的主打戏。如果小组讨论组织得不好,小组讨论则会变成无序地吵嚷,变成影响课堂教学的噪音,所以小组长在讨论过程中在小组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组长训练好了,他能有序地组织学生一个一个地发表各自的见解,有序进行讨论,于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课改教学中自己不足之处;

1、课改教学在时间上短期内收不到多大的效果,训练学生(方方面面的训练)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如训练学生独立自主去思考、去学习,对一个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时半会,他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现在的学生像巢中的雏鸟,你喂食,他就张口吃;不喂食了,他就静等候着你,哪晓得自己动手觅食,所以自己信心不足。

2、分数论高低。现在学生考试分数是教师教书生命线,而课改教学要花大量的时间,如果学生方方面面训练不足的话,则课改教学是吃力不讨好的做作;即使学生训练好了,短期内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因为课改重点是培训学生思维模式,而现在的教学管理要的考试分数),在抓分数的年代谁愿为 之?

不足之处中的两点是本人认识不足的地方,从内心、良心上出发,课改真的很好,能让学生健康向上成长。

第三篇:课改模式反思

课改新论反思

2012年3月17、18日,延安职院附中校长张怀志来富县就课改新论做了报告和课堂实录。主要就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及我市课改名校宜川中学课改模式和课改后的成效,做了一堂生动的讲座。使我对新的课改模式感触很深,这种课改模式是对我教育教学方法的一次洗礼。

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宜川中学的课改模式,提倡的 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是小组学习完成,此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师侧重引导和鼓励,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讨论、自学、交流展示,对学习效果的检验,教师非常注重中下生和后进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对中等生或后进生都能回答的问题,从不重复讲解,相信学生。教师的教学用语也很讲究角色定位,与课堂气氛的民主和谐,如:“你们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谁来补充?谁来帮帮他”这些教学语言无不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检查完自学效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并进行及时训练,教师从不直接给出答案,有质疑的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教师再给予肯定。另外检测过关是此种教学模式的又一大亮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对此次课改新论学习中最深的几点感触:一是以学生自学为前提,然后及时的训练所学新知识,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引导和讲解的教学方法;二是课堂上要尽可能让中等生,后进生把容易错的问题展现出来共同讨论解决。体现了面向全体理念;三是处理问题简捷,不拖泥带水,问题过渡快,这要求学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紧跟教师的指导主动学习;四是教师相信学生自学的能力,敢于放手,对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重复讲解以免打击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教师的备课要非常认真,不仅是体现在学案上,而且还要体现在课本的标识上。要对课堂有预见性预案,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五是运用“引导讲授”还是“先学后教”那不是绝对的,而是灵活多变的,大多数时间这两种方法是以第二种方法为主而第一种方法穿插运用;六是注重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的培养;七是分小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团结、班级的凝聚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提倡的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许多教师只所以喜欢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考试不及格,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新的课改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后进生问题是个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新课改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他将学生按AA BB CC分成小组,这样就会事优等生有发展的空间二后进生能在优等生的帮助下解决难度系数大的问题,并发展成中等生和优等生。这是因为: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在实施前我们应该真正的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讨论,能够把这种教学模式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针对我校学生的底子薄,自学能力差,接受式学习已成主要学习方式的特点,要是完全按照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方法,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该在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引下,开展具有我校特点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其次,我认为在学习引用此种课改模式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采用此种大容量、快节奏教学方法学习课堂上学生易懂,而课后遗忘也较快,这是因为人的遗忘规律与学习容量成正比的关系。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可以适当的布置精简的课外作业,加大月测的力度,以促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长效记忆。

2、我们忙于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却淡化了优秀生的培养。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课内外让优秀的学生与后进生结对互助,我们不需要考虑会耽误优秀生的学习时间,相反优秀生对后进生讲解问题时所讲知识需要整合一遍,还要考虑怎样讲别人才能听懂,这无形是提高了优秀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另外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要尽量分层次布置,以便照顾优秀生和后进生。对于补充的作业教师一定要批改。这样优秀生的培养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3、宜川中学的课改不仅注重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且还非常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养成教育。我们在引用这种教学模式时缩手缩脚,一味的追求完成知识目标,该拓开讲的不敢讲,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不敢教育,生怕课堂上教学时间不够,课堂教学显得苍白无力,从而淡化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以学生自学为主,个别教师认为学生对问题理解、分析的思维方式往往比较单一,是找课本、资料上读,寻找原因是我们没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相互交流、讨论,以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少,教师设计的问题过多,没做到少而精,没能抓住重点。在数学问题的训练上可采取选择性的练习,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问题。

5、要根据学科的不同应设计不同的学案。例如:数学重在练习、自然科学重在试验、语文重在朗读和写作、体育、音乐重在训练等等。也就是说学案的测重点要有所不同。

第四篇:课改模式流程

尧坪希望小学“三段四环节”

课改模式流程

一、组织机构

组 长:张海旺 指 导:陈晓瑞

副组长:王素军 赵建亭 杨上升

二、承担科目及教师

全体语数英科学思品教师

三、模式流程设计

一、课前(包括)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要围绕“学生应当学什么,学生的学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来制定,目标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步步落到实处。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要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预学准备

我们把它叫前臵作业。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中(包括)

(一)合作探究:根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本节内容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公式、基本图形、基本方法等的学习,注重双基的学习,夯实基础。探究部分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学、对学、群学)。

(二)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生本课堂”最核心的环节,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手段。展示就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导学案里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后,搭建一个能展示学生自我探究成果的平台,通过交流达到认知,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展示交流”是目前我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者探索出来的、最高效的课堂教学环节。

展示交流的类型

1、组内小展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导学案上的要求或提示,进行自主学习或者讨论,逐项解决导学案中的学习内容,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一些生成性的问题,经小组讨论后仍得不到答案的,将内容记录在导学案上或抄在黑板上,待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一起来解决。对导学案上本组已经解决的问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在小组内试讲展示,为班内大展示做好铺垫。

2、班内大展示。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逐项解决导学案上的知识点,传统的课堂模式是师讲给学生听,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展示给学生听,即有展示,又有点评。展示和点评都由学生进行,老师要退居二线,只当导演。老师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确定展示人。在这里,我简单地用代号表示以下如2号讲解、3号回答、6号给大家解释、1号总结归纳等,值得注意的是,从尊重学生出发,老师一般不给学生分号,因为一分号,在学生眼里就有了成绩或其他的差异,而对于学生的层次表现,老师心中应该很明了,在课堂上,直接叫学生姓名即可。展示不到位接着展示,一直到该问题得到解决为止。展示时一般不要更换层面,即这个组的二号没解决掉的问题,让其他组的二号接着展示,班内2号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更换成1号。1号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就要点拨指导了。展示时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对课堂进行有效调控。展示完后要有一个点评,这就要进入第三环节:

3、点评交流。在这里,老师不要代替学生点评。点评一般由A层同学负责点评拓展,点评的内容则应该具有针对性、拓展性和补充性。不但要点评展示者对该知识点讲解得到不到位,还要对展示者的情感态度、过程方法、肢体语言、声音宏亮、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点评、打分。每节课可指定一组为点评组,或者以抢答的形式取得点评资格。在一定的时间评出最佳“展示交流”个人和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也就好起来了。

展示交流的方式方法

1、口头展示: 要求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选择较好的切入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概念的形成、现象的描述等这些内容丰富,容量大的知识点;还比如:在广外附中听课中,语文老师的一节课,从课本内容《武松打虎》,延伸到课外阅读,学生讲到了四大名著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把口头展示运用的淋漓尽致,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同时也相信各位老师从今天的汇报课中体会到口头展示的魅力。

2、书面展示: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便于其他同学阅读、理解题意和解题过程,比如理科中的定理的证明,推理、探究的过程、题例的解答等;

3、行为展示: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让大家了解问题的实质。恰当的运用肢体语言在展示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4、实物模型展示:学习空间图形内容可以提前让学生制作,如数学中让学生做的长方体等几何图形,生物学科中人体的构造模型等的学习。学过分子、原子内容后让学生制作分子模型,通过学生的展示比较,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展示交流应注意的问题

展示课堂中的“备课”,展示哪些问题,交流那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展示,交流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在这里,老师是导演,在准备课中要提前考虑并预测到。

展示课堂“三允许”:

1、允许学生出错;

2、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

3、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提意见。

展示课堂“四不讲”:学生能说的不讲;学生能研究出来的不讲;学生能自己操作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得出的结论不讲。

展示课堂“五转变”:讲明白向悟明白转变;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转变;强制性课堂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教师演示向学生演示转变;老师独角戏向学生为主导转变。

展示课堂“六让”:学习目标让学生先看;思路让学生先讲;问题让学生先提;规律让学生先找;结论让学生先下;实验让学生先做。

通过课堂展示交流和点评环节,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作为课堂主人翁的愉悦和激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一种竞争的氛围中勇于表现自我,体验学习的快乐,达到自我实现的最终目标。这就是高效课堂展示环节的以人为本的科学性和魅力之所在!

(三)拓展延伸

首先,拓展延伸能进一步开放教学内容,将文本引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其次,拓展延伸能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 5

习兴趣。再次,拓展延伸能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后,拓展延伸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拓展训练要紧扣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由教师选取适量的有梯度性的题目,来检测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巩固提升

即目标达成检测,教师要选取适当数量的题目作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反馈,通过学生达成率的检测来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教学情况。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新授课而言,巩固练习通常安排在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左右,巩固的目的应该是本课教学最最核心的知识、方法、原理、技能等。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巩固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本节课的有效性。

三、课后(包括)

教后反思与改进策略:记录教学成功点、出现的问题、不足,制定出今后改进措施。以便实施二次备课或多次备课。

(三)“教学案 ”编写要求 1.编写形式(1)

(2)“导学案 ”与一般教案和讲义有所区别,不能把“导学案 ”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3)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 ”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4)“导学案 ”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2.学案结构

(1)“导学案 ”包含课前有年级、教师、学科、课题、课时、时间、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学准备(2)课中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延伸、巩固提升(3)课后教后反思与改进策略

(3)“导学案”首先要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4)学案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每课时一案。

四、导学案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注重教学流程中各个具体环节的设计和精雕细琢,课前对教学内容要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没有教师对导学案各个环节精细化的揣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不会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出现的。基于此,我们教案中的具体环节还是要认真的落实。

课后反思是一个教师业务的不断提升,能力的不断提高,没有及时的课后反思是难以达到的,我们要注重这一方面的落实,加强三个反思:预见性反思、过程方法反思、环节设计反思。

课堂上用好导学案是实现导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必须改变角色与功能,自觉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具体来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至少要做到:

(1)多放手,少代办,努力使学生眼、耳、手、脑运转起来。(2)多引导、少定论,重在把学生带入对知识的认识状态。(3)多研讨,少讲解,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尧坪希望小学教导处 2015年9月6日

第五篇:中国课改模式

中国课改模式“样本”调查

2011年01月19日 作者:翟晋玉 康 丽 李炳亭

来源:中国教师报

太阳照常升起,变化每天发生。转眼间,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步入第11个年头。

走在课改路上的中国教育,正以从未有过的变革的勇气,挑战着曾被人奉为金科玉律的各色“经典”,这支队伍里,活跃着许多闪亮的身影,洋思、东庐、杜郎口是其中的“代表”。这里,我们无意对“典型们”做出一番比对和评价。因为,课改原本就是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断继承,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和发展的过程。

本期“调查”,我们力求站在客观、公正、科学的立场上,旨在通过锁定“模式”,以“课”论“改”,试图展示课改的基本历程,厘清课改发展的脉络,从而给力中国教育。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相信这是很多初登讲台的教师都会碰到的类似问题。10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确定:找“凯洛夫”去!

这位苏联著名教育家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教师,因而成为我国教育界倍加推崇的通用模式。

何谓“五步教学法”?按照教科书定义,即控制课堂教学的五个主要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相信这五个步骤对于“60后”“70后”乃至“80后”一定不会太过于陌生。“从小,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成长起来的”,在记者的调查中,这样的回答比比皆是。课难道不应该这样上吗?如果不检查复习,不巩固新课,不布置作业,还是合格的“课堂”吗?

事实是,固有的课堂模式正在不断被突破。创新,一直是教育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最近10年,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这座花园里,正盛开出各色模式的花朵,它们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历数近10年来的模式,比较知名的有“成功教育”教学模式、主体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导学型”教学模式、“双主”教学模式,还有曾引起广泛反响的“尝试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八字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等。

从最初的唯一选择——“五步教学法”,到现在的乱花渐欲迷人眼,层出不穷的模式不仅教师迷惑了,校长迷惑了,就是一些教育专家也迷惑了。“模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词汇,于是,中国教育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些人提起模式喜不自胜,觉得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福音,有的人则对其厌恶无比。

“捧杀”和“棒杀”,都不是面对事物的应有态度。仔细分析和梳理模式演变的历程,我们会发现,模式正验证着中国教育几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最初的开始:五步教学法

“为什么会有„五步教学法‟?”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解释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夸美纽斯首先提出班级授课制,把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变为一个教师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施教的群体教学。赫尔巴特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都是强调了教师的„讲‟。此后,凯洛夫将其形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教师的„讲‟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毫无疑问,这种模式对中国后世教育教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加上中国自古就有尊重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推崇学习的传统,因而“凯洛夫”旋风之劲可想而知。

“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让教师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余文森说。

但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在“五步教学法”中,我们明显看到,其过分注重和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学生”在这里几乎是看不到的。

伴随而来的是千篇一律的“教师课堂”。以语文教学为例,在“五步教学法”的指导下,语文课无非是作者生平、背景介绍、记忆生字词、段落分析与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再好的文章,经语文老师一讲,马上就被肢解成一堆的知识,哪里有语文之美!”现实是,这样的课堂在中国不在少数。

“五步教学法”还适合教学的要求吗?从怀疑走向行动,一些学校和教师正尝试着改变。

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他的“尝试教学法”是把教学分成7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尝试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特别强调“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提倡学生要能尝试,多尝试。

比较著名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卢仲衡教授,他创造出“启、读、练、知、结”的“自学辅导模式”。就是主张“先学后教”,让教师在开始上课和即将下课时,面向班集体进行“启”与“结”,两个环节约占15分钟左右;中间30分钟都属于学生,由他们来自主完成阅读、练习、反馈的学习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也在这个时期提出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在魏书生看来,这六步程序,可以依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理解的难易程度形成若干“变式”,比较浅显的文章,以学生自学解决为主,其他两步可以省略;若自测效果好,自结则可略。但无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要。

尽管这些模式名称不一,但它们的意义在于,在历经艰难的教育教学观念挣扎和技术涅槃之后,“学”开始从课堂冻土里苏醒,尽管它们依然重视“讲”“练”结合,但对“学”的张扬仍不失为一种壮举,尤其是洋思中学。

洋思“变形记”:先学后教

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课堂教学来说,洋思中学的突破算一个“奇迹”。

这所位于江苏泰兴的一所破落农村初中,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他们的课堂模式主要分为三段,有六个环节。三段即“先学”、“后教”、“训练”。

“先学”的操作要求:1.揭示教学目标,教师用投影仪(或口头、板书)显示,三言两语准确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2.明确自学要求,教师向学生讲明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时间以及如何检测自学的质量,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时间2分钟左右。3.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时间5至8分钟。4.学生汇报自学结果, 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后教作准备,时间5至8分钟。

接下来是“后教”环节,教师对带有倾向性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交流发言等形式来解决“先学”中出现的问题,时间8至10分钟。

最后是“当堂训练”环节,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与传统的“教为主”相比,洋思中学明确把学生的“先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提出,并予以特别强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洋思中学的亮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可供操作的模式,而“当堂训练”又辅以课堂“四清”,则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益。

与传统的“五步教学法”相比,不难得出,洋思中学的“先学”主张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重大突破。洋思的课堂“变形记”为他们带来了巨大声誉。直至今日,仍有学校前去洋思中学“取经”。

曾经有文章这样描述洋思中学的课堂:“随意走进初二年级的一堂生物复习课,一样朴素而简洁的装束,一样年轻的面孔,课堂在学生对照复习提纲自主看书、提问检测、再复习、再检测以及最后的练习巩固等不同的环节中紧张地转换着,时间被细化到10分钟、5分钟,甚至1分钟。一节课,40多道选择和开放问题,全班40多个孩子,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单独和集体检测。”

“上课就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洋思中学老校长蔡林森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而这也是很多参观者印象最为深刻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打仗”,争分夺秒,丝毫不敢“懈怠”。

对此,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意也许是想探索„学生主体‟。但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教师除了是课堂的„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外,还是直接的„决定者‟和„掌控者‟,换句话说,因为有这样„角色‟的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未真正也无法真正得到落实。但洋思带给中国教育的启发作用不容抹杀。”一位资深教育记者这样评价他眼里的洋思课改。

东庐“一招鲜”:讲学稿的“技术”贡献

与洋思中学的“早年成名”不同。同样来自江苏大地的农村,东庐中学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后起之秀”,因为“一招鲜”而声名鹊起。

东庐中学成名在“讲学稿”。与传统教学管理重视教师的备课不同,东庐中学变写教案为编讲学稿。其技术的改良,却生成了课堂意想不到的变化。讲学稿的问世,实现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讲授引导相结合,达到了“教”与“学”的合一。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技术带来的“化学反应”导致的是课堂结构的巨大变化。

何谓“讲学稿”,教师“教案”、学生“学案”、学生练习,三者融为一体谓之“讲学稿”。

东庐中学的课堂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它的革命性体现在,按照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设计课堂。东庐中学的课堂流程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四大环节。

课前,教师先把印有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内容的“讲学稿”发给学生,让学生据此自学。

课中,教师按照“讲学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教师就不再讲,不会的才进行点拨。

“东庐中学正是通过„讲学稿‟这个桥梁,把„教‟和„学‟联系在一起,教师由原来的只顾埋头教书转变为围绕学生的„学‟做文章”。有专家评点说,东庐中学对教师的要求不同,传统课堂上的教师往往考虑的是怎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可能像他们这样能够顾及到学生的“学”,看重学生的“学”。

“更重要的是,„讲学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支撑。在„讲学稿‟的引导下,通过预习和自学,学生学会了归纳、概括、推理、探究,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讲学稿‟这个„技术‟的改变,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跨越”。有专家如是说。

杜郎口旋风:颠覆还是改良?

比东庐中学的改革稍早一年,一个叫崔其升的农村校长,在山东聊城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引爆了“颠覆式”的课堂变革。

最初的时候,为了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崔其升提出了一个看似疯狂的规定:“0+45”课堂,教师一个字都不能讲,不能板书,就站在课堂里,任学生自己作主、自由发挥。

教师“闭嘴”的课堂,招致了很多质疑、非议。但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不讲的课堂却让学生动起来了,让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好起来的课堂证明了学生主体的力量。”崔其升校长说,他就是这样矫枉过正,硬把教师的观念给扭过来的。之后,他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建构了能代表杜郎口教学主张的“10+35”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35分钟时间完全交给学生,并由此总结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包括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大环节。

杜郎口模式被称为“颠覆”的典型,其改革是彻底的,不留尾巴的,它的创造性在于,把一直以来由教师掌握的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杜郎口还统统删除了一些词汇中带有“教学”的字眼,而换成了“学习”,如教学目标被改成学习目标,教学计划则换成学习计划,等等。

与之相伴的是教室环境的变化。杜郎口的教室不再是原有的主席台式的座位排序,而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圆桌式排序。物理空间的小小改变,实现了教室生态环境的巨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全新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杜郎口模式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变成了百家争鸣,学生由精英式的学习变成全员式的参与。杜郎口中学课改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实现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

应该说,杜郎口这股旋风成功地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近年来,已经有60万人次前往这个农村学校参观学习,“杜郎口热”在基础教育界不仅没有随着时间消退,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有趣的是,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众多媒体纷纷“围观”杜郎口,各种关于“解读”杜郎口的话语,都已成为一种风尚。

伴随着知名度的高涨,杜郎口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人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杜郎口的课堂,有人把杜郎口的课堂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也有人质疑,如果学生自己就能学会,要教师干吗,还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方法的改良,没什么神奇。

但不管外界如何评论,这所农村中学依然誓将课改进行到底。杜郎口中学副校长张代英告诉记者,自2008年以来,学校允许教师打破三三六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们现在已经不称模式了,关键是模式背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一味执著于方法的改良是走不远的,课改其实不是改方法,而是„换脑袋‟。”崔其升对记者说。

模式,到底是什么?

杜郎口的成功引发了空前的课改“模式热”。

2010年,可以概括为全国课改的“模式年”。

本报曾就当年的课改整体情况进行盘点,总结推出了课改“九大范式”。除了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外,还有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双语学校“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还有曾被本报报道过的河北鹿泉一中的“八环节教学模式”、山西新绛中学的“问题解决式”课堂、河南濮阳油田十九中“引领式教学”等,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此外,北京昌平区长陵中学以及本报不久前报道的河北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也都探索出了自己较为成功的课改模式。更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所在的四川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也学着“不讲”了,他们同样开始探索自己的模式。

比较这些学校的模式,可以发现,他们或许受了太多诸如杜郎口、东庐的影响,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模式都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通常都放大小组合作与展示,都是用学案、导学案“导学”,都主张当堂训练或检测反馈,都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都研究独学、对学、群学,都尽可能控制作业量甚至实施“零作业”,等等。当然,这些模式最大的共同点,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模式热”导致模式的满天飞,似乎没有模式就摆明了教学落后,课改仿佛就是搞模式。有人据此提出质疑,而最大的质疑莫过于,模式会限制个性,阻碍艺术,妨碍创造。那么,课堂到底需不需要模式呢?模式能解决课堂业已存在许久的症结吗?

对此,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有效性是追求的目标,模式是一种必要的措施。采取哪种模式是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有效性的,模式也是可变的,有效性才是我们的追求。

而李镇西老师同样也认为,模式旨在规范“教”与“学”,让课堂更加贴近教育本质和规律。

事实上,对于目前中国的教师来说,如果不遵循规律,随心所欲地去展示自己所谓的“教学艺术”,那么这种教学对学生来说就不是艺术,而是一场灾难。我们最缺的不是教学的艺术性,而是教学的科学性。而模式就承载着这样的科学性。

当然,模式与模式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模式只是一个框架,不应该规定所有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细节,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风格。否则就是模式化。

“教师一开始需要模式,等熟练掌握模式达到一定境界后,就可以抛开模式。正如武功高手修炼到最后,可以将一切招数融会贯通,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然而在达到此境界之前,我们还必须老老实实地一招一式地学习。”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总校长张磊说。

记者在采访这些课改学校时发现,他们已不约而同,形成一种共识,“教无定法”的前提是“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在有法、得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无法的境界。而当教师攀登上了这种境界,模式就是一个可以扔掉的梯子。

艺无止境,好的教学不能止步于模式、技术和方法。“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善。”美国教育界享有盛誉的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指出,“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其实,模式就是“思想下的技术”。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李锦韬理事长总结说。

模式背后的思想

从“五步教学法”到“杜郎口旋风”,伴随着种种争议,几十年,中国的课堂从“教中心”到“学中心”,走过了一条跌宕起伏的不平凡道路。

尽管我们称2010是模式年,但不得不承认,没有哪一种模式能够一统天下。仅仅只有模式,还是解决不了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新课改推行已有十年,但一些地方依然停留在“理念”层面,在操作上,“五步教学法式”的课堂,依然还控制着我们学生的学习和生命成长。

我们还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校经常去各地“拜师取经”,但回到家里依然“涛声依旧”;或者照搬过去发现效果不佳,半途而废,不了了之;还有一些学校盲目追求模式,标新立异,迷失了自己,更迷失了改革的方向。

“这是由于他们没有看到模式背后的东西。这些课堂模式背后是一个系统的支撑,比如备课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学校管理机制和文化。”对此,崔其升无奈地说。

在杜郎口中学,记者从一些细微之处感受了这些支撑的重要性。学校每天有两次反馈,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在课前的早上7点半和下午1点半,各半个小时,各年级组分别提出前半天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被指名道姓的教师并无尴尬,大家已经习惯于将其看作是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批评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而已。副校长张代英对记者说,反馈会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师把否定自己看作是最大的进步,因为只有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自我更新。“日新之谓盛德”,从杜郎口中学的每日反思文化可以感受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这样每天诊断课堂,每天反思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想不提高都难。因此,在这样一所农村学校,尽管教师自身的专业基础比较差,但他们每天都和学生一样在不断成长,终于做出了令人惊异的成绩。

显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和文化的支撑,课堂改革不可能走下去。

课改,到底改的是模式,还是思想?

我们需要思考新的课堂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支撑,需要哪一种模式?

其实,课堂模式有几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课堂必须是基于学和服务于学的课堂。一旦围绕着学来组织,即使没有具体的模式,也是好课。重要的是,让课堂发生质变!

后 记:

记者曾去过东庐中学进行采访报道。2010年岁末,在寒风凛冽的严冬,记者又先后来到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目前洋思中学已经搬进了城区,但校园和师生身上依然可见农村学校的朴实。杜郎口中学依然矗立在一片农田之中。

严冬时节,白杨树已经光秃,伸向天空的枝条似乎蓄积着无穷的能量,和绿色的麦地一起,昭示着春天已经不远。这里的空气清新透明,人质朴粗犷,透出本色的力量。学校在这里接了地气,草根性的原生态的课改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和田野的芬芳。

时值深冬,但依然有不少前来参观学习的教师和校长。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冒着严寒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从他们听课时专注而认真的表情上,我似乎看到了答案。我想这两所学校提供了他们最需要而又最感困惑的课改经验。而他们之所以有此动力,是因为课改已经进入他们的视野,并逐渐在他们的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已不再像以往那样埋头拉车,为让自己的学生多考几分兀兀穷年,而终于抬起头来看看前进的方向是否已经偏离了初衷。他们在课改大潮的涛声中听到了内心的召唤,开始追求作为教师和校长的天职和良知,承担起教育的本来责任。正是这种责任和良知的召唤,使他们内心燃起了对课改的热情,才不辞辛苦不顾严寒而来。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课改也是如此。进行课改需要大智大勇,更需要信念和良知。大勇来自信念,大智来自良知。其实课改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关键是有没有对教育和自身使命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内心有没有对教育的信念和良知。一场真正有意义的改革来自于人们内心。“拯救人类世界的力量不是别的,而是人们的心灵。”(翟晋玉 康 丽 李炳亭)

下载课改模式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模式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课改模式“样本”调查

    中国课改模式“样本”调查 发布时间:2011年1月20日 访问量:729 信息来源:中国教师报 太阳照常升起,变化每天发生。转眼间,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旨的基础教育课程......

    南关小学课改模式

    南关小学课改模式 为了把我校打造成农村一流小学,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响应县教育局推行的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构建教育新模式的实施方案,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

    课改教学模式反思

    课改教学模式反思我在教学中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结合本班的学生特点,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绩。下面我就对探究课改教学模......

    课改总结

    第一学期数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单位: 姓名: 新课改工作总结 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使我受益匪浅。可以说是新课改促使我成长,我与学生一起成长。这是一个新奇的过程,这是一个激......

    课改总结

    课改总结(一)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但步子不是很大,今年市教育局加大课改力度,全面推行课改。我校在市局教育精神的指引下,也加大了课改的力度,人人参与课改,人人......

    课改总结

    初一历史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经过两个多月来的课改,我一直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课改,这期间,一直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跌跌碰碰的前进着,收获颇多,但也曾迷惑和茫然过。下面就......

    课改总结材料

    课改总结材料 我校的课程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将洋思、东庐、及杜郎口教学融为一体,将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作为一名学科组长、团队成员、任课教师。我一丝不......

    课改总结

    十一月课改工作总结课改已进行了将近3年的时间。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要注重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用新的教学方式。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