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

时间:2019-05-12 23:3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

第一篇: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

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

天津东丽民族中学

田国红

邮编 300300 内容摘要:本文从‚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提出,说明认识和思考没有进行,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标志着学生已迈进求知的大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培养。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创设情境,为学生引“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老师问自己答,而不善于发现问题。因此,创设质疑的情境很有必要。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形式是非常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个游戏,一个故事,一个问题,一个试验,也可以是一种直观形象,一段录像资料,一段音乐,一幅图画,一个小品,或者是以上多种方法的结合。如:

1、用有“趣”语言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水》时,就可以用下面一段话来创设问题情境。在我国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美文中,“水”作喻体的比喻句层出不穷,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倾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为什么人们喜欢用水作喻体,水的组成是怎样的?那水又有哪些特点和性质呢?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急于去探索有关水的知识。

2、运用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例如在讲《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倒于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向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刚刚学过的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了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的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于是很想学习有关中和反应的知识。

3、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学习的本身是为了应用,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化学知识相联系,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方法。例如,讲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时,教师问:“新买来的铁锅是什么颜色的?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铁锅又是什么颜色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学完这一知识后,你们会自己找到答案的。”这种由实际应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感到化学是有用的,化学就在身边,接下来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兴趣盎然。

二、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问题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一次评价,就是一次鞭策。学生问对题时,教师要鼓励说“你真棒”,“好极了”;学生问错题时,教师要说“你会成功的”、“你能行”。学生不敢问时,教师要说“老师相信你”等。用真情述说成绩,鼓励学生再攀高峰;用亲情表达心愿,期待每位学生有所成;用热情激活上进心,为学生描绘美好前程;用激情抚慰不悦的心境,指点学生认识和行为上的迷津。没有冷漠的语言,没有冰冷的面孔,没有呆板的模式,没有无情的指责。这些都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敢于提问。

三、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

调查我们周围的学生,上课根本没提问题的习惯。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个性,增加了依赖性,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从何提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深的质疑习惯:

1、架桥铺“路”。对于质疑,开始学生可能觉得茫然,这就要求教师给予明确的指导,为他们架桥铺路。首先,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作业”和课后“思考练习”中提出的问题来预习教材,找出不懂得地方。这样的引导简单易行,尤其对质疑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能提供一个感性认识。然后,要着重指导学生大胆尝试,使学生从不敢质疑到敢于质疑。

2、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恰当地组织问题,人为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作用。如:要求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我故意把物质的化学式写错,致使学生无法配平,学生开始怀疑我出的题有误,我先对学生的质疑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明白老师讲的也不一定全对,然后引导学生认真查找错误,并告诉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捏造物质;还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教师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笔者往往经常在课堂上讲解某个学生在课外的提问或是直接鼓励学生自己来讲,并对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这些方法都能在其他学生身上引起震动,因为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这样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这就需要教师要多示范,教规律于学生。那么从何发疑?

1、对课本发问。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教材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为什么实验室通常使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而不用浓酸?为什么试验室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2、找寻关键词发问。尤其是讲解化学术语、化学概念时。如讲单质的定义时,我简化概念为“一素一物”,为什么老师要强调是“一素一物”并通过选择题“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单质C一定是混合物D一定不是化合物”来释疑,使学生领悟到化学定义中的关键字是有“疑问”的。

3、从比较中质疑。毛泽东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将有比较的物质组合在一起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点质疑,如:我们复习的三大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复习三种还原剂、复习三酸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解题后反思质疑。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解完、解对题后就认为完事大吉了,却忽略了尤为重要的一环:题后反思。反思一下我们从中得到的哪些关键的字眼需注意;哪些规律需总结;哪些错误需避免?

教师为了让学生会问,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讲出来,让学生有问题可提。

2、因势利导,把握质疑的时机,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使提问更有价值。

3、教师要教给学生用不同的提问来质疑,力求多、新、变,从而使学生从浅显的表层的疑问趋向较深层次的探讨,使质疑的能力,技巧有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理论,才能在处理各种教学问题上游刃有余,从而使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

参考资料: 1.《教学技能》 胡淑珍等编 湖南师大出版社

2.《课堂教学策略》 保罗〃D〃埃金(美)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7 3.《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 化学教学 95-11 郑学裕 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何兴球

第二篇:化学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

化学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到众多领域。中学化学担负着传播基础化学知识,发掘培养化学科研后备人才的重任。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

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特别是高中化学更是如此,因而很多在初中对化学怀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渐渐地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因而,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中学化学教学法,研究中学化学教学的独特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中,学会并掌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正如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作为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教师更要认真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呢?

首先,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其一,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例如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Al(OH)3分别和HCl、NaOH反应的实验,然后设疑:为什么Al(OH)3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呢?氢氧化钠究竟是酸还是碱呢?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促使学生去认真地研读教材。其二,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的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例如,《摩尔》一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在讲授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后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又如“电子云”的教学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一节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应在此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耐心讲解问题,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释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从直观进行启发;同时,仔细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其三,应在关键处设疑。众所周知,中学化学教学中注意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恰当地组织问题,人为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作用。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例如

在讲授硝酸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可否用NaCl和浓硫酸共热的方法制硝酸,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硝酸制法和性质的理解,同时也复习了浓硫酸的性质。在教学中对于不同视角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给于解决。主要有因果法、反问法、推广法、比较法、极端法、转化法、推理验证法、变化法等等。

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

着学生提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经常在课堂上讲解某个学生在课外的提问或是直接鼓励学生自己来讲,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例如赞扬问题提的巧妙、提的深刻,或是赠书给某个学生,这些方法都能在其他学生身上引起震动,因为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这样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为了达到逼学生提问,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讲出来,让学生有问题可提。

2.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有个过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则不达。

3.因势利导,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使提问更有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即有一个由初级阶段到熟练掌握的阶段。学生质疑技能的培养也要遵循这个规律。因此,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激发学生质疑技能的培养。马卡连柯曾指出:“一般地说来,教育学是最辨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中学化学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理论,才能在处理各种教学问题上游刃有余,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1.《教学技能》胡淑珍等编湖南师大出版社

2.《课堂教学策略》保罗·D·埃金(美)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7

3.《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化学教学95-11郑学裕(好范文整理)

第三篇: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内容提要: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化学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总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一定的学习动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把‚要我学‛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局面,深深影响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关键词:素质教育、学习动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主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好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创设学习情景,充分利用初中化学教学相关内容,陶冶学生的爱憎情感,引起情感共鸣,把内隐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愉快、乐观、同情等良好的情感激发出来。如在有关‚环境保护‛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激发学生对缺乏社会公德的行径的憎恶、愤恨的情绪,告诫学生要有勇气同不法分子做斗争,同时善于用科学方法治理‚三废‛等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又如通过化学史教育,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除了要挖掘化学教材中介绍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介绍侯德榜等中国化学家的辉煌业绩和奋斗精神,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者有了全面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顽强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崇高的理想动机。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学习的动机,也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坚韧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质。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实验。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传统的实验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实验素材、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热爱化学学科。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中用‚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出现‘空中生烟’的奇景‛,我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提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等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又如做‚烧不坏的手帕‛、‚玻璃棒点火‛等一系列直观性和趣味性强的实验,都可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习思维。

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并且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认真学好化学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将 大大扩展教学方法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并且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还会更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协调,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例如《分子和原子》的教学概念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利用实物投影仪,通过演示“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及用一只大烧杯罩住盛有浓氨水和滴有酚酞的蒸馏水的两只小烧杯,观察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论;同时,利用精彩的课件,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从而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像、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利用有关原 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德国化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心理氛围,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易诱发‚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逐步改进评价方法,多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提倡生生、师生间的互助与合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无疑可以给课堂增添巨大的活力。教师必须放下‚权威者‛的架子,起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与同学们一起进行研究,关注课堂内尽可能多的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围绕学习的主题积极思维、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勇于实践,在老师的组织协调下取得满意的学习成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坚持合作、创新的良好科学品质。

总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一定的学习动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把‚要我学‛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局面,深深影响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忠良 冯姬 《教学心理学论纲》(2)国家教育部 《化学课程标准》

(3)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 《教师实用心理学》

(4)周天齐 化学教学中情意领域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化学教育》

第四篇:浅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

浅谈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仅多,而且有些问题,教师一时回答不上来,有的教师还会觉得很尴尬。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质疑呢?我认为:

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和学生一起成长。

三、宽容对待学生的质疑,共创和谐的师学关系。

[关键词]质疑鼓励勇敢接受宽容对待

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目前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提的问题渐渐多起来,还有一些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让教师感到很尴尬。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结果,是兴趣的使然。质疑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事实证明,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我给学生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上)这一课时,学生提出以下质疑;

﹙1﹚ 教材中上明明写着:“„„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却说南昌起义的结果失败了?

﹙2﹚ 教材上写的是“„„1928年4月,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这句话里应该有三支军队,《同步练习》写的也是三支军队,可是教材中却又写着“两军会师后,„„”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3﹚ 教材中“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第一支队伍为什么不叫第一军而叫第四军?

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类似这样的质疑有很多。通过对教材的质疑,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同学们或交流、或讨论、或争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真正的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地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地反复地思考过。“实践证明,通过对疑问的解决,不仅使学生对这一课的知识有了更全面的掌握,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也使教师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

二、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和学生一起成长。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也并非事事皆通。新课程本身对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就是一种挑战,新的历史教材内容大大压缩,许多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需要教师适当拓展和补充。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质疑空间。例如:我在上《难忘九一八》(《中国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上)这一课,当学生阅读“九一八事变”这一框内容时,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

教材中写道:“„„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那么当时的柳条湖一段路轨属于中国还是属于日本?还有的学生推断:当时日本还没有占领我国东北,柳条湖一段路轨应当属于中国,就算日本所污蔑的柳条湖一段路轨为中国人破坏,可是中国人破坏自己国家的铁路,与日本有什么关系?这不能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

听着学生的议论和质疑,我不得不惊叹学生的洞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因为新教材删去了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这一段历史,学生不了解东北曾是俄国的势力范围,(俄国修筑了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为中东铁路的支线。)新教材更没有提到日俄战争,(俄国战败,铁路被日本所占,改称南满铁路。)所以我当时对这位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很高的评

价。正是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这些疑问,使简单枯燥的历史教科书变的丰富多彩起来。学生们对历史感兴趣起来。这不正是历史教师期盼已久的效果吗?因此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千万不可用“书上这样写的,你就这样记。”或者“不要想到教材外面去。”等语言或者用不感兴趣的眼光来制止、压抑学生,千万不可压抑、扼杀学生的质疑精神﹗

俗话说: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质疑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我认为要做到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不仅要从思想上抛弃“师道尊严”,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而且要提高业务素质,多钻研,勤阅读。教师要抱着谦逊的态度,坦诚地和学生交流,相互促进,和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和学生一起成长,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必然选择。

三、宽容对待学生的质疑,共创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生一般又都比较贫困,这些都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又加上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所以出现钻牛角尖现象,偏激甚至错误的观点都是难免的。例如:我在讲述《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上)这一课时,我书写的板书:

二、新世纪的曙光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做的贡献?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突然,**银同学说:老师你错了。“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做的贡献”应该改为“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做的几件事。”

我说:“说几件事”也可以,说“贡献”也可以。

**银:不可以,说“几件事”,答案才能是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创办《每周评论》。说“贡献”答案只能是“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我说:一个人的贡献就是通过他所做的事情体现出来的。

**银:“所做的事情”和“贡献”是不一样的。

我看一会也说服不了他,只好说:回头大家查一查字典,看一看字典对“贡献”是怎么解释的,“贡献”和“事情”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讨论,**银,你看怎么样?

**银点头答应。

再例如在我给学生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国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下)时,课堂上我让学生就“当时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出兵”的问题发表意见。学生们立刻又争论起来。言不出兵者居绝对少数(3人)。学生们在激烈的争论„„

突然**金同学站起来说:不该出兵,因为抗美援朝是非正义战争。

我连忙追问:为什么说是非正义战争?

**金:美国打朝鲜是通过联合国决议的。

我问:联合国当时被哪国操纵?

**金:美国。

我又问:既然被美国操纵,那么联合国只可能代表哪国利益?

**金没有直接回答:我认为美国没有侵略我们,而我们却到朝鲜与美国作战,我们就是非正义的。

我仍然显得很有兴趣:请你翻开《地图册》,再看一看美国空军袭击范围,有没有进入我国东北境内?

**金:我们和朝鲜是邻国,美国虽然空袭到我国境内,也是难免的,也不能说明美国是有意侵略我们。

我还是不动声色,反问:那么,你说说美国第七舰队阻止我解放军解放台湾是不是对我们的侵略?

**金:沉默不言。

我看的出他还是不服气。**金的学习成绩是年级前几名的学生,历史成绩每次考试也都在90分以上,可他也是最好和我“拧”的学生之一。我课后反思:抗美援朝,保家为国,是我们这一课的核心思想,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他怎么会有这种观点?为了彻底地转变他的思想,我又准备了一些材料:“美国的一位将军曾对当年中国出兵朝鲜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某个强国入侵墨西哥,从而靠近了美国边界,那么美国国会不出5分钟就会宣布参战。’他的这一观点在古巴导弹危机时得到进一步验证。”“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两次入侵伊拉克。”分别用以说明当美国的邻国受到其他大国军事控制的时候,美国也会作出强烈反应,甚至采取战争手段;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是美国侵略他国的惯用手段。当我又用这些材料与**金交流讨论时,他终于笑了,说了一句“明白了”。因此对于学生的有些偏激的观点,教师不可以不屑一顾、制止、批评甚至讽刺挖苦。相反更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广泛收集资料,和气、耐心地进行启发、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朋友的那种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视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并且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即使是钻牛角尖或者是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耐心引导,不可以“影响完成教学任务”而受到制止,更不可强制性要求学生接受自己或教材的观点。宽容对待学生的质疑,不仅体现教师的道德素质,而且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质疑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伴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如何正确对待学生质疑的同时,作为教师是否也应该反思,让质疑也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吧。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别有情趣,创编新的故事情景,并把故事情景贯穿始终,情景的内容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2, 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魅力儿童学习数学是对他们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解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的课堂要选取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3, 提供争辩的时空,使学生乐享数学学习过程,为学生创设新型的交往方式——争辩,在这种讨论和争辩中,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从众多同伴的不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乃至思维和实践方式中获得种种脾益。在同学的合作中,情感的互动中,思维的碰撞中,完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意识,逐步积累学习体验,最终学会学习。4, 挖掘潜能学生在自我建构中感受进步, 给足孩子空间,因为相信孩子的潜能,在思维的跌宕起伏中,在摸爬滚打的真实经历中,整理了知识,领悟了方法.

下载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化学学科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化学学科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化学学科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洛社高级中学滕晓艳214187摘要:本文强调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合集)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代飞兰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肖尤建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

    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潞城市第三中学校 郭巧莲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技术论文: 再谈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沙市宁乡县白马桥滨江学校袁正连 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早巳毋庸置疑。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这说明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摘要]: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教学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