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评、写”三步作文教学法,引领学生快乐写作
“读、评、写”三步作文教学法,引领学生快乐写作
冯玉梅 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留吕初中 262700;李健超 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留吕小学 26270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边天”,但是由于作文教学耗时长、收效慢的特点,往往被忽视;加之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出现不会写作、害怕写作的状况。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把“自助互助合作”的教学理念融入作文教学,总结摸索出了“先读、后评、再写”的三步作文教学法,让学生在自主互助合作探究中学会写作、爱上写作,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把我的做法做如下介绍:
一、读范文
读范文是指在写作前,教师先出示自己的下水文或者是同题材的文章作为范例,让学生自主阅读,以“抛砖引玉”,启迪学生的思维,这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重要阶段。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前写好下水文或者搜集相关的文章,上课时把材料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自由思考。诸如: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你为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它?它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什么感情?运用了哪些修辞?文章是如何结构全文的?如果让你写,你怎样写?下面我以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主题为例,详细介绍。
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是:成长的烦恼。我给学生出示了三篇文章,有我自己的下水文《成长的烦恼
(一)》,有我从网上找的中考满分作文《成长的烦恼
(二)》,还有名家的作品张爱玲的《天才梦》。其中前两篇是记叙文,后者是散文,都是短小文章,便于学生阅读和把握。为了能顺利写作,学生读得很认真,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了阅读效率,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二、评范文
评范文是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合作探究的重要环节,是养成学生口头表达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能力的重要环节。还是以《成长的烦恼》为例:
第一步,教师确立讨论目标:(1)这几篇文章各是什么体裁?你适合写什么体裁?(2)作者是怎么建构文章的?你认为哪篇文章结构最合理?(3)文章用了哪些题材?这些经历你有吗?你有哪些烦恼?(4)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它们好在哪里?(5)你觉得这几篇文章有什么不足之处?应怎样修改或避免?
第二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把班里的学生按语文成绩好、中、差比例搭配,分成若干个6人小组,小组成员轮流说出自己对以上问题的看法。从实践的情况看,学生们还是喜欢表现自己的。评体裁的选择,评思路的选取,评结构的优劣,评素材的删减和添加……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有时甚至会围绕同一篇文章发表不同的看法,争论得面红耳赤,表现出同学们强烈的表现欲和敏锐的思辨力。
以“成长的烦恼”这个题目为例,有的同学说:“我喜欢文中的‘不必说那么重的书包,也不必说那被称为含金量较高的书,光是父母的唠叨和他们的压迫就已经够我烦几个月了。’作者活学活用,套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句子,我觉得这一点很好。”有的同学说:“《成长的烦恼
(一)》采用了三段论的形式来写,开头套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句子,中间叙述自己和妈妈的矛盾,结尾用短促有力的语句结束全文。这种形式很适合我。”有的同学说:“张爱玲的《天才梦》也是讲成长的烦恼,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散,我不会用这种结构。但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让我看到了一个天才的张爱玲,我喜欢这篇文章。”……同学们评得头头是道,老师要抓住时机发问,把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处引导:“那这几篇文章就没有不足之处吗?”有同学回答:“《天才梦》是名家之作,语句精练优美,包含哲理,但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很散,不宜用于我们的习作中。《成长的烦恼
(二)》语句太平实,我觉得《天才梦》的语言更好一些。”
评范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亮点。同学们五彩缤纷的奇思妙想,战火硝烟般的唇枪舌剑,不仅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更能让教师接受新思想、活跃新思维。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当好观众,当好一个忠实热心的观众,适时地参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与其中,恰当地“煽风点火”,让作文课这台好戏高潮迭起。
三、写作文
这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写作的过程:
1.拟题。学生通过读范文和评范文,已对写作要求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接下来可运用平时所学的语言材料构思拟稿,确定作文题目。
2.立意、构思。引导学生围绕主题,确定作文的大体框架和涉及的事例、事件等内容,打腹稿。
3.布局谋篇。根据确定的作文主题和框架,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及小组讨论交流情况,选取那些最为贴切的词句,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独立完成习作。
4.写作激励。为了训练学生快速写作,我制定了一个激励措施:谁按要求最先完成,老师就当堂评点谁的文章。初中生强烈的“向师性”和单纯的自我荣誉感让他们觉得:作文课上最大的成功就是老师即时点评自己的文章。因此,写作文时,他们凝神定志,心无旁骛,就连课间10分钟也静静地坐在那里奋笔疾书。有的同学半个小时就能写出六七百字的文章。有时为照顾写得慢的学生,我会故意延长点儿时间,让写作速度快的同学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否则,我将故意吹毛求疵。这样就能使优生的作文精益求精,使困难生步步跟上,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作文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作品文从字顺、语句华美,能运用多种修辞恰当地表达中心思想,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仅让学生自己受益终生,也让教师的作文批阅由一件“苦差事”变成了欣赏“美文”的过程,为语文教师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二篇:学生自评自改作文三步曲
学生自评自改作文三步曲
【摘要】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要“自能作文”,还要“自能改文”。而自改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己改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学生的自我评改作文是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改,自我矫正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习”或“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克服“不放心”的思想,花功夫指导学生“自能作文”。
【关键词】评改观点
评改意义
评改方法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不可动摇的。不少学生文章一写好,从不检查、修改,有的甚至连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也不写上,一交了事,让老师去修改。而老师呢?一大堆的作文本,评呀、改呀,煞费苦心,不少可由学生自己改正的错别字和病句,也要老师去修改。难怪批改作文成了语文老师的沉重负担,结果呢?花的时间很多,可收获不大。本子发下以后,学生一看分数,就束之高阁,教师的千辛万苦就这样付之东流。如何克服这一弊端,我们学校进行了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课题的研究,我经过自身的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尝试。
一、更新评改观点,培养学生作文评改的意识
变学生为作文评改主体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基本训练之一,把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培养好,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我们知道学生是在生活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目有所见,耳有所闻,脑有所思,新有所感,才产生作文的念头,写出文章来。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观点,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自觉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己运动”的心智活动,自己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如在《钓鱼》为题的一次习作中,有一名学生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没有钓过鱼。我看见过别人钓过鱼。我知道许多人把钓鱼当作一种娱乐,特别是年老退休的老职工,一有时间就拿钓鱼竿到河边钓鱼,以消磨时间。”
我把这段文字用幻灯投影出来,并说明其中存在的问题性质,要全体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议论修改。在议论中,学生提出了修改意见①在第二句前面加“但”字,把第一个“。”改为“,”。②把原第三句中的“年老”和“老职工”的“老”去掉。后来又经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又提出了两点:①把“一有时间”改为“有时,兴趣来了”②把“以消磨时间”改为“以寻找他们生活的乐趣”原来的短文,经过修改,变成为:
“我没有钓过鱼,但我看见过别人钓过鱼。我知道许多人把钓鱼当作一种娱乐,特别是退休的职工,有时,兴趣来了就拿钓鱼竿到河边钓鱼,以寻找他们生活的乐趣。”
可以看出,学生是在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修改文章的,经过修改后,不但文从字顺,认识也提高了。这一过程,变教师的精批细改为学生的自主评改,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课堂教学有“教师的自我表现”转化为“学生的主体表现”,师生互换角色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学生有自己修改文章的潜力。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要“自能作文”,还要“自能改文”。而自改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己改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学生的自我评改作文是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改,自我矫正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习”或“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克服“不放心”的思想,花功夫指导学生“自能作文”。
二、明确评改意义 调动学生作文评改的积极性
“文章不厌百回改”,不少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精雕细刻、千锤百炼改出来的。要让学生明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名家改作的典型事例,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介绍身边的榜样——班级学生由于认真评改而提高写作水平的事例;向学生展示优秀习作的原稿和修改稿,使学生懂得好作文是一次又一次地改出来的,从而引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调动评改的自觉性。
学生的兴趣引发以后又如何保持呢?这就需要教师花一番苦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始阶段,由于学生自制力差,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完成评改任务,作为教师必须耐心做好辅导工作,保证课内的评改时间,因为课内进行评改教师可巡视指导,发现学生评改中的困难可以及时予以帮助解决,等到学生初步掌握了评改的方法,养成了自我评改的习惯后,再逐步放手,这样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学会”到“会学”,增强了评改的自信心。另外,在评改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抄写作文用黑笔,修改用铅笔,教师批阅用红笔,最后打上原作文的分数和评改后作文的分数,改得好多加分,有创造性的加高分,这样一来师生互动,展示了作文评改的全部过程,使学生评有所得,改有所获,让学生有了更大的热力和动力投入于作文的评改实践活动之中,便于养成“自己作文自己修改”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评改方法 形成学生作文评改能力
小学生的持久性差,自我控制的意志比较薄弱,作文自我评改能力的培养应该经历从扶到放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指导,使学生评有依据,改有方法。
1、教给学生一套修改符号。
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是要他们在完成作文草稿后,再联系生活实际,缜密思考,在原稿上进行增、删、调、理、订等,增,是增补必要的词、句;删,是去掉与中心思想无关的词、句;调,是调换词、句、段的位置,是它更通顺,更有表现力;理,是理通搭配不当的词组和表意不明的句子;订,是订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以上这些都必须经过教师的耐心启发、指导、示范,并教给学生一套修改符号,使教师审阅批改时一目了然,提高效率。
2、反复朗读,评改结合。
评改作文包括“评”和“改”两个方面,“评”是“改”的前提,“评”包括阅读文章,评价文章,只有评得出才能改的好。两者必须有机结合。在这里,“朗读”是改好作文的有效方法。因为小学生的内部言语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他们需要依赖于朗读中发出的声音来支持自己的思考活动,所以在默读不易发现文章词句上的毛病,而通过朗读,则可以“请耳朵作教员”,容易发现拗口的和有问题的词句,从而考虑修改。
一读文章,评改中心是否明确。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评改文章,首先要考虑中心思想是否健康、明确。
二读文章,评改条理是否清楚,言之有序。包括整篇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否按照预先拟定的提纲写的,文章前后的脉络是否清楚。
三读文章,评改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段落是否写具体。要求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把重点段写具体。
四读文章,评改字、词、句、标点是否用得正确。漏字的要添上,不妥的句子要改妥,不完整的句子要补充完整,不通顺、流畅的句子要改通,语言累赘,意思重复的就要毫不可惜地删去,不正确的标点符号要修改正确。
五读文章,评改开头和结尾。看一看开头和结尾是否围绕中心,或首尾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自我评改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每次评改前,教师必须指出本次评改中的重点,使学生改有方向,改有依据。学生习作上交后,教师对每篇文章仍需要仔细评阅,对学生自改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必须在讲评中作出正确的引导点拨,使学生扬长避短。
第三篇:学生自评自改作文三步曲
学生自评自改作文三步曲
【摘要】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要“自能作文”,还要“自能改文”。而自改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己改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学生的自我评改作文是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改,自我矫正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习”或“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克服“不放心”的思想,花功夫指导学生“自能作文”。
【关键词】评改观点评改意义评改方法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不可动摇的。不少学生文章一写好,从不检查、修改,有的甚至连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也不写上,一交了事,让老师去修改。而老师呢?一大堆的作文本,评呀、改呀,煞费苦心,不少可由学生自己改正的错别字和病句,也要老师去修改。难怪批改作文成了语文老师的沉重负担,结果呢?花的时间很多,可收获不大。本子发下以后,学生一看分数,就束之高阁,教师的千辛万苦就这样付之东流。如何克服这一弊端,我们学校进行了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课题的研究,我经过自身的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尝试。
一、更新评改观点,培养学生作文评改的意识
变学生为作文评改主体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基本训练之一,把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培养好,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我们知道学生是在生活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目有所见,耳有所闻,脑有所思,新有所感,才产生作文的念头,写出文章来。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观点,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自觉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己运动”的心智活动,自己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如在《钓鱼》为题的一次习作中,有一名学生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没有钓过鱼。我看见过别人钓过鱼。我知道许多人把钓鱼当作一种娱乐,特别是年老退休的老职工,一有时间就拿钓鱼竿到河边钓鱼,以消磨时间。”
我把这段文字用幻灯投影出来,并说明其中存在的问题性质,要全体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议论修改。在议论中,学生提出了修改意见①在第二句前面加“但”字,把第一个“。”改为“,”。②把原第三句中的“年老”和“老职工”的“老”去掉。后来又经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又提出了两点:①把“一有时间”改为“有
时,兴趣来了”②把“以消磨时间”改为“以寻找他们生活的乐趣”原来的短文,经过修改,变成为:
“我没有钓过鱼,但我看见过别人钓过鱼。我知道许多人把钓鱼当作一种娱乐,特别是退休的职工,有时,兴趣来了就拿钓鱼竿到河边钓鱼,以寻找他们生活的乐趣。”
可以看出,学生是在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修改文章的,经过修改后,不但文从字顺,认识也提高了。这一过程,变教师的精批细改为学生的自主评改,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课堂教学有“教师的自我表现”转化为“学生的主体表现”,师生互换角色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学生有自己修改文章的潜力。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要“自能作文”,还要“自能改文”。而自改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己改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学生的自我评改作文是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改,自我矫正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习”或“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克服“不放心”的思想,花功夫指导学生“自能作文”。
二、明确评改意义调动学生作文评改的积极性
“文章不厌百回改”,不少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精雕细刻、千锤百炼改出来的。要让学生明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名家改作的典型事例,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介绍身边的榜样——班级学生由于认真评改而提高写作水平的事例;向学生展示优秀习作的原稿和修改稿,使学生懂得好作文是一次又一次地改出来的,从而引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调动评改的自觉性。
学生的兴趣引发以后又如何保持呢?这就需要教师花一番苦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始阶段,由于学生自制力差,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完成评改任务,作为教师必须耐心做好辅导工作,保证课内的评改时间,因为课内进行评改教师可巡视指导,发现学生评改中的困难可以及时予以帮助解决,等到学生初步掌握了评改的方法,养成了自我评改的习惯后,再逐步放手,这样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学会”到“会学”,增强了评改的自信心。另外,在评改过程中,教
师要以鼓励为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抄写作文用黑笔,修改用铅笔,教师批阅用红笔,最后打上原作文的分数和评改后作文的分数,改得好多加分,有创造性的加高分,这样一来师生互动,展示了作文评改的全部过程,使学生评有所得,改有所获,让学生有了更大的热力和动力投入于作文的评改实践活动之中,便于养成“自己作文自己修改”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评改方法形成学生作文评改能力
小学生的持久性差,自我控制的意志比较薄弱,作文自我评改能力的培养应该经历从扶到放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指导,使学生评有依据,改有方法。
1、教给学生一套修改符号。
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是要他们在完成作文草稿后,再联系生活实际,缜密思考,在原稿上进行增、删、调、理、订等,增,是增补必要的词、句;删,是去掉与中心思想无关的词、句;调,是调换词、句、段的位置,是它更通顺,更有表现力;理,是理通搭配不当的词组和表意不明的句子;订,是订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以上这些都必须经过教师的耐心启发、指导、示范,并教给学生一套修改符号,使教师审阅批改时一目了然,提高效率。
2、反复朗读,评改结合。
评改作文包括“评”和“改”两个方面,“评”是“改”的前提,“评”包括阅读文章,评价文章,只有评得出才能改的好。两者必须有机结合。在这里,“朗读”是改好作文的有效方法。因为小学生的内部言语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他们需要依赖于朗读中发出的声音来支持自己的思考活动,所以在默读不易发现文章词句上的毛病,而通过朗读,则可以“请耳朵作教员”,容易发现拗口的和有问题的词句,从而考虑修改。
一读文章,评改中心是否明确。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评改文章,首先要考虑中心思想是否健康、明确。
二读文章,评改条理是否清楚,言之有序。包括整篇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否按照预先拟定的提纲写的,文章前后的脉络是否清楚。
三读文章,评改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段落是否写具体。要求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把重点段写具体。
四读文章,评改字、词、句、标点是否用得正确。漏字的要添上,不妥的句子要改妥,不完整的句子要补充完整,不通顺、流畅的句子要改通,语言累赘,意思重复的就要毫不可惜地删去,不正确的标点符号要修改正确。
五读文章,评改开头和结尾。看一看开头和结尾是否围绕中心,或首尾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自我评改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每次评改前,教师必须指出本次评改中的重点,使学生改有方向,改有依据。学生习作上交后,教师对每篇文章仍需要仔细评阅,对学生自改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必须在讲评中作出正确的引导点拨,使学生扬长避短。
第四篇: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
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
【摘要】 目前初中的英语写作教学处于“教无策,学无效”的状态,教师教无策略章法,学生学无效果兴趣。笔者从“听”、“说”、“读”入手,从词汇丰富准确、句式复杂优美和篇章完整合理三个方面促成英语层次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提出“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设定一个阶段通过一个重点两个辅助手段实现一个目标的策略。初一“以听促写”达到词汇大储备;初二“以说促写”完成句式复杂化;初三“以读促写”实现篇章合理性。
【关键词】 听、说、读促写 初中英语写作 层次教学
所谓“写作层次教学法”,就是把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看成一个系列,在初中三年分为三个阶段完成。详而解之,就是初中三年一个学年为一个层次,每一个学年依据学生的英语程度完成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目标,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他们在高中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图解法如下:
“听、说、读促写”就是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以“听”、“说”、“读”为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词汇、句式和段落三个方面的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作文水平的最终目标。但是,由于每个层次目标的不同,“听”、“说”、“读”教学手段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选择和使用也是不尽相同,各有侧重。总的来说,初一是“以听促写”,侧重于“听”对“写”的作用;初二为“以说促写”,着重在“说”对“写”的影响;初三则“以读促写”,重点在“读”对“写”的提高。但是每个层次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手段为主其余两个为辅。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虽然现行的《新课标》对初中英语的写作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但是现在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基本上处于“教无策、学无效”状态。
1.1 “教无策”:只凭感觉、手足无措、只为考试
1.1.1 只凭感觉――教师在写作教学上没有系统的计划,写作教学只凭教师个人的感觉。对学生的写作比较重视的教师会在每周或者每月排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来讲解作文的思路和一些写作的技巧,同时每周规定学生练习一篇作文。但是往往训练作文的题材和体裁的选择却还是只凭教师的兴趣和感觉,并没有成为一个体系。而另外一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完全不做安排,只是在讲解试卷时才稍作解释;如果试卷的讲解所花的时间较长,则完全砍掉作文的讲解,完全期待着靠学生自学成才。
1.1.2 手足无措――作文教学无定法,无章可循。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教学、教学要求和评估方法。很多教师清楚《新课标》中的写作的整体目标,但对各个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手段,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明了。因为到目前尚没有出现一套成序列、成体系的指导作文教学的教材。这就使作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变成了一个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教师可随心所欲地安排,有的教师比较重视,有的教师就比较忽视。多数老师重阅读,轻写作,心里寄希望学生能自学成才。所以,使本当占英语教学一定篇幅的作文训练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
笔者作为一个英语教师,也陷入了作文教学尴尬的境地。在英语的教学上,在进行听、说、读的教学时我们都有章可循,但一到作文课,自己常常是天马行空,有时心血来潮,想到一个自以为不错的作文题目,就让学生进行写作;想不到这个星期应该上什么作文课,就请同事一起参谋。所以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就像开火车,开到哪,上到哪,自己的作文教学没有一个系统,学生的作文成绩时上时降是常状。
1.1.3 只为考试――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各种考试,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写作兴趣。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多年来,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教育家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针对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有很多人提出了很多科学的方法,比如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比如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考试体系中,中考、高考仍是评价一个学校、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标尺,如何在中考和高考中让自己的学生英语成绩有所提高,是每个英语教师都无法忽视的,这也使我们英语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只要模式和套路,学生的文章“套板效应”明显,缺乏地道的语言表述和精致合理的结构布局。
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就此意义上,无论是学生的英语阅读还是写作,都应实实在在,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帮助他们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1.2 “学无效”:没有兴趣、没有方法、没有成就
1.2.1 没有兴趣――初中学生对英语作文写作兴趣索然。笔者曾经对全校学生的英语兴趣做过调查,发现在英语学习中,“觉得书面表达是英语试题中最喜欢的题型”的学生为0;“喜欢英语写作”的学生为37个,约占学生总数的4%,“比较喜欢英语写作”的学生64名,约占7%,“最不喜欢英语写作”的学生179名,约占学生总数的20%,相对于听、说、读这三个技能而言,写是最不讨人喜欢的。
1.2.2 没有方法――初中生对英语写作无所适从。学生胡乱作文只为交账,对写作心存恐惧,已经很明显告诉我们,这所有的问题都指向英语写作教学的无效。而英语写作教学的无效集中体现在学生心中没有形成一定的写作方法,还有就是词汇和句式的匮乏。由于写作教学一直无章可循,所以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与他现在所应该达到的水平相差了好几个等级,甚至初中二、三年级的作文还只是堆砌单词,没有词法和句法,更遑论篇章的结构。虽然他们其他功课的水平肯定是到达了初二、三年级的水平,但写作却没有随他们年级的升高而提升。任何一个领域,出现无法可遵,那脑袋就会闪出一片空白,出现短路的故障。如果教师能帮他填补这片空白,排除故障,他的思路就通上了电,一路顺畅,文章就会点亮起来。笔者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上让学生在写作区域里每天的“无为”变为“有为”状态,给学生的写作学习留下一抹痕迹。
1.2.3 没有成就――初中生在作文教学中自我效能感低。笔者就本逐源,发现学生不喜写作,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分不清教师和学生谁主谁次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教师可能异口同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嘛。可是,主导和主体谁为主呢?这好像不好比较,但又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问题,它决定教学中是更看重教师的规定、约束、指导,还是更看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看重前者就属于授人以鱼,短期内可能更见效;看重后者则属于“教是为了不教”,更具有长远和宏观的作用。可见要想真正让作文教学走上高速路,首先就必须真正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源流不分是方法问题。过去,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大多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忽视了这一点,就放松了对人思想情感的培养,就淡薄了动力系统的构建,学生没有厚实的底子,没有“乐于表达”的激情,整个作文过程就必然是低效的、枯燥的、没有活力的,更是没有创造性的。
第五篇: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习作
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习作
【摘要】训练好学生的写作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从调动情感、发散思维、锤炼语言等方面引领学生快乐习作,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习作,大大地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派作文 快乐习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78-02
“作文教学难,学生动笔难。”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普遍感到没有内容可写,害怕作文,甚至厌倦作文,不知如何寻找素材构思行文,更不知如何增添文采。“新派作文”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教授学生用情感去发现、体会和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东西可写、写得好,从而在实现快速写作的同时体验习作的快乐。如何让作文教学更有趣、有方法、有效果呢?笔者将结合指导学生习作的实践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让新派作文精髓引领学生快乐地习作。
一、调动情感,激发习作兴趣
情感是作文的基础,教师将情感因素作为作文的基础,用情感突破语言、思维,为作文训练体系建立立体化的、具有灵魂的生命系统。新派作文情感模型为“四情”,即用真情、显痴情、有激情、会煽情转化为学生的作文情感。“情感”就是用情打动学生,找到和学生最切合的共鸣点,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学生对习作有了激情,才能够唤起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并且顽强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表达的话,倾吐真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再现、感悟、品味生活中常见的人、事、物所蕴含的情趣、意味、道理,催化成一篇篇动人的篇章。教师可以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切入习作,接近学生的生活,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其情感共鸣。笔者在作文课中积极创设愉快的情境,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融情入境,入境生情。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可贵的沉默》一课后,笔者提问:“妈妈很疼爱我们,她做了什么事呢?哪一件事让你记忆最深刻?”多媒体播放歌曲《母亲》,朴实真挚的感人画面和温馨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妈妈爱自己的点滴。学生纷纷打开记忆的闸门:“妈妈在我生病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在吃饭时,妈妈把好吃的菜往我的碗里夹。”……笔者接着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妈妈的爱仅仅是这些吗?请你仔细回忆。”有一名学生娓娓道来:“记得那一次下大雨,妈妈来学校接我,因学校内涝,水面没过膝盖,妈妈不忍心让我趟水,她说‘来,宝贝,妈妈背着你过去’。妈妈一手撑着伞,另一手往后抬着我。回到家,我的衣服没有被淋湿,而妈妈却淋得像个落汤鸡……”笔者再次激发学生情感:“是啊,妈妈的爱就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上学时一声嘱咐,是放学时的等候,妈妈的爱是严厉的批评……”学生激发写作欲望,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妈妈对自己的爱尽情地抒发出来。这样教学,调动学生的视、听、触各种感官,创设和谐、愉悦的氛围,与学生的兴趣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教学中激发作文的动力。
二、发散思维,丰富习作源泉
新派作文基础理论强调:思维的发散,是打开写作之门的重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分级发散思维,能够促进学生的写作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有效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素材,解决学生有得写的问题。作文思路可以由具体事物或某个话题、场景引入,这个具体的事物或话题便是教师给学生指点的“源”了。为了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学生平时要多进行阅读,积累习作素材。但学生仅靠多读是不够的,教师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的书进行思考、锤炼,积累素材,让其成为写作的“活水源头”,使得写作内容充实有力,学生可以通过发散思维,丰富习作源泉。思维发散点越多,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习作的个性、语言的丰富性、方法的多样性、思维的创造性就越容易实现。思维发散可以采用自由发散,针对本课的训练要点发散,紧扣作文题目、习作切入点发散,练习、运用的方法来训练,以及用气泡发散图帮助师生开启思维训练,从一级发散拓展到二级、三级、四级等,直到解决问题。如在指导学生写难忘的瞬间时,教师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气候方面去进行一级发散。另外,时间上可以从四季、昼夜、过去、现在进行二级发散,地点方面可以是路上、学校、家里等,人物有老师、同学、亲人、陌生人……三级发散图又在二级发散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以此类推。可见,在写作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可以打破习惯思维,从实际出发闯出新思路,写出新意,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开拓视野,探讨更多求知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立意平庸的弊端,培养学生命题立意的创造性、新颖性。
三、方法引领,彰显习作魅力
文章写作要生动、与读者产生共鸣,要让每名学生都做个文章的“美容师”,注意语句通顺、细节描写要具体、让作文出彩,使人读后如品香茗,回味无穷,令人陶醉。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引导学生巧用语文教材中优美的词句,让作文彰显语言文字美,引领学生从习作中体会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一是添“枝”加“叶”法。在句子的“主干”前后添加修饰语,使意思表达更加清楚明了。如对“太阳升起来了”扩句:1.(灿烂的)太阳起来了。2.(灿烂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3.(清晨,灿烂的)太阳(从地平线上)(慢慢地)升起来了。二是借用修辞手法。学生写作文时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如?⒕渥印霸谖依炼璧氖焙颍?语文告诉我要珍惜时间;在我失意时,语文鼓励我要看到光明;在我心浮气躁时,语文提醒我戒骄戒躁”改为:在我懈怠时,语文告诫我: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在我失意时,语文鼓励我: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我心浮气躁时,语文提醒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是增加细节描写法。人物细节描写可以从肖像、服饰、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如:晚上,爸妈都去加班,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如何体现害怕的心理呢?教师引导学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添加细节描写。学生写道:晚上,爸妈都去加班,我一个人待在家里胆战心惊。我无意中瞟了一眼窗外,突然看到一个黑影从窗前闪过,紧接着“哐当”一声响,我便以为小偷从窗子里跳了进来。我吓得连滚带爬地跑进卧室里,锁紧房门,躲进被窝里,看看周围,好像墙壁都向我挤压过来。似乎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一个可怕的黑影向我扑过来,要把我吃掉。心想:这该不会是传说中的……只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写作者的害怕心理。
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情感、思维、语言为一体,使学生们在一种富有情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写作训练,无拘无束快乐地习作,感受到习作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