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唱校本研修反思
校本课程合唱教学中的思考
合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她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特别是在合唱事业的主阵地中学,合唱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困惑,基本表现为:
一、学校音乐教师自身在合唱教学能力、水平方面的限制,很难成就具有一定水准的合唱团体。面对这一困惑,我认为首先应以解决专职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能力方面较为欠缺,但又必须组织学校合唱教学活动的音乐教师,多去加强学习,多观摩,通过摸索实践,尽早总结出适合自己和现有条件的教学、组织活动的方法。
二、我们学校的学生仍被繁重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无论是在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几乎很难抽出固定、规律的时间来参加合唱的训练,没有时间的保证,就谈不上发展了,这已成为目前我校校本合唱培训的桎梏。一方面,在音乐艺术的园地中合唱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她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艺术,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作为课内课外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合唱在丰富校园文艺文化氛围、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审美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上这些认识若能“深入”到各级教育管理层领导的思想意识里,将会有利于校园合唱事业的发展,这得靠我们的一线音乐教师和主管学校艺术教育的领导们振臂呼吁,从自我重视、主动谋求发展开始,只要积极争取,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得到改善。
三、注重审美体验,多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培养浓厚的合唱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认真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去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好的作品很容易感染人,教育人,引起演唱者的情感共鸣。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升华对音乐表现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时常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引导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培养他们会发现美的音乐耳朵,提高合唱听觉能力,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激发自身学习、参与合唱的兴趣,如此,常常会在训练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惊人效果!
四、树立严肃、认真、活泼、主动地训练风格。合唱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艺术,其统一性和整体性取决于各个合唱队员良好的素质,要调试好童声合唱队的声音,队员之间强烈的相互配合意识及集体的凝聚力是关键。而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前提是合唱队要有良好地纪律,参加训练的态度要严肃。而一般的合唱队的人数都要在四十人左右,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训练时很难做到状态的“合”,四十个学生就可能有四十种不一样的声音,甚至于讲话声都会出现;或者规定的训练时间,人却到不齐,三三两两,这更是训练中的大忌。因此,新队员加入,就要规范好行为: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参加训练要认真,告诫每个学生必须把团结合作的精神放在思想意识的第一位,全体队员在训练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决不能养成松松垮垮、自由散漫的习惯。
合唱作为我校的一门校本课,我们要同学们全面发展,特别重要的就是学生老师的配合,我们的孩子需要一个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发挥,书本知识固然重要,我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顾及一下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集合体,他们有许多不同的未来,我们教育者不能一味的让他们学习书本知识,让孩子多接触其他领域这会让孩子的学习生活过的更加充实。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不是单单一个老师就能完成的,孩子家长也需要积极的配合,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有美好的未来,但是我们需要从现在抓起,让孩子有更明亮更美好的明天。
在这里,我只是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阐述了一些可能常常不被重视,却又深刻影响着以中学为主的合唱发展的问题,与大家共勉。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在组织教学、排练,还是参与演出比赛的过程中,“合唱”活动都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教师的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第二篇:校本研修反思
武镇中心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反思稿纸
王宁
时间总是在匆匆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一个学期转眼之间就到了末尾,本学期,本 人能依据个人研修计划,以校为本,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 学习与反思的习惯。现将本学期个人的研修工作总结如下:
一、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积极反思、踊跃发言。认真看好学校组织观看的远 程下载的优质课例,并记好听课笔记,讨论时踊跃发言,并聆听别人的观点,在交互中学习,在交互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吸取别人的优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用学习得来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用学来的现代信息技术 为我教学的辅助手段。我班的学生有39人,全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根据我班的实 际情况,在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手段,辅以课件,灵活运用跟进策略,使得课堂在动 态生成中充满生机,学生在鲜活的课堂教学中体验了语文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不知不 觉中获取了有价值的语文知识,成绩得到逐步提高。在教学之余,我还乐于撰写教育随笔,写教学反思,反思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反思课堂生成的问题,各种信息加工所做出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本身,教学经验教学结果等。开展校本研修课堂是主阵地。立足学科实际,根据自身特点,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网络学习是校本研修的一条路径。上网看看别人的高见,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
通过学习和研究,我认识到只有使自己真正拥有“一桶水”,拥有“源头活水”,才能提高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在研修中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提高,班级学生成绩也有了显著的变化。这些都是参与校本研修带来的变化。事物是发展的,过去早已成为历史,而现在转瞬即成过去,回顾是为了进步,我相信只要自己真正把工作落实到实处,校本研修必将是百花齐放的春天。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如果要用
第页
一句话来表达我对校本研修学习的感受,我觉得魏书生老师的话再合适不过了。我们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就应要有一桶水”。开展校本研修 对于我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新课题”。很多的理论需要学习,很多的问题需要探索,很多的争论需要解决。面对课改新形势,如果我们对校本研修还是一无所知,或者只 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上,那么我们的工作怎么能扬帆启航?我认识到只有使自己真正 拥有“一桶水”,拥有“源头活水” 才能提高自己驾驭这项工作的能力,从而更好地 做好这项工作。我必须去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去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去提高自己 的人格魅力。
用知识丰富我的思想头脑,用理论指导我的工作实践,使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了 校本研修,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当初 “思绪乱如麻”,整日被校本研修困扰,而如今突然有一种“居高临下,胜景尽览”的感觉。作为一位 分管教学的领导,我意识到只有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敢于创新,乐 于创新,善于创新。开展校本研修,课堂是主阵地。立足学科实际,提出“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自创和引进相结合”的思路,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特点,使得研修活动全 面铺开。
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当中,我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贯通 了教育科研的方法。
辛勤的汗水与甜蜜的果实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恐怕没有一把尺子可以丈量。但抱 着最大的希望,作出最大的努力是不可少的。校本研修让我更加觉得“美好的生命应 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第页
第三篇:校本研修反思
通过校本培训,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种种不足,我觉得以后教学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重视领会编辑意图,这是深挖教材,过好教材关的关键。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专题组织教材,我们在备课时也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很好领会编辑意图,明确每单元、每课的目标,围绕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做到心中有数。首先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其次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再次认真钻研单元训练目标和教学参考。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即使课标要求弄清楚了,单元目标不清楚,也照样吃不透教材。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教参教参,只是参考,不要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重新定位阅读课文教学模式。
以往阅读课文教学无外乎三步走,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写作方法。新课改形势下精读教学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初读、自读课文,疏通词句、知其事(即讲了什么事)。第二再读课文,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为什么受感动?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第三同学之间交流,教师适当点拨。采用批、画、注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能够自己投入到读、思、练、议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弄清楚你所批画句段是什么、在何处?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会使你受感动?(研究写作方法)这些都可以在一个环节完成,有感动,还能传达自己的感动。
三、淡化对课文内容分析,不必要进行繁琐的课文分析、人文教学,要强化对语言的积累运用,写法揣摩、迁移及学法的习得。
①重视语言积累运用。可以让学生摘抄课文中打动自己的词、句、段,从而积累语言。②重视写法揣摩、迁移。应该借助文本语言(教师、范读、朗读指导,抓比喻句、拟人句体会)。从整体上很好的朗读,再在整体朗读基础上,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凸现人物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心中的人物形象高大起来。③强化对表达方法的理解运用,即归纳可学可用之处,使学生学法上有所习得。可以适时进行小练笔,一个词语、一句话、一小段都可以,不必在课尾去做,与方法的习得一样可贯穿于整堂课,随时去做。
总之,通过校本培训我深切地认识到:钻研新教材,推进新课改势在必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加强语言教学,加强阅读教学容量,讲求实教,才能促进新课改深入发展。
第四篇:个人校本研修反思
校本研修反思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反思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些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听课。每周听课之后,还与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及时整理成文字材料。
(三)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网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四)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校本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第五篇:校本研修培训反思
校本研修培训反思
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保证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和推进。目前,不少学校都纷纷加入了校本教研这个活动中,校本教研活动在各校已经展开,我校校本研修也进行得轰轰烈烈,但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探究问题一:教师总是在被动状态下研修,缺乏自主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该怎样做,以形成教师自觉研修的局面?
反思与思考: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现在人们往往比较关注的是如何给学生“减负”,殊不知,需要减负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教师每天都在忙个不停,是否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呢?就拿老师的教案来说吧。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一定时期必须写好多少节教案,致使许多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每次做够做足准备,达到一定数量,学生作业随机抽查,这样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而又无法说清楚你每天到底干啥了。我校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每次常规检查考核时,还是以谁写的多,谁的教案详细,谁的考核分就高,而不去研究教法,学法,及创新程度。为什么要硬性规定作业的数量呢?为了追求数量,甚至为此耗费大量精力的规定究竟有什么意义?有的一线教师长期从事同一年级同门课十几年,几十年,还有必要天天写详案吗?我想,这类教师应该在往年的教案基础上做一适当、必要的改进、提升,多研究些好的教法、学法,多做点教研工作,而不是机械地写一些自己能倒背如流的所谓新教案。
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少一些无意义的检查,让教师多一些时间进行研究、教学;少一些形式的东西,让教师从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创造、研究之路。只有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使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分享自己的智慧,学校作为合作的学习型组织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问题二:现在教师事务多,压力大,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指数不高。怎样调和生活与工作的矛盾,找回职业幸福感和生活幸福感?
自我反思:让教师尝到教学研究的甜果,引领教师走上教研这条阳光大道。
校本教研必定是由一位位老师去深入探究研讨。所以不要随便评价老师的创新举动,要突出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个体,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教师真正进入研究的状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生活。
当然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是必要的,但它们决不是校本教研的全部。所以行动的量要有个度,不能杂七杂八多项活动让每位教师都去参与,教师展示的应该是自己的特长,研究的成果。任何平台的搭建都应该是针对一部分人的,使一部分人的特长,因而就不能强迫所有人都去参与(当然,教师基本功除外),否则,老师都累得筋疲力尽的,那教学研究的质量、力度就无从谈起了。只有不过多地去干扰老师的工作,提倡个人发挥,推动创新研究,使校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使教师尝到研究本身的乐趣,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从而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阳光大道。
问题三:该如何把繁复日常教学工作与校本研修合理整合,怎样在适当“减负”的前提下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自我反思:教研任务布置要适量,有目标,有方向,让老师能轻松愉悦的接受,远离职业倦怠。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当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之中也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老师们向着“完人”乃至“神人”的方向努力,而现实必定是现实,它与这种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就使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另外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多年,但应试教育却依然不减当年之威风。单元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再加上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和教师心力交瘁。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重压之下,谁还能保持愉悦、超然的心态去教研呢?
因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关注教研任务适度,而不是仅仅去给已经承受很大压力的教师提出各种要求和更多模糊不清的任务。只有教师遇到能下手,能轻松完成的任务,才会心情愉悦,这样教师自身生活就会快乐、幸福,他才能把这种快乐带给工作。很难想象,一个整日愁眉苦脸的教师会真心的说一句:我工作我快乐!
问题四:专业引领不够,主体偏离,束缚校本教研的手脚。自我反思: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放开校本研修的手脚。教研部门很少到校进行现场指导,教研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内容限于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或者仅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教研,是在本校内进行的,是以解决学校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的,其研究主体当然是全体教师。可是在学校,由于传统教研模式的强大惯性,教师搞教研基本上是依赖于所谓专业研究人员。也就是说,从研究课题的选择到研究计划的制订,从研究活动的开展到课题结题,乃至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由哪些教师讲,讲后由哪些人来评,哪些人参加教研会等,都事先安排好,其他教师成了配角或旁观者。这样一些教师便认为,教研是个别老师的事,自己不会做也无须做,只要教好课就行了。在这种认识误区下,他们只习惯于借鉴他人好的做法,偏离了自己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
校本教研的开展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发挥,也离不开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其中,专业引领是关键。离不开专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专家可以是专业研究人员,也可以是校内的骨干教师。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第二要轮换派教师走出去学习,把外边的先进经验带回来。第三还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教师还得先从理论开始研修,说一千道一万,这种校本研修又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局限于一般教材、教法的研究,而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研究怎样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这种改变不是搞一次大的教研活动就能奏效的,所以研究也不能停留在听课、评课方面,而是对某个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持久研究。第四要加强实践体验,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操作实践,探究研修。
12月14日,学校组织了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陕西省中小学校本研修项目办公室的吴积军老师主讲的校本研修讲座,这是我听吴老师关于校本研修的第二次讲座了。通过这两次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要发展,校本研修是关键,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保证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和推进的重要措施。吴积军老师从校本研修的概念、内涵和要素、关注教师生活方式、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倡导广大教师通过校本研修,学会做卓越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会教学的教师、做会成长的教师。他质朴的理念,生动的语言,详实的案例,深邃的思想和敏捷的思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大家真切地领略了专家的风采,体悟到了教育的真谛,在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时,更多的是源自思想深处的触动和思考。
反思自己在校本研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总是在被动状态下研修,缺乏自主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长期从事毕业班的教学,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张,放松了对自己学习的要求,总是感到自己能够支配的时间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不多,加上一些繁杂事务,固对校本研修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很少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对自己的业务学习和能力的提高缺乏积极主动性。
该如何把繁复日常教学工作与校本研修合理整合,怎样在适当“减负”的前提下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从吴老师的讲座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积极投身于校本研修,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在教学中,教研任务布置要适量,有目标,有方向,让老师能轻松愉悦的接受,远离职业倦怠。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当今社会各界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值过高,给我们教师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我们老师们变成“完人”乃至“圣人”,这就使我们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寻找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职业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做幸福的教师?一直以来,对于幸福这个话题,人们总是有着不同的理解。正如毕淑敏所说“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她。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说到底,幸福就是一种感觉。身为教师,若要论起职业幸福,倘要我说真话的话,我从未感受到过从事教育的职业幸福。面对新的教育对象,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面对越来越让人应接不暇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大于实质的检查、验收以及现场会等,老师们被迫在身心疲惫中接受尴尬的煎熬,还有多少幸福可言?可是,当我们认真聆听了省教科所校本研修专家吴积军老师的《校本研修与教师职业幸福》专题报告后,使我认识到:只要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转换自己的心态:学会看到光明,学会良性对比,学会看到拥有,学会接纳残缺,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创新工作,我们才能在变革中求新,在求新中进步,收获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就像小沈阳说的那样“只要快快乐乐的每一天,幸福其实就那么简单”。
和许多不幸的人去相比,我们还拥有工作,拥有爱心,拥有技术,拥有梦想,就凭这些,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幸福。就像教育名家如叶圣陶、魏书生等,都是极好地实现了职业幸福的途径____不仅仅有“偷懒”之心,更要紧的是还有“取巧”之技,他们把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切实落到了实处,工作在他们心中完全就是事业,因而有了幸福美满的人生,名垂千秋,成为世人敬仰的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