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空调安装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杨堃
浅谈空调安装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行动导向法是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我们国家使用还不是十分广泛,为了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情的教学方式,我在《空调安装》这门课使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并给予个人分析。关键词:行动导向法、创新
引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所以能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职业人才,在于其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所体现的先进理念,展示了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改革教学模式已提到我国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许多学校都做了或正在做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也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现行的中职院校过分强调文化课基础,文化课、专业课时间基本均等,没有主次,导致学生既没有高的文化素养,又不能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以往的信息加工、获取、传递方面的落后局面,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法,直观地把传统方式难以表述的现象和过程形象地显现出来。通过形象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学习方法,引导学习者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技术传递立体化,符合认知理论模型,对现代教育技术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在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率、促进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材结构、改善师生关系上提供传统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支持。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新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如何做到既让学生学到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在学习上能力的培养呢?我在上课时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大胆进行课堂中结构的改革。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主要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对每堂课精心设计,努力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让学生体验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结构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革,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我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我提出问题,然后,提供相关材料给学生,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根据自己讨论的方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完成实训,这样很可能在新课之前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原理,接着引导同学们的观点,最后我总结同学们的陈述或观点,得出我的看法或建议。根据基本原理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任务,这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整节课全方位的让学生来主导教学,让学生的“动”来代替教师上课的“静”。要使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课堂结构的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在基本原理支撑下,我鼓励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学生动手操作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训,几个好的学生可以一起做,好的学生带弱的学生做,在课堂上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
二、鼓励创新,唤起创新的欲望,激发创新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创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解题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通常不给固定答案,要求学生思想要“多元化”,争取多种方法处理一个问题,学生经常得出不同的答案,得出不同解决问题的途径,只要言之有理,我都给于肯定。在《空调安装》教学中,创新精神是必不可少,在实际空调安装中,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将会很难完成安装任务,只有尊重中职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地改革教育理论,确立边界清晰、信息畅通的制度保障,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优秀经验和做法,严格搞好顶层设计,切实推动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及管理创新,分阶段分地域逐步推行改革,才能真正有效推进我国中职教育科学化,实施创新改革。
三、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联想。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想象,解决问题。在空调制冷教学中,我强调动手的重要性,通过基本原理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动手操作,用实际操作来证明理论,并且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从中得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2.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空调安装有一定的原理,由于安装环境较为复杂,所以要理论结合实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应转变旧的教学指导思想,树立符合中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教学观念,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激发学生主动性为出发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职业发展,遵循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个性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中职教学中学生的各种特性发挥到位。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明显的感受到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优秀的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后进生能参与进来,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在自己的努力下学到了东西,体现自身价值。在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福军 2007年第23期 39—40页 《职业技术教育》发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2)、史平、秦旭芳 编 《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郑光琳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年04期 的《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
第二篇:行动导向教学中培养学生评价、论证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中培养学生评价、论证能力
评价是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是运用标准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激励、鉴定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论证与评价的能力直接会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对客观现实正确认识的态度。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学生按照实验书上的步骤机械操作,没有给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往往实验结束也没留下完整印象,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为设计性实验,即结合具体实验,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对实验数据或现象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结论成立,实验结果是否能验证已有理论或解释学习中的疑问等,最终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是进行后续分析论证的基础。只有在确认设计合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实验目的,使分析论证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结果。实验数据或现象并不等于探究的结论,它们只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探究的结论是在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因此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验结论。
案例一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和降解实验。教师先教会学生基本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主查资料,弄清实验目的和原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然后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得出一具体方案并论证方案可行性。每组选出一名代表陈述其设计方案,由教师进行指导点拨。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出在哪里。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使学生在实验中不是单纯训练基本操作,许多学生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把学习真正变成创造性的活动,提高了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和协作能力。
案例二通过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考试来培养和评价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在综合性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阶段及实验考试时,会提前时间给学生进行准备。一般将学生8~10人分为一个小组,学生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写出简要的文献综述、提出实验方案。然后组织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综合成一个实验方案。经教师指导确定可行后进行实施,给出结果,并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对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相关资料的查阅情况、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做出评价来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自身可以从一定的评价体系中获得评价结果与信息来更好地完善自我的教学业务与能力提高,做好教学反思。所以说,在行动导向型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培养与提高论证与评价的能力,其受益的不仅是学生同时也是教师自己。
第三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素质论文
摘要:时代在进步,教学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所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改革或者创新教学方法是重中之重,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寻找出一种更加实用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这篇文章主要是以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基础,阐述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让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职数学
就目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来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都显得极其枯燥无味。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讲解方法比较呆板和传统。众所周知,现在是讲究改革与创新的时代,那种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方法与这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所以说改革创新必须放在所有工作的前面,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以便更高效地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法还有另一种叫法――实践引导教学法,其中包括很多教学方法:情景引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等等。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之所以特别显著,是因为它不仅能有效传授知识,也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接下来便详细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教师在课前对内容加以分析、设计,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现下,我国的教材大多是顺应了应试教育制度,其内容体系看起来十分简洁明了,但是对于当今这个需要创新与改革的时代而言已落伍。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都是在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学方式机械呆板。行动导向教学法则不主张如此,它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要求较高,首先对教学内容做好规划,然后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其次把重点难点内容提炼出来,最后设计一堂生动活泼、结构合理的教学课程。以下几个方面应当引起重视:(1)研析教材,确立具体教学目标。例如,在《指数函数应用》一课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来制定一个主要以指数函数为应用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指数函数,对其具体构建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知,那么,最后学生对指数函数自然能够运用自如了。(2)结合目标,安排具体讲授内容。在这节课程当中,教师根据已经制定好了的教学目标,来规划结构合理的教学内容。比如:指数函数的具体概念以及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总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有所改变。我们知道,只有新事物才能吸引人们的兴趣,学生也是如此,如果每天都接触同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日渐减退,更遑论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就拿《指数函数应用》这节课来说,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些相关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引进去,然后采用幻灯片的形式,把建国以来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加以深刻分析,以此来带领学生对国民生产总值中每年的增长率问题加以探究,该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向学生导出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以有效调动。除此之外,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案例教学法也是比较合适的方法。以常见的购物还贷问题为例,如果张先生可以通过贷款五年,利率为5%贷十万元来购买一台雪佛兰轿车,那么提出问题:五年后如果张先生要一次性付款,应付多少?如果在课堂中,教师能够多举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能得到显著提高,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浓厚。除了以上提出的两种教学方法之外,还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四阶段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在很多教学课程中都很适用,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制定详细的学习任务
在内容讲授时,要注重对过程的合理设计,而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出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我们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就应该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个事实,做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一般教学形式设计方案是:先制定一套具体的学习任务,然后根据这些任务来进行学习,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的讲授就结束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设计重点在于任务的制定要结合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学习任务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来设计,要层次分明,让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有与之相适的学习任务。打个比方,在巩固练习这一个环节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避免出现以下问题: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对这些练习绰绰有余,而能力较差的学生却无从下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学习任务进行层次划分,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进步,全面发展也能得以实现。还有,在任务设计时对于需要用到的器材都应该在课前准备好,例如在《椭圆》这一课程当中就需要运用许多学习用品和器材。
3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大家互相帮助,所以,课堂学习小组的建立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大有益处的。但是在组建课堂学习小组时也要考虑很多因素,诸如学生的学习基础、男女比例、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等等,只有充分协调这些因素,才能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发挥出最大的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大家的思想集中到一起,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达到大家共同进步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个人性格等等),才能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将集体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而且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调动起来,学习氛围可以得到改善,课堂效率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那么,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地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呢?首先,组数与人数都必须合理划分,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此进行相应的辅导。然后,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小组长。我们都知道,领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尤为重要的,他是全局的领导者,一个小组的各项学习都需要他来指导,所以这个领头人一定要有很强的团结互助精神和责任心,这样才可以带动全组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也能更好地进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组学习还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进而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符号、公式、图像,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看到的教学内容往往都是机械抽象的,如果学生看到这些东西就头晕脑胀,又谈何学习兴趣呢?好在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而信息技术应用就是这改革创新中的那缕曙光,它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主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而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4.1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优化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大限度地整合教学素材,课堂中的知识容量也有所增加,而且更有立体感和画面感。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也会被迅速调动起来,学习兴趣自然也是会得以培养的。又如在《指数函数图像》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现场的图示来演示底数a的变化取值,让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明了。
4.2逻辑清晰,条理明确,化抽象为简单
考虑到中专生的知识基础比较弱,逻辑思维能力也比较差,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想把教学内容讲得清晰透彻的话,就需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那么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听起来更加浅显易懂,思维逻辑也更加清晰,知识掌握也会比较全面。在讲《指数函数》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都是通过定义来导出函数表达式的,这样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如果能够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细胞分裂过程来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再通过对细胞的分裂次数与细胞个数间的关系,得出式子,然后再以此推导出指数函数的解析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个式子。
5总结
总而言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单调的数学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而且,它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于忠生.做中学,做中教.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2.[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3]李少华.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性探讨[J].教学与管理,1997(1).[4]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国家规划数学教学大纲[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计算机在信息的处理上扮演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要求。
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 教学手段已经落后,教育将发生重大变革,正在逐步走向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新能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活动的根。教育过程不仅包含知识传递的因素,还包含着创新的因素。
一、注重德育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兴趣、意志、毅力、情感等创新型人格的培养。缺乏自信心、缺乏意志力和献身精神的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难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讲述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传记,中外计算机发展的差距,计算机应用及发展前景等。通过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引导学生发奋学习,使他们拥有坚韧的毅力,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理解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时代的主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惟有实践,才有创造。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在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启发,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育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我的具体做法是:⑴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做小报排版,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文水平;电脑绘画,制作贺年卡、书签,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绘画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并创作作品,完成后,让每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创作思路及过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利用汉字编码和文本编辑工具,以及表格处理、图形变换等方式让学生把所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用字、表格、图形等方式,把观察和思考、协商、讨论的意见做出归纳、概括,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⑵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进行学习成绩管理、运动会成绩管理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获取信息能力,培养鉴别能力
创新活动,离不开信息的吸收与重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随着Internet网络应用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Internet网络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开拓创新视野已成为现代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时代教育已真正成为知识传递与知识创新相融合的连续体。面对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正确上网畅游,正确选择有效信息,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使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做到学习上网两不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现代工具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育要面向未来,最现实的是面向未来的知识经济,无论是知识的创新、知识的普及还是知识的应用,都需要相应的人才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形成敏锐观察、积极求异、丰富联想、综合融合、知识建构等良好习惯。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优势,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比较的环境,探索和构建“创新教育”的新模式。
第五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多渠道多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想,塑造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使他们的创新能力逐步得以培养。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随着体育教育体制和理论体系的变革,目前的体育教学仍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笔者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点肤浅的认识,望能与同行商榷。
1、教师教法要创新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力的核心。任何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可能不采用一定的方法,只是由于学识、经验、风格不同,往往拘囿于某种特定方法罢了。教师一旦陷入某种缺少变化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去,就会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在优选教法时,应首先研究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投入在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屏弃传统教学观念,勇于革新。
1)、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学生创新“灵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少年儿童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与自身活动中的自主性来进行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活动对少儿的心理因素发生作用,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会寻找自我发展的途径。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要在教学中正确应用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不同的情境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置身“景”中,不自禁,从而产生“灵感”,进行创新。其过程是“设置创造情景——好奇感、新鲜感——诱发创造灵感——激起创造力”可针对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天性,有意识地利用故事中的情境、语言的描绘、色彩的刺激、赛场的安排等多种形式,去诱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2)、运用创造性游戏,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对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有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是人们根据周围条件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靠游戏者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自主性。因游戏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
“情”。在课堂上,它依充分体现参与者X人造型”游戏,“一次锻炼。
2、加强左侧肢体练习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用左脚支撑的各种跳跃动作、摆动、踢腿、左手运球、投篮、打乒乓球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是右脑的开发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面思考、探索、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墨守陈规,对某些知识、概念、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像,提出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新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比较,思维的光点在各事物多角度的本质上游弋,就能增强识别能力,达到“从这一点想开去”,从而产生思维的顿悟和灵感,迈向创造性思维的境地。为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基本方法。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教育理论发展动态,研究自身,研究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