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课题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课题
设计与论证报告
大丰市第四中学课题研究组(韦光明 执笔)
二〇一三年三月十日
一、背景与目标
知识经济的兴起及信息化、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给教育提出了挑战。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谁就将领导世界的潮流。而信息技术又改变了学习者的行为方式;全球化则为终身教育提出了学习的主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又要求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蕴含着人类的高级智慧的信息技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传统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为彻落实盐城市2013年初的初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形成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抓手,努力探索实施2011版新课标下素质化教育的途径、方式和方法;结合我校语文学科教师队伍结构的实际,努力寻找在课题研究中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达到快速提高我校教师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目的,促进我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向教学过程全程优化的方向发展,寻求语文情境教学的最佳途径,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结合我市开展的课堂教学素质化达标活动,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校内语文学科素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教学方式,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传统教学所给予的恰恰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是让孩子自己构筑意义,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使得有效的教学过程成了在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学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的过程。
2、改革学习方式,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在教与学的情境中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探索普通初级中学实施素质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4、探索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5、怎样在地区性中考改革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
6、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体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7、通过课题的研究,努力解决长期困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主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软件工具、课件开发平台、多媒体课件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语文教学实施情境教学,它除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外,还可以模拟创设多媒体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等综合因素,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2、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理论的兴起,预示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在这个学习化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既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又是为了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提升人的境界,从而使人日臻完善。情境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更好地实践和丰富终身教育的理论。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将紧紧围绕现有素质教育理论,切实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实验中体现新课程理论和研究性学习等理论。
3、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情境教学,强调了语文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唤起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
三、原则和方法。
(一)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的原则
1、基础研究和运用研究相结合
第一,确立反思性研究意识,重新审视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强对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的反思。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也要意识情境教学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情境的概念与分类、情境教学的概念与分类、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情境教学原理、情境教学的实施原则、情境教学评价、情境教学与教师队伍专业化、情境教学与生命教育观以及情景教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理论问题研究中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认识。
第二,加强对应用性教学方法的研究。笔者认为应针对情境教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可以判别的标准和手段,如具备什么样素质的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如何实现情境教学个体化?什么样的课文教学需要情境教学?学生如何创设学习情境?在什么时间运用情境教学效果最好?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去研究。
第三,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结合起来。理论研究的深化必将带来实践的变化,同时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其理论是否合理,实践研究也需要转化为可供他人思考、操作的理论,因此,需要将两者相结合。
2、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相结合
第一,注意将原点辐射和多点聚焦相结合。情境教学研究由语文教学为核心向其他学科辐射,由内而外,扩展到语文以外学科和整个中小学教育。但是,由其他学科向情境教学研究渗透,由外而内,多点聚焦,尚有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余地。
第二,将跟踪热点与纵深发展结合起来。情境教学研究要能坚持动态思维的特点,做到与时俱进。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评价的建构,对教师专业化的呼唤以及对生命教育的回归,出现了诸多研究热点,为情境教学研究提供了诸多研究命题。但是,要想情境教学研究的基础更加厚实,必须加强对其本体的研究。
(二)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的方法
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综观情境教学研究,可以发现主要是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一种整体性的、注重过程的、弹性的、“自然式”和“人性化的”的探究方法。但是,情境教学实验若在进行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效果一定会更好。
2、历史研究和现状研究相结合。近三十年来,情境教学研究主要是立足现状研究,针对教育教学现实提出的问题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观照,有时总让人感到情境教学研究缺乏历史的厚重感,容易让人感到情境教学研究可能会走不必要的重复路,可能仅沾沾自喜于“新经验”和“新名词”的创造而造成的一定的学术泡沫。
四、概念界定。
情境指人活动于其中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包括客观情境和虚拟情境。客观情境指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境,不是经过人为再加工优化的典型环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客观情境就是言语交际环境,即语境。虚拟情境,指在现有的客观情境基础上的、为了某种需要而经过再加工创设的优化的典型环境或典型场景。
而情境教学,一般认为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和学需要出发,师生合作、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包括客观情境教学和虚拟情境教学。客观情境教学,指师生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客观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语境教学。虚拟情境教学,指师生制造与创设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虚拟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它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在分析、总结“十一五”、“十二五”前期课题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理论支撑。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实验组织机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通过外出参观取经,邀请教研室专家来校指导,举办理论讲座等形式完成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和论证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
结合全校开展的本课题研究实际,通过公开课、展示课、评价课等形式,达成情境教学模式的初步建立,邀请大丰教育学会、教研室对情境教学模式的阶段性作出研究评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建立子课题组,使实验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级的研讨活动(包括公开课、评课、实验论文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实验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为下一步实验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初)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该课题研究的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同时就该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及推广宣传,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并进行成果鉴定。采用统计、比较等方法进行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对比;学生素质的评估。邀请专家进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的专项评估。整理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取得的经验,整理编印相应的结题报告和论文集。
六、课题的管理。
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团结协作。
2、制度保证。学校已经制订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运用激励机制,重奖科研成果。
3、经费保证。学校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课题组所有成员通过多投稿自筹经费,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
4、技术保证。聘请省特级教师奚志红、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余恒祥等同志为课题顾问,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经常邀请语文学科教学专家来校通过举办理论讲座等形式进行指导,为提高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学校将推荐课题组成员定期参加各级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课题组将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实验研究情况,部署课题研究,巩固发展和推广研究成果。
5、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规划课题研究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相协调;落实课题研究成员与学校课职务安排相协调;安排研究任务与学校日常工作相协调;做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范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阶 段 性 总 结
加格达奇区教育科学研究杨淑丽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就会依旧是一堂机械而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一个好方法。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能大大的改变课堂教学单
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语文课
堂教学的生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从而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2、实际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探索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找到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切入点,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及应用价值。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推广,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同时也为当地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情境教育与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创设从语文情境教学开始,已有几十年的历程。在世纪大转折的时期,国际基础教育发生了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大震荡、大变革。其基本走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课程的综合,注重文理渗透、学科统整;促进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与沟通;推动课程建设的多样化、个性化,以适应学生的选择需要;改变课程开发与管理过于集中的政策,鼓励教师广泛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我国为广泛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倡导
者在1996年就明确提出了“情境课程”的主张,并开始了初步的实验与研究。本课题正是在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回应国际与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唤,进一步深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模式的一个尝试。情境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原动力,教育工作的职责就是为学习者创设进行情境学习的环境。它主要表现为建立三种情境: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情境、以知识为中心的情境、和以评价为中心的情境。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包括子课题的确定、研究阶段的划分、阶段目标、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等);
本课题是在学习大量的相关教育评价理论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并制定出的研究方案。
研究阶段及阶段目标如下:实验时间:本实验自2006年1月启动之日起到2010年6月止,共4年半的时间。
实验步骤:
(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6年1月——2006年8月)
1)学习全国创新学习的有关理论,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2)组织课题小组,明确各自任务,落实实验班,搞好教师培训
3)调查了解实验学校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方案
4)建立实验档案(实验教师、实验班的档案)
5)调查了解实验学校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方案
6)建立实验档案(实验教师、实验班的档案)
(二)课题实验阶段:(2006年8月——2010年1月)
1)指导实验教师学习和领会方案的精神
2)采用观察、测试、问卷调查、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等方法对实验目标进行评估。
3)指导实验教师备课,小组成员进行把关、审核,跟踪听课,记录实验过程备案。
4)小组成员听课、指导、研讨、评议、改进。
5)阶段性评估,学写出实验报告,并收集记实资料装入档案中。
(三)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要求各实验学校以实验目标为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归因分析,写出实验报告报上级部门进行验收,同时对可推广的经验要进行总结、推广。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情况(包括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的组成、开题会的情况、研究人员的培训、资料的准备、实验点的确定、科研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经费保证等);
(一)课题研究机构及开题时间、地点:
课题研究机构:加格达奇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课题组长:杨淑丽
副组长:李桂颖
课题组成员:杨坤、陈伟、韩迪、刘巍、梁褔云、秦淑霞。
开题时间:2006年6月6日
开题地点:加格达奇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会议室
(二)、总体研究情况
从2006上4月18日,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的申请以来,我组织我们课题组试验教师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
1、召开课题推进会。2006年6月30日,在教科所召开了由各校主管教科研主任、所领导及实验老师参加的开题报会。我对课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价值都做了一一的论证。
2、我是本课题组负责人,我与2006上7月18至19日参加了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负责人培训班的学习,系统学习了《“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的策略》、《课题的全程管理》、《教育科学的主要方法》等课程,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身课题研究和管理的能力。
2、8月30日,组织本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进行学习培训:《“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的策略》、《课题的全程管理》、《教育科学的主要方法》。
3、具体研究活动过程:
1)要求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潜心研究情境创设对本节课所起的作用,按规
定的制度定期完成任务,按要求完成实验和各种材料,从而建立完备的档案。
2)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阶段性小结。
1)选一名实验教师出一节情境创设研究的公开课,全体教师研讨,并写出反思材料。
2)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阶段性小结。
3)小结之后,分配下一步工作任务。
五、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2006年7月4日,我的科研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在加格达奇区教育科研所组织的“十一五”课题开题报告会上作了开题报告,标志着课题研究的正式启动。课题的出台,是经过全课题组教师集体智慧思考的,课题的确定,经历了上上下下几次的反复修改、讨论,可以说,在课题的初始阶段,大家献计献策,为课题的下一步深入开展做了充分的理论和舆论准备。根据开题报告的计划安排,已顺利完成了
第一阶段的有关准备工作。现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阶段小结。
1、撰写了课题的开题报告,并于2006年5月在地区召开的全区中小学教科研会上交流了课题报告;还得到区领导的肯定和赞赏。开题报告在地区网站上发布供大家浏览。
2、围绕总课题的思想核心,从理论上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帮助,从本学期教师递交的论文看,有的论文确实从中受益,显示出教师对课题研究思考的深度和高度。
3、确立了下列几个方面问题的研究,虽然有的还不够具体化,但有胜于无,我们可以边研究边完善,边探索边学习边提高:
a、创设情境,创新教育 b、情境、探究教学模式
c、情景教学法d、创设情境、合作探新
e、合作 愉快 创新
4、初步的理论成果。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在研究中我和课题组成员感觉到应从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课文讲解、作文教学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情境教学的认识。
情境创设是目前教学中的常用手段,一个好的情境必须能与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促进理解。如果情境结束后,与例题之间没有关联,则该情境就不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1)导入情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可是万事开头难,以下是我参考众多名师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
2)课堂情境创设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象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3)作文情境
作文在许多学生的心里一直都是一件可怕的事。他们害怕一板一眼的去写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缺乏能引起他写作欲望的情境。所以,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创设写作情境,把孩子们内心中宝藏发掘出来,或者说情境只是一个触点,从而激发了他们本身具备的写作能力。
广大教师围绕课题,自觉思考深入探索,先行实践即时总结。有一部分的教研论文结合课堂教学,做了一些尝试,已经初具成果,如:刘老师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感悟》、李老师的《语文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初探》、徐老师的《作文教学如何创设情境》、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等。
5、初步的实践成果。有的教研组已经组织教师开了几节课题模拟示范课。如五中的李桂颖的《散步》,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
六、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怎样才能在情境教学中突出教学的互动性、规范性和综合性?
2、怎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更好的挖掘教材的蕴藏的教育因素?
3、怎样利用教材的背景知识进行更好的教学?
七、下一阶段的任务
1、各实验教师要把教学和课题结合起来,要按既定的研究方案,具体安排落实研究的各项任务。确定课题观摩课的人选、课题、班级、时间等方案;要开展组内说课、评课活动;要准备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
2、组长要负责总结材料;观摩课教师要撰写听课心得;要组织动员全组教师全员参与,开展互学互评,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气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召开师生座谈会,总结经验。
4、阶段成果汇总。
八、几点要求
1、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踏实的作风搞教研,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哪怕是一点儿的成果,也是我们的教科研的收获。所以,要以课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成效为宗旨。
2、各教研老师要发挥引领的积级性,群策群力,不搞个人主义不吹毛求疵。共同提高共亨成果是我们的追求。
3、做好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
2010春汉语言文学(本)张 智 1053001203011
写作提纲:
引论:
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何把课堂教学情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施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本论:
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是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新理念的要求,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三、创设图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四、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五、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结论:
情境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实质上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当今的语文课程改革充溢着生气和活力,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和语文教育新理念的特点,为实施情境教学提供了必然。所以说,语文与情境教学有不解之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施情境教学是必由之路。
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是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新理念的要求,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了解情境教学,结合语文课本身特点,大胆运用情境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以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让语文教学渐入佳境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是语文之源”。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语文教材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也影响着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从教材中寻找生活的痕迹,用与生活自然联系的情境去开启学生的情感,才能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走入语文学习的美好境界。
例如学习课文《看云识天气》,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了解了云的不同特征,也明白了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课文的学习似
帝的新装》时,结合课文特点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到了八年级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歌颂自然”诗歌朗诵会。进入九年级则根据中考试题样式,分别组织学生根据实际进行了“走近名人”“我文明、校园文明活动”采访和演讲活动。于活动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三、创设图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明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语文教材中,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教读《爱莲说》,讲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话时,就可以拿出画有莲花的挂图,在学生仔细欣赏中,加以指点和启发,同时有感情的讲述:同学们,周敦颐是如此这般地给我们描绘了莲花的美好形象;再引导学生从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风度等方面分析,学生爱莲之情便溢于言表。
这种创设图画情境的方式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比空洞讲解效果要好。
四、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文学与音乐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音乐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春》这一课,有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如能引进音乐,则会取得
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却使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引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的形象有所改变,电子备课已基本取代书写教案,电脑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具,无论是初
一、初
二、还是初三语文教师都能够自己从网上下载教案和课件,许多老师还能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上课、专题训练和实体讲评。随着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就可以选择《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等几幅图片,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同学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在学《孤独之旅》时,在多媒体上播放电影《草房子》中与课文相关的那一片段,同学们兴趣高涨,与主人翁杜小康产生了共鸣,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透彻了。总之,影音情境的创设能够给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对师生而言也是一次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如此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 的语言可以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我是这样说的:“话说有一个职员在上班的时候出去理发了,这下领导可不高兴了,他可是振振有词的说:‘我的头发可是在上班时长的啊,所以我利用上班时间理啊,没问题啊 ’。这领导说了:那‘你下班后就没长头发吗? ’职员一脸无辜地说:‘是啊,所以我没把头发都理了啊„„’领导这下真是气得没话说了。”引得同学们哈哈火笑,我一本正经地又说 :“这个职员啊,就在我们班上,不过他没出去理发,他在干什么呢?”同学们先是一愣,转而会心一笑,那位同学也很自觉地收起了指甲钳。精巧风趣的幽默艺术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切实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正如别林斯基所言:“准确的和使人畏惧的幽默,对一切卑鄙可笑的东西来说都是当头一棒。”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渠道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总之,我认为情境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实质上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情境教学法既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实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早就告诫我们:“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这为我们指明了新课改的方向,即初中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只有这样,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构建美的课堂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转换为指导学生的“开放式学习”。同时,教师的观念也要改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起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奠定共同基础,又要承认差异,兼顾个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才能。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平等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诗意的、和谐的、精彩的。教师必须确立“平等对话”、“民主教学”和“美的创造”等意识,打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对意境优美的课文,要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对于常识性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部分到整体,逐一概括出常识性知识要点,并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参照阅读,以下加深对常识性知识的理解。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特点,挖掘学科中的美,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融入诗画的境界,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具有灵动生命力的课堂,是具有个性张扬的课堂,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课堂。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多维发展。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小手林立,一改往日的语文课堂就是几个好学生的“天堂”的局面。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道德和价值观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注重问题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要打造高效课堂,要吃透新课标,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要组织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再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对于初中教师来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它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重视问题性,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亮丽的风景。例如,上课伊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垮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去路,你是想办法搬掉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②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路,你是选择挖掉屋前的大山,还是选择搬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发表针锋相对的看法。教师借势导入: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三、采用合作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合作学习,就是把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小组内每个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第五篇: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 兴盛小学
范蓉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高效率的课堂,就是学生能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既定目标,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都得以提升。那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就这一问题,我先后阅读了《201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洋思中学、杜郎口初中和昌乐二中等教学成功模式,他们的成功经验给了我启示和思考。但他们的经验我不能照搬,否则就会是邯郸学步。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对大部分留守学生,他们知识面窄,阅读量少,且又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又怎样将新课程理念与高校课堂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呢?我凭借自己几年来的教学体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课堂的高效将无从谈起,立足现阶段农村教育现状,我曾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
一、语文课堂的高效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所以我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每当接任新的语文教学工作,我都会对学生做语文学习动员工作,调动学生长期关注语文、自觉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写在前面》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改变学生以往认为学习只是在课堂上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未进课堂已与语文相伴。记得我刚从学校毕业时就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以致让学生的学习盲目而被动。同时我还对学生强调语文学习对自身当前与以后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既可丰富自己又可成就自己。从教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真切的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态度带给学生的成长和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并非朝夕之功,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也不忘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员引导,让学生时刻以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迎接语文学习。
二、课堂的高效离不开课前的准备。初中生已有小学六年的语文知识储备,并初步养成了学习语文的一些习惯。针对学生情况,首先是工具书的准备。我会要求每个学生必备一本工具书——字典,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字典这一工具书必不可少。其次是课前学习的准备。即是要强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我会针对不同的文体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刚开始老师必须给予预习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自己课前独立预习的习惯。作为语文老师,我不上没有经过学生预习的课。我坚持让学生的预习成为一种学习语文的习惯。最后就是良好学习状态的准备,即是要求学生要全身心投入课堂,做好课堂上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积极大胆地解疑质疑的准备。所以,我认为课堂的高效需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课前准备。
三、课堂的高效离不开老师的有效组织。首先,老师的有效组织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科的挑战性,要想上好一堂课,老师的课前准备十分关键。课堂上老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心灵的倾听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乐于去学,主动去学。并适时以恰当的姿态和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其次,老师的有效组织体现在清晰的课堂环节上。我的语文课堂一般分为三个板块:1,课前预习汇报(8分钟)。
2、根据学案,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4分钟)。
3、总结反思、巩固迁移(8分钟)。我力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学习,我只是给予引导和指正,着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总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清晰的课堂环节有益于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
我自在本班实施高效课堂以来,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和习惯大有改变,学习自觉性有所提高。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工作不尽完美,我相信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份希望。就让学生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路前行吧!
以上是我在高效课堂中所做的一点尝试,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