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导入,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

时间:2019-05-12 23:1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样导入,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样导入,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

第一篇:多样导入,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

多样导入,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

新颖丰富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小学生喜欢新颖、富有变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要设计多样导入,激趣的同时让课堂更精彩,让学生以更为积极的姿态融入课堂。本文拟结合苏少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多样导入,让美术课堂焕发活力,精彩从“头”开始。

1.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导入能够营造一种独特的学习氛围。教师将美术内容隐藏在情境中,利用丰富的呈现方式展示情境,让学生不自觉进入情境,体验情境内容,从而诱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等到学生入境后,教师要结合美术学习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收到良好的导入效果。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美术“节日”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导入方式,成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首先,教师与学生一起装扮教室,挂上一些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饰品,贴上窗花、对联等,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中国不同的节日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浓郁的节日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最后,教师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师: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你知道这些节日的风俗活动吗?你能利用美术的形式展示这些节日吗?有了前面的情境内容做铺垫,学生的互动兴趣逐渐浓厚起来,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积极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起来,课堂氛围其乐融融。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从教室区域入手,与学生装扮教室,营造情境氛围;再利用视频辅助情境创设,引出问题,从而让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欲望逐渐强烈起来。

2.问题导入,调动学生思维

问题导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也较为常用。课堂开始,教师设计与即将学习的美术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提前感知美术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营造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还要注重话题与美术教材内容的联系,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学习。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五年级美术“吸引人的招贴画”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方式导入新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街头随处可见的招贴画,包括“肯德基”“哈利?波特”“蓝猫”等招贴画。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招贴画,吸引学生眼球。其次,围绕着这一主题内容,教师设计相关话题,调动学生思维。

你认为什么是招贴画?你认为应该如何设计吸引人的招贴画?

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热烈的交流、讨论,从而感知招贴画的相关内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从而为后续的招贴画的学习奠定基础。

3.想象导入,焕发课堂活力

想象导入主要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带动学生想象,并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的方式将想象的内容呈现出来。小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以想象方式导入美术课堂,让美术课堂焕发活力与精彩。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五年级美术“儿歌和童话故事”这一课时,教师以想象方式导入新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喊妈妈,妈不在。叽里咕噜滚下来。”

儿歌中含有趣味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着小老鼠偷油的生动情景,设想偷油的种种方法,并构思儿歌中的有趣画面。这样的想象活动博得学生的一致欢迎,学生的思维不断跳跃着。有学生说“小老鼠是架着梯子上去偷油”;有学生说“小老鼠是跳跃着上去偷油”;有学生说“有一只小老鼠在下面扶着另一只小老鼠偷油”„„紧接着,教师顺势切入“儿歌和童话故事”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情景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让美术课堂焕发活力。

4.操作导入,享受学习乐趣

小学生不喜欢过于拘束的学习,他们喜欢动一动、玩一玩,从中学习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教材内容,设计操作导入,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享受动手的快乐,从而渐入学习佳境。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五年级美术“妙用纸盒”这一课时,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方式导入新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上课时自带纸盒(不限制大小、形状等)。课堂开始,教师引导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纸盒,并动手操作。师:同学们,你们带来的纸盒形状不一,各有特点。一个普通的纸盒你能变出什么花样吗?你能用美术的方式让纸盒变得更加具有创意、更有美感、更实用吗?经过教师语言的带动,学生纷纷拿起手上的纸盒,开始构思如何给纸盒来一个“大变身”。有学生在纸盒上涂鸦;有学生利用剪贴方式给纸盒来个“大手术”;有学生拼接纸盒„„在学生获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后,教师再顺势切入“妙用纸盒”的学习,从而达到一定的导入效果。

总之,“导”无定法,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导入,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多样的导入并不提倡教师“生搬硬套”,教师要结合美术教学实际情况,设计适宜的导入,以真正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第二篇: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为例

江门一中李月珍

上学期,我在学校省内公开日中上了一节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受到了省内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课堂气氛活动,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展示自我。这节课,给我一个反思的机会,非常赞成这么一句话:“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老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是足可以让自己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

一、培养换位意识,精心设计教学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前提条件,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框架。因此是很重要的一环。

1、目标为学生而设计

由于我们的培养对象是学生,目标主要也应该是针对学生的。而学生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且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目标来。

教师在备课时,不应把精力放在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就应当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同样,这些教师在上课时,在沿着自已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去的同时,也要顾及学生自己的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还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反映,预想的困难一旦出现将如何克服。这是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周密设计的。这样就会避免了 “以教”代“学”,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思维的情况出现。

如《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这节课,我认为基础知识是航天、生物、计算机的成就,这是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归纳、整理知识并通过填充形式完成的,这既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又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两弹一星”的背景、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是学生难理解、分析的,我把它归为难点,要突破。

2、设计开课导言,吸引注意力。

导入语,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这节公开课上,我让学生重温“神舟七号飞船升天并首次遨游太空”的视频片段,然后设问:除了“神七”以外,就在这刚刚开始不久的21世纪,我们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上还取得了许多的骄人的成绩,你知道有哪些吗?航天事业的成就让世界对我们中国刮目相看,我们中国人也为此感到十分的骄傲,告诉大家这只是我们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的一部分,由此导入新课。影视、问题情景的形式揭示本课的学习方向,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赞科夫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创设情境就是形成学生渴求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的“学习场”,达成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这节课,针对“两弹一星”的背景,我用了大量了文字资料及图片,把当时的形势让学生充分感受我们发展国防科技的重要性。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登载美国对朝鲜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并派兵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威胁我国安全的资料;苏军装甲部队参与进攻珍宝岛的图片及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并设问:假设在五六十年代你有权参与国防项目的审批,你为什么认为中国要发展两弹一星呢?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

性。在讲袁隆平培育“南优二号”水稻时,用凯文·卡特的摄影作品 《饥饿的女孩》和兰斯·阿斯特罗姆的《垂死的女人》创设情景,让学生各抒己见如何解决饥饿和粮食这一世界性的问题。

4、设置问题,激发思维。

在历史课堂上,问题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存在。教师借助问题设计教学程序、实施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历史教学的常态,因为教师的问题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思维疲劳。但教师的问题必须切合书本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反,满堂提问、琐碎提问、幼稚提问,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就不是真问题、好问题。《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这节公开课上,我在学生自主学习各个成就完成填充后,提出两个问题:近代中国科技没取得长足进步,而新中国的科技为什么能够取得重大的成就呢?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这样就能用最精粹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指向教学重点,形成清晰的课堂教学思路。

5、安排课堂活动,发展学生潜能。

教师如果能借助课文,在课堂给学生提供各种适合自己的实践机会,一展自己的才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能被激发起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我组织两个活动:①学生开展辩论:中国是否需要发展核技术和航天技术?让学生当场猜拳定正反方,活跃了课堂。②到最后有一个升学本课的讨论:科学精神比人文精神更重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精神是科技给人以力量而人文精神给人以关怀,两者是并重的。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使学生在对新问题的讨论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在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历史教学只看成统一共性的活动,采取统一“知识灌输”的方法,而应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将学生当作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诚然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同一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我们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地甚至错误的答案,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也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时候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就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浓浓的师生情,就能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开展中国是否需要发展核技术和航天技术辩论活动,学生从各个方面都分析,难免有跑题,但他们能自圆其说,我都充分肯定,然后再分析其观点正确与否。有的同学讲道,这些技术花费了大量的钱财一点都不值得,应该用在改善人民生活、教育方面,语言比较的尖酸。我是先肯定其观点,再引导他认识到国家独立强大是发展的前提,并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通过这节课,我个人觉得,要让课堂变成生命成长的沃土,焕发生命活力,并不难,关键是教师的精心策划,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三篇:浅谈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浅谈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音乐是一种享受,聆听音乐,你会感受到音乐带来的艺术之美。林语堂曾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音乐灵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音乐课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音乐的本身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的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本身的美。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体会音乐的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挖掘音乐中所蕴含的美,跟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共鸣。

小学生天性活泼、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教师要根据儿童好动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我思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用身体感觉音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体验,甚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切身的感受。一开始,全班学生听着《火车开了》以旅游的形式和老师一起跳起来,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如果说过去的音乐教学只是“教学生唱歌”,那么,我感觉到现在的音乐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地融入到音乐中来,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

二、教师要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生活乐观的态度

小学生年龄尚小,在很多方面都不是很成熟,因此有着很强的亲师性。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升教学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的歌声或者琴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觉得音乐原来是这样的美妙。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科书在第九单元——《妈妈格桑拉》时,对这首亲切真挚的人性美颂歌,如何表现藏族孩子对妈妈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对妈妈深深的感情是个重点。课前我为孩子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学生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为学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创设了浓烈的情感氛围。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三、选择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激情 课堂中教师能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制约着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英国教育家皮斯博曾说:“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顺从而教条的人,就会采用注入的教学方法。而如果想要让他们独立地思考,并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你就应当采取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富于活力与激情的音乐课堂中。

人音版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三课中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这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歌词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教学这个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根据音乐所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来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动作。开始我就设了一个悬念给学生: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学生顿时产生好奇心(播放在低音区慢速弹奏的《蜗牛与黄鹂鸟》旋律)然后我又对学生们提出要求:请你们静静地听,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如果谁猜出来了千万不要说,等老师的表演结束时,我们来抢答。老师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倾听和观察,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各种动物的名称,但我不会去否定他们的答案,而则是用谜语的方式告诉他们原来这位朋友是蜗牛,并且让学生来学学蜗牛是怎么走路的,学生的积极性肯定高。然后运用同样的思路播放在高音区加快速度弹奏的《蜗牛与黄鹂鸟》旋律并加入鸟叫声让学生们模仿黄鹂鸟的动作。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初步感知了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形象,而且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第四篇: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定稿)

理想的课堂是让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对当前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什么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著名教育理论专家叶澜教授在她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通过参加我县实践课堂改革活动,观看杜朗台教学新模式视频,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我受到了很大启发并深深感到:真正理想的课堂是让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理想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

和谐课堂是充分体现包容性与民主性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发展。师生、生生、师师之间要建立起民主和谐、尊重与理解、沟通与交流、互信与互爱的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用宽容与真诚去理解、欣赏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公正、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和谐课堂是为学生创设自由氛围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我们的教育总是在强调打基础,总是讲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的课堂就总是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没有给学生自由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和谐课堂要创造一个自-1-

由宽松愉快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让学生更多的体会思考与探索的乐趣,进而孜孜不倦,认真研究,全力探索,最终在反复的思考试验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堂的新鲜和生动,才能使课堂获得永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如果总是由老师包揽一切的学习,无疑会阻止学生自由探索的冲动,也就无法体现生命的活力。

二、理想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符合学生创造性发展的教学新理念,改变了原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特别要注意:

1、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等形式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曾经看到过一段教学视频:课堂上老师只起指挥作用,精讲或不讲,以启发诱导教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分角色扮演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某些环节上,有的学生蹲着、有的学生站着、有的由于看不到前面学生的讲解而站在凳子上。一个班近50人,每节课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发言中,表面上看有些乱,但是核心都有一个十分清晰的目标在控制着每一位师生。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时常很难辨认。只有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出现错误时,这时教师出来进行点拨、指导,教师的作用才显现出来。

受此启发,我意识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对教室也重新进行了布臵,除了一块黑板外,两面白板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我把班级分为六个小组,孩子们给自己的小组起了许多很有个性的名字如:超越梦想队、开心苹果队、智慧组、快乐星球组合……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让课堂活跃起来,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让我欣喜、佩服和震惊,我从来也没有看到课堂上学生这样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一个学生都急于表现自我,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自信。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和真实的体现。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学习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补充学习素材,而且要对每一组的学习情况予以恰当的评价和适时的点拨。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协调好各学习小组间、同一组学生间的关系,控制好整个课堂结构。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会预习、会提问、会组织、会学法、会评价。

三、理想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

智慧课堂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生命的体验、一种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是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要高度关注学习者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

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成为放飞学生个性的殿堂。

1、智慧地导读。应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哲思引导学生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要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寻觅一个课文与学生经历的最佳结合点,语言经得起推敲,内容耐人寻味,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学生在学习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2、智慧地导记。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课堂不应该只是一个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的场所,它同时应该是教师、学生生命得以激扬的精神家园。学生是知识的直接探究者、构建者和发现者,而教师应是组织者、激励者和引导者,是学习活动中的共同研究者和首席发言人。

3、智慧地导问。“问”是反思性的探究活动。因“问”而“思”,因“思”而“问”,“问”是一个起点,也应是一个终点。智慧地导“问”的价值,不仅在于为探究活动指明了方向,更体现在伴随结果出现而引发的更为深层次的思考与产生的新问题,这将成为下一个学习活动的开始。智慧地导问“富有挑战性”,不仅是问题的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而且足以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

第五篇: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神农镇团东小学

张瑞芳

时光荏苒,转眼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十个年头。而我也已担任了整整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从事这一平凡职业,让我由衷地庆幸。对新课程,我走过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热爱的心路历程,我体会到了当教师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当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乐趣。我很高兴能与新课改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与新课改一同成长。身为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

新课程开放而富有创造力,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起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语文教师把酷爱语文的火花移植到学生的心里,把酷爱思考的习惯传播到学生身上,教学现状就会大为改观,学生会生龙活虎,兴味盎然,教师就成功了一半。”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情绪大都受兴趣的支配,浓厚的兴趣会像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学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兴趣,就会有效地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只有学生真正的“爱”上了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老师,产生一种愉悦感,我们的教学才有效。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语文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美国的门肯所说:“儿童最好的老师是本质上富有童心的人。”富有童心,就是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课堂上,一切顺其自然,老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这样老师与学生都会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2、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感知,从而加强直观教学的作用。鲜明的图象、悦耳的音乐都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过,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掌握好使用的最佳时机,并力争取得使用的最佳效果。

二、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小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我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具体做法是:

1、师生共同开发课程。

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切有利因素都可作为课程,如果让学生这股鲜活的力量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局面。那样不仅使课程更丰富多样,为学生所喜欢,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一课时,我原本的设计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园内的满园春色。当我刚提出问题时,学生们纷纷踊跃举手发言,突然一个急不可待的学生冒出了一句话:“老师,我可不可以把自己想到的春色画下来?”这句话提醒了我,作为小学生,绘画可是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之一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让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去描绘出他们心中的满园春色呢?于是我立即采纳了这位学生的建议,并让学生们画了起来。十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画好了。我让部分学生上台讲解他们的作品,又让其余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望着大家那一张张兴奋、满足的小脸,看着一幅幅五彩的图画,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这股无限鲜活的潜力。

2、师生共同教学。

传统的教学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老师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教学沉闷死板,学生感到压抑无趣。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打破这种定式,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

如:在学习生字时,为了让学生轻松识记字形、字音,我让学生们自己编字形儿歌,谁编得好,就采用谁的,并且让他上台来教大家。这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可高了,纷纷开动脑筋,编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儿歌,不仅有利于巩固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3、师生共同评价。

长期以来,忽视学生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了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潮流,我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通过自评让学生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学生集体评议,可以补充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

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评价老师,让学生通过“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不喜欢„„”“老师,我希望„„”等这些题目畅所欲言,大胆地对老师提出要求,做出评价。教师则通过评语使自己得到一些信息反馈,以便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而且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该是“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到鲜活与新颖„„面对着一个个充满着灵性的教育对象,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与学生平等对话,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我努力地营造一个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例如,我教《孔子游春》这一课时,采用 “情境创设法”。在

讲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静心地聆听那音乐中的山泉叮咚声,那山鸟清脆的鸣叫声„„并让学生描述他通过音乐捕捉到的画面,学生很快便能从他们捕捉到的画面中总结出这是一派春之景。我乘着学生正兴致盎然的时候,让他们说出自己眼中的春天。这时,学生们经过美妙音乐的熏陶、感染之后,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春就是小草萌发、百花齐绽;有的说春就是细雨蒙蒙、万物复苏;有的说春就是山泉消融、群鸟争鸣、山花争艳„„由于这开放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敢于去想,去发现,去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事实上,在这节课里,我也被学生活跃的思维所感染。在这教与学之中,我们师、生双方互相影响着、感染着、促动着,所以在进入正文学习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很快就领悟了这一篇叙事散文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并且对于“春”,学生们也有了一番自己深刻的体会与感受!这样的课堂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从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素养,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尊重学生的见解,让课堂鲜活起来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从零开始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真正地认识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主人。注重自主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让学生有个性的学习,这样学生的

发展才能有个性。把课堂让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把发展交给学生。因此,教学中要努力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真情实感。

再以《孔子游春》一课为例,当课临近尾声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当时,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水既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水发起威来,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个同学刚说完,学生的思维又一次得到了飞跃,各种奇思妙想,独立见解就如清冽的山泉汩汩而出,滋润着他们活跃的心田。我想:新的课堂教学不就是这样吗?只有学生主动起来了,活跃起来了,课堂才显示出它原本的活力与生命力。

十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使我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真正领悟了“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的真正内涵。课堂教学为学生发展而设计,教师努力转换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使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能力得到锻炼。我们相信,新课改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

下载多样导入,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样导入,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今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读后感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叶澜老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感慨颇多。 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她)的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云阳中学听课感言罗小耀 课改是一个旅程,对于刚刚启程的我来说,更是一个艰难和迷茫的旅程。“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老师该做些什么?”„......

    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基础教育的灵魂。还什么,——时间、空间;为什么还,无需赘叙;怎样还,却是一个关系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

    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出处:本人撰写更新时间:2005-11-23 20:11:31 [size=5][/size][color=Black][/color] 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师生的......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生命,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活力是旺盛的生命力、是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也可理解为朝气蓬勃,刚劲有力。学生生命活力在......

    盘活教材,让课堂焕发活力

    盘活教材,让课堂焕发活力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实施建议是――“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

    让美术课焕发活力

    让美术课焕发活力 新的课程,迎来新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必须摆脱传统观念影响,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武装教育思维,树立创新的教学核心、宗旨,提高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