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澄海区小学课改实验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澄海区小学课改实验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与新课改携手前进!
——课改实验总结
澄华街道小学英语教研组
小学英语的新课程改革已走过了一轮的历程,我们澄华街道小学英语教研组也经历了从青涩走向成熟,从烦乱中渐趋于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状态。几年来,我们教研组在开展课改工作中面临着“两难”,即专业教师少,学困生多。在我们的队伍中,公办的专业教师仅仅占30%,代课老师占60%左右;而澄华街道又地处工业较发达的新区,外来人口较为密集,大量外来工子女涌入学校,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与改革来说,更是严峻的考验。新课程呼唤“新型”的教师,呼唤新的课堂,结合本街道的实际,我们制订了奋斗目标——加大教研力度,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追求课堂实效,构建快乐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打通学习、交流的渠道,缩小“学困生”的比例,全力提高街道的英语教学质量。
街道中心组坚持“边培训,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的工作思路,将观念的转变、学习的持续性、教材的使用、教法的探究和学科专题的研究始终贯穿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引导英语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新课程的理念始终是进行课改实验工作的源头活水,为此我们坚持以理念为先导,组织全体老师分层次多形式参与学习与培训,促使教育理念得以不断更新。街道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各校教研组再根据实际有针对性组织学习。以“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为主题,通过看光盘、写心得体会、写反思笔记,课改大家谈等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崇尚学习、研究的教研氛围;另外,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其中,参加省级培训的有2人,参加市级的有4人,参加区级培训的有150人次,从而及时为一线教师带来了最新的课改精神。建立在学校自身发展基础上的校本教研,为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沃土和不竭的源头,各校教研组依据实际,确定了固定的“学习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会”(街道每学期一次,各校每学期两次以上),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这项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有记录,校本教研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增强了教师的学习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着新课程向前迈进。
06年,我们开展了“五个一”活动——每学期读好一本课改专著(或一篇课改论文),上交一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例,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每学年上好一节课改研讨课,每学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通过“五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岭亭小学、仁美小学、华窖小学在期末评出优秀课例、论文、反思,集结成册,在同行中推广。
二、专业引领,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的英语课堂出现了“热热闹闹、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热闹过后,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的效果,学生是否得到应有的发展呢?这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中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是很有必要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益,即教师遵循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就首轮新教材的推广实施中关注的难点问题,我们以有效性教学为主题,展开研究。
1、构建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生学习英语往往是“三分钟热度”,这一现象在起始阶段更为突出,我们以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中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以“构建快乐、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专题,结合新教材中不同课型的特点以及新课程实施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举行专题研讨课,力求打造优质课堂。
(1)、针对三、四年级学生好动、情绪不稳定的特点,鼓励教师们发掘新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坚持在课堂上组织有趣、有效的小组竞赛活动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03年,肖舒老师举行了街道第一场专题研讨课,结合所教的词汇设计了各种精致的“学具奖品”,这些奖品既是学生致力追求的荣誉,也是老师追求课堂实效的有力道具,将竞赛、游戏和学习融为一体,成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催化剂;同时,教师借助生动的身体语言及简单的英语指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使听课的老师对“快乐、有效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启示与认识。
(2)、针对科任教师反映的三年级学生认读单词难、五年级词汇量大、遗忘快的问题,结合区教研室许乐冰老师提出的建议,尝试在三年级中以音标与字母发音相结合进行字母教学,其他年级尝试把“自然拼读法”渗透到词汇教学中。05年至07年,就词汇的有效教学,先后由肖英、沈泽媛、陈丹芸老师开设了三节专题研讨课,分别尝试以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辅助认读,以音认形;以联想添图(如)的方法辅助认读,借图认形;以故事、歌谣等活泼的形式呈现较为枯燥的词汇,使学生的记忆更形象些、学习更轻松些。在改进教法的基础上,设计有趣的认读、拼读游戏,举行指读、拼写的竞赛,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认读和拼写的能力。
(3)、五年级教材中四会词、句多而难,课文篇幅长(尤其是Read and write),成了师生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经过学习研讨,我们大胆改变教材的编排,尝试四会句型提前教学的方法,并以城西树强小学为试验点,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陈少玲老师从解读新教材的阅读课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课前,根据教材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阶梯式的阅读材料及相应的习题,并引导学生预习——查找新词、质疑;课上,精讲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疑,自主完成阶梯式的阅读材料,比速度,比质量,评出优胜者;并为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阅读书刊——《快乐阅读》《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学生版)等,通过不同形式、多层次的学习方式,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果。试验工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陈少玲老师也在区的新教材培训中就阅读教学所做的有效尝试给予介绍、推广。
(4)、07年,针对六年级教材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句式、时态较易混淆的问题,我们以“轻松、有效的语法教学”为主题,在西门侨校举行了专题研讨课,课上,丽卿老师以生动的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为真实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通过比较、运用、讨论,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由学生自己归纳出语言规则,然后再由教师小结语法要点,另设情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中更充分地理解、运用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新课型。
2、创建民主、有效的教研模式
(1)、专题研讨,追求实效。“研究课+专题研讨”是我们街道在课改洪流中应潮而生的教研模式,期初,中心组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确定研究课的主题,物色最佳的授课教师,推广优秀的教法和经验;同时,要求听课的老师有备而来,汇报所在学校围绕主题做了哪些尝试、效果如何?该研究课中哪些教学方法值得借鉴?对于该课还有什么建议?达到使老师们不仅在理论上提高认识,实践上也有直观体验的教研目的,同时也为老师们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解决教学中的共性问题。03年的“让快乐在英语学习中萌芽”、04年的“有效的合作学习”、05年的“巧妙学单词”、06年的“英语课堂活动化“、07年的“在情景教学中梳理、归纳语法知识”等,一节节生动的课例,一次次精彩的专题研讨活动,不仅调动了全街道教师投身课改、解决实施课改难题的热情,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教研的实效。陈梅莹老师写的课改论文《英语中的开放式教学》获澄海区一等奖;肖舒老师所写的课例获汕头市阶段新课程改革实验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所撰写的课改论文《点击兴趣引发点,焕发英语新光彩》《玩并学习着》均获澄海区一等奖、《趣中评,议中学》一文获汕头市二等奖。
(2)、民主研讨,资源共享。在街道教研活动中,开通交流、学习的渠道,做到每学期期初,各校教研组长介绍上学期所开展的较有成效的教研教学活动,以供各校借鉴,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其中,岭亭小学推荐的“有声作业”以及课前“朗读(课文)比赛”,城西树强小学介绍的英语单词听写比赛(定期进行,抽号参赛)、早读英语朗读比赛(每周星期一、三、五早读各班齐读英语,值日的科任教师及行政给予评分,每月评出优胜班),华窖小学推荐的“袖珍笔记卡”,西门小学介绍的“单元复习提纲”等做法,均得到各校的青睐及推广。结合上期末统考测评的质量及教学的实践,期初的教研会上,各校组长就新学期街道的学生竞赛活动展开讨论,中心组集思广益,制订方案并提交教育组。05年,基于起始年级学生的听力较为薄弱,我们举行了三年级听力竞赛;06年,结合四年级学生认读、识记单词能力低,教材中语言知识的跳跃性大的实际,我们举行了四年级质检;07年,根据学生对词汇、句型的掌握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偏低的情况,举行了中高部的词汇竞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了自主参与英语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听、读写及综合运用的能力,也促使老师对有效性教学的进一步研究与实施,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3)、规范管理,整改提高。A、中心组协助街道教育组,坚持每学期1至2次到各校调研,规范“两本”,中心组对教师的备课本和学生作业本做了详细的规范要求,通过调研,让教师查缺补漏,正确备课、有效备课,通过对作业的规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书写,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听课,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B、加强对评卷工作的规范管理。教师在评卷时,对“连词成句”及学生书写的把关总是不够严格,06年,街道举行四年级质检,采取集中评卷,中心组提出以小学英语毕业考试的评分标准来评好各个年级的试卷,并于期中、期末、及词汇竞赛进行查卷,及时召开教研会议,与科任老师当面反馈,提出整改措施。针对“学困生”多的问题,要求各校教研组引以关注,多些人文关怀,制订辅导方案,尽力缩小“学困生”的比例,提高成绩。
(4)结对帮扶,均衡发展。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促进街道八所小学的均衡发展,07年,我们英语科开展了结对子的帮扶活动,具体安排为:城西树强小学—西门侨校、岭亭小学—仁美小学、华窖小学—上埭小学、澄华中心小学—玉窖小学。结对子的学校根据实际制订活动计划,每学年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交流校本教研开展的情况等形式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07年,玉窖小学参加毕业考试,总平均分和及格率极不理想,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心组协助帮扶学校多次到玉窖小学听课,对其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及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提出了一系列整改的措施,另外,帮扶学校的科任老师还主动开设示范课,推荐复习的资料及方法,帮助玉窖学校的新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08年期末统考,该校各年级的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六年级英语毕业成绩还名列街道前茅。
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研活动,解决新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评价改革,激励师生的共同成长。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新课程倡导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在评价改革中,我们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动力,成为教师、学生发现和调整自我成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1.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我们以研究课堂教学的评价为切入口,逐步改进对教师的评价。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先由各校根据实际制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再由街道中心组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如: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评价,要关注教师是否做到:教学目标的确定既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对教学策略的指导;教学内容的处理得当,注意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教学过程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合理运用游戏辅助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体现教改意识,在教学路子上有所创新;教学的效果突出,即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等等。评价方式实行多样化,方式有:自评、教师互评、学校评、学生评,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改进对学生的学业评价。O5年,我们参加了区举行的“小学英语学生学业评价”专题研讨交流会,摄取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结合教育组提出的“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学困生的比例”的要求,各校教研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进一步研究,完善了新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新的评价方案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纪律表现、参与学习的态度及情感、合作精神、学习成绩等进行评价,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等级制的方法,通过自评、生生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等方式给予评定。根据评价结果,各校还纷纷开展了评“星”活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英语之星”、“英语王子(公主)”;认真踏实却内敛的学生——“金手指奖”;进步很大的学生——“英语进步之星”、“小飞马”“学习突破奖”等,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
四、收获与思考
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街道中心组开通了交流渠道,采取不同的引领方式,大胆尝试,努力创新,使全体教师、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区举行的新教材培训中,肖舒老师、梅莹老师、陈少玲老师先后做了专题演讲;03年和05年分别在华窖小学、西门侨校举行了区性的课改研讨课;04年和07年,区教育局组织非专业老师进行转岗培训,我们街道有两位老师被邀为授课老师;论文、课例评选获汕头市级奖励的有5篇;区级奖励的有17篇。在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第一、二届小学生英语讲故事比赛中,蔡立宇同学获得一等奖,高盈盈、陈奕君同学获得二等奖、陈晓纯同学获得三等奖;通过专题研究和评价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期末统考中,街道各所学校的成绩日趋均衡,与其他街道镇的距离也在逐渐缩小,四年级的成绩已步入区的“中游”,率先达到教育组为我们制订的目标。
点滴成绩,让我们感受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目前,我们在课改路上还面临着一些困难:
1、目前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英语教师的配备暂时跟不上,造成英语教师跨班、跨级教学,工作繁重,难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个别学校严重缺乏英语专业老师,新聘的英语代课老师缺乏经验,导致起始年级学生没打好基础,过早失去兴趣,给高年级的老师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2、外地学生数量剧增,且流动率大,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绊脚石。
3、个别老教师对新课标、新课程的领会、实施还需一个适应的过程。以上困难既是压力,又是挑战,如果能认真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小学英语的课改路上一定能迈得更快!
加油!澄华!
第二篇: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城内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新模式的逐步实施,课堂中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清晰,使我们的课改思路也日趋明朗。本学期,我校结合中心校课改精神,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以教研为主导,以“说、讲、评”活动和读书活动的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课改进程,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下面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切磋。
一、从抓教研入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树起航标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教研工作作为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及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集中学习、集体研讨、同级交流、汇报展示、经验传授、课例分析等形式,及时为老师指引教育教学方向,不断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活力。
开学初,由学校教研组成员依据中心校教学>工作计划,共同研究商榷,制定出我校的语数教研大课题,并围绕大课题制定出详细的小课题,每周一按计划进行教研。各老师针对每周教研课题充分准备,在教研时把自己的好方法、好思路以及困惑进行交流讨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学期,我校以“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教研主题,依据这一主题制定出了:如何激发小学生说的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一系列子课题。通过几周的研讨,各老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作用,慢慢地放弃了以前以为讲少了就是耽误学生的陈旧观念。
另外,教研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只要有机会,我校经常派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后利用教研时间进行汇报交流,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师做的很好,每次外出,他们不是抱着游玩放松的心态,而是认真笔记,虚心学习,不断把好思想、好经验带回来,在教研时与全体老师共同分享,也带动着全校教师不断进步,迅速成长。每个人外出学习,都会有很多感慨,很多收获,很大变化。比如孙红梅老师国培半年回来,她本人的内在素质提高了很多,并且把读书的好经验带回来,在全校很快推广开来,她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后交流,在交流中创造。如今,他们班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阅读、认真诵读的好习惯,说的兴趣高了,说的话题广了,语言丰富了,内容充实了,整体素质提高了,她本人也从此养成了坚持每天阅读、诵读的好习惯,并带动起好多年轻教师与书为伴,走进诗歌、走进童话、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如今,每天晨诵时间师生共同配乐诵读已成为我校清晨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有英语老师高伟玲,从北京学习回来,把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的习惯传播下来,在交流中,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迅速提高。
教研兴校,的确如此。有了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我校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今,教学研究在我校已形成风气,不论是办公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经常会看到同级几个教师在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这些争论,真正反映出教研的境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二、以“说、讲、评”活动为途径,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锤炼。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育名师,名师创名校,每次“说讲评”活动的开展对老师的成长都是一次促进。每一位名师就是在一次次讲评活动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不断成熟起来的。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成为名师,很快成长起来,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两次“说讲评”活动,要求任课教师人人参与讲评。在讲评活动中,会发现别人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能从其他教师的点评中受到启发,得到点拨,学到经验。
新一轮“说讲评”活动是新模式实施以来第五次讲评活动,也是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我校教师课堂中日趋成熟的一次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们真的可以说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成效。从说课中,听出教师的设计理念变了,注重了读、说的训练;从听课中看到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变了,成了课堂的主人;从评课中,再也听不到哪位教师会说:“谁的课讲得真生动,把课文分析的真透彻”之类的评价,而是评价哪个班的学生说的好,提的问题精彩,教师引导到位。细细回忆一下,每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都有别人可学习、借鉴之处。走进二年级赵萍、李妮、张秦霞等老师的课堂,你会听到细腻温和的语言如潺潺溪水流进孩子们的心田,那一声声稚嫩而天真的话语中,充满了好奇、欣喜与快乐,多么温馨愉快的课堂呀!三四年级刘文良、姚丽、孙红梅、张丽芳、卢秀珍等老师的课,又会把你带入激烈的讨论中,一个个尖锐的问题令人深思,一种种科学的推理令人欣喜,这样的课堂活而不乱,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严谨,逻辑性强,善于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是六年级阴玲娟、冯江怀等老师的教学风采。李娜老师一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带到了高潮,使人从中得到享受。
尽管还有个别老师没有真正理解“引导者”的含义,整堂课完全带领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预设走,唯恐旁生枝节;尽管部分老师还缺乏教学机智,有些自主合作与探究活动还流于形式,效果还不太明显,但他们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只是步子还没有迈起来,相信通过这次讲评活动,对他们会是一次帮助,一次锻炼。
三、把读书活动开展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语言。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为学生会说做好准备。要求学生读书广泛,要积累多方面的知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广博的知识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尽量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从特色学校创建以来,我校就把读书,写字,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并在时间上提供保障,资源配备上提供支持。从去年开始,我校陆续在各年级教室安装了多媒体,一是方便教师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二是为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使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学校安排每周早读为诵读时间,师生共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师生共同走进诗歌、走进童话,尽情享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每学期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欲望,提高了师生读书的品味,充实了师生的文化底蕴,使师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丰富了,思路开阔了,教学效率提高了。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字无百日功,言需千日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相信,只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让学生真正说起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开发学生智力的场所,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呈现精彩。
>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
第三篇: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崇阳县沙坪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7月10日至7月18日,我们学校六名教师作为第二批次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通过听专家教授的报告,实地考察,小组交流,班级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的理念,增长了新知识,获取了新信息,学到了新经验,清醒了头脑,相信这十天的学习,必将对自身今后从事课堂教学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崇阳县沙坪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中心完小,迅速行动,积极研究新课标理念,认真组织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产生了些许困惑。现在一并提出,请与会的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第一、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课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这种由“理念”向“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完成的,人的思想认识,人的思维习惯,人的整体素养及社会外部的大环境都可以制约理念的实施和理想的实现。从目前实验区的“成果”来看,有些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有些流于形式,有些仅供“展示”“汇报”,不能真正落实于课堂,有些课是“大杂烩”,“大拼盘”,在实验区流传着一句“内容如不够,小组活动凑”的顺口溜,不能不说是新课改带来的一种“流行病”。因此,我们要走出误区,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要脚踏实地,实现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
第二、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过去,我们的教师是在教教科书即教教材,而今天应变为教材教,是把教材做为素材,过去认为课程是由教科书、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况和教学环境组成,而今天研究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还应包括师生互动及在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上。过去,我们在教学设计上的各种目标,都是预设目标,而生成目标没有被重视,生成目标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及出现了问题的解决中生成的,它在未来的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把重视预设目标转为重视生成目标。
第三、要改变教学模式。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练习和提高。如果今天我们依然用过去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显然不能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所以要改变教学模式,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应是高度个性化的,多姿多彩的,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有对教材取舍、调整的能力,备课时要知道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知道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到学校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示,当把过程还给孩子的时候,学生学习就不是被动的了。学生有发言权,教师不是无所不知的传授者,教学过程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路径进行,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为了学生的发展,要调整教学进程,使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关注的不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教案,而应注意学生的状态,抓住有利时机,因事利导。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许多亮点,这是孩子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蒙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让智慧闪耀光芒;要点拨偏差,让失误得以校正;要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火花;要剥枝除叶,让质疑抓住主干;要拨动琴弦,让情感得以熏陶;要尊重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要满足表现欲望,让生命释放活力。新课程的过程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一个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寻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三步五环七程序已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课堂里有没有学生成长的气息。
第四、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原有经验因为新经验的加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突出而引发的观念转变,结构重组,新旧知识间的这种过程,谁也不能代替,教师要给学生知识重组,知识建构的时间,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认为给学生讲的越多,越细,越透就越好。
2、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反驳,提问,补充。而不是怕出“意外”,怕影响进度,丢面子,就对学生的反驳,提问等不理和训斥。
3、在课堂上少问“为什么”,过去我们常常喜欢问学生“为什么”,都是教师想追问结果和答案来证实自己讲的是对的。在课堂上应该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他自己的经验知识来与教师交流的,教师要尊重孩子,少问没有什么深层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说“我讲这么透了,你还不懂?”“听都没听懂,还想看懂?”之类的话语,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明白了才行。
4、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这是当前课改特别强调的。过去我们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现在,我们要让学生提问题,给学生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
5、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探索性学习,学会合作。探索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有研究性的人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长期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亲自动手,去研究、调查、汇报来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6、改变师生关系。新文化的重建包括课堂文化、教研文化和学生文化。而师生关系是课堂文化的重要方面。过去,教师常常说“注意听”,“看黑板”,“有溜号的了”等,学生害怕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制约孩子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经常有惊喜,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学生问住,多说“你们还有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你比老师想的好”,老师应该多走下去,弯下腰,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要顾面子,不要不允许学生不一样,真正改变过去的师道尊严。
7、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去一套教材包打天下,现在教材多种多样,在实验区有49种教材,教材的难度普遍降低,知识面拓宽,教师要能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离学生远的可改为和生活近的,内容难的可降低,在安排学时时,也可以调整进度,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8、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以数学为例,原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解题能力强。现在却要求教师做到:首先要知道课堂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是什么关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数学风景;其次数学教师要懂得儿童心理,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解决生活问题;再次新课程强调数学化,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语文教师,首先要将自己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看到文化的走向;其次要积累、感悟、熏陶,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最重要的是人生的体验,是阅读中的感悟和对生活、生命的体验。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增加任务型学习,用所学的语言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交际任务。
9、校本课程。目前的课程包括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校本课程要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体现个性,通过不同的校本课程,提高和发展学生在科技、艺术、人文、生活技能、体育等各方面的素养。校本课程首先要根据办学目标来开设,要体现高尚、高雅和高明;其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开设;再次要根据教师资源,就地取材,从实际出发,利用家长、社会等资源来开设。
二、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困惑
1、课堂要活起来,但教师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时,明显感觉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效率降低了,这两者的矛盾如何解决。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驾驭能力不足。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感到新奇,往往一节课就是玩。
2、积极的评价体系是否意味着对学生的表扬越多越好。
3、小组学习是否就是合作学习。
在我们学校,这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焦点在于合作学习是否就只能是分小组学习。
以上就是我校在新课改实施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产生的困惑。不论如何,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做探索者,让新课标的理念闪光在山区平原、乡村城市的每一间教室里。
第四篇: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城内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新模式的逐步实施,课堂中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清晰,使我们的课改思路也日趋明朗。本学期,我校结合中心校课改精神,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以教研为主导,以“说、讲、评”活动和读书活动的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课改进程,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下面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切磋。
一、从抓教研入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树起航标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教研工作作为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及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集中学习、集体研讨、同级交流、汇报展示、经验传授、课例分析等形式,及时为老师指引教育教学方向,不断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活力。
开学初,由学校教研组成员依据中心校教学工作计划,共同研究商榷,制定出我校的语数教研大课题,并围绕大课题制定出详细的小课题,每周一按计划进行教研。各老师针对每周教研课题充分准备,在教研时把自己的好方法、好思路以及困惑进行交流讨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学期,我校以“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教研主题,依据这一主题制定出了:如何激发小学生说的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一系列子课题。通过几周的研讨,各老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作用,慢慢地放弃了以前以为讲少了就是耽误学生的陈旧观念。
另外,教研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只要有机会,我校经常派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后利用教研时间进行汇报交流,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师做的很好,每次外出,他们不是抱着游玩放松的心态,而是认真笔记,虚心学习,不断把好思想、好经验带回来,在教研时与全体老师共同分享,也带动着全校教师不断进步,迅速成长。每个人外出学习,都会有很多感慨,很多收获,很大变化。比如孙红梅老师国培半年回来,她本人的内在素质提高了很多,并且把读书的好经验带回来,在全校很快推广开来,她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后交流,在交流中创造。如今,他们班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阅读、认真诵读的好习惯,说的兴趣高了,说的话题广了,语言丰富了,内容充实了,整体素质提高了,她本人也从此养成了坚持每天阅读、诵读的好习惯,并带动起好多年轻教师与书为伴,走进诗歌、走进童话、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如今,每天晨诵时间师生共同配乐诵读已成为我校清晨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有英语老师高伟玲,从北京学习回来,把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的习惯传播下来,在交流中,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迅速提高。
教研兴校,的确如此。有了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我校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今,教学研究在我校已形成风气,不论是办公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经常会看到同级几个教师在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这些争论,真正反映出教研的境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二、以“说、讲、评”活动为途径,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锤炼。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育名师,名师创名校,每次“说讲评”活动的开展对老师的成长都是一次促进。每一位名师就是在一次次讲评活动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不断成熟起来的。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成为名师,很快成长起来,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两次“说讲评”活动,要求任课教师人人参与讲评。在讲评活动中,会发现别人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能从其他教师的点评中受到启发,得到点拨,学到经验。
新一轮“说讲评”活动是新模式实施以来第五次讲评活动,也是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我校教师课堂中日趋成熟的一次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们真的可以说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成效。从说课中,听出教师的设计理念变了,注重了读、说的训练;从听课中看到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变了,成了课堂的主人;从评课中,再也听不到哪位教师会说:“谁的课讲得真生动,把课文分析的真透彻”之类的评价,而是评价哪个班的学生说的好,提的问题精彩,教师引导到位。细细回忆一下,每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都有别人可学习、借鉴之处。走进二年级赵萍、李妮、张秦霞等老师的课堂,你会听到细腻温和的语言如潺潺溪水流进孩子们的心田,那一声声稚嫩而天真的话语中,充满了好奇、欣喜与快乐,多么温馨愉快的课堂呀!三四年级刘文良、姚丽、孙红梅、张丽芳、卢秀珍等老师的课,又会把你带入激烈的讨论中,一个个尖锐的问题令人深思,一种种科学的推理令人欣喜,这样的课堂活而不乱,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严谨,逻辑性强,善于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是六年级阴玲娟、冯江怀等老师的教学风采。李娜老师一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带到了高潮,使人从中得到享受。
尽管还有个别老师没有真正理解“引导者”的含义,整堂课完全带领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预设走,唯恐旁生枝节;尽管部分老师还缺乏教学机智,有些自主合作与探究活动还流于形式,效果还不太明显,但他们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只是步子还没有迈起来,相信通过这次讲评活动,对他们会是一次帮助,一次锻炼。
三、把读书活动开展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语言。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为学生会说做好准备。要求学生读书广泛,要积累多方面的知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广博的知识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尽量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从特色学校创建以来,我校就把读书,写字,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并在时间上提供保障,资源配备上提供支持。从去年开始,我校陆续在各年级教室安装了多媒体,一是方便教师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二是为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使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学校安排每周早读为诵读时间,师生共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师生共同走进诗歌、走进童话,尽情享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每学期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欲望,提高了师生读书的品味,充实了师生的文化底蕴,使师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丰富了,思路开阔了,教学效率提高了。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字无百日功,言需千日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相信,只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让学生真正说起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开发学生智力的场所,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呈现精彩。
第五篇:课改实验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总结
课改实验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总结
2003年秋季,新的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进入我区,一年级全部启用了新教材。我校则非常有性地突入了新一轮的实验改革中。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更师一次难得的挑战。这期间,我们扎实的开展了实验工作。现在将两年来的实验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完善管理制度
1.成立组织,指导课改实验工作
我校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共同参加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改革实验的领导工作。同时我校还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主任、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改革指导小组,具体指导课改教师的实验工作。为了研究学科教学,转变教师观念,便于课程改革的落实,便于实验工作的总结,我校还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任组长,由实验教师、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学科研究组。
近两年来,各组织各负其责,形成了一个领导齐抓共管,学校出台计划制度,教师努力实施,大家共同总结完善的良好地实验机制,使我校课改工作得到扎实有效地落实。
2.完善制度管理,保障课改实验的实施
(1)我校建立了实验工作管理制度,课题责任制度,课改实验研究制度,实验总结表彰制度等。制度上明确分工和责任;制定了以课程改革实验为突破口,整体推进的教研教改工作方针;制定了实验教师集体备课,课后反思,期中汇报,期末总结的制度;从制度管理上为课改实验铺路搭桥,确保课改实验的实施。学校定期举行课改调研活动,总结课改中取得的成绩,解决出现的问题。
(2)开齐开全学科,开足课时。按新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开齐开全了学科,并开足课时。改变了传统的以语文、数学为主的课程设置结构,突出了艺术品德与推导综合课程教学。从课程设置上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实验教师的选拔管理。实验教师从优秀中青年教师中选拔,在课改过程中,实验教师管理实行“五个一”制度。即每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报告课,做一次学科学术报告,撰写一篇典型案例评析,上交一篇典型教学设计,发表一篇论文。学校在奖励、评优活动中对实验教师实行倾斜政策,确保提高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二、加强培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我们认识到课改实验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改成功的前提。为此,我们以加强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作为转变教师观念的有效途径。为了让教师们更好的领会课改精神,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八月份,安排人员赴日照市参加全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训,开学前,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里的集中学习。学校课改领导组定期组织实验班教师开会,掌握实验班进展情况,深入课堂随堂听课、评课、检查教案、作业等,并定期召开实验班学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新教材使用的意义,听取家长对教材的意见和看法。使实验教师从多方面吸取课改教育信息。
我校选派实验教师参加了省、市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全部实验教师参加了区新教材、新课标培训。
三、以常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为途径,实现课程改革与常规管理相结合在工作中我们认为,加强常规教研、教学管理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在常规教学管理中,我校注重检查教师的课改思想是否落在实处。(1)教案检查重点看教学目标是否做到知识与技能、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学生情感体验相结合;看教学过程设计是否注重知识结论与学生学习过程相结合,是否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实现生活化,是否做到学科间的综合;习题设计是否体现层次性和注重因材施教。(2)课堂教学的检查,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学生学,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否到二分之一以上;看学生学习方式是被动听,还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看学生参与程度是“几言堂”还是“群言堂”,看学习过程是学生“凑花红热闹”还是深入研究。(3)教师业务学习笔记的检查,重点看有无《纲要》、《课标》的学习体会,有无教学刊物上的典型经验、课例、教例的记录。
在常规教研活动中,我们注重学校教研活动与教师个人教学活动相结合。学校教研活动,注重“自主学习”教学研究与课改“学习方式”教学研究相结合。本学期举行语文自主学习课堂研讨课和一年级语文“课改”汇报课活动。通过活动,教师进一步体会到自主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体会到前几年进行的自主学习改革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教师的个人教学研究,学校统一制订制度和标准,统一发记录本。每名教师均确立三个以上专题,或有典型教案记载,或有个案分析,或有评价过程,或有师生互动情节记录。长期研究,必定会产生良好效果,使课程改革取得实效。
四、取得的成绩
1、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实验教师已初步树立了“教”为“学”服务的观点,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基本定位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地位。
2、教师的备课工作,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师的备课上关注教材,关注大纲为本,转为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
①教学目标的定位,由以知识传授为主,转为以知识学习为载体,注重学生体验和经历,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培养,将目标定位在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上。
②教学内容由演、绎课本,转为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注重教材内容的选择和重组。无论是《科学》还是《数学》课程,经常看到教师对教材的重组和改编,使教学内容更具生活化、实践化,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可能。
③教学问题和习题的设计,更具开放性,在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提供了空间。
3、自主发展,动态生成的课堂已初露端倪
(1)注重了知识学习的“三个统一”
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结论与知识形成过程的统一;注重知识传授与学生情感的统一;注重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2)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统一。
初步实现了学生课内外结合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培养了学生主动运用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三年级《科学》课程,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到社会上调查,回家进行小制作等活动,丰富课内所学,初步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年级语文课程将环境保护、培养良好习惯等教育与课文结合起来。更有一年级数学课程让学生体现生活中的数,认识“快乐的校园”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育人资源。教师经过近半年的实验,已初步具备整合课内外教育资源的能力。
(3)初步形成了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执行教案的过程,转为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适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实施“二度设计”。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小组、生与全班、师与小组、师与全班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发展,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使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
4、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初步形成①民主、平等、尊重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现在课堂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想法和算法,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交流,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流畅,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②健全课堂评价机制。课堂上教师善于表扬学生,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同时课堂评价形式多样,有师对生的评价,也有生对生的评价。在评价中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激励学生共同进步。
5、注重总结,完善档案管理
实验教师期中写出学科实验的阶段性总结报告,期末写出实验总结。并将学期内汇报课教案,评课材料上交校教导处。上交自己典型的教案、课堂案例分析。上交实验体会和论文,外投论文争取发表。两年来,课改实验教师所精心设计的案例均被评为区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有30多篇优秀论文均获省市一、二等奖,其中课改教师贾红、魏健、李楠、李霞、杨培、靖传斌、石兆香、刘德波等参加优质课评比,分别荣获市区一等奖。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在全区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更为整个教育办树立了榜样。
回顾近两年的实验工作,我校所做的一些教改尝试有了些许成绩,但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课改实验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加强领导,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探索,为新世纪的课改实验贡献出微薄的力量。
课改实验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总结
文昌中心小学
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