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说课含义
一、“说课”的含义和作用“说课”,是指讲课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说说自己对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说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其内容涉及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情、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效果等及对以上诸项所作的分析。说课时间一般规定为15分钟~ 20分钟。
“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课前准备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可以借鉴过去上同类课时的一些经验,但说课材料与教案、教
学随笔、教后感等有所不同。
对于“说课”的作用可以这么认识:
1、“说课”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说课”既是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又是进行教研活动的一项具体内容。从“说课”开始,接着对“说课”进行评议,然后进一步讨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可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2、“说课”可以克服单纯的教学观摩的模仿性。在各门学科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最感兴趣的是现场教学观摩,他们往住能在观摩活动中学到不少组织教学的手法并效仿之。但是仅仅观摩课堂教学,使教师易于亦步亦趋,学习一招一式,硬性模仿多,融会贯通、从教学思想和教材教法的结合研究上思考不够,学了怎么做,不一定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而“说课”要求说课者围绕课的进行讲意图、说设计、谈手法、剖析理论依据,并融于对课的整体思路之中,使人更自觉地、更深入地把握观摩课的长处,避其短处。
3、“说课”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说课”不仅要摆过程,还要说道理,要对教案作出分析。首先要分析大纲、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来龙去脉,然后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作出能说清道理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的分析上下一番功夫。因而,“说课”对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钻研大纲、教材,深入研究教与学,提高业务素质的作用,无疑比要求只写出教学方案要大得多,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二、“说课”要说哪些内容说课的关键在于其内容,即“说什么”的问题。通过说课的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出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体现出教者对教学要素的深层次理解程度和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功底。那么,说
课要说什么?
我认为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
1、说教材。说教材,即阐述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深刻理解,对编者意图准确把握,才能制定较为完满的教学方案,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前提条件。
说教材主要包括:(1)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本节、本章乃至全套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教材的前后联系及编者意图,以及对学生知、能和个性发展的意义,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课时的教学内容。
(2)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具体化了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说课时要说清楚如下两个方面:①三维目标。包括(i)知识和技能;(ii)过程和方法;(iii)情感、态度、价值观。②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各门学科教育的特点,各科《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有关课程的总体目标、分类目标及学段目标。以数学学科为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过程性目标 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因此,我们在拟定教学目标时必须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来考虑。(3)分析教材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及关键。这就要求对教材作知识点分析,说说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哪些知识点,其中重点是什么,教学的难点及关键又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确定。有些教学内容既是重点,又可能是难点。
2、说学情。通常说,备课要吃透“两头”,一头是大纲、教材,一头便是学生。说课也是这样,要进行学情分析。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做到“知、识、爱”。要说一说所教班级的情况,班风和学风;说一说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的情况,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要求等,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以便选择和运用教法、进行学法指导时能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以利于教者作好心理准备,发挥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得心应手地驾御课堂。
3、说教法、学法。即叙述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所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这是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比如,在教学思路和策略上,可以选择目标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问题法等;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选用题组呈现或一题多变的方法,投影、播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方法等;在思维活动中,采取由实例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方法,比较、猜想、分析、综合的方法等等。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我国教育家关于教学方法的辩证观。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②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③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④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关于学法指导。在理论上,学法指导弥补了教学论长期管教不管学的缺憾;在实践上,学法指导在“教”与“学”之间找到了真正的衔接点。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学习观点、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等全方位的指导。南通市虹桥二中校长顾飞宇在《新世纪素质协同教育探讨》中提出:素质协同教育研究把学习方法分为学会生疑(怀疑)的方法――学疑;学会思考理解(思索)的方法――学懂;学会应用知识(辨别)的方法――学会;学会举一反三知识迁移(发问)的方法――学活;学会一题多解,发表独立见解(求解)的方法――学创。并提出“注意策略”、“编码策略”、“提取策略”、“解题策略”和“专家策略”五种学习策略。常见的,在指导学习方法方面,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学的方法,有组织学生有序观察的方法,有引导学生议论归纳、概括的方法,有安排学生操作、实验的方法,有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我们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教法学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撰写说课材料时我们要因材因班因人而异。叙述教法和学法,要注意坚持使教法学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不是为了花样翻新,形式花哨。另外,还要说一说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4、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认知规律,也是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改进途径之一。说课中的教学程序有点近乎于教案上的教学过程安排,但决不是简单地把教案中的教学过程“平移”过来,二者的区别在于:(1)教案是写给教者自己看的,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说课是说给同行、领导听的,目的、作用不同;(2)教案上重视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而说课时侧重教学“链”、“环”的次序和逻辑连接,备和谈的重点不同;(3)内容构成不同,备课只要备出“是什么”,说课不但要说“是什么”,更要说说“为什么”,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让别人接受信服。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说教学程序时要谈是如何安排练习作业的。练习内容上要围绕重点,巩固新知;层次上要逐层深化,拾级而上;形式上注意变换,方式交替;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而有弹性,有时,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自选或自编突出创新意识的思考题。
5、说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板书要醒目突出,合理有序,精当巧妙,逻辑性强。还要考虑与电教手段的紧密配合。一般地,可在说课材料的最后附上一个“板书设计”的简图。当然,有时有的课的板书并不显得十分重要,也可不必说了。
说课,除上述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有的老师还说教学效果的预测。比如,在课的末5分钟左右,安排“当堂目标检测”这一环节,以反馈学生双基掌握的信息。说课时可预估学生的得失分情况,以及调整的措施。关于当堂目标检测的意义,检测题制定的依据,编拟要点以及检测方法,在本人与许开成老师合写的论文《初中教学“当堂目标检测”摭谈》(省重点教研课题南通市“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结题会获奖论文)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这里从略。即便不进行当堂目标检测,亦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回答的情况,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练习作业的质量等方面对课的效果作一大概的预估。有的老师还说一说各
个教学环节大体占用的时间,也是可取的。
三、“说课”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撰写说课材料要注意如下几点:(1)从听者着想去撰稿,要注意区分口气和语言。哪些需要写,需要说,哪些不需写,不需说,应以听者的标准去揣度。教师面对学生讲课说习惯了,往往居高临下,而说课面对的是同行、领导,要注意变换口气,不给听者以好为人师之嫌。说课所用语言应是介绍、陈述性的语言,而不是直接的教学操作性语言。注意语言过渡,要有领起语。如:“我对这节课教材作如下分析”,“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路,本课学习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拟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我想,本课按以下几个环节(步骤)进行”等。(2)重视理论依据的申述。这也就是要说“为什么”的问题。要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观点作为个人理解教材,处理教法,安排程序设计的依据,使自己所说之课站得住脚。只说“是什么”,不讲或少讲“为什么”的说课是浅层次的说课。理论依据要从教学原则、教学思想、教育心理学、教学论以及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有关观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引用教育名言,但不要太多,要贴切自然。(3)要凸显主体教育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里,我和大家一起重温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中的一段教导:“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撰写说课材料时,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教学程序设计中各个教学环、链的展开等方面要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有些教材的处理,在进行教学程序设计时,教师不做教材的奴隶,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对教材等课程资源有独到见解、巧妙地选择、重组、加工、整合,使课程更加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促进学生主体最大限度的发展,那么,这将是本次说课最绝妙的一笔,听众眼前将会豁然明亮,则说课效果将不言而喻。(4)要注意发挥电教多媒体的作用。所说之课在教学手段上如果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说课时要选择重点内容而又精彩的片段予以演播,说课材料中要写明操作指示语。另外,若说课材料未印发给听众,则可将材料中的大纲小目制作成投影片或光盘按序播映,以增强视觉效果,从而提高说课的质量。(5)要突破程式化局限。说课的内容大致包括了前述几个方面,但又不是凝固不变的。从结构到语句,不应僵化,以致形成程式化的框框。行文在准确的基础上,可以生动活泼点,连贯要自然。
2、说课时要做到:衣着整洁、形象动人,举止端庄,仪态自然;普通话准确,语言规范,生动流畅,富于情感,“说课”是说不是读,不要照本宣科,要口语化。不要做播音员传信息,要做主持人传情感。
第二篇:高中生物说课模版
高中生物说课模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结构》。
下面,我从教材,教学设计思路,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五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课。
一、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包括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探究历程,DNA分子结构的特点,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本节课是新授课,一课时完成。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与前面学过的生物知识DNA的组成元素、DNA的组成单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相联系,同时也是学习遗传变异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每年高考都要考查,所以学习好本节是非常关键。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科学的认识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踏着科学家的足迹,体验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合作精神。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讨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科学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4、教学重、难点
本节主干知识是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是本节知识
重点。由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比较抽象,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所以归纳总结DNA分子的 结构特点和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又是本节难点。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基准,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质。
三、教法
教法的选择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因课选教。结合本节实际我设定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无论那种教学方法都必须用问题引领,所以设置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是有效问题,还要注意问题的设置梯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四、学法
1、阅读自学法:根据提示问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体会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构建历程。
2、过程探索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分析归纳法:分析归纳出知识网络。
五、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设疑凝思。
用汶川地震引入,如何鉴定死者的身份?自然引出DNA分子的结构,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进入生物科学殿堂,探索生物的奥秘。满足学生的求疑心理和求趣心理。
2、新知探索
(一)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策略:阅读自学法
过程:出示问题-----阅读自学-----答案展示-----归纳总结
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情感教育。
质疑过度:DNA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二)DNA分子的结构
策略: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结构的动态构建历程,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过程:出示问题-----课件演示------分组讨论------小组长展示------生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突破重难点。
在学生探究时要注意:不要流于形式,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要做到: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给一个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冲突让学生自己去讨论;给一个条件让学生自己去锻炼;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学生的地盘让学生自己作主。
(三)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策略:分组动手组装
过程:由组成单位---单链结构---平面结构---双螺旋结构
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深刻理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难点突破。
3、课堂小结
策略:小结本节课的主干知识,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意图:使整节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反馈练习
策略:黑板做题,及时反馈。
意图:落实重点的掌握情况和难点的落实情况。注意练习的设置梯度和能力拓展。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力图让学生做到在未知中探索,在探索中求新,在新知中迁移,在迁移中应用,使本节课达到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师生积极性高的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因本人水平所限,不当之处,恳请经验丰富的各位专家予以斧正。谢谢!
第三篇:高中生物说课教案
高中生物说课教案模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xxx》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x单元第x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xxxxx,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xxxxxx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xxxxxx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xxxxxx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xxxxxx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xxxxxx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xxxxxx,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xxxxxx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
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xxxxxx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
第四篇:高中生物说课模式
高中生物说课模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第 单元,第 章,第 节。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判断、辩认活动中培养学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会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生物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用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启发式”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同时我还采取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我主要采取一下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参与整个课堂及课下活动,既发挥了集团军的作用,学生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和交流。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究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基础上,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第三环节: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练习时尽量地做到科学、合理,体现一不定期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难易适中。我首先安排了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对“
”一课的设计过程,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结交才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xxx》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本第x单元第x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xxxxx,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xxxxxx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xxxxxx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xxxxxx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xxxxxx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xxxxxx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材内容 几部分 网络结构图
3、、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试剂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 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xxxxxx,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xxxxxx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重难点确立依据及突破方法:根据新课标标准,以及高一年级学生的现有观察生物现象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掌握知识的限制,加之对以后学习的运用来确立其重难点。运用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空间思维能力,从而突破其难点。
我的指导思想是,创建一个轻松越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尽可能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物就在身边”,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中,运用观察发,讲授法,演示法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xxxxxx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现为年少好动、注意力分散。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具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可以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作业:
五、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板书:
教学程序:复习提问、导入新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第五篇:高中生物说课课件PPT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吕欣欣,来自于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一说教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变异》一书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学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之前知识可为本部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线索,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遗传的基本规律及生物进化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明确“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 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质疑、探究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学习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即“现象—问题—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高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依据:掌握了这两个实验才能深刻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依据:本部分知识较抽象,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及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属于他们的薄弱环节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高一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在黑板上演示实验过程,使学生对实验直观的熟悉。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七板书设计
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教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格里菲思实验(体内)结论:dna遗传物质 结论:s型菌具有转化因子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2 艾弗里实验(体外)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其他不是
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八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总结:以上是我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认为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成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dna分子的结构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吕欣欣,来自于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分子的结构,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一说教材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变异》一书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属于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它紧接着前面一节的内容深入,同时也是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的基础。这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高考每年都涉及,因此学好很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②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直观教学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法,使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能力、解题能力。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这样使学生不仅能自然的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和升华。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
依据:dna分子的结构对后面复制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很关键,而其结构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我将从教法与学法来谈谈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黑板上演示dna的结构图,化抽象为具体 2活动探究法
在课堂上提出疑问,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五说学法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dna的结构和复制”这一节课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谢谢!篇二:高中生物说课稿:《生物的分类》说课稿范文
好学教育:
高中生物说课稿:《生物的分类》说课稿范文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类”的
第2节,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各类生物特征的复习,也是对生物类群的整理和归纳。学好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学习到科学的分类方法。
2、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本节课中,各类生物的特征在前面都已经学习过,学生应能很(比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而且新课标将具体内容标准定为“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
3、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又是初次尝试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内容将分成3课时进行。第1课时为尝试分类和科学的分类,第2课时为给动物分类,第3课时为给植物分类。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知道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② 知道脊椎动物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各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① 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使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真正学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学生拖动动物图片,为动物进行分类,活动很有趣,但是要求学生讲出拖
好学教育:
动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征);第二个是走出课堂,让学生参观标本室,参观很精彩,但是要将脊椎动物归类(同样是根据主要特征)。这样的2个活动,学生很乐于参与,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主动的学会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课堂——标本室——课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标本资源,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综述
以上是对“生物的分类”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大胆的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热切的观察和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主动而轻松的掌握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整堂课,生动活泼,学生由始至终处于一种兴奋好奇的状态,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篇三:高一生物人教版说课稿(完整版)第1章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生物 号的**,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从生物圈到细胞》,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第 1节的内容。教材的安排是这样的:用录像图片展示2003年sars在我国的传播及危害的过程,创设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产生了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教材提供的资料,分别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来论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达到从具体事例上升到普遍意义的目的。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具体分析,教师适当的做一些拓展和补充,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能力性目标:(1)尝试将所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史学资料。3.情感性目标:(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为: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为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1第
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异同点。并介绍了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等环节。最后详细介绍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本节知识是上节课的细化和拓展,同时为后面细胞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我准备按
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网络或新闻资料将2003年sars病毒的图片及给人类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后果的录像进行编辑,并用于课件制作。
2.组织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史学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2003年sars病毒的图片及给人类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后果的录像,将学生带回到他们亲身经历的这一恐慌事件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教师提问: 1.结合初中所学病毒知识,你认为sars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2.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3.sars病毒主要侵害人体的哪些细胞?
4.如果离开了活细胞,sars病毒能够很好的生活和繁殖吗? 开展新课 1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细胞,相互讨论说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边看图解边阅读课文,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 全面而简明地 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布置作业
教材6页中的练习第一题,教师与同学共同学习第二题
我相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特性奠定了基础。
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能力目标
观察不同的细胞图片,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3)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改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主动地去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参与分析、质疑、交流和总结,目的是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突出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直观法、讲述法、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观察材料
六、教学程序
引言(观察细胞图片,知识回顾)→ 原核细胞和直核细胞(总结、比较两大细胞类型包括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特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种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它们的主要区别)→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探索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包括细胞的发现,学说的主要建立者,第2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生物 号的**,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 2 章第 1 节。教材主要讲述了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等问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又为以后学习蛋白质、核酸以及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等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了解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2.能力性目标:使学生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性目标:参加相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和不同种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感受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培养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研究态度。)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①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②组成细胞的重要化
学说的内容与意义以及建立过程等)提一些相关问题,让
学生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1)细胞学说的建立(2)细胞学说的要点:(3)科学发现的特点:
4.总结:生物界存在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细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19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基本内容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5.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二者区别(2)原核细胞的特征
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细胞学说的内容。(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八.教学反思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巩固,还需要通过习题练习和日后的实验进一步加强。.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培养学生由观察细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理性认识的概括能力,再从理性到实践的应用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合物
教学难点: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特别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改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主动地去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参与分析、质疑、探究、交流和总结,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突出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过程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3—5分钟)首先向学生展示“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用此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本表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讲授新课:(30分钟)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认识到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为细胞所特有;同时,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设问: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有哪些?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17页图2-
1、图2-2和细胞中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表,阅读课文,进行“思考与讨论”。让
学生回答并一起总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
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部分内容,则有同学们交流他们所做的实验过程,并上台演示,同学间进行交流。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4.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
第2章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中蛋白质部分是个重点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节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以后学到载体蛋白、酶等知识都与蛋白质紧密相关。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举足轻重,同时也为学好必修2基因表达部分打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括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氨基酸结构通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探讨氨基酸的缩合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①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的难点:①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二、说学法:通过讨论、观察对比、图文结合、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节课内容。
三、说教法:由于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图解加强直观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利用图片展示“大头婴儿”,用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例子说说为什么有些食品需要添加氨基酸,还有哪些食品中含有蛋白质,且蛋白质
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
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5.布置作业:
我相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
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问题,从而导入研究课题。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重要物质,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主动获得氨基酸结构知识,尝试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向学生展示四种未见过的化学结构式,分组讨论哪些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设问:判断某分子是不是氨基酸的依据是什么?不同氨基酸分子的区别在哪儿?
介绍我国科学家在蛋白质工程方面的杰出贡献:‘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并展示结晶牛胰岛素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阅读课文,完成“思考与讨论”。
讨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20种氨基酸能够形成多少种蛋白质? 学生活动: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阅读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文字、图解、与同学交流看法,获得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知识。
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表达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猜想蛋白质的种类? 提问:氨基酸结合之后生成的化合物是否还符合氨基酸结构通式,是不是一个氨基酸?
引导学生分析氨基酸缩合反应的关键部位。并分析二肽两端各有什么?
学生对号入座后会发现生成的化合物已经不是氨基酸,从而引出肽、二肽、多肽的内容。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用图解形式记录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系,说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
提问: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教材23页图2-7,说说蛋白质执行哪些功能呢?
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蛋白质主要功能示例,归纳总结; 最后师生共同探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有怎样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小结这堂课的内容,然后在练习中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连成网络。从而完成本课时教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及布置作业。
我相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
迁移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第2章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生物 号的,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 3节的内容。教材的安排是这样的:问题探讨:dna指纹法技术在侦破工作中的用途,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通过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试剂的特殊显色反应,感受到遗传物质——核酸的真实存在和分布情况。最后着重介绍了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及组成结构等。
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能力性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4)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3.情感性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把---确定为教学重点,把---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难点
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具准备 1.实验材料的准备。2.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预习作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3.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组成示意图、脱氧核苷酸长链示意图、dna与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4.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五、实验材料用具2.学生实验人员的分组(一般4人为一个小组),实验的预习作业。3.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资料准备。
[情境创设]
首届国际dna证据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人民警察学院举行。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项法庭证据鉴别技术像dna鉴定一样,能够以99.999 9%的精度锁定或排除犯罪嫌疑人。在全国司法系统推广dna证据鉴定技术,建立全国联网的犯罪现场dna证据数据库以及重点监控人群dna数据库,对于大幅提高破案率、缩短结案时间,震慑强奸、杀人等恶性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提出问题:那么什么是dna指纹呢?dna是什么?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师生互动]
(一)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对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闻,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问,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1.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不是)
2.怎么知道那些dna是否来自同一个人?(根据复杂的检测,观察dna谱带是否完全相同)
3.dna可以做身份证吗?(可以。而且这种身份证是终身的,也是唯一的,能避免同名同姓同地点同时出生的人身份混淆)
4.dn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呢?(脱氧核糖核酸)
5.脱氧核糖核酸属于哪一类的有机化合物?(核酸)
7.一个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核酸存在于细胞的哪些部位?(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几个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等特殊结构)8.大家能否通过实验,判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二)老师介绍实验的原理以及科学认识的模式
(三)找一个预习作业做得比较好的同学,陈述实验如何进行
(五)各实验小组的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六)学生带着三个主要问题阅读课本p28~p29,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1.核酸的组成元素有哪些?2.核酸的分子结构是怎么样的? 3.如何区分dna和rna?
[教师精讲]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活动,懂得实验的原理是基础。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要想实验得到明显的效果,必须注意用盐酸水解的实验步骤,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看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图解,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解,以及核苷酸长链的特点,也是本节对同学们在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方面的一个重要的要求。第2章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生物 号的,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 4节的内容。我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1 教材分析: 1.1 内容与地位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有关细胞的组成的知识,引出糖类和脂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再分说他们的结构功能和种类,同时举例说明,联系生活中的实物,这样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本节知识。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此外联系日常生活事例进行学习,有助于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了解一些基本的保健常识。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日常事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1.2 教学重点
① 细胞中的糖类的主要种类及在细胞中所起的作用②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3 教学难点
①多糖的种类 ②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 学情分析:
2.1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3 教学目标设计: 3.1 认知目标
① 掌握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主要类别及在细胞中所起作用
②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板书设计4.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 全面而简明地 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布置作业][评价反馈]
我相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3.2 智能目标
① 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② 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③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3 情感目标
①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②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③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4 课时安排:一节课 5 教学过程概述: 5.1 创设情境
本节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关系密切,教学中要善用这些有利因素,积极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教学中可以按照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从平日熟悉的食物中思考我们如何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通过学生对糖类和脂质认识的基础做切入点,将学生引入新课。5.2 具体过程
在糖类和脂质的教学内容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是:学生要理解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对糖类的学习上,然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脂质的内容时也应多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早已熟悉碳水化合物的概念,但又很难确切地将其与糖类划等号。可以简单地在糖类和脂质的教学内容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是:学生要理解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对糖类的学习上,然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脂质的内容时也应多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有关脂质的内容同样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脂质对于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结构组成和功能调节上的重要性,尽量联系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如可以根据围绕在脏器周围的脂肪对人体的利弊来讨论,让学生认识脂肪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和脂肪过多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