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常规课教学举例
“班班通”应用语文常规课教学举例
蕲春县大同中学
朱明理
去秋,“班班通”开通,使我们这样一所地处蕲北山区的农村中学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急任务。互联网上关于语文学科类网站(或网页)不计其数,多数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论文,方便了师生语文学习之用,但是对于如何将网络与现行的教材及课堂学习结合的实践和研究较少。本文仅从网络环境下的常规课教学角度,来谈谈网络优势资源的合理利用。
常规课,指的是以课文为学习主线,围绕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分析,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课型。这是每个学校每天都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是搞好课改的主渠道,关系语文课程标准的成败。网络是否能够为这样的传统形式服务呢?如何需找两者的优势资源进行联姻呢?
请看下面一节语文常规课:
在为学习词作《沁园春·雪》而制作的课程网络里,教师收集了一些毛泽东的有关资料,还有毛泽东生平及写作背景介绍,请同学们用四至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浏览一番,然后说说你对毛泽东的初步印象,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发到“留言板”上与同学交流。
学生阅读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根据电脑界面上的相关链接自主找寻阅读有关毛泽东的故事,然后利用“留言板”发表对毛泽东的简要评价。
在介绍了作者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词。网络上收藏了从电视专题上截取的本词的朗读视频,慷慨激昂,声势夺人,为感受诗歌思想感情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媒介;学生借助主页上的词语解释,读懂这首诗的意思;再借助“整体把握”部分的结构板书,理清诗歌写作思路;然后放声自由朗读,利用背诵模版,把这首诗背下来。十分钟后教师检查背诵,完成学习诗歌的第二个步骤:整体感知。
诗词教学中,感受意境是重点也是难点。网络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它对文本、图形、声音、图像等多媒体的集成功能可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营造的气氛。在“感受意境”环节,学生点击“图片仓库”,其中收藏了多幅不同的北国雪景图,点击时放大并配北风呼啸的音效,借助图片想象毛泽东笔下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点击“对比阅读”其中收藏了多首以“雪”为意象的诗词,配有简短的点评,与课文“雪”的意象相比较,思考就《沁园春·雪》而言,“雪”这个意象在本词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发言,用自己的话描绘心目中的北国雪景,描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进而感受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人的博大襟怀,描绘词人高瞻远瞩、怀抱天下的伟人情怀。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打开“写作交流”栏目,在里头提出的几个背景问题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发表回复,将刚才的讨论、心得形诸文字。这个环节其实是整体感知部分的延伸和深化。
这个网站上还连接了一些资源,供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进行摘抄积累。
这节课基本上实现了网络的不可替代性。各类资源丰富详实,学生讨论及时有效。其次,这节课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喜欢的学习方式。这节课不但提供丰富的资料,还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式供学生选择。相信每个人都会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这类课的基本模式是教师搜集信息,编织信息网;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把握教材实质;借助信息,创设情境;想象联想,加工信息;扩充信息,创造表达;综合信息,提升审美情趣等。
这种类型的课必须力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共鸣、教材内容开放、多信息源综合等手段,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传统的课堂学习,多人化,少个性,学生们共同讨论教师提出的某一个问题;而网络学习提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天地。相信假以时日,网络教学的优越性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探索更多更新的语文课堂模式,例如网络环境下的作文课、活动课、综合课等等,进而从课堂到课外,拓展语文教学更广阔的空间。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
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胡海凤
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剑光中心小学
邮编:331100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信息社会的来临使我们的教育别无选择,不抓住机遇就会被历史的巨浪冲走。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教育就必须跨上网络快车。本文用具体案例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识字 教学模式
一、前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在网络环境中,教育信息的显示呈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成超文本形式,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这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更具魅力,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
二、传统识字课型的偏向。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一直以来识字教学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处理识字与阅读写作的关系时曾出现过两种偏向:
(一)、片面强调识字写字对阅读写作的制约作用,片面强调识字写字的重要地位,将识字、写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唯一且单纯的“重要任务”!忽视了尽早阅读与写作,忽视了及时发展语言,忽视了读写对识字写字的促进作用,延误了语言的及时发展,也造成识字效率不高。
(二)、为了尽早阅读与写作,夸大了汉语拼音的作用,试图以汉语拼音代替汉字,提前进行阅读与写作。虽然在发展学生语言和发展学生读写发面有一定的进展,但是拦路虎只被绕开而没有消失,学生最终的读写还是要用汉字。识字质量不高和识字数量不够,不仅严重影响读写的顺利进行,也对学习汉语言文化有消极的影响。
三、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模式
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明确提出:“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而做出的恰当的要求,也是实现“将识字写字和发展语言,与阅读写作巧妙结合起来”的目的提出的现实的科学要求。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目的也是在增大识字量的基础上,在小学起始年级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创新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使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左右的学习,能掌握2500——3000个汉字(能写2500字,能认识3000字),能够在计算机上用规范输入法输入汉字,并用电脑写出800~1000字左右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作文,做到提前阅读、写作,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相整合,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
教学的优势,创设更多优美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内容,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再现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而且还加快小学生的识字的能力。通过两年的网络环境识字教学实践,我在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识字教学的新理念,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传统识字教学的继承和创新下,初步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的模式。下面我以小学语文第一册《自选商场》为案例,作一步的阐述。
(一)情景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燥无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就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在开始学习《自选商场》时,我了解到孩子对这个事物很熟悉,所以我就给孩子出示了自选商场的课件图片,并问:“这是什么地方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自选商场。”接着,我让小孩和我一起表演“妈妈和孩子”一起去商场买东西的情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 在自选商场购物的感受。表演一开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表演着,通过模拟对话,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顿时课堂的学习气氛高涨起来了,对话让孩子把课堂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他们的学习劲头就更高了。
(二)“识”渗透“学”。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新课标还具体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和自由选择识记汉字的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敢想敢干,敢创新的精神。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识字活动中运 用猜字谜、编字谜,不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如教学“毛”字时,就有孩子说出了:小手不小心被扭弯了;“本”字就说木头的根露出来了。再者,我还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利用电脑显示出来,让小朋友去猜,去读。如“竹子下面长了毛”(笔字)等。以这样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营造了一种和谐相融的学习氛围,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还想出了很多记忆生字的方法:如用熟字加、减、换、改的方法识记生字,如:“乃”与“奶”、“扬”与“场”、“迟”与“尺”„„还有编儿歌、组词、造句等等。对学生说出的识字方法,老师要及时的总结和归纳,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露痕迹地给学生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对他们以后的识字有很大的帮助。
(三)“玩”中练“说”。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假如一直保持着枯燥的生字讲解,也难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识字方法后,我就创造了情景,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先用“找朋友”的游戏来检查了学生对单个生字的认识,然 后又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个别同学的发音。鉴于孩子们对文中的物品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我就直接出示了课文里的商品名称,并要求孩子们借助拼音读词语。有了感性的认识,有了单个生字的熟悉,在拼音的借助下,他们很快就准确地读出了词语。于是我又设计了给商品贴商标的游戏:我随机出示相关的商品实物,然后让学生举起相应的商品名称,举对了就代表你买到了那个商品,学生就说:“我买到了……”,或者有的同学说:“我想买……”。跟同伴进行游戏说话的巩固练习。有了这些游戏作为载体,学生不仅乐于学习,更能主动地轻松地快乐地巩固学习的生字,心情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了。
(四)“内”“外”结合。
识字教学不单只在语文书的一个课文里,或者是在一个课文的要求认识的10多字里。假如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是有违背“大语文”的观点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先找准了课本的突破口,将课文中的资源拓展开来,创造性地使用课本,寻找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又贴近儿童生活的儿歌、诗歌、故事、童话等在课堂的教学中运用起来。让学生能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整合起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坚实基础。在巩固识字后,我充分利用了网络环境下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阅读我给他们提供的相关阅读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带有拼音注释的,方便他们阅读的电子文本。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适量的超越,还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认识从“字——词——句”上升到了“段——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注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积累。不仅积累学习过的生字,更积累了新的语言,新的文化。
(五)“读”后促“写”。
《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增大识字量,提早阅读进而达到提早写作的目的。其实在学生大量阅读后,他们都会有一种想跟别人分享自己阅读收获的冲动。而教师就应该抓紧这个契机,为孩子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让他们一吐为快。所以在阅读完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商场的经理,你还可以在自选商场里添加什么物品,让人们购物更方便?”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后,我立刻让他们在网络的留言板上留下了自己的“杰作”。虽然有的孩子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这也是他们涉足于写作天地的练习作,不仅可以让他们的思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已经对所学的知识再次得到实践运用,也消除了写作在心中的恐惧了。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网络的优越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在网络时代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课堂成为知识融会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张文兰、余胜泉:《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目标与策略》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模式初探
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信息社会的来临使我们的教育别无选择,不抓住机遇就会被历史的巨浪冲走。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教育就必须跨上网络快车。本文用具体案例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识字 资源
一、引言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不光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也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如今教育的思想观念、内容手段、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网络环境中,教育信息的显示呈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成超文本形式,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这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更具魅力,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
二、传统识字课型的偏向。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一直以来识字教学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处理识字与阅读写作的关系时曾出现过两种偏向:
(一)、片面强调识字写字对阅读写作的制约作用,片面强调识字写字的重要地位,将识字写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唯一的,单纯的“重要任务”,忽视了尽早阅读与写作,忽视了及时发展语言,忽视了读写对识字写字的促进作用,延误了语言的及时发展,也造成识字效率不高。
(二)、为了尽早阅读与写作,夸大了汉语拼音的作用,试图以汉语拼音代替汉字,提前进行阅读与写作。虽然在发展学生语言和发展学生读写发面有一定的进展,但是拦路虎只被绕开而没有消失,学生最终的读写还是要用汉字。识字质量不高和识字数量不够,不仅严重影响读写的顺利进行,也对学习汉语言文化有消极的影响。
三、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做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明确提出:“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而做出的恰当的要求,也是实现“将识字写字和发展语言,与阅读写作巧妙结合起来”的目的提出的现实的科学要求。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目的也是在增大识字量的基础上,在小学起始年级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创新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使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左右的学习,能掌握2500——3000个汉字(能写2500字,能认识3000字),能够在计算机上用规范输入法输入汉字,并用电脑写出800~1000字左右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作文,做到提前阅读、写作,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相整合,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创设更多优美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内容,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再现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而且还加快小学生的识字的能力。通过两年的网络环境识字教学实践,我在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识字教学的新理念,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传统识字教学的继承和创新下,初步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的模式。下面我以小学语文第一册《自选商场》为案例,作一步的阐述。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燥无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就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在开始学习《自选商场》时,我了解到孩子对这个事物很熟悉,所以我就给孩子出示了自选商场的课件图片,并问:“这是什么地方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自选商场。”接着,我让小孩和我一起表演“妈妈和孩子”一起去商场买东西的情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在自选商场购物的感受。表演一开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表演着,通过模拟对话,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顿时课堂的学习气氛高涨起来了,对话让孩子把课堂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他们的学习劲头就更高了
(二)自主识字,渗透学法。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新课标还具体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和自由选择识记汉字的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敢想敢干,敢创新的精神。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识字活动中运用猜字谜、编字谜,不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如教学“毛”字时,就有孩子说出了:小手不小心被扭弯了;“本”字就说木头的根露出来了。再者,我还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利用电脑显示出来,让小朋友去猜,去读。如“竹子下面长了毛”(笔字)等。以这样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营造了一种和谐相融的学习氛围,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还想出了很多记忆生字的方法:如用熟字加、减、换、改的方法识记生字,如:“乃”与“奶”、“扬”与“场”、“迟”与“尺”……还有编儿歌,组词造句等等。对学生说出的识字方法,老师要及时的总结和归纳,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露痕迹地给学生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对他们以后的识字有很大的帮助。
(三)游戏巩固,说话练习。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假如一直保持着枯燥的生字讲解,也难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识字方法后,我就创造了情景,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先用“找朋友”的游戏来检查了学生对单个生字的认识,然后又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个别同学的发音。鉴于孩子们对文中的物品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我就直接出示了课文里的商品名称,并要求孩子们借助拼音读词语。有了感性的认识,有了单个生字的熟悉,在拼音的借助下,他们很快就准确地读出了词语。于是我又设计了给商品贴商标的游戏:我随机出示相关的商品实物,然后让学生举起相应的商品名称,举对了就代表你买到了那个商品,学生就说:我买到了……。或者有的同学说:“我想买……。”跟同位进行游戏说话的巩固练习。有了这些游戏作为载体,学生不仅乐于学习,更能主动地轻松地快乐地巩固学习的生字,心情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了。
(四)拓展阅读,知识整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实施新课程其中一点就是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活用课本。课程是学生手中的教材,又远远超出了这本教材。它应该是一泓源源不断的活水,能巧妙地拓展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的语文教学素养和智慧。识字教学不单只在语文书的一个课文里,或者是在一个课文的要求认识的10多字里。假如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是有违背“大语文”的观点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先找准了课本的突破口,将课文中的资源拓展开来,然后再根据课文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又贴近儿童生活的儿歌、诗歌、故事、童话等,让这些补充的资源能有效地在课堂的教学中运用起来,活动起来。让学生能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整合起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坚实基础。
在巩固识字后,我充分利用了网络环境下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阅读我给他们提供的相关阅读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带有拼音注释的,方便他们阅读的电子文本。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适量的超越,还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认识从“字——词——句”上升到了“段——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注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积累。不仅积累学习过的生字,更积累了新的言,新的文化。这样学生的识字量扩大了,阅读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
(五)打写表达,实践运用。
《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增大识字量,提早阅读进而达到提早写作的目的。其实在学生大量阅读后,他们都会有一种想跟别人分享自己阅读收获的冲动。而教师就应该抓紧这个契机,为孩子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让他们一吐为快。所以在阅读完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商场的经理,你还可以在自选商场里添加什么物品,让人们购物更方便?”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后,我立刻让他们在网络的留言板上留下了自己的“杰作”。虽然有的孩子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这也是他们涉足于写作天地的练习作,不仅可以让他们的思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已经对所学的知识再次得到实践运用,也对消除了写作在心中的恐惧了。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网络的优越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在网络时代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了,明显地,传统的 “传道、授业、解惑” 的课堂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课堂成为知识融会的地方。正如威廉•布莱克在《天真的预言》一书中所写的:
“一颗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张文兰、余胜泉:《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目标与策略》
3、张效民、禹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教学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韩绍祥、魏国栋:《试教通讯》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2003年
5、杨鼎夫:《语文课程标准导读与小学案例评析》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教学(推荐)
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教学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次由信息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也从物质、制度、观念等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纵观现在语文课堂,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全国各地,这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运用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从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整合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2、从教学环境来看,教学是一种环境的创造,即教学环境的创造。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建构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再局限于“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还包括“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要素,它与教学活动共存共生,随着活动进程的展开,教学环境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网络信息化语文教学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3、从学生的认知学习理论来看,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而计算机网络创设的环境,正适合这种认知过程的需要。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信息技术为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手段。在教学中,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借鉴专家和老师们的先进经验和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年多教学的实践与自身的理论学习,总结了这样几种新模:
1、自由探索学习模式
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技术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研究的工具和信息搜集与传播的条件,它从多方面满足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人的需要,也从诸多层面赋予语文教学新的含义。在教学中,不再全是由教师向学生呈示现成的语文知识。教师提出问题,给出任务,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研究,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也改变了教师的权威性和领导地位,二者建立起平等、互助、共学的关系。
自主探索学习模式有四个基本要求,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将四个要素组织和衔接好,便能在简单的技术背景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个学期,我开展了主题阅读教学。在“走进冰心爱的世界”这一单元中,我利用专题冰心网站,通过学生熟悉的冰心作品《纸船——寄母亲》引导学生进入网站主动学习。在网站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进行鉴赏,抒发自己的感慨。学生对冰心的不同感受又形成了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动力,推动学生继续探索和研究冰心,也使全体学生对冰心的了解更为全面。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小组协作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学习,是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将分散在各地的计算机有机地连在一起以实现教学信息在网络上的高效率传播,为协作学习提供学习资源与协作信息的交换等多种支持。在学习中,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得到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深刻,因此我们只是在简单层次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几人分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同一主题下的内容,最后形成一份演示文稿,或建立一个专题主页。通过协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认识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成员进行合作,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共享集体的智慧,最终在学习者之间达到一致的行动方案,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3、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资源丰富,我们可从不同角度为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等优点,提供资源,创设情境。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结构单纯,学生被动地学。而现在,我们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特定的多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由单纯的空想变为主动活泼的想象,使学生感染、爆发出相应的激情,激起创作的欲望。顺势启发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教学软件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开发智力,培养才能。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不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还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4、网络互动教学模式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而且它的信息资源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E时代,学生喜欢上网聊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电子公告牌功能(BBS),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因为网络上的BBS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诸多功能,因而很容易实现互助合作学习。我们可以对学生的网上学习进行监控,组织主题讨论组,学生也可以在自己学习的特定主题区内发言,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不过,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所有学生的讨论内容和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防止讨论偏离主题。例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网络举行了一次“课外知识知多少”的擂台赛,学生们纷纷在网上搜寻下载相关信息,我同时也在网站在开了一个BBS,供学生协作讨论和与外界交流。这样一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让他们印象深刻。
第五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已逐渐走进我们各个学科的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网络环境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方面:转变教师观念,重塑教师角色;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学生能力;优选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效果。
关键词:转变观念;网络环境;教学方式;提升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已逐渐走进我们各个学科的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一个新的名字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网络,扩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网络,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教学天地。网络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就是以数 字化促进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优化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对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师观念,重塑教师角色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先导条件,面对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学习和远程教育的高速发展,教师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虽然教师这个职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不能只停留在粉笔、黑板、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上裹足不前,要知道,执着传统观念不放的人肯定会被时代淘汰,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从现代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研究网络环境和教学新规律,积极发挥教师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学科观念,不要人为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之间划分界线,要将网络信息有效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让它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服务,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今的教育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是一个指导者、促进者。
二、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学生能力
(一)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较慢。网络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通过运用图、文、音、视、动、色多种表现形式,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教师“一张嘴、一根粉笔打天下”的局面。它直观、生动、形象的动态教学,能变抽象为直观;能超越时空的限制,认识那些未曾感知和不易感知的事物,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江南水乡——周庄》时,我通过网络视频,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畅游周庄,亲眼目睹了水乡秀美的景色,学生兴趣高昂,对周庄美的认识有了一个具体而全面的了解,更加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
(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材料,培养他们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信息的利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我们爱祖国》时,我先让学生在微机室上网查询中外历史上爱国的名人事迹以及祖国让自己引以为傲的地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祖国?什么是对祖国的爱?”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境。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对各小组探究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或直接进入相关网页,或调用网上资源,根据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联系自己收集的资料分析、整理、探讨。
(三)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网络教学使这一优势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网络教学使学生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使学生能自由自在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同时,它对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写给云》时,我让学生思考云还可以变成什么。学生查找了大量科学知识,提出“云可以变成雨、变成雪、变成冰雹、变成水汽”,再模仿联系课文,自己进行了儿歌创作“你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小狗、熊猫、小马„„伤心了,泪水会随风飘洒;顽皮了,变成水汽让人找不着它;愤怒了,像石头噼噼啪啪往下砸!”。在网络的推动下,这样的精彩课堂数不胜数,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优选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效果
网络资源无疑是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教学资源,然而,它并不是“灵丹妙药”。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的共享和资料的搜集、检索、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网络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学生优选网络资源,让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当然,用不用网络,在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网络都要教师都要根据课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学《瑞恩的梦想》这篇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围绕“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有哪些关键因素”这个话题,进行网上讨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同学做到了有理有据。而这个“据”就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消化。总之,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应当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来选择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发展。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好象清风活水,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异彩纷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材特点、目的要求、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合理利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要认真处理好课堂讲授与资源使用的关系。网络资源是一种教辅手段,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