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反思大全

时间:2019-05-12 20:4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反思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反思大全》。

第一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反思大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反思

【内容提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多媒体课堂教学仍存在照搬课件,展示课件等三个方面的弊病。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强大功能,就应在教学做到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学反思 【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数年不变的教学模式已渐渐淡出神圣课堂。大多数地区的学校都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普及。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忙起来。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教育改革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笔者自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照抄,照搬课件。就目前农村的现状,课堂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手段集中体现在课件的使用上,而课件的制作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还好有宽带网,打开网页,应有尽有。问题恰恰也出来了,我们一些教师在使用下载的课件时,只是照单全收,没有结合教情,学情消化,整合资源。其结果教学效果达不到甚至落后于课堂教学。

二是多媒体课堂教学实际上是课件的展示。课件下载或制作后,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一边讲述一边不断地点击鼠标,展示出讲授的内容,学生则看着大屏幕听。一节课下来,教师的能动性尽在冷冷的屏幕上,学生的主动性多为生动的画面所吸引,至于思考几何,动手几何,创新几何,则不得而为知了。

三是极端依赖教学设备,教学基本技能退化。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引发了教学手段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学习的速度、内容的丰富、学习的研究性、知识构建的合作性、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相比传统课堂有无可比拟的长处,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得到了广大老师、尤其是对新事物特别敏感的青年老师的青睐,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教育教学作用。但我们也注意到,部分老师对技术设备产 生了极端的依赖性,一旦设备故障或停电,则惶惶然手足无措,教学风采顿失。透视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的是部分老师教学基本技能退化的严峻事实。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技能退化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如果教师不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与锻炼,过于依赖设备,将本应由老师亲自完成的工作全部交给机器去承担,教师指导作用会日趋淡化,最后发展为“机灌”。“机灌”与“口灌”一样,都是对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多媒体教学要突破以上三个方面,真正发挥其强大的教学功能,我认为应在多媒体教学中把多媒体资源与初中生的认知过程、与传统手段进行有机的整合,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那将会使计算机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加熠熠生辉。

一、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思品课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与学习主体的认知融为一体,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交互”。如在讲《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时,给学生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对比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必须依据“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注意课堂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那种让计算机教师把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就是按键和顺序播放的做法,只不过是由“教师中心”演变为“电脑+教师中心”,由“人灌”变成了“机灌”,它强化的只是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甚至于教师也成为计算机的“奴隶”。

二、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

计算机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多媒体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特别是动态演示更是常规教学手段所能企及。但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果在教学中纯粹以计算机代替小黑板和挂图,单纯让计算机“唱戏”,而忽略教师的板书、语言和教态,那将会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呆板和僵化。实际上,教师的讲授仍是目前思品课教学的主要形式。生动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 蔼可亲的教态,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

实践也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播放影视),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那种“用鼠标代替教鞭”,“用屏幕代替黑板”的提法未免过于偏激和片面。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现代手段与传统完美整合,灵活运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益。

三、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的整合

初中多媒体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由于硬件设备缺失、相关课件的匮乏和制作的困难、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等原因,使得课件的利用率很低,往往是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即使是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的精制的课件,也仅在公开课上露露脸,而在平时教学中则被束之高阁了。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将现有的硬件设备与课件资源充分整合,另辟蹊径,才能化难为易,让更多的课件走进课堂,把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

一是给课件“减肥”。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应该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因此设计课件时应集中精力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上,切忌堆砌素材,面面俱到;图片的处理宜简洁,切忌滥用色彩,哗众取宠。否则就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淡化授课效果。七年级学生宜更多的播放音像资料和动画,增强直观性,八九年级学生可适当增加理性分析。

二是可采取“拿来主义”。一方面,网络中的现成课件各有千秋,只需我们牺牲一点时间就可以下载下来,然后采用抓图、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加工制作,即可在教学中使用。另一方面,“拿来”也是教科研,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捷径。

新课程体系下的历史网络教学,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历史教学的新春天;让探究争鸣激起历史教学中共鸣的火花;让体验教育激发历史教学的情感震撼,一定能开创历史教学美好的新明天。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三篇: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发挥网络优势,探索教学新路

石首市东升第一中学 沈朝刚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社会,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信息技术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促进学校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学 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评价激励

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更好的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我校建立了设施配置完备的校园网。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任教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究竟应该怎样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怎样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让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更优化?怎样在网络环境中突出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针对这几个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应用基于局域网的信息技术网络教室组织教学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已经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构成的动态教材。基于此,我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教室的教学环境,开展了信息技术交互式网络教学。

例如在讲演示文稿制作中插入菜单使用一节时,我首先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文稿的形式把本节的知识点展示给全体同学们,包括如何插入文本框,如何插入新幻灯片,如何插入外部图片,如何插入艺术字,如何插入剪贴画,如何插入影片和声音等。通过基于局域网的信息技术网络教室,学生可以快速实时的接受到教师机屏幕上的信息。讲完知识点以后,接下来布置任务,我让学生自己练习做一张简单的演示文稿,要求使用课上讲到的几个命令,最大限度的掌握好插入菜单的使用,起码要用到文本框的插入、图片的插入、剪贴画的插入、艺术字、声音以及影片的插入,并且通过对各个对象的编辑,力求文稿做到美观、和谐。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我利用教学转播的功能,把出现问题的学生的屏幕进行转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课堂分析。我有时利用动态监控的功能,实时监视和控制每个学生的上机操作过程,对课堂上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一目了然,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总之作为老师,通过该系统就可以完成以前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完全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可以明显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工作向高素质数字化迈进。

二、采取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二十年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发现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更新快,特别是实用性很强。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乏味,很快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我将任务驱动法与现有的网络环境结合起来,美其名曰为“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该教学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如我在讲《网页制作》第一节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网页的方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讲课之前,我就从因特网上有针对性的搜集了一些好的个人网页给学生展示。这样的网页一经演示,学生立即表现出兴趣。一个一个跃跃欲试,急着想知道怎样才能设计出如此精美的网页。学生有兴趣学习后,我就开始讲课,介绍FrontPage在网页制作中的基本功能。快速的讲完以后,我就安排具体这一章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制作一个简单网页。并且我把预先搜集好的大量的图片、声音等素材在教师机硬盘上共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各取所需。在网页制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由于我创设了基于网络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本节知识,下课时仍然意犹未尽,无疑为下节课进行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我觉得通过应用“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从学生方面来说:首先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综合应用计算机能力和自我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创设了基于网络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好多问题可以借助于网络去解决,这样使得他们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今后更好地运用网络为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服务打好较为扎实的基础,达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授之以“渔”的目的。

三、构建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网站

信息技术知识网站是指以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为线索的、与本学科知识密切相关的、在广度和深度超过学科学习内容的知识集合,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交互学习的网站。这是在网络环境下,目的主要是便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他们由“学会”变成“会学”,在非线型的学习中学到系统的本学科知识。

因为信息技术知识网站是面向学生学习的网站,所以在建站之初我首先通过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最想学什么,最需要学习什么,特别是哪些是在课本上无法学习到而学生又有强烈学习愿望的知识。这样网站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在建成的信息技术知识网站上,网站栏目既有知识性强的纯文字介绍,又有丰富的图片、动画、声音;既有供学生浏览的静态内容,又有学生动手操作的动态栏目:如随堂练习、单元测验、BBS、电子邮件等,非常方便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课后,学生可以随时到该网站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练习,通过网站提供的习题及参考答案,进行诊断学习。在整个学习单元结束时,学生又可以利用单元测验的功能检测自己是否达到了要求,如果未达到,可再次进行练习,重复巩固,并可在讨论区查询自己还未能理解的问题的相关解答,进一步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在网站的BBS上,我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提出讨论主题,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讨论区,阐明自己的观点,浏览、评价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可提出新的问题,讨论中我加以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的讨论符合教学要求。另外,在BBS上我还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这样一来,网上信息调整了课堂教学,网上练习巩固了课堂教学,网络BBS促进网上练习,网上练习拓宽BBS讨论层面。

当然在学生利用网站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己探索学习,逐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虽远比教学生一些纯粹的知识更困难,但是它却比前者更有意义,对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起到很大的帮助。

信息技术知识网站的应用改变了以前的课堂教学结构,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四、建立了基于网络的评价激励机制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作为该科的教师,只能自己通过课堂实践去摸索。不可否认: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希望自己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可以说学生的成就感是维持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一直在想:如何去营造一种信息技术教育的激励氛围,创造一个有信息技术特色的学生可以自我表现的舞台呢?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和实践,我觉得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基于目前的网络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1)作品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适用于上机操作并且有成品的章节(比如Word、Excel、网页制作等)。就是教师提出大致的教学要求,由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主完成作业,然后上传到专门给学生建立的作品展示站点上,比如用Word设计的班级板报、个人名片,用EXCEL制作的精美课程表,用PowerPoint做的幻灯片,用FrontPage制作的个人主页等。上传以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很多课我都是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评价的。比如讲完网页制作,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大作业,要求学生做一个人网站,要求用到课上所讲的文字、图片、超级链接、滚动字幕、背景、悬停按钮、表格等,制作的时候加入学生的自主创新成分。该作业的完成情况就是纯粹的作品评价,在网络上,我从技术性和美观性综合考虑给出学生评价。另外,因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网络上的学生作品对所有人是透明的,除了教师,学生对学生的无意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也会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作用。

(2)理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是针对理论课的学习,采取的方法多以电子试卷形式进行。比如在讲完网络一章以后,因为该章节理论知识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如何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呢?我就是通过基于网络的测试来进行的。比如在讲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网络部分理论知识以后我就是通过理论评价来进行的。

这样的网络评价措施采取以后,学生都学的比以前认真多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达到了自我争取成功的境界,进而转化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在学习动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他们更勤奋地主动的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向往、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的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今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发挥、去探索,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扬光大,培养出更多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全必才《基于网络,构造充分共享教育资源的教学模式》

[2]徐委峰《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

[3]王平《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

第四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内容摘要】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和协作式学习模式”进行高效教学。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协作学习

随着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在中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前身是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相比较它的教学理论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思想都远远还没有定型。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课又具有几个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网络技术发展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已是摆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教学理念需更新

计算机是一门前沿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发展更新快。作为教师更应响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观念,做现代教师,树现代意识,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进一步转变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由此可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才能围绕这个目的去进行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确保教学评价的实施。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有着自己的特点:① 体现学生主体性、主动性与认知发展水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大的主动发挥的余地;再有,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出不同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对应。② 实践性,即教学上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注重操作训练,在课程设计时应加强“做中学”“学中做”等实践环节。③ 课程的整合性,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求与其他学科整合;④ 信息化和网络化,学习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学习者是信息的处理者,那么学习者就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就是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的另一个挑战:学习者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恰当地选择信息工具,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因此,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网上信息的获取、发布和处理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⑤ 创造性,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本质反映。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一定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包含着较为稳定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网络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放的教学模式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1.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就是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散布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它由教师活动到学生活动,由学生活动延伸到学生心理变化活动,直到任务的完成。

任务的分解、分组应要恰当,情景要适中。要兼顾知识本身的系统性,控制好分解成的数量并留有伸缩余地,把握好任务分量的质量,不能不分主次,喧宾夺主;不能分得过细,避难趋易。语言表述要准确,减少理解障碍。问题情景真实,有趣味,在具体情景中提出任务,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作为任务提出。

任务驱动法的六个教学过程:①确立任务;②提出任务;③分析任务;④完成任务;⑤评价任务;⑥提出发展性任务。

任务驱动法的六点作用: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③能有效地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能较好地实现个别化学习;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它是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⑥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任务驱动法,把原来的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变成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得到了乐趣。因此,任务驱动法是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法中有效的一种。2.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和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结束,培养了学生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掌握了解学会多种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是一个多纬度、综合性强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它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解决实

际问题联系起来。应用这种模式的教学一般不能在一节课中完成,教师要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完成的时间。问题解决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包括了五个步骤 ①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②分配小组,确定研究计划 ③分工协作,收集信息资源 ④交流协作,完成问题解决的方案 ④汇报、总结、评价、反思

如:在“制作主题演示文稿”教学设计中,先用学生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引出“改革开放”,让他们了解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播放作品——《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示范、引领制作,总结出主题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展示网站(作为制作的小助手),通过网站中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丰富的素材,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制作前提出制作要求,分衣、食、住、行四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进行小组作品制作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并上传。教师随机抽取每个主题的一个作品,作品评价采取自评和互评想结合,评价作品时要给作品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最后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感悟。

(1)成果作品化。以作品的形式来体现学习成果。因为学生根据选定的课题,在研究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在头脑中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让其制作成电子作品时,他们会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2)作品共享化。每个小组研究的课题不尽相同,为了使全班同学共享其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通过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和向其他组提出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倾听、分析、概括、提问、辩论、思维等能力得以提高。

(3)评价客观化。要想正确地引导和评价学生,必须先创建一个客观的、公正的评价标准或方法,并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并自我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对问题的注意力。评价标准可以从研究方法、资料的数量

3基于网络环境的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用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式教学模式中,常常采用BBS、聊天室或E-mail进行有关特定问题的讨论和解答。结合“帮助”,分组讨论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取得基本成功后,提出新的问题,有无其它的方法?如:用Word2000编辑文档,提出除用菜单编辑外,怎样用工具按钮?怎样用快捷菜单?让学生用程序中的“帮助”探索操作的多样化,最后再集中讨论,取长补短。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又训练了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模式特点:准备教材—布置讨论—组织讨论—讨论总结。这些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更具有优越性,在网络教学中,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关系更容易体现直接、平等、合作关系;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进行自我构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控制台中断学生操作,将教学内容实时传递给每个学生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问题可向老师电子举手或通过耳麦请教老师,教师可跟不同的学生交流,一对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新型的点对面、点对点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地位作用都发生了变化,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中完成学习任务,真真正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

三、鉴于网络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作为教师应很好地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研究学生。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对于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熟悉过程,让学生的行动跟随课堂节奏。二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材,根据网络环境下的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网络化的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要提升自身的能力。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教师都要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同时要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信息技术的教学,才能优化教学过程,为教学工作服务。

四要注意到网络文明建设。网络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虚拟空间,开放性、全球性是一大显著特点,它会给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学生上课时随意性很大,学生不可控制因素太多,不能正确对待网上垃圾信息,以致导致迷恋上网聊天、游戏、交友,分散学习精力。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网络道德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网络环境下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营造了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充分参与的学习环境。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日益成熟,正成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不断地渗入人们的生活, 其影响亦辐射到了教学之中。网络在教学中的介入必定对传统教学带来冲击并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以便教师和学生能更有效地将网络运用于教学之中。关键词:网络环境 教学 教学模式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实。本文拟从网络教学出发,分别探讨了网络教学的主要特征,网络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新要求,从而转入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1.网络教学

1.1 网络教学的主要特征

1.1.1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主要特征

多媒体教学基于教室里的多媒体局域网, 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许多相同之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对学生进行授课,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把准备的多媒体CA I课件放入服务器,以便上课调用,这些课件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信息处理系统是对教、学信息的处理,使教学双方随时能得到反馈的信息。1.1.2 互联网运用于教学中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教学作为远程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 具有很多新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 教与学可以不受课程时间表的安排限制,不受空间的约束,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必为学习而加入各个学习群体;教学可以面向各个阶层的人们,为学习者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等。这主要体现了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共享、协作的精神和由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互联网教学的主要优点体现在:高度的互动性,资源的共享性,服务的及时性,教学方式的多元性,总体社会资源的节约性等。

1.2 网络教学对学生的新要求

网络教学中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了许多新的要求, 这些要求主要表现在:学生希望能与教师、其他学生之间获得更多的交流;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对辅导量的需求不是比传统面对面授课所要求的辅导量少而是增加;网络中巨大的资源有助于给学生形成一种很有潜力的丰富的学习环境, 但同时也要求教师能提供学生寻求获取有用资源的方法;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必将会通过电子邮件等手段在网上交作业,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作出综合的和迅速的反馈。(张新明,2001)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眼光局限于教材。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在许多方面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负责。现在,进步主义教育者提出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组织、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 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 并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这两种方式都不完全适合网络的学与教。在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将这两种模式有机结合, 并向协同化教学模式发展。教学不能仅仅是一般的讲解,而是要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特点, 这样就必须有师生间的广泛交流和对话。对话方式主要有:讨论式:教师与学生必须有一致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能接受对方的概念并能相互反馈。适应式:教师应当按照自己形成的概念与学生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来适时地修改谈话的话题。交互式:学生必须参加对话活动以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师则必须提供反馈给学生,为学生解惑,学生亦必须提供反馈给教师, 以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思考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将他们的活动反馈, 与每一个层次的主题目标联系起来。1.3 网络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师为了适应网络教学中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的上述新的要求,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改变教学模式上下功夫。网络教学既有实时性又有非实时性的特点, 教师授课可以按着自己喜欢的时间安排,学生学习亦可按着自己的时间安排。但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同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能及时给予解答、及时反馈,因此传统教学中一人对一个群体的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尽管网络教学的特点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但是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通过主持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网上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学生,他们同在一个网上, 在一个虚拟的学习社区之中, 比一般的学校教学更为复杂,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有全能型的教学素质,而这恐怕是一个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 这就需要多个教师在网上协作工作和协同教学,以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2.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网络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多媒 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如何在没有教师的监督 下保证学生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适合网络教育的教 学模式,使网络教学朝着开放、高效方向发展从建构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学生必须能够从他们个人经验中找到新的观点,因为含有新观点的经验对个人的理解、运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建构主义者认为: 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包含在绩效目标中的行动计划的传递,相反,他应该关注和开发学习者的技能,这样的话,他们才能针对情景要求和机会,构筑自己的行动计划。这就要求让新的学习处于真实的环境经历中。向学生示范如何得出所学内容的合理解释是重要的,这样,他们才会在形成自己的目标替代最初的学习计划时获得合适的方式。2.1 多媒体教学网的教学模式 2.1.1 支持互动式教学

教学中教师在需要时,可将教师机的屏幕(图像、动画、文字)语音(音乐等)实时广播给任意指定的个别、部分或全体学生,也可对学生机实现个别、部分或全体的轮流监看、监听。随时与学生机共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实现交互式教学需要时可指定学生机为教学实例。2.1.2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使有创造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更为出色。把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2.1.3 有利于大班教学

传统的大班教学的效果一般可能不如小班。但如何上好大班课,这是很值得我们考虑的因素,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大班教学成了事实。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平台为教师上好大班的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随着教学班规模的增大, 了解学生个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于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到的在这里都可做得更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 教师再也不需要扩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强手势及脸部表情, 或者书写大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学生看得清,因为大屏幕的投影机及网络的广播功能,教师再不需忧虑传统的大班教学的烦恼, 可专心致志地把更多的精力放 在自己的教学设计。2.1.4 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水平,选择或编制CA I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可能来自其他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自己的工作总结,甚至是学生的习作等)。在提出某个课件的需求时,既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最后在计算机专家、教育心理学家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 CA I课件精品,并将这些M CA I的精品放在网络上,供师生们共享。2.1.5 提供科学的教学测量手段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系统提供课堂教学信 息系统,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 定, 以提供确切的学生学习数据供教师教学决策作为依据。(陈琦,1994)例如,学习过程的测试,包括课堂上实时反馈的 学生信息,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反应和回答问题的用时等,以 及使用网上标准题库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对学生建构性、创造性学习的测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2 互联网教学模式 2.2.1 个别学习模式

个别学习者可以通过W W W 查询和阅读在线数据库中的信息;调用在网络上教学软件,由教学软件模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也可以通过E-m ail或InternetPhone向教师提问,还可以在网上BBS站(电子公告)上提出疑问,征求解答。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可以24小时进行,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的内容或向教师请教,从问题的不同时间、角度来学习,这正是建构主义提倡的随机访问学习方法。(黄清云,2000)这种模式有助于学习者掌握非良构领域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缺点是缺乏实时的交互性。2.2.2 “ 一对一”学习模式

远距离教学中的一对一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和学生之间的一对一关系。在师生一对一的学习模式中,师生之间进行实时的多媒体交互。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对课程的具体指导,学习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成效。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学习属于协同型学习, 即两个学生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网络共用写字板、画笔或某些应用程序(课件注释系统)相互交流讨论,协同学习。通过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促进学生自己的学习、总结和自述,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2.2.3 “ 一对多” 学习模式

在一对多的学习模式中,一位教师同时向多个学生授课,除独立操作外, 学生只能和教师进行交互或者通过教师的控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互。这种模式的交互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观看屏幕上远地教师的授课, 而且是在学生决定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得以实现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结语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运用于教学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调整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因此对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其实践意义。只有通过实践和探讨才能使网络与教学结合的道路走得更宽更广。参考文献: [1]陈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师大学 报,1994,第5期.[2]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 ].广西:关系师 范大学出版社,1999.[3]黄清云.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M ].上海:上海 教育出版社,2000.[4]张新明.远程教学系统设计研发[J].中国远程教育, 2001,1:17-18.

下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反思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反思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摘 要] 网络的发展,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 [摘 要]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开发日趋深入,网络对教学的作用与潜能愈加显现出来。本文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

    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 活动详细: 学习不是“被灌输”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调动自己独特的经验,对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和重构的......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纲要(试行)》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网络......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余胜泉1、路秋丽1、陈声健2 1、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875;2、曲靖师范学院 物理系,云南 655000 【摘要】在......

    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

    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独占一席之地。每一册小学教材中都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阶段古诗的学习提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大花崖小学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摘要]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因特网的出现而诞生的网络教学,为当今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