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网络环境下教学平台的建设
浅谈网络环境下教学平台的建设
[摘要] 高校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网络发展如此迅速,网络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如何很好地利用网络为教学改革服务是每位高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学应用网络的现状和应用网络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详述了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内容(资料区、信息区、交流区、讨论区、习题区),强调加强校园网教学平台建设是高教改革中的一个有效手段。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平台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完善的信息网络加快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高校教育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一、高校教学中应用网络的现状分析
现在各大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但校园网在教学这一核心应用上还不能满足需要。教学信息化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多媒体课件等软件建设中重自主研制、轻组织规划;重评比、轻教学需要;重自己独用、轻相互交流和共享的现象时有发生。
尽管各高校教师也普遍采用了多媒体授课,但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班级授课模式。如此用多媒体上课实际是“黑板搬家”,节省了板书的时间,课堂信息量猛增,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实际上形成了“电灌”式教学,己有学生开始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满。如果多媒体承袭落后的教学思想,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则只能从“人工转变为电动”,真正实现教学改革应该立足于教学模式的变革。
大学生们虽都经常上网,但能够利用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只有少数学生。他们上网最主要是收发邮件和聊天,其次是浏览新闻和在线视听。自主学习行为仍以做作业、自学教材和集中听课为主,真正具有网络自主学习特点的学习行为(如上网浏览课件和参加讨论)则要少得多。学生们还反映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上仍强调“教”,缺少学习方法和思路的指导,教学内容不太适应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时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只能和计算机对话,没有发挥学习主动性的空间。
二、应用网络建立教学平台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后,不少高校由于区域限制,出现了多个校区的办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人数增加带来的校舍紧张、实验设备不足等矛盾,但与此同时也显示出一些弊端,比如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不得不承担多个校区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花费更多时间辗转于各个校区。班级越来越大,学生间的差距也增大,传统课堂教学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各类课程在压缩课时的同时,还要增加教学内容。这一切使师生间的交流受到严重限制,甚至根本没有交流,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为我们的教学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来,各高校先后对原有的教学设备进行了升级和完善,教室配备了实物展台、液晶投影仪、电脑及其它多媒体设备,校园网也进入了课堂,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方式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内容设计
我系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主要是针对我系的特点进行宣传,介绍教师和通信方式,同时也发布了一些经典的教学课件。如能在此基础上开发教学平台,将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规定学生以各自的学生证号为用户名,并自设密码进入。设计教学平台内容包括5个子区:资料区、信息区、交流区、讨论区、习题区。
(一)资料区:教师公布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电子讲义、多媒体课件和该课程的基础知识等,让学生们在平台上进行阅读。并创建和完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不仅只是教材,而是以教学内容为内核或内涵的技术、媒体、材料和环境的总称。教学内容应图文并茂、灵活多样、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乐意自学,主动自学等,从而初步形成一整套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内容应尽量精简与浓缩,压缩讲授时间,原则上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基本不讲,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学生有比较充分的自学时间。
传统的授课模式中学生不管会与不会,都只能坐在那里听,没有选择的权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而网络自主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自主制定学习进度和学习目标,自主确定学习顺序,学生还可以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真正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二)信息区:教师发布作业信息、上课时间和教室的调整、下次课的授课方式及内容、考试时间通知等一些日常事物。
(三)交流区:主要通过论坛来完成答疑行为,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答疑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所学和刚学的课程知识,可以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思想、学习态度、学习心得以及各相关学科的综合内容等。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能即时地被其他人看到,也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回答问题,同学之间也可以回答,甚至可以展开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讨论。还可以发挥网络的功能,邀请和与学习任务有关的其他学校老师,高校、研究所和主管部门的专家进行交流。
对于学生来说,在平时突然想到的问题,可以马上写下来;平时不敢问的问题,可以大胆地问。网络答疑可消除面对面答疑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感,也不必担心提“很幼稚”的问题而被其他同学嘲笑。对于教师来说,不会因为当场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感到尴尬,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教师也有了一个更加深入思考的空间。另外答疑记录方便保存,便于事后经常翻阅,从而增强记忆和理解。
许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对于某个问题,当给别人作了详细讲解之后,自己对该问题往往会有新的体会与理解。也就是说,在帮助别人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帮助自己的学习。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学生学习的视野开阔了,学习的愿望增强了,疑问也多了,探索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同时,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教师可以每天在一定时间段在论坛出现,此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语音,甚至可以用视频论坛,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就可以通过自接面对面的对话形式进行沟通,更加方便、省时。
(四)讨论区:教师根据学科动态,确定几个讨论专题。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及兴趣需求,围绕专题内容提出研究课题,并分小组进行研究。同组学生间可就解决某一问题进行分工合作、上网搜索,在特定的专题区内发言,他们之间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了完成研究的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内成员的合作,每位学员发挥各自的专长,取长补短、相互帮助、相互提示。学员对讨论主题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组学生再通过小论文答辩进行讨论、交流,以补充、整理、加深对不同课题的认识。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同学间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他们之间可相互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看又具有竞争关系,他们在学习中会全神贯注,学习效果比较显著。
基于网络的专题学习活动能否成功,除了主讲教师要准确把握学员的需求,精心准备讨论议题外,使学员乐于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既是讨论活动的设计者,又是组织者和建议者。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要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学生的思路,给学生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还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学习过程;同时要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当好学生的指导者,要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形成研究结论等。
(五)习题区:主要是各章节的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要选择少而精且有层次的形成性练习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练。如引入新课的练、巩固概念的练、运用新知识的练、强化重点的练、突破难点的练、培养能力的练、引申知识的练等不同的练习形式。还要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客观题型的练习采用即时反馈,让计算机迅速判断学习者反应的正误;对于一些测试学习者理解程度的题型,则采用延时给出标准答案的方式,由教师在网上发布答案;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推理题,计算机较难判断其正确情况,因而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我评价。
为在教学平台上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采取积分排名的激励方法:根据学生在线时间的长短及所做贡献给予统计。例如,在线1小时给1点积分,发帖提问给3点积分,发表论点给5点积分,解答疑难问题给8点积分等,然后对积分最高及发帖数最多的前十位的学生给予公布;定期推荐学生论点及经验,鼓励交流;学生等级晋升,当某学生的积分达到一定限度,将其升格为主管或版主;由学生投票评选优秀学员或积极分子;推荐、展示学生成果,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学生上台演示,现身说法,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这些做法旨在鼓励学生参与,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规律,在进行教学平台的设计时不能千篇一律。任课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和经验,即按照自己的意愿构建有个性的平台,如增设模拟实验区、虚拟教室、在线考试区等,课堂教学活动也就得心应手。
四、网络教学平台中师生的角色
学生以个体身份出现在网络学习情境中,不必考虑自己是否与他人保持一致。学生面对的是网络,不必考虑教师的意愿和脸色。学生可随时与他人联络或接受他人请求,不必等到教师允许才去讲话。在网络中学生有参与权、辩论权和保留意见权,不必屈从于教师的一家之言,可以真正实现师生关系平等和人际互动。
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教学地位与教学责任有了新的变化,要协调好学生、教材、网络环境的相互作用,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网络使学生有了自主构建学科课程知识的学习的平台,减少了教师课程教学的课堂授课时间,但却增加了教师的网络备课时间。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减轻了教师收集教学相关内容备课的繁杂度,但却又给教师提出了实践教学内容,攀升学科知识前沿,启迪学生知识创新的教学任务。
五、结论
高等教育是学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如何最有效地将思想、知识、方法和技能等传输给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加强校园网教学平台建设是高教改革中的一个有效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将互联网运用到高校教学当中,必须加强组织管理与领导,发动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等各方面力量,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篇: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支持平台和校本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支持平台和校本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作者:im386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7
更新时间:2005-2-20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随着Internet
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它以更具人性化的应用方式推动着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其中,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观念的现代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理应以“观念变革”为基本内核,以技术手段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为其表象,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又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介入及其对传统技术手段的整合、改造、优化上。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转向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中心的第二代“电化教育”上,具体表现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大部分教师的自觉行为,网络教育、网络学习、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正成为教育理论探讨的热点问题和实践方向。
2、现今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的发挥的,一是硬件建设和软件资源发展的严重失衡而造成现代教学设备闲置和浪费,进而从“无路无车“转为“有路有车无货”的问题;二是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应用未能从系统方法的角度,因此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操作模式与之配套。
3、多媒体技术及手段介入教学过程,我国直到七十年代末,才获得迅猛的发展,八、九十年代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推广,多媒介被整合到计算机及软件的综合应用中,才真正突显了其重要战略地位。
4、我省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进和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浙江省教委《2000年全省电化教育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提出要“以教材、课堂改革为重点,做好音像电子教材的编制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软件。要制定措施,加强音像电子教材的推广使用,并逐步在学校中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并成为申报省一级、二级重点学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必备条件之一,从而把软件建设和推广真正落到了实处。
5、在“校园网”尤其是“宽带网”走入校园的今天,信息尤其是教学资料与文字资料多元整合的超文本“网上查询”和“网上交流”,已经成为现实。学校有必要对网络时代的学习特点、资源利用形式、学习组织形式等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教学充满创造性,学生的情况更是千变万化,因此,构建以校为本的“校本资源库”显得尤其必要。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新的学习辅助系统,将网络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课题意义
1、教学资源库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它的建立将为学科教学提供系统的、快捷的服务,彻底改变过去硬件和软件发展失衡、现代教学设备利用率低的现象。
2、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必将有力地推进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创新各学科教学模式,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前瞻性研究,促进教学的人文化、个性化特征,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3、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必将有力地推进基于宽带网的“校园网”的应用水平,使资源库“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教师通过校园网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不仅促进老师自身知识构建、知识创新、教学革新,也为促进师生互动作用上起作用;学生通过网上查询和对话增强对课程的理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意识。
4、针对本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共享新老教师的智慧,使他们能更快的成长。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按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对积件库的分类,即:
“积件思想”解决了教学素材的通用性与教师个性化处理的矛盾,教育的独特个性与大规模产业开发的矛盾,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本课题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和操作意义。
但是,“积件”开发一般基于教学大纲和全局,而面对充满变化的、灵活的教学实际,商业化的大而全的软件系统难以保证其足够的应变能力,而“校本积件”的开发,能灵活地适应学校的特殊需要,补充“大纲积件”的不足,值得积极探索。
“积件”理论还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学生可以借助以教师为主体开发的配合教学过程的教学软件或“小课件”,自主完成学习的导入、领悟、分析、归纳、评价等过程,实现“自助式”学习模式,从而使资源库的应用层面得到扩大。
2、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现代化技术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专业公司开发的教学软件主要供学生学习用,而不是辅助教师教学。现代技术主要用于保障网络及远程教育,其教学素材资源主要应用于网页制作、网络教程上。例如美国发展最快的是网上远程教育,通过学习网站进行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美国的大部分学校已经接入互联网。目前中国现代教育技术与外国教育的差异,除历史文化背景外,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的现代化程度上差异,我国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从媒体技术应用到网络学习模式的转变。目前仅北京市就有2万多中小学生参加网校学习。我国在网络学习模式的研究上也有了长足进展,例如“惟存教育网”针对网络学习开展的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他们关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网络德育、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青少年安全、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组织等问题论述,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属性。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四大属性的充分体现:
“情境”——建构主义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多媒体技术正好是模拟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
“协作”与“会话”——协作与会话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基于Internet的网络环境,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意义建构”——多媒体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的刺激,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是其它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四、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1、本课题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担任学校主要岗位的领导职务,有推行课题的优势,主要成员为校骨干教师和具有丰富教科研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具有相当强的研究能力。本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成员都是计算机本科生,并且有一位教师具有计算机软件中级程序员资格证书。
2、课题得到了学校财力上的有力支持:学校已经有步骤地推进网络进教室、进办公室、进教师学生家庭的“三进工程”。目前学校拥有64个多媒体教室,拥有4个学生计算机房;2个电子阅览室。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一台电脑,在校学生每8人有一台电脑,并在学校中已建立一个高速校园网,并联入Internet。
3、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条件:
(1)韩国梁老师的“基于‘研究’学习环境下教学资源的构建”省级课题已经开始研究,我们作为它的一个子课题,以硬件、软件和潜件建设需求和实现作为研究重点。
(2)教师的上网率在100%以上。本校年青教师占全校教师为60%,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较好,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手段进行教学。
(3)学校配备了摄像机、录相机、VCD影碟机、大型投影机、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已备了申报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所要求的硬件条件,已经建设好的“校园网”的硬件工程,为教学资源库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天地,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的开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1、教学资源库信息收集渠道:①学校三年来的学生研究性课题成果 ②教学部门征订的音像教材 ③学校自主开发的课件、积件
④相关网站、网址。⑤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互换。⑥自拍自摄录像、图片。
2、教学资源储存形式:①各种类型光盘 ②网络主服务器
③录像带
3、建立资源库流程:收集→分类→登录→储存→检索→使用→反馈→收集
(二)校本教学资源应用模式研究
教学资源库根据其应用方向可大致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1、通过校园网直接播放或查询的、能独立完成某一特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
2、以面向教师为主的各类教学素材,主要适用于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之用。
3、以面向学习为主的各类教学资源,它主要包括教师为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程而设计的各种“小课件”和经过优化处理的资源。
(三)需要解决大量的现实课题:
(1)虚拟教学网络学习系统的建设
(2)网上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3)网络教学成果的评价
(4)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应用
(6)虚拟班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四)网上教学支持平台的建设
“网上教学支持平台”指的是:以学生知识自主建构为出发点,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评价、研究、探索的网络学习支持平台,包括以下子系统:
1、课程学习库:主要包括由教师创设的具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的积件系统,含课程进程、重点要点提示及分析、练习及检测系统等。
2、辅助资源库:主要包括与课程相关的各种有效资源如背景资料、扩展资料、个性化辅导资料等。
3、关于网络学习的组织、考核、评价策略体系。
(五)课题预期目标 1、1年内建立一个以重点学科为基础的,针对高中基础教育的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的、形态多样的、富于针对性的教学资源。2、2年内建立一个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可以实际应用的“网上教学支持平台”,使学生可以迅速地获取可与学科学习相配合的资源,在班级中实现“网络入班”和网络学习日常化,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成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常用的课外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根据实验总体框架分学科制定教学资源库收集计划及学科应用模式研究计划,以学科知识点来领起教学资源收集工作。2、1年内完成教学资源库收集和应用模式研究工作。
A、各学科根据计划,2个月内形成针对本学科特点的教学资源框架,基本能满足主要的、重要的课目的需求。
B、3个月内将现在各种媒介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并统一组织到校园网站上。以便各学科通过查询开始简单的使用现有教学资源。
C、半年内建成能满足校园网需求的“网上教学资源库”,信息存储量达到能满足重点学科课目需要的目标。开始着手“网上教学支持平台”的组建工作。
D、实验启动之后,指导教师加大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课时比例,通过对音像媒介介入教学过程的应用模式的研究形成评估和结论,力争一批课题论文发表或获奖。
E、实验后半期致力于建立“网上教学支持平台”,教学资源将按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进行细化整理,使资源库能与学生学习产生互动,加强学生“网上学习”的能力。
F、组织学生建立虚拟班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研究。
3、课题分前期准备、中期攻坚、后期总结三阶段进行。
七、课题成果形式
1.课题成果形式
①实验课题结题总报告 ②实验课题结题分科报告 ③教学资源库检索目录及管理规章 ④教学资源库应用实例一览表 ⑤教案典型个例 ⑥相关录像带、光盘等实物
⑦教学支持平台网站。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四篇: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1.教学理论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时空无限性、协同性、个别化,这决定了网络教学不可能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提供坚实的教学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情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学习;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课程、教材、教学、评估是教学的四个要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以“学” 为中心,强调学生本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决定了课程计划、教材的编辑、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估的方式,都会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灌输的理论下这四要素的安排有很大的不同。如,传统的教学理论一般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采用的教学方法会就要求采用不同的策略,讨论、协同作业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的组织形式,所以如何为分组、讨论提供可能,是网络教学平台设计需考虑的。课程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还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因此开发网络课程需要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各课程学科多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网络课程开发者来说重点要放在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的研究上,教材制作的不应该花费他们太多时间,所以,网络课程制作系统就须提供”低门槛”。
课程、教材、教法、评量在教学中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中需要完整的体现出这四个要素。2.网络教学方式:同步与异步教学。
同步教学的特点:教与学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除了老师、学生不在同一地点上课之外,学生可在同一时间远程听老师授课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充分体现网络教学不受空间的限制的优势。
异步教学的特点:与异步教学相应的另一种网络教学方式是异步教学。异步教学的特点:可全天24小时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在网络下载相关学习内容或向老师和学生请教。实现了网络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的特点。
网络教学特色是实现了教学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学习,依据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两种方式的特点,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时需考虑以异步教学为主,兼有同步教学的这种方式,更能实现网络教学的高效。
3.网络教学平台理论: 网络教学不仅是先进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一般规律,能够为远程教育提供一个真正高效的现代化手段。实现以“学”为中心,网络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材料的网络发布,而更多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这种沟通与交流的实现,以及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支持。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由四个系统组成: 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1)网络教学支持系统要实现教学过程中老师教的支持和对学生学的支持,以及对教学活动的管理与实现。
(2)需要能够提供同步、实时或是非同步的教学环境。
(3)网络学习极具个性化,学生的起点与能力各不相同,所以网络教学系统必须能够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因此网络教学支持系统要能为老师提供适应性超媒体教学。所谓适应性超媒体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别能力特征,动态呈现与学习者当前学习能力最相关的基于超媒体教学内容。它应有两个含义:一是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历史记录和能力估计,选择学生没有掌握或是没有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是与当前学生能力最接近的。二是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系统将根据对学生估测的能力和学习的认知风格,选择最适合学习者的内容呈现方式。
(4)师生交互是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为师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一个有效的交流环境与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所以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应提供师生交互工具。
(5)教学离不开评估,网络教学系统要提供一个测试系统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效。测试系统包括试题库、测验试卷的生成工具、测试过程控制系统和测试结果分析工具、作业布置与批阅工具。根据一些教育测量指针作统计与分析,再根据这些测量指针具体指示的意义,对教学过程和活动作调整,并对具体学生给出论断,对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6)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有问题,只需举手向老师提问,就可得到老师的解疑。所以网络教学系统中也应提供为学生实时答疑的工具。它可分为自动答疑和人工答疑两大部分。老师可以将本学科最常见的问题按一定的分类放在知识库中,当学生遇到问题向系统提交时,系统就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在知识库中进行搜索,给出解答。如果系统没有搜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系统将会通知学生,并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处理:一是将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主持这门课程的老师,当老师对问题将解答后,系统自动将解答发送到学生的邮件箱,并将问题解答自动加到知识库中;二是将问题公布在答疑布告上,征求答案,有人对其解答后,系统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该学生,同时系统也会将解答归纳到知识库中,以便其它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系统能给予自动应答。网络课程开发工具 纲络课程开发工具主要完成网络课程内容的制作,支持基本教学逻辑的设计。要求这个工具能够简化老师开发网络课件和备课的过程,降低课程开发对老师电脑技能的要求,使一般老师易于学习掌握。同时要求老师通过该工具开发的内容能直接发布到网络。要求该工具所具备的特色是:支持网络多媒体开发功能,能够进行多媒体素材的导入、制作,而且能够方便、快速地生成课件;能提供素材库与素材管理软件,解除老师制作、寻找素材的麻烦;能提供一些网络课件的模板和向导库;能支持网络化学习模式,即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如协作学习、发现式学习、角色扮演学习等,并支持生成这种学习策略所需要的内容。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可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课程管理、教务管理和系统管理,它要为老师、学生、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服务。学生能通过管理系统保存自己的个人档案,及时获取教学机构发布的最新信息,得到老师的帮助与辅导等;老师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设置课程与教学计划,查看学生的学习档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管理者可管理老师档案、学生档案、发布最新信息、对教学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等。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三个模块具体要实现的功能如下:(1)教务管理
老师与学生注册认证、学生学籍与档案管理、老师档案管理、资料统计与分析、信息查询、老师评价管理、学生学习评价管理。(2)专业与课程管理
包括专业的设置、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管理、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调整。设立课程,指定课程相关人员的权限和口令,分配建立与课程相关的设施,如邮箱、讨论区、网址等。将老师开发的课程内容上载到相应的网络教学系统,在网络发布,实施网络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教学计划,可选择某些课程进行学习,系统需自动为学生配置课程学习资源,并记录本课程学习的过程。(3)系统管理
系统设置与维护管理、权限控制资料备份。网络教学资源系统
网络教学资源系统是网络教学的基础。为了便于老师查找素材及课程资源的重复利用,需要用数据库来管理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素材库、试卷库、网络课件库、案例库等。所有资源都分别需要建有其索引信息,以便快速的查找、浏览与存取。网络教学资源系统能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采集、管理、检索和利用。网络课程开发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分别完成网络教学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务管理和教学资源管理的功能。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
网络教学平台四个子系统,其中网络教学支持、网络课程开发工具是实现网络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外及国内已开发了多种网络教学平台,下面就以一套网络教学平台——“未来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为例,对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及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两方面的实现状况作一下说明。
未来教室采用Browser/Server架构;采用Java实现了UI设计,同时采用CGI实现了数据库存取的设计。1.网络课程开发工具
主要是强调让任何学科的老师无须学习编程,无需掌握任何计算机语言就可以开发所需要的课程,发布课程内容。绝大多数系统都通过设置课程内容模板来实现的。“未来教室”为老师提供强大的网络课程编辑功能。老师不需要学习任何网页工具软件和html语言,就可以在系统的协助下,方便地进行课程目标规划,教案编写。同时自动完成教学进度安排。老师只要了解简单的编辑知识就可以轻松完成课程的编辑上网。极大程度的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以下是“未来教室”课程编辑工具界面图:
主要功能有: ? 教材结构编辑
每一章、节、页的教材在web中都以树状的形式展示教材的内容,让老师清楚了解教材结构,采用类似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模式,操作方便、简单。? 提供教材模板
对于教材具体内容的编辑,为教材提供了近十个网络常用的教材模板,指导老师快速编辑教材。? 对多媒体支持及素材传输功能
老师在编辑教材时,可将任意链接各种流行媒体文件(含音频、视频、动画、图像及Office系列文件)。教材制作好以后系统会自动将所有内容传输到服务器端数据库中。
2.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网络教学过程重点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与交流,大多数系统都提供了在线聊天、讨论组功能等等。另外网络教学系统还强调在线测试功能,提供布置作业、自动评测,未来教室在此基础上还实现及时的学习进度跟踪功能,系统提供了完整的上课历史纪录。不仅为学生制定计划的学习进度,还会记载学生学习的实际过程,实时跟踪。为老师的检查、分析提供了方便,为分布式学习的学生行为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该系统提供了一套完备的考后分析统计,它以sp分析理论为基础,为老师、学生提供了强大的考后分析、统计功能。具体功能有: ? 测试成绩单:它不仅列出学生本次考试的分数,也列出学生考试过程中的注意系数、试卷平均分,还会自动给出评语,将答错的题目列出,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不足,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及时、互动原则”。? ? ? 提供学习累积曲线:以此反映学生在一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
实现试卷品质分析:能随时给出各份试卷的品质分析表、试卷中各个试卷的呈现学生成绩分布:可以针对某一份试卷给出学生的整体成绩分布图,供老结束语 难易度、鉴别度等,可作为老师调整试卷内容的依据。师教学参考,掌握学生认知程度。
三、总之,开发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要考虑教学理论、确定以同步为主,兼有异步教学的方式,同时具备调课程开发、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方能为老师在网络便捷的“教”,学生自主的“学”以及老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提供全面的工具支持,实现网络教学更加高效,也更加规范化。
第五篇: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发挥网络优势,探索教学新路
石首市东升第一中学 沈朝刚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社会,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信息技术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促进学校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学 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评价激励
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更好的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我校建立了设施配置完备的校园网。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任教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究竟应该怎样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怎样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让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更优化?怎样在网络环境中突出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针对这几个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应用基于局域网的信息技术网络教室组织教学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已经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构成的动态教材。基于此,我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教室的教学环境,开展了信息技术交互式网络教学。
例如在讲演示文稿制作中插入菜单使用一节时,我首先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文稿的形式把本节的知识点展示给全体同学们,包括如何插入文本框,如何插入新幻灯片,如何插入外部图片,如何插入艺术字,如何插入剪贴画,如何插入影片和声音等。通过基于局域网的信息技术网络教室,学生可以快速实时的接受到教师机屏幕上的信息。讲完知识点以后,接下来布置任务,我让学生自己练习做一张简单的演示文稿,要求使用课上讲到的几个命令,最大限度的掌握好插入菜单的使用,起码要用到文本框的插入、图片的插入、剪贴画的插入、艺术字、声音以及影片的插入,并且通过对各个对象的编辑,力求文稿做到美观、和谐。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我利用教学转播的功能,把出现问题的学生的屏幕进行转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课堂分析。我有时利用动态监控的功能,实时监视和控制每个学生的上机操作过程,对课堂上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一目了然,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总之作为老师,通过该系统就可以完成以前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完全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可以明显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工作向高素质数字化迈进。
二、采取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二十年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发现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更新快,特别是实用性很强。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乏味,很快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我将任务驱动法与现有的网络环境结合起来,美其名曰为“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该教学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如我在讲《网页制作》第一节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网页的方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讲课之前,我就从因特网上有针对性的搜集了一些好的个人网页给学生展示。这样的网页一经演示,学生立即表现出兴趣。一个一个跃跃欲试,急着想知道怎样才能设计出如此精美的网页。学生有兴趣学习后,我就开始讲课,介绍FrontPage在网页制作中的基本功能。快速的讲完以后,我就安排具体这一章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制作一个简单网页。并且我把预先搜集好的大量的图片、声音等素材在教师机硬盘上共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各取所需。在网页制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由于我创设了基于网络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本节知识,下课时仍然意犹未尽,无疑为下节课进行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我觉得通过应用“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从学生方面来说:首先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综合应用计算机能力和自我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创设了基于网络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好多问题可以借助于网络去解决,这样使得他们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今后更好地运用网络为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服务打好较为扎实的基础,达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授之以“渔”的目的。
三、构建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网站
信息技术知识网站是指以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为线索的、与本学科知识密切相关的、在广度和深度超过学科学习内容的知识集合,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交互学习的网站。这是在网络环境下,目的主要是便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他们由“学会”变成“会学”,在非线型的学习中学到系统的本学科知识。
因为信息技术知识网站是面向学生学习的网站,所以在建站之初我首先通过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最想学什么,最需要学习什么,特别是哪些是在课本上无法学习到而学生又有强烈学习愿望的知识。这样网站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在建成的信息技术知识网站上,网站栏目既有知识性强的纯文字介绍,又有丰富的图片、动画、声音;既有供学生浏览的静态内容,又有学生动手操作的动态栏目:如随堂练习、单元测验、BBS、电子邮件等,非常方便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课后,学生可以随时到该网站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练习,通过网站提供的习题及参考答案,进行诊断学习。在整个学习单元结束时,学生又可以利用单元测验的功能检测自己是否达到了要求,如果未达到,可再次进行练习,重复巩固,并可在讨论区查询自己还未能理解的问题的相关解答,进一步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在网站的BBS上,我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提出讨论主题,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讨论区,阐明自己的观点,浏览、评价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可提出新的问题,讨论中我加以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的讨论符合教学要求。另外,在BBS上我还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这样一来,网上信息调整了课堂教学,网上练习巩固了课堂教学,网络BBS促进网上练习,网上练习拓宽BBS讨论层面。
当然在学生利用网站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己探索学习,逐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虽远比教学生一些纯粹的知识更困难,但是它却比前者更有意义,对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起到很大的帮助。
信息技术知识网站的应用改变了以前的课堂教学结构,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四、建立了基于网络的评价激励机制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作为该科的教师,只能自己通过课堂实践去摸索。不可否认: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希望自己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可以说学生的成就感是维持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一直在想:如何去营造一种信息技术教育的激励氛围,创造一个有信息技术特色的学生可以自我表现的舞台呢?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和实践,我觉得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基于目前的网络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1)作品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适用于上机操作并且有成品的章节(比如Word、Excel、网页制作等)。就是教师提出大致的教学要求,由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主完成作业,然后上传到专门给学生建立的作品展示站点上,比如用Word设计的班级板报、个人名片,用EXCEL制作的精美课程表,用PowerPoint做的幻灯片,用FrontPage制作的个人主页等。上传以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很多课我都是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评价的。比如讲完网页制作,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大作业,要求学生做一个人网站,要求用到课上所讲的文字、图片、超级链接、滚动字幕、背景、悬停按钮、表格等,制作的时候加入学生的自主创新成分。该作业的完成情况就是纯粹的作品评价,在网络上,我从技术性和美观性综合考虑给出学生评价。另外,因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网络上的学生作品对所有人是透明的,除了教师,学生对学生的无意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也会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作用。
(2)理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是针对理论课的学习,采取的方法多以电子试卷形式进行。比如在讲完网络一章以后,因为该章节理论知识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如何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呢?我就是通过基于网络的测试来进行的。比如在讲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网络部分理论知识以后我就是通过理论评价来进行的。
这样的网络评价措施采取以后,学生都学的比以前认真多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达到了自我争取成功的境界,进而转化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在学习动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他们更勤奋地主动的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向往、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的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今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发挥、去探索,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扬光大,培养出更多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全必才《基于网络,构造充分共享教育资源的教学模式》
[2]徐委峰《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
[3]王平《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