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结

时间:2019-05-12 23:2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结》。

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结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年级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本文将参照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辅以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形成学生动手操作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例如,在教学“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时,15减9怎么算?教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拿出15根小棒(1捆,加上5根散开的),试着从里面拿走9根,想想该怎么拿?学生自己会发现从散开的5根中减9根不够减,通过动手操作找到几种不同的摆法: ⑴将1捆小棒全部打开为10根,与散开的5根结合起来是15根,从10根中直接拿走9根,剩下1根;再把这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

⑵从15根小棒中先去掉5根,剩下10根,然后再去掉4根,最后就剩下6根。

⑶先把9根看成10根,从10根里去掉10根,剩下5根然后再加1根就是6根„„

随后,在教师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然后请全班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教学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最后由教师将评议认为比较好的拿法示范一遍,讲出算理,推导出十几减几最合适的算法。

二、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

在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

1、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

⑴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解决的问题; ⑵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明注意事项;

⑷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数学语言标述出来并参与讨论。

⑸教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作精要的评价。

2、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办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如教师可以适时地问:还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际,形成能力。如果就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也无从谈动手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经常让学生说说动手操作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种思维向另一种思维转化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即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动手操作更是数学教学的好帮手。在教学10的组成后,我曾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让学生研究。选择1、2、3、4、6、7、8、9填()内,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能用一次。对于一年级学生说,要选择合适的数,确实是够“研究”一番的只有重视了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才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绝不可固定在一个范围之中、一种形式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用自己的双手开拓灿烂的前景,描绘出美好的画面。然而动手能力的训练模式决不可能千篇一律,也是各有千秋的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际,举例如下:

1、动手制作的能力

小学中现在都提倡学生高效发明、小制作,而且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动手制作小物品、小课件,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努力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善于思考积极动手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总是要走向社会,总是要参加工作的,我国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多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定期到工厂中、到农村去、到商场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手与脑的协调能力

小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看到别人做,自己也想试一试,但是等自己亲手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反而显得笨拙。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多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做手操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第二篇: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一些实验课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人人在动手,个个在参与,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但若问到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开展这样的实验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时学生却回答不上来。这些学生对开展实验的目的性还不明白,对实验的兴趣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因为做实验很有趣、很好玩、也很好看的层面上,玩得高兴但收获却很少。

我觉得有必要加强科学课探究实验的教学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增长科学知识,在操作前教师自己要先认真研读科学教学大纲,了解各册教材中的实验安排的目的,分清哪些实验需要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的,哪些实验可以由老师进行演示性的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先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学生“玩”的兴趣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其实有许多是他们认为很好玩才去做的,这样的活动必然带有盲目性,这种纯粹被玩的意识支配的实验活动是很难收到成效的。所以在做每个探究实验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一番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问题,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才能让实验更准确,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现象等等。从中使学生懂得做科学实验很有趣但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活动。作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科学教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究,鼓励他们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学生可以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的本领。我们是提倡民主、开放、创造性的科学探究,但我们更希望学生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的实验操作。因为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实验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问题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本设想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

四、基本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教学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实验基础上一确定,我们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主体性教育及其相关的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认识。然后再从中挑送四位精干的老师组成实验组。实验组的成员每两周参加一次理论学习、研讨活动。

2、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3、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如:两位实验老师上同一课例,进行对比实验。课后共同砌磋、研究、取长补短,提高实验质量,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每次听课后组织评课时,先让上课的老师说课,然后实验组老师根据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评课活动,解决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

4、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 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初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四、实验成果和体会

经过近半年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已显示出如下优越性: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知识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同伴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教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半载,略见成效。实验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逐步上升,学生的计算、操作、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这仅是起点我们决不就此止步。当然,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碰到许多困难,如:缺乏专家或科研专业人员的指导,实验水平不是很高;实验人员不足,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可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下决心克服,相信下一阶段的实验有区、市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效果更加显著,一定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三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范文模版)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且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对幼儿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应该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幼儿时期,加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正是未来的劳动奠定良好基础。

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克服困难,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但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我们广大幼教同行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以下是我园根据《纲要》精神,把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在日常教育生活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一、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在领域的教育活动之中,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 素的同步发展 1.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以发展孩子动作、协调、灵活及体育游戏中的操作活动,是根据幼儿特点,将动手能力培养融于体育活动之中,使幼儿在拍球、跳绳、滚圈、踩高跷、打吸力球、骑小车等活动中提高,手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如我们在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掌握使用体育器械,如:抛球、滚球,到中班开始练习拍球技能,远球接力跑等等。在全园进行的趣味运动会上,中班的孩子就能开展拍球比赛,并为全园小朋友做观摩表演。与此同时,中班幼儿近半数会跳绳,大班幼儿几乎人人会跳绳,促进了幼儿肢体的协调发展,同时激发幼儿参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园里的孩子人人手里一件体育器械,让孩子快乐地追逐在操场上,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在语言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纲要》中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语言活动中,创设有情景的环境,让幼儿在操作故事中的人物手偶,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兴趣,如:故事《三只熊》中的对话很有趣,有韵律感,幼儿都很喜欢这个故事,教师创设一个木偶剧场的环境,让孩子亲自操作木偶,扮演角色,一起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又如,诗歌《春天来了》,孩子们边操作有动感的画面,边朗诵诗歌内容,“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改变一往只让老师操作,幼儿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孩子真正做活动的主人,动手、动脑、动口,又其乐融融。3.在社会领域中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如,在幼儿园开展的“大带小”活动,大班幼儿表现出我是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帮助弟弟、妹妹午休后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又如:在开展“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活动,既培养孩子对妈妈的情感,又培养动力能力,帮妈妈拣菜、扫地、擦桌子等学习日常劳动技能。

4.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探索活动,同时也是操作活动,只有去动手操作,才能激发探索的愿望,如:认识叶子的主题探索活动中,孩子们从小院里捡起片片飘落的叶子,观察、寻找不同形状的叶子,做叶子贴画、叶子面具,到制作叶子标本等等,都体现着幼儿求知、探索、操作的愿望。又如:在科学操作活动中,用小灯泡接通电池的实验,容积守恒实验,小制作、弹力球、磁铁玩具等等,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愿望。

5.在艺术活动中,鼓励幼儿用双手表现美。

我们在美工活动中,教孩子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玩具,如包装纸、小纸盒制作机器人,用碎布头做布贴画。教孩子用折纸、染纸、吹点画等不同的做画方法,大胆创造、想像,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方式,练习操作不同的绘画工具,用双手表现美。

二、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1.丰富的区域活动,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愿望。如:“小巧手”区,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对幼儿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手部肌肉得到发展,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1)充分利用现成的玩具、材料,让幼儿学习穿珠、挂彩链。(2)老师自制玩具,老师可以有目的制作一些玩教具。如:“布飞蝶”,让小班幼儿练习扣钮扣,“大辫娃娃”让中班幼儿练习编辫子,“宝宝鞋”让大班幼儿练习系鞋带。(3)提供多层次的、可操作的材料,以适应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如夹豆游戏有小积木块、有小石头、有玻璃球,供幼儿选择,又如“做做玩玩”区,幼儿可以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完成做做、玩玩任务,也可以按自己意愿选择手工游戏,每到这时,孩子们剪的剪、贴的贴、画的画、忙得不亦乐乎!当孩子们穿着自己制作的时装,骄傲地迈着“猫步”进行时装表演时,成功的喜悦就写在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当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己的制作手偶在讲故事时,显然自己就是一只“骄傲的大公鸡”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能做出象样的作品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作品很粗糙,只要我们老师能热情地对待每个孩子的每项成果,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就能透发幼儿动手创造的热情,使孩子树立“我能做得更好”的自信心。

2.鼓励幼儿动手参加环境创设。每当我们进行新主题活动,老师和孩子们就一起布置“主题墙”,如:美丽的春天来了,我们首先带孩子到大自然去观察,然后请孩子将眼中的春天画下来,最后把自己最满意的部分剪下来,互相协商,贴在我们主题墙的适当位置,构成“春天的旋律”壁饰,孩子们会自豪的发出赞叹:“哇噻,真不敢相信是我们的杰作”!又如,每到节日,我们都鼓励幼儿动脑动手参与美化环境,如:粘贴彩链、拉花,设计小挂饰等等,都是孩子自己设计、分工制作的。

3.日常生活中,对操作技能加以强化,使之转化为基本的劳动技能,(1)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自制食品活动,如“包饺子”,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和面,体会水、面多少与软硬的关系,孩子们有的包、有的擀皮配合默契,兴趣浓厚,包完饺子后还能主动清理桌面,巩固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的水果拼盘”,幼儿自己动手清洗水果,选择搭配拼盘图案、味道,提高幼儿动手、动脑、审美能力。(2)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培养幼儿工作独立性和责任心。对值日生提出具体要求,如,照顾自然角,按时浇水喂养小动物,绘画每天天气情况,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做老师的小助手,发放作业,玩具,收拾餐具等,每天整理玩具柜,清擦小桌椅,修补图书等等。(3)开展种植活动,每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晴明前后,种瓜种豆”,让孩子亲自参加整地、选种、播种、管理和收获,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有利用培养幼儿认真负责,持久细心的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劳动是中提高使用工具的操作技能。收获的季节,让幼儿把收获到劳动果实拿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品尝,分享丰收的喜悦,同时,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和爱护劳动成果,产生爱劳动的情感。

三、家园合作,共同提高培养幼儿操作动手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我们首先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经验和方法。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小制作,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增进亲子情感,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家长往往包办代替的太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重要途径。

2.及时进行家园双向反馈。如:有的孩子依赖性较强,需要及时鼓励和家园密切配合,于是我们要定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进步情况,同时要求,家长在家统一要求,及时反馈在家情况,共同发展孩子操作能力。

总之,在培养孩子操作动手能力,要充分考虑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个体水平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一日生活及各类活动之中,积极为幼儿创设有利环境深刻挖掘动手操作的多方面教育因素,将幼儿动手能力作为一种素质,切实地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权利,理解和重视幼儿发展的需求,让 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做中求进步。作为幼教工作者和广大家长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培 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多种途径,为使幼儿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未来建设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培养学生快乐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调查问卷(模版)

让学生在操作体验探索与发现乐趣研究

1、你觉得你自己动手操作来解决数学的有关知识,这种学习方法,你喜欢吗?()A很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

2、当遇上难题时,你通常会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

A、不管它。

B、向老师、父母、同学或其他人请教。

C、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D、认真听老师讲解。

3、你喜欢你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传授知识?()

A、多让学生动手操作。B、教师讲,学生听。

C、少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他比较费时。

培养学生快乐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调查问卷

1、你觉得你自己动手操作来解决数学的有关知识,这种学习方法,你喜欢吗?()A很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

2、当遇上难题时,你通常会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

A、不管它。

B、向老师、父母、同学或其他人请教。

C、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D、认真听老师讲解。

3、你喜欢你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传授知识?()

A、多让学生动手操作。B、教师讲,学生听。

C、少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他比较费时。

培养学生快乐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调查问卷

1、你觉得你自己动手操作来解决数学的有关知识,这种学习方法,你喜欢吗?()A很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

2、当遇上难题时,你通常会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

A、不管它。

B、向老师、父母、同学或其他人请教。

C、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D、认真听老师讲解。

3、你喜欢你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传授知识?()

A、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B、教师讲,学生听。C、少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他比较费时。

第五篇:谈谈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谈谈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马山县林圩镇林圩村小学 农银玲 ***

摘要: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攻克难关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生 动手操作 实践 思维 理解 兴趣 体验 创新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显著的特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互动”“合作”“参与”和“技能”中,很明显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数学 学习中必须具备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 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具体形象、生动的材料作用于大脑,可使大脑积极分析与综合,有效地接收与学习内容 相关的信息,所以,我在数学 教学时,主要通过操作与实践,把数学 知识应用到实际实践中,浅谈认识和体会。

一、动手操作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由于儿童的思维多以直观形象为主,而数学 知识却是抽象的,这就产生了矛盾,因而教师应充分依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得到发展。一般情况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部分,老师就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学生参与程度高了,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几何图形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中占有较大比例,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像梯形面积的推导公式,可以让学生动手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求得;在解答解决实际 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图解,使问题形象化,借助线段图进行思考,使问题简单化。在小学中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数学广角”、“打电话”、“植树问题”等内容都是通过观察、猜测、动手实验、画示意图、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二、动手操作 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程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中,“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教育理论强调的是实践出真知,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完全离不开实践活动,数学的实践活动能有力推动学生对数学 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实践活动。例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我首先让学

生边摆图片,边想:要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种树?有几种算法?再引导学生横着可以怎样摆,坚着又可以怎样摆。学生边想边操作,再借着摆出的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接着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很快,学生借助图形与算式得出:交换因数据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的规律,这样的操作将形、数、式溶为一体,便于学生的理解,为后续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迁移。

三、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那些特有情趣的模具,图形进行操作,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树立热爱数学,努力学好数学 的决心。目前农村教学很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特别是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历来是老师灌输的比较多。因而课堂结构显得比较单调,整节课气氛不活跃,学生毫无兴趣可言,这对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 概念的内涵较为困难,尤其是教师对概念的内涵直接陈述出来,学生很难听进去,更不用说理解透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很重要,根据小学生好动厌静的习惯,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思维得到启发,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准备侧面开展图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圆柱,让学生动手剪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斜着剪还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然后互评,圆柱侧面

展开图形一事实上是长方形吗?当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时,面积怎么算?为什么?当侧面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呢?这样由学生自己寻找并总结出计算方法,而且延伸学习了圆柱侧面展开图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比让老师灌输的要感兴趣得多,而且印象也特别深刻。

四、动手操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有创新精神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的重担就落在教师身上,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做起,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因素,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已的思维,他们对某个问题,就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可能不太完美,有的可能出现错误,可是有的却能产生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发现 他们的闪光点,所以操作也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

五、动手操作可以发挥语言功能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在实践操作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直观材料和直观材料之间,动作与材料之间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而这些联系,用动作或直观材料都都是无法表示的,这就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揭示这些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前后连贯的合乎一定逻辑联系的思路。例如:讲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分三步进行。操作

一: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将其中一半画上斜线。口述:阴影部分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操作后,口述折的过程及结果,把二分之一纸张平均分成三份,其中一份是正方形的六分之一。操作二: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张纸的三分之二,图上颜色,在折出涂色部分的五分之一,口述:把三分之二张纸平均分成五份,每份是原长方形的十五分之二,推出四分是原长方形的十五分之八。操作三:观察“折”的结果,师生共同归纳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后,通过学生的外部语言,完整地复述操作过程,然后通过分析归纳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促进外部活动的内化。

六、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受和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手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闹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儿童教育专家也一再强调:智慧之花在手指上开放。动手操作:手闹并用,必然会使小学生手巧心灵。动手操作能力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例如:一年级就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3 = 6 +(),由于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不能直接填出结果,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动脑筋想:这道题让我们干什么?学生说出这道题相加的结果相同后,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把它摆出来,学生可以摆出了不同的答案:3,0;5,2;6,3;4,1;7,4。这样学生动手促进了动脑,动脑思考也促进了动手,既增长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还知道有时一道题

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答案,为以后做思考埋下伏笔,做好了铺垫。也使学生享受到了动手操作攻克难关的成功乐趣,更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思维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下载“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范文

    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人称他们为“小公主”,“小皇帝”,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动手操作的能力很弱。 其实,我阅读了有关小学生生动......

    课题阶段性总结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题阶段性总结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教......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张勇彪(合集)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内容提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能让他们有效地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上。教师......

    如何通过益智区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如何通过益智区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一、背景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陈鹤琴先生也提倡“做中......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全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社港完小:左瑾芳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些都是人类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沉淀和积累。新的课程标准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浅谈(大全五篇)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浅谈 谈文静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摘要: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