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时间:2019-05-12 23:1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论文摘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

用心

爱心

专心 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

用心

爱心

专心 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认真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有效性策略

简约 体验 主体性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某些实施者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我们发现:许多课堂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的初步探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从需要点出发。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好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总的来说,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1.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比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课文中有一处这样写道:小鸟看见了驯鹿,好奇地问:“你能让我爬到你的身上坐一坐吗?”教师就可以抓住一个“爬”字,打开学生的思路。因为在此之前,“小鸟会飞”已经成为学生的思维定势即固有知识,但小鸟的“爬”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小鸟为什么不说“飞”而说“爬”?教师以此为教学线索,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只羽翼未丰的小鸟的特点和心理,想象驯鹿天天不厌其烦让小鸟爬到它的身上去了很多地方的情景,从而体会到驯鹿美好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意,并以此唤醒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

2.尽可能找到一个 “兴奋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

3.敏捷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点。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无论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得多么充分,考虑得多么周到,在课堂中也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说明,众多学生的思维比一个教师的思维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敏捷地捕捉并判断、重组学生在课堂涌现出来的信息,适时调控,充分利用。因着学生的思路顺势而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顺势而学,那么整个教学气氛会非常融洽,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就能够出现精彩不曾预约的有效生成,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二、抓住切入点。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

1.教学目标简明具体。教学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如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物的,领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就比 “学习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高尚的精神追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标达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利于教师的自我监控——目的达到了吗?没达到采取什么措施及时调控?

2.教学切入简约集中。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建峰老师执教《钓鱼的启示》,第一个环节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写下各自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第二个环节交流“批注”;第三个环节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可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可摘录文中优美词句,也可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还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简洁自然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

三、创设体验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用到了“体验”一词,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这意味着语文教学非常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境出发去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学生自己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会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体验点的创设比贴标签式的说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1.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情感往往缺少体验,经常产生陌生感与疏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对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有难度。王老师请学生分别把自己设想成诗人的妻子、父母、朋友,在一声声问、一声声答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到了诗人的“重离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学生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的所为所思所感,从而很好地体会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深切情怀。

2.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的内需。情感体验是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对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学生由于缺少审美的需要,往往根据自己的性别、经历与情感偏好而加以取舍,对陌生的或者排斥的情感主题,经常容易忽视。在这时候,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的教学中创设的体验点,给人印象很深刻。爱花、惜花的诗人没能进到园子里,却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窦老师请学生扮演那枝“红杏”,想象红杏会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会对诗人说什么?会对园子里不能出墙头的花花草草说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透过文本进入了诗境。

四、落实语言点。

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将语文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语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落实语言,重点在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所有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都是难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落实语言,不单纯讲语言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力越强,我们就能认为语言越好。相反,语言形式再优美,表达不能到位,这样的语言也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这一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从语言的表现力方面来学习、掌握语言。一教师在教学《再别康桥》时,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表现力。“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为体会这反复出现的“轻轻”,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咏,并启发想象:一个人在怎样的情况下会“轻轻”?大概会是几个人?你觉得他一个人这样轻轻地走,情绪会怎样?把人融进了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轻轻”的理解将是深刻和透彻的。“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请学生模仿一下,“招摇”是什么样子?推想一下,“招摇“会有几种可能?为什么甘心情愿做水草?原来诗人对康桥的深厚的依依惜别的感情,就是这样从诗人的用词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表现力。只有这样落实语言,语言才有生命力。

2.落实语言,注重“读写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书面表达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很好地融合了这一传统的读书方式,注重对文本学习的批注,注重把学生的感悟写下来,从而使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用笔写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写出自己的观点与认识,达到真正的理想效果。

五、引发思维点。

有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语文学习,可以说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积极的思维引导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主动学习。

1.培养问题意识。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学习品质,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学习源于问题”的意识,培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勇于提出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创新品质形成的基础。

2.学会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当的进行引导和训练,逐步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会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与动机,运用评价手段,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恰当评价、引导,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有价值,要给提问者以激励。特别是课外反馈的问题,更要及时反馈、评价、激励,以加强勤思习惯的养成。

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钟启泉

崔永

张华主编

2001年版

2.《学习策略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电芝主编

2001年版 3.《有效教学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慎英 刘良华

2004年版

第三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认真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简约体验主体性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某些实施者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我们发现:许多课堂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的初步探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从需要点出发。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好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总的来说,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1.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

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比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课文中有一处这样写道:小鸟看见了驯鹿,好奇地问:“你能让我爬到你的身上坐一坐吗?”教师就可以抓住一个“爬”字,打开学生的思路。因为在此之前,“小鸟会飞”已经成为学生的思维定势即固有知识,但小鸟的“爬”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小鸟为什么不说“飞”而说“爬”?教师以此为教学线索,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只羽翼未丰的小鸟的特点和心理,想象驯鹿天天不厌其烦让小鸟爬到它的身上去了很多地方的情景,从而体会到驯鹿美好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意,并以此唤醒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

2.尽可能找到一个“兴奋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

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

3.敏捷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点。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无论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得多么充分,考虑得多么周到,在课堂中也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说明,众多学生的思维比一个教师的思维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敏捷地捕捉并判断、重组学生在课堂涌现出来的信息,适时调控,充分利用。因着学生的思路顺势而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顺势而学,那么整个教学气氛会非常融洽,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就能够出现精彩不曾预约的有效生成,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二、抓住切入点。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

1.教学目标简明具体。教学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如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物的,领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就比“学习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高尚的精神追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标达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利于教师的自我监控——目的达到了吗?没达到采取什么措施及时调控? 2.教学切入简约集中。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建峰老师执教《钓鱼的启示》,第一个环节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写下各自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第二个环节交流“批注”;第三个环节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可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可摘录文中优美词句,也可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还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简洁自然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

三、创设体验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用到了“体验”一词,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这意味着语文教学非常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境出发去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学生自己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会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引 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体验点的创设比贴标签式的说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1.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情感往往缺少体验,经常产生陌生感与疏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对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有难度。王老师请学生分别把自己设想成诗人的妻子、父母、朋友,在一声声问、一声声答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到了诗人的“重离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学生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的所为所思所感,从而很好地体会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深切情怀。

2.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的内需。情感体验是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对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学生由于缺少审美的需要,往往根据自己的性别、经历与情感偏好而加以取舍,对陌生的或者排斥的情感主题,经常容易忽视。在这时候,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的教学中创设的体验点,给人印象很深刻。爱花、惜花的诗人没能进到园子里,却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窦老师请学生扮演那枝“红杏”,想象红杏会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会对诗人说什么?会对园子里不能出墙头的花花草草说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透过文本进入了诗境。

四、落实语言点。

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将语文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语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落实语言,重点在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所有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都是难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落实语言,不单纯讲语言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力越强,我们就能认为语言越好。相反,语言形式再优美,表达不能到位,这样的语言也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这一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从语言的表现力方面来学习、掌握语言。一教师在教学

《再别康桥》时,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表现力。“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为体会这反复出现的“轻轻”,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咏,并启发想象:一个人在怎样的情况下会“轻轻”?大概会是几个人?你觉得他一个人这样轻轻地走,情绪会怎样?把人融进了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轻轻”的理解将是深刻和透彻的。“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请学生模仿一下,“招摇”是什么样子?推想一下,“招摇“会有几种可能?为什么甘心情愿做水草?原来诗人对康桥的深厚的依依惜别的感情,就

是这样从诗人的用词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表现力。只有这样落实语言,语言才有生命力。

2.落实语言,注重“读写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书面表达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很好地融合了这一传统的读书方式,注重对文本学习的批注,注重把学生的感悟写下来,从而使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用笔写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写出自己的观点与认识,达到真正的理想效果。

五、引发思维点。

有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语文学习,可以说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积极的思维引导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主动学习。

1.培养问题意识。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学习品质,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学习源于问题”的意识,培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勇于提出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创新品质形成的基础。

2.学会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当的进行引导和训练,逐步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会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与动机,运用评价手段,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恰当评价、引导,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有价值,要给提问者以激励。特别是课外反馈的问题,更要及时反馈、评价、激励,以加强勤思习惯的养成。

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钟启泉崔永张华主编2001年版

2.《学习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电芝主编2001年版 3.《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高慎英刘良华2004年版

第四篇:论文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策略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对各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在家长和师生的面前。那么什么是主题教学呢?主题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学环境形成的教、学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教学

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采用主题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从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以学生的价值取向为取向,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语文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字素养。本文针对小学语文的主题教学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1、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营造语文课堂的气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高效快乐地学习。因此,老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有限地课堂时间内将教学内容完整、高效地呈现到学生面前,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很难长时间集中的注意力,在这种环境下,就需要老师营造出有趣的课堂氛围,老师可以抛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生活的实例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并在里面添加一些有趣的生活元素,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学生不断地放松自己,让其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之后老师在请学生讲出讨论的结果,在学生紧张说不出来的时候,老师根据所得结果进行引导,从而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有限的课堂时间更加高效。

例如,老师在讲解《珍珠鸟》这篇课文时,因该作品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和生活哲理,老师可以请学生在课后或者课前去观察鸟儿的形态,并在再次讲解课文的时候,请学生描述鸟儿的形态,从而让学生对《珍珠鸟》这篇课文印象更加地深刻。通老师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语文教学,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机械性学习而产生厌烦心理。

2、加强师生沟通,运用主题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转换观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运用主题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以促进有效的教学,老师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实现主体教学的教学方式。同时,在语文主题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收集一些与课文题材、内容相同或类似的资料,在课堂进行教学实践时,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直白地了解该篇课文的主体思想和内容,以此减少对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间,这种图文并茂地方式能够吸引学生地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快且专注的状态进入课堂教学主题中,可以有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老师在为学生们讲授《朋友》这一教学主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将朋友的表现方式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现给大家,什么是朋友?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的好朋友;朋友的相处方式;老师和学生也是好朋友;一个班级的同学应当以朋友的方式友好相处,团结奋进等。从而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激发学生自身感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整个课堂当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进行有效引导,扩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作为最基础的课程形式,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其包含的知识点丰富且内容复杂,而对于尚处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而言,这些知识点对于他们来说还太难,就需要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明白课文的内容。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老师在开篇之初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课文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的帮助学生打开学习之门,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在最初的时候,老师作为一个积极地引导者,可以带领学生去进行初步的感受,在师生共同的研究下,确认是一个怎样的教学场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所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个角色性格特点个人物特点,让学生的想法能够实践出来。同时,让学生在这种情景模式下感到快乐。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马上大胆地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讨论从而攻克难题,这样还能够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自己的认知。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培养下一代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坚持不断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小学语文老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就会失去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教学质量,还要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蓝志国.浅析如何运用主题阅读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8):124.[2]侯宝平.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4):142.[3]沙红兵.基于主题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5):39.[4]吕江宾.基于主题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对策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9,(2):115.[5]刘秀恩.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1):113.DOI:10.3969/j.issn.2095-4751.2018.41.110.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浅谈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摘 要: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首先应认清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并依照此特点,落实方法、措施,让学生习得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鉴于此,语文能力的培养要以“应需”为目标。使学生具有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研究语文学科的规律性,讨论如何使学生习得语文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教学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并且对语体文的敏锐把握,自如的运用能力,和敏感的语感生成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学生自身的多记,多背,多读,多听等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养成他们热爱语文,终生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素质,方法,途径

素质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载体应该是学科教学。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则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却是以应试教育为载体,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从培养能力入手,进而使学生形成一种习得的语文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要达到这个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究竟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其实,教学大纲说得明明白白,学生应“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听说读写”四个字。然而考试的导向决定了语言书面运用,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得宠,这里无须赘述。想强调的是听说和读写中能力的培养问题。

1“听”

外语课有听力训练,其出发点无非是非母语学习,不会听说学不好。诚然,作为母语,只要是正常人,只要说者讲的不是难懂的方言,听的人自然能听懂,自会理解,但是,能否做到听得机智,听出话中之话、言下之意,听后即产生各种反应,则是另外一回事。实际上,口头言语交流和社会交际需要的是高水平的机智的“听力”,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欣赏文学作品的朗诵之能引发愉悦感,则更赖听力与心智的默契。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耳朵灵敏了,便能听出对错优劣来。所以,我经常把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在课堂上读出来,让学生判断哪篇写得好,哪篇写得不好,不好的文章从思想内容直至遣词造句存在什么问题。这样的练习多了,学生往往会在文章尚未读完的时间对佳作以会意的微笑,对劣作发出宽容的大笑。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的一个误用词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出来的。这个句子是:“杨志故事却是把失意、得意、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梦„„”播放课文录音时,一学生指出该句听起来别扭,仔细一琢磨,对呀,这个“把”字显然应该是“用”,否则,那个“了”字也无以落实啊。我在备课时倒没有发觉,学生竟在听的时候发现问题,真是“感觉好极了”!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课除了课本、录音机,不妨引进图片、幻灯、录像、电影,在形象感觉中强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同样是重要手段。

我发现有时我们会片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轻视或相当程度地忽略听的能力的培养。我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有时学生的心思还停留在上一环节中,我们老师已经开始进入一个环节了,因而学生根本没有听进去;老师没有注意到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还没在学习上就开始上课了;小学生特别是低中段的学生还处在一个爱表现的阶段,往往只顾自己表达并不听别人在说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修改的;不知道如何在所听到的内容中抓住主要内

容来记。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非常重要,此时必须做到精神集中,保持安静。逐步培养学生听的技巧,提高自己听的能力。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想一明真相的机会。讲解内容必须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必须做到吐字清晰、表述准确、简洁明了、抑扬顿挫。保证听的效果,除了在课内进行有计划地训练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说”

当今社会,“讷于言”恐怕不再被视为一种美德吧。由于“说”的水平体现了多种能力和修养,所以,说话能力的培养大约可以算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在机制十分复杂。就语文教学而言,最直接的说话训练,应该是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规范。在课堂教学中,常可发现,学生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发言,姑且不论其答得是否正确,其口语组织就很差,不是前言不搭后语,句不成句,就是颠三倒四,杂乱无章,不能令人满意。

这里当然有思维问题,但不尽然。同一个题目,大部分学生也许书面能完成得很好。“说”就不行,反映出口头表达能力的不足。怎么办?还是多实践。吕淑湘先生认为,学习语文要做到“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而语言能力,“只有通过正确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培养说话能力更是如此,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当然不是胡扯乱说,所以还要让学生“模仿”——听别人怎么说的。其他的,诸如课前演讲,小型辩论会,模拟记者招待会或法庭审判等,都行之有效,只是参与的人有限。总而言之,要重视学生的“说”。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当务之急是让学生主动来说。下面我来谈谈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来说的方法:

1、鼓励原则,让怯说的学生也敢说。我会用我的眼睛、言词鼓励学生主动发言,树立信心,勇敢地把话说出来。

2、循序原则,让敢说的学生真能说。使学生的回答从一句简单的话到有修饰的话、表意精确的话。

3、出彩原则,让能说的学生更善说。在有些学生说清语意后,我会适当提出口语修辞练习,让学生说出有文采的语句。

4、交流原则,我会身体力行地聆听学生说。

5、激趣原则,挖掘教材与学生爱好的结合点,让学生的“说”有激情、有意义。

6、设境原则,拓展说话训练的空间。比如演课本剧,播放插图让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等等。3“读”

阅读习惯也是重要素质,做语文教师的可以回顾一下,我们自身的一点语文修养,有多少得之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事求是地讲,大概不会多,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课外阅读。读书多了,就渐渐领悟到语言文字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了乐趣,语文素质也就形成了。所以,即使走上工作岗位,语文教师依然是最爱读书的人群之一。对学生,我们自然不能奢望他们也象自己读那么多的书,但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在他们走出校门后仍不忘时时读书——不一定是语文方面的,这就可以了。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应让学生学会感悟。在阅读时不能忽视学生独立自主地实践,不能忽视语言感悟的实践。在读中领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难以理解的词句,我在处理教材是,会引导学生从中提升对词句内涵的领悟。比如《小音乐家杨科》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学生难以理解杨科心中的最爱和最大的恐惧,以及这两者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复杂的心情。领悟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质疑:杨科为什么害怕,为什么怕了还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向前移动,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指什么?接着引导讨论,解疑,联系上下文,读读杨科害怕的原因,再读好杨科热爱音乐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写”

书写是人的另一种“门面”,写得好不好是技能问题,认真还是马虎,规范还是不规范则是素质问题。教师在学生读中学时期,用三年或六年的时间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有好处,对净化社会用字环境也是一种贡献。

特别是要训练学生对“语体文”的书写,这里的“语体文”指非文学作品,重点是称为“应用文”的实用文体,生活中接触最多,最管用的就是这类文章。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如果仅囿于考试的范围,而脱离实际生活,则学习语文的价值就是昙花一现,因为他无法很好的领会,写出为社会活动所必需的语体文。试想,自己能写信、打报告、写计划、总结发言稿,拟说明书,撰论文等等。是不是所有的语体文写作都有意识地学过?基本不是!凡是非靠先学写作不能写人,大多数反而写不好,能写者,靠的是平时阅读时,对同类文章的敏锐捕捉,有了印象,沉淀在心中,要用时,自然会从笔尖流出来,而且八九不离十。说到底,即使是应用文,也不是只有唯一的写作套路、格式,关键还在于内容和语文运用。语文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生的阅读敏感培养起来,如此,胸有丘壑,学生方可自如地驾驭语言,完成各种文体的写作。

5“语感”

语感,语言的睿智。语感问题争论颇多,有认为这是“直觉知识”的,有认为是“经验的感知”的,也有认为是“直觉感受能力”或“感受能力”的。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对于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可见,语感既非知识,亦非能力,而是一种直觉性的心智活动,当然,语感的产生是以生活经历和语文能力为基础的。我们读一篇优秀散文,感受到作者的生命律动,感情起伏,在文章境界和语言氛围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愉悦,这就是语感,难道非要找文眼,寻找线索,把握“形”啊,“神”啊,分析写作手法等等以后才能欣赏散文吗?读文学作品如此,读文言文和一般语体文也需要语感,还是叶圣陶说得好:“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去。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到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愿望引起他语形式的敏感和内化时,他们才会涵泳其中,慢慢地获得灵感思维――语言睿智;语言教学才真正与生活之用接榫。由此可见,语感训练对造就素质起着多大作用。

素质构成因素的能力,其训练方法可谓五花八门,不可胜数。素质培养还有一条重要途径,那就是教师的语文实践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吕淑湘先生指出:“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说的话,写的文字跟他对学生讲的道理不尽相符,那么学生会丢掉以前听到的道理而模仿当前的榜样,至少是会感到无所适从。可以说,学生的语文素质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试想,教师讲不好普通话,经常读错字音,写不规范的字,学生能行吗?教师要求学生多读书,自己却课余不读书或很少读书,讲课词汇贫乏,不生动,岂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反之,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语文教学,讲解声情并茂,启发循循善诱,形象再现亲历的阅读经验,则会促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追求语文素质的强烈愿望。所以,有人说,“真正成功的语文教师,靠的是其自身的文化品格和学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全方位的辐射和渗透,而不是教学法”,对此我十分赞同。

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素质化,也并非是缥缈的东西,而是实在可干的。只要做有心人,方法一定有很多。“提高全民族素质”是中国教育的首要任务,高素质的学生必具备良好的语文素质,语文教学从能力教育进一步走向素质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职。对此,我们应该以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去做好这项工作,也许,这也只是小学语文教学走出怪圈的出路所在。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广西田阳县第二小学 黄燕芳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现阶段来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增强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写作的内功修炼 和平县浰源镇黄田小学 黄秋暖 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敞开自己的心扉,这似乎很简单,但对于很多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集 个性飞扬《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近段时间,从我校几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以教材为切入点,将课外文学作品欣赏引入课堂的做法,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改变学习方式 构建道德课堂单位:新密市来集镇裴沟小学 姓名:魏秋凤 邮箱:peigouxiaoxue@126.com 电话:63158985改变学习方式 构建道德课堂 【内容摘要】如何改变过去一味由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积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7篇【篇一】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秉持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就显得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