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策略研究
口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策略研究
【摘要】:移情最初于19世纪由德国美学家提出,随后进入到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在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都开展过一些研究。1991年,何自然教授首次将移情引入语用学领域,并提出了语用移情的概念。他指出“语用移情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的用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编码和解码。”语用移情作为言语交际策略在现实中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顺应理论对收集的语料进行定性分析,旨在揭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采用语用移情策略的原因,以及语用移情在言语交际中所起到的作用。为了对语用移情在交际中的使用进行系统的动态分析,本文收集并选用了19段不同语境的语料。本文首先根据机构性语言的定义及特征,将语料分为机构性谈话和非机构性谈话两类分析了语用移情策略的使用。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说话人采用语用移情策略的原因是实现自我顺应。在机构性谈话中,说话人采用该策略来实现对自我机构性身份的顺应;在非机性谈话中,说话人采用该策略是为了顺应使自身受益,或使自身及听话人双方受益的动机。此外,本文将听话人分为直接听话人和间接听话人两类进行分析,使本文的结构更加系统全面。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最后,本文对语用移情的功能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拉近交际双方距离和构建和谐氛围的基本功能。同时指出语用移情作为交际策略,具有协助交际双方实现更好交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用功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
义。【关键词】:语用移情策略顺应性机构性谈话功能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3 【目录
】
:
Abstract6-7
摘要7-12ChapterOneIntroduction12-171.1Studybackgroundandrationaleofconductingthethesis12-131.2Objectives13-141.3Methodologyanddatacollection14-151.4Outlineofthethesis15-17ChapterTwoLiteratureReview17-272.1Definitionofempathy17-192.2Developmentofempathy19-212.2.1Empathyinaesthetics192.2.2Empathyinpsychology19-212.2.3Empathyinsociology212.2.4Empathyinlinguistics212.3Pragmaticempathy21-242.3.1Theoriginofpragmaticempathy21-222.3.2Thepragma-linguisticaspectofpragmaticempathy22-232.2.3Thesocio-linguisticaspectofpragmaticempathy23-242.4Achievementsandproblemsoftheexistingstudies24-252.5Theperspectiveofthisthesis25-27ChapterThreeTheoreticFramework27-323.1Pragmaticempathyvs.pragmaticempathystrategy27-283.2Theoreticbases28-303.2.1Linguisticadaptationtheory28-303.2.1.1Makingchoices28-293.2.1.2Threekeynotionsoflanguage293.2.1.3Fouranglesofadaptability29-303.2.2Institutionaltalks303.2.2.1Definitionofinstitutionaltalks303.2.2.2Featuresofinstitutionaltalks303.3Pragmaticempathyasanoutcomeoflinguisticchoices30-313.4Pragmaticempathyasarealizationofself-adaptation31-32ChapterFourAnalysi
sofpragmaticempathystrategyinverbalcommunication32-444.1Pragmaticempathystrategyusedininstitutionaltalks32-374.1.1Adaptationtoinstitutionalidentity33-354.1.2adaptationtopower35-374.2Pragmaticempathyusedinnon-institutionallanguage37-444.2.1Addressor-orientedperspective374.2.2Adaptationtotheaddressor
’smotivation37-444.2.2.1Benefitingtheaddressoronly37-394.2.2.2Benefitingboththeaddressorandtheaddressee39-44ChapterFiveFunctionsofpragmaticempathy44-495.1Definitionoffunctionality445.2Functionsofpragmaticempathy44-475.2.1Shorteningthepragmaticempathy44-465.2.2Establishingharmoniousatmosphere46-475.3Applicationvalues47-49ChapterSixConclusion49-526.1Majorfindings49-506.2Limitations506.3Suggestionsforfurtherstudy50-52Acknowledgements52-54References54-5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二篇: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The Influences of the Bible on Some American Movies旅游与文化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爱的缺失:班吉康普森的痴人说梦—《喧哗与骚动》班吉叙述视角研究The Proper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Middle-School English Teaching任务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中英酒俗对比Ezra Pound’s Attempt to Find a Savior in His Poetry Writing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友谊观对比理智的喜剧,情感的悲剧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医药药品说明书的英译英语汉源借词研究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论东西方死亡观之差异关于农村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调查研究
18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20 英文中“and”的用法及译法探析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多元智力发展与外语教学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The Illusory American Dream--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Martin Eden & The Great GatsbyCultural Presupposition and Misreading in Translation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
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悲剧原因
An analysis of the “never lost” qualities on Hemingway and his Sun Also Rises
从《金银岛》看英国人的冒险精神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论《飘》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追求幸福的不同方式
浅析奈达等值理论与商务英语翻译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
儿童英语游戏教学的艺术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
浅析莱辛在《屋顶丽人》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Talk Shows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
从《穿靴子的猫》看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英雄主义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绝望而不言败的抗争——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
英汉礼貌原则的比较分析
The Goth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63 On Ambiguity of Human Conversations
On the Image of Women's Language in English
65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aphors of FI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解析
一位绝望的主妇——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林中之死》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ë and “Wuthering Heights”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从冗余理论浅谈翻译技巧之增译法与减译法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
从小说《德克拉》试论吸血鬼文化
从语境视角分析电影字幕英译中翻译
Salinger, a True Man: A Study of Salinger Based o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论小说与电影《最后的大亨》的叙事特征
中国皮钦语的产生和发展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漫画式的艺术魅力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论文学翻译中“原作之隐形”存在的必然性
简爱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从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对比
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多丽丝莱辛:论女性主义的发展——对比两位作家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
中西戏剧发展快慢对比及其原因
《大衣》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
《新编英语教程》浅析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 95 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
On Stylistic Features of Obama’s Victory Speech
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的文体分析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
分析《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意义
目的论指导下的化妆品品牌翻译
《哈利波特》中的励志精神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技巧
英美日常交际礼仪对比分析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中英商业广告及其翻译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
分析埃里森《隐形人》中美国的种族歧视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
《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
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原则
从《基督山伯爵》看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
《简爱》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述评
《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
马丁伊登的自杀根由
中美学生对待教师的礼貌言行的对比分析
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
从中美数字谚语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其翻译策略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从语境理论角度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词语篇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The Death of Willy Loman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A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Written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English Majors
人文主义思想在《皆大欢喜》中的运用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
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浅谈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
从“老人与海”译本比较研究看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和谐观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
《远大前程》中皮普的心路历程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Class 142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
《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论莎士比亚《尤利乌斯凯撒》墓地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
人性的扭曲,堕落与回归——希刺克厉夫的人性简析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151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
152 激励小学生积极说英语的教学法
153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 154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的人物冲突分析
155 南方时代变迁中的胜利者与失败者——《飘》中主要角色的性格与命运对比
156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57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开题报告+论)
158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
159 比较分析《长干行》不同译文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
160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Religious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hristians 161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
162 从USP理论角度论苹果公司的广告策略
163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
164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
165 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
166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167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
168 简爱——平凡而非凡的女人
169 安妮•赖斯小说《夜访吸血鬼》的新哥特世界
170 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幽默效果
171 英语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
172 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商标的语言特色
173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
174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初探
175 从《夜莺与玫瑰》看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道德观
176 《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77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178 论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179 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水乳交融—评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80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
181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182 浅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时间
183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184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185 从《卡斯特桥市长》看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色彩
186 论爱丽丝·沃克《紫色》中西丽女性自我的缺失与重塑
187 小王子旅途的象征意义
188 An Eco-Critical Approach to Moby Dick
189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190 论《格列佛游记》的社会意义
191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
192 论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193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
194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
195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96 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
197 勃朗特两姐妹创作风格差异探究
198 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
199
200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第三篇: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移情能力的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用失误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
【论文摘要】语用失误有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表现形式。注重语言本身,而忽略了不同语言文化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成功消除语用失误所造成的障碍.必须了解目的语语言文化,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做到语用移情。文章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种类和原因,并且对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和语用移情的习惯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看法和建议。
一、引言
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如何自然,何兆熊以及其他许多学者都做了很多研究,并且发表了许多相关文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研究有的侧重广告翻译、社会用语、旅游英语等不同交际领域的语用失误,如郝钦海(2000),张新红(2000),陆建平(20O1),赵湘(2006)等;有些侧重研究称呼语、褒奖行为等具体的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失误,如李悦娥(1998),刘小珊(0o1)等。然而他们的研究对于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过多,而对于如何解决语用失误的办法研究不够。本文结合非本族语者使用英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类及其根源,并指出培养语用移情能力是解决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移情能力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二、语用失误
1983年Thomas在他的论文“Pragmaitcfailureincrossculturaleommunicali’中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注意和兴趣。Thomas认为所谓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语用失误”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可以说,某人说了一句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话,并称其为“语法错误”,因为语法是规定好了的规则(至少是为了语言教学的目的已经规定好了的)。可是,我们却不能说某句话的语用之力是“错误的”。我们只能说这句话没有达到说话人想要达到的目的。Thomas把语用失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具体表现形式:
(一)语言语用失误
语言语用失误指学习者正确地运用了言语行为,却使用了错误的语言手段,即在语言形式的使用上出现了偏差。口语言语用失误的所指对象,是与语言结构相关的各种规则。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明白所有这些规则,并在他的具体言语行为中正确地(即没有语法等形式错误)表现出来。然而,说话人虽然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规则,却不能得体地使用它们。语言语用失误笼统地指说话人对语言规则(确切地说是静态的语法形式规则)用得不得体。
例如:(1)一位国外中年男士与中国年轻女教师对话:Man:Oh.youlooksopretty.Woman:(witharedface)…Don’tbejoknig.I’mugly.在国外对女性的外貌方面进行恭维是很普遍的现象。女性穿了新衣服,发型有了变化似乎都必须受到及时恭维,不管年龄、社会地位、职业如何。L5这位中国女士得体的回答应该是Thankyou.而不是根据中国的习惯觉得不好意思,谦虚~番。
(2)一位男性美国客人到一家饭店用餐,他点了蜜汁鸡脯,并对女招待说:Wouldyoupleaseservetheehiekenundroessed?(请你上鸡时,别先浇汁,好吗?)女招待是一位刚高中毕业的年轻姑娘,不知客人的要求是上菜时不要把汁事先浇在鸡脯上,他要自己来浇。她只知道undressed是“不穿衣服”的意思,于是大惊失色:No,Ican’t.YuoareinChina,sir.(不,不行。这是在中国,先生。)
(3)一位导游人员陪同外宾游览了一天,外宾说:Tiumkyou.导游人员忙回答说:Notatal1.It’smyduyt.导游人员本意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但他这样说却会让外宾理解为:他本来不想做,但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适当的回答是I’madtobeofhelp或It’8apleasure表示“我很乐意(为您效劳)”之类的客套话。
(二)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学习者未能按照情景的要求,运用言外行为,在意义的得体性方面出现了偏差。社交语用失误在所指上与非语言结构规则有关,主要指说话人使用的非语言结构规则(确切地说是交际规则),无法保证交际的得体和成功,因此,社交语用失误与交际及其效果关系甚密。社交语用失误属于交际规则用得不合适。例如:
(1)A:lamverybusythesedays.
B:It}linkyoushouldnotbetootired.Youshouldtakeeareofyourself.
A本意是出于关心,但B会以为对方在说他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而觉得不快。
(2)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个学生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美国太太艰难、吃力地爬坡时便对她说:“Lethiehelpyou,Mrs.Smiht,youareold.”Smith太太听了脸上露出不高兴的表情。为什么Smiht太太会感到不快,甚至有被冒犯的感觉呢?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造成的。中国人有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常用老来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我们常常听到“老王”、“老李”之类的称呼。而英美文化中常常把“老”与“年老无用、无力”的意义联系起来,以至于造成误会。
(3)一位中国人在英国大街上拦住一辆出租车说:“CUSehie,woludyoupleasesendmetohterailwaystation.”这位司机觉得很奇怪。因为你坐车是要付钱的,司机为你服务这是他必须而且乐意做的,这时候你说得这么客气反而让人觉得你是没钱付车费而求人家。
三文化介入与语用失误
上述两种语用失误,其关键在于文化的介入而造成交际语言的不得体。这种交流的背后是一种文化的接触和碰撞由于语言使用者受到母语规范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和影响。生硬套用母语的一些表达方法,便容易导致交际的失败,即语用失误。美国语言学家Edwardsapir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与信念,这些做法与信念的总和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外语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强其对目的语文化的领悟力和敏感性,提高社会文化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中国人和外国人交往时,由于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东西文化差异,经常发生交际失误:一位在中国工作的美国教师到学校图书馆外文阅览室去看书,路上遇到一个学生也去图书馆。这位学生热情地向前打招呼:Whereareyougoing?这位外教觉得很奇怪:你明明看着我往图书馆去,为什么还要这样问?同时心里也有一丝不快,心想我去干什么关你什么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语用失误呢?这个中国学生虽然能够正确地说英语(即没有语音语法错误),却不能得体地运用它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说“吃饭了吗?”“你去哪?”而美国人则说Howaeryou?同时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英美人士对于Whereareyougoign?在心里的反应是whvdoyouask?甚至可能是h’8onneofyourbusiness.认为是在干涉别人的私事,以至造成“交际短路”。这个例子说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得体性的重要性和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讲英语的人对汉语中的敬辞和谦辞很难理解。在英语中,同自己的上级说话写信时也许需要用比较尊敬的语气,但不需要用什么特殊的词语。而中国人不习惯用平常的话语直截了当、不加修饰地与年长的人、客人或有地位的人说话。试看下面一份请帖:“WillyouDleasehonorhiebycoiningtomyhumblehomeforasimplemealthisSundayevening?Wewillebverypleasedfyoucallcollieat6O’clock.”(兹定于星期13下午6时在寒舍举行便宴,敬请光临。)这是典型的汉语式的英语,没有注意语用移情,让自己的表达方式符合英语的语言文化和表达习惯。如果把这个请帖改成:“Frank,we’dlikeyouyou’reyourwifetocomeoverfordinnerthisFridayevening.SixtlirtyatOurplace.Canyoulakeit?”这样的表达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完全符合英语的语言文化和表达习惯。
四、语用移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移情说”是德国的罗勃特·费肖尔在1873年发表的《视觉形成感》一文中首先明确使用的美学概念。日本语言学家库诺(gL,no)最早把移情的概念移植到语言学领域。Ruben认为:在言语交际中,移情指的是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把移情能力列为有效交际的七种要素之一。国内最早将“移情”的概念引入语用学的是何自然。他于1991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一文中认为,“语言习得者应该理解、感受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设身处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语用移情(pragmaitcempahty)指的是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涉及说话人如何刻意对听话人吐露心声,表达语意,听话人如何设身处地来理解说话人言谈的心态和意图。也就是说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对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度的基础上,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说话人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式,在心理上有意识地摆脱本民族文化对自己的束缚和影响,站在对方的语言文化立场上与之交流的一个策略。那么,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语用移情呢?
(一)要克服文化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
戴炜栋、张红玲指出“文化迁移是指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它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或外语学习时,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文化迁移往往导致交际困难、误解、甚至仇恨”。文化差异是语言使用中的干扰源,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我们要克服本国文化对学习的干扰作用。学生往往把本国的民族文化内容不加审辨地套用在外语交际中去。由于两种民族文化中诸多因素,因而套用的结果,往往会严重地影响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分发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给学生阅读,然后可利用各种直观手段,或组织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把自己既置于英语语言之中,也置于英美文化之中,反复进行练习,争取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二)要培养交际中的文化意识,增强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
各民族由于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些在语言上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语用移情,摆脱自身文化的影响。比如说与操英语的本族人打招呼时不要按照汉语习惯说“吃了吗?…‘到哪儿去?”而要按他们的习惯说“Hello…Howareyou?”或者“Iloveyweather,isn’tit?”提高语用能力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加强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如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开展英语角、英语沙龙、晚会和辩论会等活动开办形式多样的讲座,介绍英美国家的概况、文化及习俗,特别是其中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习俗,还可以通过收听调频广播或访问互联网站接受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提高语用能力和听说技能。
(三)广大的外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用移情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外语教学界有一种认识:语言教学就是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三要素都学会了,语言也就自然掌握了。以此种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虽能说出(或写出)语音(拼写)、词汇和语法完全正确的句子,但是相当一部分不符合“文化语用规范”,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另外,课堂设置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多做分角色对话等练习,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把它看成是交际的工具。还有,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多和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流,多读国外出版的刊物和报纸,多看国外著名影片。总之,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学习语言中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两个方面,设计合适的练习,使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第一手的“真实的”语言材料。
(四)在外语教材的编写上应该重视真实语言环境的再现。
学生语用移情能力差的原因还在于教学、教材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许多课本都包含这类“对话”:
——What’syourname?——MynameisLiMign.
——Howoldareyon?——I’meighteen.
——areyougoing?——I’mgoingthelibrary.
学生往往对这些语言机械模仿,忽视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这些对话形式固然正确,但却忽略了讲话是否得体这一重要方面。除了在医院、移民局、警察局这类地方,很难想象会出现一连串这样的问题。
(五)要改革现有的单一的外语测试方式,加强测试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尝试口语测试。
近年来,我国对中国的外语教学,尤其是教学理念、教法、教材、测试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外语测试也进行了改革,如加强了外语测试中的听力测试,听力测试的题型更加多样化,在测试中所占比重也进一步加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外语口语测试仍然未能有效的开展,即使针对外语专业的口语测试也缺乏有效的模式,如没有真实的情景会话测试等。外语教育也是一门人文科学,科学是无止境的,是需要不断质疑的。英语是外来语,我们对英语的认识,对英语教学及学习规律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我相信随着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新的有效的测试模式一定会出现。
第四篇: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总结
口语交际教学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发展合作精神为目标的综合型课程。它具有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交往性、价值渗透性等特点,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为核心的最终追求。在两年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实验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实验经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现就我校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做结题阶段总结:
一、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进展过程
回顾这近两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我们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研究阶段(2010.4—2010.12)
1、确定实验年级及实验人员,成立实验研究小组。
2、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3、对课题组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和学科课标及教材系统培训。
4、完成论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二)深入研究阶段(2010.12—2011.8)
1、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学习及研讨。
2、认真扎实开展好新教材示范教学现场观摩研讨课。
3、围绕新课程实施,定期进行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及备课、教课、评课活动。
4、注重阶段小结,注重资料积累,收集信息、整理各类资料、装订成册、分类存档。
5、完成论文《浅谈口语交际课教案设计策略》《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1.8—2012.3)
1、总结实验经验和研究成果,汇编成果集。(研究报告、优秀论文、)
2、举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会。(展示课、课题研究图片展板、成果集)
3、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写出实验结题报告。
二、开展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和途径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实施中不断地修订和发展课题计划
(二)在实施中不断地更新、完善课题研究的基础
(三)在实施中不断地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在课题研究的进程中我们引导老师端正思想,帮助老师掌握方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的积极性越是高涨,课题组越要爱护与保护他们,要珍惜他们的精力与体力,提倡巧干与乐干,要尽快让教师“入门”,少走弯路,少做无效劳动,在实践中,我们帮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课题目标意识,让教师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帮助老师解决具体问题。
在实施中进行课题研究的几种途径 1.文献法。通过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搜集现有的有关信息。内容包括:本课题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经验和问题,从而准确科学地确定我校课题研究的突破点,选定最有价值又最值得研究的前沿问题。
2.观察法。本方法将贯穿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是一种最基本的科研方法,我们将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课题研究过程某一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地观察,从而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总结准备丰富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3.测验法。该方法的使用将重点放在课题研究的小结和总结阶段。我们将在不同的实验阶段,编写相关的测试题去测定实验班级的学生和老师,再进行量的分析,从中搜集到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数据,得出新的结论,以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4.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将课题研究的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课题研究的新结论。
三、在研究中不断地总结交流经验 1、随时总结
课题组要善于随时发现教师的新鲜经验,不能到了学期结束才想起总结。要努力帮助教师知道自己创造的经验的价值,要帮助教师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条理化,要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充实。通过总结,教师思考了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对不少教育理论也有了新的认识,实施课题的自觉性更加强了。、定期总结
到了每学期结束,要加以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实验教师工作的评价,收集、整理、核实材料,构思提纲,最终形成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成了课题组对工作的回顾和小结。
四、研究中的问题和思考
小学口语交际程是一门新开设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开创性的探索。许多问题需要探讨,选择实现口语交际课程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索口语交际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确实有其必要性。通过研究,初步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达到提高口语交际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的目的。构建了学生实践参与的过程性评价方法,促进了各学科的整合。课题研究调动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研究气氛浓,丰富了教研内容,促进了教学改革,同时提高了教师素质。我们对“教”与“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不够平衡。参与研究的实验学校校与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还缺乏深刻认识,对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还缺乏探究。为此,在今后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必须认真解决好。为深化课程改革,倾注满腔热血,潜心研究,再创辉煌。
《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总结
第二中心小学课题组
第五篇:口语交际的策略
我认为口语交际除了教会孩子学会倾听和说出你的想法之外之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敢说、想说、有的说。例如:我们学校让每个老师搞得一次小课题研究,我选的课题名称是《口语交际对孩子习作的影响》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首先用了一节课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告诉孩子要大胆地表达,自己怎么想的就大胆勇敢地表达出来,结合你平时生活中的实例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接着让几个孩子实地操作并对他们的优点扩大表扬,这样孩子们就有了足够的自信和胆量。以致后面的训练都十分顺利,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次课题研究的成功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孩子们从那之后不管任何课上的任何表达都能够畅所欲言,对学文和文章的拓展都有了非常的的帮助。
其次要教会孩子选材,他们敢说了但要有选择性的说到点子上。所以我们在选材时所选择的事情一定要发生在孩子生活中,让他所熟识,如果超出他们的经验范围,也增强了难度,达不到口语交际的目的啊。也就是说得符合学情,一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