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辅导专项训练六
九年级语文课外辅导专项训练
(六)——病句修改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能准确地辨析句子的正误,还要能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进行修改,以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要求。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大都涉及病句修改,其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客观题,即选出有(或没有)语病的一句;二是主观题,即直接给出病句让考生修改,或潜藏在语段中,让考生找出并修改。不过无论是何种题型,其病因大都是以下几种:
口诀方便记忆:
语病分析要记清,先找句子主谓宾。
成分多余和残缺,结构杂糅意不明。
联合短语看搭配,一一对应要分明。
“是”字前后要一致,切忌句中相矛盾。
否定句中查否定,语序不当歧义生。
种属不能有并列,关联词语成对称。
主客倒置设障碍,逻辑、习惯要当心。
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
B、尽量少变。
一、搭配不当 1、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12个主办城市举办的球迷节将成为仅次于中央体育场的球迷胜地。
2、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3、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提高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4、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5、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句1“球迷节”与“球迷胜地”搭配不当。句2“培养”不能与“水平”搭配。句3“提高”不能与“风貌”搭配。句4“歌声”不能与“唱”搭配;“舞姿”不能与“跳”搭配。句5“满足”不能与“水平”搭配。
二、成分残缺
1、每当我听到《吉祥三宝》这首歌时,心里总是感到温馨无比。
2、通过开展“红色之旅”活动,使百色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3、随着三峡大坝主体过程的完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
4、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5、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的关键。
句1句2都缺主语,属于介词掩饰主语或“使”动词掩饰主语的错误,可去掉句首介词,或去掉“使”字。句3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作用”。句4缺少主语,“他”与“和”交换位置。句5缺少宾语,在“语文”后面加上“水平”。
三、重复累赘
1、在同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身中数刀,浑身遍体鳞伤。
2、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刻不容缓。
3、“如烟”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不含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人体的有害物质。
4、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候地球的温度气温很高,地面的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
5、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句1“身中数刀”与“浑身遍体鳞伤”语意重复。句2“十分”与“刻不容缓”重复。句3“有害物质”中的“有害”与前面重复。句4“温度”与“气温”重复。句5“眼下”与“当务之急”重复。
四、语序不当
1、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2、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惠及15项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3、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吸收一切国外的先进经验。
4、在如何上好阅读课的问题上,语文老师听取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5、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游了过去。
句1“充分”应放在“发挥”后面。句2“惠及”与“15项”应交换位置。句3“一切”与“国外的”应交换位置。句4“广泛”应放在“听取”前面。句5应为“他来到池边,跳下池塘”。
五、不合事理
1、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刘备能否建功立业的关键。
2、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3、一个人学习能否进步,与这个人善于钻研有重要关系。
4、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5、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6、为了防止体育活动时间里不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教师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7、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句1至句4都是一面和两面不能照应的错误。句5“切忌”含否定意义,与“不”连用,双重否定表肯定。句6“防止”“不发生”,语意说反了。句7病因与句6一样。
六、表意不明
1、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2、人们清醒过来后,发现他们已倒在血泊中,一发弹片正中咽喉部。
3、如何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句1句意表达混乱。句2指代不明。句3产生歧义,“几个”与“学校的”前后位置交换,或“几个”改为“几所”。
七、用词不当
1、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非常丰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
2、如此优美的景色,真是令人心惊肉跳啊!
3、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目不暇接。
4、虽然人生的幕布徐徐拉开,但在少年的眼里,世界和未来都是崭新的和充满吸引力的。
5、叶子日渐干枯,模样却变得越来越难看了。
句1成语“首屈一指”用词不当。句2用词不当,语意与前文不符。句3“目不暇接”应为“令人目眩”。句
4、句5前后句构不成转折,关联词用词不当。病句修改的原则是尽量保留原句意思,不能另造一句而代之。改正病句可以采用添、删、调、换的方法,即添上应加的成分,删去重复多余的部分,调换好正确的语序,换上恰当的词语。不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二、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A、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B、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A、十月十一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出版了。
B、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C、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D、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A、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B、老张逝世离现在已经十年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A、《医师法》明确规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医师必须要加入当地的医师协会。
B、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互联网,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C、牌匾格调低俗怪诞,固然不雅;崇洋媚外,带有殖民文化色彩,也为国人所不耻。
D、我国今年国债发行规模一千九百五十二多亿元。()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柴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B、为贯彻实施《教师法》,万寿县于三八节前夕已报销了所有拖欠教师的医疗费。
C、木材加工厂的厂长汇报了他们如何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改进本厂设备,发动职工努力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D、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新体制。
C、今年9月份,“西湖达利”有两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推到了针织分公司和制衣分公司常务副总的重要位置上,这意味着“西湖达利”开始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上贯彻它的快半拍意识。
D、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A、张口“人权”闭口“人权”的那些议员老爷们,请问美国的白人警察对黑人实施的“人权”究竟是什么货色?
B、奥地利的登山俱乐部遍及全国。拥有25万会员,根据会员每年的经济收入况,缴纳一定的会费。
C、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最根本的仍是需求不足。从这样的宏观经济现状出发,仍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动西部开发。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A、近三年,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怀素的奔放,八大山人的风骨是汉民族的骄傲,然而梵高的激情、马蒂斯的韵律也早为中国人民所倾倒。
D、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生源计划编制工作会议近日在山西太原举行。根据计划,今年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面向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计划将有所增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录取率都将超过30%。()A、这是一个英雄的母亲,是一个有着坦荡胸怀的母亲。
B、文章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斗争时所采取的战略特点。
C、香烟走私十分猖獗,我国海关已把打击走私香烟列为重点。
D、作者本人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这是我们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必须注意的问题。()A、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日前从有关部门证实,2000年9月入学的我国高中新生,将不再使用沿用20年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各地中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试验本》和《高中语文实验课本》两种新教材中选择一种。
C、要克服只顾发展旅游,不重视保护旅游资源的倾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对江堤的保护工作。
D、据统计:河南省载植泡桐至少二亿株左右,农桐间作面积增加到一千万亩以上。()A、清华大学采用网络测试的方式,让考生在网上与教授“高谈阔论”,然后由多名教授投票推荐,最后学校决定是否录取。
B、中国要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急需把保护知识产权和执行商标法管理好。
C、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万多人口。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A、本台今天中午将播出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就安全生产问题的电视讲话。
B、他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他的母校西乡一中任教,这次千里迢迢地作为校方代表也赶到北京来了。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顺着笛声看去,只见一个青年坐在湖边吹笛,这笛声吹得那么哀怨凄楚。()A、谁又能否认英雄的品质正是在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呢?
B、海湾战争初期,伊拉克通过设置大量假目标,迷惑了多国部队的飞机和侦察卫星的侦察效果,最终使部分飞机保留了下来。
C、他未按学生会的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A、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
B、沿江一带的农户为提高地力,确保来年粮食增产,自觉地扩种了绿肥的面积。
C、从去年秋季以来,禁止和宣传在长江上游林业区砍伐、贩运林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D、北京健康使者公司和10家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是一种崭新的快捷求医机制。()A、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B、张向东父子俩人都是教书的,他说:“是父亲乐教敬业的精神激励我走上讲台的。” C、他发现自己买的是件“水货”衬衣,很是生气,于是就叫出租车回去了。
D、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A、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互相拥挤。
B、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C、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二十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
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会出现逆转。()A、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自掘坟墓的先例。
B、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C、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D、我国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新年在故宫博物院公开展出。
1、A(B“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C“列宁过去所用过的”移到“各式 各样”前面。D“引起了”移到“广泛的”前面。)
2、D(A“无不使人”与前句的主语不一致。B“节奏”“让人看得”主谓不搭配。C“文字”放在“即使”后面。)
3、B(A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棉花的生产”。C“养活”“生活”动宾不搭配。D 否定不当。)
4、B(A 主语不一致,后半句改作“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C 主谓不搭配,改作“„„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D 动宾不搭配,“加强”改为“完善”。)
5、D(A 去“掌握” B 去“离现在” C “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表意不清,是“妇女自身平等”还是“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不明确。)
6、B(A“真知灼见”与“意见”语义重复。C去掉“一类的东西”。D“一边放着一个”有歧义。)
7、B(A“加入”的主语不明 确。C 用词不当,“耻”改为“齿”。D 表述不规范,“多亿”改为“亿多”。)
8、D(A主语不一致,“研制的”改为“研制出” B “所有”放到“教师”的后面。C “汇报”缺宾语,可在原句后面加上“的做法”。)
9、D(A“自从”放到句首。B用词不当,“改革”改为“建立”。C “年轻人”后加“被”。)
10、C(A“那些”放到句首。B“缴纳”改为“收缴”。D “一倍”改为“一半”。)
11、D(A“产量”“发展”主谓搭配不当。B去“等”。C“正确贯彻-”与“深刻理解”调换顺序。)
12、D(A “一个英雄的母亲”有歧义。B “和”是介词还是连词有歧义。C 在原句后加“的 工作”。)
13、B(A用词不当,“网上”改为“上网”。C“克服”与“倾向”动宾不搭配。D“至少”与“左右”矛盾。)
14、A(B用词不当,“管理好”改为“工作做好”。C“淹没人口” 动宾不搭配。D前半句有歧义。)
15、A(B“千里迢迢”放到“也”后面。C去掉“面向”。D 主语不一致,去掉“这笛声”。)
16、A(B “迷惑”与“效果”动宾搭配不当。C “学生会的决定”有歧义。D “还只是”的主语不明确,有歧义。)
17、D(A 多用了否定词,去掉“不”。B“扩种”与“面积”动宾搭配不当。C “和宣传”改为“的宣传”,并放到“林木”后面。)
18、A(B “他”不明确,有歧义。C “叫出租车回去了”有歧义。D “导师的建议”是什么不明确,有歧义。)
19、D(A去掉“互相”。B去掉“以上”。C由”后面加“从”。)
20、D(A“开创”“先例”搭配不当,去“创”。B句式杂糅,去“结果”。C“这方面”有歧义。)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课外辅导专项训练九
九年级语文课外辅导专项训练(九)阅读题专项训练
一、散文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2分)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分)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二)小说阅读:当她十八岁的时候 ①挪威少女达格妮是一位守林员的女儿,(A)美丽的西部森林使她出落得像仙子一样亭亭玉立,像花朵一样迷人。18岁那年,为了迎接新生活,她告别父母,来到首都奥斯陆。②傍晚,她在公园边散步,远处飘来了美妙的交响乐声。
③原来是在举行盛大的露天音乐会。她挤在人群中,使劲地朝舞台那儿眺望。猛然,她一阵战栗,报幕员在说什么?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④“下面,请演奏我们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最新作品„„这首交响乐的献辞是: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18岁的时候。”
⑤达格妮惊呆了。这是给自己的?音乐响起,如梦如幻的旋律似遥远的松涛在蔚蓝的月夜中汹涌,渐渐,少女的心被震撼了。她虽从未接触过音乐,但这支曲子所倾诉的感觉、所描述的景象、所传递的语言„„她一下子就懂了!那里有西部大森林的幽静、脆美的鸟啼、黎明的雾、枞果的清香、露珠的颤动、溪水的流唱、松软的草地、云雀疾掠树叶的声音,还有一个拾枞果小女孩颤颤的身影„„她被深深感动了,隐约想起了什么。
⑥十年前,她还只是个满头金发的小丫头。秋日的一天,她挎着一只小篮子,在森林里采摘枞果和野花。一条幽静的小路上,她突然看见一个穿风衣的陌生人在散步,看样子是从城里来的,他看见她便笑了„„他们成了好朋友,陌生人非常喜欢她,给她讲故事,帮她摘枞果,采野花,做游戏„„最后,陌生人一直把她送回家。就要分手了,她恋恋不舍地望着他:我还能再见到您吗?陌生人也有些惆怅,似乎在想心事,末了,他突然神秘一笑:“谢谢你,美丽的孩子,谢谢你给了我快乐和灵感,我也要送你一件礼物——不,不是现在,大约要十年以后„„记住,十年以后!”
⑦达格妮迷惘又用力地点点头。时光荏苒,森林里的枞果熟红了一个又一个秋季,那位陌生人没有再来„„她想,或许人家早就把这事给忘了吧。
⑧此刻,达格妮什么都明白了。那曾与自己共度一个美好秋日的,就是眼前音乐会的主人:尊敬的爱德华·格里格先生。
⑨音乐降落时,少女泪流满面,她竭力克制住哽咽,弯下身子,把脸颊埋在双手里。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⑩(B)演出结束了,达格妮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她像一只羞红的小鸟,朝着海滩跑去,似乎只有大海的胸怀,才能接纳自己内心的澎湃。在海边,在六月的月夜,她大声地笑了„„(选自《时文选粹》)
1、选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个划线句任选一句加以评析(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某个角度入手)。
2、选文③-⑤段细腻地描绘了少女达格妮听到音乐时的感受,请从中找出4个表现她心理变化的词语。
3、音乐大师为什么要把音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音乐大师是个怎样的人?
4、文章最后写“在海边,在六月的月夜,她大声地笑了”,这“笑”中蕴含着女孩怎样的感情?
5、读罢文章,你的内心必定有所感动,心中有许多话想要倾诉。此时,你想对文中的哪位人物说几句话?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三)科技小品文阅读: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4.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
5.第一段中加点的“几乎”二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6.请你围绕绿色塑料,拟一条宣传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四、古文阅读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不耻劳辱。(2)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徐令彪之少子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 D.超乃顺风纵火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13.按要求填空。(2分)(1)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成语)的性格特点。(2)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篇:教育学专项训练六
教育学专项训练六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斯塔弗尔比姆
C 泰勒
D 斐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 课程任务
B 课程制定者
C 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总和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 知识
B 能力
C 直接经验
D 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 泰勒
B 罗杰斯
C 布鲁姆
D 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 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 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 知识—经验—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A 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计划
C 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A 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 泰勒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A 柏拉图
B 毕达哥拉斯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A 杜威原理
B 泰勒原理
C 斯宾塞原理
D 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 课程标准
B 课程计划
C 教材
D 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A 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 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 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 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A.课程目标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 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
21、下列哪个国家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
A 德国
B 美国
C 加拿大
D 英国
22、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国定制,一直持续到()。A 20世纪70年代末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末21世纪初
23、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
A 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 B 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 C 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D 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经验法
24、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这种课程观是()。
A 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生活本身
25、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亚里士多德
26、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以极大的魅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A 桑代克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27、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的观点。A 人文主义课程观
B 科学主义课程观
C 知识本位课程观
D 能力本位课程观
28、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A 桑代克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布卢姆
29、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
B设计者
C社会、知识和儿童
D政治、经济和文化
30、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A信度
B效度
C实用性
D区分度
31、在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中,()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A哲学
B心理学
C教学论
D社会学
32、课程目标的依据是()
A对经济的研究、政治的研究和文化的研究
B对学校的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师专业的研究
D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学科的研究
33、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目标的首要作用的代表及评价模式是()A泰勒目标评价模型
B斯里克里文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 CIPP评价模式
34、发现法的倡导者是()
A布鲁纳
B布卢姆
C瓦根舍因
D卢扎诺夫
35、提出“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泰勒
D赫尔巴特
36、一般说,可以将课程计划称为课程的()A宏观结构
B微观结构
C抽象结构
D具体结构
37、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
A教材的编写方式
B教师的教学方式
C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式
D学生的学习方式 38、1944年出版的()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著作。A博比特的《课程》
B查斯特的《课程编制》
C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3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 结构注意课程理论 40、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41、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 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4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3、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44、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A 科目
B 知识
C 跑道
D 讲授
45、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B 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C 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D 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46、课程开发或设计的起点是()
A 课程结构
B 课程目标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评价
47、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A 课程内容
B 课程计划
C 课程目标
D 课程设计
48、为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叫做()A 选修课程
B 学校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必修课程
49、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
A 课程计划
B 课程目标
C 课程文件
D 课程标准 50、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A 引导者
B 组织者
C 领导者
D 实践者
51、教科书使用的主要对象是()
A 教师
B 学生
C 学校
D 教育主管部门
52、在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的体现,需要调整()A 课程目标
B 课程标准
C 课程结构
D 课程设计
53、学科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A 分科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校本课程
54、下列哪种课程体现了我国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A 活动课程
B 校本课程
C 综合实践课程
D 选修课程
55、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A 课程计划
B 课程实施
C课程评价
D 课程设计
56、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A 教师
B 学生
C 课程表
D 学校环境
57、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A 斯克里文
B 泰勒
C 杜威
D 斯塔弗尔比姆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评价
59、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6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61、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6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A实践型课程
B 研究型课程
C 拓展型课程
D 知识型课程
63、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过程评价模式
D 成果评价模式 64、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
D 课程
6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66、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6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
68、教材的主体部分是()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6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70、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7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72、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7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74、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A 安排课程表
B 分析教学任务
C 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 组织教学活动 75、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俄罗斯
76、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A(美)克伯屈
B(美)杜威
C(法)卢梭
D(德)福禄贝尔 77、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A 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 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 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 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78、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 79、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A 活动课程
B 潜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学科课程 80、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 为谁教
B 怎样教
C 教什么
D 教给谁
81、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 课程分类
B 课程评价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设计 82、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A 杜威
B 叶圣陶
C 贾克森
D 苏格拉底
83、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经验
C 课程是活动
课程是项目 84、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A 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 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 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5、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A 现代化
B 综合化
C 系统化
D 理论化
86、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 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 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 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87、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 活动课程
B 社会课程
C 学校课程
D 特色课程 8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 8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 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 9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A 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
91、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
D 以上都不 对
9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A 教师
B 学生
C 班级
D 课程 93、根据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以分为()A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C 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D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9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95 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 活动
B 教学
C 科研
D 教育 96、课业及进程是指()A 课表
B 课程
C 教程
D 学期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体现()A 以智育为主
B以上课为主
C以课外活动为主
D以社会实践为主 98、学校教育内容按活动的途径可分为()A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内容
B智育、德育和体育教育内容 C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内容
D课上和课下教育内容 99、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学生会
B 班级
C 小组
D 团委
100、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A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D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101、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 102、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A 斯宾塞
B 卢梭
C 杜威
D 洪堡 103、“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A 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 经验中的综合课程
C 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D 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104、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
105、具有间接性、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A 活动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隐形课程
D 综合课程
106、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的关系。A 必修课与选修课 B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C 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 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10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的关系。A 必修课与选修课
B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 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 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108、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为代表的课程范式。A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109、课程的()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A 纵向组织
B 逻辑组织
C 横向组织
D 心理组织
110、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理论。A 学科课程
B 分科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
1、依据任务,课程可分为()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多元课程
E 能力课程
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A 知识结构
B 社会发展
C 教育部门的政策
D 学生的身心发展 E 课程理论
3、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 对学生的研究
B 对社会的研究
C 对课程的研究
D 对学科的研究 E 对科学的研究
4、活动课程()
A 又称为经验课程
B 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培养
C 以儿童发展为中心
D 缺点在于儿童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E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E)
A 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B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之间具有价值互补性
C 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D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E 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6、安排课程表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 整体性原则
B 有效性原则
C 迁移性原则 D 生理适应性原则
E 实时性原则
7、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
A 新课程计划的特征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B 教师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C 学校管理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
D 校外环境支持是影响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E 学生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其重心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B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C 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D 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E 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重心的转移
9、下列对目标评价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泰勒在系统总结“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B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C 它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 D 它的一个优点是操作简单又容易见效
E 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10、CIPP模式包括哪几个步骤(ABDE)
A 背景评价
B 输入评价
C 输出评价
D 过程评价
E 成果评价
11、依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课程可分为()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综合课程
E 学科课程
12、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是()A政治
B社会
C知识
D儿童
13、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是指()A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
D学周安排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15、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16、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A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E组织和实施活动课程需要一定条件
1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18、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A强制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科学性
19、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20、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21、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
22、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
A 趣味性
B 逻辑性
C 简约性
D 系统性
23、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
A 学生被动学习
B 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 C 忽略个体知识
D 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24、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BCD)A 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 弄清两者之间的内在依据C 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 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25、综合课程的优点是()
A 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 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 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6、综合课程的缺点是()
A 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 导致浅层次的学习C 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 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27、隐形课程具有()的特点
A 计划性
B 内隐性
C 随机性
D 不确定性
28、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A 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维性
B 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 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
D 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29、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
A 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B 设置专门性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 C 学科内容中加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
D 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 30、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A 教师
B 学生
C 学生家长
D社区代表
31、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
A 课程的开放无度
B 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 C 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 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
32、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课程是重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33、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BCD)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B课程往往是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C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D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E课程内容强调以间接经验为主
34、当课程被认为是活动时,其特点在于()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B强调以活动方式开展课程教育教学活动
C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D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 E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
35、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A思维领域
B身心发长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动作技能领域
36、在国内外,如下观点比较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的是()A课程是标准
B课程是教育教学本身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经验
E课程是知识
37、课程的一般结构在今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趋向与统一
B趋向与多元化
C在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D保持原有的基本结构
E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38、根据国内外有关经验,建立在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每一个单元中,至少必须包括以下几部分()A练习题
B主题
C任务
D评价标准
E大学大纲
39、制定自主性探索学习的评价标准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A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B评价标准应当突出重点
C评价标准应该量化
D评价标准应该有唯一的标准
E评价标准应当有一定的弹性
40、能否选择好学习经验,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实验。泰勤为学习经验的提出和选择指定了几条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A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 B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C学习经验所期望的放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D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E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41、泰勤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评价程序共有以下几个步骤()A确立评价目标
B确定评价情境
C设计评价手段
D利用评价结果
E采取果断措施
三、判断题
1、在学校教育中,学校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2、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提法更具有时代性。()
3、教科书和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科书是教材的一种形式。()
4、在教育实践中,潜在课程的具体形式并不存在。()
5、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
6、综合实践课程既体现了学科课程的优点,也体现了活动课程的优点。()
7、在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中,教师的主观因素不会影响评价效果。()
8、质性评价很难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应用,因为质性评价方法是对学生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不能量化。()
9、多主体参与评价可以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
10、课程改革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外部人员参与与否并不会影响改革效果。()
11、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亚里士多德。()
12、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著名论争,结果是主要以人文科学为基础和内容的课程大规模地发展。()
13、课程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相对独立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出现和成熟。()
14、“三育”是体、美、劳。()
15、课程结构就是: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
16、当课程被认为是知识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17、就国内情况看,人们普遍接受的主要还是课程是知识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从课程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则更为合理一些,更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
18、完整的课程理论,应当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
19、哲学对课程的影响大概有两个层次:一是哲学本位论的层次,二是方法论层次。()20、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学生的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1、关于课程目标的垂直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根据布卢姆的思想,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三个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2、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合为特征的,中西莫不如此。()
2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典型的科学主义的课程观。)
24、从产生上,科学主义课程的产生要晚于人文主义课程,而且是以人文主义思想对封建神学的批判和否定,才有了近代科学的科学课程。()
25、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形式教育论,偏重知识的是实质教育论。()
26、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周安排和课时分配。()
27、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就是拓展型课程。()
28、学校情境中只有以无意方式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才是隐性课程。()
29、对于学校课程编制思想,真正具有革新意义的是核心课程。()30、综合课程论已经成为世界上广为流行,占优势的课程论。()
31、课程计划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
32、综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
33、从1999年开始,我国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开发体制。()
34、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课程研究比教学研究更为重要。()
3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泰勒。()
36、“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37、课程实施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38、广义的课程就是指某一学科。()
39、课程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但是不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40、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4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其中,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基本部分构成。()
42、课程目标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43、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4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45、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大。()
46、从课程的任务来看,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7、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体现了研究型的课程内容。()
48、拓展型课程把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49、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的形式出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50、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51、二级课程的编订权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但县、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变动。(
52、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53、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54、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而设立的课程,不受国家和地方的制约。()
55、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
56、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57、现代的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
58、从国家或整个社会角度来看,教育目的是具体的。()
59、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
60、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科的授课时数和周学时等。61、课程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62、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6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是推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64、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65、课程设计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66、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67、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6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
69、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课程。()70、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71、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72、地方课程属于二级课程,只能开设必修课。()
7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提出来的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模式。(74、CIPP评价模式由斯克里文创立的。()
75、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76、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77、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78、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79、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80、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81、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82、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课程文件。()83、教科书的使用对象是教师。()
84、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课程理论。()85、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指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86、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87、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通性;基础性。()88、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89、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杜威。()90、编制课程的过程模式是由克伯屈提出来的。()
91、安排课程表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92、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发展性。(93、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94、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环节是课程评价。()95、首次提出“隐性”课程的是杜威。()
96、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洛克。()97、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夸美纽斯。()
9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和CIPP评价模式。()9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
10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四、名词解释
1、课程
2、综合课程
3、隐性课程
4、课程计划
5、校本课程
6、课程评价
五、简答
1、简述三维课程目标
2、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是什么
3、简述三级课程管理
4、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课外辅导专项训练七答案doc
九年级语文课外辅导专项训练
(七)——修改病句答案
1、“发扬”和“继承”逻辑顺序不当应该换一下,先“继承”再“发扬”
2、删除“只有”(或把“只有”改为“只要”;或删除“一”并把“就”改为“才”)
3、把“改进”改为“提高”。
4、将“保护并了解”改成“了解并保护”
5、1.【答案】崇尚2.【答案】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3.【答案】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避免甲型H1N1流感扩散”。)
6、去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或将“防止”改为“使”“让”(或将后一分句改为
7、(1),在“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后加上“举办”。(2),去掉“多”或“近”。(2分)
8、有成人陪护的身高不超过120厘米的儿童可以免费乘车。或身高不超过120厘米的儿童可以免费乘车。等
9、(1)第①处删去“的局面”或“格局的”(只删“格局”也可)(2)第②处应将“源流”改为“源
10、(1)语义上的错误:“打”字是多义词,有捶打、殴打的意思,也有买卖饭菜的意思(老师学生来窗口打饭,就是买饭菜的意思;食堂窗口打饭给老师和学生,就是卖饭菜的意思)。多义词容易造成误解。(2)语法上的错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打饭菜给老师学生,“打”这个动词带上了两个宾语,一个是直接宾语“饭菜”,泉”(3)第③处应在句末添加“的活动”(4)第④处应将“发展”和“传承”交换位置(每处1分)一个是间接宾语“老师学生”,这条告示省略了直接宾语,容易造成误解。
11、①把“在我省”移到“正式”前②删去“使”,或删去“通过”③“采取”改为“采用”,或删去“采取”
12、(1)表意不明。将“之”改为“中国”。(2)成分残缺。将“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改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2分。每小题1分,修改正确即可得分,将修改后的句子填写在空白处亦可)
13、① 将句号放在引号的里面,或者将引号放在句号的后面。② “藉”改为“籍”汇集、聚集、会聚„„
14、⑴第①句书名号改成双引号(或:《》改成“”)⑵第③句“铸造”改成“汇聚”(或汇合、15、(1)删除“大约”或“左右”。(2)在“生活质量”前加“提高”。
16、①删掉“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或“和法律工作者”。或把“和”改为“等”②在“慰问”前加上“参
加”。③在“德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上加上双引号。没有“德州市”也可(每处1分)
17、(1)去掉“一个班级”。(2)“组织”和“立即”换位置。
18、⑴(“十七大”)的号召,⑵“研究”与“听取”调换。
将“也”改成“但是”关联词语用错
19、第1句,修改意见:删去“因为”成份赘余,与“主要原因”重复第3句,修改意见:将“虽然”改成“即使”或20、(1)“创立”改为“创设”;(2)将“统一”放到“结账”前;(3)删去“以上”或删去“大约
21、(1)去掉”近“或”余“(2)将”追认“改为”追授“,且去掉”为“(3)去掉”听过“或”使“
22、第2句,修改意见:将”开办“改为”开设“
第4句,修改意见:在”有利于“后面加”培养“
23、搭配不当:主谓,情绪可以感染人,思路不能;可以将”清晰的思路“删去
24、语意不明:应在”承诺“与”使用“之间加”不“其是”
26、搭配不当:动宾,应把“歌声”改为“歌曲”,“舞姿”改为“舞步”)
27、成分残缺:缺主语,应把“看到”删去)
28、搭配不当:“下降”与“一倍”不当,应改为“50%”
25、逻辑错误:“教育工作者”包含“班主任”,二者不能并列;应删去“广大班主任老师”或把“和”改为“特别是”“尤
29、语意重复:包含词使用的语病:常见的包含词使用不当的,还有”当前“和”当务之急“、”十分“和”酷“、”十分“和”悬殊“、”防止“和”不“、”令人“和”堪忧“、”过分“和”溢美“
30、歧义:”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
第五篇:作文专题训练六
2014届高三作文训练精品导学案
一、【话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立意参考】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这也是林清玄所感慨的。也许我们很多时候可以做“沉香”,却因为我们没有珍惜,最终失去了我们的宝物。所以文章的观点可以是“学会珍惜”、“珍惜拥有”、“别因小失大”、“找准自己的位置”等。
(2)从材料中可以发现,年轻人是“坚信自己的判断”的,但他没有坚持下去,以致造成不好的后果,所以文章的观点可以是“坚信自己的判断”、“坚定自己的信念”、“坚信自己的判断”、“别轻易放弃”等。
(3)“沉香”可以象征“人才”之类,他不能轻易被别人认可,所以往往容易被埋没。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文章的观点也可以是“寻找伯乐”、“呼唤伯乐”等。
(4)“沉香”作为人才,不能轻易被别人所认同,它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5)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不过,在材料当中,年轻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他后来取得了“一抢而空”的效果,但是与失去“沉香”相比,代价实在太大了,所以这个观点虽然有新意,但不是很妥当——当然不能算错。
三、【优秀作文】
1、坚守心中那份信念
青年跋山涉水,寻找到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却未能坚信自己的判断而将其烧成廉价的木炭,实在令人惋惜。人生之路漫漫,诱惑众多,坚守住心中的那份信念,无疑将成为叩响成功大门的基石。
漫漫人生,荆棘丛生,面对荣誉、利益、金钱等诱惑,你能否坚守心中那份信念?能否在诱惑、在挫折中前行,在迷惘中前进?
守住心中那份信念,用淡泊、从容,像五柳先生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像王维那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守住心中那份信念,用雄心、热情,像岳飞那样‚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像辛弃疾那样‚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守住心中那份信念,用执着、壮志,像屈原那样‚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是那份信念,‚神医‛华益慰从医五十余年,未犯一次错,将医术高超与医德高尚完美结合,大医有魂;正是那份信念,‚曾经的红衣少年‛季羡林在困难中执着前行,将心汇入传统,将心流入东方;正是那份信念,勇士王晓兵二十年如一日,用左手,向军旗交出一份完美的答案;正是那份信念,‚阳光少年‛黄舸行路数万里,将爱心,将感恩,传遍九州,正是那份信念,感动了全中国,全世界。
马丁•路德•金有一个信念,一个梦想,坚守住心中那个梦想,希望的曙光冉冉升起;特蕾莎修女有一个信念,坚守住这个信念,她用博爱,用善良,向世人传递着爱与上帝的旨意;曼德拉有一个信念,二十七年的黑夜终于结束,旭日冉冉升起,温暖着每一个黑人;戴高乐有一个信念,终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了;中华民族有一个信念,坚守住心中的信念,东方的睡狮,东方的巨龙,腾飞在世界的上空!
让我们坚守心中那份信念,用淡泊、从容看待挫折,用雄心、热情报效祖国;用执着、壮志追随梦想;用青春、智慧乘风破浪;用奔跑,击碎怒吼的狂风;用激情,融化寒冷的冰雪;用执着,迎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
让我们用博爱感动世界,正如特蕾莎修女所说:‚我们不需要枪支炮弹来破坏和平,或是维护和平,我们只要相互帮助,彼此相爱,将博爱、和平以及每个家庭灵魂的活力带回世界,这样,我们就能战胜世上现存的一切邪恶。‛
让我们坚守心中那份信念,叩响成功的大门。
2、坚信自己,永不言败
当你的才华迟迟不得施展,你是否会怀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真理?如那个一开始相信自己寻得宝物的年轻人一样,在迟迟卖不出香木后,他最终改变了想法,将香木烧成炭全部卖出,可谁知他却毁了一棵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所以,请不要轻言放弃,坚信自己,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曾经为那个‚野百合‛的故事感动许久,一株如杂草般毫不起眼的小草,只因为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开花‛,因此它汲取阳光、露水,努力生长着。高贵的花朵嘲笑它自不量力、异想天开;普通的小草也讥讽它是白日做梦,小草也自卑过,伤心过,可它依然坚持自我,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我要开花‛,终于它开出了最美的花朵,证明了自己不是杂草,而是一株真正的野百合。当十年、二十年后,整个山坡开满了野百合,已没有人会去嘲笑当年那株小草了,心里充满的是感动和幸福的味道。
坚持心中的梦,不要放弃。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碰上一点挫折,受一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比起成功带来的喜悦,这些恐怕是微不足道的吧!
勇者为王的竞争时代,我们不要成为那些轻易放弃的弱者。若是一帆风顺,难道就会是圆满结局了吗?纳兰容若,这个满腹才华的词人,是否是太一帆风顺,没有坎坷了呢?有其父明珠为他铺好的锦绣前程,所以平平坦坦,才使他太经不起挫折了。若是像苏轼那样几经贬谪,有一副豁达的气度,是否他就不会郁郁寡欢呢?挫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把我们锻造得更坚强、更勇敢,足以承受生活带来的苦痛和压力。所以,我们绝不能因为挫折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要矢志不渝的坚信自己,永不言弃!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的名言掷地有声。怕嘲笑么?那么李阳就不会成为万人追捧的偶像了,他没有放弃自己攻克英语的理想,即使被人侧目,他依旧用自己的方法苦‚吼‛英语,终于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是开创了自己‚疯狂英语‛的品牌。
坚信自己,即使风浪再大,也要相信风雨过后便是阳光灿烂的未来;坚信自己,即使不被认同,也要相信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用你的成功去证明你才是对的;坚信自己,即使现在你只是默默无闻的丑小鸭,也要相信自己终究会成为美丽的白天鹅。
坚信自己,永不言败!
3、天才需要自我挖掘
年轻人历尽艰辛找到宝物,却鲁莽的将沉香烧成木炭,本来价值连城的木材却在他手中毁于一旦。不无夸张地说,可谓‚一失足成千苦恨‛。伯乐相马,没有伯乐,千里马也许会不为人所知,一匹千里马便会被埋没。因此,天才需要自我挖掘。
人的潜能是需要挖掘的。正如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一样,没有人善于去挖掘它,发现它真正的价值,那么也许它会被永远埋没,而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壮志未酬的人并不罕见。范仲淹被贬,写下了恢宏壮丽的《岳阳楼记》;王勃因仕途不畅,时运不齐,挥笔写下了华美绝伦的《滕王阁序》;陆游胸怀国家,却报国无门,含恨九泉……
鲁迅说:‚其实这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正如李阳一样,一个人要是不去发现、探索和挑战自己,人的智慧、才能便会永远埋没。李阳从小胆小懦弱,在他诉说他的人生经历时,他都会觉得十分害羞。小时候他一个人在家,电话响了不敢接,家里有陌生人害怕面对。而今,他却成为了全中国人惊叹、佩服并且骄傲的演讲家。他的成就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得到的,这其中又包含着他的辛酸困苦。他那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外国人惊叹,让全中国人引以为傲。他说:‚要相信自己,人有巨大的潜能,每天都对自己说‘我一定行,我一定能成功’,让自己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就是胜利。‛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沉香木未被发现其作用而被烧成了木炭,它的价值被降低了,但终有人会明白它的作用。人的潜能、智慧才能需要自己去发掘,不能坐着等待人来挖掘,否则会悔之晚矣!人的力量爆发出来会出人意料,只能有待自己帮助自己,千万不可像年轻人那样鲁莽行事,掩盖埋没了价值连城的树木,而导致自己追悔莫及。
要坚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不会轻易动摇自己的信念,更不会做一些于己于人都不利的事。年轻人正因为信念不够坚定,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寻找到的宝物都毁在了自己的手上。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再三深思熟虑,不可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记住,人的潜能无限,天才是需要挖掘的。肯定自己的作用和价值,相信自己!
4、相信自己
信念,就像是牵在手中的线。风筝飞去的时候,要牢牢的抓着那条线,因为假若你放手,风筝便不再会来。——题记
如很多遗憾一样,假如年轻人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怀疑自己,那么也许故事的结尾就会变成这样:年轻人一直充满信心地等待着,终于有一个识得珍宝的人买走了这珍贵的沉香木,而年轻人获得一笔不菲的财富。但很可惜,他历经千辛万苦,找到这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都还没来得及证实,便将它一把火烧成了不值钱的木炭。
也许成功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只要再相信自己一次,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再等一等,你就成功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的‚事与愿违‛和‚擦肩而过‛。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生活没有信心,不曾努力就轻言放弃,终于还是被成功遗弃了。
一个对生活没有希望没有期待的人,只能做生活的俘虏而不能主导生活。因高考而自寻短见的青少年数不胜数,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本已是罪过,更甚者高考成绩还未见分晓,便一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把所有的痛苦都留给亲人。假若原以为一定考砸却不然呢?世人的遗憾,父母的痛苦,恩师的惋惜……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绝望,对自己多一分信心,对未来多一分期待,也许便能走出黑暗,迈向黎明的曙光。
每个人都希望能受到众人的尊敬,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人生的价值;每个人都独具风采,独一无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个性。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能用双手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或许,不是任何人都能在一定的时间碰到‚贵人‛,然而,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哪怕要放弃,也请在认清事物的真相之后再另辟佳径。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良好的开端‛何尝不是用自己的信心开启成功的大门呢?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失败一次,就再来一次;失败一百次,就再来一百零一次。无数次的失败堆砌之后不就是成功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生活的信任,对自己的信任,对亲人的信任,便是取得成功的基石。
努力面对未来,放手一搏。不要对自己的生活失望,不要对未来失去信心。哪怕曾有过遗憾,请忘了过去,展望未来。信心的背后便是连自己都不可预见的阳光大道。
5、做自己的伯乐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题记
一棵树,可以有很多价值。如果它是一棵果树,可以每年收获果子,它的价值便可能是一年几千元,如果将它砍倒,制作成一次性筷子,那么它的价值则是几百元,再如果将它烧成木炭,那么,它就可能只值几十元了。
同样一棵树,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价值波动呢?原因应该在人。如果人们只把它当作废柴一堆,那它永远只能是人们灶台前的一堆黑炭,不值一文;但假若人们珍视它、重视它,把它制成纸张,再印上珍贵的文字信息,那么它的价值则远远不止这些了。
正如那个去寻找珍宝的年轻人,明明已经找到了珍宝,却不知其底细,竟将珍贵的沉香烧成木炭贱卖了,也难怪他的父亲会老泪纵横了,如果那旷世奇珍地下有知,怕也会兀自落泪自哀了吧。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是因为这些状元们有幸找到、发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才得以做出一番成就,然而人生不如意十常有八九,这世上更多的人并未真正明白自己的价值,正如那个哈佛的毕业生,学得一身本领却只能在美国当一名出租车司机,英雄无用武之地,可叹兮,可悲兮!
然而即使缺少伯乐,我们却不能让自己就这般理直气壮地被埋没于世人之中,我们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将它发挥到淋漓尽致方才罢休,就算遇上了挫折,亦不能停止奋发向前的脚步。前美国总统林肯在竞选议会议员时,落选了11次,如果他后来放弃去竞选总统,那么世界上将要失去一位不朽的领袖;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炮时,失败了上千次,如果他放弃继续实验,那么这个世界将继续沉浸在夜的黑暗中好久好久。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成功了,他们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许多人们在这个社会上沉浮不定,许多人仍然在挫折面前停滞不前,他们之所以未找到自身的价值,是因为他们总是畏缩不敢向前,然而这世上本就没有太多的伯乐,我们只有勇敢地展现自我,相信自我,才能够有所作为,才能够有所成就,才能够在这纷乱嘈杂的志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