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路径初探
历史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路径初探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素质教育的观念日益增强,教育部从去年秋开始对部分中小学课本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此次调整不仅体现在对旧有教材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动,更体现在对素质和相关能力要求的提高。研究新教材、探寻课堂教学新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无论研究什么,怎样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上好每一节课始终是重中之重。而要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是关键。一.合理组建教学框架
首先要规划好篇章结构,编排好每一环节,组建合理的教学框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整体,合理组建教学框架,因为教学框架合理与否与课堂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为此,教师要注意研究和探寻课堂教学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梳理。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在巧妙地利用教材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以本为本,照本宣科,因此对教材有关内容的重新编排(根据授课需要),适当对原教材篇章结构作一些相应调整,会更利于教学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从而事半功倍,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化。当然,课堂结构的问题涉及面广,因素复杂,我们应视教学的具体实际,选择组建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框架,改革教学模式,以便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可采用课堂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质疑激辩—巩固检测—学生小结等七大环节。1.导入新课 导入简洁,富有启发性。几种导入方式:①从复习(或检测)旧知识导入;②从设计情景导入;③从时事政治导入;④从设置悬念导入;⑤从倒叙导入。然后认定学习目标。2.自学环节
(1)自学内容:①阅读课本,扫清字面障碍;②依据提纲顺序,逐步解决知识性和探究性问题。
(2)自学形式:一般以个体学习为主,二人合作或小组合作学习为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学、生生合作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学生基本达到解决字面障碍,理解基本内涵,解决基本问题,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目标。同时记下不明白或似是而非的问题,待后面合作学习时解决。
(3)自学成果:自学成果形式应以文字为主,可以辅以图片、表格、诗歌、小品等。3.合作环节
(1)合作前提:自主学习是基础;形成个人问题并有对问题有一定程度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
(2)合作时机: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后。集中时间合作解决共性问题。(3)合作方法: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争论、探究和观点碰撞。每一问题待合作交流结束后,由小组内一位同学予以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答案。力戒由学生讲代替教师讲。如果是这样,就会成为变相的教师讲,教师灌,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4)合作评价:对小组内每一同学的动脑思考情况、主动交流情况和发言质量进行评价,由小组记录员记录。4.展示环节
(1)展示内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每小组代表根据组内合作探究情况,对组内学习任务(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2)展示补充和纠正:各小组代表所讲解和分析的并非完全正确,对疑难问题和不易理解的问题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必要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和讲解,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问题,全面掌握知识。
(3)展示要求:对学生的成果展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展示要有规范的开头和结尾,展示人要姿势大方、声音宏亮,尽量脱离课本或笔记本,用自己的语言展示;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开动脑筋,注意发现与不同见解和不足;小组代表展示完毕,其他同学,如小组内或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补充和纠正。
(4)展示评价:要对展示人的姿势、音量以及展示的成果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听讲质量和课堂纪律等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这一环节教师的评价很重要,就以上评价内容,教师适时地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学生是一个莫大的激励。5.质疑激辩
学生在解决提纲问题和合作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还会生成新的问题。因此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训练学生质疑能力。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激发学生辩论,探究和解决新问题。6.巩固检测
(1)巩固形式:对班内交流中师生共同纠正补充的问题进行再认识、再巩固掌握,可以是个体背诵和理解,也可在小组内相互提问,相互回答。
(2)检测内容:检测内容一般以课本习题和随堂练为主;要及时反馈检测情况,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7.学生小结
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明白了什么、不懂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和感受。
通过以上七个环节教学,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习面貌焕然一新:即学生自学认真,组内交流积极;班内交流举手踊跃、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发散思维,创新实践;笑逐颜开,身心愉悦。只有这样的局面,才能更好地达成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七个环节可以一课,也可以一个单元。
二.恰当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要有机整合
目前,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日益普遍。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屏幕只是起到了“电子板书”的作用。其实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如何有机整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信息技术应该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发挥的作用,它的“不可替代性”,应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形象化与直观化,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一是利用网络技术搜集和扩充课程资源,拓展课程资源的时空范围。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无限延伸的资料库,可以放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二是利用软件技术对枯燥的数字进行加工处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还有利于综合知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比如用制作的课件,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录象、电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多媒体化。课件能综合信息,可以有序地、生动地展示各个直观素材,学生可以轻松地接受有关信息,壮观、丰富的画面也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在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使用,这就既要选择好教学课件,又要注意与传统媒体的互补。①叙述历史现象(事件)不妨多选用视频文件辅助教学,如讲授“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可调用一段“近代春秋”教学录像,使用前,还应该给学生设计好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观看,以利于开展问题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②进行单元复习或知识网络的归纳,可使用制作课件,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的目的。③活动课上可播放内容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影视录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教学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为使课堂教学高效化做准备。
三、发挥图册、图片、实物、文物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课堂教学重在知识再现,通过再现,分析现象,探寻规律,揭示事物间内在联系,而图册、图片等在教学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历史现象再现,教师的讲述固然很重要,但有时在讲述的同时配以一两张图片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图册、仿真文物等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会“说话”,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辅助教学功能、增强课堂直观感、真实感,激发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作用的图册、文物等,我们都可以向学生展示,目的只有一个—-——使课堂教学高效化。
四.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努力实施情感激励,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良好课堂情境,努力实施情感激励,有利于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历史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进而达到抽象概括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历史课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对教学语言的特殊要求。历史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历史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主要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专业性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学、教育学和语言学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感化,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历史教学语言。只有通过历史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的积极活动,特别是听觉和视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他们获得的感性认识能够实现理性的飞跃。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很容易就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实施了情感激励,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化。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
历史是逝去的现实,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出发,让他们以当下的经验与眼光来审视历史,无疑有助于他们对历史的深刻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正在进行时,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对这样一个充满时代感和现实性的课题,我们更应该拉近它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距离。
六.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和评价标准
问题越讲越多的课才是好课。为此我们把课堂运作主模式设计为“问──探──问”式。即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最后产生出新的问题,由学生在课后去思考、解决新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还注意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特点,发挥好它在教育人、塑造人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史实,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设置更具开放性、自主性的新课型,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问──探──问这一主模式下,为弥补传统课型的不足,引进了角色体验课、资料研习课、自由创作课和活动探究课四种新课型。这四种课型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型的不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1.自由创作课:(1)创作体裁的自由。学生在这些课上,既可以创作历史论文、历史手抄报、编演历史课本剧、历史小说、创作历史漫画等,也可以做历史调查报告、历史探究、仿制历史文物等。(2)创作心灵的自由。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安全的,任何人包括老师都无权中止学生的创作活动,也无权指责和批评学生的创作活动,同学和同学之间更不准随意打扰别人的创作,更不得对别人的创作品头论足、指手划脚。在自由创作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创作技法辅导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举办优秀作品展览唤起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播放音乐来放松学生紧张、压抑的神经。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资料研习课:一是平日的积累,让学生建立了班级图书角,注意收集与历史有关的文章和图书,把它们放在班级的图书橱中,做到资源共享;二是到学校图书室中去查找资料。资料研习课的运作过程设计为:确定研究课题──搜集资料──研讨资料──师生交流心得体会──书面总结、形成研究成果。
3.角色体验课: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进这种课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建立学生历史学习档案,这对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有很大的帮助,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喜欢历史的基础上学好历史,用好历史。4.历史探究活动课:历史探究活动课是新教材新增的课型,它是历史课堂教学向课外的必要延伸,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实践性、教育性等显著特点,是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也是引导学生由“个体的人”向“社会的人”转变的有效途径。
八.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体验。
教学需要备课,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体验。在教学设计上应有创意地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规划,采取将学生“带入情景—活动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的基本程序。对教材的处理,应遵循紧扣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的原则,把教材变成“活”的,使其更丰富,更富有立体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扩展教学时空,预设生动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以特定的角色走进历史进行体验,用情感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其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名战士,请从战士的角度来写一段话描写这次战役,还可以画一系列图片来表示这场战役;如果你最后战死,你又转化为战士的亲人,请你为战士的亲人,请你为你最爱的失去的亲人写一段话。”这种设计,使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走进历史,为他们学习创设生动的情景,加深了情感体验达到教育的目的。历史教材所涉及的事件、人物,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无疑是烟波浩渺,难寻其综。因此,在总复习开始时,教师备课就要高瞻远瞩地回顾、总览历史。在黄河岸边看黄河,可能感慨的仅是黄河的波涛汹涌,无法领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站在历史长河去看黄河,你看到的就是另一番景象:她从世界屋脊涓涓发源,远远流淌,生生不息,前仆后继,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回顾、总览历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线描、图例,而是俯瞰提升,从中去捕捉历史车轮的轨迹,去深层思索历史所包含的规律性、自然性的东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从整体、全局、系统上掌握知识,把握问题的能力。
九.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能力
营造一个开放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增长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机会,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做到恬静与活跃统一、热烈与凝重统一、宽松与严谨统一,造成一种和谐共振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我们应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点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与重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想象力,使其形成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探索无限的知识。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方法有:(1)留下悬念。(2)联系热点。
其次,教师要通过设问置疑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2.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体现多学科的综合。
现代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还要让学生获得教材上没有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在所设计的活动中,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运用画图画、绘地图、写日记、绘数学图、角色表现、编故事等多种手段来了解历史,感悟历史,非常自然的体现并完成了语文、数学、戏剧、地理等多学科与历史的整合。3.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对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完善课堂教学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历史课堂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推动了师生的相互合作学习和研究,良好地体现了教学民主化的思想。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从狭义上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国的传统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试验在教学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针对这一状况,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的学习方式。4.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明显趋势是打破了学科的封闭性,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并携手联合加快学科教育在学生身上的整合作用。这就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进一步改革,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进一步冲击传统的、教师一味讲述教材的“复印机式”的教学模式。因而以师生共同讨论为主的模式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且效果很好。6.采用联想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主体知识体系和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灵活的、开放的联想、迁移和重组,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或说明新的问题,这便是联想式的教学方式。具体方法主要表现为结合其他各学科知识和结合课外知识进行历史教学。
如果把历史课本知识比作一碗水,那么以前传统教学模式便是教师强行把这碗水一口气灌到学生的嘴里,并要求其吞下去。这难免会使许多学生无法接受,甚至会喝坏肚子。新课改形势下,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和利用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等科学的教学手段,无疑是力图发给每个学生一把勺子,让学生把这碗水一勺子、一勺子地慢慢喝下去。但这还不够,因为水虽然能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必需,然而如果这是一碗未经净化的生水,喝下去会伤害身体,抑或仅仅是一碗白开水,则会让饮用者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水”烧开,并给水加些调料,如糖、盐、味精或其他佐料,最好将这碗水变成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的饮品或汤羹。这样学生不仅会争着抢着主动去喝,而且喝下去后会身格强健、身体健康。而这一给水加热,添料的过程正是联想式教学所能完成的使命。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允许学生对教材进行不同的“解读”,倡导“创读”,使学生敢于班门弄斧,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标新立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发挥历史教学的形象性与情感性,以鲜明的历史形象和强烈的历史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二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路径初探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路径初探
---感悟性学习
摘要: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感悟。本文通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感悟性学习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 化学教学;感悟性学习
一、问题的产生
知识本位”与“教学相长”的距离。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发现:在一些学校,“满堂灌”依然在唱主角。学生坐在教室里,眼睛盯着黑板,心思却在无边无际的遐想中遨游,完全成为了课堂的局外人;教师则以“主人”的身份掌控课堂,满腔激情地唱着“独角戏”。这样的课堂,教师讲得自我陶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豪情满怀,学生听得索然无味。
在那些低效甚至负效的课堂上,教师把教材、教辅、教案视为宝典,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亦步亦趋、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课堂教学的引导之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无从谈起。“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 1 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唯有敢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经历’‘经验’,学习的过程才会充满生命的律动,并因这样的律动而激发出师生的情感,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以知识为中心,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则是一种“生命课堂”,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往,我们总认为教师教学的时候学生就在学习,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它的结果是确定并可以量化的,“教学与学习”这一术语的含义往往是“教学及其策略”,很少关注学习本身。而在“生命课堂”内,学习应该是一种带有反思色彩的智慧活动,这种活动使学习者能够应用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或评价当前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影响他在课堂内的思维活动,形成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最具有价值的应该是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新课程标准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并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逐步形成了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感悟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终身 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这些学习方式中,感悟性学习作为一种区别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提倡和推广。
什么是感悟?现代心理学认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也就是指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一种对感情的感知方式。所以,感悟性学习应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外部世界的交往之中,进而生成反思与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
很多人认为这种学习方式适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或社会实践课程中使用,但实践证明,在课堂内同样可以运用“感悟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更好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得建构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以下是本人以感悟性学习提高课堂高效的初探。
1、感悟性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 体验意味着主体的觉醒、心灵的唤醒,需要体验者的积极参与。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本,而体验性学习恰恰体现了这种主体性。在感悟性学习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可以将客观知识在个体的身上“活化”、“生命化”,使其成为个人经验中的有机成分,成为“我的知识”。
高中化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例如高一的《环境保护》、《无机非金属材料》,高二的《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合成材料》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将外部的知识通过他们自己搜集资料、讲演或表演形式,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同时还能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和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体验学习的快乐。
例如《环境保护》这节课时,可以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搜集关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的知识,并通过小论文、小品、辩论赛、知识竞赛、海报等多种形式予以展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既增强了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使课堂多姿多彩。
另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热情的一条很好途径,如果将课堂内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或由一些学生来演示,更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实验现象的感悟和体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自动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例如上高三实验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展示给其他小组的成员,共同探讨得出不同类型实验方案设计的特点和要求,并挑选一些优秀设 计在实验课上进行实际操作。
在这些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堂内,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很大限度地发挥,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感悟性学习更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课堂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课堂设计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设计课堂的学习活动,这些设计虽然有各种理论依据支撑着,却往往会忽略学生的现场感受。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在特定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例如上《乙酸》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并要求他们说明作出选择的原因。教师本以为学生平时喜欢做实验,会先选择学习乙酸的性质,但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先学习结构,因为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结构才是决定性质的本质原因,单纯学习乙酸性质只能了解一种物质,从结构再去学性质则可以学到一类物质。也有学生提出,如果先学了性质,做了实验,再学习理论性的知识就枯燥没兴趣了。从学生的陈述可以发现,以往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感受出发去设计课堂,并没有真正明白学生们的内心需求。最后这节课采用学生所选择的学习方式,由学生派代表来做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在课堂最后请学生谈学习体验,推选本节课最佳表现同学,非常圆满成功。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准备的标准答案不一致的意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的作用不是引导学生走向标准答案,而是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创造力的源头和动力。运用体验性学习方式,可以使课堂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过程和精神价值的实现过程。
3、感悟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旨趣不是在于结果,而是在于过程中。感悟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是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课堂内的化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生成过程,它会根据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非预设性。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能随时根据的学生的现场表现和学习需要调整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
例如,高一上《离子反应》时,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些常见离子反应的练习,并做成了PPT。上课前进行5分钟讲演的同学讲了三国中哑泉的故事,他说哑泉中因为含有铜离子所以使人中毒,而后来的安乐泉水由于成碱性,使铜离子变成氢氧化铜沉淀因而解了毒。他的故事还未讲完,下面同学已经议论纷纷,有同学马上提出胃里有胃酸,又会使氢氧化铜溶解。
于是,教师临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故事写出反应,并从生活中再找一些实例来练习离子反应的书写。学生想 到了误食钡餐中毒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毒的办法;小儿吃螺蛳壳磨的粉能补钙的原因;如何测试泉水是否含有铜离子的办法(用铁钉或铁器);往石灰水中吹气,先有沉淀后沉淀消失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举例、写反应,再从学生的书写中寻找错误,归纳小结,得出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这节课完全是非预设性的,却又顺利地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不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自己在实践中解决了问题。为了更好地体现学习过程,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现代的课堂教学环境越来越提倡粗线条设计,要留有一定的“弹性区间”,这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去面对更多的非预设性课堂情境。
4、感悟性学习是一种反思性的学习方式
感悟性学习的关键是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反思则是知识的构建和深化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反思主要有两种形式:自我比对和相互比对。自我比对是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从前比较,这种比较主要是在认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比较,是学生内省的过程。[2]如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请学生对自己在课堂内的表现作出一个自我评价,这个评价不仅仅是知识性的,而应该从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自我小结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激发,可以通过话语引导,但并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 给学生。
相互比对发生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和相互交流之中。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比较,从而批判自己,纠正自己,这也是个内省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和场合,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个人的意见也可以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个意见,进行讨论和比对,绝不是作为“标准答案”。这就是平时我们所做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心理状态不同,每个学生的体验都是不同的,其反思的内容也不会都相同,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体验,不可强求一律。很多情况下学生的体验和反思是不外显的,教师没有必要进行总结或评价、应当认识到经历就是一种体验,体验就会有改变。
这种感悟性课堂学习对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也更为有利,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反思中获得教学灵感,增长教学智慧。
通过多次课堂实践,我认为化学课堂内的体验性学习,将使化学学习更具有生命性和价值性,更能实现学生的身心汇通、情理交融、知行统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继续实践。
当然,感悟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意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不是单一的,应具有综合性。尤其是在课堂内,感悟性学习应 该是与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交汇和融合的,而且在感悟性学习过程其实也包含着一部分接受性学习,我们只有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情况、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才能有效地发挥感悟性学习的优势。
第三篇: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反思
我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反思: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巡回指导并做点评。完成所有任务的同学可以获得自由上机的奖励。
二、采用“互教互助”的形式
即基础好的同学如果能快速完成任务,那么他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完成任务。完成所有任务后才可以获得自由上机的机会。
通过上面两个环节,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认真快速完成任务就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上机时间;另一方面协调好基础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基础好的可以从教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提升;再者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获得自由上机时间可以自学、自由发挥特长。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这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第四篇: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我必须去》
罗
如
花
二O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材料
践行“互动高效、生生竞师”理念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大石桥市第四初级中学
导语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在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过去5年左右的时间尝试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师精讲与合作互动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以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参与,大胆让学生走上讲台,以求体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校的新课改怎样实施;学苗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我校面前的重要问题。2006年12月校长参加北师大校长培训班时,偶然听到中原地区谈论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就上网查找了一些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资料后,认为我校适合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①杜郎口改革前的情况和我校很类似;②我校的小班型教学有利于这种模式;③住宿制的管理体制为这种形式的教学提供时间保证。2007年3月,校长带领骨干教师15人远赴山东杜郎口,经过三天的考察学习,回
校后学校确定七、八年组先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重新学习课程标准,反复观看杜朗口中学课堂教学录像,并认真思索新课标的真正内涵,有的放矢的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一)、试点阶段:
建全、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标准》、《教师听课制度》、《查课制度》、《课堂教学十项补充规定》等教学制度。
改革往往从形式到内容,去杜郎口的老师及青年教师跃跃欲试想尝试新教法。为此,学校筹集资金1.5万,为全校上了左侧和后面的黑板。学生把学校的变化反馈给家长,个别家长反响较大,情绪激烈。学校领导班子也是顶着各方面的压力,一方面要深入课堂教研,一方面对家长做好解释,同时邀请家长进入课堂听课。老师们为了做到课堂放而不散,同年级、同学科开始把课全部串开,一个老师上课,二到三名同学科教师进课堂以学生组长身份进入组内同学生交流。一方面对环节把关定位,一方面督导学生。一时间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如火如荼。备课室在上课时间几乎没有几个人,都在课堂上忙碌着。经过三个多月,一是进入中考和期末,更重要的是教师工作量太大,学生的新鲜劲也过去了。个别班级老师有些顶不住,课改有回落趋势,学
校课改领导小组适时抓住时机,期末进行综合总结。大家普遍认为形式的东西对我们的指导意义不大,更应该把杜朗口中学的课改模式与我们的教学结合起来。
(二)、选择比较阶段 这一阶段解决了四个问题
1、大部分教师在比较中逐渐认同这种高效课堂教学方式。
2、学生尝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甜头,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
3、课改实验的教师去伪存真,把杜朗口中学课改的经验与自身教学、学科特点相结合,有了自己看法和作法。
4、请家长进入课堂推门听课,当时左超老师的班级有一个家长,足足在校听课二周之久,听课中这位家长看到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者学习,勇跃发言、板演,兴奋不已,看到孩子的变化与进步,家长也我们的这种课堂教学方法表示赞同。
(三)、全面实施阶段
指导思想:在全面实施阶段我们首先树立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要理性学习杜郎口、洋思等学校课改的理念和方法,脚踏实地的进行教育自主创新。所以我们实行了三不原则:
绝不照搬和套用他们的模式,在学习借鉴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改不搞一阵风。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提高、内化、提炼的过程,因此我们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扎扎实实搞好课堂教学实践,锁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放松。
不能学了别人丢失了自己。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的优势“互动高效,生生竞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决不能丢掉,做到学习别人不丢失自我。
1、建立学生学习小组
先自荐后由教师推荐的各临时小组长,第一个月质量跟踪结束后,在确定各组的组长及小组的各科科代表,并派出序号。将特殊生细化为家庭特殊、性格特殊和学习困难三类,使组长、副组长和学科代表、品德标兵与之一一组对子,实行小组考核制,小组的纪律、卫生、课堂表现、仪容仪表、劳动、舍务、就餐、关心他人或集体等的分数均取小组平均分记入班级考核,每月对小组长进行评比,按月张榜公布。大家可能对小组长工作是否影响学习提出质疑。校园首富马塞的“真金教育”曾统计过,听30%,说35%,写40%,讲60-70%,小组长能力全面提高,自信心增强,差生厌学情绪减弱,集体荣誉感增强。小组学习后,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培训,并在前一周没有晚课时到八、九年组参观学习,了解上课方式。
2、备课环节:“三环七步”
集体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保证备课质量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为此,我们从抓好集体备课入手,三级备课、择优使用等备课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我校“三环七步,分级验收”的集体备课模式。
第一环节:自主备课。
第一步:要求教师首先要自主阅读理解教材、研究分析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本学科、本班级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计划,设计初步的教学方案。
第二环节:集体备课
第二步:主备人说课。先由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对上周的教学情况进行交流总结。主备人重点研究讨论下一周要讲的教学内容,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习题设计、教学教法等,力争做到四统一。
第三步:全员备课。对备好的下周教案、课件进行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切实做到择优使用,变一人的长处为大家的长处,形成不失本人风格,又适合本班实际的特色教学设计,为课堂的高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评审验收。教务处关注教师的备课全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上课的课件检查考评到本人。所有教学设计必须教研组长签字才可进课堂。
第三环节:实践备课。
第五步:教中备课。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教学设计;上几个班课的教师上完第一个班的课后及时的反思已上过的课,修正不足。
第六步:教后备课。也叫课后教学反思,从本课时满意与不满意两个方面总结,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第七步:整理归档。把用过的教学设计整理,包括写教学反思等,整理后交管理部门保存。
我校的“三环七步,分级验收”的备课管理模式,追求的目标是做到“四个统一,一个特色”,即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习题练习统一。同时具有教师自己教学风格和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特色。
⑶上课环节:“互动高效,生生竞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①“三三制”
“三三制”在“互动高效 生生竞师”教学模式的堂课上的应用,是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超不过三分之一;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性学习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用于学生课堂训练和作业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恰当把握“学、教、练”三个环节的课堂时间。“三三制”模式的构建,提出了一种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的量化要求,克服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弊端,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留足了时间,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②“三三六”高效课堂模式:
●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个模块: 预习模块、展示模块、反馈模块。
● 六个环节: 预习交流环节、确定目标环节、分组讨论环节、板演展示环节、更正点拨环节、巩固测评环节。
“三三六”高效课堂模式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环节。学生没有
预习的课不上,预习不好的课不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每节课学习目标明确,有预设目标,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精髓;分组讨论是课堂教学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深化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板演展示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树立信心,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正点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更正,发扬光大,通过教师重点点拨,形成系统知识及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反馈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所学知识的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目标进行回归性检验。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弱势群体”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⑷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价监督机制
①教师每天二人越年组查课(主要查上课是否规范,如串课、迟到、接打手机等);
②教务处查课,建立严格查课制度,课课有人管,节节有记录。把专业教师中课时量不足的教师组织起来查课,检查学校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包括按时上课,按时下课,离开课堂接听电话,体罚学生等。教务处查课堂教学情况,主要是检查教师上课时的状态,如教师教态、学生学习状态、学生上课有无睡觉等教学氛围。
③分管年组领导和分科领导查课(主要查课堂双边关系)④每月召开二次学生反馈会议和每天的班务日志,建立与“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机制。
⑤评价、反馈机制:随着课改的进行与深入,评课机制由原来的
教师教的如何变为学生学的怎样,评价一节课上的怎样关键看学生学的怎样,学到了哪些知识,重点是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了解课堂教学情况,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学校教务处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同学们对教学的意见,耐心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对了解的问题及时同教师反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学生评教活动,下发课堂教学情况调查表,学生带回家中填写,次日到校后直接投到投票箱中,对调查表教务认真分析,对学生意见较大的问题及时调整解决。这些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反馈教师上课是否规范,如果超时讲课、体罚歧视、个别学生情况及时处理。建立学生成绩考核分析制度。坚持学科单元测试制度,对学生学习成绩跟综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谈话,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横向的和纵向的分析比较,横向的是同学科同年级任教班级排名次的比较,纵向的是指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主要分析成绩提高的幅度,交把教学成绩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中去,作为教师工作的评价内容的一部分。
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写教学反思,月教学反思,期末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分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成绩和不足之处,重点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⑸多种形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活动
07年至今全校教师上五轮公开课,07年每一位教师上一节有准备的课,优秀的向上申报;第二轮同年组、同学科上同一节课,评委
进行评分;第三轮抽签随堂听课;第四轮主备试教公开课;第五轮分层次上公开课(组内公开课,骨干教师校内示范课)。公开课后及时组织听评课教师交流,重点交流高效课堂教学的经验与体会,这样大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能够相取长补短,促进教育教学的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6)“互动高效、生生竞师”与“学案导学”。自2010秋季开学开始,我们在教师写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引导教师编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的学案导学。试行一个学期后,今年春季开始全校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了学案导学模式,开学初学校对何如实施学案导学进行了研究,并向教师介绍什么是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如何编写学案?学案导学课怎么上?学科组内进行了专题研讨,组内教师间互相听课交流。还于四月上旬主办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论坛”,特别邀请大石桥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张宏和中学研训部唐主任到会,会上各学科派代表发言,介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成功的经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各位学科代表的发言中,都一致肯定学案导学是我校“互动高效,生生竞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与继续,也有的学科代表介绍本学科组如何把“互动高效、生生竞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整合。
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变化
几年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1、师生面貌发生了变化
⑴、教师的变化: ①教师重德育同智育。
②教师备课备学生,自觉进行集备。③预习课下功夫。④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强。
⑤看似简单,教师需要下硬功夫,点拨到位、分析精辟。⑵、学生的可喜变化:
①学生变得开朗、参与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小组讨论时学习基础差的学困生主动向学习较好的学生求教,学习较好的学生主动的为学习较差的学生解答问题。
②学生自律能力加强。按小组园桌式的座位开始时同学们说话的机会多了,也方便了。小组间引进评价机制,课堂学习纪律也是小组评价内容一部分,组内的同学间相互提醒,互相约束,说与本课内容无关的内容少了,讨论研究问题的人多了。
③学会关心别人,温暖自己,从集体生活中学会宽容。小组学习,组内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学生们收获了小组合作的的效益和快乐。
④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高了,课后的作业少了,老师不再为学生不交作业而烦恼,学生也不再为完不成作业而厌学。
⑤课上、课下讨论问题的多了,书不关己,得过且过的少了。
2、课堂教学氛围的变化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我们十分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小班化分层次教学,关注每一名学生,引导和鼓励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坚持课堂教学设计以生为本,时刻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建构的过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法和学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过程以生为本,做到教中有情,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探究,让学生的听、看、思、记、说、做、议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作业设计的以生为本,做到教中有智。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做到精选、典型、能举一反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达到基本要求的,就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完成高难度练习的学生要给与恰当的鼓励和引导,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处理好现象与本质、静态与动态的关系,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尝到成功的喜悦。
3学生的课业负担轻了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支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学习更有针对性。课堂上教师不再泛泛的讲授,而是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的点拨。特别是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课堂上学的新知识能当堂得到练习,减轻了课后的作业压力,特别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当堂学的知识当堂消化理解,不留课后作业。学生课后作业量减少,学生厌学的风气得到一定的扭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学生变得乐于学习。
自二OO七年课改以来,我校先后多次承担了营口市、大石桥市两市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
二OO九年十一月,营口市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我校的周金欧和金丹老师的观摩课,得到了两市同行的的赞同和认可,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OO九年十二月,大石桥市教育局、大石桥市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在我校举办了“互动高效、生生竞师”高效课堂教学现场会,大石桥市教育局领导、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教研员和全市初中的各科教师三百多人参加了这一活动,观摩课后召开了现场会,四中霍校长向与会的领导介绍了四中课改的情况,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对四中的课改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O一O年五月十二日,营口市教育学院历史教研员组织各县区教研员,营口市、大石桥市两市部分学校的历史老师来我校调研,听了我校张继敏、赵丽君两位历史老师的课,课后进行了认真的评课,评中对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给予高度的评价,也共同探讨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二O一O年九月二十一日,营口市教学标兵验收课中的数学四名老师(其中两名是我校的)、物理两名、化学两名(我校一名)学科来我校上验收课,另外我校语文、生物各一名老师到外校上同类课。到我校验收的有营口市教育界的专家,资深教师,还有各校老师近百名。课堂上我校学生积极踊跃的学习,落落大方的言行举止令到场的专家、老师刮目相看。特别是我校赵峰、罗维东、于亚芹三位老师的
课令专家和老师们耳目一新,给予极高的评价,且这些老师顺利的通过了验收。在2010年12月的营口市教学标兵表彰的22名教师中,我校,赵峰、罗维东、于亚芹、闫松、黄建德等五名教师受到表彰。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启迪
改革的当初,我们几乎是模仿杜氏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我们发现我们所走的路子不完全正确。杜氏的改革经历了十多年,他们的老师已经是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上课的方式。我们却不行,老师没有课改的经验且不必说,就学生而言,我们的学生在初一上来时的底子太薄,几乎是各小学里最差的学生,在课堂独立阅读、思考这一环节出现障碍,因为很多学生根本不会看书,读不懂题,而我们在开始改革实验时,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初始的几个月不见效果,不仅如此,有的班级,有的学科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老师表面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学生们却实在是茫然,不知所措,因而有的老师退出了改革仍采用传统的方式,基于这种情况,学校改革领导小组审时度势,召集骨干教师反复研究、探索一条适合四中学生的改革之路。
在教学中我们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模式进行相互补充,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培养小组长,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们那自信的眼神,那执着的学习态度,那旁若无人的展现自我,那轻车熟路的自觉模式,那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达,那睿智的思维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向着这样的目标努力。真正的做到“互动高效,生生竞师”,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
我们的学生在中考中虽然不能和其他兄弟学校争夺状元,但他们在自身的基础上,无论修养,情操还是知识技能,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深知中国缺少的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国家需要和各劳动者,作为教师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经济社会中可以托起腰杆地说:“我们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校的改革初见成效,学生九年毕业时,比三年前入学时身心、能力与知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07、08年的升学考试中出现了好成绩,特别是09年以来的升学成绩有大幅度提高。
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检查学案要求多,指导少;评课多,自主评价少;关注学生特点多,关注教师个性发展少;教前备课落实多,教中、教后备课落实少。教师备课集体研究多,个性创新少;老师备课参与多,落实少;查阅资料多,自主研发少。我们在日后会继续努力,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进一步完善。
二O一一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