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历史课堂教学的点滴做法(大全)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如何组织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许多教师在历史课改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给历史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如何组织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许多教师在历史课改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给历史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备课,不能上课;备不好课就上不好课。教师的备课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 1.备教材和课标。教材和课标是教师备课的依据。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出教材的深刻内涵,对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建构和生成,做好教材内容的转化。结合大纲,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要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而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组织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面向全体、全面合理”。
3.备学生。学生是教师备课的活对象。要用心探明学生的实际,了解现阶段学生生理机能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情趣的发展、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确定教学出发点。只有备好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搞好课堂教学活动。如针对初一学生年龄较小、从小学到中学的转型特点,应了解他们的起始能力,讲课时语速不应太快,应深入浅出,做到把抽象的问题尽量具体化。4.备热点、焦点问题。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教学要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这节课时,结合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东汉末年起,我国有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民族南迁,现在的中国有没有人口迁徙的现象?与古代的是否相同?试举例说明。怎样来引导人口的正常流动?
二、激趣导入是高效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志趣爱好,灵活多变地选择最恰当的导入方式。导入应做到新奇、有趣,以启思为根本,达到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激也强的效果。其中,最常见的导入方法有:故事传说导入、历史谜语导入、影视情节导入、歌曲导入、图示导入、历史事件的后果导入、热门话题导入。
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个课堂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浅谈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做法点滴体会曹娟
浅谈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做法
点滴体会
巨家中心校
曹
娟
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既要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语场合和机会,让学生“沉浸”在使用英语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并能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教学活动中来,英语课堂游戏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环境。运用适当的英语小游戏,虽然只占课堂教学短短的几分钟,却能为当堂的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新课改如春雨般洗涤了每位教师的大脑。英语课教学一般须遵循交流性原则、听说领先原则、情景教学原则、趣味性原则,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我在实施高效课堂中的一些做法:
(一)组织课前教学
英语教学中称为“Warming up”, 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式可以有:唱英文歌曲,说韵句,做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加减运算,报数接龙等。
(二)明确课堂信号
课堂指令明确,高效,才能保证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停止,安静信号。
1.老师说one,two,three.学生说three,two,one.2.老师说Ears,ears,学生说 Listen,listen.(Eyes ,eyes---look,look.)3.教师说:plus and minus.提醒学生接着有加减法算式。然后教师出一题,让学生回答。
3.有节奏地拍掌。学生模仿教师,拍出正确的节奏。4.高举“STOP”指示牌。
读书信号:Read, Read, sit up straight.开小火车信号: Let’s do , one by one或one by one,ready ,go.同桌合作信号:Let’s do , two by two.规定先叫到名字的一个学生为对话的A,另一个为B小组活动信号:let’s do , four by four.按座位顺序规定分别为A,B,C,D。这样明确的人员和任务分配节省了解释活动规则的时间,使整节课紧凑,高效。
(三)语言输入
(一)从导课入手
一节课教师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的感受,我采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的生活情景,把英语教学同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运用英语来交际的能力。因为只有让学生了解了我们所学的知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他们才会发现知识的有效性和单纯学习课本知识的局限性,靠书本上的这几句简单的句型,是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的需要的。于是,他们会把想说的或者想学的,不能用英语表达的内容告诉我,这时我便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需要积极引导,系统扩充。例如我在上Unit5 《I have a bag》一课时我将课前准备好的书包拿到教室,且书包里装了很多实物,以猜一猜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热情高昂,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这样不仅让他们复习了单词,而且他们的词汇量也增加了!紧接着我用句型What do
you have?提问学生,学生用I have a/an来练习说话,在此同时我在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大胆的去说,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无论他们说的好与坏,都应该给予肯定,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2)小组合作,开展竞赛
俗话说:“一个手伸出来指头都不一样长”那么学生也一样。课堂练习型小组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别的机会,使学生将所有内容运用于实践,从而让他们感觉到学英语是有用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英语说的不仅流利而且表演的有声有色。小学生本来就好表现自己,在朗读对话表演、值日生报告等活动中,教师要尽量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越学信心越足、越学兴趣越浓。如四人小组,对话表演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采用各小组加分的激励形式,争相表演。当某一组表演时其他小组能够倾听,并对照自己纠正别人或改进自己,英语学习气氛热烈。分组学习后,也从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充分性与普遍性的矛盾。教师可以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与老师进行操练,提供重复、模仿的范例,然后由这些同学在组内辅导。这时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尤其是对个别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三)辅导学生方面。
首先,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适当分层次教学。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中差生,我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我注意在平时日常生活学习中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厚爱差生,要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我支教的这几个月里,有个同学他平时就沉默寡言,每门功课都不好,课堂中也不与小组交流,根据我的家访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在家一直都是爷爷奶奶看管着,没有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爱护,而且小小年纪还有轻生的想法,这些都让我不可思议,我决定帮助孩子走出阴影,让他有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让他感觉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爱他。从此这个孩子的英语成绩逐步提高,而且作业也能及时交,我从心底感到高兴和自豪!
我们不是最优秀的老师,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种肯定的体态语言,一次耐心的个别辅导,一句赞扬的话语都将成为一个受孩子喜欢的老师的奠基石。这些,不就是我们一举手一抬足之间的事吗?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完全可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将一如既往,团结协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英语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第三篇:历史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路径初探
历史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路径初探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素质教育的观念日益增强,教育部从去年秋开始对部分中小学课本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此次调整不仅体现在对旧有教材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动,更体现在对素质和相关能力要求的提高。研究新教材、探寻课堂教学新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无论研究什么,怎样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上好每一节课始终是重中之重。而要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是关键。一.合理组建教学框架
首先要规划好篇章结构,编排好每一环节,组建合理的教学框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整体,合理组建教学框架,因为教学框架合理与否与课堂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为此,教师要注意研究和探寻课堂教学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梳理。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在巧妙地利用教材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以本为本,照本宣科,因此对教材有关内容的重新编排(根据授课需要),适当对原教材篇章结构作一些相应调整,会更利于教学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从而事半功倍,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化。当然,课堂结构的问题涉及面广,因素复杂,我们应视教学的具体实际,选择组建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框架,改革教学模式,以便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可采用课堂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质疑激辩—巩固检测—学生小结等七大环节。1.导入新课 导入简洁,富有启发性。几种导入方式:①从复习(或检测)旧知识导入;②从设计情景导入;③从时事政治导入;④从设置悬念导入;⑤从倒叙导入。然后认定学习目标。2.自学环节
(1)自学内容:①阅读课本,扫清字面障碍;②依据提纲顺序,逐步解决知识性和探究性问题。
(2)自学形式:一般以个体学习为主,二人合作或小组合作学习为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学、生生合作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学生基本达到解决字面障碍,理解基本内涵,解决基本问题,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目标。同时记下不明白或似是而非的问题,待后面合作学习时解决。
(3)自学成果:自学成果形式应以文字为主,可以辅以图片、表格、诗歌、小品等。3.合作环节
(1)合作前提:自主学习是基础;形成个人问题并有对问题有一定程度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
(2)合作时机: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后。集中时间合作解决共性问题。(3)合作方法: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争论、探究和观点碰撞。每一问题待合作交流结束后,由小组内一位同学予以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答案。力戒由学生讲代替教师讲。如果是这样,就会成为变相的教师讲,教师灌,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4)合作评价:对小组内每一同学的动脑思考情况、主动交流情况和发言质量进行评价,由小组记录员记录。4.展示环节
(1)展示内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每小组代表根据组内合作探究情况,对组内学习任务(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2)展示补充和纠正:各小组代表所讲解和分析的并非完全正确,对疑难问题和不易理解的问题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必要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和讲解,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问题,全面掌握知识。
(3)展示要求:对学生的成果展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展示要有规范的开头和结尾,展示人要姿势大方、声音宏亮,尽量脱离课本或笔记本,用自己的语言展示;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开动脑筋,注意发现与不同见解和不足;小组代表展示完毕,其他同学,如小组内或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补充和纠正。
(4)展示评价:要对展示人的姿势、音量以及展示的成果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听讲质量和课堂纪律等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这一环节教师的评价很重要,就以上评价内容,教师适时地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学生是一个莫大的激励。5.质疑激辩
学生在解决提纲问题和合作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还会生成新的问题。因此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训练学生质疑能力。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激发学生辩论,探究和解决新问题。6.巩固检测
(1)巩固形式:对班内交流中师生共同纠正补充的问题进行再认识、再巩固掌握,可以是个体背诵和理解,也可在小组内相互提问,相互回答。
(2)检测内容:检测内容一般以课本习题和随堂练为主;要及时反馈检测情况,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7.学生小结
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明白了什么、不懂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和感受。
通过以上七个环节教学,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习面貌焕然一新:即学生自学认真,组内交流积极;班内交流举手踊跃、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发散思维,创新实践;笑逐颜开,身心愉悦。只有这样的局面,才能更好地达成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七个环节可以一课,也可以一个单元。
二.恰当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要有机整合
目前,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日益普遍。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屏幕只是起到了“电子板书”的作用。其实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如何有机整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信息技术应该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发挥的作用,它的“不可替代性”,应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形象化与直观化,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一是利用网络技术搜集和扩充课程资源,拓展课程资源的时空范围。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无限延伸的资料库,可以放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二是利用软件技术对枯燥的数字进行加工处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还有利于综合知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比如用制作的课件,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录象、电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多媒体化。课件能综合信息,可以有序地、生动地展示各个直观素材,学生可以轻松地接受有关信息,壮观、丰富的画面也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在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使用,这就既要选择好教学课件,又要注意与传统媒体的互补。①叙述历史现象(事件)不妨多选用视频文件辅助教学,如讲授“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可调用一段“近代春秋”教学录像,使用前,还应该给学生设计好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观看,以利于开展问题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②进行单元复习或知识网络的归纳,可使用制作课件,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的目的。③活动课上可播放内容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影视录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教学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为使课堂教学高效化做准备。
三、发挥图册、图片、实物、文物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课堂教学重在知识再现,通过再现,分析现象,探寻规律,揭示事物间内在联系,而图册、图片等在教学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历史现象再现,教师的讲述固然很重要,但有时在讲述的同时配以一两张图片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图册、仿真文物等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会“说话”,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辅助教学功能、增强课堂直观感、真实感,激发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作用的图册、文物等,我们都可以向学生展示,目的只有一个—-——使课堂教学高效化。
四.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努力实施情感激励,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良好课堂情境,努力实施情感激励,有利于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历史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进而达到抽象概括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历史课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对教学语言的特殊要求。历史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历史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主要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专业性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学、教育学和语言学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感化,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历史教学语言。只有通过历史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的积极活动,特别是听觉和视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他们获得的感性认识能够实现理性的飞跃。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很容易就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实施了情感激励,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化。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
历史是逝去的现实,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出发,让他们以当下的经验与眼光来审视历史,无疑有助于他们对历史的深刻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正在进行时,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对这样一个充满时代感和现实性的课题,我们更应该拉近它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距离。
六.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和评价标准
问题越讲越多的课才是好课。为此我们把课堂运作主模式设计为“问──探──问”式。即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最后产生出新的问题,由学生在课后去思考、解决新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还注意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特点,发挥好它在教育人、塑造人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史实,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设置更具开放性、自主性的新课型,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问──探──问这一主模式下,为弥补传统课型的不足,引进了角色体验课、资料研习课、自由创作课和活动探究课四种新课型。这四种课型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型的不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1.自由创作课:(1)创作体裁的自由。学生在这些课上,既可以创作历史论文、历史手抄报、编演历史课本剧、历史小说、创作历史漫画等,也可以做历史调查报告、历史探究、仿制历史文物等。(2)创作心灵的自由。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安全的,任何人包括老师都无权中止学生的创作活动,也无权指责和批评学生的创作活动,同学和同学之间更不准随意打扰别人的创作,更不得对别人的创作品头论足、指手划脚。在自由创作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创作技法辅导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举办优秀作品展览唤起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播放音乐来放松学生紧张、压抑的神经。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资料研习课:一是平日的积累,让学生建立了班级图书角,注意收集与历史有关的文章和图书,把它们放在班级的图书橱中,做到资源共享;二是到学校图书室中去查找资料。资料研习课的运作过程设计为:确定研究课题──搜集资料──研讨资料──师生交流心得体会──书面总结、形成研究成果。
3.角色体验课: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进这种课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建立学生历史学习档案,这对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有很大的帮助,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喜欢历史的基础上学好历史,用好历史。4.历史探究活动课:历史探究活动课是新教材新增的课型,它是历史课堂教学向课外的必要延伸,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实践性、教育性等显著特点,是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也是引导学生由“个体的人”向“社会的人”转变的有效途径。
八.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体验。
教学需要备课,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体验。在教学设计上应有创意地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规划,采取将学生“带入情景—活动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的基本程序。对教材的处理,应遵循紧扣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的原则,把教材变成“活”的,使其更丰富,更富有立体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扩展教学时空,预设生动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以特定的角色走进历史进行体验,用情感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其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名战士,请从战士的角度来写一段话描写这次战役,还可以画一系列图片来表示这场战役;如果你最后战死,你又转化为战士的亲人,请你为战士的亲人,请你为你最爱的失去的亲人写一段话。”这种设计,使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走进历史,为他们学习创设生动的情景,加深了情感体验达到教育的目的。历史教材所涉及的事件、人物,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无疑是烟波浩渺,难寻其综。因此,在总复习开始时,教师备课就要高瞻远瞩地回顾、总览历史。在黄河岸边看黄河,可能感慨的仅是黄河的波涛汹涌,无法领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站在历史长河去看黄河,你看到的就是另一番景象:她从世界屋脊涓涓发源,远远流淌,生生不息,前仆后继,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回顾、总览历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线描、图例,而是俯瞰提升,从中去捕捉历史车轮的轨迹,去深层思索历史所包含的规律性、自然性的东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从整体、全局、系统上掌握知识,把握问题的能力。
九.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能力
营造一个开放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增长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机会,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做到恬静与活跃统一、热烈与凝重统一、宽松与严谨统一,造成一种和谐共振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我们应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点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与重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想象力,使其形成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探索无限的知识。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方法有:(1)留下悬念。(2)联系热点。
其次,教师要通过设问置疑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2.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体现多学科的综合。
现代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还要让学生获得教材上没有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在所设计的活动中,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运用画图画、绘地图、写日记、绘数学图、角色表现、编故事等多种手段来了解历史,感悟历史,非常自然的体现并完成了语文、数学、戏剧、地理等多学科与历史的整合。3.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对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完善课堂教学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历史课堂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推动了师生的相互合作学习和研究,良好地体现了教学民主化的思想。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从狭义上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国的传统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试验在教学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针对这一状况,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的学习方式。4.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明显趋势是打破了学科的封闭性,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并携手联合加快学科教育在学生身上的整合作用。这就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进一步改革,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进一步冲击传统的、教师一味讲述教材的“复印机式”的教学模式。因而以师生共同讨论为主的模式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且效果很好。6.采用联想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主体知识体系和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灵活的、开放的联想、迁移和重组,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或说明新的问题,这便是联想式的教学方式。具体方法主要表现为结合其他各学科知识和结合课外知识进行历史教学。
如果把历史课本知识比作一碗水,那么以前传统教学模式便是教师强行把这碗水一口气灌到学生的嘴里,并要求其吞下去。这难免会使许多学生无法接受,甚至会喝坏肚子。新课改形势下,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和利用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等科学的教学手段,无疑是力图发给每个学生一把勺子,让学生把这碗水一勺子、一勺子地慢慢喝下去。但这还不够,因为水虽然能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必需,然而如果这是一碗未经净化的生水,喝下去会伤害身体,抑或仅仅是一碗白开水,则会让饮用者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水”烧开,并给水加些调料,如糖、盐、味精或其他佐料,最好将这碗水变成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的饮品或汤羹。这样学生不仅会争着抢着主动去喝,而且喝下去后会身格强健、身体健康。而这一给水加热,添料的过程正是联想式教学所能完成的使命。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允许学生对教材进行不同的“解读”,倡导“创读”,使学生敢于班门弄斧,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标新立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发挥历史教学的形象性与情感性,以鲜明的历史形象和强烈的历史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课堂是完成教学目标最主要的场所,如何让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高效的导入。
导入要注重情景设计,情景的设计要巧妙、有趣、有新意、有目的性。常见的高效导入有下面几种:
①“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等,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够高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化学故事”导入法。例如:水的揭秘、二氧化碳致人死亡、酸的腐蚀性等小故事。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结果不仅让学生获知解惑,也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节课中得以体现。
③复习—温故知新导入法。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④谜语导入法:
学生对猜谜语兴趣很浓,有些知识可以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空气》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这个谜语说后,学生兴趣盎然,头脑中产生了问号,迫不及待要解开这个迷,从而促使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其素材要靠平时收集,要有科学性。
二、高效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思想的渗透,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在预习导引中,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
设计初步方案,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可行的与不可行的),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能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实验来测定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系统的探究。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案,当然基本上都是从资料上找的,但我们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臵的优点和不足。并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实验报告。
倡导探究性学习,必须深挖教材内容,为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寻找信息源。教材是探究性素材的发源地。实际上,教材中许多的演示实验和有关数据表格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很有必要对教材中那些能引起探究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
三、高效的课堂实验
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化学教师要组织学生高效进行实验教学,启发学生实验假设,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①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体验快乐。教师尊重学生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有个性的实验,尊重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实验。如S与O2反应,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有的观察到S粉先熔化再燃烧,有的观察到淡蓝色火焰,有的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等,应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反思自己不足。
②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比实验本身更重要。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实验操作中,常常由于装臵的气密性和温度差等问题使红磷燃烧停止后需较长的时间冷却,或是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只有极少量的水进入集气瓶,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情况,造成实验现象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并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促使实验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更别谈实验的高效性了。
③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仪器。如在完成教材上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学习后,可以创设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利用废旧干电池设计实验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可以利用家里的现成材料(废干电池、白醋、铁丝、剪刀、砂纸等)作为实验用品来完成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有利于他们提高以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特别是一些经典实验更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优秀范例,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设计闪耀着科学家的智慧,体现了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步发展到独立的原创实验,能高效地提高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高效的课堂提问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然而多数教师都感觉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上课更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问题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交流逐渐产生隔阂感,这给化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作为化学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可以帮助扭转这种状况。
①提问应具有思考性
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在设计“微粒之间有间隔”预习导引时,针对课本水与酒精的混合,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玻璃管上空的空隙里有什么?如果实验过程中,向玻璃管中先加酒精后加水,现象会如何?
②提问应具有艺术性
例如,在检查原子的构成预习效果时,不是问原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而是展示一幅图,通过这幅原子结构模拟示意图,请学生谈谈对原子的结构有哪些认识? ③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④提问应具有探索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教师不必要也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给出确定的答案,有的问题科学家都在研究中,但应该知道并能指导学生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虽然提问是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武器,但并非提问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同样不可取。因为过多的提问,学生精
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也就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因此,还要把握好提问的密度,做到适度适时。
五、有效的练习
我认为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了解学生,从而设计有效习题。
①、精心选题。所谓精心选题,就是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和学生特点的题目。一般在教材中,每一章节后都留有“练习”。课本“练习”中的题目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所以教师首先要重视并让学生解决好这一部分练习。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练习。有效的课堂练习在设计时既要体现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又要引导学生学会一些重要的解题方法,渗透一些重要的化学思想。
②、对课堂练习进行有效评价。善用评语来评价学生的课堂练习,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做到:指导方法,激发兴趣,强化动机,积极引导,拓宽思路,自主创新,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课堂练习时间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的时间要安排充足,若时间少,练习量就小,对所学的知识只能停留在基础层面的练习,不能深入进行拓展练习,课堂效率和效果自然受影响。
总之,有意识的提高课堂效率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努力的去研究、思考。
第五篇:高效复习词汇的点滴做法
高效复习词汇的点滴做法
通过对新课标词汇与考纲词汇进行不断的研究,反复比对总结近几年高考题中高频词的复现率,决定今年的基础复习以话题词汇为主线,以高考高频词为重点引导学生对3500左右考纲词汇以40多个主题组合进行群族分类记忆,整体集中输入。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愉快,凸显实效。我们在复习每一组主题词汇时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并尝试利用一些技巧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词汇,具体介绍如下:
一、细化群组
因为我们的词汇复习材料已经按照话题进行归类,比较方便学生记忆。我们在引领学生复习记忆词汇时,会再一次从不同的角度对容易混淆的词汇进行具体的细化归类总结,进一步整合加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便于学生贮存记忆、“检索”应用。比如:
最常见的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汇类别,如与“看”相关的同义近义词汇有watch,observe,gaze,glance,glare,stare,glimpse,search,spot,witness等。描述人的性格品质反义词汇组合如:generous/selfish,considerate/self-centered,polite/rude,flexible/rigid,strict/mild,tense/relaxed,smart/stupid 等等。
实践证明,把单词进行科学分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还可以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兴趣,效果更佳。
二、句子助记
实践证明,孤立地学记背单词,不仅枯燥无味,也很难掌握。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从使用词汇的角度看,词语组成句子或连成语段,才能实现其表达思想的交流功能。反过来说,我们通过句子语段的限定理解来掌握记忆单词,学习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三、段落复记
我们在以话题为线索复习词汇时,为了让学生记得住,记得牢,总是尽可能地多形式,多涉及,多重复,我们会利用课本原文进行缩写改写,也会创设语境来编写主题材料、短文故事,或幽默对话。练习方式可灵活多变,或者理解欣赏,或者抄写背诵,或者设题填空、改错,或进行相关的翻译写作训练。无论哪一种都要以所复习的主题词汇为核心、为重点,达到复习巩固的终极目的。比如,我们在复习“生活起居”话题词汇时,依据所复习词汇自己编写一篇小幽默供学生背诵,既简单有趣,又方便记忆。Every day the wife is too busy and tired.When she wakes up,she clears up the litter,mops the floor,tidies the room,wipes the table,and sweeps the dust from the furniture.After finishing the housework,the wife always polishes her husband’s shoes.However,her husband just opens the air conditioner,picks up the remote control,press on the button!That’s all he does.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词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好英语的关键就在于获得丰富的词汇量。然而,扩大词汇量非一日之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过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讲方法,讲技巧,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突破难关,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