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伴我成长
新课程改革伴我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探讨一下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基础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我作为一名二十多岁的新英语教师,面对这次规模空前的课程改革畏惧过,徘徊过,迷惘过,总觉得它高不可攀,神秘莫测。
今年,我参加了新课程改革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仿佛触摸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跳动的脉搏。白天,仔细聆听专家的讲座,认真做好笔记;晚上,对照自身实际写好心得体会。经过两次培训,我的心中燃起了参与课程改革的激情。那时,我就觉得要尽快转变思想,活用理论重实践,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学习新课改的理论。
九月份,我真正踏上了工作岗位,突然间觉得在课改培训时弄明白的问题一干起来又糊涂了。面对新课程改革,应如何去操作,我感到很茫然。后来,经过多方咨询,反复推敲以及与名师交流,不断地利用新课程理念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诊断,我渐渐地融入了新课程。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又是一番新的体验和洗礼。
初中新课程冲击了原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引发了教学的改革:从应试教育的教学观转变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同时新课程对教师的定义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孩子的性格、意志、情操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我们教师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课改鼓励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使 学生 感到新教材图文并茂,教师授课方法多样,课堂实践性强,活动量大,而且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课堂上不应该再固守“满堂灌”的传统,而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在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于是,在孩子们犯错误时,我不是一味的批评,而是耐心的教导;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挫折,失落、迷惘时,我不是漠然置之,而是鼓励他,帮助他,让他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如果学生的成长是一部书,那我们教师的教导便是这书的导言,它决定着这部书是否有思想、有内容?是否精彩、辉煌?同时,我也经常跨学科听课,勤于反思自己的教学。现在写教后记,写课改随笔体会已成为我的习惯。这样时间久了,我发现进行课改的一条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注入活力。也就是说我国传统教学的长处要保留,弊端要丢掉,在保留优势克服弊端的同时加进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推进,就一定能达到新课改的理想彼岸。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作为一名教师变了,同学们也变了,新课改使课堂变活了,学生也觉得老师更亲切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少学生反映,课堂更有趣了,学生回答更主动了,他们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
老师们,我相信在新世纪的春风里,在新课程的征程上,让我们迎着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做一个勤奋的学者,善思的智者,创新的勇士。让新课程伴我们成长,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课程改革实施者。
第二篇:新课程伴我成长
新课程伴我成长
——主讲人:吴琼
基础教育课程在神州大地蓬勃发展。接触新课程,学习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而真正进入新课程,对于我们又是一番新的体验和洗礼,如何教好这门学科,如何用新的课程观和新的理念去教学旧课程?以下便浅谈本人在这几年中的一些教学见解: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知识、技能的动力。没有兴趣,学生是无法学习你所教学科的知识的。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的做法是:
1、故事激趣法。
2、悬念激趣法。
3、活动激趣法。
4、奖励激趣法。
二、开放教学目标
以往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定的,或者是教师从教学用书上抄的,是以教学、教师为中心,上课起来肯定枯燥无味了。如果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由发挥,结果肯定不同凡响,就拿我所教的《田忌赛马》和《晏子使楚》来说吧,在教学《田忌赛马》这课时,我先制定了几道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互相讨论回答。可结果却没达到预期目的,课堂一片沉寂,回答问题的寥寥无几,学生不积极参与其中。但再教下一课《晏子使楚》时,我在板书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的,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思想立即活跃起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晏子是干什么地的?有的说他去楚国干吗?发生什么事?„„我及时把学生想知道的问题来作为教学目标,接着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分组解决)。顿时学生学习自觉性被调动起来,纷纷去看书,去查阅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发言,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热烈,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一直受用非浅。
三、开放教学过程
1、课程发言权让学生自己掌握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主体地位。因此,我积极改革课堂发言常规,告诉学生当课堂上老师制定的某一位同学发言后,不够完整需要补充或说得不够正确需要纠正时,可以不用举手,不经老师许可或说得不够正确需要纠正时,可以不用举手,不经老师许可就站起来发言,或者坐着回答都可以。
这样做,既节省时间,又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增强了课堂活力,又培养了他们友爱互助的优良品质。这种做法,几乎贯穿在每堂课中,学生受益匪浅,乐此不疲。
2、利用角色扮演,为学生全面成长创造条件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应给予学生展示能力、潜能全面成长的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并尽可能地为学生地全面成长创造条件。
如教学《口语交际》“购物讲价”这一环节,我有意设计了一个模拟买卖市场,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的扮顾客,有的当老板,模拟买卖。通过活动,学生既学会了买卖讲价地学问,又体会到做文明顾客,进行文明经商地乐趣。有时也根据教学内容,模拟一个场景状况,然后,让学生扮演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全班同学,看看当事的人和发生的事对不对,为什么?自己今后如何面对这种现象?这种活动,在采访和被采访中,学生良好思想及表演素质得到积极的培养。
总之,开发教学过程,学生得到展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能力、情感,价值观也得到提高和加深。
四、开放教学内容
要充分利用乡土教材。课改理念提倡运用校本课程,乡土教材,这样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兴趣浓厚,而且知识得到拓展。如学习《阿里山的云雾》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两课后,我就让学生去搜集我省名山大河的资料,不到几天功夫,学生就搜集到绵山、恒山、五台山、北武当山等文字资料或图片,我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向全班同学介绍我省名山大河的具体情况。这样学生的知识内容就更广泛了。总之,课本不是唯一的教材,我们教师应大胆放手去教,放手去做。
五、开放地组织教学
开放地组织教学,就是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校外延伸,不局限于课堂。如教学《燕子》一文时,因为这是一篇描写燕子和春景地文章,我就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附近的田野边观察春天美丽的田野,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观察记录的情况,说一说把自己的内容展现给大家。特别是象教学作文这类乏味的东西,开放地组织教学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曾在教学生写“热闹的„„”习作时,我就把学生又组织地带领到市场边某个宽阔地角落,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热闹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不觉得乏味,反而饶有兴趣,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在新课程改革洗礼下,如何教好语文这门学科,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在积极探究之中,我相信,在新课程的引领下,语文教学将会取得跨跃式的成绩。同时,我非常希望我的同行们能够把你们的教学心得体会、经验感触展现出来,我们共同学习探索。最后,衷心祝愿我们海南的教育事业越走越辉煌。
榆社县太星小学
2009年9月
第三篇:演讲稿:改革伴我成长,改革助我飞翔
改革伴我成长,改革助我飞翔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新时期改革的大幕。30多年来,从思想观念到生活方式、从经济建设到民主政治、从农村到城市、从个人到社会群体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我是一个80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只能算是一个亲历者、见证者,更是一个受益者。那我就来说说在我成长过程中发生在我身边的变化。我的家乡在凤阳,这里也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祥地”,在这里我们更能够清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记得小时候的家乡很多还是低矮的土墙草屋,住得上瓦房的都算得上“大户人家”,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小镇上几乎没有工厂,冷冷清清,家家守着着自家的几亩田地,收入基本要看老天的脸色。记得在我刚入小学时开展的还是五年义务教育,那时能够上初中的大孩子在人们眼中已经是“高才生”。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纷纷办起了大棚蔬菜、养殖场、修理厂,昔日冷清的小镇变得热闹起来,人们的收入增加了,水泥道路也修到了村中央,沿路两边盖起了幢幢漂亮的小楼。近几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更是让一变化日新月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让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拥有了公平的教育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
2008年1月16日,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父亲,他非常的激动,因为他知道是党领导的改革让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他为他的儿子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而自豪。
2013年有幸进入农科院畜牧所工作,以前听别人说事业单位工作清闲,事情做与不做反正是财政养着,但是进入到工作岗位的第一天我便收到了一个小黄本,是我们所制定的五项规定,科技管理制度7章,绩效考核制度9章,行政管理制度10章,财务资产管理制度6章,实验室管理制度9章。学习了以后我可以说他们说错了,在这里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勤奋刻苦、没有踏实肯干就不会有容身之地。规定中的每一条无不凝结着领导集体的智慧,无不体现着现代院所建设的理念,无不彰显改革的时代要求。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努力的目标和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其实总书记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有了这个目标我们的双脚就落了地、我们的双手就更有
力量、我们的工作也就有了更强大的动力。
环顾四望我们发现,改革就在我们身边进行着,或即将要进行,简政放权,产业转型,政风净化,重拳反腐,党中央惠及百姓的改革措施频频出台,老百姓明显感受到风更清了,气更正了。总书记在2014年新春贺词中指出,我们将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然而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隔靴搔痒的口号,随着改革的深入可能遇到阻力、挫折、甚至会走弯路,这就需要我们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身处在这样一个改革的时代,我们不能只是旁观者,让我们每个人都加入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为谱写中国梦的美好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____为代表。
3.根据课程管理和设置的要求,把所有课程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国家制定的是教育目的,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是_______,到课程工作者所要确定的是_______。
5.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_______。6.______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7.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_______。
8.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
9.课业及进程是指_______。10._______最早将课程编制引入课程评价。11._______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模式。
12.美国的加德纳提出了_______,为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1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_____。
14._______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之前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被成为“过程评价”,_______被称为“结果评价”。
15.2001年6月__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
16.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课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_______,偏重知识的是_______。
18.课程设置的最终表现形式是_______。
19.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文件称为_______。
20.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终要体现科学教育与_______相结合。
21.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赫尔巴特、斯宾塞。
22.新课改下,小学阶段以_______课为主,初中阶段设置_______课程。
二、简答题
2.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3.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
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临沂山香咨询电话:***1QQ客服:126483546
3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5.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6.简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7.简述新课程下的学生观。
8.简述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
9.简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答案
一、填空题
1.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 2.布鲁纳 3.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4.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5.教育目的 6.课程实施 7.教材/教科书 8.课程计划 9.课程
10.泰勒 11.发展性评价 12.多元智力理论 13.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4.诊断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6.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17.形式教育论 实质教育论 18.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19.课程标准 20.人文教育 21.夸美纽斯 22.综合 分科与综合二、简答题
2.(1)社会发展水平
(2)科学文化发展水平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
(2)强调加强基础
(3)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活实际的联系。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
4.(1)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
(2)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
(3)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
(4)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有发展的自主性。教师的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发展教师个体的个性和特长,使个体的潜质充分发挥出来。
5.(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9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次课程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
6.P27
7.(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8.P
539.(1)体现课程结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原则。
(2)体现基础性与多样性原则。
(3)体现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4)统一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结合原则。
新课程改革知识要点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1、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
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4、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时间的功能。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八、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
2、调控。
3、反思。
4、合作。
九、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十一、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留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十二、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
(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2、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5、注重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6、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十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潜能。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
3、关注弱势群体。
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5、关注“违规事件”。
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
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
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
十四、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情感性原则。
十五、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
我县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实验中学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必然。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我校的高效课堂是“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自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经过中国教师报李炳亭主任、县教育教研室、学校老者研室三级培训后,我已经初步掌握要领,并在课堂中贯彻执行。虽然收获颇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遇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预学的环节内容变化大,形式更多样
以前的新课,学生基本上就是读书,勾画,做题填空等简单形式的预学,更利于学生展开独学、对学和群学。今天的课是单元复习课,内容难度比较大,既要整体梳理一遍教材,又要梳理单元检测题试卷等,更为艰难的是,这种复习课本来上的就不是很多,为此同学们表现出了许多的不适,在合作上大家没有了往日的默契。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因为刚上完了必修课,今天就接着复习,同学们在梳理教材时有了难度,在小组内部分工上,比过去的协调也增加了难度。
二、展示环节有所变化
首先,展示什么内容,比过去有所变化。过去是展示自己小组最拿手的成果,是首先要展示自己小组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接着是小组互相解决问题,展示成果。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有些不太适应,所以,该哪个小组出场展示呢,学生们就出现了混乱。当学生出现这个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纠正。我怕纠正太多,学生更无所适从,希望他们在课后的反思中能够理清思路,留待以后的课上改进。
其次,怎么进行展示,比过去有所变化。为了增强学生对疑惑问题的记忆深刻和关注,今天要求大家把问题板书呈现在黑板上,过去是以说代替写。今天在写上,大家有些不适应,而且对于时间的把控不够好。多数学生没有写过这么大量的粉笔字,甚至为了板书美观,好几个同学都擦了又写,写了又擦。怎么样写好,怎么样板书,今后这些内容我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培训,这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挑战。单元复习课,更应该落实到善于归纳,善于理清思路和结构来学,落实到笔记是一个关键,这也是本节课要求学生板书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衷。
再次,展示过程中学生灵活性不够。今天的课堂,学生灵活反应不够好,没有及时对相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其共性,这些是新授课中少有的。我想,这和老师的调动及氛围的营造不够有很大的关联,今后要加以改进。
三、评价环节有变化
经过三级培训的学习,结合学校情况和学生情况,我们将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变为复合的评价方式,即采用参与度和结果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所以,过去我们对学生的参与 只停留在口头表扬的层面,从来不给予加分。今天,要考虑参与度加分,我自己首先就感觉有些不适应,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情感氛围等营造的不够。
在这些变化中,我们也许有很多的不适应,我想慢慢会好的。
当然,今天的课也有一些是没有变化的,但教学中,却无形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展示环节的走样。本学期,我们都是按照学校制定的“五步三查”教学环节进行的,即展示小组成果――接受大家质疑――修改完善并归纳小结――欣赏评价的环节进行,今天第二个小组的展示就出现一些混乱,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当时的教学处理有些急躁和粗糙,还没有和学生交流,不知道是否是因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展示成果不适应。也许更习惯的是小组全体上台,这样大家心里没有那么慌张,相互有提醒,能够更好地进行展示。第二,反馈环节 的处理不果断。今天的复习课,实际上是可以不超过规定时间的。一方面是展示环节的调控不太恰当浪费了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展示过程,了解复习的把握程度,可以灵活处理最后还是否需要反馈与评价。第三,师生的沟通不顺畅。过去的课堂总是春风笑语的,今天我满脑子里想的都是五步三查,抓紧时间,及时了解学情,学生心里想的是怎么在小组中参与展示。我感觉师生的精神面貌没有激发出来,相互之间的和谐、互动缺乏温度,所以整个课堂的激情不够,感情不够,也影响了学生的发挥。我个人的体会是,尽管老师要少说,可老师仍然是整个课堂的情感氛围营造的主要源动力。
在这节复习课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我需要以后加以改进,也需要理加多的学习。同时,我也有所收获,从这方面来讲,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信学生,是解放教学的基本前提。本学期,我们在导学案的编制上就不断地渗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如标注A、B、C三级训练题。今天的复习课导学案编制,为了避免老师的交代不清楚,学生了解不明确,考虑到复习的内容多。所以,重点解决了学生的行为要求。我觉得今天的导学案更像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课前,课中,老师基本上没有花时间来啰嗦“现在你们干什么,怎么干”,相信学生的结果是,大多数同学还是能够按照要求去学习。
2、从形式上来讲,五步三查的环节基本完成。在学校课堂改革的固模阶段,我觉得自己是严格按照五步三查的要求,亦步亦趋,努力探索怎么样落实教学预学、展示、反馈三环节及五步的。上完课后,自己总的感觉是,五步走完了?探究课上了?形式的问题似乎容易解决,内在的问题只好慢慢摸索前进。
3、3、控制冲动,凡是传统课堂的不当做法先放一放。我觉得对自己来说对有些问题的传统做法,自己是想方设法地控制自己停止不说。比如按照过去的思路,复习课一般是把知识结构梳理梳理,把重难点、易错点、常考点以及各种题型归纳归纳,很多时候讲得学生一愣一愣的,讲得学生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问题是,老师讲完了,学生真的掌握了吗?而且,一节课不够老师讲在今天的课堂上,学生没有提填空题的问题,就真的没有问题了?按照学生的问题学生找,学生的答案学生发现的原理,像今天的课堂,我该什么时候插入其中了解学生对填空题把握的真实情况,甚至怎么样“引导”、“点拨”?我当时真的还没有考虑好,也没有寻找到适当的时机,也就控制了冲动,没有采
取贸然行动。
总之,我认为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应通过各种形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为了提高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对以上问题加以认真解决,这是我今后教学需要更加认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