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彩琴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安定区“大集体”备课
李家嘴学校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的使用反馈
张彩琴
一、导学案的总体设计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决不是练习题,也不是定义、定律或知识点的罗列,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尽量做到:
1、导学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2、设计时一定要结合物理教材,明确目标,符合物理新课标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3、力争做到将物理知识问题化,将探究问题层次化,若缺少这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也就是一本习题集。
二、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1、突出问题点,增强探究意识
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探究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物理教学中往往能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怀着目的去探究知识,就更具有针对性。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学案的学习目标。在围绕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不再有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主题,学案中有必要制定交流提纲。提纲主要围
绕关键问题,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时存在或暴露的问题;教师预计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学习中好的设计思路、好的学习方法等。
2、加强知识的运用,注重培养能力
学生都能通过对比分类和比较,总结归纳出它们的异同。一“想”一“议”,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同时学生的思维习惯、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延伸。
3、导学导练,加强学生知识反馈
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案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本,而是指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看课本。“学”“练”结合,是完成课堂环节的重要手段。
三、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体会
1、教师应用要灵活。在对导学案的使用上,需要教师再认真钻研,对课标、教材做内化处理,结合学生实际和物理生活实际进行再认识,完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设计,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化有形为无形,使课堂教学具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
2、在预习中给学生自主探究与联系生活实际的空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感觉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感觉,在感觉中去提升和完善。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要。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对教材进行预习,特别对实验器材的准备,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器材等都应在预习范围之中,物理是以实
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又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应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品味物理的乐趣。
3、重教轻学,包办代替。许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养成习惯,重“讲评”,轻“探究”,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介入讨论、指导或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学生予正面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4、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有些人认为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或自主探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啃”,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在学案的使用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我认为: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物理的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在训练其技能,发展其爱好,激发其兴趣,培养其思维,发展其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让我们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搞好物理学科的深入研究,不断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可靠保证。
第二篇: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思想,要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知识中来。伟大的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
传统的重教轻学,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学会求知的关注,教育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作为教学最基础的工程——备课,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转变为备教、备学相结合,以备“学”为主。为适应这一教学理念的变化,学案教学应运而生。“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现在着力推广的学案导学的主旨正在于此。
所谓“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学案导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编写和使用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载体,确定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即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学案导学法的实质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应用:
一、导学案的设计目标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决不是练习题,也不是定义、定律或知识点的罗列,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尽量做到:
1导学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2设计时一定要结合物理教材,明确目标,符合物理新课标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3力争做到将物理知识问题化,将探究问题层次化,若缺少这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也就是一本习题集。
二、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 基础和关键。即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物理新标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
2、物理知识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能通过学案学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其它方式,在何处去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还必须要学生知道怎样填、填什么,从而达到整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
3、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特别是复杂的物理探究过程),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活动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各个探究过程或各知识层面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率,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能做目标检测。
三、导学案的设计内容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标题及学时;
2、本节学习目标;
3、导学学法(这是导学方案的核心部分);
4、问题引导;
5、知识网络的构建;
6、知识链接(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7、问题探究;
8、分层次的训练或练习。(针对一个班学习成绩不同情况的同学来设计的专项练习题。分三个层次,A 级(基础):要求学生独自当堂完成。B 级(中等):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成。
C 级(拓展):综合性习题
学生是否做可自己决定。)
9、解释疑惑、小结
10、课后评价反馈。
四、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1、突出问题点,增强探究意识
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探究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物理教学中往往能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怀着目的去探究知识,就更具有针对性。如:在学生学习《比热容》这一节时,我紧扣“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这一问题进行学案设计。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学案的学习目标。在围绕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不再有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主题,学案中有必要制定交流提纲。提纲主要围绕关键问题,交流的内容
可以是教师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时存在或暴露的问题;教师预计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学习中好的设计思路、好的学习方法等。
2、加强知识的运用,注重培养能力
如:在学习“大气压”中时,学生就围绕沸点表中为什么要注明“在标准大气压下”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就把理论上的东西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得跨度大的知识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这一次的讨论而一线牵上,长时间的疑问得以释疑。又如“观察水的沸腾”一节中,要求学生说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前一节和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这两种汽化方式,从发生的位置、发生的程度到这两种方式发生都要吸热的共性,学生都能通过对比分类和比较,总结归纳出它们的异同。一“想”一“议”,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同时学生的思维习惯、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延伸。
3、导学导练,加强学生知识反馈
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案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本,而是指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看课本。“学”“练”结合,是完成课堂环节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物体的运动”中的“直线运动”时,我设计的学案抓住重难点,学练结合来设计物体运动的计算题,让学生围绕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多训练多反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为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可根据学习的重点选择变式或发现式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设问,将知识规律巧隐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更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使用注意事项。
1、教师应用要灵活。在对导学案的使用上,需要教师再认真钻研,对课标、教材做内化处理,结合学生实际和物理生活实际进行再认识,完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设计,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化有形为无形,使课堂教学具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
2、在预习中给学生自主探究与联系生活实际的空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感觉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感觉,在感觉中去提升和完善。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对教材进行预习,特别对实验器材的准备,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器材等都应在预习范围之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又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应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品味物理的乐趣。
3重教轻学,包办代替。
许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养成习惯,重“讲评”,轻“探究”,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已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认为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究的实验、独立思考的问题、相互交流等太耽误时间,还有就是认为学生探究所得的结果不如自己讲效果好,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介入讨论、指导或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学生予正面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4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有些人认为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或自主探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啃”,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在学案的使用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我认为: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物理的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在训练其技能,发展其爱好,激发其兴趣,培养其思维,发展其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我们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搞好物理学科的深入研究,不断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可靠保证。
第三篇: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1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反馈 九年级杜世春
一、导学案的总体设计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决不是练习题,也不是定义、定律或知识点的罗列,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尽量做到:
1、导学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2、设计时一定要结合物理教材,明确目标,符合物理新课标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3、力争做到将物理知识问题化,将探究问题层次化,若缺少这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也就是一本习题集。这样导学案就不能有效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二、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1、突出问题点,增强探究意识
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探究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物理教学中往往能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怀着目的去探究知识,就更具有针对性。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学案的学习目标。在围绕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不再有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禁
锢。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主题,学案中有必要设计交流环节,交流主要围绕关键问题,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时存在或暴露的问题;教师预计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学习中好的设计思路、好的学习方法等。
2、加强知识的运用,注重培养能力
学生都能通过对比分类和比较,总结归纳出它们的异同。一“想”一“议”,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同时学生的思维习惯、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延伸。
3、导学导练,加强学生知识反馈
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案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本,而是指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看课本。“学”“练”结合,是完成课堂环节的重要手段。
三、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体会
1、教师应用要灵活。在对导学案的使用上,需要教师再认真钻研,对课标、教材做内化处理,结合学生实际和物理生活实际进行再认识,完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设计,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化有形为无形,使课堂教学具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
2、在预习中给学生自主探究与联系生活实际的空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感觉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感觉,在感觉中去提升和完善。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要。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对教材进行预习,特别对实验器
材的准备,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器材等都应在预习范围之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又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应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品味物理的乐趣。
3、重教轻学,包办代替。许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养成习惯,重“讲评”,轻“探究”,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
据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介入讨论、指导或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学生予正面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4、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有些人认为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或自主探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啃”,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在学案的使用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我认为: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物理的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在训练其技能,发展其爱好,激发其兴趣,培养其思维,发展其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让我们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搞好物理学科的深入研究,不断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可靠保证。
第四篇: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安顺一中数学组 罗蓓 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安顺一中数学组 罗蓓
摘要:新课标提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把“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高”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深入课堂教学中,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益。本文主要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解读、对具体的操作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和该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导学 合作探究 主动 巩固
新课标提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在高中教学教学中,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把“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高”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深入课堂教学中。
一、何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什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与教师的适时点拨相结合。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典例探究和课后巩固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5.“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实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一)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我们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内容,学生在学案上写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探究中讨论解决。授课教师也要再一次阅读学案,补充学案,进行课前备课,使学案具有个性特色。
(二)课
堂
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2.预习检查或交流。学生在学案预习检查板块的空白处根据学案要求进行填写,清理课堂学习的要点。教师抽查小组长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本组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要求学生在学案上订正。
3.课堂探究。
①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将学案上设计的课堂研讨问题与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使小组任务专题化。学生要结合学习指导在学案上用铅笔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用铅笔写有利于小组讨论后再次订正),完成教师分配任务。
②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学案上的自学探究记录,按照顺序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由小组长具体分配展示任务,小组成员根据组长安排在黑板上板示、做好展示准备,这个环节要求中等生和差生参与。
③展示讲解。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允许多种形式出现。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学案上及时做好笔记。展示讲解完后,其他组同学要及时质疑和补充,也可以反问追问,深层次探究问题。
④巩固提升。巩固练习要求学生限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案,收集学生答题信息。提升训练应主要针对优秀生,课堂时间不足,可以在课外完成。
(三)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在学案的学后记栏目填写学习心得、学习收获等内容。教师课后要在此栏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为以后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案导学”教学优势
1.“学案导学”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收获。
学生:(1)乐学、爱学、会学、能学;(2)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师:(1)由教书匠转为研究者——感受到教育家的乐趣;(2)由“警察”转为“朋友”——享受新型的师生关系;(3)把职业当成事业——有一种期盼永远留在心中。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实际学情进行灵活取舍。教师要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导学案当中应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对于导学案的接触还不是非常的多,因此在这里我将粗略的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再谈谈对于导学案编写的一些个人意见及反思。
四、关于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几个误区
我校开展“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到现在已经一个学期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显示出它的魅力。它的优势明显: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提高了师生的课堂利用率。使用导学案,容易进行教学反馈;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下面就我们高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关于有效使用导学案的研究情况作简单的总结。
1.导学案变成了“习题库” 在刚刚开始接触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我对于导学案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充分把握导学案编写的几个原则,即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不自觉的就会加入很多练习。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应该避免把导学案变成“习题库”,而应该合理设疑,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话只说一半,吊人胃口,引起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兴趣。在导学案之中适当的穿插练习可以起到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作用,但是过多的练习只会适得其反,是不可取的。
2.导学案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而导学案是指教师运用引导式教学备课的方案,是适合学生自学的一种辅助教案,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编制出适合他们使用的、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本课重点并能指导他们有效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案,而不是换了个形式的教案。
3.导学案变成了教材的副本
其实很容易想到,导学案既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自然就不能出现那些官方的、专业的、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果照搬书本上的知识却不加以分析和解释,那么导学案的意义又何在呢?在导学案当中我们应该尽可能说的是比较直白、通俗易懂的话,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或者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之后就能解决,这样导学案的意义就能充分体现出来了。
4.导学案的检查存在问题。教师检查不及时,或是教师抽查一部分,有个别学生见有空可钻,就存在侥幸心理不写作业;或是组长检查,有个别学生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同时学生导学案的书写情况令人担忧。第一课时导学案有的学生不看书,也不动脑筋,只拿一本教学参考书,照着写完为止;有的学生什么也不看,你让写作业,那好我就在上面胡写乱画。只为写作业而写;有的学生把最后一题不愿动脑筋,直接空着;还有的学生回家写作业连书都不带。第二课时导学案有的学生不看题,拿到导学案没有认真读题就动笔写;对于开放性的题目,不会也不愿意动脑筋思考,直接空着;更有甚者经常以不会为理由不写。
五、分析原因
从现状看首先学生依然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之嫌,比如拿到导学案一看题目不会做,就空着一个字也不写;另外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不配合,学生导学案完不成,给家长说过以后,让拿回家补一补,第二天拿来一看依然空白,这样的家长认为这是你老师的责任。其次导学案有的题目表述的不清楚,也会存在一些没有检查出来的错误。第三教师检查不到位,致使个别学生钻空子。第四教师对有一些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讲解得不到位,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还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导学案完成较好的学生要表扬,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使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不同的收获。
第二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多下功夫,挖掘题目内在的思想,把握和突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问题探究应该由浅入深,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结合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学案。我们研究小组觉得,搞好导学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程序的优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利用各种资料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知识点,写出教案或教学思路。接着是集体备课。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集中个人的备课优势,共同商讨,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A.排查知识点,确定重难点 B.制定学习总目标及课时操作子目标 C.商讨授课思路,确定课堂结构模式 D.筛选、拟定自测题及达标题
根据集体讨论结果,主编人员编写导学案,并打印。个人确定导学案使用方法。根据本班实际可以对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作适当调整。第三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检查导学案,使个别学生无空可钻,杜绝不写作业现象。
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第五篇:导学案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案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下洼二中 王新燕
从上学年开始,学校开始尝试“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导学案”教学模式不是对课堂教学的重新定位,而是对“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提炼,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使用该模式,同时对太谷模式不断整合,形成符合自身实际有利于提高质量的教学模式,现将自己实施课改进行阶段总结。
一、理论依据
导学案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为特色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产生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生
命力。
1、导学案教学法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
2、导学案教学法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导学案教学法解决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3、导学案教学法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通过所学的内容,在知行方面获得提高和发展。导学案教学法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自由发表
见解、不断获得知行的提高。
二、教学流程
(一)编写导学案
1、概括标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将课标要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
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2、科学设置导读问题。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思想品德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有粗浅、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灵活设计练习内容。学习是为了运用,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思想品德科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性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简单知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
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导学案的运用
1、正确把握“导学”与“自学”。“导学案”编写好后,课前下发给学生,以备上课时使用。提前下发让学生预习完成不太现实,农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从小未养成预习良好习惯,在初中思品课中培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只能放在课堂上完成。上课后,学生根据“导读题”自主学习,教师作三点指导:一是读书要快,尽量节省时间;二是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问题在书中勾画出来;在“导学案”上填出来;三是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要让他们进行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手、动脑。
2、真正做到师生共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及时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事,学生完成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和广度,否则,教学流于知识的重复讲解,将使学生失去信心,弄巧成拙。具体到思想品德课程中每个框题的教学,教师根据导学案中的主干知识框架,用提问的方式把知识要点过一遍,并运用针对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三、结果与反思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导学案教学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有效的,其主要意义在于:
1、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学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习惯。
2、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通过导读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导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导学案”,只须做适当的记录,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和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更加便于搞好考前复习
将若干个导学案结合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切实减轻课外负担。“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5、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学生在自学时间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上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导学案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与提高。一是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讲得还是过多。二是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的空间,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们以后编写导学案上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三是为了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讨论、训练和考试,加强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校正和补救,防止知识缺陷或积少成多,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四是从长远看,“导学案教学法”不应停留在追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而应通过围绕“学案式”教法的使用使学生会学习,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题意识以及自我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总之,“导学案教学法”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将导学案教学法引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思想品德课程所面临的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获得一个理想的硕果。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科学发展 国强民安
3.1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地位、作用;了解现代科技与教育的作用;知道“科教兴国”的含义及意义。
能力目标:理解我国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紧迫性、必然性,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参与实践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祖国的强大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难点:科教兴国战略。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法,讨论法等。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学
1、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2016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者,启发学生思考:这体现了我国在实施什么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导入复习3.1课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2、出示复习目标
(1)识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科技和教育的作用。(2)知道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和中学生分别如何做。
3、熟读课文
4、构建本课知识结构图。
二、引探
活动一: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材料。活动探究:
(1)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问题,我国必须坚持实施哪些战略?(2)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3)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谋划策。
3、交流展示: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选出最适合题目的答案,然后展示。
4、小结
刚才的探究我们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投入到科技创新的热潮呢?引出下一个活动。活动二:培养创新人才
1、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材料。
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自行研制的航空母舰正式出坞下水等。
2、活动探究:
(1)上述材料共同传递出哪些信息?
(2)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在推进科技发展的征程中建立功勋?
3、交流展示: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选出最适合题目的答案,然后展示。
4、小结
三、引练(多媒体展示习题)
四、引展
一、2016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中国奥运健儿勇创佳绩,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思考:(1)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厉害了,我的国!科技成果呈井喷状态说明了什么?
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一条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