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兴趣小组 化学实验课总结[样例5]

时间:2019-05-12 23:1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课程 兴趣小组 化学实验课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课程 兴趣小组 化学实验课总结》。

第一篇:校本课程 兴趣小组 化学实验课总结

科学实验兴趣小组

姓名: 日期:

活动总结

科学实验课总结

爱因斯坦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源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执着的、锲而不舍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甚至一辈子为之努力。

我们科学实验兴趣活动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参与意识、科技实践意识、科技竞争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现我将科学实验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按照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在科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常识,增加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活动中,主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尽情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科学实验兴趣小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观察、实验和自己动手操作,以及在实验中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乐于与人合作的能力,从面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丰富他们的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对所观察到的颜色、状态、气味、热量等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描述。让他们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兴趣活动的生命。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各种活动和制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兴趣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转变思维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通过兴趣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有效的直接经验,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兴趣活动、实验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提出实验目的、问题、以及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在每节课前,都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积极做好课堂教学准备,特别注重学生实验步骤与过程的设计,大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通过他们对实验仪器的认识与接触,很快使他们掌握每一种仪器的作用与科学的使用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完成某一项科学实验的能力。在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发挥个体的潜能,展开思维的空间,提出不同种解决方法,采取不同的论证步骤,却得出相同的结果。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场所,激发了对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与积极探索科学的学习欲望。我们主要从趣味性、操作性、探究性几个方面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

1、趣味实验。这类实验能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某些化学问题的作用。针对这部分我们开展了人的呼吸作用的探究,通过活动实验让学生自己了解呼入与呼出的气体到底都有什么。

2、制备性实验。这类实验操作步骤较多,需要的时间较长,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并能得到成品后,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这类实验要求操作要准确熟练,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很有益处。如:粗盐提纯、氧气的制备等

3、与生活、生产联系的小实验。这类实验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及创造能力,在丰富他们化学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掌握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自制净水器、灭火与火灾自救等。

4、渗透化学史和民族传统的小实验。这类实验通常从化学史的某一个发现,或是从某一个典故出发,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进一步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如:成语中的化学。

三、反馈思考

1、由于平时上课的课时很紧,课堂上的延伸有限,尤其是实验上的延伸就更少了,兴趣班的开设,给了我们机会。

2、初次进行这样的兴趣班,手头上的资料有限,经验不足,有的探究活动不够尽兴,期待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3、科学实验活动所用仪器和药品种类比较多,有的药品有毒、或有腐蚀性,仪器若不按要求去操作就可能顺坏或造成危险,所以在活动中强调的东西多了些,没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

总之,科学兴趣小组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关怀下,在朱冬梅老师和张蓉老师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本阶段的教学工作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科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化学校本课程

化学校本课程

2010-03-16 18:07:24|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需用16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1、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不从心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

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

用燃烧法鉴别各种纤维水壶巧除垢

服饰除污小窍门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节约用水项目的活动

调查我市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来源

参观自来水净化厂,调查常用水的净化方法

鸡蛋壳上刻字

农村使用沼气的探究,及发展前景

利用紫牵牛花、紫苷蓝、花心萝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

查阅资料:了解醋的功效;牙膏中的化学;油条中的化学

日用洗涤剂与人体健康

调查生石灰的的制取

四、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参与研究的源动力,学生只有活动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对课题研究长久的兴趣,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生长远的发展。因此,在生活中的化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做一些必要性的指导工作。

(3)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转变学习方式是研究性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有意识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应做到: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目标、方案的制定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进行研究,在研究不断调整自已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4)利用现代化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会快速收集、利用、处理和纷杂的信息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宽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课程的开设应做到:利用网络资源如图片、视频录相、网络文摘等,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效果;同时指导学生对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资源进行开发,为学生会学习打好基础。

(5)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深层次开发课程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课程开发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做到: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学规律,根据学的心理特点及社会动态进得课题研究的指导: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并能灵活运用;自觉学习,进行知识面的拓宽;根据当地资源,合理开发课程;不断进行反思,因此在生活中化学开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删减或增加一些内容。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型教师。

五、学习建议

本课程建议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活动。考虑到学生由于平常忙于学习,对很多化学知识了解不多,建议先做常识性介绍,然后给学生观看一系列视频录像,最后同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分组讨论,并进行一些相关实验。

第三篇:化学校本课程

初中化学小本课程

街头初中潘淑芹

一、课程内容

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科技等有意义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化学,热爱化学,进行创新研究,课程内容从生活、健康、环境、材料、能源等几块。

上学期:

第一课 空中死神——酸雨 第二课 水是生命

第三课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第四课 奇妙的微观世界

第五课 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元素篇)第六课 自制防毒面具

第七课 溶液——人类生活离不了它 第八课 中毒急救

生活中的化学

1.白衬衫穿旧了为什么会泛黄?……………………………………3 2.洗衣服泡沫越多越好吗?……………………………………… 3 3.不锈钢会生锈吗?………………………………………………… 3 4.纯酒精为何不能杀菌…………………………………………… 4 5.久置的红薯为何比新挖的红薯甜?………………………………4 6.久放的报纸为什么会发黄?…………………………………

7.切葱头为何流眼泪?……………………………………………

8.被蚊子、蚂蚁或蜜蜂叮螫后为什么可涂点氨水或肥皂水?……5 9.油条与化学………………………………………………………

10.牙膏中的化学…………………………………………………… 6

实验拓展——化学趣味实践

1.制作“叶脉书签”………………………………………………8 2.白花变蓝花 ……………………………………………8 3.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 8 4.用皂泡法检验硬水的硬度 …………………………………8 5.空杯生烟

………………………………9 6.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

………………… 9 7.烧不断的棉线

…………………………9 8.用鸡蛋做的趣味实验 ………………………………10 9.吹气生火

……………………………… 10 10.晴雨花

…………………………… 10

1、激发兴趣类

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安全保护的内容。在学习化学钱,先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才能真正的伸入化学的学习与探究。

★案例一:校本课程《化学与防护》。

开发校本课程要考虑中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能用得到的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第一个要问的问题就是:“化学有毒吗?”不正确的进行实验操作,可能会造成对自己身体的伤害。我们在学习的第一课,不是学习元素符号,不是学习概念,而是要进行安全的教育。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到自我保护,保护环境,科学与安全等,从

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教材拓展类

通过增加化学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把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知识整合到教材中,以作为对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二:校本课程《自制防毒面具》。

初中化学教材中明确提到,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要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并且明确画出防毒面具的示意图。

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自从问世一百年来,活性炭应用领域日益扩展,应用数量不断递增。活性炭防毒面具,在20世纪2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使其迈上历史的舞台。随着活性炭应用面的不断拓展,其被视为“万能吸附剂”。学生生于和平年代,防毒面具、滤毒罐,对于学生来讲,处于比较遥远的时期,他们不容易理解为何防毒面具可以防毒,滤毒罐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因此,开发了《自制防毒面具》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验时,逐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做用以及防毒面具的防毒原理。此次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实验探究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这个特点,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有更深人地了解。提高实验技能与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无法取得的学习体验和效果。[1]

★案例三:校本课程《自制植物指示剂》。

此类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活动中得到激发,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正是

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本义之一。[2]

酸碱指示剂作为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试剂,在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我们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了校园内随处可见的鲜花酒精浸取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的代用品。

在校本课程上,学生选择了玫瑰花、太阳花、康乃馨、菊花、紫甘蓝、月季花等常见植物,做了相应的指示剂变色实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含有的花青素,因为环境的酸碱性不同而改变颜色,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指示我们环境(溶液)是酸性或碱性。通过实际制作,掌握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并用自制指示剂来检测日常生活中牛奶、肥皂水、果汁饮料、八四消毒液、白醋等液体的酸碱性,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通过学生合作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可以体验化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本次校本课程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对比分析颜色变化区分程度,找出效果较好的酸碱

指示剂。实验报告见附件。

4、可持续发展教育类

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化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化学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环境、资源等危机的重要性,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十分强烈地反映出人类社会对化学的需求。以此为题材进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深远。

★案例四:校本课程《保护臭氧层》。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的紫外线辐射(称为UV_ 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臭氧层破坏,因而地面受到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危害。

联系社会热点、高新科技等开设的校本课程,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逐渐意识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化学教学与STSE的有机结合,同时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使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的方法去关注生活和社

会,达到学以致用。

第一篇 生活中的化学 1.白衬衫穿旧了为什么会泛黄?

为什么白衬衫穿久了之后,会变黄,还有领口地方会有偏红的颜色,总是洗不干净,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怎么样才能去除呢?

(1)沾有汗渍的衣服,有人喜欢用热水或开水来洗,以为这样洗的干净,其实不然,因为太热的水,能使汗液中的蛋白质凝固在衣服上,不易洗掉,时间长了,反而会使衣服变黄,蛋白质不溶解于水,也不跟肥皂液化合,但它在盐水中能很快溶解除去,根据这一特性,只要将有汗渍的衣服先在3--5%的食盐水中浸泡揉洗一下,再用肥皂洗涤,就可以洗净。

(2)在清水中加入10%的氨水20---30滴,搅拌均匀,然后将有汗渍的衣服放入反复揉搓,再用清水漂洗,汗渍可很快消除。

(3)另外,在汗渍处用冬瓜汁或姜末搓檫也可以除掉。

2.洗衣服泡沫越多越好吗?

并非泡沫越多去污力越强。洗衣粉由于种类较多,特点各不相同,人们往往很难正确选购和 使用,以至于造成浪费和影响使用效果。据专家介绍,洗衣粉主要由表面活性剂、聚磷酸盐、4A沸石、水溶性硅酸盐、酶等助洗剂、分散剂经复配加工而成。

根据洗衣粉的含磷量可分为无磷和含磷洗衣粉,按其洗涤效能又

可分为普通和浓缩洗衣粉。普通洗衣粉(A型)颗粒大而疏松,溶解性好,泡沫较为丰富,但去污力相对较弱,不易漂洗,一般适合于手洗。浓缩洗衣粉(B型)颗粒小,密度大,泡沫较少,但去污力至少是普通洗衣粉的两倍,易于清洗,节约水,一般适于机洗。有的消费者错误地认为洗衣粉泡沫越多越好,实际上泡沫的多少和去污力没有直接联系。研究表明,常用的助洗剂对人体肝脏有所损害;而表面活性剂很早就被发现会破坏皮肤角质层,造成皮肤粗糙,现在已被视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强力洗衣粉所含的碱性物质除吸收水分外,还能破坏人体细胞膜,使组织蛋白变性;加香洗衣粉中的合成香精太多,气味冲鼻,常会引起一些人过敏;增白洗衣粉中所含的有机氯、荧光剂是有毒物质,容易在人体内蓄积,对健康造成损害。皮肤长期直接接触碱性洗衣粉后,皮肤表面的弱酸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其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也会消失,容易导致皮肤瘙痒,甚至引起过敏性皮炎等症状或在皮肤上留下色素沉着。

研究表明,常用的助洗剂对人体肝脏有所损害;而表面活性剂很早就被发现会破坏皮肤角质层,造成皮肤粗糙,现在已被视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强力洗衣粉所含的碱性物质除吸收水分外,还能破坏人体细胞膜,使组织蛋白变性;加香洗衣粉中的合成香精太多,气味冲鼻,常会引起一些人过敏;增白洗衣粉中所含的有机氯、荧光剂是有毒物质,容易在人体内蓄积,对健康造成损害。皮肤长期直接接触碱性洗衣粉后,皮肤表面的弱酸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其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也会消失,容易导致皮肤瘙痒,甚至引起过敏性皮炎等症状或在皮肤上留下色素沉着。

3.不锈钢会生锈吗? 先说不锈钢为什么不易生锈,然后再说不锈钢为什么也会生锈。不锈钢不容易生锈与不锈钢的成分有很大的关系。不锈钢的成分中除了铁外,还有铬、镍、铝、硅等。一般的不锈钢含铬量一般不低于12%,高的甚至达到18%。钢中加入铬等元素后,就能改变钢的性能,如例钢的分子结构更均匀,在钢的表面更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等,从而大大提高不锈钢耐腐蚀的能力。所以不锈钢能抵抗火、水、酸、碱和各种溶液对它的腐蚀,不生锈。科学家发现,钢的内部结构越均匀,各种组成成分就联系得越紧密,腐蚀物入侵就越困难,再加上表面又附着一层氧化物保护膜,就像给钢铁穿上盔甲一样,自然就不容易生锈了。

不锈钢为什么也生锈? 当不锈钢管表面出现褐色锈斑(点)的时候,人们大感惊奇:认为 “不锈钢是不生锈的,生锈就不是不锈钢了,可能是钢质出现了问题”。其实,这是对不锈钢缺乏了解的一种片面的错误看法。不锈钢在一定的 条件下也会生锈的。不锈钢具有抵抗大气氧化的能力---即不锈性,同时也具有在含酸、碱、盐的介质中乃腐蚀的能力---即耐蚀性。但其抗腐蚀能力的大小是 随其钢质本身化学组成、加互状态、使用条件及环境介质类型而改变的。如304钢管,在干燥清洁的大气中,有绝对优良的抗锈蚀能力,但将它移到海滨地区,在含有大量盐份的海雾中,很快就会生锈了;而316钢管则表现良好。因此,不是任何一种不锈钢,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耐腐蚀, 不生锈的。

不锈钢是靠其表面形成的一层极薄而坚固细密的稳定的富铬氧化膜(防护膜),防止氧原子的继续渗入、继续氧化,而获得抗锈蚀的能力。一旦有某种原因,这种薄膜遭到了不断地破坏,空气或液体中氧原 子就会不断渗入或金属中铁原子不断地析离出来,形成疏松的氧化铁,金 属表面也就受到不断地锈蚀。这种表面膜受到破坏的形式很多,日常生 活中多见的有如下几种:

(1).不锈钢表面存积着含有其他金属元素的粉尘或异类金属颗粒的附 着物,在潮湿的空气中,附着物与不锈钢间的冷凝水,将二者连成一个 微电池,引发了电化学反应,保护膜受到破坏,称之谓电化学腐蚀。

(2).不锈钢表面粘附有机物汁液(如瓜菜、面汤、痰等),在有水氧 情况下,构成有机酸,长时间则有机酸对金属表面的腐蚀。

(3.)不锈钢表面粘附含有酸、碱、盐类物质(如装修墙壁的碱水、石 灰水喷溅),引起局部腐蚀。

(4).在有污染的空气中(如含有大量硫化物、氧化碳、氧化氮的大气),遇冷凝水,形成硫酸、硝酸、醋酸液点,引起化学腐蚀。

4.纯酒精为何不能杀菌

我们知道,医用酒精含75%的乙醇并非纯酒精。护士给病人擦拭酒精是为了进行消毒,那么酒精为什么能消毒呢?酒精的学名叫乙醇,它具有很大的渗透能力,能钻到细菌体内,使细菌蛋白质凝固,从而杀死细菌。如实验室有些动物标本常泡在酒精里,就是这个原因。

.那为什么医用酒精含75%的乙醇并非纯酒糟呢?原来,当你用纯酒精消毒时,由于酒精的 浓度很大,很快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凝固,结果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防止酒精进一步渗入,所以,浓酒精反而不如稀酒精。在酒精里掺些水,酒精的浓度就变稀 了,稀酒精并不急于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凝固,而是渗入到细菌体内,然后把整个细菌体内 的蛋白质凝固起来,从而达到杀菌的目地。

5.久置的红薯为何比新挖的红薯甜?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放置很久的红薯吃起来总是比新挖出土的甜,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直观的能看到,红薯放久了,水分减少很多,皮上起了皱纹。水分的减少对于甜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原因有两个:一是水分蒸发减少,相对的增加了红薯中糖的浓度。二是在放置的过程中,水参与了红薯内淀粉的水解反应,淀粉水解变成了糖,这样使红薯内糖分增多起来。因此,我们感到放置久的红薯比新挖出土的红薯要甜。

6.久放的报纸为什么会发黄?

由于纸张大都是以木材为原料制成的。所以,纸张里含有许多木材纤维素。纤维素本来是白色的,可是在空气中放置久了,就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变成黄色。纸里的纤维素变黄,自然纸看起来就是黄色的了。光也可以使纸里的纤维素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纸变黄、变脆。因此收藏的书籍报纸最好是放在干燥并且避光处保存。

7.为什么切洋葱会流眼泪?

科学的解释是:剥切洋葱或者碾碎洋葱的组织会释放出蒜苷酶,它可以将这些有机分子转化成次磺酸。次磺酸随即又自然地重新组合形成可以引起流泪的化学物质合丙烷硫醛和硫氧化物。洋葱的组织被破坏30秒以后,合丙烷硫醛和硫氧化物的形成达到了高峰,并在大约5分钟后完成其化学变化。丰富的神经末梢能够发现角膜接触到的合丙烷硫醛和硫氧化物并引起睫状神经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将其解释为一种灼烧的感觉,而且此种化合物的浓度越高,灼烧感也越强烈。这种神经活动通过反射的方式刺激自主神经纤维,自主神经纤维又将信号带回眼睛,命令泪腺分泌泪液将刺激性物质冲走。

8.被蚊子蚂蚁或蜜蜂叮螫后涂点氨水或肥皂水为什么可以减轻痛痒?

晚上你在灯下做功课,嗡嗡怪叫的蚊子会躲在桌子下面“偷袭”你,把你的腿叮得又痒又痛,有时还起红疙瘩。被蚊子叮了,为什么会痒、会痛和起红疙瘩呢?原来这些讨厌的“小家伙”,它在吸人血的同时,还要吐一些称为蚁酸的“毒汁”到你的肌肉中去,引起皮肤和肌肉局部发炎,于是就会给人带来痒、痛和发生红疙瘩等等不舒服的感觉。

蚊子“肚子”里的毒汁,为什么称它为“蚁酸”呢?岂不是“张冠李戴”了吗?

原来是这样的:很久以前,有一位化学家,他捕捉了很多蚂蚁,装进一个有水的蒸馏瓶中进行蒸馏。蒸馏的结果,得到了一种具有刺激性臭气的无色液体。这种液体很厉害,皮肤沾上了就会起泡,它有很强的腐蚀性,是一种酸性物质。这种酸第一次发现时,是从蚂蚁中蒸出来的,所以就称它为蚁酸。蚊子“肚子”里就有这种酸,所以也叫它蚁酸。蚂蚁和蚊子一样,在咬人的时候,也会吐一些蚁酸到你的皮肤或肌肉中去,因此被蚂蚁咬了,也会痒、痛和起红疙瘩。

自然界中的昆虫,有不少是含有蚁酸的。春天,百花盛开,很多蜜蜂熙熙攘攘地在花丛中采花酿蜜。蜜蜂是很可爱的小昆虫,但是你却不敢招惹它。你若触怒了它,它会老实不客气地刺你一针,使你疼痛异常,皮肤很快就红肿起来。

蜜蜂螫人,就象给你打针一样。蜜蜂的腹部有一个贮满“蜂毒”的“毒囊”。“蜂毒”的主要成分就是蚁酸。蜜蜂的“尾巴”里面藏有一枝锐利的小螫针,当它遇到人们骚扰或袭击的时候,它就用螫针狠狠地刺你一针,“蜂毒”就从螫针“注射”到你身上,使你狼狈不堪。蚊叮、蚁咬和蜂螫所出现的痛、痒和红肿的现象,都是蚁酸在作怪。如果遇到这种不愉快的事情,该怎样办呢?人总是有办法的,蚁酸,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酸性物质,你有办法把它除去,问题就解决了。

解决的办法并不困难,只要在患处涂上一些稀氨水(浓度为l%)或浓肥皂水,让蚁酸和这些碱性物质发生一场“化学战”,变成既不是酸,也不是碱的盐类和水。这场“战斗”,就是化学上说的“中和作用”。蚁酸变成了盐类,它原来能使人痒、痛和起红疙瘩的“性格”也就减弱了,痛痒减轻了。或许有人说,我在野外被蚁咬或蜂螫,往哪里去弄氨水和肥皂水呢?这的确也是困难。遇到这种情况,有一个土办法,只要用自己的小便给被咬螫的地方洗一遍,痛痒就可以减轻。小便为什么也有这个本领呢?原来小便中含有游离氨,也有一些氨水,它们都能清除蚁酸,所以很灵验。

9.油条与化学

油条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之一,它不仅价格低廉,而且香脆可口,老少皆宜。油条的历史非常悠久。我国古代的油条叫做“寒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一首关于寒具的诗中是这样描写油条的形状和制作过程的:“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这首诗把油条描绘得何等形象化啊!可当你们吃到香脆可口的油条时,是否想到油条制作过程中的化学知识呢?

先来看看油条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发面,即用鲜酵母或老面(酵面)与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团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适量纯碱、食盐和明矾进行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长10厘米左右的条状物,把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放入热油锅里去炸,使膨胀成一根又松、又脆、又黄、又香的油条。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在面团里繁殖分泌酵素(主要是分泌糖化酶和酒化酶),使一小部分淀粉变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变成乙醇,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类,这些有机酸与乙醇作用生成有香味的酯类。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产生许多小孔并且膨胀起来。有机酸的存在,就会使面团有酸味,加入纯碱,就是要把多余的有机酸中和掉,并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进一步膨胀起来;同时,纯碱溶于水发生水解;后经热油锅一炸;由于有二氧化碳生成,使炸出的油条更加疏松。

从上面的反应中,我们也许会耽心,在油条时不是剩下了氢氧化钠吗?含有如此强碱的油条,吃起来怎能可口呢?然而其巧妙之处也就在这里。当面团里出现游离的氢氧化钠时,原料中的明矾就立即跟它发生了反应,使游离的氢氧化钠经成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凝胶液或干燥凝胶,在医疗上用作抗酸药,能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的治胃病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氢氧化铝,因此,有的中医处方中谈到:油条对胃酸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某些胃病的一定的疗效。10.牙膏中的化学

牙膏问世前,人们用牙粉刷牙。牙粉是碳酸钙和肥皂粉的混合物,其功能只是保持牙齿清洁,除却污渍。牙粉pH值高,会引起口腔组织发炎。二战以后,有治疗作用的牙膏才纷纷上市。

对牙膏的要求:除去牙齿表面污物、杀菌、增白、防蛀、防牙垢沉积、对牙齿有营养、对牙病能抑制或治疗;味道可口(香甜)、泡沫丰富、无毒;软硬适度、各部分均匀一致。

牙膏的成分和作用:⑴ 牙膏中的活性成分---氟化钠。早年因氟化物具有阻止龋齿的作用而成为牙膏的主要成分。2005年有报导说:氟可以取代羟基磷灰石中的羟基使更易骨折。因此慎用高氟牙膏,尤其是少年儿童和老年人。还有的研究者指出:氟的活性很强,会破坏氢键,因而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所以刷牙后要彻底漱口。

⑵ 防牙垢作用的物质----焦磷酸四钾(钠)、某种聚合物和氟化钠。牙垢又叫牙石,主要成分是Ca3(PO4)2·2H2O。临床研究表明,焦磷酸盐、聚合物和氟化物的结合是人的牙垢的有效抑制剂。牙垢的化学组成和牙齿的组成是相似的,因此用化学方法是不可能把它溶解的。现在很多牙膏里加进这种混合物来预防牙垢的生成。

⑶ 杀菌剂 口腔里有细菌存在。1890年就有人指出,应当用杀菌剂杀灭口腔里的细菌以达到防治牙科疾病的目的。事实上,如果每天刷两次牙,99%的细菌就会被杀死。

此外,在牙膏中还要加入:甜味剂,如山梨(糖)醇和糖精;发泡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穿透和松动牙齿表面的沉淀;摩擦剂,如含水硅石(SiO2"nH2O),清洁和抛光牙齿表面;增白剂TiO2;保湿剂,如甘油(丙三醇);润湿剂和溶剂,吸收和保留空气中的水分,使牙膏柔软。

第二篇 实验拓展——化学趣味实践

1制作“叶脉书签”

[实验步骤

(1)选择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这是成功的关键,叶脉不硬的就好象煮树叶汤

(2)用水将树叶刷洗干净,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当叶肉呈现黄色后取出树叶,用水将树叶上的碱液洗净;

(3)将叶子平铺在瓷砖或玻璃板上,用试管刷或软牙刷慢慢刷去叶肉。将剩下的叶脉放在水中轻轻清洗,稍稍晾干后,夹在书中压平。

2.白花变蓝花

器具:铁架台、铁夹、蒸发皿、滴管

药品:锌粉、碘片、浆糊

方法:取一只蒸发皿放入2克锌粉和2克碎碘片,拌和均匀,在蒸发皿的正上方吊一朵白纸花,白纸花上涂以面粉浆糊。一朵白纸花,现在我要“滴水生紫烟、紫烟造兰花”。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冷水,加一二滴于混合粉上,立即有紫烟和白雾腾空而起,团团彩云都抢着去拥抱白纸花,把白花染成兰花,再熏染一二次,蓝花更加鲜艳、逼真。

原理:干态下的碘片和锌粉,常温下不易直接化合,加入少量水作催化剂后,立即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锌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未反应的碘升华成紫烟,水受热汽化,空中冷凝成白雾,碘和白纸花上的面粉接触显兰色,于是紫烟造出蓝花

3.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实验原理】: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而维生素C能与蓝紫色溶液中 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无色。通过这个原理,可以用来检验一些蔬菜中的维生素C。

【实验步骤及现象】: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小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滴入2

~3 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再找2 ~3 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4.用皂泡法检验硬水的硬度

【实验步骤及现象】 将1 g普通的洗衣皂片溶解在100 mL酒精中,配成肥皂溶液。取5 mL蒸馏水或软化水注入试管,向水中加入一滴肥皂液,用塞子塞住试管口,用力振荡试管,若没有出现皂泡,再加入一滴肥皂溶液并振荡。继续滴加肥皂溶液并振荡直到有充足的皂泡产生。记录产生充足皂泡所需的肥皂液的滴数。

用此方法便可检验不同硬水的硬度,例如:

(1)碳酸氢钙的稀溶液

(2)碳酸钙的悬浊液

(3)自来水

(4)雨水或储存水

(5)矿泉水

5.空杯生烟

实验: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是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

6.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

用品: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精密pH试纸。

草酸钠、浓硝酸。

原理:豆腐中的钙质与草酸钠溶液反应便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白色沉淀。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微热后呈黄色沉淀析出,冷却后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沉淀就变成橙黄色。因为蛋白质分子中一般有带苯环的氨基酸,浓硝酸和苯环发生硝化反应,能生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故可用来检验蛋白质。操作:

(1)豆腐的酸碱性试验取200克豆腐放入烧杯中,加入20毫升蒸馏水,用玻棒搅拌,并捣碎到不再有块状存在。过滤,得到无色澄清的滤液和白色的滤渣。

用精密pH试纸测试豆腐滤液的酸碱性(一般测得的pH值为6.2,显弱酸性)。

(2.)豆腐中钙质的检验取上述豆腐滤液2毫升于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浓草酸钠溶液,试管中立即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说明豆腐中含有丰富的钙质,而且能溶于水,不一定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3).豆腐中蛋白质的检验取上述白色的豆腐滤渣少许,放入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浓硝酸,然后微热,可以看到白色的豆腐滤渣变成黄色。冷却后,加入过量的氨水,黄色转变成橙黄色,这就是蛋白质的黄色反应。注意事项:

(1).在制豆腐滤液前,一定要把豆腐捣碎,才能使钙离子溶解到水中。

(2.)由于豆腐中含有较多蛋白质,形成胶体,故过滤较慢。但蛋白质一般不易透

7.烧不断的棉线

在一杯热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取一根20 cm~30 cm的棉线,在一端缚上一个回形针,然后将棉线浸没在浓盐水中数分钟,取出后将棉线吊起来晾干。把晾干的棉线再次浸入浓盐水中,取出晾干,重复多次。

将这条特制棉线的一头扎在铁丝上,让缚有回形针的那端悬在下面。用燃着的火柴去点棉线的下端。只见火焰慢慢地向上燃烧,一直燃到铁丝后熄灭,棉线会被烧成焦黑却没有断,回形针还挂在那里。这是因为特制棉线中充满了食盐晶体,点燃后,棉线的纤维虽然已烧掉,但熔点高达800 ℃的食盐却不受影响,仍然能保持棉线的原有形状。

在点燃棉线时,注意保持铁丝稳定,防止因为抖动而使棉线断开。如用明矾代替食盐,将棉线换成一块棉布,做这个实验的效果也很好,棉布燃烧过后,8.用鸡蛋做的趣味实验

趣味实验一:鸡蛋入瓶

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一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过一段时间蛋壳会稍变硬,似鸡蛋原样。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趣味实验二:蛋壳刻画

取一只红壳鸡蛋(红壳鸡蛋的蛋壳稍硬),洗净,用布轻轻擦干。取10 g~20 g的蜡,加热使之熔化,用毛笔蘸取蜡液,在蛋壳上绘图或写字,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10%的醋酸中,用筷子拨动鸡蛋,使它均匀地跟溶液接触约20~30分钟。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腐蚀现象即可。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待蛋清和蛋白全部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在壳上的白蜡,最后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被腐蚀的蛋壳表面很容易上色 趣味实验三:蛋白留痕

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9.吹气生火

实验原理

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棉花着火燃烧。

实验用品

蒸发皿、玻璃棒、镊子、细长玻璃管。Na2O2、脱脂棉。实验步骤(1).把少量Na2O2粉末平铺在一薄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Na2O2进入脱脂棉中。

(2.)用镊子将带有Na2O2的脱脂棉轻轻卷好,放入蒸发皿中。(3.)用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观察现象

10.晴雨花

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兰兰和同学们去科学宫参加科技小组活动。一进门,看见一个大花瓶里插着一朵蓝色的花。只见说明书上写着:这花并没有浓郁的芳香和美丽的色彩,但是这花却有一个绝妙的用途,就是它能告诉我们今天的天气是晴还是阴,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合适的名称——晴雨花。“怎样才能判断是晴天还是雨夭呢?”有个小同学不解其意地问道。“别着急呀!把说明书看完就知道了。”兰兰说。说明书写道:“晴雨花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它是一朵蓝色的花,在将要下雨前,它就变成一朵紫色的花;到了下雨时,它就变成粉红色的花了……”“不可能,花也知道晴天和下雨,简直不能叫人相信!”“这是科学,你懂吗?”这些小伙伴们争论起来。说也巧,他们学校教化学的黄老师也来参观。老师对他们笑了笑,然后详细他讲起这瓶晴雨花的变色原理来。亲爱的同学,你们知道黄老师是怎样讲的吗

晴雨花为什么会变颜色呢?原来,这是个十分有趣的化学现象。制成这瓶花所用的纸是用二氯化钻溶液浸泡过了,二氯化钻这种物质有个非奇怪的脾气一…对水特别敏感,常温下,无水的二氯化钻是蓝色的,但它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一旦吸了水,就变成了粉红色钻的络合物了。天气晴朗时,空气中的水分少,二氨化钻难以吸水,呈蓝色的:在下雨前,空气中的水分有所增加,吸收了一小部分水,其中一部分氯化钻变成了钻的络合物,此时蓝红两色混合而呈紫色:当下雨时,空气中水分急剧增加,使花中的二氯化钻全部变成钻的络合物,而呈现出粉红色。根据这瓶晴雨花颜色变化就可以知道了天气是晴还是阴了。

一、课程内容 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要求,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科技等有意义的信息,了解其中利用的化学知识,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创新研究,课程内容从环境、材料、能源等几块分为每学期八课:

上学期:

第一课 空中死神——酸雨 第二课 水是生命

第三课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第四课 奇妙的微观世界

第五课 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元素篇)第六课 自制防毒面具

第七课 溶液——人类生活离不了它 第八课 中毒急救

1、激发兴趣类

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安全保护的内容。在学习化学钱,先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才能真正的伸入化学的学习与探究。

★案例一:校本课程《化学与防护》。

开发校本课程要考虑中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能用得到的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第一个要问的问题就是:“化学有毒吗?”不正确的进行实验操作,可能会造成对自己身体的伤害。我们在学习的第一课,不是学习元素符号,不是学习概念,而是要进行安全的教育。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到自我保护,保护环境,科学与安全等,从

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教材拓展类

通过增加化学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把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知识整合到教材中,以作为对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二:校本课程《自制防毒面具》。

初中化学教材中明确提到,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要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并且明确画出防毒面具的示意图。

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自从问世一百年来,活性炭应用领域日益扩展,应用数量不断递增。活性炭防毒面具,在20世纪2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使其迈上历史的舞台。随着活性炭应用面的不断拓展,其被视为“万能吸附剂”。学生生于和平年代,防毒面具、滤毒罐,对于学生来讲,处于比较遥远的时期,他们不容易理解为何防毒面具可以防毒,滤毒罐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因此,开发了《自制防毒面具》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验时,逐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做用以及防毒面具的防毒原理。此次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实验探究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这个特点,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有更深人地了解。提高实验技能与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无法取得的学习体验和效果。[1]

★案例三:校本课程《自制植物指示剂》。

此类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活动中得到激发,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正是

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本义之一。[2]

酸碱指示剂作为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试剂,在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我们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了校园内随处可见的鲜花酒精浸取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的代用品。

在校本课程上,学生选择了玫瑰花、太阳花、康乃馨、菊花、紫甘蓝、月季花等常见植物,做了相应的指示剂变色实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含有的花青素,因为环境的酸碱性不同而改变颜色,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指示我们环境(溶液)是酸性或碱性。通过实际制作,掌握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并用自制指示剂来检测日常生活中牛奶、肥皂水、果汁饮料、八四消毒液、白醋等液体的酸碱性,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通过学生合作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可以体验化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本次校本课程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对比分析颜色变化区分程度,找出效果较好的酸碱

指示剂。实验报告见附件。

4、可持续发展教育类

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化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化学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环境、资源等危机的重要性,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十分强烈地反映出人类社会对化学的需求。以此为题材进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深远。

★案例四:校本课程《保护臭氧层》。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的紫外线辐射(称为UV_ 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臭氧层破坏,因而地面受到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危害。

联系社会热点、高新科技等开设的校本课程,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逐渐意识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化学教学与STSE的有机结合,同时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使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的方法去关注生活和社

会,达到学以致用。

第四篇:化学兴趣小组总结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与特长,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对前者起促进作用,对后者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以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学生在小制作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会经历失败的苦恼,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成功了,从中学生会得到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体会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会尝到成功后的喜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在小论文比赛中,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查阅有关资料,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从中学生会领略到化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使他们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凡能满足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的体验,如快乐、满足、热爱等。情感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些需要、渴求或意向所决定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如果把学习化学知识作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渴求或意向,那么他们对学习化学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而从这一点上看化学课外活动有优于课堂教学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化学课外小组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觉地参加一两项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发展兴趣,发挥其特长。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

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切忌只注意培养少数“尖子生”,必须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要通过富于吸引力的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激发学生的欲望,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兴趣,发展其特长。同时搞好化学课外小组的活动需要发挥化学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力量,每个老师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不同,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各具特色的丰富的活动内容,拓宽同学们的视野,一个好的教师群体是开展课外活动的保证,是搞好化学课外活动的必要条件。相反,课外活动只有一、二个教师去搞,势必带来力量不足,内容贫乏,形不成声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参加化学课外小组活动,辅导老师要精心安排好每次活动,不要

让学生失望。为此,每次活动之前老师应布置好活动内容、要求。在开头的几次活动过程中,辅导老师要多费点心,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困难,甚至连各种工具的使用都要手把手的教,要耐心细致,逐步放手。在各种小组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

对于一些活动着迷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方便,借给他们资料和有关杂

志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条件,早出成果。

第五篇: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校本教材

总策划:王培军 策划:袁天林 本册主编:李来续

本册副主编:徐新萍、崔剑英

前言

化学、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化学、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化学、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综合初中能力。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这明确指出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之患”,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的重要性。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生物学教师、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凡此种种,无不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综合初中能力。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对化学、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了生活中许多关于生化方面的常识,如:洗衣粉的正确使用方法;正确的洗手、洗头方法;蔬菜怎样吃会更有营养等。通过学习,拓展了思维,增强了实践和应用能力。收集本地动植物并制作简易标本;收集食品标签、药品说明书等,从而达到在学习中认识,在生活中应用、再认识和提高的目的。让生化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用正确的方法指导生活,纠正原来存在的谬误,培养良好的卫生、饮食、用药等习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并关心和爱护身边的生物。

校本课程小组成员:李来续 徐新萍 2013年3月

下载校本课程 兴趣小组 化学实验课总结[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课程 兴趣小组 化学实验课总结[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实验技术课程总结[5篇模版]

    化学实验技术课程总结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

    柳林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总结[模版]

    柳林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总结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

    高二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 学 教 学 中 的 趣 味 实 验 课 程 说 明 《趣味化学实验》课程安排的内容,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

    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初探

    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初探 浙江省艾青中学 刘树载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理论的深入发展,我国课程政策发生了空前的重大转变,课程管理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

    化学校本课程-身边的化学

    “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 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2007年,我国塑料总产量为1219万吨,进口塑料近8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600万吨,其中......

    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化学改变生活科技创新生活化学来自生活变化更新精彩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

    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 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

    化学实验总结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