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启明学校高效课堂之初中思品教研课
启明学校高效课堂之初中思品教研课
为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教学,2015年3月19日上午第三节课,初中文科组周水清老师在八(2)班上了一堂思想品德公开课,内容为《少年在行动》。
本节课围绕“要经济还是要环保辩论会”“我思故我改”“我能做什么”“我学我牢记”“我自觉我做到”等环节展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楚工整,氛围融洽。本节课体现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学生踊跃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很好地掌握了课堂内容,体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文:李雪梅】
第二篇:启明学校高效课堂之初中数学教研课
启明学校高效课堂之数学教研课
为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教学,2015年3月20日上午第一节课,初中理科组陈陆君老师在八(3)班上了一堂数学公开课,内容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本节课围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环节展开,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探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楚工整,氛围融洽。本节课体现了“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重难点突破”的新课改理念,学生踊跃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很好地掌握了课堂内容,体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文:李文君】
第三篇:高效思品课堂
高效思品课堂
一、有趣的导入是思品课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等。如设计“感悟青春”的导入,我首先播放青春健美操录音,同学们在激昂、强节奏的乐曲声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贴近生活——让思品课亲切起来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在学习邻里和睦相处一知识时,上课后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昨天我的邻居老张突然跑来找我说:“新搬来的李某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我非常同情他说:“的确可恶,你没有马上报警?”他说:“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听我的爵士乐。”一则小笑话引发了学生们广泛的讨论,他们列举了发生在他们身边邻里之间许多凡人小事,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让他们自己明白了与邻居相处,要互谅互让,说话、做事要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尽而引伸到对邻居的困难要热情帮助。
三、联系时政——给思品课注入鲜活的血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是最主要的,《礼记•学记》对此也有论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奥运会,提起世博会他们能够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思品课上的其它内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下的事搬到课堂来做呢?抛开课本上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如许振超展示的是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靓丽人生;马加爵昭示的是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法律的威严;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受到法律严惩证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闻人物,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分析,揭开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面目;通过“台海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日益严重的“恐怖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朝鲜半岛六方会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2010广州亚运”,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或讨论,或讲座,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四、诙谐幽默——还给思品课欢乐的笑声
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也可以是导演更可以是演员,小品、课本剧都是思品课堂的需要。
第四篇:如何构建初中思品课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初中思品课高效课堂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是每个思品课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那么,如何打造思品课的高效课堂呢?
一、课前准备——备课是建构高效课堂的起始环节,也是耗费教师时间精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上课质量的高低。精心备课要使课堂高效,就必须高效备课,没有高效备课,就不会有高效的课堂。备课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研究教材是备课,了解学生情况也是备课;查阅大量资料、收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内时政形势是备课,与同行交流、获取相关信息同样是备课。要认真筹划和精心设计,要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备好教法。就是要将教材内容情境化,注意教学情境的预设。因此,应树立大备课观,既要备学生、备课程、备设计,又要备出自己的个性品质和教学风格。
二、营造课堂氛围——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握住课堂教学的节奏,做到有张有弛.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智慧----要恰当处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遇到重点难点疑点要用脑子,想方法,恰如其分的处理;遇到特殊问题时要用智慧来解决.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和用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我们会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参与热情,有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构建高效的课堂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去思考,去总结。所以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并且还要做到一个“勤”字:勤读书、勤看报、勤学新知识、勤写读书笔记、勤反思领悟。只有这样,课堂的效率就会越来越高,学生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第五篇:思品高效课堂总结
思品高效课堂总结
五年级组
小学思品课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它包含三方面内容即道德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德教育指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规范的引导;政治教育指引导学生形成鲜明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教育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这三种中道德品质属第一层次,政治教育属第二层次,思想教育属第三层次。在思品课教学中,这三种是密不可分的。但因为受教育者的认识水平的不同,在各个教育阶段施教者所进行的思品内容也应根据受教育的实际来决定施教内容的比例。思品课教学在指导思想上应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我认为只有人人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学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等入手,才能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综合当前的思品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式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唯书至上,不顾学生思想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些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道德的实效性。我们应从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着手,实行适应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小学思品课教学。
小学思品课教学应冲破“封闭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以思品课内容确立教育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科配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同时根据思品课内容确立教育主题,引入观点,拉开序幕,提出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小学生正处于7至12岁这一年龄段,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小学思品课内容应以道德品质教育为主,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为辅。这是因为儿童最初的品德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影响下,在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发性的观察和模仿产生的,再经由周围人给予肯定或否定强化而固定下来的在思品教育中,道德品质教育是小学生最易接受的内容,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施教者他们阐述的内容,并有可能真正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小学思品其实质是把社会主义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所以在小学生的思品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大段的说教和阐述,而是通过运用各种灵活,有趣的手段,并融入教师自身对于教材的感知,寻找激情创设课堂的高潮,在师生的共鸣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并化为他们自己的品质,进而指导他们的行为。为了使思品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妨借鉴语文教学的一些手段。其实思品课和语文课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思品课又像语文课的记事文部分,只不过没有语文课上分析字词等部分。有的老师在上思品课时,是利用一个个和该课教学有关的小故事串联而成。这种方法固然不错,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依赖故事的时候,学生们往往只被故事本身所吸引,而忽视了故事背后的东西。小学生毕竟涉世不深,他们还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假如教师只是一味地将思品课上成“故事课”听任他们自发地探索问题,那么非但教学效果成效甚微,严重者会使一些其他不良影响趁虚而入,使学生走上弯路。因此,我认为不必过多地讲“故事”给学生们听,只需选取一、二个典型事例,像分析语文一样,给学生们讲解,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当然,这其中就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不要把课上的教条乏味走上歧途。我在上思品课时积极借鉴语文教学的方式,精心设计各种容易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力争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而且学会独立思考。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还应保持旺盛的精力、充沛的感情,讲究以“德”服人。所谓以“德”服人,就是在宣扬各种美德时,不是向学生们灌输大道理,而是引发他们自觉接受,不是利用教师的特殊地位,强迫学生同意教师的观点,而是学生允许学生质疑。通过师生辩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有的教师可能觉得这么做会使教学目的落空,怕学生为了“辩论”而“辩论”,其实不然。古人说“真理越辩越明”。既然我们的思品课所讲的都是历经考验真金不怕火炼的真理,有何惧学生们的大胆质疑呢?而且学生们会通过辩这种方式,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又锻炼了口才和胆识,真是一举多得何乐不为。比如我在给学生上《做一个诚实的人》听到有的学生窃窃私语“诚实的人就是吃亏”时我没有粗暴地训斥学生而是很欣赏地把这个学生叫起,首先肯定他的敢于质疑的好品质,接着又鼓励他大胆说出“诚实就是吃亏”的理由,这位同学认为我没有在“刁难”他时说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学生举手示意,这时我没有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是学生自己辩论,经过一番辩论其他的同学终于放弃他们原先的立论。我相信,那些学生的转变是真诚的,因为他们的质疑精神已经被肯定与欣赏,所以他们没有必要作出虚伪的选择再博得一次我的“欣赏”。可见,思品课不仅向学生宣扬美德真理,同时也鼓励学生大胆向这些真理质疑,使他们真正地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观点,进而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生的品德是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几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为。知情意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知情意行统一和谐地发展。
小学思品课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最终把道德规范转化我其自身的品质,这是思品课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讲课时还要注意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多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如讲卫生,爱护公物,团结同学,这些随时随地都可以监督学生实现的道德规范。如果有条件,则可以参考思品课本上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去实践,在实践中使学生接受道德规范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文本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种场所,新的交往形式,如网络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的接受,要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习者,在与学习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
在思品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行为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教育影响,使全体学生逐步形成教师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要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使全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提高理论水平,以真情感染学生。尤其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使学生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