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概论

时间:2019-05-12 23:1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教学概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教学概论》。

第一篇:信息化教学概论

信息化教学概论

1.课件: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将教学过程利用通用程序设计语言或写作语言编写成可自动运行的课程软件,课件属于教学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直接联系。

2.多媒体课件: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求,经过严格教学设计,并以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3.多媒体: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第一章

1.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处理、加工该造、组织传播、共享使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1.教育信息化内容:教育环境的信息化,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

2.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产物,是一种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是指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1.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3.有利于提高教育素质。

3.教育现代化:就是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是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化水平,培养出参与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3.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1数字化2多媒体化3网络化4智能化。

3.信息素养六个方式:①信息获取能力,②信息分析能力,⑶信息加工能力,④信息创新能力,⑤信息利用能力,⑥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4.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1.信息素养能力 2.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 3.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能力 4.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 5.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能力 6.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研究能力 7.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第二章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连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②.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③.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④.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⑤.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1情景.2.写作.3.会话.4.意义建构.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1.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2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的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的重新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4.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其教学思想表现1.要学习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2.要组织螺旋式课程。3.广泛的使用发现法。

5.布鲁纳教学基本程序:1.识别概念2.形成概念3.验证概念4.分析思维策略。

6.经验之塔概述1做的经验2.观察的经验3.抽象的经验。

6.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7.教育传播:是泛指教育信息的传播活动,它是按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内容,通过教育媒体,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

8.传播系统的要素:1.传播者。2.信息。3.途径。4.受传者。第三章

1.媒介:媒介是能让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产生关联的任何物质。也有人认为认为,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

2.教学媒体:是指介于教学主体与社会之间用以负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教学符号的物质实体。具体说就是教学中使用任何形式的设备和资源。

教学媒体的发展阶段:1语言媒体阶段。2.文字媒体阶段。3.印刷媒体阶段。4.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3.麦克卢汉的观点1.媒体就是信息。2.媒体是人体的延伸。3.媒体有冷热之分。

3.媒体教学归纳总结的8结论:1各种教学媒体各具优势与局限。2.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的媒体来呈现。3.应用多媒体进行组合教学,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4.没有万能的教学媒体。5.教学媒体作为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6.媒体教学虽作为负载教学经验和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但教学媒体本身不是经验或信息本身。7.教学媒体具有两种教学功能。8.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有规律的。

4.教学媒体的属性:1.尺寸因素2.运动因素。3.色彩因素。4.声画因素5.特变因素。、4.现代教学媒体新特性分析:1自主性2.交互性。3.个性化4.自由性5.共享性6实时性7.虚拟性。4.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媒体的物理特性。4.学习结果预测。5.学习者特征。6.教师因素。7.课堂教学管理。

5.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综合性原则。6.适度性原则。7.经济性原则。8.条件性原则。第四章

1.教学媒体选择的步骤:媒体使用目标的确定。2.选择媒体类型3.选择媒体内容4.媒体选择的修改。

1.媒体素材类资源是教学信息传播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1.文字资源2.图形资源3.图像资源4.音频资源5.动画资源6.视频资源。

2.信息化教学的资源特点:1.储存与传播的数字化。2.教学资源的丰富性。3.教学资源开放性。4.教学资源可扩展性。5.教学资源的再生性。6教学资源使用的灵活性。7.师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交互性。

2.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途径:1将现有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2.师生创作电子产品3.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教学资源。

第五章

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是各种教学活动单元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动态性的结构形式。

2.信息化教学模式(名词解释)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局限性 1.学习资源丰富,知识量大,便于情境创设。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4.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局限性)1.教师准备不足时,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2.对教学条件要求高,有些教学难以实现。

四.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1.个别指导类。2.合作学习类。3.情景模拟类。4.调查研究类。5.课堂授导类。6.远程学习类。7.学习工具类。8.集成系统类。

第七章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名词解释)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2.课程整合(名词解释)是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多要素进行系统的考察与操作,就是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大核心领域1.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学习类容---信息技术课程。2.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工具。3.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认知工具。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四种整合观1.保护主义的整合观。2.技术主义的整合观。3.主体行动主义的整合观。4.工具主义整合观。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角色定位。1.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3.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着。4.教师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5.教师作为群体的协作者。6.教师作为学生的评价者。

第八章

1.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1.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1目标控制原理2要素分析原理3.优选决策能力4.反馈评价能力。

1.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环节1.分析学习任务和学习对象2确定教学目标3.设计教学策略。4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5.教学结构的设计6.试试教学评价。

2.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①.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②.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科学化③.学习教学系统设计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态度。④.学习教学系统设计可以促进教育技术的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3.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①分析教学类容,确定教学目标。②.教学媒体的选择。③.信息情景的创设。④.学习方式的设计。⑤.进行学习评价。

第十章

1.语言实验室是由美国夏威夷州立大学提出,利用各种实验仪器对语言进行分析和试验的场所。

2.语言实验室按教学功能分类1听音型 2听说型 3听说对比型 4视听型 5多媒体学习型

3.微格教学的程序包括的基本步骤①确定训练目标。②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③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④编写微型教学教案⑤角色扮演---微型课堂教学实践⑥声像记录⑦重播录像,自我分析⑧讨论评价,修改教案⑨再实践

4.泛在学习的概念: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利用任何设备进行学习任何知识。

5.泛在学习的特点1.永久性 2.易于获取 3.即时性 4.交互性 5.教学活动的真实性 6.适应性 7.协作性

6.智能教室的分类1.基本智能教室 2.交互智能教室 3.双向视频智能教室

7.数字化校园特点1.网络化 2.智能化 3.个性化

第二篇:信息化教育概论

第一章 信息化教育概述

一.教育观念的变革

①传统教育

②信息化时代教育

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① 过分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② 更加注重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价值观 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 ① 具体读、写、算的能力(3R)② 更加强调3T素质

·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

·掌握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

·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

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① 不重视学生的发展 ② 重视学生的发展

·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或课本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评价主体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现代信息时代需要的学习方式

1.创新性学习

2.自主学习

3.个性化学习

4.基于技术的学习三.信息化教育的定义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教育方式 四.看P11-12 五.现代教育技术,主要的三种技术

1.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2.现代媒传技术,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

3.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

六.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七.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五化三性

五化:

① 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② 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③ 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④ 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⑤ 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三性:

① 开放性 ② 非线性 ③ 交互性

八.信息化教育的作用

看内容P14 1.提高教育质量

2.提高教学效率

3.扩大教育规模

4.促进教育改革

九.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1.4种学习理论

①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④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2.4种教学理论

①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②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③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3.4种传播理论

①贝罗的传播过程4要素理论(信源、信息、通道、受者)

②罗密佐斯基的双向传播理论

③宣伟伯的传播效果理论

④罗杰斯的创新推广理论 十.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

主要是三种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现代媒传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第二章 现代教学媒体理论

一.教学媒体的发展P39 1.语言媒体阶段

2.文字媒体阶段

3.印刷媒体阶段

4.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P40 三.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 五原则 P53

第三章 现代媒传教学理论

一.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

1.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教与学的过程

2.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教学双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过程

最典型 互动

3.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4.信息化教学过程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限制的活动过程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要素

教育者 教育信息 现代教育媒体(突显信息化教学特点)学习者 三.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 各自优缺点

1.以“教”为主的模式

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最为经济的模式。

优点:能使师生在单位时间内,传送和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不仅容易被教师掌握,也容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的口头表达和现代教育媒体密切结合起来,就能加大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缺点:容易忽视学习者的主体的地位,造成教师包办学习者的活动,教师讲得多,学习者的活动少等弊病,束缚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满堂灌”的现象等。2.以“学”为主的模式

优点:能够培养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缺点:这类模式对教师、媒体、和教育信息资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辅导教师的数量和媒体的数量要多,而且要有大量的、与课题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否则,该模式的应用受限制。相对说,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易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3.以“其他要素”为主的模式P68 ①.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主的模式

我国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模式、小组教学模式、个别化教育模式

班级教学模式

优点:可以较大规模的向许多学生传授知识,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是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并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集体中活动,可以相互启发和相互促进

缺点: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必须按统一的进度接受同样难度的内容,容易产生“一刀切”的现象。学习的方式主要是接受,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小组教学模式

优点:对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缜密思考能力以及一些积极地态度和性格有重要作用

缺点:一个教师不易掌握每个小组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而需要较多教师的参与,要调动每个学生参加到小组活动中,需要学生的合作精神,而出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缺乏这种合作精神

个别化教学模式

优点:可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可以发挥学习者个人的积极创造能力 缺点:学习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不能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需要有较多的现代化教育媒体和较高水准的课件,其所需经费较高;需要有更多的教师与个别辅导活动

②以“内容”为主的模式

优点:研究和探索中学习,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培养和训练学习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缺点:容易使学习缺乏系统性 ③以“教育媒体”为主的模式 四.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名称

1.讲授—演播的方法

2.探索—发现法 重点

特点:以“学”为主,充分调动和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问题教学法

4.程序教学法

5.微型(微格)教学法 P75

特点:

①参与培训的人员少,5~8名学生,通过不断轮换学生,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得到培训和个别指导

②培训时间短,每次课的时间在5~20分钟之间。在这段时间内对某种技能,某个动作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一个技能

③内容专一,在教学培训中把内容进行分解,使综合性的教学技能分解为一个个单一的技能。每次针对一种技能进行培训。提高了培训的专一性

④借助了电视摄、录像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视听设备起这样一些作用:展示某技能的范例,供学生学习和模仿;在学生模仿训练时进行记录;完成训练后,播放录像供教师评点分析,让学生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6.模拟训练法

7.成绩考察法

第四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小题目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层次

1.以教学系统为对象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

2.以教学过程为对象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

一般人认为

3.以教学产品为对象的层次—教学产品设计 三.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

1.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2.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学为主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信息化环境中所进行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应注意:

①在“教”与“学”两个要素中,更多的注意“学”的方面,注意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帮助、引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②充分设计、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

③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情境中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

④强调“协作”。这种协作不仅仅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和更大范围内人们的交流与协作

⑤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科学的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五.教学过程

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什么

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设计):怎么教

教学评价:教的怎么样 六.教学内容的分类

1.认知学习类

加涅把认知学习的结果细分为三类:语言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2.动作技能学习类

3.情感学习类 七.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对象的一般特征

①年龄特征 ②个性差异 2.教学对象的初始能力

①对预备技能的测试 ②对目标技能的测试 ③了解学习者的态度 八.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对象—A,教学对象,即学习者

行为—B,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条件—C,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标准—D,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最低衡量依据 九.符号 P105 十.学习评价 基于自主学习

1.案例评价 2.量规评价 3.文件夹评价

第五章 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建设

一.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基本特征P122 1.电子化 2.网络化 3.智能化 4.集成化 二.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框架

1.从资源和媒体的角度进行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

从硬件环境是提供大量资源还是资源传递通道的角度看,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可分为:教育资源型和授递型两种形式

2.从地理范围生进行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分类 ①教室层次的硬件环境 ②校园网层次的硬件环境 ③教育城域网层次的硬件环境 三.综合媒体教室 1.录音—幻灯组合型

2.录像—电视—投影组合型

3.标准多媒体型P139 图

4.计算机—投影组合型

第六章 软件资源开发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

含义: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与超文本结构去展现教学内容,并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记录、存储于运行的一种教学软件 ①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

②能够在计算机上记录、存储与运行的软件 ③信息显示形式多媒化

信息组织的超链性(结构的非线性)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

1.多媒性 2.集成性 3.交互性 4.超链性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素材的准备

素材的收集

素材的制作加工

图形/图像类素材:位图与矢量图

文图文件:BMP JPEG GIF TIF(印刷)PSD 四.多媒体教学软件编辑于合成工具P164 按制作工具分类

Powerpoint AuthorWare Flash 方正奥思

几何画板

按课件开发和运行环境分类 单机课件和网络课件

第三篇: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 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关键要素 传统教学 信息化教学

教学策略 教师导向 学生探索

讲授方式 说教性的讲授 交互性指导

学习内容 单学科的独立模块 带逼真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

作业方式 个体作业 协同作业

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知识施与者 教师作为帮促者

分组方式 同质分组(按能力)异质分组

评估方式 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 基于绩效的评估

三、信息化教学的开发模式

1.教学目标分析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潜在的学习结果。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2.学习问题与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这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解决分歧),信息化学习就是要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真实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3.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由于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是一种支撑作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必须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学习环境能支持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

4.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5.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形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形式不仅仅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项内容的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主要由教学情景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四、学习情境的概念

学习情境主要指在学习获知过程中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手段使获知达到高效,通常这种情景伴随时代的发展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五、学习情境的特征

1、悬疑性或活动性

学习情境要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悬疑性是有效学习情境的根本特征。有些教师在讲授了知识内容之后,再呈现与之相关的情境以印证所传授的知识。严格说来,这不是学习情境,只是一个无须质疑的证据,很难激发学生的思考。另外,一些教师平铺直叙地把情境呈现给学生,不加分析和提示,对情境中是否包含问题不予关注,这违背了设置学习情境的初衷与主旨。也有些教师把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传统的提问教学法等同起来,往往用习惯的提问方式代替学习情境,这也是误解。在传统的提问法中,问题针对于知识,是孤立的、简单的;而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依存于具体的和整体的情境,是有条件的。它指向知识的掌握,更指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对于传统的提问法中的问题,学生常常能够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而有一定难度、不能找到直接答案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会困惑不解,难以回答,往往由教师替代他们作答。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知识本身相异,学生不可能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教师更不应当替他们作答。只有经过艰苦的、同时又趣味盎然的探索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刻意义,并获得情感体验。在这个意义上,问题也是一项任务,设疑就是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去追问和求解。因此,悬疑性内在地蕴含着活动性的要求。

2、生活性

学习情境从哪里来?普遍的看法是把知识进行适当的变化,使之具体化为某种场景。但笔者认为,学习情境的撷取、设置不能拘束于知识内容,主要应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当然,学习情境应该与知识内容相联系,但它不能是知识的另一种面目。它应该是能够体现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件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精确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并促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换言之,学习情境应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我们各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生活世界是一个主观、相对的世界,是一个日常的、非抽象的世界。我们生活、学习于生活世界之中,知识也来源于生活世界。这是优先于知识世界的一个先在世界。要克服教学活动去情境化的缺陷,面向生活世界是必由之路。

3、真实性

根据知识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也意味着学习情境具有真实性,其中所包含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如果仅仅对知识进行转化,或者仅仅对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予简单虚拟,就很有可能设置一些虚假的问题,从而消解学习情境应有的功能。

六、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1.创设故事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媒体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

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动画片:“机器猫假期旅游”的故事情境。即机器猫利用假期到祖国各地旅游,每到一处,它都会被当地代表性的美景陶醉,每当欣赏完了美景,它总会在地图上高兴得跳起来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在哪个省区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又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一般情况下,创设故事情境比较适合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文科性质的课程。《走遍美国》的英语教学软件就是创设故事情境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则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为进一步的讨论和协作学习提供依据,让学生创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教学中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在其它创设情境的途径中交叉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模拟实验,图象,音像,活动等多种途径设置问题。

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设计制作动画片,创设问题情境:炎热的夏季,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叫猪八戒找西瓜来解渴。不久,猪八戒大汗淋漓的抱回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八戒一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回来的,无论如何,1份太少了,我要吃2/8。”悟空听了直点头,马上切了2/8给八戒。猪八戒高高兴兴地吃起西瓜„„。“不对!”,“有问题!猪八戒上当了!”,“1/4和2/8哪个大?”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设计了最佳的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在《机械运动》引入新课时利用CAI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问题,和上述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教师多动脑,可以发现问题情境无处不在。

3.创设模拟实验情境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但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并不能都得到满足,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代其功能。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仿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对问题的求解能力。创设模拟实验情境首先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然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实现,教师指导评价。

典型案例如小学数学《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的设计。该课所涉及到的概率知识极为抽象,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并真正提高应用能力,首先改变学生的角色,以商场“老总”的身份来选择促销方案。然后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大量重复的模拟试验,快速、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体验“概率”的含义,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这节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模拟实验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免去了大量的重复实验和烦琐的计算,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种新体验:由于计算机模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保证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由此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更真实。

4.创设协作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情境,就是利用网上多种交流工具如BBS、可视化语音聊天室、电子邮件、Net meeting、OICQ以及Internet Phone等工具,通过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对学习任务和目标的确定;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教师总结与评价。如在学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一课时可以采取如下的设计。

学生先观看录像片《蔬菜市场》,教师提出问题:①列出一年中每月份的蔬菜价格走向图。②蔬菜价格与蔬菜量的关系。③帮助菜农设计出大棚蔬菜的种植计划。学生分组上网查询蔬菜价格,并通过Excel列出每月份的价格示意图及每月份的蔬菜供求数量,根据教师提供的蔬菜种植期限,设计出一年中大棚蔬菜种植的最佳方案。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菜在一天内的价格会有差别,这是不是与等价交换的原则相违背?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小组讨论结果,演示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得出结论。

协作情境与外部世界具有很高类似性,容易实现知识想现实世界的迁移,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信息化环境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同时,交互变得更加容易控制,学习者的角色也可以进行隐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学生的协作情况、学习过程的规划设计。

第四篇:信息化教育概论对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介绍

信息化教育概论主要讲授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发展与主要理论基础;现代教学媒体、现代媒传教学、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信息化教育理论和技术在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建立以及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教育研究与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主要讲授的教学设计概念、发展与主要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模式及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应用范围和层次;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步骤; “双主”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模式;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远程教育学学科理论基础和远程教育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部分。其中,论述了远程教育在世界和中国的历史起源、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远程教育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主要包括远程教育系统分析和设计,远程教育中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体,远程教学、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远程学习和支助服务,远程教育管理和质量保证,远程教育经济学和远程教育评估等。

计算机辅助教育主要讲授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环境和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中适合不同对象学习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课件设计与制作方法、教学信息数据库及其管理、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教学法研究以及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讲授的内容有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0GE万兆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宽带IP城域网、网络操作系统、宽带接入ADSL和Cable Modem技术、Internet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网络管理等。

多媒体技术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软件、计算机图类技术、视频、音频、动画技术、压缩技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读者能通过本书比较全面了解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课件制作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课件的教学设计、系统设计、制作过程3个方面。教育网站的设计与开发主要讲授Dreamweaver MX网页设计工具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构建静态网页的常用方法;使用HTML语言及常用HTML标记;使用VBScript脚本语言及ASP技术构建动态网页;使用ADO对象连接数据库;注册页面、留言板、论坛等常用网站组成部分的实现方法;教师可登录华章网站下载本书电子教案、源代码及相关素材。

第五篇:信息化教学设计

最近,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知识,依个人的理解对其整理了一下,现传给大家供参考,有问题之处多谅解并欢迎指正。石强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

第二,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

第三,易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可操作性好: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3、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等等,最终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中合理、恰当、科学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就成了教育信息化核心的部分。教师要运用系统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项目活动。

4、怎样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任务项目,提供相关信息资源,提出评价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所以信息化教学设计包含了: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学习资源的设计、收集和利用;新型评价方式和评价量表的设计及实施等。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出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的答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不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与研究活动的主线,以学为中心,倡导三种新型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协作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信息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

信息化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目前各地探索试验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WebQuest、“拾荒式”教学设计、以及许多一线教师自己创造的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等,无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 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信息化教学设计由于其紧密结合着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更为实际、简便和高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使同化和顺应发生困难。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关注一个中心,两个方面。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两个方面中,一个方面是强调对学习主题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从学科知识、教学任务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角度来设计 “问题”或“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以讲解、探究、讨论、协商、协作与反思等方式展开;另外一个方面是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设计,实现它们与学习过程的柔性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搜集网络及其它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提供给学生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建议等,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下载信息化教学概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教学概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化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源的重要来源。可面对着多种多样的资源网站,大多情况下,人们却依然使用着最原始的搜索工具,搜到的资源过于零散,......

    信息化教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第一次上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之前,我刚刚听到信息化,就以为和我之前导训课上的一样,就是学学office 高级应用,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是,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觉得这门课并不是......

    信息化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化教学心得体会 利用平板辅助授课,数学课上,学生一边做随堂练习,老师可一边知晓每名同学的做题进度、对错,甚至能立刻分析出全班的准确率和疑难点;电子书包使孩子们开阔视野......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芝角中心小学 苏淑芳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写3个生字。 2、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容......

    信息化教学学习心得

    信息化教学学习心得 信息化教学学习心得1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马说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请学生说出有关马的成语或俗语: 马不停蹄、 马到成功、 马首是瞻 马前泼水、 一马平川、 驷马难追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马革裹尸 指鹿为马、 千......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材分析 这篇教材所在的本组教材是围绕“壮丽的祖国河山”这个专题编写的,从导语到课文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