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案例——尝试教学

时间:2019-05-12 23:2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案例——尝试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案例——尝试教学》。

第一篇:课改案例——尝试教学

课改案例

小学数学《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用的小学数学磁性工具箱,学生用的磁性学具板,以及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用游戏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个文具盒,一个装红铅笔,一个装黄铅笔。

1.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3支黄铅笔,教师提出要求两个文具盒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缺少条件,无法解答)

2.教师再打开另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5支红铅笔,这样学生就可以求出一共有8支铅笔:3+5=8(支)。

3.教师打开一个文具盒,出示3支黄铅笔,然后指着另一个文具盒说: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出得数)

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有3支黄铅笔,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投影片)

再引导学生分析,看出这道两步应用题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而前面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有3个已知条件。这堂课就来学习这类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板书)

[评: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直观,以游戏形式创设情境,采用启发式提问,揭示矛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新课学习做好了铺垫。]

尝试操作。

教师在磁性演示板,学生在磁性学具板上共同操作。在尝试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到,先要求出红铅笔有多少支,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尝试练习。

1.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做尝试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用白纸贴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然后尝试练习,练习要求学生尝试说出算理)

2.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算得对不对,并补充说出课本上的例题,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把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养的白兔比黑兔少6只。(用白纸贴在黑板上)

4.把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为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用白纸贴在黑板上)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然后说出算理。

根据上述黑板上出现的4道题目,进行分析比较,联系课本上提出的注意:有两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要仔细分析,确定该用一步解答还是分两步解答得出初步结论:题目给出的都是两个条件,如果直接说出两个具体数量(黑兔子和白兔子的只数),就用一步计算;如果说出一个具体数量(黑兔的只数),另一个没有直接说出(白兔的只数),必须先求出来,这样就用两步计算。

[评: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运用类比推理自己尝试解题,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自觉性。]

课堂作业。

课本第88页做一做两道题目(略)

教学游戏。

1.拍手游戏(教师拍几下,要求学生多拍或少拍几下,求一共拍几下?同桌学生也可互相拍)

2.猜盒里的铅笔。

3.编题比赛。要求学生编出这堂课教的两步应用题。

[评:通过尝试练习与课本例题解法对照,又改变例题的某一条件,进行变式练习,既要学生列式计算,又要求学生说明算理,促进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举一反三,逐步形成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课改体会:用尝试改变注入式教学

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理论的学科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哲学基础、教学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等三个方面。从哲学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从教学论角度讲,尝试教学法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引起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变化,如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再讲,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等。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尝试教学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迁移规律,重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先前的知识结构改组,结合新学得的知识,使学生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知识结构。如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尝试就能取得成功,而促进学生尝试成功的因素很多,如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和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等。这七种达到尝试成功的因素,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结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运动构成了一个动力系统。其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和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来实现尝试成功,而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则为上述因素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明晰具体的课堂操作

尝试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建立了适应各种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体系,包括基本模式、灵活模式与整合模式三类。根据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邱学华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学程序分七步:

第一步是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导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解决方案。

第三步是自学课本。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之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下一步。

第四步是尝试练习。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学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第五步是学生讨论。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

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第六步是教师讲解。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

第七步是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

在第一次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之后,得到了反馈矫正,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学困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应与第一次不同,或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

以上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中间五步是主题,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引伸阶段。由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复杂多变,生搬硬套一种模式是不科学的,邱学华在实践的基础上又提出可以从基本模式中派生出许多变式,称为灵活模式,如调换式,即把基本式中的某几步调换一下;增添式,即在基本式上再增添一步或几步,如在出示尝试题以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结合式,即当学生比较熟悉和适应尝试教学以后,基本式七步就不必分得过于清楚,而是可以有机结合地进行;超前式,即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将基本式的前几步提前到课前作为预习进行。

尝试教学模式可以同其他教学模式整合,因而产生了第三类整合模式。邱学华认为,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理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中在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式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运用尝试教学操作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它在小学低年级应用范围较小;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也不适合于应用该操作模式;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也不完全适于应用该操作模式。此外,尝试教学还存在理论基础有待加强、在小学数学以外的学科运用模式还存在各种困难、理论实验不够科学、一些具体做法需要进一步思考等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思考,到80年代正式启动教学实验,邱学华对尝试教学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学生能够在尝试中学习到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观点的提出,尝试教学从无到有,从实验到理论,在中小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课改尝试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课改尝试

自贡市贡井区成佳小学

刘元昌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国教育越来越着眼于时代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各阶段学生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体系,不仅注重学生成绩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有共性也有区别,农村小学实施实验教学更应注意“科学”、注重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作为《科学》学科的一个特色来教学,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维,学会实践,学会创造,使综合素质得到最优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顺应课改要求上好小学科学课?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尝试如下。

一、依托农村区域优势,注重实地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曾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农村山水宜人,鸟语花香,田园溪流,蟹大鱼肥„„农村孩子既勤劳又好动易玩,爱动又不爱静,这是他们的天性。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自然优势,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以玩促学,寓教于乐。第一:利用自然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第二、就地取材,鼓励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第三、寓教于“玩”,激发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第四、因地制宜,培养学 1 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如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我看到了什么》、《寻访小动物》;四年级科学下册《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岩石》等课程,就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进行教学,一来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的习惯,二来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逐步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思维想问题,三来促使学生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养成亲近自然,欣赏自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真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二、重视实验教学,拓展科学实验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李四光说过“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师常有的一种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此处的“亲身经历”其实就是科学“实验教学”。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科学课程标准》中还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而我们农村学校便具备这个独特的优势。

由于科学教材的设计很多在书本中没有直接结果的,必须通过师生去试验后才能得出结论。为此,可以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自行实验。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轻松自在,设想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实验设计,他们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现象,领悟书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发挥 2 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为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获得科学知识,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科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教授一些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陶行之先生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会思考会创造的人。”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结合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科学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在大自然中拓展,在实践中培养。如果我们局限在教室里,既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让学生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印证,再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在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延续。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可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力量的强大。例如学生在家中做家务会有问题,冷天里,倒开水后塞上热水瓶塞,瓶塞会蹦出来等。3 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习热胀冷缩知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并且已有经验,水到渠成,肯定成功。又例如《电灯亮了》,从书本中导入,去生活中体验,结合家庭用电知识,设计安排了让小灯泡亮起来人等探究活动和拓展活动,学生将经历一次高度开放的探究活动。根据课的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将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灯泡亮起来,并设法控制电灯泡的亮与灭,让学生从实验和书本中学得的知识为家庭生活服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尝试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新课程标准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课堂上,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要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平等对待,真心实意,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以此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的真情与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互助者,情感的交流者,俗话说:“亲其师才信其道”。这样教师才能为实施课堂教学打下最坚实的基础,为施行赏识教育提供条件。

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 4 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一些学习困难的或甘于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保护学生的自尊,重树学生的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堂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课堂中是充满挑战的,给孩子一点点困难,让他们自己起尝试解决;课堂外是不断延伸的,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给孩子每次成功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最成功的、最大的机遇!

四、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爱国热情,进行德育渗透的尝试

新课改中,科学学科注重把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了起来。在备课时,教师要努力做到挖掘教材,揭示“知识点”和“德育点”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把二者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例如:教学《宇宙》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等知识外,在介绍人类探求宇宙时,可以特别介绍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收集了我国人造卫星发射的成果、火箭发射领先世界等事例,特别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踏上了太空之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敢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紧迫感。随后,还可以介绍了钱学森等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后,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行动,感染了每个同学,大家纷纷 5 表示,要像伟人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通过多种手段、各种渠道向学生渗透爱国情操和品德的教育,能够做到晓之有物,情有所动,具体、形象、生动,润物无声,进而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一分劳动一分报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己努力追求农村小学科学课改尝试,既课堂教学有效性尝试,也是所有教师始终追求的最佳的效果,通过自己的尝试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绩。今后,我们更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科学教学的生命,而这一生命要得以延续,但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在今后教学尝试中必须在思想上要足够重视,主动加强理论研究,在行动上要积极跟进。然后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立足教材与文本有机结合,选择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实验的操作。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胆的进行教学尝试,才会真正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课改案例征文

初中语文教学课改案例征文

创设情境感悟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及反思

搬经镇中陈梅

教学案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和壮丽雪景的图画,学生看图描绘画面,从而引出教学内容。

二、简介文学常识:

作者、写作背景及歌行体的特点

三、配乐诵读、营造氛围:

要求:

1、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或写法

如:冷难着()饮归客()hàn海()狐qiú()..

2.、展开想象,感受北方的奇寒、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感情。

四、学生吟诵,进入情境:

要求:边读边思,借助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画面,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将无法体会的诗句做上记号。

五、学生提问、释疑,教师点拨:

二、送别

一、咏雪

六、再次诵读,体验感悟:

1、以你最喜欢的方式读“咏雪”的一层,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并用笔写出你欣赏的理由

2.学生的回答比较丰富:

(1)“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出了边塞的雪早

(2)“将军将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句是从人的感觉来写雪天的奇寒

(3)“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中“愁”字融进了诗人的感情

(4)欣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同学较多,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赏析。(比如从修辞、诗人的感情、所写雪景的特点等角度)

七、从“送别”的一层中读出咏雪的诗句,从而总结“雪”在本诗中的作用;

八、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1.学生反复诵读“送别”的八句,同桌两人合作探究,透过诗句去揣摩诗人对友人的感情

2.班内交流,学生的回答丰富而精彩

(1)中军帐——辕门——轮台三个地点,可见依依不舍之情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也体现了诗人的难舍之情,当学生回答到此句时,重点讨论本句的意境,搜寻出记忆中与此类似的意境。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为友人担忧。

(4)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从如此隆重的酒宴、如此热烈的场面,可

见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两人感情的深挚。

3.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小结这种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拓展延伸,比较赏析:

1.你觉得可将本诗与其他哪些诗比较?

有同学提出了可将它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川》放在一起比较,因为它们都是送别诗。

有同学提出了可将它与《沁园春·雪》中所写的雪景进行比较,还有同学提出,可将它与王维的《使至塞上》,范仲俺的《渔家傲》比较,因为它们都是边塞诗。

2.各小组自选一个角度,通过讨论,交流,比较它们的异同。

附:

板书:

咏雪:早、美、寒

情境交融

送别:依依不舍

教学反思

一、紧扣古诗词教学特色,确立课堂教学目标。

教者确立了本课教学三维五个方面的目标,将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细化为以下五个方面:

1.知识目标:有关歌行体的特点及其常识。

2.技能目标:朗读和欣赏诗歌的技能。

3.智能目标:通过学生间的对话,质疑、点评,加强合作交流意识。

4.情景熏陶:利用图片、音乐创设情景,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

5.观念的确立:引导学生认识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

种艺术境界,诗歌的主题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

二、建立让学生成为主体的理念,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标突出要通过课堂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中考试题也侧重主观性试题,考查组织语言的条理性,鼓励自由、有创意的表达,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对话平台,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呢?通过本堂课的实践,我觉得要注重以下几点:

1.在充分研究文本的基础上,选好“切入点”,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生成结果。

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时,就第一层内容,我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并写出你喜欢的理由,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回答丰富多样,就第二层内容,我让学生透过诗句去揣摩诗人的感情,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课堂气氛活跃,出乎我的意料。通过这堂课的实践,我觉得对每篇课文来说,选择好切入点非常重要,它能“牵一发以动全身”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这样,教师上课也就举重若轻了,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还能创造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营造氛围,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成环境

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设的、不可更改的。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教师应营造氛围,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成环境,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一个安全的生成环境,让学生愿说、想说、敢说、轻松愉快地说,一个接一个地说。

(2)适当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说,鼓励自主的,有创意的表达,实在有困难的可提供一个语言模式。

(3)给足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农村中学学生课堂发言不完整,短句较多。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要鼓励学生用完整的、精美的句群表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而且也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的美。有时,学生的精彩发言也是教学资源:不仅能催生其他学生的思维,甚至能激活教师的思维,教师与学生分享了彼此的思考、交流了彼此的感情,这就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了。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学习方式的整合性

学科的整合性是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在本堂课上,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将音乐、美术与文学融合,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投入诗歌的意境,感悟诗句的内涵,正确理解了诗歌的主题,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符合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上仅仅是对本堂课教学实践的几点反思,当然,还有不少地方仍不尽如人意。比如:教师学生都未完全放开;拓展延伸部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对学生的质疑草草收场„„,尽管有不少遗憾,但我觉得与传统语文课堂相比,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我想: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越来越精彩的。

第四篇:课改日记:尝试的开始

课改日记:尝试的开始

学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我的《文学概论》课程立项作为试点。这次改革的主题是“自主——合作”学习,意在让学生主动学习,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但是其实首先要改变的还是老师,只有老师改了,学生才能改。师生的改变到底会体现在哪些方面。现在还不能得出结论。

课改实施第一周,我先做一些简单的记录。

一、教师的改变:

1.课前准备,不同于以前只准备课件和教师要完成的讲课内容,而把重点转向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给出相关章节的知识点,主要以练习题的方式,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大部分的教材内容,同时给出课前预习要思考的重点问题,要求学生结合一定的案例,小组要先行讨论(自主+合作);

2.课堂教学过程:改变以往老师主讲、学生辅听的状态;以问题贯穿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以文学文本与文学现象分析为主要方向,引导和最后归纳总结理论,并把理论再用于文本分析。

3.课后跟踪:小组作业反馈,跟踪学习效果。

二、学生的改变:

1.课前有学习任务,明确学习内容和重难点,大部分同学课前会进行预习;

2.课堂听课过程大部分同学是抬着头的,对问题会进行比较积极的思考,虽然不一定能得出比较理想的答案;两节课有1位同学主动发言,有一组同学派代表发言,有一位同学被抽点发言;其他即时发言还不是很热烈,不是完全沉默状态。有部分同学可能没有完成课前的预习。

3.课后:有个学生带着问题到讲台上求解。

三、课后总结与反思:

1.有了一些改变,最主要的是师生必须有热情。必须付出和投入的更多。

2.改变的力度还不够大,课堂还是老师说的多一些(但是理论性课程还不能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还需起引导作用)

3.学生讨论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这不是一天两天能达到的,但不管怎样,有部分同学愿意开始思考和表达)

4.没有完全完成教学任务。(因为讨论的缘故)

四、收获

1.当我在班级里说需要课程助理的时候有同学积极响应,原来问我有没报酬,我说没有,他(她)也表示愿意。

2.收到一位同学的感谢信。哈,很意外,但很受鼓舞。谢谢这位有心的同学。让我感受的付出的幸福。

【附一封感谢信:老师您好。从大一开始一直有老师的课,可能老师也不记得我们的名字。今天,老师说到课程改革的事,(我那时在心里想了一下,老师真的是想把教育做好的)。中午我们也收到了学委拿来的复习提纲。我那时挺感动的,上了两年大学,还没有老师如此认真地对待我们的预习、复习。谢谢老师的努力!】

这是尝试的开始,还不知道结果,但是,至少我们行动了。

课改第二周,简单记录:

改变1.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完成的练习质量超出我的想象,这点让我很欣慰,很多学生在理性思考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学生作业交的比较晚,< ~ 课 件 >课堂上时间也有限,无法进行大范围的交流。所以在上课时教师临时随机抽取进行评价和交流。

(缺点:时间不够充裕,学生说的较少。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学生自己说,同学进行评价,但是有可能时间很难控制,教学任务较难完成)

改变2:学习小组开始发挥作用,虽然我无法跟踪他们的现场,但是大部分小组反映他们在课前是经过交流讨论的。(设想:有可能的话每个小组要做一个讨论现场的录音或录像记录,并在课程的网站上发布交流。)

改变3:经过课堂作业讲评和引导,有个同学觉得自己的作业不是很符合要求,主动重做了一份,发到我的邮箱。

课后反思:1.因为时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小组作业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了解。在组织方式上可以让小组代表发言。

2.课堂是不是学生发言越多,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是不是要交给学生?这一点有点困惑。因为是理论课,学生能够深入的程度毕竟还是有限。教师的引导和总结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有可能的话接下来的课还是教师主导。

3.每节课的预备任务都无法按计划完成,要处理好一些次要环节。

第五篇: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

《菜园里》教学案例

主持人: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

情境性。下面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动物尾巴”和“蔬菜”的认识是较为丰富、真切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

《菜园里》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看到了,这些蔬菜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我们看看书本上是怎么写的。读一读,想一想,儿歌告诉我们什么?找一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读的时候要求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学儿歌)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小组交流。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讨论着)

师:谁来说说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黄瓜的外皮是绿色的。

生2:我知道豆角的颜色是青青的,样子细细长长的。

生3:我知道了辣椒的样子有一端是尖尖的。

生4:我读懂了“茄子高高打灯笼”。就是茄子结在枝上,就像灯笼高高挂着一样,整个向下垂。

师:你真棒。(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大家看茄子结在哪里呢?它挂在枝上的样子像不像灯笼?

生:我读懂了“萝卜地下捉迷藏”。就是说萝卜长在地里,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叶子,看不到萝卜,好像故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

师:可以看出,昨天到学校劳动基地里去,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课前老师带学生参观学校劳动基地里的蔬菜,其中就有萝卜)

生:有。我还看到很多萝卜露出头来。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还有的是紫色的。我觉得很奇怪,萝卜怎么有紫色的呢?就问管理菜园的伯伯,他告诉我这种叫胡萝卜。

师:同学们懂得真不少。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南瓜越老皮越黄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谁来解决?

生:我知道。就是南瓜刚长出来的时候是绿色的,慢慢地长、慢慢地变,到了成熟就成了黄色。就像芒果一样,刚开始是绿色的,到成熟了就成黄色的。

师:说得好,还能用我们经常看到的水果来说明。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从图片上和书本上看到的南瓜都是黄色,样子是圆圆的。可我昨天和我妈妈到菜市场,看到的南瓜全部是青色的,样子都是长长的,和今天我们放在桌子上的一样,怎么也找不到黄色圆圆的南瓜。

生:我知道。昨天我去买南瓜时也一直找不到我想要的那种。后来妈妈告诉我黄色圆圆的南瓜一般在夏天才有。这种椭圆形、青青的南瓜是新品种,南瓜还有一种样子像电话,大家都叫电话瓜。

【评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课例从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劳动基地里的蔬菜,让家长带孩子走访菜市场,与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初步了解和感知蔬菜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汇报读书情况的环节,进行课程资源调查情况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是本课例的特点之一。学习儿歌时,教师采用了自学——交流——质疑——学生释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学会了阅读方法,并通过质疑解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下载课改案例——尝试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案例——尝试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

    一年来,厦门市小学语文教师在小语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注......

    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

    《比尾巴》教学案例主持人: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

    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五篇

    《上学了》教学案例主持人:“学校是神奇乐园,学习是快乐有趣的事。”这是我们教师最想让刚入学的儿童获得的一种体验。为此,我们的教师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情境,设计各种生动......

    浅谈课改音乐课教学

    浅谈课改音乐课教学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音乐课程标准》和《艺术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原有的常规式传......

    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探索、新收获。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课程......

    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课改教学工作总结1 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课改是核心。20xx年3月,我校全面启动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校工作。全校21个教学班,xx05名学生,38位教师参与了课改实......

    课改教学反思

    课改教学反思 课改教学反思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渐渐适应老师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高度热情,每一节都精神振奋,这都离不开老师的引领。 我每一节尽量做到: 目标明确,奖罚分明,及时......

    课改教学反思

    课改教学反思这学期,我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学校领导特别重视,并亲自参与其中。每位老师的热情也空前高涨,都主动听课,互相学习、请教,反思自己在课改中的不足。在这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