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

时间:2019-05-12 12:5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

第一篇: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

《比尾巴》教学案例

主持人: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

情境性。下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动物尾巴”和“蔬菜”的认识是较为丰富、真切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比尾巴》教学案例

师:刚才,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了小动物们举行的“比尾巴”比赛,认识了许多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觉得十分有趣。现在,我们也来举行一个“动物尾巴介绍会”,请小解说员们准备好自己带来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谁先上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尾巴的特点?

生:我带来了一张老虎的图片,老虎的尾巴长长的,上面还有许多花纹。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能用“长”来生动形象地介绍老虎尾巴的特点(板书:长)。大家在介绍时,要向他学习,看谁也能用上本课学到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如“短、扁、弯”,还可以发挥想像,用上“好像”这个词。还有哪位小朋友们想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举手啊!这样吧,大家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等一下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

生:四人小组交流。

生: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发言情况举例如下:

生a托着小鱼缸上台:这是我养的小金鱼,金鱼的尾巴扁扁的,好像一把小刷子。

生b举着图片上台:这是我昨晚在电视栏目《动物世界》上看到的一只长颈鹿。我把它画了下来。它的尾巴又细又长,好像小辫子,又好像一根毛笔。

生c拿着玩具袋鼠上台: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袋鼠经常把它当作椅子坐。

生d带着一本《动物小百科》上台,翻开其中一页:锦鸡的尾巴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评析】这个教学片断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凸显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初步培养了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长、短、扁、弯”等,让学生出示材料进行介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教师用富有童趣的过渡性语言,把学生带入“动物尾巴展示会”的学习情境;教师运用鼓励性评价,激起了全班学生上台交流的欲望,师与生、生与生的信息处于良性动态交流之中。

第二篇: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

《菜园里》教学案例

主持人: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

情境性。下面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动物尾巴”和“蔬菜”的认识是较为丰富、真切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

《菜园里》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看到了,这些蔬菜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我们看看书本上是怎么写的。读一读,想一想,儿歌告诉我们什么?找一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读的时候要求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学儿歌)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小组交流。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讨论着)

师:谁来说说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黄瓜的外皮是绿色的。

生2:我知道豆角的颜色是青青的,样子细细长长的。

生3:我知道了辣椒的样子有一端是尖尖的。

生4:我读懂了“茄子高高打灯笼”。就是茄子结在枝上,就像灯笼高高挂着一样,整个向下垂。

师:你真棒。(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大家看茄子结在哪里呢?它挂在枝上的样子像不像灯笼?

生:我读懂了“萝卜地下捉迷藏”。就是说萝卜长在地里,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叶子,看不到萝卜,好像故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

师:可以看出,昨天到学校劳动基地里去,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课前老师带学生参观学校劳动基地里的蔬菜,其中就有萝卜)

生:有。我还看到很多萝卜露出头来。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还有的是紫色的。我觉得很奇怪,萝卜怎么有紫色的呢?就问管理菜园的伯伯,他告诉我这种叫胡萝卜。

师:同学们懂得真不少。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南瓜越老皮越黄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谁来解决?

生:我知道。就是南瓜刚长出来的时候是绿色的,慢慢地长、慢慢地变,到了成熟就成了黄色。就像芒果一样,刚开始是绿色的,到成熟了就成黄色的。

师:说得好,还能用我们经常看到的水果来说明。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从图片上和书本上看到的南瓜都是黄色,样子是圆圆的。可我昨天和我妈妈到菜市场,看到的南瓜全部是青色的,样子都是长长的,和今天我们放在桌子上的一样,怎么也找不到黄色圆圆的南瓜。

生:我知道。昨天我去买南瓜时也一直找不到我想要的那种。后来妈妈告诉我黄色圆圆的南瓜一般在夏天才有。这种椭圆形、青青的南瓜是新品种,南瓜还有一种样子像电话,大家都叫电话瓜。

【评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课例从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劳动基地里的蔬菜,让家长带孩子走访菜市场,与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初步了解和感知蔬菜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汇报读书情况的环节,进行课程资源调查情况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是本课例的特点之一。学习儿歌时,教师采用了自学——交流——质疑——学生释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学会了阅读方法,并通过质疑解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第三篇: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

一年来,厦门市小学语文教师在小语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注意改革评价方法,她们走进了课改新课程,步子是坚实的,也是坚定的。

《雪孩子》教学案例

师: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

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学生自由练读)

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该生朗读)

生2: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该生朗读)

师: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各抒己见)

师: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

师:你们觉得她读出了什么语气?

生3:我觉得她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语调比较低,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生4:我觉得她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师:谁还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呢?

(教师请了三个学生朗读)

师:评一评,谁读得好?

生5:我觉得缘缘读得好,她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生6:我也觉得缘缘读得好,她在读“飞到了空中”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生7:我认为从“美”这个词,还能看出雪孩子的心灵美。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评析】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予肯定,对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因此才会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体验到了生命的宝贵,才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第四篇: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

《上学了》教学案例

主持人:

“学校是神奇乐园,学习是快乐有趣的事。”这是我们教师最想让刚入学的儿童获得的一种体验。为此,我们的教师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情境,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体验;我们的教师因势利导,敏锐地、及时地抓住学生的发言,甚至是小声的耳语,进行引导、发掘,培植并强化这种情

感体验;我们的教师“微笑俯身”,以“平视的目光”对待学生,与学生同欢同乐,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语言褒奖毫不吝啬……课标中“热爱祖国语言”、“喜欢学习……”、“乐于与人交流”、“感受……乐趣”、“乐于运用……”这些字眼,我们从课堂中寻找到了形象的有力的支持。请看案例——

上学了

在刚入学孩子的眼中,小学生活充满陌生而新奇的色彩。如何把握契机,在孩子心田种下爱学习、爱语文的种子?

【片段1】

(教室里,桌椅围成大圈,讲台暂被“弃置”在教室一角。黑板上贴着大幅教学挂图,上方用彩色粉笔写道:“欢迎你!”黑板左右分别贴有丁丁、冬冬的头像。墙上崭新的专栏,分别以金丝猴、苹果树等为“主角”)

师:一大早,丁丁背着崭新的书包出门啦。路上,他遇到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摸着长胡须,笑眯眯地说:“小丁丁,我要带你去一个神奇的乐园。在那里,有亮闪闪的金钥匙,快乐的小伙伴,有各种各样的知识树和香甜的知识果……”丁丁刚想说:“快带我去吧!”可老爷爷不见了……咦,这神奇的乐园到底在哪呢?”

生1:我知道,在童话书里面!

师:你一定读过许多童话故事吧!能不能告诉伙伴们,你还没上小学,是怎么读童话的呢?

生1:(自豪得很)我妈妈天天给我讲故事。我看着书上的图,自己也可以编故事!

师:真棒!将来你认识更多字,可以把故事写给全世界小朋友看呢!

生2:(小声对生3)神奇乐园是不是在小学?

生3:(小声)我也觉得是。

师:(微笑着俯身)说说看,为什么?

生2:我爸爸妈妈说在小学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知识,很有用!

生4:学校里有很多小伙伴!

师:这么说,现在我们就在这个神奇乐园里啦!那么,小朋友们想在这里学到什么知识呢?

生5:(手指着挂图)做小飞机!

生6:我想认很多很多字,这样就可以看很多很多书啦。

生1:我想学写童话故事!

师:好孩子们,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今后,我们要和丁丁、冬冬一起,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学会听、说、读、写……瞧图上这些伙伴们,已经学到不少本领呢!

【评析】好的教师应当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挖掘其学习潜能的。教师深谙初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色彩和熟知的形象营造出缤纷的天地,让学生倍感欣喜,且被深深吸引。动听的故事将学习伙伴丁丁带到学生中间,更将学生领入美好的学习情境,使之意识到:学校是神奇乐园,学习是快乐有趣的事。这对于满怀憧憬踏入小学门槛的一年级新生尤为重要。

【片段2】

(播放课件动画:丁丁、冬冬见面相互做自我介绍,并向大家问好)

师:瞧,多有礼貌的学习伙伴!可是他俩还不认识咱们呢!

生:(争着答)我们也来介绍自己!

师:好啊,做个游戏吧?这个大纸盒里有许多漂亮的小图标,红苹果呀、小熊猫呀……请你随便取一个,回到座位。(师、生共同抽取图标)

(教师很快找到了和她持有相同图标的学生)

师:(搂着学生的肩膀来到教室中央,握手)你好,我是××老师。欢迎你!我很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生7:(略带羞涩)你好,我叫××,我在一年级1班。

师:真好,又清晰又响亮!(向全班)小朋友们,咱们开始游戏——听到小木琴敲响了,就离开座位,找到和自己有相同图标的小伙伴,握握手,做自我介绍。当小木琴第二次敲响,就结束自我介绍,把图标放回纸盒。听明白了吗?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师生一道游戏。而后,学生三人一群、五个一组,自由组合做自我介绍。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鼓励较胆小的孩子,提醒不够礼貌的孩子)

【评析】教师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话题并创设具体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引导其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教师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投入实践活动并从中得益。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合作、互动的,教师亦完全舍弃了“师道尊严”,以伙伴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游戏。课堂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这是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第一堂课。课堂上师生的情感始终是积极、和谐的,相信它必将为孩子学习语文奠定至关重要的基础。

第五篇: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静 听 花 开 的 声 音

——民和县川垣学校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荡漾着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2002年秋季,川垣学校根据教育局的安排也拉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十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川垣学校全体老师肯钻研,勇创新,对课程理念有了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理清了头绪,抓住了特色,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教师们以教学为主阵地,努力实践着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

课改以来,我校的实验教师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自主探究,寓学于乐。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本次课改的中心任务之一。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来自活动的结果或事物,而是来自活动本身。为此,我校实验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融游戏、活动于语文学习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了学习的乐园。

案例1:川垣学校李洁老师展示的声母学习的起始课“b p的发音和拼读”时,课堂上,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找宝贝”、“贴花瓣”、“摆字母”、“做试验”„„独特、有趣的教学设计,吸引着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吸引着每位观摩课的教师,原来只要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空间,枯燥、难学的拼音也可以在这么轻松的玩中学会。

李老师教学学生深感枯燥乏味的拼音时,就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皮卡求带进课堂,由他带领学生进行闯关游戏,在进入创声母这一关时,老师便把学生易混的d、b、q、p采用变魔术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动画演示猜一猜,自己看看还有哪个拼音字母也可以变个魔术,考考大家,此时,即使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积极的变起魔术来,孩子们在玩中,动手、动脑、动口,进行着有效的自主学习。案例2:川垣学校李玉兰教师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在学习较为枯燥的 拼音时,创编了“手指操”,帮助学生记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事物创造性的识记拼音。

案例3:川垣学校霍瑾老师在执教《窃读记》时,把生字熟词编成了儿歌 :“踮脚尖,钻腋下,贪婪窃读心惧怕。饥肠辘,腿难撑,挨饿受罪终长大。”

案例4:川垣学校安玉娴老师在持教《触摸春天》时,也把生字教学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小小盲童创奇迹,花间流连触春意。生活权利要珍惜,缤纷世界属于你。”编成了儿歌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愉快的读着,兴奋地做着,在同时巩固了生字,复习了熟字,渗透了识字,还进行了健身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2、尊重差异,以学定教。

一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程度也各不相同,学习基础当然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校实验教师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定教。

案例5:川垣学校陈晓荣老师在执教《字与画》时,根据学情摸底调查,发现本班大多数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识字,课本上的字大多数学生已基本认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因为本课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而逐图逐字领着学生学习,而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八幅图同时出示,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图与字的关系,然后让已认识这些字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识记生字。因省却了教师繁琐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上,教师还安排拓展练习,让学生给“门”、“墙”、“黑板”、“窗”、“课程表”等字在教室里找到“朋友”,为学生创设渗透识字的氛围,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案例6:民和县教育局在对本学校一年级学生进行学情调查后,提出了“让位教学法”,教师充分发挥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当小老师,在小组内、在班级中,带领小伙伴学习。因为教师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小小的教者兴致盎然,在带领别的同学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相信成功的喜悦会激励他们更主动的学习。与此同时,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促使小小的学者鼓足学习的劲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争当教者。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案例7:川垣学校李晓红老师在执教《特殊的考试》一课的写字时,没有逐字指导,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难写的字,比如“考、试、及”等字,组织学生重点交流,其他的字则让学生当小老师或自学的形式解决了,虽然本课生字较多,而且笔划比较复杂,但因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及差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课堂上,看似教师“教”的少了,实际上是把“学”的权利留给了学生,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的能力和信心,而由此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更会促使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学习。

3、平等交流,师生互动。

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语文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在语文课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游戏、一起诵读、一起奇思妙想„„语文学习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进行。

案例8:川垣学校郭秀萍老师在执教“梦想”这一单元时,当教师问及学生自己的梦想时,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的梦想是到月球上看一看”,有的说“我的梦想是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这时有位学生好奇地问“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管老师高兴的回答:“老师的梦想就是希望你们快快长大,超越老师。”提问的学生满意的坐下了,学习在融洽的氛围中继续着。这虽然只是一个教学的瞬间,但我们不难看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建立,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展。

案例9:学习《乌鸦喝水》时,川垣学校马玉花问:“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有位不太喜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怯怯地说:“回家找妈妈。”轰的一声,同学们都笑起来,那个孩子立刻脸涨的通红,头陷得很低很低。我微笑着对大家说:“多听话的孩子呀,遇到事情先想到妈妈,你们能做到吗?”同学们静下来,乖巧的像妈妈怀里的宝宝。“让我们继续来帮乌鸦想办法吧,想到办法乌鸦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就这样,同学们又动脑筋为乌鸦想起办法来,而那个可爱的孩子也慢慢抬起了头,不再羞涩。

案例10:川垣学校郭秀萍教师在教学《雨铃铛》这首欢快的儿歌时,学生有声有色的诵读完后,还沉浸在儿歌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师不失时机的问:“读完后,你还想到了什么?”一个学生说:“我想起了五彩的春雨。春雨是无色的,却给大地带来了万紫千红。”教师不由自主的说:“这么美的语言,吴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感谢你使我增长了知识。能说说你现在的感觉吗?”“老师常让我们阅读课外书,我觉得把课外阅读书上的文章说给大家听,我很骄傲。”“老师也为有你这样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女孩感到骄傲。”一个学生听到这,以不服气的口吻说:“我要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春雨沙沙》,这是在艺术课上学的。”说着就唱了起来,同学们也跟着唱了起来。听完歌,教师随机说:“你看,她将艺术与语文结合起来学习、记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这种学习方法可真奇妙。”教师适时的评价,将师生的距离越拉越近,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有序的进行着。这时又一个学生迫不及待的说:“我还知道《春夜喜雨》。”说完就绘声绘色的背了起来。在座的同学都被他抑扬顿挫的背诵迷住了。她背完后,有一个学生起来说:“马小萍背诵的古诗很有感情,我想为他鼓鼓掌,大家同意吗?”“同意!”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那一张张喜形于色的小脸上,看到的是他们真诚的赞美,发自内心的掌声。

二、走出教材,教师“活”起来了。

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更大了,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也更大了。教师对课程的设计,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空间上、实践上也更具开放性。

可以说对于教材,老师们更多的是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完成教学目的的凭借。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际大胆调整教材的内容、进度以及相关的思维训练点。这在过去,可是大多数老师不敢想也不会去做的事。

1、发挥个性,重组教材。

案例11:张雪莲老师在执教《丁丁冬冬学识字》第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认识7个生字,张老师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识字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一节课认识7个生字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就把第二课中带月字旁的字提前到第一课来学习。如果说学生通过第一课 的3个带月字旁的字发现了月字旁表义的规律,那么第二课调整上来的字,则给了学生运用规律实践的机会。这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案例12:川垣学校的许多教师打破教材顺序,在冬天下雪的那天,适时安排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一课,先领学生到校园观察雪景,玩雪,再学习课文。学生学得特别有劲。学生给课文进行补充,说冬天这个魔术师还会变可爱的雪人、白茫茫的大地和光秃秃的树枝。

案例13:川垣学校何青芳老师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在课前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冬天的各种图片、资料,上课伊始,在学生交流所得的基础上,教师播放了一段亲自录制的雪景,树挂、积雪、雪人等这些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下子进入了课堂,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的冬天的世界,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主动地想探究大自然的神奇,这种学习的劲头一直保持到下课,他们用朗读、画画、表演等形式由衷地表达了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2、抓住时机,拓展教材。

案例14:川垣学校张小梅老师在《春天的手》一课中设计了“画一画春天到来时你身边的变化,照课文的样子编一句儿歌”,学生简直就是天才小诗人。他们编道:春天的手抚摸着天空,天空高兴的哭了。春天的手抚摸着柳树,柳树发芽了。春天的手拂过广场,广场上放风筝的人多了。春天的手掠过树林,小刺猬从冬眠中醒过来了„„在讲《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时,张青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怎样帮助小鱼呢?”学生想出了许多奇妙的方法:“青蛙买了一台防水摄像机,把岸上的样子录下来,再到池塘里放给小鱼看。”“青蛙把岸上的样子画下来给小鱼看。”“青蛙把小鱼装在一个玻璃鱼缸里,带着它到处游玩,把岸上的样子看了个够。”

案例15:《珍贵的纪念》一课学生学完后,川垣学校秦永敏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想对这些小动物说些什么?学生这样说:“谢谢小刺猬,你为大家建了小亭子,还种上美丽的鲜花,把亭子打扮得更漂亮,你的心真好。”“其他小动物也很好,因为他们为大家盖了一间小亭子,让大家有一个休息的好地方。”“如果他们也像小刺猬那样不乱写乱画就更好 了。”“写下名字让别人看了,会觉得这个人很讨厌,破坏了公物,这不是纪念。”“小刺猬种上了花草树木以后,人们更喜欢到小亭子来玩了,而且也喜欢小刺猬。”讲完《特别的作业》一课,何群老师这样提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带来什么样的作业?学生回答极为精彩:“我也画成画带来”。“我把落下来的花、树叶制成标本,然后带来。”“我用照相机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给大家看。”“我自己动手制作纸花。”

案例16:川垣学校陈慧芳老师在执教《妈妈的爱》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结合教材特点,及时拓展,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说一说,“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的爱是没有刺的鱼肉”“妈妈的爱是一件件新衣服”,“妈妈的爱是冻得通红的手”(冬天洗衣服),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妈妈的爱。这不能不说是教师及时拓展教材的结果。

从学生富有童趣、富有创造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师生双方在课堂中已不仅仅满足于对课文的简单理解,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发现,学生的探究以及学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3、创设情境,体验教材。

案例17:川垣学校安玉娴老师在教《触摸春天》一课时,由反义词游戏入手。师:光明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黑暗。

是:同学们,你们喜欢光明还是黑暗? 生:光明。

师:大家都喜欢光明,而且我们每天用眼睛感受光明,可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看不见湛蓝的天空,看不见清澈的湖水,也看不见芬芳的花朵,他们每天生活在黑暗之中,那么他们的眼前是否也是一篇黑暗呢?今天我们走进盲童安静的内心世界,和她一起感受春光,触摸春天。

接着安老师让学生解决最难写的生字。

师:拿起你的笔,把“瞬”这个字在生字表旁边好好写一遍。写完的同学对照屏幕,看看你写对了没有。如果写错了,在旁边订正。

师:同学们写得不错。下面我们再写一遍,但是,这次请你闭上眼睛写。

生:闭目书写。师:比较一下自己写的这两个字,你觉得哪个字漂亮一点?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一个字漂亮一点,第二个字就差远了。因为是闭着眼睛写的。

师:写的时候是什么感觉?生:感觉一片漆黑。

师:眼前一片黑,所以就写成了这样。我们闭着眼睛写个字,都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盲童安静整天生活在黑暗当中,却做出了很多让我们惊奇的事。我们不由得要惊叹一声,她所做的一切真是一个——(板书:奇迹)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生动、鲜活的体验性活动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上课前,安老师安排的一次让学生的体验性活动,借助身边的道具红领巾来帮忙,让学生蒙住眼睛,然后让学生在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再让学生谈在本上写下字的感受,让学生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案例18:川垣学校马雪梅执教《歌声》的教学片段:

学生刘:绝望是什么意思?

学生杨:没有信心,灰心丧气。

师:你是怎么知道“灰心丧气”这个词的?

生:我在《比本领》这篇课文中学到的。

师:这就是积累词语的好处。瞧!现在用上了。

学生于:我想给大家挑点毛病,大家读“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了”,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读。

师:为什么要小声?

学生于:因为“筋疲力尽”已经没劲了。

师:不但没劲,还没有信心了,谁能读一读?让我们和绝望的马金钠在一起,看谁能把我们在座的人拉倒马金纳身旁。

学生一起读。

师:可绝望的马金纳此时却听到了歌声,你就是马金纳,此时,你在想什么?

学生李:我会很高兴,因为听到歌声,会有人救我。

师:她看到了生的希望。学生沙:他听到这首歌,会终身难忘,是这首歌救了他。师:马金纳此时浑身充满了———力量。此时,已不再是绝望的马金纳,而是一个充满力量的马金纳。我们来读一读,让我们体会到歌声的力量和神奇。

三、开发资源,学习内容“丰”起来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老师们积极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学生的吟诵品味,而且包括课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而是不断开发和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逐步领悟和习得学习语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广大教师首先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室、走廊入手动起了脑筋,努力使教室、走廊变成了学生发挥创造的小天地,展示才能的乐园,探索求知的空间。

走进我校低年级教室,不用介绍,也无须交谈,只要留意周围环境,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教育信息和课程价值取向。老师们都在努力创设着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教育环境,让环境在美化的同时,更突出其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许多学校的老师都巧妙地将环境按板块,设计呈现了相应的主题内容。

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老师们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以识字学习为重点的特点,纷纷把教室里的黑板、讲桌、门窗、卫生角、电视等实物上都一一贴上了相应的汉字,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视觉冲击与再现,潜移默化地时时处处渗透识字。尽管根据环境渗透的这些汉字并不是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但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很容易产生识字探究的兴趣,有效地为识字教学奠定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低年级学生大多善于表现自我,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与赞赏,于是很多教室老师们都为学生安排了“每日一读”、“诵读明星”、“文明礼仪”、“作品展示”等专题展示内容。教室的墙壁上有学生自己画的画,自己写的汉字、拼音,还有学生搜集的图片资料、续编的故事、仿写的儿歌„„生动丰富的环境创设,不仅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体味成功 的乐土,更是师生共做、共学、共享的平台以及提高阅读、思维、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段时间的尝试,老师们发现一成不变的内容会失去它原有的吸引力。环境创设要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还要根据学生成长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充分体现其开放性、动态化的特点,以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于是,环境创设由主题板块的呈现渐渐迈入与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拉得更近、贴得更紧的动态方式。老师们设计的环境,有的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有的是课堂进行中的探究场所,还有的是教学后的延伸拓展。

案例19:课改刚开始,川垣学校在学习了《人人都讲普通话》这篇课文后,开展了“普通话进家庭”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在家里既是说好普通话的带头人,又是指导爸爸妈妈说好普通话的小老师。小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帮助家长纠正青岛方言,在实践过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而更主动的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案例20:教材中每册都设计开放性的识字活动,川垣学校很多的老师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了“环境识字”、“每日一读”、“识字快车”、“扑克擂台”、“独立识字储蓄罐”等识字活动,把识字教学延伸拓展至各种教学活动的始终,并通过读书、读报、看广告牌、看车站牌、看电视、看电影等生活资源,拓展识字渠道,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用语文。许多学校为进一步延伸教材,还开展了每天诵读古诗、识字考级、阅读摘抄、“海阔天空”小演讲、查找搜集资料等活动。

案例21:川垣学校还创造性的开设了“美工与阅读”课,将折纸、捏橡皮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美工制作与儿歌、故事、古诗、科学知识等阅读内容互相融合,穿插进行,学生在认知、实践、欣赏、感悟、想象、创造的愉悦环境中多方收益,其乐融融。

案例22:课改以来,川垣学校纷纷开展“识字大比拼”、“识字万花筒”等扩大学生识字量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到生活的大课堂中主动的认识更多的字。还创建了学生自己的文学团体,办起了《小树苗报》,给学生一方自己的小天地,用童心看世界,用童言诉心声。连一年级的学生也被吸引,学着用拼音写的文章,积极投稿,被发表在报上 了。

案例23:结合《爱护》这一主题单元,川垣学校白登祥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争做绿色小使者”活动。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观看了学校附近被破坏了的植物,然后与学生一起制作了“护绿宣传牌”,指导学生在宣传牌上写下了“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请不要踩我”,“我有生命,请爱护我”等话语,还配上了自己画的画作为装饰。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做的宣传牌在春风中守卫在草地上,都兴奋的欢呼起来。从此,学生们对花草树木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经常去给小树、小草和花儿浇水,看到有同学摘花和采叶的行为就上前劝说,爱护植物的意识已经深深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了。

尽管我校乘课改的东风,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水平、教育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通过反思,我们认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重新认识。如:教师教学行为与先进的教育观念尚有差距;学校间、教师间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还存在不均衡性;教师的教学素养不能充分满足课改的需要;关注课程多维度目标的同时有忽视双基能力的趋势等等。

然而,我们坚信课程实验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的过程。在今后不断的探索与创造中,我们将一如既往、与时俱进、不断反思,为了教育也为了孩子,使课程改革实验在我们的汗水与智慧中,不断成熟、完善。

20012年4月18日

下载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改案例——尝试教学

    课改案例 小学数学《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

    小学语文教学课改经验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课改经验论文 我是一名刚刚接触小学语文的新教师,对于我来说,语文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但是我知道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学习语......

    语文教学课改工作总结

    语文教学课改工作总结 李雪华 时间飞快,本学期行将完毕,回忆本人阅历的教学路途,有艰苦,有欢乐,留下很多回想,在此将本人的教学阅历作如下总结: 一、持之以恒地培育良好的学......

    初中语文教学课改案例征文

    初中语文教学课改案例征文 创设情境感悟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及反思 搬经镇中陈梅 教学案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和壮......

    广西小学语文教学课改十年之我见 °

    广西小学语文教学课改十年之我见 宋冬连 摘要:国家实施课程改革近十年,广大中小学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异的教学成果,极大地推动......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改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高官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课改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工作又将结束,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将暂告一段落。在本学期中,本人对照教学计划,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改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改工作总结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又度过了颇有收获的一年。现在就实施新课标过程中的体会做如下总结: 一、转变教师角色,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转变是......

    小学语文老师课改事迹材料

    小学语文教师课改事迹材料 XXX小学XXX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自1989年踏入教师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身正为师、德高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