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德育渗透

时间:2019-05-12 23:3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阳德育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阳德育渗透》。

第一篇:杨阳德育渗透

2010——2011第一学期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三(3)杨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传授的同时要重视德育的渗透。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套思想性很强的教材,其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做人的道理,还有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绝好材料。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利用教学之便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就占有绝对大的优势了。这同时也就对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任务,要让我们语文老师去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实施德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该怎样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呢?根据自己几年以来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读中理解,理解中渗透

我们都知道,教学时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而语文教学要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文道统一”的原则,也就是说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句的分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例如,《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它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为了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从简介天都峰入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初读课文,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再读一读。接着默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指导朗读,学生练读,评读,从充分的读中体会天都峰的高与险。教师小结,引出三、四、五自然段的教学。先让学生自读这三个自然段,并且边读边画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老师再出示两个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通过让学生理解句子体会到“我”那种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进一步地感悟。经过这样的教学也就达到了我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从中对学生也进行了很好的德育渗透。再例如,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也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解析,分析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深入理解和体会之后,再进行这篇课文的朗读指导,通过前面的理解和体会,学生已能很好的朗读出情感,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诵读,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渗透德育

实施德育和智育的统一,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辅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模拟出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资源,表演课本剧等创设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寓教于乐,有效地激发出教师所期望的情感,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比如我在教学《观潮》时创设的情景,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3、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比如:作文、随笔、演讲等。

作文、随笔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随笔和作文当中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教师则可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我在开学时的一篇随笔中发现,班里一个女生对自己平平的外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在班里低人一等,字里行间流露出苦闷的心情,我在给她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如果说女孩是一本书,漂亮的女孩就如同一本封面很吸引人的书,但内容并不一定很好,而平凡的女孩虽没有漂亮的封面,却有充实的内容,同样独具魅力,知道吗?”后来,这个女生悄悄地改变了许多,开朗了,活泼了,并且在期末语文考试中,取得了全年级第一的高分。所以,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留意学生在随笔、作文中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有时,也许我们的一句告诫,一声叮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此外,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也是我们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契机。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出了一点小事故,我就灵机一动,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设计了一次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我把演讲任务布置给学生之后,学生马上开始着手准备,找例子的找例子,写演讲稿的写演讲稿,分工明确。到演讲时不难发现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其实在准备的过程中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交通安全的教育。在演讲后,老师进行讲评时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又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并不单单是这一次的演讲是德育渗透的机会,平时演讲时对于那些流露出消极情绪的学生,在讲评时应暗示其要乐观向上;流露出自满情绪的,应提醒他戒骄戒躁;心存迷茫和困惑的,应及时帮助指导。

(二)语文课外活动是除了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渗透外的另一个有效途径。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育,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让学生多读书,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固然是好的,但是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不放过。比如,在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是一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机会。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以“嫦娥奔月”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活动中让学生明白了“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千年的传说,已经不再是神话,它在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不断的努力之下变成了现实。通过这个主题班会不但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现在的科技实力,还对他们

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活动的设计不但要抓住机会,还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小学生还处于幼稚、懵懂、依赖性强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他们的思想还是空白时期,非常的单纯。因此,设计语文课外活动时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还有主题班会等。而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还是思维力都已接近成人水平,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评析会、演讲会、辩论会以及建立文学社团等,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写日记就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写日记不但能重温往事,而且有益于未来,是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训练。它也越来越被学校和家长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日记每天都要写,贵在坚持,一天不记就不叫日记。这也就起到了教人坚持不懈的作用。教师 语文课外活动还有编写黑板报、墙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交流会,写心得体会、读后感等。这些语文课外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小学生很单纯,就像是一张白纸,老师给他们涂上什么颜色,他们就是什么颜色,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又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指导学生写好日记,丰富德育工作。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中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既有成熟的心理特点,也有稚嫩的心理特点,一方面体力、智力的迅速发展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又经验不足,情绪多变,依然存在幼稚性、依赖性、冲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现今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学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期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所以,必须以培养合格的新世纪人才的战略眼光认识德育工作,并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务必注重实效,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们常用“德才兼备”这个词来评价心目中优秀的人才,可见“德”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对于一个团体、一个国家来说,“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以德服人”这是一个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最好的手段。一个国家的公民道德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因为“德”是人的精神统帅,而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总结之后,我发现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实

德育是一种精神品质的教育,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精神思潮下,人们的心态十分浮躁。如果此时老师的德育还是依靠说套话,戴高帽,这样的德育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无法引起学生的思索,至多就是一股吹过耳旁的风。所以,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应联系实际,让德育有根可寻。

(一)踏踏实实立足文本

语文课中选编的教材,大都既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性。如果教师能立足文本,通过品词析句,推敲品味,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那么我们的德育就不会只是一句空话。曾经就有这么一个例子深深地震撼过我。记得是前几年,我区的黄雷英老师执教《军神》这一课,黄雷英老师首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在学生自我研读后,选择学生研读过程中最集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沃克医生说遇到了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说刘伯承是军神?”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在手术中“一声不吭”,手术时忍住巨痛甚至把身下的白垫单抓破的行动中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当学生和老师被刘伯承准确地说出手术用了72刀深深地震撼,而不由自主地数了起来的时候,教室里的空气都凝固了,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为刘伯承的意志所感动。下课铃声响了,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最后大家发出由衷地赞叹“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样的德育就是立足文本的德育,有根的德育。

(二)实实在在联系学生实际。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聪明机灵,敢说敢想,可是由于长期的万千宠爱于一身,造成了他们既有远大的理想,行动起来又举步为艰的特性。如果我们在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中不能联系学生实际,那么这德育就是无效的的德育,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的作用。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执教《请求》一文是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为学生设定了“培养自立自强的志向”的目标。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话,说说对老师、父母的要求,学生大都说父母管束太严,管束太多还把自己当小孩子。其实自己已经长大,能自己管好自己了。听了学生们的肺腑之言,我也挺激动。“对,是该让父母放手了!我们要让自己的行动让父母看到我们的成长。”孩子们一呼百应,大家大谈了自己的打算。什么自己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什么放学坚决不让父母接送等等,真是一片雄心壮志。我也为自己成功的德育而沾沾自喜。可是不到一星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了,甚至有一位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孩子顶嘴连连,说是再也不让她了解学习情况了。这样的德育就是一种高估学生的能力而引起的负面的德育。

二、活

德育不是教条,不是死板的条条框框,德育是一种熏陶和陶冶。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需要我们贴近现实,合理利用教材,以语文为平台,开拓领域,使德育与社会生活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教育内容更有针对性,也才能更有效.(一)活用教材,切紧时代脉搏。

德育要有吸引力、说服力、教育力,就要有源头活水。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活用教材,切紧时代脉搏,让语文中的德育渗透充满生命力。在上学期执教《新的跨越》一课时,恰逢我国航天事业传来“神六上天”的喜讯。我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及时地收集与“神六”有关的消息。有的孩子拿来了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报道,有的欣喜地向大家展示印有飞船升空全过程的图片。大家最感兴趣的是火箭。通过研究大家发现用于“神六”发射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就是在“长征二号E”型火箭基础上发展而来,性能更好,已经成功地将4艘无人飞船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到100%。听到这样的消息大家无不为中国航天事业新的跨越感到无比的自豪。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合理利用,使学生的德育更富有现实意义.(二)树立“大语文”观,活化德育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学习机会。而德育的内容也十分宽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把德育落到实处。在本学期我班就开设了“小眼睛看大世界”的作文专栏。学生纷纷把自己看到的社会生活的用文字描绘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今年的三八节我校搞了“我为妈妈洗洗脚”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投稿十分踊跃。“妈妈,摸着你粗糙的双脚,我知道你的辛苦和劳累。这一次为你洗脚只是女儿最小的回报。”“妈妈,我爱你,今天我终于有了属于我的表达方式——为你洗一次脚。”“看着妈妈布满老茧的脚,我不禁有点难过。我想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会用我的努力换来你的笑容的。”一份份稿件都洋溢着对母亲的爱.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体现德育教学中的知行统一的原则.这样的德育比任何的说教都成功。

三、新

新时代,新气象,德育也应该有自己的新鲜度。语文中的德育渗透要寓德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同时德育也要针对社会关注的德育热点问题,使德育常说常新,与时俱进。

(一)语文德育的形式要有创新。

形式虽然从浅层次上看是一个表面的内容,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一种形式上的变化,能让德育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春》这一课的时候,我根据“体会春天的景色美,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的德育目标,把语文课堂放到学校的大操场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自摸摸身边的小草,感受柔和的春风,一种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结束时关于春天特点的讨论,更是道出了孩子心声“我想作者一定和我们一样放眼望去到处是缤纷的色彩,所以作者才会把春天比作小姑娘。”“春天的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给人一种力量,所以作者说春天是健壮的青年。”“那柳条和小草都刚伸出头,春天有好多事物都是刚长个头,春天当然是个小娃娃了。”最后孩子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异口同声地道出自己的感受“春天太美了,春天我们爱你”老师一份形式上的小小改变,让学生有了一次与大自然的接触,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德育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二)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手段。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眼前的崭新课题。可是我想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比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语文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发布学生的习作,都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认识网络的用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的方式。

新时代,新德育。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第二篇:2010-2011第二学年三杨阳德育渗透

2010——2011第二学期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三(3)杨阳

德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们常用“德才兼备”这个词来评价心目中优秀的人才,可见“德”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对于一个团体、一个国家来说,“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以德服人”这是一个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最好的手段。一个国家的公民道德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因为“德”是人的精神统帅,而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总结之后,我发现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读中理解,理解中渗透

我们都知道,教学时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而语文教学要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文道统一”的原则,也就是说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句的分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例如,《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它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为了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从简介天都峰入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初读课文,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再读一读。接着默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指导朗读,学生练读,评读,从充分的读中体会天都峰的高与险。教师小结,引出三、四、五自然段的教学。先让学生自读这三个自然段,并且边读边画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老师再出示两个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通过让学生理解句子体会到“我”那种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进一步地感悟。经过这样的教学也就达到了我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从中对学生也进行了很好的德育渗透。再例如,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也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解析,分析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深入理解和体会之后,再进行这篇课文的朗读指导,通过前面的理解和体会,学生已能很好的朗读出情感,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诵读,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渗透德育

实施德育和智育的统一,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辅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模拟出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资源,表演课本剧等创设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寓教于乐,有效地激发出教师所期望的情感,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比如我在教学《观潮》时创设的情景,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三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比如:作文、随笔、演讲等。

作文、随笔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随笔和作文当中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教师则可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我在开学时的一篇随笔中发现,班里一个女生对自己平平的外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在班里低人一等,字里行间流露出苦闷的心情,我在给她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如果说女孩是一本书,漂亮的女孩就如同一本封面很吸引人的书,但内容并不一定很好,而平凡的女孩虽没有漂亮的封面,却有充实的内容,同样独具魅力,知道吗?”后来,这个女生悄悄地改变了许多,开朗了,活泼了,并且在期末语文考试中,取得了全年级第一的高分。所以,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留意学生在随笔、作文中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有时,也许我们的一句告诫,一声叮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此外,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也是我们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契机。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出了一点小事故,我就灵机一动,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设计了一次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我把演讲任务布置给学生之后,学生马上开始着手准备,找例子的找例子,写演讲稿的写演讲稿,分工明确。到演讲时不难发现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其实在准备的过程中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交通安全的教育。在演讲后,老师进行讲评时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又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并不单单是这一次的演讲是德育渗透的机会,平时演讲时对于那些流露出消极情绪的学生,在讲评时应暗示其要乐观向上;流露出自满情绪的,应提醒他戒骄戒躁;心存迷茫和困惑的,应及时帮助指导。

总之,新时代,新德育。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第三篇:德育渗透

学生德育渗透课例

-------在文本里感受爱的力量

海林林业局子弟小学 罗娜

《掌声》是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教学中我给了孩子们一个亲和、阳光的课堂。

通过让学生对小英前后的对比,在轮到小英上台演讲,及小英一摇一晃走上讲台时的同学们目光的对比,及同学们两掌声的对比,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同学们的掌声中包含了对小英的鼓励、支持、信任、赞美、欣赏,正是同学们的爱心,才使得小英由原来的自卑、忧郁变为自信开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从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要把自已的掌声送给别人的道理。

两次“目光”第一次是:轮到小英上台演讲时,同学们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此时,同学们的目光中,可能包含着关注、期待,甚至也有少数学生准备看笑话的意思。但等到小英犹豫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红着眼圈,准备走向讲台时,同学们的目光为“注视”。此时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励、支持和信任。这样才有当小英刚刚在讲台上站定,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的情况出现。教学中我抓住这些,引导学生理解,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目光到掌声”,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同学们对小英态度的变化。

文中“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这句,我引导学生对“骤然间”的意思进行了理解,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骤然间”在这句中使用的准确,是“突然间、忽然间、一瞬间”所不够替代的。

在通过三次对比之后,学生体会到了小英的来信的意思和作者在文章最后发自内心的感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文本,对同学们掌声引起小英的变化进行整体的梳理把握同时,我注重拓宽教材精神领域,把爱化做支持、鼓励、表扬、赞许。

课后,布置大家写了两个小练笔《我要把掌声送给„„》和《爱的表达方式》。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让我们珍惜他人给予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最需要的人。此时课堂充满人文性和生命力,人性与语言的魅力荡涤着孩子们的心灵,你和我的心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

上完这节课,我和学生都久久地沉浸在爱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从中领悟到: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做生命的飞翔和超越。

第四篇:德育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德育内容都能在体育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与德育密切相关。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包括有诸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等品质。这些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教师应该利用时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这种自发意识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的品质。同样,也会有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暴露出缺乏某些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的现象。这一切,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上既能达到增强体的目的,又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德育渗透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会面对很多环保问题,如在练习中要求学生不要践踏草地;不要随地扔垃圾;对于学校场地的爱护,以及对学校环境的保护,所以我在上课前对运动场进行撒水,以免引起尘土飞扬。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思想品质。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敢、机智、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性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通过常规的严格要求,有利于良好班风形成。

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努力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理论课教学中,体育教材也有鲜明的思想性。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感情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德教育的最好时机。通过球类、田径项目,体育游戏等教材,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荣誉、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材,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健美操教材,进行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教育,提高审美能力;通过体操教学中的互相帮助、保护,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通过布置场地、器材收拾,进行热爱劳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等。

利用教学中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体育课组织工作重点,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共同完成体育课的任务,同时也是贯彻教育因素的重要环节。如通过课的任务、要求、目的的下达,以及讲解动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整队、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强化纪律观念;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采用分组练习,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及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投掷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守纪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通过结束部分小结讲评,结合表扬与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在体育课的整个组织教法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必须精心协调、严密组织,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踏踏实实、不畏艰难的作风和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运用榜样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如当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中重振雄风凭中国人特有的志气,再次获得冠军,为祖国争得荣誉时;当刘翔在奥运比赛中获得金牌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为革命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培养他们获得强健体魄的信念,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榜样作用:每年选出体育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表扬,这对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的效果。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谈吐文明、衣着整洁,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后进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这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体育教学中坚持德育教育,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美的情操,使他们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这学期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让学生养成好的思想品质,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素质提高,进而有利于学校德育管理和教学。

第五篇:杨阳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三下乡”实践总结论文

作为一名大学生,漫长的暑假自然不能仅仅坐在电脑前面,吹着空调,喝着冷饮,就这么磨磨蹭蹭地荒废掉。我觉得应该要找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做做,让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

本着了解农村,体验生活,调查社会的原则,为了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精神,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暑假,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暑期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我第一次以组队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这个暑假我经历了一次有意义的、难忘的暑期“三下乡”之旅。总的来说,我受益良多。

我们“三下乡”的地点是赛罕区罗家营村,在这里留下了我们美好的回忆~调皮可爱的孩子,热情友好的村民,憨厚可爱的老大爷,幽默的幼儿园“院长”······虽然三下乡只有短短的几天,但留给我们的却是一辈子的回忆!古之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振兴祖国、发展世界的历史重任,但同时我们也是娇嫩的一代,没有像老一辈那样经历过风风雨雨,因此这次“三下乡”活动带给我们的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因为我们知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们社会服务意识的绝佳时机,能够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今后融入社会。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当我们真正深入基层、了解了基层之后,大学生对待社会的态度变得成熟的多、宽容的多,能够成为社会志愿者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欣喜与荣幸。这不仅仅是一次体验社会展现自我的舞台,更是一次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机会。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感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它不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更使我们学会了什么是拼搏,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团结!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罗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看着村民们高高兴兴的看着我们表演的文艺节目,看着经过我们打扫的地方干干净净,看着我们的知识讲座很受关注,我们真的觉得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从活动进入最后的筹备开始,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团结的力量。我们齐心合力的备课,我们认真的排练,我们激励的讨论,我们······这一切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精神就应该是这样的。十六名队员在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群,总有众多挑战和艰难,但是,当二十个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互助,挑战艰难,这是本次罗家村行的主旋律。

7月23号在阳光广场,我们进行了动员大会,队员们都激情澎湃,充满了信心。会上,我们队长高俊杰在讲话中强调,社会实践是爱国明理的坚定行动,要热情参与;社会实践是自我成才的重要经历,要予以重视;社会实践是融入社会的绝佳机会,要予以珍惜。同时他要求,各实践小队要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要在认真实践上下功夫,要在广泛宣传上下功夫,要在总结工作上下功夫,扎扎

实实的完成预期任务。

7月24号,我们进入了呼和浩特市巴彦镇罗家营村。我们首先为村民们做了关于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宣传。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最贴近百姓生活的现场宣讲、乡村广播、时政基础常识竞答、传单发放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解读党的“十二五”规划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内容。宣讲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的关注。同时我们针对建党90周年、民生问题进行了调研,对农民的生活现状做了大体的了解,并协助村委会了解了当地的民生现状,在提高自身、体验生活的同时,更成为促进人民和政府之间交流的特殊力量。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近农民群众。我们体会到作为大学生,要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争取学业有成,多为国家和普通老百姓多做一些贡献。”

7月25号,我们的卫生小分队行动了,我们在街道上和小区内做了清扫,同时也做了一些关于卫生的宣传。同学们都不怕脏,不怕累,清除墙上的污迹和地上的垃圾。虽然累,但是大家脸上都是一副很自愿,很乐意的表情。通过活动,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讲卫生的重要性,在以后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做完卫生后,我们的文化宣传小分队又开始行动了,我们唱歌跳舞,还做了诗歌朗诵等文艺节目。在节目中,大家还与村民们合唱歌曲,气氛非常愉快。村名们都特别喜欢,不停地鼓掌,我们的心情也特别愉快。最后我们还去了一所幼儿园,与那里的小朋友联欢,和他们做游戏,辅导他们做功课。可以看出来他们非常喜欢和我们玩,最后我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拍照留了纪念。

搞卫生、宣传、趣味幼儿园、文娱汇演······这过程的点点滴滴,我仍然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录。每次,当我想起大伙在例会上激烈讨论的情景,我满腔热情;当我想起在每次活动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时,我满怀感动;当我想起学生淳朴的笑容时,我满盈开心······成长看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经历中体会成长。这种成长,何其珍贵!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更加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经历了下乡的再次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仍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总之,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有意义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清楚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当然,在我们这次活动取得丰收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的工作也仍存在着诸多不足或做得不够的地方,如对下乡的总体认识还不够深刻,由于缺乏经验,一些准备工作跟实际的工作有一定差距,一些工作细节也还考虑或做得不到位等。但我们依然相信,有收获,有经验,有挫折,有教训的活动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完整的实践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这也是一份社会责任感,用我们所学的去回馈给予我们更多的社会。一步一脚印,希望我们的足迹可以遍布乡村每个角落,让希望在乡村中蔓延。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前面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每个人都将年轻,都将正年轻,都将年轻过,上天只给每个人一次年轻的机会。现在正当年轻的我们有着许多许多的梦想,我们正一个一个去实现它们,或许我们的步履没有长者的坚定,又或许我们的眼光没有长者的长远,又或许我们的思维没有长者的成熟,但这是我们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我们唯一的筹码就是我们的青春。青春年少时正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青春与热情,凭着真情与能力,无论前方的路怎么样,我们能行。

一次活动,一个过程,一段难忘的记忆。我想我们的每个队员在这次活动中都有不少的收获。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现在,对我而言,这也将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在这里,我将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带着感动与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生命长河,投身于以后的工作建设中去!

下载杨阳德育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阳德育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渗透论文(范文)

    浅谈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倡“文以载道”,重视文与道的相统一。这说的是,文章是语言文字和它所传达的思想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鉴赏一......

    德育渗透心得体会

    德育渗透心得体会1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

    德育渗透心得体会

    德育渗透心得体会三篇【篇一】学校是育人的阵地,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大环境,我们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要求每个班开展德育实践周的活动,符合教书育人的教学要求。上一周,我们14影技1......

    德育渗透教案

    云峰中学2013春季七年级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教案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检验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

    德育渗透教案

    2013—2014(上)学期音乐德育渗透教案 王醒辰 第一单元 《难忘岁月》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

    德育渗透教案

    课题:蜻蜓飞飞 德育渗透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学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蜻蜓的美。 3、掌握创作的基本方法并以蜻......

    德育渗透总结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

    德育渗透教案(汇编)

    二年级语文上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