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教育阶段,探索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总结
基础教育阶段,探索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阶段性总结
双庙明德学校
135互动课堂我们已经实验了三个月,教师们积极参与,热情很高,行动迅速,课堂日趋精彩灵动。从理念的更新到行动的落实,我们的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再学习、再研究、再实践,教师们基本熟悉135互动课堂教学通识及各类型课的模式,在实践上初见成效。教师们教科研能力提高了,专业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的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教学活动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新局面。现在就来逐一清点,为我们今后的课改实验点亮一盏闪耀的明灯。
一.组织和发动全校师生同心同德,转变观念,积极投身课改 135互动课堂首先是和谐、生态、文化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在这样的氛围下,师生感受敏锐,思维灵活,记忆深刻而牢固,学习效率提高。135互动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于课堂聚焦处,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准确定位,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发兴趣,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教师应准确把握课标,钻研教材,根据新理念,精心设计导学卡,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让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真正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凯洛夫五环节教学法(1、组织教学;
2、检查教学
3、传授和学习新课;
4、巩固新课;
5、布置作业)在中小学广泛流行,在老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如何在课改中 寻求突破,认真贯彻落实好教育局推出的135课程改革,我校的做法是:
1、用好政策,先是自上而下,然后再自下而上。坚信教育局推进课改的决心和力度,坚信135课改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制度。学校修订了教师业务量化标准、课堂教学标准、师生奖惩制度、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考核标准、骨干教师评选标准等相关制度,以确保课改的顺利推进。
2、借势造势:学习杜郎口课改经验,通过课改使学校焕发生机,逐渐淡化教师的作用,强化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教师观摩杜郎口课堂教学实录,观摩、学习优秀教学课例,学习经验,为我所用。
3、通过学习、培训、辅导、校本研修等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掌握内涵,形成理论,深入实践,尤其是加强对学生和学习小组的培训。我校先后两次对行政组长、学科小组长进行培训,还组织所有行政小组长观摩了一节九年级英语课,对小组长组织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学习小组的活动效率有了较大提高。
二、课改伊始,迅速切准脉口,解决教师无从着手,学生无所适从的问题。
我校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首先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组建新的班级学习单元—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风格、学习成绩等方面优化组合;创建小组文化,设计组规、祖训、组徽;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单对桌、面对面,组内分工,职责明确。
135互动课堂要做到形具神似,让学生“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的精彩度,我校的做法是:
1、创建班级课改文化:以书写标语,上课喊口号等方式营造135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参与,善于组织,精于总结;
2、探索课堂学生评价方案:以积分卡、积分表、评价表,星星、奖杯、晋级评奖等方式,显性评价学生的课堂精彩表现;
3、搭建班级学生展示的平台:利用教室墙面加装黑板,为各小组提供板擦、粉笔盒、五彩粉笔,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到黑板上去书写、演练。能让学生站着背的不能坐着背,能到黑板上书写的不在本上写,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
4、改变对教师课堂评价:传统评价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重视少数优秀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135互动课堂更侧重看学生学得怎么样,特别重视“弱势群体”在课堂上发言没有、有无进步。
三.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增强了教师们的教科研意识,助推了互动课堂教学的推进。
135互动课堂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解放孩子的途径,是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体现。老师们由开始的迷茫逐渐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规律,现在是越来越顺手了。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探索中前行。通过听课,观摩,学习,接受教研室的专家引领,现在我们的教师都已经上的有模有样了。我们实施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融合了大家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有主备、副备,每个老师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但同时又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最终发到学生手里的导学卡,是集体的智慧的结晶。我们每一个课题老师并不是孤军作战,闭门造车。我们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每月进行一次集体交流活动,做到经验共享,互相解疑答惑,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在活动中,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益,我们也感受到了教科研带来的好处。因此,教师们普遍增强了教科研意识,能在实践中主动地思考、总结、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1、主题教研,帮助我们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困惑。
课改开始,导学卡编制成了制约课改前行的拦路石,导学卡三类问题设计数量、针对性、时间预设等均出现问题,课堂教学不流畅,主线不明,环节过渡不畅,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为此,学校组织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再学习135通识教学设计、导学卡编制要求及各科135互动课堂解读材料,教研组长亲自上示范课,通过听课,研讨,再听课,再研讨,老师们过了导学卡编制关。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深入,通过查课、听课、活动,发现学习小组动起来了,课堂展示面大了,人数比以前多了,但学习小组活动的效率低,学习小组不能形成凝聚力,勇于参与,积极思考,乐于倾听,敢于质疑的良好风气没有形成。针对这些现象,教学处组织了两次行政组长、学科小组长培训,组织所有行政组长观摩了宋春玉主任的九年级英语课,通过观摩,极大促进了学习小组的建设。通过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学习小组文化建设,导学卡编制,自主学习、小组长组织活动能力、课堂展示的困惑、难题基本得以解决,但可操作、行之有效的学习小组显性评价一直制约了135互动课堂教学,学校出台了试行方案,但不易操作,加大了科任教师及小组长的负担,激励性也不强,不能有效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为此,蒋校长先后组织召开了四次不同层次的会议研究制定学习小组评价方案,通过调研、讨论、征求意见,终于出台了可操作性强的星级评价方案,从学生考勤;课前检查,完成导学卡,合作学习,课堂展示,质疑答疑,课堂检测,课堂纪律八个方面对学生及学习小组进行显性评价。
2、教研室专家的及时视导,促进了教师的迅速成长
教研室领导及中小学教研员,先后四次对我校135互动课堂进行调研室导,对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使教师们驾驭135互动课堂的能力有较大提高,课堂教学日趋精彩灵动。宋春玉、肖丽萍、李素华、李景松、肖晔、白立华等多名教师成为135课改的中坚力量,我校有五名教师在课改推进会活动中,作为学科带头人为与会领导及教师做了示范课,反响良好,受到领导及观课教师的好评。
3、课题研究,提高了课堂效率,解放了师生。
学校坚持教研、科研一体化之路,确立了《135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的校域课题,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总结经验,实现了专业成长,提高了驾驭135互动课堂的能力,也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这正是我们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初衷。135互动课堂改革,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习习惯改善了,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敢于质疑,乐于探究的习惯得以形成,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发展兴趣爱好,进行课外阅读……135互动课堂,使教师们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体验到职业幸福,从而更加热爱本职工作。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随着135互动课堂的推进,还存在一些困惑:
1、大量印制导学卡,学校经费难以承受和支撑。我校已着手利用班班通投影技术和四周的黑板来解决学习目标和学生演练问题。
2、学生的作业如何调整。留作业其实质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的延续。我校为了适应课改,准备学习外部经验,增设预习笔记和双色纠错本。
3、最令领导老师放不下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问题。这事关学生的成长,教育事业的成败和学校的存亡。课改初期,因学生适应问题、部分教师的素质问题、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很有可能导致短期内成绩下降。
135互动课堂改革实施三个多月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的路还很长,我们期待更多的老师尽快成长起来,在课改舞台上展示自我,脱颖而出,积极参与,不懈努力,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用信心和责任心使学生自信、有尊严、快乐成长,使135互动课堂改革推向深入,结出硕果。
第二篇:改。普通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
《普通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临江市第二中学
按照白山市教育学院《关于在普通高中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通知》要求,针对我校在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在我校“优化教学设计,争创高效课堂”主题教研系列活动探索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使我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工作制度化、全员化、常态化,现制定《普通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学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方针,努力践行“夯实基础,分类推进,提高质量,多元发展”的教学改革之路。将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课堂上。减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无效、低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改进教法、学法为途径,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现状,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元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能力方面的持续提升。
二、活动目标及措施 1.增加集体备课的深度。
针对新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确定集体备课的主题,选择实验班和有操作能力的教师主备,其他教师辅备,注重“高效”的可操作性。具体流程如下:预告主题----群议主题-----集体定教-----个性补教。使集体备课活动主题化、规范化。每个教研组要求至少每2周集体备课一次,主备教师上交教务处详案,教研组长上交教研室集体备课记录。
按照《临江二中教学常规检查改革方案》的要求,教务处每月组织教学常规考核小组对教师教案进行检查与评定。并按照《优秀教案评定标准》认定优秀,与本月的效益奖和本学期的各项评比挂钩。
2.落实课堂新模式实施的效度。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安排每学期至少上1次大型公开课,践行新模式,保证“两种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提倡同课异构的比较和实验班与平行班的纵、横向的跟踪对比研究。在多媒体进行,教学校长、教研主任、教研组长和相关科目教师出席听课。
学法上,要求明确目标,先学后教。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合作学习、多元互动、教师适时介入,课后拓展延伸,形成课堂学习高效链条。
教法上,要求以教导学,优化教学策略,有机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主管领导随堂听课,并竭力邀请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研修院、教科所等上级指导部门光临指导,给教师提供与专家当面交流的宝贵机会,使教师教学行为得到理论层面的分析和阐述,规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动力。3.拓宽听、评课互动的广度。
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每月至少听课6节,中年教师每月听课至少4节。听课教师要求做有准备的听课,课后主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说课和自评,听课教师结合课堂观察和自己的预设进行评价,教研组长跟进主持互评,通过多元评价,解剖课堂教学,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再生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课堂真正走向“高效”。每位教师月终上交教研室听课记录、教研笔记、教育叙事,教研组上交教研室集体评课记录。
及基本方法,确定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本教研组课题开展情况,教研组长根据学科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优势定位研究分类,细化分工。
(三)课堂实践阶段(上)(2013年 4—7月)
1.教研室在学校服务器FTP://211.141.79.138/ jiaoyanshi(教研室)投放高效课例录像,教师“临帖”实践,争取“破贴”。
2.教学校长组织听课组随堂听课,观察课堂表现,课后由备课组长即时出题抽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召开学生座谈会,反馈高效课堂的落实情况。
3.实验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的小组管理,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研究不同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不同。
4.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进行校际交流和聆听专家课堂。
5.调研反思,找出问题和差距。教研组长组织教师根据高效课堂的实施,通过自评、互评梳理本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按共性问题、个别问题分类,研讨对策,调整下学期的活动方案,以确保活动有效进行。
(四)课堂实践阶段(下)(2013年 9—10月)
1.针对上学期“高效课堂模式探索与研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结合新学期教材的需要,进行集体探讨,避免出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环节,嫁接成功经验。进行针对性的尝试,争取有突破和创新。
2.各教研组做好本学科教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各种课型的教学实况录象、实验班纵、横向对比数据资料、各学科修改完善后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师、学生各类获奖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存入教研室在学校服务器FTP://211.141.79.138/
第三篇: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在我校实施以来,课题组积极申请立项,完善上报了子课题申请评审书,确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结合全县“三公开”新课堂教学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培训为主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组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培训,夯实课题理念。1、3月25日——4月3日,组织安排各学校领导和相关学科教师参加我县新课堂“三公开”教学暨能手考核听评
课的研讨活动。2、4月28日,组织安排全校16名教师到阳城三小进行了白板使用的相关培训,我校骨干教师郝学东,于5月4日下午,面向本校全体教师举行了关于电子白板的功能及基本操作培训活动。3、4月29日,选派课题组领导和教师赴蟒河镇台头完小参加特级教师示范讲学活动。4、5月8日上午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首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技能大赛”获奖优秀课展示网络直播。5、5月15日我校组织了数学学科听、评课教研活动,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杨二兵、原鹏飞老师应邀到校听课指导。
6、本学期课题组共组织5次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内容包含:“导学案”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如何结合;如何在“四步导学”课堂上关注生成资源;如何在“四步导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怎样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如何充分发挥小组作用,用好评价武器。
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学习、取经,及时组织参加活动的教师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谈感受,讲收获,交流心得,并形成文字材料及时在阳城教育博客专栏进行网络研讨,为我校开展“三公开”教学活动树立了样本,有力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明确了探索“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搞活动,落实模式应用。
(一)强化课改模式规范化。
2013年12月,12月,我校确立了新课堂课改模式阶段目标,强力推行“四步导学”模式上课,各教研组积极调整、完善教研组教研、课改方案,开展了各学科“四步导学”生动课堂教学及小组活动展示,进行了“我与课改共成长” 专题课改论坛。通过组织评议,推选出我校
课改之星3人:宋蒲红、郭育平、吉云芳。2014年6月举办了第二届“生动课堂”课改论坛,建立了“课改名师”档案。此举有力推动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规范化”实施。
(二)推行课改工作常态化。
1、积极研制高质量的导学案。逐级审核导学案,从领导到教师人人参与导学案的编写、审核、定稿,从而提升导学案的编写质量。
2、领导推门听课、教研常态化。校领导坚持定时不定时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抓教学、抓教研,听课后随即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专题教研。要求学生人人备有语文积累本、数学纠错本,教师实行周批阅,并且纳入教师平时考核。
3、坚持进行质量监测。本学期共进行了两次教学质量监测反思分析,查找学科教学漏洞,并进行针对性研讨。
(三)综合实践活动标准化。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县展契机,我们积极研究,及时修订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完善适合寄宿制小学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四)校际教研讲座促进化。
2013年12月20日,我校和阳城县实验小学8位教师进行了校际教研活动,经过听课、互动交流研讨,从而明确了课改实践方向,坚定了全体教师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鼓舞了我校全体教师投身课改的信念。
(五)领导深入教学经常化。
我校建立了课堂巡查制度,坚持每周进行督查,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主动参加教研,实现了教学管理常态化,教科研活动经常化。
三、建模式,保障学科覆盖。
本学期以来,我校围绕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立足新课堂,运用新模式,教学“三公开”,研讨常态课,扎实开展听、评课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扎实推进课改。“三公开”教
学公开课活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学科均进行了两轮公开教学研讨;科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体育、美术、地方与校本课程等学科进行了1次公开教学研讨,每次活动均由学校领导班子牵头,各教研组及时依托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各学科相关研究活动情况在阳城教育网、阳城教研博客、阳城在线网进行了报道。)
本学期公开课的展示奇葩朵朵,姹紫嫣红,浓墨重彩,可圈可点,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实”、四“突出”、五“转变”。三“实”,即课堂真实,教风朴实,训练扎实。四“突出”,即突出“四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突出学法指导,突出赏识、评价,突出个性化教学。五“转变”,即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接受学习向重探究性学习转变,由重关注学习结果向重关注学习过程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学科为中心向学科整合
转变。具体情况如下:
1、三月份进行了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教导主任李晋龙,政教副主任郝学东积极主动作了品德与社会和数学公开课。
2、四月份进行了音乐、语文、美术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专职音乐教师张晓莉、美术教师郭莹登台展示了音乐和美术公开课,交流教师原仓库、张龙胜,支教教师王敏慈也踊跃承担了公开课。
3、五月份进行了数学、音乐、地方与学校课程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专职音乐教师张晓莉与支教教师王敏慈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新聘数学教师郭晓金也主动进行了公开教学。
4、六月份进行了语文、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师延婷婷、新聘教师郭晓金精心准备、运用“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展示了语文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深
受大家一致好评。
5、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五月安排的公开课教学,我们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充分感受我校“课改”氛围,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共邀请3-6年级班的56名家长参加,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整改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完善,并将之常态化,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提升、有机融合的“大教育”机制,为我校进一步创建“家校共育、课堂生动”的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奠定基础。
四、研课题,完善模式构建。
(一)校本教研
1、加强教研活动,以教学研讨促进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致力于打造 “生动课堂”的教学研究,重视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学目标的恰当预设、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学流程的弹性设计。在教学活动
中,我们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学生的参与情况来衡量一堂课是否和谐、生动、高效、充满活力。在“生动课堂”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序,并且形式多样,如语、数、英学科的青年教师课堂基本功竞赛,各年级组的“三人行”、“一课三议”、“同题异构”活动,老教师的传经课……老师们本着谦逊诚恳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积极地参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2、加强反思交流,以反思对话促进课题研究。学校为鼓励教师尽可能理性地去思索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教师的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每个月都引导教师做好反思对话。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师每月撰写“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以自身教育教学中的事件引发思考,理性分析后叙写成文,上传至阳城教研博客进行交流。每月对这些文章进行统计、点评,本学期共上
传300余篇博文,多数教师形成了教学反思交流的习惯。
3、加强子课题研究,以子课题的研究深化主课题研究。子课题的切入口小,主要研究的是与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非常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我校所有教师均申报了子课题,教师们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或他人课堂开始,以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研究中成长。至学期末,学校各教师的子课题都撰写了较有质量的结题报告,叙写了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研究后的思考等,都是比较有价值的。
4、加强成长训练,以教师专业成长训练夯实课题研究。本学期,我校在进一步开展新课堂“三公开”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了教师专业成长训练活动,给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平台。活动在教师间的反响很大,取得的效果也不错。
(二)课题研究
1、课改论坛进行时
6月12日晚,我校组织全体教师举办了第二届“生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论坛。活动中教师们围绕学校本学期来开展的“三公开”教学活动的感受,结合自身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经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体会,谈收获,找差距,找不足,深入剖析课改实施以来的得失。各位教师不仅从课改整体方面、某一学科、某一节课、某一教学环节等角度,展现了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具体的、有效的、创新的、成功的做法,还对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所有领导都参加了以此次活动。课改论坛活动的开展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专题研讨促成长
我校举行了复习课专题研讨活动。
全校教师及领导全程参加了活动。活动以学校骨干教师郝学东老师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复习课为范例进行主题研讨。郝学东老师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从口算切入,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估算、简便计算、综合运算等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建构了完整的知识链,学生的兴趣高涨、思维奔放,整节课轻松、诙谐、生动、高效。参加活动的各位教师围绕如何上好复习课的活动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老师们的发言既关注了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技术,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困惑,如在小组合作中个别同学与他人合作不主动,练习课缺少“新鲜感”,后进生对知识的遗忘率高,练习题设计的质与量,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能力的提高等。通过复习课课型的研讨活动,将新课堂教学实践与新模式构建提升相结合,使教师有所思、有所悟,在交流研讨中达成了共识,体现了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案例分析展精华
学校要求45周岁以下(含45)教师都要参加案例分析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每次安排3名教师根据学校提供的课例作好充分的准备,写好案例分析稿,提前一周交给教研组长,然后在活动时进行交流和教研组长点评。我们对案例分析的要求是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对案例中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内容的确定,教学流程的设计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教研组长点评可以对教师的案例分析进行点评,也可以就案例本身提出商讨的建议。活动中教师认真钻研,踊跃交流,有很多争鸣。县教研室杨二兵、原鹏飞老师也参加过我们的此项活动,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好评。
(三)研究成效
我校实施课题研究的成效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们更能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更爱学习。课改实验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学有所得。
2、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得到较大进展。课改实验过程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越来越多的教师撰写教学随记和案例,也促进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和改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能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显着的提高,并且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3、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也逐渐增多,并能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课题研究的实施,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发展空间,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通过网上查询资料和联系实际生活以问题驱动教学,将学生本身作为课程资源,师生角色互换等等,已成为广大教师所追求的教学行为。
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实践表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所付出的一切,在学生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材变得更有生成性。
5、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得到了较大进展。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的考试命题研究,发挥了考试结果对改进教学的反馈指导作用,加强了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正在初步形成。
五、立章法,创新管理机制。
(一)课改管理
1、制定完善了白桑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推进工作思路,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
2、组织所有教师认真学习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和高效课堂小组体验式培训,要求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须节节使用导学案。其他学科鼓励使用导学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也已开始使用)。
3、制定出台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评价标准、教导处制定出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建立了周、月质评监控及通报制度。
4、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文化建设等要求,并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操作流程。
5、各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了小组建设体验式培训。
6、各班结合本班特点制定出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小组建设评价细则。
7、中层以上领导、教研组长、教学能手每学期至少带头主讲一节“生动课堂”示范课。
8、实行了领导包年级蹲点制,要求领导必须深入所包年级与教师共同实践,共同成长。(李晋龙包三年级班,程忠义包四年级班,郝学东包五年级2班)
9、编发《高效课堂我们在行动》工作简报,通过阳城教育网、阳城在线网站和阳城教研博客以及教师个人博客等宣传媒介发布全校课改信息,为学校和教师搭建交流课改经验,共同进步成长的教研平台。
(二)常规要求
1、备课:实行周考核积分制。语文、数学、英语每节积1分,科学、品社(品德与生活)每节分,综合实践每节分,音、体、美、地方每节分。实行提前一周备课制度。
2、上课:满分20分。上课必须带教案和导学案(导学案保证每生1份),每节课后的学生导学案必须进行批阅。
3、作业:每月的最后一周进行集中检查(抽查),进行积分。语文每周2次,作文2周一篇,数学每周3次,英语、品社、科学、美术每周1次,综合实践2周一次(主要检查学校相关表格填写及学生作品、作业)。
4、常规检查:每月最后一周进行。重点检查备课质量,作业批改、语文积累本、数学记错本、教研笔记、听课笔记、业务学习笔记等。
六、找问题,明确科研方向。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教师模式应用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教师成长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课题研究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课题研究的方向与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分析研究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与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专题课堂教学研究课、教研沙龙等活动,共同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开展探究实践,构建优质高效生动课堂。
课题组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围绕不同的目标进行课堂实验,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每位成员及学科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实验课研究活动,及时交流、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为进一步实验积累数据和资料,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
3、组织经验总结,促进课题组成员业务提升。
所有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基础上,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撰
写教学案例和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平时充分利用阳城教研博客平台,加快校园区域网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及时发布通知和研究经验,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服务平台。
4、实施开放性研究,进行多渠道的学习。
注重平时积累,定期进行QQ网络研讨,研究过程中加强与县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联系,与他们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同时,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取经,获取新的理念和信息,返校后上汇报课,与课题组成员展开交流,有效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对县总课题组提出的建议:
1、县总课题组要为各校配备兼职课题督导员,每月深入子课题研究学校,()了解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课题研究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课题研究动态”的形式在全县交流通报。
2、要求各学校拿出专项课题资金用于课题研究,由各校课题组负责人和
县局课题督导员统筹安排使用。
3、县总课题组要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的成果奖励基金,用于有突出研究成果的子课题研究学校或研究者的奖励。以提高参与研究校及研究者的积极性。对消极应付的研究校要取消其立项课题,并通报批评。
4、县总课题组要对子课题研究的外出培训学习观摩交流等工作进行统一安排,以免造成课题研究走过场,只交资料不求实效的情况发生。
第四篇:中职公共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中职公共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灵宝市职业中专 董站士
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这样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审视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弊端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课堂上脱离学生的实情、忽视学生的疑问、束缚学生的手脚,漠视学生的情感等。为了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校紧扣职校学生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一、课程改革背景
(一)中职生生源素质特点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职学校由于生存发展的严峻现实,在争夺生源的大战中,所招学生的质量逐年下降,在文化知识基础、思想、心理等方面往往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和普高生相比,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知识面较窄,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当今社会无处不充斥着激烈的竞争,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中职生既有较充实的文化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因此,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全面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就业需要
过去职业学校把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放在突出位置,而对中职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脱节,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企业管理。据调查,主要表现为:学生合作能力差,在岗位上缺乏合作意识,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终身学习意识,发展潜力受限;沟通能力不强,工作被动。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本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致使本来学习成绩就不太好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落实课堂教学常规为保障,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全方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的初、中级实用人才。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实现“三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向启发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参与转变;教学目标向知识、能力、品德并重转变。课堂教学做到“五个要让”: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
三、原则
(一)“双主”的原则
加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要下大气力改变“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有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强化学生自觉学习的内驱力。在教与学双方的角色上,坚持“双主”原则。坚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变教师的“教”为教师的“导”;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课堂”为“学堂”,变“听讲”为“参与”、“学习”。
(二)“三用”原则
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同时社会各种信息及传播途径的扩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合理的增删取舍。一方面,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综合文化基础;另一方面,适当增加利于教学的社会热点信息,为学生开启更为广阔的知识视窗,让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知识。这样,使得基础文化课既服务好专业课的学习,又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更好的文化素养。
(三)“自主、合作、探究”原则
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原则。“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探究离不了自主学习,合作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是有效合作的基础,探究可以把合作引向深入。它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过程
2007年初,我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具体做法是:
1、制定方案阶段(2007年1月)。课堂教学改革小组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了解学生公共课学习现状及期望,要求每位公共课教师准备一堂教改实验课,课堂过程要符合教学改革的三个原则。
2、教研阶段(2007年2月——2007年7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改革竞赛”活动。每位教师针对不同课型、班级学生特点设计一堂竞赛课,其他教师听课评课。竞赛结束,教研组汇总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研讨适合各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然后,各学科确定一名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任课题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师中开展“本周我主讲活动”,由实验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研组其他成员听课、评课,并提出修正意见。实验教师也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成败,再重新备课、安排教学环节和方法,教研组再听课、评课,直到教学效果满意为止。课堂教学改革结束,各学科基本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
3、实验阶段(2007年8月——12月)。确定实验班,从各专业中随机抽取一个班做实验,以便和相同专业的不同班级对比教学效果。实验班由实验教师承担教学实验任务。各学科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教学情况修正教学方法中不完善的地方,授课一学期后,又通过学生座谈,学生考试成绩对比、学生学习兴趣对比、学生综合能力对比,发现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对老师满意度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快、课堂教学效率高。根据实验效果,最后确立了语文学科“五步教学法”、数学学科“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英语“四步教学法”、政治“案例教学法”。
4、推广阶段(2008年1月——今)。学期初,由实验教师上观摩课、作报告,示范各学科教学模式,其他教师上“课改过关课”推广应用成果。一学期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五、研究成果:
一年多来,我校公共课教师经过反复实践,探究出符合各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如下:
语文学科:五步教学法
中职语文课要遵循“侧重读写,加强听说,能力为本,训练为主,分层有序,重在实用”的原则,可以按“读——思——研——说——记”五步教学法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步:读——读中感知课文(约十分钟)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内容划出来。教师可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把没读准的字和容易读错的字写出来,然后让学生订正。
2、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朗读前,要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读出节奏、气势、感情,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形式:齐读、单读,接力读,分角色读,赛读,表演朗读等。第二步:思——思中加深理解(约十分钟)
1、要求:思的问题要简单,答案就在课文中。
2、过程:思读并重,对找出来的句子、段落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地”读出来,或慷慨激昂,或嘲讽,或悲伤,或赞颂,或贬斥,或喜悦等。
第三步:研——研中开拓思维(约十分钟)
1、方式:小组研讨。
2、要求:教师可根据单元重点,课文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特点等设计问题。问题可以是多方面的,写作特点、品味语言、作品主题、课文细节等。要让学生在研中突破重、难点。
3、过程:
(1)在小组研讨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驾驭课堂,不能跑题,不能放任自流,要点拨、指导、总结。
(2)交流研讨结果,教师评讲。
第四步:说——说中提高能力(约十分钟)
1、内容:“说”每课一得,“说”收获,“说”启示。
2、形式:小组内相互说;推荐优秀的上讲台说;教师点评。第五步:记——记中提升素质(约十分钟)
1、内容:教师根据本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给学生布置记忆内容,记优美词语、名言名句,美文美段等。
2、形式:小组比赛;班级比赛;教师检测评价。
“五步教学法 ”中读要贯穿教学始终,读是学习的基础,思是对读的提高,研是对思的深化,说是对学习研讨的升华,记是对学习结果的落实检测。五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落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文特点,适当调整各步骤教学时间。
数学学科:“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
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是指在实施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每节课划分为几个部分或单元,在每一部分或单元内形成讲与练的有机结合,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首先用约3分钟时间按教学常规要求进行复习回顾、课堂导入、目标展示,然后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再按照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方法进行新内容的教学。
第一阶段:认知学习——把握重点
1、范例精讲1(约4分钟)
采用小组研讨或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研讨的方式解决,也可采用教师讲解完成任务。
2、运用练习1(约6分钟)
形式:演板、小组研讨。要及时对完成好的同学或小组进行表扬。
3、总结反馈1(约2分钟)
总结处理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分析讲评学生完成练习题时出现的问题,提出注意事项。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题完成情况的分析。
第二阶段:知识深化——突破难点
1、范例讲解2(约4分钟)
此环节是在范例讲解1的基础上,提高难度所进行的知识拓展练习,仍采用小组研讨或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研讨的方式解决。
2、运用练习2(约6分钟)完成方法同认知学习的第二步。
3、总结反馈2(约2分钟)总结运用知识处理较难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对学生完成练习时出现的错误,或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重点评析。
第三阶段:反馈检测——巩固新知(约7分钟)
在运用练习1、2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题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拓展延伸。学生分6人一组练习,选出代表出示答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做反馈检测时出现的问题认真点评,特别是把易错点,易混点要讲清楚,并加以强调。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同学进行表扬。
第四阶段:反思小结——共同提高(约3分钟)
通过练习,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出现的错误,学生和老师都要进行反思,找出错误根源,并针对知识的薄弱点或遗漏点及时纠正。
英语学科:四步教学法
在中职英语教学法中,“读—记—说—写”四步教学法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训练为重点,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原则,践行“教师轻松自如地教,学生生动活泼地学”的课堂教学理念,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读——读准单词,读会课文。(约15分钟)
1.学生自读。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读不准的单词、短语和读不通的句子、段落。
2.教师带读。教师带着学生去读单词和课文,帮助学生扫除读中所遇到的障碍。
3.学生领读。选出读得较好的学生,让其带领学生继续读单词和课文。4.分组读。在绝大多数学生已经会读的情况下,让学生分开小组,在组内单个去读。
5.教师检测。教师随机抽查,检查学生读的情况并纠正读中仍然存在的一些小问题。
第二步:记——记语言知识点,夯实知识基础。(约10分钟)1.找出重点内容。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为学生选出重点内容,并指导学生找出自己还应注意的重点内容。
2.记忆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重点记忆单词、词组、句型,理解词句用法特点,消化吸收习惯用法。
3.检测记忆效果。教师可采用听写的方式,来检查学生重点内容的记忆效果。
在记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采取单人记忆,两人记忆和多人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要求记住的知识点。
第三步:说——再现基础知识,重在知识运用。(约10分钟)1.单人表述 给出关键词,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再现课文主旨。2.多人互动 教师把课文改编成对话或短剧,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或短剧表演。
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设计要巧妙,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点单词、词组、句型、习惯用法的再现频率,也可充分利用音、像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单人表述和多人互动两种方法可选其一,也可并用,同时教师点评要精当,要注意学生听力的培养。
第四步:写——巩固学习效果,提高语言能力。(约10分钟)本环节可从习题练习、课文练习、类似文体的短文写作三种练习中结合实际情况任选其一。
在采取“四步教学法”前,教师应先进行课前回顾并展示本课教学目标;四步教学法层层递进,重在“读记”。
政治学科: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模式有五个基本操作环节,即:精选案例---呈现案例---理论学习---用理释例---总结升华。
第一个环节:精选案例(课前)
1、选例原则
按照“五性”原则,即育人导向上的“教育性”、时空角度的“新颖性”、学习上的“趣味性”、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以及深度和广度的“综合性”,精当选用案例。
2、选例途径: 电视、报纸、杂志、教参、身边。
3、案例筛选: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取舍,精选案例。第二个环节:呈现案例(5分钟)
1、学生默读案例
2、教师解读案例
3、教师提出问题
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把具体的案例问题化。第三个环节:理论学习(15分钟)
学生带着初探没有解决的案例问题,对书本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1)教师把书本知识设置成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学互学。2)教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理论知识进行精讲。第四个环节:用理释例(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学的理论知识或原理采用组内讨论、小组间交流和全班集体讨论的方式对初探没有解决的案例问题再次展开分析讨论。
第五个环节:总结升华(10分钟)
1、一个小组长发言,其他组长补充。
2、教师总结评价学生讨论分析中的闪光点,对案例所揭示的问题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分析。
3、教师联系社会热点、焦点,指示多种“行为要求”,或布置多项“行为作业”,或创设各种联系实际的形式,如社会调查采访、热点跟踪、焦点透视、模拟角色、演讲、辩论、写小论文等形式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迁移、学以致用,深化对知识的领悟。
五、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1、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
新课程的授课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从最初的“以讲授为主”改为“以学生为主”,这一改变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和机会,学生由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学。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使学生都参加到课堂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实现了教师的角色转变。
实践证明,新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角色得到了转变,一改以往的“一言堂”为现在的“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新课堂教学建立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真正实现了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促进了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维活跃,心情愉快,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在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自己行为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对学习活动不依赖别人,自己作主,对于学习的目的或活动的意义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活动和见解,而且具有探求新知、合作帮助、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等各方面得到和谐完整地构建,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一年多中的探索中,我们通过深入进行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进一步感到了课堂的开放对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动口、动手、动脑,深入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习知识成为一种探索活动,亲身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第五篇:师生互动自主合作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师生互动自主合作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阶段总结
白银市第三中学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我校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合作探疑、竞争展示、当堂达标”的原则,从2011年5月开始逐步在学校各年级推行“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检测反馈、归纳总结”的师生互动自主合作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在近两年的改革实践和探索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课改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校课改历程的回顾
从2003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为彻底解决我校“绝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不愿学、不能学、不会学、学不懂”等各班长期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为全面改变长期存在于我们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竭力主讲,学生消极参与”的高耗低效式的教学现状,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更好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校也一直在探索课改之路,不断地学习、考察,尝试了很多种做法,但在改革的路上始终收效甚微,一直在徘徊,没有走出困境。2011年3月份,张校长由区教育局组织前往山东省一些知名的中学学习考察,被山东青岛四十四中“亦师亦生,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模式所吸引,回校后向全体教师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在认真反思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下决心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4月底至5月10日,我校先后组织部分和全体教师前往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中学听课学习,学习后全体教师被小康营中学师生课改的精神和改革获得的巨大成功深深地影响着。在小康营我们亲眼目睹了一种全新的课堂结构,开放式的课堂,科学的小组建设,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浓郁的课堂气氛,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展示水平,以及教师精讲、点拨、质疑、追问、纠错、评价的能力令我们震惊。所有这些足以让我们下定决心投身课改。学习归来,5月12日学校召开了课堂教学改革动员会,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七、八年级正式启动,9月份,改革在全校初中年级推行,10月下旬,高
一、高二职业班进入课堂教学改革。
二、课改实施的主要策略和方法
㈠ 为了使本次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在反复研究山东青岛四十四中、小康营中学和杜朗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白银市第三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成立了以张绪兴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工作。
㈡ 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具体落实,各班按学校规定完成班级小组架构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学习小组根据学习成绩、性别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建,定人定座次定小组成员职责,每个组5-6人左右,确定了个性化的组名,设各学科组长,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班级文化建设以我的课堂我做主为主题,各班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布置。
㈢ 及时分层进行培训,由学校领导、教务处组织召开各班学习小组组长会议,进行小组建设培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组织领导、教师和全体学生观看杜朗口中学课堂实录,每学期举行课改经验学习培训等等。
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放在各年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努力在各年级上下稳步有序地推行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为此,我们大刀阔斧地掀起了教室和课堂的“革命”,如:各班级撤除了讲桌,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座位形式,增加了教室侧面的黑板,发挥三面黑板的作用,教学生预习、自学、合作、展示、评价等方法。
㈣ 为使本次课改取得预期的成效,学校大力倡导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培养学生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集体备课的落实,制定了《白银市三中集体备课制度》,确定了《白银市第三中学导学案》编写使用的基本要求。在初、高中年级用导学案替代了传统的教案,使导学案”成为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对老师而言: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的把握上,并具有可操作性和记录价值,每一篇“导学案”都是教师新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和实践记录。对学生而言:是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设计的,以培养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训练和发展独立学习能力为主线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方案;要求任课教师按分工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教研组长审核。教研组长初审“导学案”后利用星期一教研例会将“导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任课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对“导学案” 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适当修改,形成个案,交教务主任审定后印刷。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将“导学案”发至学生,第二天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教研组长负责收齐前一周“导学案” 交教务处存档。
㈤ 确定了我校自主课堂基本环节:即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检测反馈、归纳总结。自主预习就是学生阅读教材,做学习笔记,独立思考,独立完成“预习学习”“探究学习”内容;合作交流就是各小组长组织检测交流小组成员“预习学习” “探究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对有一定难度但难度系数不大的题目组内交流解决。对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或者是教师早已预计到的难题作适当的点拨,鼓励组内再讨论交流解决;展示拓展就是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各组学习情况,学生讲对了,老师肯定,不必重复,讲的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对于难度较大及规律性的内容,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适当的讲解;检测反馈就是教师将早已准备好的检测题(检测题的设置一定体现学习目标,并且题目要典型,符合中考题型)分发给学生,学生快速解答,然后学生之间快速批阅,教师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上交学案,教师批阅反馈;归纳总结就是学生概述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并填写学案。也可由教师总结梳理。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检测反馈、归纳总结既可以是五种互相关联的课程组织形式,也可以是一节课的五个不同阶段。
㈥ 扎实有效地进行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督查和落实。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把教学常规管理的配套落实作为保证课改高效运行、大面积提高的奠基性工程来抓。在原有基础上,先后出台并制定了《周一教研例会制度》、《周五课改领导小组会议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两操一活动”管理制度》、《教师听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培训制度》、《课改问题征集和反馈制度》、《领导包级包班教师包学生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常规工作制度,教务处并为每一个参与课改的教师建立了课改档案。为了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规范,建立了课改问题征集制度,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年级组长给各班学生和任课教师下发《课改问题征集表》,就一周工作和学习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反思总结,提出教学中的问题和建议,教务处就征集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归纳,对带有共性的问题提交学校课改领导小组会议解决,已经解决或形成统一思想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周一教研例会由教研组长负责向任课教师进行反馈;没有解决的问题交周一教研例会反复研究解决。真正把“校本教研”的落脚点放在改进学校的工作,提升学校课堂教学的水平上。
㈦ 教务处督促开展了听评课活动,以评促改。我们的措施是:一按照《领导包级包班教师包学生工作制度》的要求,学校领导各引领一门学科,每周要深入指导课堂教学,对部分教师采取蹲点、跟踪指导的方式,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和老师共同探讨新的教法与学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二各教研组每周至少安排一节组内互听互评课,教务处每周组织一节新教师的汇报课、组长示范课或其它观摩课,每年组织一次全校优质课竞赛活动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三所有任课教师全部开放课堂,对学校领导、任课教师、总务后勤工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听课节次要求,实行周周清,听课教师可不打招呼进课堂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四是从2012年5月以来,由教务处组织开展了人人过关的课改展示课,每周安排两个教师讲课,讲课过程录像,要求各组教师和无课教师全部参与听课,讲课后由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先评课,再由教研组内评课,真正起到了典型课例引路的作用,以评促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㈧ 积极进行了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尝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以学论教。由评教师的讲解的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由评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为主变为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学校制定了《白银市三中学习小组建设及学生学业评价指导意见》,围绕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问题,2012年9月以来,我校各教研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初步确定了各学科的评价办法和评分细则,学生的学业评价由过程评价和考试终结评价两部分组成,各占50%。
㈨ 为了适应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势,使学生在校学习活动得到保证,确保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我校对“两操一活动”进行了改革,延长了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体育教师教学了杜朗口的兔子操,学生每天早操和课间操进行宣誓《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天》和《白银市三中班级八荣八耻》,班主任分别进行两次点评。“两操一活动”已成为我校课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聚焦课改进展 享受成功快乐
通过近二年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参与改革的教师经过了“畏难—学习—尝试—改进—完善—有型”五大阶段,基本上杜绝了教师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毛病,基本上形成了“理念上产生了共识、行动上积极实施、方式上努力探索、管理上设法跟进”的可喜局面,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明显加强,首先,老师们重视了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十分重视课前学生预习和教师预设的准备工作。由过去的“备教案”发展到今天的“备学案”,虽一“字”之差,但这就彻底改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结构,真正地凸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堂”;其次,各学科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拥有了明确的抓手。五环节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各科的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指出了明晰的目标,集中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能力为主旨”的原则;再次,不少课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的变化。课堂上让学生拥有了充分的“自学展示、表达张扬”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等有所增强,许多学生上这种课兴趣很高,因为它培养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了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胆量、表达、应对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纵观学生整体上由起初的新奇阶段逐渐转入了适应阶段、由起初的低谷阶段逐渐转入主动配合阶段。根据各班情况及月考、期中考试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意识、中等生和后进生学习成绩等方面较以前总体上有了明显的提升。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通过我们的课改和两操的宣誓活动,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我们收获了意外之喜,学生课间吵闹的少了,乱扔垃圾的少了,卫生比原来保持得干净了,学生间没有了打架斗殴的现象,见老师学生开始行礼问好了,这些不经意的变化,更加坚定了我们课改的决心和信心。
四、透视课改存在的困惑 ㈠ 课堂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不彻底性和不少的偏差。自主课堂教学的实质,要求在教学中要做到“突出学习自主、突出小组合作、突出学生展示、突出教师点拨、突出当堂训练”,然而,据老师们反馈的问题来看,我们现在一些课堂中貌似神离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如:座位、讲台的变化和黑板的增加有的仅仅成了一种摆设、不仅不能为学生“自学”及“合作” 更好地服务,而且有时还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有的课堂中即使在推行课堂结构改革的做法,可是有时因为理念未更新、实质未吃透、流程不熟练、环节不完整等原因,再加上“新手上路”,难免会出现操作走样的现象,如:课堂组织较乱、学习效率低下、课堂进度缓慢、课堂效果不佳等等。当然,客观地说,这与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和学习品质等也密不可分。
㈡ 要亟待更新和强化各学科集体备课的意识。课堂教学改革要出效益,应重在抓好教师的集体备课。这已是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普遍达成的共识。然而,我们在备课中不仅要关注到知识内容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到学法的研究和设计、关注到新的教学结构的掌握与驾驭。尤其是平时的集体备课,其研讨的重心要下移到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小题目上,要深化集体备课的内涵,譬如:要在集中理解课标、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应精心整合有关资料,认真针对学生实际,努力设计和编写相关导学案。与此同时,每位教师要对突出的教学问题应集体进行构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思路,从而利用集体智慧,形成较为完善的导学案。这样,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展示的内容等能落实到纸面之上,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堂监控等。但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十分困难,特别是语、数、英一周有五节课要研究,任务实在艰巨,暂无解决策略。
㈢ 要大力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监督、激励等运行机制。课改依靠的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不课改永远没有出路。这些道理无庸质疑!在课改近两年实施中,学校加强了课改的组织与领导,加强了督导检查的力度,但是,由于刚启动学校缺乏课改实施的奖惩措施,加之课改使教师工作负荷增大,部分教师有惰性,奉献精神差等多种原因,致使不少推进工作缺乏了 “动力”,减慢了速度。不少老师建议学校建立课改激励机制、增强课改刺激性,使监督课改有抓手、教师课改有引力、推进课改有保障,努力做到奖优罚劣、奖勤惩懒,以更好鼓励大家勇于现身课改、主动思考课改,大力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发展,然而,学校公用经费紧张,单就导学案的印刷成本已不胜其负,很多措施和想法难于实现。
㈣ 要切实解决目前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使课改能有序地推进。譬如,学生学习习惯、方法与高效课堂不相适应。一是不会学,二是学习效率低,三是不善于合作学习,四是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课改后不配合教师。一些学生拿到导学案后,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按导学案要求去学,预习速度跟不上课堂节奏,效率低下。学生不能借助学习对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多数课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学校文化问题。一是班级小组文化杂乱无章,有的既不美观,又缺乏创意,有的不很高雅,小组文化不能发挥激励作用;二是普遍重视外显文化,缺乏与课改要求相适应的内涵文化;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制度不全,方案还不完善,有的学科方案只是大框,评价手段单一,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一是缺乏分层教学要求,对A、B、C三个层次目标、任务不明确,二是设计、布局不合理,三是没有理顺与教材的关系,有的照搬教材,有的成习题集,缺乏“制导性”,四是有的直接从网上下载,脱离学生实际。
白银市三中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