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2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桃村中学 肖芳
一,科学的引导方法
1、教学组织中的引导。采取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习伙伴之间不可避免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执不休,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2、学习程序上的引导。应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3、学习方法上的引导。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①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的深入学习。A:启动式的点拨。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了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此时,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起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点睛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可以“突破”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二,采用多元化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D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5、10、15、20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合理分工,科学指导,并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把握住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获得锻炼与发展,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013.5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方案文档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师生互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许多误区。这些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体现。我们就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寻找合作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会给别人以启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3.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小组讨论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合作学习主题的确定,主题明确,才能有效开展合作活动,主题不明确
或者缺少主题,或者主题不适合开展工作合作学习,合作时就会导致空话连天。这一点在研究必须作为一个重点来处理,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
2、合作氛围的创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让不同班级,不同情况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主题中来,没有相应措施是断然不行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相应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调动学生热情参与。
3、采取科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这是促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保证,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尝试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方法、原则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本年级的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调查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如对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
4、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教师论文,形成成果。
(二)、研究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学生合作学习,不能限于语文课的小课堂,还必须课外实践,总结方法。语文教学必然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采用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方法,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用结合。”
2、主体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空间。
3、前瞻性原则
语文教学不可能把未来所需要的一切知识、技能都教给学生,只有教给学生终生学习所需的知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广泛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
4、活动性原则
陶行知说,学生的意义即“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的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学与做合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离开了活动性就没有生活化。
5、创新性原则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前进,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发展,有发展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与时俱进。本课题的研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4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5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周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织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6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极为重视,业务校长亲自抓,不仅组织全体课题成员进行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和相关理论学习,还有专款专项作为研究经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插上有力的双翼。这些都为我年级完成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每周的教学教研氛围浓厚,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课题研究骨干。我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勤学、苦干、肯干,更能巧干,在各级观摩课及论文评选中获奖,这都为本次课题研究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3、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拥有多媒体的教室。我们能很好地开展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观摩活动,这些都为我校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4、课题审请人章静,小学一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一线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思想先进,有开拓进取意识,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带动着全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所撰写的论文《让阅读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等几篇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所参与的县级立项课题《低年级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有效方法的研究》在2012年结题。
《语文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实
施
方
案
四年级组 2012.9.10
第三篇: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
性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课堂和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方式更多样,形式更丰富,学生的活动性、参与性越来越强,这样,就带来了学生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的转轨与转化。传统的课堂只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将学习定位于学生个体对知识的领悟与记忆,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交流。而新课程则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与合作能力,组织并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它不仅强调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更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发展,追求学生完整人格的形式,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创造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环境、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形成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外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实践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教师没有对合作学习作深刻的探讨、研究,所以合作学习常常只是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如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流于形式,合作中学优生是小组的代言人处于权威的角色,学困生没有参与的欲望,他们处在旁观者的位置,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倾听、不分享等;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课堂上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新课程的潮流,在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时,让进行小组讨论,造成学生无话说;有的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混乱局面,讨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研究内容
1.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2.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三、研究目标
1.分析我校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
2.探索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3.深入研究合作学习,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4.培养学生参与、互助、合作、竞争、交往等意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合作学习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法:运用观察、访问、交谈等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经验总结法:依据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
五、研究措施
1.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分组时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小组的规模、分组的原则、小组成员的角色搭配、任务分工以及教学环境的改变等。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尽量考虑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性别、性格特征、学业成绩、能力特长、学习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规模以4——5人为宜;在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应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总结员和汇报人等,一定时间后,角色进行互换。
2.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1)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用各种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学生当作朋友,让学生敢说。(2)充裕的时空环境
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的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说、会说。(3)热情的帮助环境
在合作中,免不了因组长组织能力偏低、组内成员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展开合作、展开讨论,教师要及时地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4)真情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从而产生合作的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小组中由一人先汇报自己的见解,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在组内讨论,组长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3)学会表达
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合作交流离不开表达,合作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小组长要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更换小组长。(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不失时机地对每位学生和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4.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在该用的时候运用,在适宜的时候运用才会收到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1)动手操作、探究问题的时候
在教材中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2)突破重点难点的时候
在教学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时,教师一遍一遍地讲,反反复复地强调,学生总是会记不牢。如果通过组织讨论,再加上老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就会茅塞顿开,比如,学习某些数学公式,定义的时候。(3)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
单个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经历不够丰富,思维的开阔性也有限,学习中如果让学生相互启发,问题的解决或许会变得相对容易,尤其是解决一些与实践联系紧密的问题,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会很有效。(4)学生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所以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往往不同,在遇到某些问题时难免产生分歧。如果教师硬生生地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学生有可能仍然一头“雾水”,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候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八、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2014年9月-----2015年7月
2、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实施时间为:(2014年9月-----2014年11月)学习理论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制定合理的实验实施方案,完成课题课题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3月)组织问卷调查,分析我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做好前测工作。
(3)第三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通过观察记录、实验笔记、组织研讨等形式,收集客观、现实的研究资料,并依据实际情况和资料分析,调整实验思路,使实验得以扎实有效地开展。实施第二次调查,分析数据,形成研究结论。
(4)第四阶段实施时间为:(2015年7月)课题成果鉴定、交流。
七、条件保障
1、关于本课题,在这之前许多的报刊杂志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阐述,这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2、本人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市县获奖,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同时本人还担任过县级、市级、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3、我校正开展小班化课题的研究,也为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的许多便利条件。
八、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3.刘效萍、张承英《合作学习的取向》杭州〔J〕《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7-8月 4.李碧锋《浅谈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1-2月 5.赵艺平《走出合作学习误区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1-2月
第四篇: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根据中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理念的要求与兴趣探究性,逐一挖掘个人与集体间的有效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中学生对学习态度、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能力,分析学生们之间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真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兴趣所向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由于兴趣投入学习当中乃至把个人看成小组合作学习,阐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态度 小组合作 探究性学习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习,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混日子的凭借。
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在如今学生面前根本就是司空见惯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也完全提不起几分力气了,而就算是一些真正想以学习为目标的学生,在这些学生的影响下,潜移默化中怀疑自己当初所立下的学习目标,一个人有了内心的怀疑与旁人的影响,那么说明他已经有了放弃自己的目标的想法。而任何教育方法在现在学生面前应经完全没有丝毫的作用了,不管是教育方式还是教师自主,一个学生完全提不起学习的念头,就算多完美的学习教育方式都只是竹篮打水。
学习态度完全表达如今一个学生能否真正努力学习的筑基,要激起一名学生对好的学习态度要从不同方面入手,不然学生的学习理念就无法完全浸入学习状态之中,最后讲台之上教师蕴含无数人所传承下来的教学知识却成了学生的“催眠曲”。
为什么学生们对学习态度完全没了积极进取的信心?一部分是因为社会现象在影响着学生,也或者一些学生们之间的问题,在这就不一一举出了。而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却是如今教师的唯一问题,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逐步改变教育措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它让学生有着属于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的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的绝对权威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自主探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气氛活跃。但作为一线的教师不得不思考热闹与自主背后透射出的放任与浮躁。
而现在教师的自主问题需要因情况而看待学生们,一个教师没有了权威,而有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原本存在的学习气氛因为没有教师权威,而刚组织起来的学习小组也很快失去其存在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小组合作存在后放射出的严重问题。
那么,在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而不淡化教师的权威呢?
第一,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性与学们和教师之间的差别。
小组合作主要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把多个学生规划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内也分化出不同的子组,竞选一位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成为每组的大组长,成绩突出者为每组小组长,这样就确保了小组之中的公平性。
而师生之间在讨论问题中,要确立彼此现在的关系,教师适当徘徊每小组讨论内容当中,以旁观者的身份或者朋友之间的关系适当加入每个小组当中讨论,这样就要抛下一个教师所有的权威,坦然与学生们交流,如此就能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理沟通。
第二,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
学生在小组中要彼此有着倾听不同的意见见解,要谦虚需求帮助,学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股凝聚力。小组中分工合作是必须的,小组的存在就是抛弃个体,创立集体,一般需要一人分工,一人记录,在完成合作探究后还需要确定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这样完整有序的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这时候的教师义务就是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也要尊重学生们,这样在小组讨论当中,教师就是学生们的朋友,而不是一名教师,而在确立问题存在并提出解决时,教师就要快捷转换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小组之间讨论对学生的放任,使其一时忘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确立,而教师这时候就要适当解决权威问题,不妨在无法控制当中开玩笑的说:“朋友们,现在我是老师,你是学生,给点面子,不妨听听老师的意见吧!”这样一句话下去,也就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也照顾到教师权威所化。只是如今权威却是柔和了不少。
挖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把教师职位暂时抛开融合学生们当中,适当转化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依存,而小组合作存在也能更好的发展教学。
这就是我对于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小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师生互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许多误区。这些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体现。我们就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寻找合作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会给别人以启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3.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小组讨论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合作学习主题的确定,主题明确,才能有效开展合作活动,主题不明确或者缺少主题,或者主题不适合开展工作合作学习,合作时就会导致空话连天。这一点在研究必须作为一个重点来处理,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
2、合作氛围的创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让不同班级,不同情况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主题中来,没有相应措施是断然不行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相应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调动学生热情参与。
3、采取科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这是促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保证,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尝试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本年级的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调查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如对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
4、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教师论文,形成成果。
四、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2年8月是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了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根据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制定了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3、根据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了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4、御用问卷法,了解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2012年9月-2013年6月是课题实施和正式实施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如何科学分组,相对稳定地对合作小组进行分组。在座位编排上根据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将学生分成8----12个学习小组。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每小组四4----6人,有组长一人,负责小组讨论、学习,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以好带差,取长补短。
2、课题组成员在组内针对单元专题观察和发现,每个人发表自己对上这节课的看法。讨论出可行的办法,使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精神。比如:简单一些的内容、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较难一些的内容、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难或有争议的内容,全班进行讨论,找到满意的答案。
3、参加教研组组织的课题训练活动和信校长的校本教研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合作学习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对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开展活动,创新合作内容: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
5、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找出“小组怎样合作才最有效”的方法。提出语文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6、对一学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检测从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兴趣;②学习行为;③学习水平;④合作精神;⑤表达能力。测检方法:①课堂观察;②对学生行为采取小组集体评价的方法;③对学习水平检测采用测验法;④采用与学生谈话,口语测试等自由方法。
五、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组建了合理有效的合作小组。
1.小组的组建。教师根据班级中学生学习的能力、兴趣、性别、学习水平差异等几个因素,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选取一个成绩优秀、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安排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等。
2.切中重点,有序动作。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示疑内容”抓住重点。交流的内容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要明确、清楚,要有思考价值。凡是自主探索已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合作交流。要根据题目内容调控好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发表见解时,可以补充、更正、辩论;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3.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了解竞争与合作的相融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正确实施合作学习的问题策略。
1、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教学目标,特别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
3、问题设计要合理。苍白、直露、难度过高的问题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学效果,更注重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更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小组合作教学走向成功。
(三)、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是:激趣→质疑→自学→合作→交流。
1、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第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学生以自尊,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不会刺伤其自尊心,而是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三、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研究中我们发现,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质疑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