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衡水中学如何做到一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

时间:2019-05-12 23:0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揭秘:衡水中学如何做到一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揭秘:衡水中学如何做到一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

第一篇:揭秘:衡水中学如何做到一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

揭秘:衡水中学如何做到一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

2013年10月10日 11:51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雷磊

衡水中学2012届高中毕业生合影。在有的中学校长们看来,衡中“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甚至省外优秀生源,“站起衡中一个,倒下一片”。(衡水中学网站图/图)

衡水中学很多学生即使跑操手中都拿着一本书,稍有间隙即争分夺秒学习。(网络资料图/图)

一位2011年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女生保存了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卷子,摞起来有2.41米,她最终考入了香港大学。(网络资料图/图)

原标题: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 超级高考工厂

衡中校门街道边,今年考入北大清华的104名学生头像一字排开。街道不够长,考入港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77名学生没能露脸。衡水的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但衡中撑起了“教育名城”的所有名声。放假时校门口停驻近4000辆小车,十年中接待访问人数17万,如今参观须交600元会务费。

学校实行“无死角管理”,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10分,时间安排具体到分钟。成绩、德行、卫生全部纳入“量化管理”,包括“男女生频繁交往”、发呆、吃零食等都属扣分范畴。

衡中“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优秀生源,河北高考渐成独唱。2013年高考衡中独占清华北大招生人数的80%、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五分之一。在河北“衡中没有对手”。“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全衡水所涉及部门、单位都必须密切配合。衡中背后,是衡水全市乃至河北全省的教育资源集中。

完全可以把衡水中学当做一家工厂来看待。流水线从每天清晨5:30开始运作,到每晚上22:10关机停工,其间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管理。拿着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你看不到哪怕一分钟,是留给学生们自由支配的。

现代企业的流水线终于被无缝移植到中学教育当中。教师们仿佛是往电路板上焊接元件的女工——喜欢招聘女老师是衡水中学的一个传统,因为“好管理”——她们在规定的时间点上,娴熟地把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考试所需要的知识,焊接到这些十六七岁孩子的大脑里。这个工厂的产品,便是每年6月份的高考升学率。

整个河北省的初中,都是衡水中学的原材料供应商。尽管恶评不断,当地政府也多次出台政策限制跨区域掠夺优秀生源,但衡水中学仍能轻松从全省甚至从北京遴选优秀生源。

在这所超级中学的“英才街”上,2013年104位考入清华北大学生的头像贴画从街口一字排开,一直延伸到校门口。

300米的小街显然不够长,考入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的77名学生甚至都没能一一露脸。

在这300米的小街上,可以看到教育的理念和荣耀被层层削减后剩下的东西:考试,考更好高校以及最好的高校。

英才街热闹的背后,2013年河北省高考几乎是衡水中学的独奏表演,不仅囊括了河北省文理科状元,文理600分以上的考生也超过全省的五分之一。考入清华北大的104人使得衡水中学独占两校河北招生人数的80%,并成为河北自新中国成立以后首个两校录取学生过百的中学。

这已经是衡水中学连续第14年在河北省高考中夺魁,在全国15000余所中学里再添传奇。而在民间,衡水中学被追捧为“超级中学”之上“神一样的学校”。

中国恢复高考36年,在基础教育层面则是逐渐摆脱“农村包围城市”,资源向城市倾斜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级中学”现象,在屡创应试神话的同时,更加剧了资源失衡和教育不公。因而在落后地区眼中,“超级中学”被形容为一个个超级“黑洞”。衡水中学则是一个例外。和大城市超级中学若干分庭抗礼不同,衡水中学在整个河北没有对手,且像一个反向“黑洞”般将石家庄乃至北京的优秀学生尽收门下。衡水这个经济省内倒数、曾经贫瘠的盐碱地也因这所学校而成为盛名远播的“教育名城”。

一直以来,围绕衡水中学的质疑和获得的成绩一样巨大。作为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一次难得的“逆袭”,以半军事化管理、绩效量化等现代公司管理手段为特点的“衡水模式”在国内迅速传播并被争相仿效,一边被捧作济世良药,一边又被斥为应试教育的复辟和滥觞。如今,出身小城的衡水中学已经站到了当地“教育生态链”的顶端,并继续扮演着掠夺者的角色,令那些同样是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雪上加霜”。衡水中学带来的争论还远未休止。正如《人民日报》在2013年7月一篇文章的标题——衡水中学:没对手有隐忧。

朝圣者,家长来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来了,他们是衡水中学的“朝圣者”。

位于北京以南270多公里的河北衡水有着便捷的交通,却有着与之不相称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资源缺乏,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衡水中学几乎撑起了这座小城所有的名声,学校位于市区西南一片低矮的居民区,来往大货车卷起的尘土时常将街道陷入一片灰蒙。

衡水周期性的繁荣,则出现于每个月学校放假的日子。外地家长们赶来衡水看望念书的孩子,挂着各地牌照的小汽车会将街道塞满,整个城市都会陷入拥堵之中。

衡水中学是拥堵的中心,其门口有时会停驻近4000辆小汽车,绵延数公里。天长日久,“衡中堵车”已经成了市民长期反映的民生难题。衡水交警部门还为此专门制定《关于衡中放假期间联勤工作方案》,派出30名工作人员以保障衡水中学附近通畅。

“能考个好大学,见不到孩子也值得。”家长们对拥堵也很能忍耐,他们每个月只能见一次孩子,陪孩子吃顿饭。他们觉得孩子能到衡水中学念书,就是送进了“大学的保险箱里”。这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

家长来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来了,他们是衡水中学的“朝圣者”。虽然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来到衡水的,但老师们的参观并不免费,为此他们需要缴纳600元的“会务费”。

“这是我去过的地方里门票最贵的。”一位参观过衡水中学的老师打趣说。他早就听闻衡水中学的名号,学校派他和同事来这里的目的,是希望借助这里的经验来提升升学率。

当老师们走进衡水中学所在的英才路时,一眼难以看到尽头的头像贴画会令他们感到震撼。边走边看,这些图腾般的图画会让他们心情变得虔诚。等到衡水中学门口,数字化介绍高考成就的巨大展板会再度强化他们的惊异。

脖子上挂着吊牌,他们像学生一般排队,在衡水中学工作人员的带引下进入校园参观。激情课间操震天的口号,无人抬头的自习课,午饭时间学生的奔跑,都会给这些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然后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封闭管理”、“量化教学”这些词语。当然,不少人还会反思自身,写下长篇大论的参观感受。

云南等地的中学更为直接,老师带着学生坐了36小时的大巴来到衡水中学参观,为的就是在这些学生心中“埋下信念的种子”。除了造成拥堵之外,这些外来者仍不无可爱之处,他们会住满市区数量庞大的酒店,购物消费。曾经,一个全国性的高中校长论坛在衡水中学举行,校长张文茂一再要求减少参会人数,原因是“衡水市区的宾馆住不下”。2011年衡水中学承办会议,尽管包下衡水所有的宾馆,还是有不少与会者只能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去住宿。十余年来,到衡水中学参观学习的外地官员、师生就有17万人。衡水中学宣传处主任张永笑称,衡水中学为衡水的宾馆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这些取经者学到了什么“真经”呢?换句话说,衡水经验,是否可以在全国复制?

陕西老师刘波9月初参观了衡水中学,他对学生疯狂的学习态度感触颇深,回校之后他发现自己所在的学校环境根本没法那样要求学生,憋到最后,他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结果换来一片哀嚎。

衡水中学成名了,山东的老师曾慕名来学习过。但来过以后,之后就不再来了,因为山东禁止中学补课。“衡水模式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学生时间控制之上的。”曾在衡水中学任教10年的李娟说,禁止补课打断了生产线的连续工作。强人校长的“药方”

“国家级示范高中”建设的政策并没有出台过。但李金池却凭借这个虚拟的幌子,完成原始积累。

时间倒前20年,衡水中学还只是衡水市(县级市)下辖的一所中学,招生范围仅限于全市。衡水中学退休教师戴藏云还记得,当时衡水中学房屋破旧,还有被洪水淹过的痕迹。1992年,李金池开始担任校长,这成为衡水中学的转折点。

“学校管理十分混乱,教学也是一团糟。”李金池回忆说,当年衡水中学召开班主任会,副校长讲话,台下有人喊了声“别听他瞎掰扯,散了吧”,众人一哄而散,留下几个领导在台上面面相觑。1992年,在衡水地区十一个县的教学评比中,衡水中学排名靠后。

“当时组织部物色校长时找了不少人,但大家都不愿理这个烂摊子。”接到任命后,李金池回到家一宿未眠。戴藏云与李金池是河北师范学院77级的同学,毕业后又一起被分配到衡水中学。“他本来是一名历史教师,有些家国情怀。”戴藏云说,李金池还善于管理。

面对衡中的沉疴,李金池开出的第一个“药方”是整顿校风校纪。当年,衡水中学围墙低矮,学生纪律涣散经常逃课,而一些社会青年也可以翻墙入校滋事行窃,甚至骚扰女生。“我当时忙完一天的工作,还要带领学校中层蹲点抓流氓,经常抓到一两点。”李金池说,为了震慑流氓,常常抓住后是先打一顿,然后再扭送派出所。

1993年,衡水中学关闭校门,实行全寄宿、准封闭管理,要求所有学生一律住校。“扎紧篱笆,管理就方便了。”

但与落后的硬件水平相比,校园管理还不算多大的难题。当时衡水地区尚未建市,仍是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市区仅有三万人口。盐碱地里广种薄收,经济发展的落后也牵制了教育。戴藏云还记得,那时很多中学连一幢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教学和住宿都在平房里。

李金池穷得连一块砖都买不起,当时衡水中学一年的办公经费仅有一二十万元,仅够发教职工的工资。1993年,李金池听到一个消息——教育部正在酝酿建设1000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他认为机会来了。

他先在学校的大会小会上频频提及这个未经证实的事情,并勉励师生为之奋斗。当年教师节,衡水市委书记与市长都来到衡水中学考察。李金池重点汇报了衡中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目标,他对领导说:“衡水地区必须要争取一所,衡水中学要担起这个责任。” 时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湖北的黄冈模式正风靡中国,凭着“奥赛、高考和教辅”三大法宝,黄冈中学缔造了基础教育的第一代“神话”,宣称“把中国考起来”。红火之时,黄冈中学不仅上央视上教材,大卖教辅试卷,每年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仅十余年后,学校每年效益就过千万,还到外地开分校。基础教育为贫困地区带来的名声与经济反哺,刺激了地方教育政绩观的兴起。

“国家级示范高中”这个饼画得很有诱惑力。戴藏云回忆当年一次全市干部会,市领导特别提及衡水中学,希望能把学校办好。经过李金池向市领导的多次请缨,衡水决定花力气办好衡水中学,校园硬件建设被提上日程。

“当时市里投资1200万,分三年支付。”李金池说,每年400万在当时的衡水已经非常可观,占去衡水地区每年财政预算教育支出的三分之一。第二年,衡水市财政困难,只拿出了200万元。为了保证工期,李金池开始东拼西凑,连一些低分生缴纳的“借读费”也拿了出来。资金到位之后,很快新的教学楼、图书馆都建立起来了。这些建筑衡水中学一直使用到现在。

事实上,“国家级示范高中”建设的政策并没有出台过。但李金池却凭借这个虚拟的幌子,完成原始积累。1995年,衡水中学成为衡水地区升学率排位的第一名。1996年,衡水撤地设市,衡水中学被划为市教委直管中学。借助扶摇直上的办学成绩,李金池又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升衡水中学行政级别,以比肩其他地市的知名中学。1997年,衡水中学升格为正处级单位。“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那就是善借外力。”20年后,李金池这样总结衡水中学的崛起。

河北衡水中学门前英才路两旁的围墙上贴满了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的学生照片,长达百米,蔚为壮观。(CFP/图)

衡水中学提倡“激情教育”,时常举行各类“誓师大会”或“冲刺大会”,学生代表与班级集体均发言表态、并相互比拼激励。(衡水中学网站图/图)(何籽制图)

一切公司化就连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衡水中学的量化也做到极致,如男女学生交往频繁,会酌情量化扣除班级德行分。

衡水中学开始腾飞的1994年,800公里外的湖北黄冈中学恰逢90周年校庆,黄冈市城区许多单位放假一天,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为其题词,七十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蜂拥而至。

这样的殊荣,对衡水教育界构成了不小的冲击。置身于发达的京津唐工业区之外,经济指数全省倒数的衡水也在努力寻找出路,李金池和衡水中学也不例外。

对衡水中学而言,学习大城市高薪聘请名师自然是不可行的,衡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李金池后来回顾的治校措施,更多是从衡水中学内部发掘潜力。“竞争是衡水中学发展起来的关键。”无论李金池还是衡水中学的老师们,都会这样总结。

“衡水中学管理的特点就是没有死角。”戴藏云说。所谓“没有死角”,就是实行全寄宿、封闭管理,在校内,学校全面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休息。而林林总总的校规细致到“能否带橘子进教室和穿短裤睡觉”。

流传于网络的一张课表,记录了衡水中学校园生活的紧凑,学生从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开始,一直到晚间9点50分,排得满满的。就算是晚间放学之后,学生也必须十分钟内跑回宿舍并上床休息。如果学生违反,将面临惩罚。

衡水中学的一天,是从操场上震天的口号声中开始的。每个班级音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这个班级的量化考核分数。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就算是吃饭,学生们也是争先恐后跑去食堂,一度学校规定不许跑,甚至派人检查,仍然管不住。

“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经典的“衡中三问”,是衡水中学学生头顶的“道德律令”。而激励人心的口号则见于每个班级和学校的各个角落,就连上楼的阶梯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公式。积极、竞争,已经深入校园里的每个角落。“衡水中学的管理说到底就是封闭管理和量化考核,这是一个钢镚的两个侧面。”李金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封闭管理是第一步,可以为学校营造一个单纯的环境。而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量化考核则是不可或缺的。而有去过衡中的参观者认为,绩效量化其实就是借助现代公司手段管理校园,无止境地追求效率和数值考量。

从量化班级入手,班级的学习成绩、纪律、宿舍卫生状况,都会影响考核成绩。而考核的成绩直接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绩效评定发生联系。“比如坐班,量化会具体到每个小时。”李娟曾在衡水中学任教10年,她说执行量化考核的是学校课少的音体美副科的老师和教务干事,他们统计成表并公布出来。

“学校利用了老师们的自尊心。”李娟说,量化考核鞭策结果是,老师只能拼命工作。

对于量化考核、坐班等措施,教师中不少人反对。“当时一些教师抵触,在背后骂我。”李金池回忆说。戴藏云觉得李金池有自己的政治智慧,他常常将一个制度先在学校中层干部会上透风,但并不急于实行,等到教师们下面骂完了,情绪平静后,他才突然宣布实施,反对的声音就小了。

除开硬的一面,李金池还有软的方法。推行班级量化考核,反对最厉害的是班主任,因为考核结果最终会落到他们头上,李金池一度将班主任的津贴从8元提高到40元。学校经济宽裕之后,他给教师们盖了住房,他和其他学校领导都靠后,好房子让一线的教学骨干先选。

统一的管理逐渐有了成果,衡水中学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从几人到了十几人。2000年高考,衡水中学力压石家庄二中这些传统名校,成为河北省的高考冠军。

“你们中要出更多的吴仪,要出更多的鲁迅。”戴藏云曾多次看到,李金池的一句话就能让台下的学生嗷嗷叫。李金池成为这个学校的标志。他每天早上会带领师生跑操,和5000名学生一起高喊口号。按照他信仰的“工作安排紧凑了就是激情”,衡水中学的时间表里每件事都被精确到了分钟。

就连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衡水中学的量化也做到极致,如男女学生频繁交往等“非正常接触”,会酌情量化扣除班级德行分。2002年9月,中国教育报头版连续四天以《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为题报道了衡水中学办学经验,衡水中学声名鹊起,被称为“教育神话”。李金池还记得,当时学校里找他的电话都被打爆了。2004年,李金池从校长位置上调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那时他在衡水已经家喻户晓。

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

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的“掐尖”,使得大部分县市中学的处境越来越恶化,被业内人士形容为“站起一个,倒下一片”。“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一份投诉材料这样写。

李金池离开衡水中学之后,他原来的下属张文茂接任衡水中学校长一职。这时候的衡水中学俨然是河北省内首屈一指的名校。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曾认为,地方政府是“超级中学”现象的始作俑者,许多地方领导以辖区内拥有“超级中学”为荣。

而对于衡水当地而言,衡水中学无疑是手中筹码,如果运用得当,这将是小城最耀眼的“名牌”。

在河北,超级中学的苗头则出现在2003年。这一年石家庄二中成立分校,在河北教育界引发震动。当时许多教育专家已经预测到这将带来的“黑洞效应”和对教育公平的破坏。此后,河北省内的知名中学仍纷纷设立分校扩大招生。

当时,高考已经成为超级中学的秀场。人大附中、西工大附中、南开中学都已经形成气候。这些中学多分布在首都和省会,当时优质的师资和生源向大城市流动是趋势。相比而言,衡水中学面临一场逆流而上的战斗。

2006年9月,衡水中学将一所民办中学收入旗下,改名为滏阳中学,专门招收复读生。凭借衡水中学的名气,第一年就有近千人入学就读。利用生源的“马太效应”,衡水中学开始在河北省各个地市吸收生源。

“实际上,衡水中学能考上十几个清华北大,已经到了极限。”河北教育界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衡水中学原来的招生范围仅限全市,多数学生都来自于市区桃城区(原来衡水县级市)。衡水中学已经将这些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挖掘了。

衡水中学要继续迈进,就必须打破“不得超范围招生”的藩篱,广纳全省的优秀生源而教之。李金池说,在他任校长最后的两年里,已经有外地的学生慕名来衡水中学。衡水中学的加入,使得河北超级中学的争夺倍加激烈,主要体现是优质生源的争夺,免收学费甚至是给钱给物这样的招生“谍战”在各处上演。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顶级的“尖子生”则流入了衡水中学这样的一流中学。2010年中考,邢台市区前100名学生留在邢台的只有30多名,接近70人流向石家庄二中和衡水中学。

“县里招生环境越来越恶劣,很难招到和留住优秀学生,高考升学率滑坡严重。”河北赞皇县中学校长侯树军曾对媒体说,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的“掐尖”,使得大部分县市中学的处境越来越恶化,被业内人士形容为“站起一个,倒下一片”。

2011年,赞皇县中考前200名,最后留赞皇中学的仅60人。赞皇中学一度出台政策,将出十万元奖励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但一直没有机会兑现。而某名校招生老师在赞皇还被打了。而河北当地媒体,不时接到关于衡中等名校违规招生的举报和投诉,“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一份投诉材料这样写。2011年7月15日,河北教育厅基教处曾通报衡水市第二中学、临城中学、石家庄二中分校等三所学校违规招生,但并无详细处理说明。

衡水中学成为乱局中的赢家。从十几人到近百人,衡水中学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占掉了全省大部分,超越石家庄二中等传统名校,独霸河北。虽然河北省教育厅一再禁止超范围招生,最终都不了了之。

“在我们的班上,当时就有超过20个同学是外地人。”衡水中学2007届学生张雨说,甚至不少北京、山东等地的学生也在衡水中学学习。

虽然,本地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冲击,衡水中学服务本地的作用下降了。但衡水当地政府却跟衡水中学进入了“蜜月期”。每年高考成绩出榜之后,衡水中学的网站会挂满衡水各个领导的贺词。

2009年,衡水市原市委书记陈贵在考察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时也表达强力的支持:“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他要求衡水中学扩建所涉及的部门、单位都要密切配合。

除开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衡水中学还有另外一张可供资助的“关系网”。据熟知衡水中学招生的人士说,衡水中学一座难求,外地学生要进去必须有高官的“条子”。能拿到“条子”的学生,不是子女也会沾亲带故。这些关系会帮助衡水中学免去不少麻烦。“从现在学生家长的通讯录就可以看出,不少家长都非等闲之辈。”曾做过衡水中学班主任的王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和丈夫在高速路上因严重违章被扣车,她忽然想到班上一名学生的父亲是交警部门的领导,就拨通电话求助,很快她和丈夫就直接开车走人。

“我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这样,学校能动员的资源就更厉害了。”王莉说。

走中间路线了,李金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当年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我现在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

58岁的李金池现在是石家庄一所民办中学的校长。2010年,他从衡水教育局长位置上退下来后,再度回到熟悉的教育实践领域,任精英中学的校长。

“他将自己的经验运用在这里,学校很快有了起色。”退休后曾在精英中学兼职的戴藏云说,李金池到达精英中学后,他的“名人效应”使得这所民办中学当年招生就满额,优质的生源开始往这里流动。2013年高考,精英中学的一本、二本上线率就达到了石家庄全市第一,人们惊呼“衡水中学奇迹再现”。

“我现在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李金池说,到精英中学之后他对教育又有新的思考。但他的方式仍然没有变化,精英中学封校后实现了封闭管理,李金池仍旧在这里提倡他在衡水中学运用过的“激情教育”。

近年来,关于衡水中学教育模式的讨论从未停息。李金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当年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有些老师甚至体罚学生,采用棍棒教育,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他说,从1997年后他也开始探索课堂改革,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

吊诡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学都开始以衡水中学为师。对于河北那些利益受损学校而言,要生存下来就只能学习衡水中学。然而,衡水中学的“马太效应”已成,要撼动几乎不可能。

李娟介绍说,如今衡水二中、衡水十三中都是学习衡水中学的治校模式,甚至在某些做法上青出于蓝。衡水二中提倡“低进优出”,招收衡水中学余下生源中的优秀者,目前每年也都有5人左右考上清华北大,实力远超其他地市的名校。

“比如衡水中学的每日教研——把老师聚齐开会交流经验的做法,就是学习二中的。”李娟笑说,衡水的中学间展开了发扬“衡中模式”的比拼。

“衡水中学的本质是一种过度教育。”一位衡水中学的离休领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张雨还能记起她2007年在衡水中学复读的日子,发呆、吃零食、撕纸都会被记录,损失班级量化考核的成绩。一天晚间,她尿急去上厕所,就被工作人员记录下来,第二天通报批评就上了黑板报,班级量化考核被扣掉一分。

如今,无数渴求升学成就的学校将衡水中学的经验奉为圭臬。这让李娟感到忧心,教师的状态最终会影响到学生,考核的压力也会间接转移到他们身上。“谁的青春可以被量化呢。”李娟说。

第二篇:读《揭秘:衡水中学如何做到一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有感

闲思碎语2013年10月10日

许锡良

1、今天看了《南方周末》刊登记者雷磊的文章《揭秘:衡水中学如何做到一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读后确实感觉触目惊心。其实,类似河北衡水中学各个地方都有一个,只是没有衡水这样疯狂而已。江西临川与河北衡水的情况极为类似。只是没有那么出名而已。没有那么出名的原因,一是宣传报道上没有像衡水那样花功夫,做功课。毕竟河北靠近北京,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是南方人在宣传报道上确实不如北方人。三是临川出名的中学有三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无形之中稀释了这种高考资源优势。但是,像衡水中学的管理与教学,其实大家是大同小异的。都是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与量化考核,学生累得发昏,教师累得吐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将中国传统的苦读,发挥到了极致。每个老师与学生的能量被消耗到极限。从中,可以看到,在中国应试教育有极强大的威力,非常顽固。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纠合起来,形成合力,就是将应试教育进行到底。

2、难道就没有一些原因值得分析?大家都在感叹,却很少有分析这里的原因,即使分析也常常是如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点不到要害。其实,依我的看法,最核心的因素是核心价值观与相应的社会制度决定的。中国应试教育又不是今天才这样疯狂的。中国一千几百年的科举考试,哪一次的考试,哪一次的疯狂会比今天弱?今天应试教育的动力与当年科举考试的动力没有什么两样。这两种考

试,其实质都是为了出人头地,都是为了做人上人,都是为了把别人压下去,以便自己胜出。因此,竞争,竞争,恶性竞争。从学生的竞争,到教师的竞争,再到学校,甚至地区之间的竞争。

3、其实,竞争也未必就不好。美国的大学有三千间,办得五花八门,互相之间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不过,那种竞争与中国的学校竞争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的竞争是建立在对人的个性化与服务社会的功能上,也就是说,他们所建的学校都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服务社会上做足功夫,以便吸引到适合自己办学特色的学生与相应的社会资源。这样的竞争的结果,是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校,每间学校都为社会培养具有自己优势的学生。你的长处可能是我的短处,但是,我的长处也可能是他的短处,无论多么牛B的学校,都不能够互相替代。这就是每间学校的独特性。因此,美国的学校,无论大学,中学还是小学,很少听说动辄合并的。一间学校办下来,就成为独一无二的。但是,中国的情况刚好相反。我们目标是单一的,那就是考试分数与升学率。国内的北大清华成为首选。大家一张试卷,认一个分数,然后在一条路上拼争。这样的考试分数能否真正选拔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进入这样的学校。而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只有程度上的差异,而没有性质上的区分。每间学校就像小乌龟与大乌龟的区分,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不同。无数的小乌龟跑到大乌龟甚至老乌龟那里去取经,所能够获得的经,也不过是要好勇斗狠,用心毒辣,别无他法。

4、中国的科举考试实行了1390多年,出了无数的状元,可惜的是,当今世界文明里全然没有这些状元的一点点踪迹。这种考试选拔出来的人,实际既与人生无关,也与生活无关,更与生产无关。可是,由于皇家认这个东西,因此,有了功名的科举胜出者,这些读书人就有了从皇家垄断的天下江山分得一杯羹。这种关起门自己与自己玩的游戏是不错的。对个人来说,赚头也很大。可惜的是,经不住外来力量的冲击。这些科举功名获得者,每有外力入侵或者动荡不安的时候,他们也是束手无策。“无事袖手谈心性,国难一死报君恩。”这也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5、其实出人头地、做人上人也未必就一定坏。关键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认定。美国的精英,无论你怎么辩护,像奥巴马、比尔.盖茨、乔布斯也是事实上的出人头地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出人头的途径,政治人物要靠选举,商界人物要靠创造与服务。也就是说,你是不是人才,是不是精英,取决于你能够有对社会 的服务精神与服务业绩,取决于你有无创业贡献社会。而且这些与是否毕业名校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奥巴马有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但是,盖茨与乔布斯虽然有名校经历,却并没有毕业,而且所读专业与他们的事业并不相对应,其实他们的成功与是否读名校的关系并不大。但是,中国的出人头地方式,常常首先要取得名校的入读资格,就像唐朝时,要做官先得取得科举功名,而要取得科举功名,就先得读崇文馆与弘文馆这样的名校,而当时要读这样的名校,先得看家庭出身。这是非常自洽的关起门来

玩的一种游戏。进入这样的名校,并不用担心能否读到什么东西,关键是这样的名校地位已经决定了他们的资源垄断地位。我们的北大清华虽然没有像唐朝的二馆那样用出身高度垄断资源,但是,行政力量对社会资源的垄断同样存在。这样的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机会就只有高考这一次,平民子弟要想进入当今的二馆:北大清华,舍此拼命,别无他路。至于进校后,读得怎样,读的东西将来有什么价值,那已经不重要了。

6、中国要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除非改变价值观,从做人上人,到做人中人,从做号令天下的君王,到做最好的自己。如果观念得不到改变,也就不要指望相应的制度会有什么改变。中国人从小接受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观念,演化为幼儿园就开始了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实际恶性竞争,孩子从小就对他人心怀敌意与仇恨。这种竞争,常常把学生都教坏了,他们在这样的学校体验不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重要性,体验不到人间还存在着温情与友爱。他们的青春,被迫化成了一堆耀眼的数字。这些数字又化成了北大清华。我知道,美国的名校首先要求入学的学生有服务与奉献精神,其次要求学生诚信合作。然后才是知识与能力的问题。而且知识与能力要在服务社会中去体现,而不仅仅是在试卷上证明自己。但是,中国人的能力似乎只在试卷上证明,那些纸上的东西,就把无数的有天赋、有资质的年轻学子挡在了校门外。北大退休教授钱理群老先生说,北大清华不过是在培养一群精

致的利已主义者。确实,中国的高考胜利者与当年科举功名获得者成为食禄一簇并无二致。

7、其实,中国的应试教育问题的根源,还是因为中国社会在选拔人才方面并没有能够社会发展同步。一个用伯乐相马加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社会,应试能否成功,然后是否再有遇到贵人提携,这就是一个人能否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你要人们不拼命应试,那是一厢情愿的。这就像人们企图要范进不再进科场应试一样不可能。其实解决中国应试教育危害的办法就是三个关键词:民主、宪政、市场。具体解释就是用民主选举的办法解决政治人才问题,用宪政规范政府行为,用市场解决各业人才。然后,各个学校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去办出自己的特色,吸引最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师来任教,吸引最适合自己的学生来入读,以优质的服务贡献社会,换取社会资源,这才是真正的人间正道。

第三篇:揭秘衡水中学

揭秘衡水中学:参观要交钱 学生除学习各种不能

“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99.3%,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是2014年河北省衡水中学竖在学校门口的高考喜报。如此成绩让人可惊可叹,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惊呼,这是一所“成批成批的像韭菜一样批发生产状元的学校”。

“衡中模式”在连战连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高考流水线工厂”的质疑。在这里,每个人的学习生活按部就班,就像钟表一样精确。时间被一张精确到分钟的《生活作息表》分割成细小的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规定的内容,一段连着一段,犹如齿轮一样机械前行。这种密不透风的时间控制弥漫在整个衡水中学,在此驱动下,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如此高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得到高考的高分数的同时,孩子们还失去了什么?

校门外令人瞩目的“英才路”

11月27日上午,河北衡水冬雨淅沥,雾霾围城。校门上方“建中华名校,育民族英才”的大标语也在雾霾中渐渐隐没。衡水中学铁门紧闭,站铁门外向里望去,安静的校园雨雾弥漫,法国梧桐落叶满地。

一对中年夫妇踩着泥水,走到衡水中学侧门小心翼翼地问门卫:“我们从冀州来的,孩子被衡中录取了,我们想先来看看学校,了解一下生活环境和住宿情况。”门卫检查了录取通知,与相关老师电话核实了情况,又让二人填了一份出入登记表,才开门放人。

这对夫妇的孩子李晓,今年读高一,成绩拔尖,在父母眼里“肯定能考上好大学”。但李晓的愿望是上清华。令父母忧心的是,这两年当地高中考上清华、北大这两所一流名校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几番辗转,他们决定送孩子到衡中上学。

“转学到衡中读书,孩子上清华的把握就大了。”父亲李泽章说。

衡水中学位于衡水市东南部,校门对面,是一溜儿低矮老旧的平房,分布着一些小商店和地摊。看上去,这所学校并不起眼。

令人瞩目的是校门外叫“英才路”的那条小街。路两边的围墙上,贴满了今年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以及奥赛获奖学生的照片,横亘百米,蔚为壮观,黄底红字,一片“辉煌”。

校门口则是一幅巨大的展板,显示着今年的高考成绩,上面的数据令人可惊可叹:2014年,衡水中学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更是达到惊人的99.3%。

共有104人考上清华、北大,2人进入中科大,16人进入香港大学等港校,51人被哈佛大学等国外名校录取。1335人被“985”高校录取,2631人进入“211”高校。

另外,今年的河北省文、理科状元均被衡中包揽,并有9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河北省文科前100名,衡水中学包揽了67人,理科则为51人。

也就是说,整个河北省所有的高中加在一起,也比不上衡水中学这一所学校。就连衡水中学自己,也在网站上贴出了“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的喜报,宣告着衡水中学在河北全省一家独大的局面。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惊呼,这是一所“成批成批的像韭菜一样批发生产状元的学校”。在学生中,也流传着“超级高考工厂”、“神一样的学校”等说法,也正是这声势浩大的“高考最强军团”,吸引着周边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来“投奔”。

门难进的衡中

冷风裹挟着细雨,针刺一样打到人的脸上。衡中校门外,一位父亲正在风雨中撑伞守候。“孩子感冒了,我给他送点药过来。等了快半个小时了,等一会儿孩子下了课我才能申请进去送药。”

要想走进衡水中学,并不容易。学校大门口铁门紧闭,只有一旁的侧门供人出入。来者必须与学校相关人员约定,由校方发开门指令给保安,在填写完登记表后方可进入校门。

见到记者后,保安警惕地把记者挡在门外,并拒绝提供学校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记者拨通学校办公室的电话,希望与负责相关工作的副校长王建勇对话,电话那头说王校长不在学校。而就在5分钟前,记者见到有人在门卫处登记约见王建勇,并得到了王建勇的开门指令。

记者数次拨打衡中办公室提供的另一个所谓负责相关工作的电话,截至发稿日该电话并无人接听。

学校的老师们对外界也保持着一种“默契”。衡中校门外,记者遇到了几位衡中老师,大都称“工作太忙”而匆匆离去,偶尔有人聊几句,也会警惕地保密自己的姓名职务。

一位衡中的大胡子外教,在课间匆忙走出校门,来到对面的小超市买了几个小蛋糕果腹。当记者表明身份和采访意图时,他笑了笑说:“抱歉,在这里,一切采访必须经过我们校长的允许。”

随后记者来到衡水市教育局了解情况。在表明采访意图后,一位王姓办公室主任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和新闻发言人均不在单位,并“说不准什么时间回来”。在记者提出电话采访后,他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并称只接受当地宣传部安排的采访。

记者了解到,衡中不定期设有开放日,但需要提前预约,提交单位证明种种。只有在那一天,外人才能走进校园一探究竟。曾有媒体报道,虽然衡水市的GDP常年徘徊在河北末3位,但衡水中学十年中接待访问人数达17万。参观衡水中学并不免费,那些以研讨会的名义来到衡水的老师们,每人还需要缴纳600元的“会务费”。

这里,除了学习,其他都是“各种不能”

外人想进入衡中很难,里面的学生要想从衡水中学出来,也很难。

“别看我在学校门口摆摊,但生意并不好做。因为平时根本看不到学生出来买东西。”校门对面的摊主告诉记者。

衡水中学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除了学校特批的几位身体有特殊状况的走读生,无论本地或外地的学生平时都严格禁止出校门。学校3周放假一天,学生若想在非假日出校门,需要班主任开条子,而且“除因公或违纪回家反思出校门外,每班每学期不超过2张”。

“虽然我离家才15分钟的路程,但一年也回家不了几次。”一位本地学生表示。

在校期间,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从起床到睡觉,成绩、德行、卫生全部纳入量化考核。

学校甚至对带入学校的零食种类也做出限定:除牛奶、饼干、苹果、梨、橘子、香蕉之外的食物,以及手机、MP4、复读机、录音机、收音机、电子词典等产品,卡通画、球类、小说、杂志、画报等“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校园。

根据该校《关于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试行办法》,异性之间互相陪护去医务室看病、互相追逐打闹、互相请客、互发短信、互赠礼物、一起进餐等行为被归为“男女生非正常接触”,会被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回家反省1~2周,并全校通报。

教室里的摄像头,居高临下地监控着学生们的一举一动。所有老师可以控制各摄像头并录制视频留下“违纪证据”。

“我们自习课不能喝水,不能与同桌讲话,不能往教室后门看,不能照镜子,不能大声笑,不能走神,不能咬笔,短裤和裙子不能高过膝盖,不能留怪异发型,女生不能佩戴首饰„„总之就是各种不能。”一位衡水中学的毕业生如此回忆曾经的衡中生活。

惩罚的大棒往往不可思议地砸在一些“小事”上:一名高一女生因为感冒嗓子疼,在自习课上喝了一口水,班主任便通知其远在邢台市的母亲来校,女生则含泪站在保安室写作业;一位学生因被发现桌斗里有半根没吃完的火腿肠,就被勒令回家反省;一名女生因为胃疼,在开大会前依靠着同学的肩膀,被班主任视为有损精神风貌,要求其回家反思。

“在衡中生活了3个月,才明白什么是人间炼狱。”

19岁的闫静是衡水中学一名高三在读学生。2012年,她考入衡水中学。当时班里排27名,她的学号便是27号。以后的学号,则根据每学期末或学期初的考试成绩重新排定,以此刺激学生间的竞争。

闫静告诉记者,在衡水中学,每天的第一课就是清晨5点30分开始的晨跑。自此开始,学生们便以“分钟”为单位开始了紧张的生活。

记者拿到的一份《衡中生活作息表》显示,衡中学生每天10节正课,加上一节早读和3节晚自习,一天要上14节课,每天学习时间近10个小时。晚上10点,教室熄灯。10分钟后,学生必须躺到床上休息。

在这里,每个人的学习生活按部就班,就像钟表一样精确。时间被一张精确到分钟的《生活作息表》分割成细小的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规定的内容,一段连着一段,犹如齿轮一样机械前行。这种密不透风的时间控制弥漫在整个衡水中学,在此驱动下,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在闫静眼中,衡中有一种“气场”。只要走进去,便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跑步前进的学习状态中。“连教学楼的台阶上,都贴有动能定理等数理化公式。在这种环境下,想不好好学习都不行。大家已经习惯利用每一分钟来学习了,即使是跑步,同学们也都在列队间隙看看书,上厕所也会带着书记几个单词,这都是我们的生活常态。”

衡水中学官方微信发的《如果你的孩子在衡中上过学》写道:“我们每天5点半起床飞奔到操场,只为了抓紧跑操前的几分钟记住几个单词、几首诗;我们打饭排队时拿着小本子,只为了能不浪费一分一秒;我们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我们开会前做着数学题,升旗前读着语文素材,看新闻时写着学案„„”

但这种紧锣密鼓的学习以及框架中的生活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的。衡中的一名学生说:“每天5:30起床,5:45之前必须离开宿舍,拿着书到跑操地点集合。跑操结束后,所有班级必须跑步上楼早读,6:38,班里的80多个人全部离开教室的时间甚至可以用秒来计算,为的只是能吃到早饭,因为7点前要回到教室上自习。如果去晚了,在楼道堵5分钟,排队5分钟,来回7分钟,最多只能有3分钟早饭时间„„在衡中生活了3个月,才明白什么是人间炼狱。”

三年做过的卷子摞起来两米多

时间在这里被精确分配到每一分钟,生活则是一场接一场的考试。每个学生都在高考“指挥棒”下被题海战术“拧紧了发条”,像陀螺般高速旋转。

在衡中,到高二结束,课程基本都已经学完,高三全年都在复习,同时会做大量的模拟考题。每天14节课,正课由老师上课讲解;自习课时间则用来做题、考试,学生们称之为“自习考试化”。

网络上流传的一位2011年从衡水中学考入香港大学的女生保存了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卷子,摞起来有2.41米高。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衡水中学学生长期高强度的“题海”重复训练,被视为衡水中学提高升学率的一大法宝,也是老师提高各班成绩、提升量化考核的重要手段。

除了上课、备课,老师的主要精力就是琢磨高考试题,不仅自己出题,还要做题,以便了解各种习题深度,“甚至比学生做的都多”。

对于题量,曾经有个说法:如果一套题70%的学生答完了,那就是不合格的,因为这说明很多学生的时间被浪费了。很多老师甚至在开会的时候,也会在底下偷偷地做题、判卷子。

“从应试考试的角度,题海战术还是有效的。”衡中一位老师表示。衡水中学历年的高考录取率印证着这一事实。

然而前校长李金池离开衡中后坦承,当时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有些老师甚至体罚学生,采用棍棒教育,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

三周休假一天,当地旅店人满为患

41岁的刘花,是衡水中学对面一家小超市的售货员,一个月领着700块的薪水,交着400元的房租。

每当空闲的时候,她便望向路对面校门口的展板上那张考上清华、北大学生与校长的大合影。她希望明年在这里也能看到女儿的身影。

自女儿进入衡水中学那天,她便离开了老家、丈夫和土地,来到这里陪女儿读书。女儿今年在衡水中学读高三,“知道她平时学习压力很大,但是再苦也就苦3年,熬过这3年,考个名牌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这辈子就享福了。”刘花笑着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刘花说,有一位40多岁的山西母亲,不惜辞去一份体面的工作,跟随孩子来到衡水中学做了一名保洁员。“为了孩子,也是值得了。”

在家长眼中,衡水中学这种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和精确到分钟的作息,让他们觉得“学校老师很负责,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很放心”。

在衡水中学,学生们三周休假一天。无论家在本地还是外地,只有在这一天,他们才能走出校门。这一天,外地学生家长纷纷拥入衡水,上千辆小汽车拥堵在校门外。衡水交警部门甚至为此专门制订了《关于衡中放假期间联勤工作方案》,以保证交通通畅。

为之欢欣鼓舞的还有衡水的旅店业。因为家在外地,一天时间不足够往返,蜂拥而来的外地学生家长几乎承包下衡中附近所有的酒店宾馆。

“很多学生家长走之前,会把下次放假时间的房间给订好,怕到时候订不到房间。”衡中附近一家宾馆的服务员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

“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全力以赴、助我辉煌!”、“XXX班,如日中天,团结一心,共享苦甘”、“自强不息,志与天齐!”

每天早上5:45和上午10:05,伴随着广播里的冲锋号声音,衡中操场上便会传来近万名学生跑操喊口号的嘶吼声,如龙吟虎啸,震撼人心。这种场面曾引得一些参观者潸然泪下,并感叹学生们有种“压倒一切的气势”。

“在那种氛围里,这些口号能喊多大声就喊多大声。算是减压,更是激发自己一天的动力。”闫静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喊口号和贴标语,是衡中的“老传统”。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今日疯狂,明日辉煌。”“为校争光,我的责任!”在校园路上,教学楼里,教室以及学生宿舍,甚至连学校印刷的笔记本上,都印有衡中的口号标语。

“我来学校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贴在教学楼大厅的这个标语被称为“每日三思”。在高考前20天,班级里激励标语则是“20天大于3年,20天约等于一辈子”。

在一则2014年衡水中学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的视频中,学生们声音嘶哑地大喊着“专注、投入!”“我行!我行!我行!”,情绪极为高亢投入。

在外人看来,这场百日誓师更像是一场成功学的讲座。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很多学校用近似传销式的心理暗示,以呼喊口号等方式不断给学生强化、灌输“高分”意志。学校成为“高考梦工厂”,学生则成为这个工厂里的“考试机器”。

小崔说农村教育:

农村孩子找不到风口,吹不起来

北京昆泰酒店二楼A厅,两会期间很“热”。因为敢说的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在这组,没事还拿出自拍相机在现场晃悠。

但就因为这自拍,昨天小崔还当众“谢罪”,为自己没征得现场委员们的同意,就直接拍照上传说“对不起”。

这时,坐在小崔右边的陈道明笑着说了句,“你就没征求过我的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陈道明,是这个会议厅“很热”的另一个原因。最近,一篇新华社女记者采访他的手记在朋友圈里疯转,甚至还有粉丝为他写了《史记·陈道明传》。

不过,这一切的娱乐元素都不是昨天下午的亮点。昨天下午的话题,现实又沉重。因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尚旭的一个“农村孩子进城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感概,引发现场多名委员大讨论。

陈道明早早地来到小组讨论现场,还是戴着一顶黑色鸭舌帽。一身黑衣黑裤黑鞋,就连围巾都是黑色的。

临小组讨论开始前,小崔夹着一个深蓝色文件袋,拿着一个粉色保温杯,穿着一双布鞋,慢悠悠地晃了进来。

他拉开陈道明左边的椅子,边聊边坐了下来。看得出,他俩关系不错,小崔一脸笑容。

前20分钟,现场的气氛相当沉闷。不过,当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尚旭拿到话筒时,气氛就陡然变了。“他还挺敢说的。”记者边上,一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悄声说道。

从农村高考跃“龙门”进京城,又从事教育行业,王尚旭对教育感触颇深。每年上两会,他的话题都不离教育。这次,他选择向农村城市教育差距“开火”。

“农村城市的教育差距正在逐渐拉大。”王尚旭直言。他记得自己高中毕业后,就有两名班主任被调到城里好的学校教书。

“现在,农村的教育质量和城市的简直没法比。农村偏远地区考上大学的人数与城市的相比,在急剧下降。”他说。言及此,现场有委员轻声地说了句“对”。

但是,考大学偏偏又是农村孩子入城的唯一或者说是非常主要的途径。但这条路,在王尚旭看来,已变得越来越窄。

他认为,现在该是“还债”的时候了,还上从农村拿走的资源。“只有改变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低、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才会对社会发展起更大的推动作用。

王尚旭说,这些话已憋在他的心里多年,不吐不快。

王尚旭:农村孩子的进城路,越来越窄了

“本来没想发言,被你们的一番话勾起来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彭旭峰拿过话筒,抢着想说两句。因为,他念的中学就离衡水中学不远,感触颇深。

他说,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河北一个上二本学校的分数在北京却可以上北大清华。”

“我一直没搞懂,曾经问过在教育部工作的朋友,他们说了半天也没有把我给说服。”彭雪峰坦言。

他自己琢磨着,这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所致。怎么才能让农村的孩子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应该给予重视。

这时,小崔又接过了话茬,“不这么玩命高考,还有别的出路吗?”

“所谓的出路就是,不这么拼命地学习,那就在家务农,或者找一个好点的乡镇企业打工。这至少能生活下去。”彭雪峰回应。

“要彻底从这个环境走出来,目前看来,高考是唯一的路子。”他坦言。

小崔接过话茬,从他去河北衡水中学做一档讨论教育话题的节目开始。

小崔称衡水中学的纪律比军营还严格:严格规定了各项动作时间,比如大厕3分钟,小厕1分钟。晨跑人手一本书或一张卷子,只为在停下来休整或等待之时,看课文背单词。

在他看来,最严重的问题在于,为了节约时间,保证上课不迟到,有男生和女生和衣而睡整整3年。

“教育学者看了痛心疾首,这样能培养出人才来吗?”崔永元反问。

制作这档节目时,小崔发现,这类学校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并不只河北一处。

他还对衡水中学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毕业生做了回访,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几乎99%的孩子都表示,如果让他们再做选择,还会去这所学校,他们对学校根本没有“怨恨”。

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当他们处在农村偏远乡村时,想要离开只有走这条路,没有别的选择。

在小崔看来,现在教育差距的漏洞靠小修小补已不能解决。特别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农村孩子包括老乡们,对优质资源有些遥不可及。

城市的孩子有多个选择,遇上了时下最好的创业环境。他们可以从零开始,一下子就能开拓新的领域,甚至走到国际科技的前列。站在风口,猪都能吹起来。但农村的孩子,甚至找不到一个风口,很难被吹起来。

小崔希望,今后每年两会在研究大的政策时,能再为农村孩子的切身利益考虑。

他还建议在场的委员做今年的调研时,能去农村偏远学校看看。

彭雪峰:怎样让农村孩子受到公平待遇,值得引起重视

崔永元:农村孩子找不到风口,很难被吹起来

记者:为什么城市农村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崔永元:实际就是好的教育资源不够。

过去,老喊重视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但事实上,我们教育穷的年头太长了,投入的还不够。

我从小就在北京长大,眼见着城市建设不断投入,我觉得这就挺够的。如果教育这么投入,结果肯定不一样。

这就像切蛋糕,给你多切点,其他的就得少点。大家肯定都会同意给教育多点,但最难的是,给谁切少点呢?

记者: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差距是否会拉大?

崔永元:农村和城市孩子在可获得机会的差距上更大。虽然城市现在的就业也困难,但城市的机会成倍数地增加,那边农村的机会还是传统的选择,去乡镇企业或是开个养猪场。为什么农村的孩子就不能飞起来呢?。

第四篇:河北衡水中学1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 被指像工厂

河北衡水中学1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 被指像工厂

衡中校门街道边,今年考入北大清华的104名学生头像一字排开。街道不够长,考入港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77名学生没能露脸。

衡水的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但衡中撑起了“教育名城”的所有名声。放假时校门口停驻近4000辆小车,十年中接待访问人数17万,如今参观须交600元会务费。

学校实行“无死角管理”,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10分,时间安排具体到分钟。成绩、德行、卫生全部纳入“量化管理”,包括“男女生频繁交往”、发呆、吃零食等都属扣分范畴。

衡中“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优秀生源,河北高考渐成独唱。2013年高考衡中独占清华北大招生人数的80%、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五分之一。在河北“衡中没有对手”。

“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全衡水所涉及部门、单位都必须密切配合。衡中背后,是衡水全市乃至河北全省的教育资源集中。

完全可以把衡水中学当做一家工厂来看待。流水线从每天清晨5:30开始运作,到每晚上22:10关机停工,其间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管理。拿着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你看不到哪怕一分钟,是留给学生们自由支配的。

现代企业的流水线终于被无缝移植到中学教育当中。教师们仿佛是往电路板上焊接元件的女工——喜欢招聘女老师是衡水中学的一个传统,因为“好管理”——她们在规定的时间点上,娴熟地把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考试所需要的知识,焊接到这些十六七岁孩子的大脑里。这个工厂的产品,便是每年6月份的高考升学率。

整个河北省的初中,都是衡水中学的原材料供应商。尽管恶评不断,当地政府也多次出台政策限制跨区域掠夺优秀生源,但衡水中学仍能轻松从全省甚至从北京遴选优秀生源。

在这所超级中学的“英才街”上,2013年104位考入清华北大学生的头像贴画从街口一字排开,一直延伸到校门口。

300米的小街显然不够长,考入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的77名学生甚至都没能一一露脸。

在这300米的小街上,可以看到教育的理念和荣耀被层层削减后剩下的东西:考试,考更好高校以及最好的高校。

英才街热闹的背后,2013年河北省高考几乎是衡水中学的独奏表演,不仅囊括了河北省文理科状元,文理600分以上的考生也超过全省的五分之一。考入清华北大的104人使得衡水中学独占两校河北招生人数的80%,并成为河北自新中国成立以后首个两校录取学生过百的中学。

这已经是衡水中学连续 如今,出身小城的衡水中学已经站到了当地“教育生态链”的顶端,并继续扮演着掠夺者的角色,令那些同样是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雪上加霜”。衡水中学带来的争论还远未休止。正如《人民日报》在2013年7月一篇文章的标题——衡水中学:没对手有隐忧。

朝圣者

家长来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来了,他们是衡水中学的“朝圣者”。

位于北京以南270多公里的河北衡水有着便捷的交通,却有着与之不相称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资源缺乏,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衡水中学几乎撑起了这座小城所有的名声,学校位于市区西南一片低矮的居民区,来往大货车卷起的尘土时常将街道陷入一片灰蒙。

衡水周期性的繁荣,则出现于每个月学校放假的日子。外地家长们赶来衡水看望念书的孩子,挂着各地牌照的小汽车会将街道塞满,整个城市都会陷入拥堵之中。

衡水中学是拥堵的中心,其门口有时会停驻近4000辆小汽车,绵延数公里。天长日久,“衡中堵车”已经成了市民长期反映的民生难题。衡水交警部门还为此专门制定《关于衡中放假期间联勤工作方案》,派出30名工作人员以保障衡水中学附近通畅。

“能考个好大学,见不到孩子也值得。”家长们对拥堵也很能忍耐,他们每个月只能见一次孩子,陪孩子吃顿饭。他们觉得孩子能到衡水中学念书,就是送进了“大学的保险箱里”。这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

家长来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来了,他们是衡水中学的“朝圣者”。虽然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来到衡水的,但老师们的参观并不免费,为此他们需要缴纳600元的“会务费”。

“这是我去过的地方里门票最贵的。”一位参观过衡水中学的老师打趣说。他早就听闻衡水中学的名号,学校派他和同事来这里的目的,是希望借助这里的经验来提升升学率。

当老师们走进衡水中学所在的英才路时,一眼难以看到尽头的头像贴画会令他们感到震撼。边走边看,这些图腾般的图画会让他们心情变得虔诚。等到衡水中学门口,数字化介绍高考成就的巨大展板会再度强化他们的惊异。

脖子上挂着吊牌,他们像学生一般排队,在衡水中学工作人员的带引下进入校园参观。激情课间操震天的口号,无人抬头的自习课,午饭时间学生的奔跑,都会给这些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然后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封闭管理”、“量化教学”这些词语。当然,不少人还会反思自身,写下长篇大论的参观感受。

云南等地的中学更为直接,老师带着学生坐了36小时的大巴来到衡水中学参观,为的就是在这些学生心中“埋下信念的种子”。

除了造成拥堵之外,这些外来者仍不无可爱之处,他们会住满市区数量庞大的酒店,购物消费。曾经,一个全国性的高中校长论坛在衡水中学举行,校长张文茂一再要求减少参会人数,原因是“衡水市区的宾馆住不下”。2011年衡水中学承办会议,尽管包下衡水所有的宾馆,还是有不少与会者只能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去住宿。

十余年来,到衡水中学参观学习的外地官员、师生就有17万人。衡水中学宣传处主任张永笑称,衡水中学为衡水的宾馆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这些取经者学到了什么“真经”呢?换句话说,衡水经验,是否可以在全国复制? 陕西老师刘波9月初参观了衡水中学,他对学生疯狂的学习态度感触颇深,回校之后他发现自己所在的学校环境根本没法那样要求学生,憋到最后,他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结果换来一片哀嚎。

衡水中学成名了,山东的老师曾慕名来学习过。但来过以后,之后就不再来了,因为山东禁止中学补课。“衡水模式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学生时间控制之上的。”曾在衡水中学任教10年的李娟说,禁止补课打断了生产线的连续工作。

强人校长的“药方”

“国家级示范高中”建设的政策并没有出台过。但李金池却凭借这个虚拟的幌子,完成原始积累。

时间倒前20年,衡水中学还只是衡水市(县级市)下辖的一所中学,招生范围仅限于全市。衡水中学退休教师戴藏云还记得,当时衡水中学房屋破旧,还有被洪水淹过的痕迹。1992年,李金池开始担任校长,这成为衡水中学的转折点。

“学校管理十分混乱,教学也是一团糟。”李金池回忆说,当年衡水中学召开班主任会,副校长讲话,台下有人喊了声“别听他瞎掰扯,散了吧”,众人一哄而散,留下几个领导在台上面面相觑。1992年,在衡水地区十一个县的教学评比中,衡水中学排名靠后。

“当时组织部物色校长时找了不少人,但大家都不愿理这个烂摊子。”接到任命后,李金池回到家一宿未眠。

戴藏云与李金池是河北师范学院77级的同学,毕业后又一起被分配到衡水中学。“他本来是一名历史教师,有些家国情怀。”戴藏云说,李金池还善于管理。

面对衡中的沉疴,李金池开出的 政府提出提升衡水中学行政级别,以比肩其他地市的知名中学。1997年,衡水中学升格为正处级单位。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那就是善借外力。”20年后,李金池这样总结衡水中学的崛起。

一切公司化

就连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衡水中学的量化也做到极致,如男女学生交往频繁,会酌情量化扣除班级德行分。

衡水中学开始腾飞的1994年,800公里外的湖北黄冈中学恰逢90周年校庆,黄冈市城区许多单位放假一天,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为其题词,七十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蜂拥而至。

这样的殊荣,对衡水教育界构成了不小的冲击。置身于发达的京津唐工业区之外,经济指数全省倒数的衡水也在努力寻找出路,李金池和衡水中学也不例外。

对衡水中学而言,学习大城市高薪聘请名师自然是不可行的,衡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李金池后来回顾的治校措施,更多是从衡水中学内部发掘潜力。“竞争是衡水中学发展起来的关键。”无论李金池还是衡水中学的老师们,都会这样总结。

“衡水中学管理的特点就是没有死角。”戴藏云说。所谓“没有死角”,就是实行全寄宿、封闭管理,在校内,学校全面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休息。而林林总总的校规细致到“能否带橘子进教室和穿短裤睡觉”。

流传于网络的一张课表,记录了衡水中学校园生活的紧凑,学生从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开始,一直到晚间9点50分,排得满满的。就算是晚间放学之后,学生也必须十分钟内跑回宿舍并上床休息。如果学生违反,将面临惩罚。

衡水中学的一天,是从操场上震天的口号声中开始的。每个班级音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这个班级的量化考核分数。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就算是吃饭,学生们也是争先恐后跑去食堂,一度学校规定不许跑,甚至派人检查,仍然管不住。

“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经典的“衡中三问”,是衡水中学学生头顶的“道德律令”。而激励人心的口号则见于每个班级和学校的各个角落,就连上楼的阶梯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公式。积极、竞争,已经深入校园里的每个角落。

“衡水中学的管理说到底就是封闭管理和量化考核,这是一个钢镚的两个侧面。”李金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封闭管理是 选。

统一的管理逐渐有了成果,衡水中学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从几人到了十几人。2000年高考,衡水中学力压石家庄二中这些传统名校,成为河北省的高考冠军。

“你们中要出更多的吴仪,要出更多的鲁迅。”戴藏云曾多次看到,李金池的一句话就能让台下的学生嗷嗷叫。李金池成为这个学校的标志。他每天早上会带领师生跑操,和5000名学生一起高喊口号。按照他信仰的“工作安排紧凑了就是激情”,衡水中学的时间表里每件事都被精确到了分钟。

就连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衡水中学的量化也做到极致,如男女学生频繁交往等“非正常接触”,会酌情量化扣除班级德行分。

2002年9月,中国教育报头版连续四天以《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为题报道了衡水中学办学经验,衡水中学声名鹊起,被称为“教育神话”。李金池还记得,当时学校里找他的电话都被打爆了。2004年,李金池从校长位置上调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那时他在衡水已经家喻户晓。

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

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的“掐尖”,使得大部分县市中学的处境越来越恶化,被业内人士形容为“站起一个,倒下一片”。“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一份投诉材料这样写。

李金池离开衡水中学之后,他原来的下属张文茂接任衡水中学校长一职。这时候的衡水中学俨然是河北省内首屈一指的名校。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曾认为,地方政府是“超级中学”现象的始作俑者,许多地方领导以辖区内拥有“超级中学”为荣。

而对于衡水当地而言,衡水中学无疑是手中筹码,如果运用得当,这将是小城最耀眼的“名牌”。

在河北,超级中学的苗头则出现在2003年。这一年石家庄二中成立分校,在河北教育界引发震动。当时许多教育专家已经预测到这将带来的“黑洞效应”和对教育公平的破坏。此后,河北省内的知名中学仍纷纷设立分校扩大招生。

当时,高考已经成为超级中学的秀场。人大附中、西工大附中、南开中学都已经形成气候。这些中学多分布在首都和省会,当时优质的师资和生源向大城市流动是趋势。相比而言,衡水中学面临一场逆流而上的战斗。

2006年9月,衡水中学将一所民办中学收入旗下,改名为滏阳中学,专门招收复读生。凭借衡水中学的名气,2011年,赞皇县中考前200名,最后留赞皇中学的仅60人。赞皇中学一度出台政策,将出十万元奖励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但一直没有机会兑现。而某名校招生老师在赞皇还被打了。而河北当地媒体,不时接到关于衡中等名校违规招生的举报和投诉,“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一份投诉材料这样写。

2011年7月15日,河北教育厅基教处曾通报衡水市 法上青出于蓝。衡水二中提倡“低进优出”,招收衡水中学余下生源中的优秀者,目前每年也都有5人左右考上清华北大,实力远超其他地市的名校。

“比如衡水中学的每日教研——把老师聚齐开会交流经验的做法,就是学习二中的。”李娟笑说,衡水的中学间展开了发扬“衡中模式”的比拼。

“衡水中学的本质是一种过度教育。”一位衡水中学的离休领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张雨还能记起她2007年在衡水中学复读的日子,发呆、吃零食、撕纸都会被记录,损失班级量化考核的成绩。一天晚间,她尿急去上厕所,就被工作人员记录下来,

第五篇:衡水中学1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 学生带书跑操

衡水中学1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 学生带书跑操

2013-10-10 18:28:40 来源: 齐鲁网(济南)有31536人参与

分享到

      网易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人人网 有道云笔记

衡水中学2012届高中毕业生合影。在有的中学校长们看来,衡中“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甚至省外优秀生源,“站起衡中一个,倒下一片”。(衡水中学网站图/图)

衡水中学很多学生即使跑操手中都拿着一本书,稍有间隙即争分夺秒学习。(网络资料图/图)

一位2011年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女生保存了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卷子,摞起来有2.41米,她最终考入了香港大学。(网络资料图/图)

衡中校门街道边,今年考入北大清华的104名学生头像一字排开。街道不够长,考入港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77名学生没能露脸。衡水的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但衡中撑起了“教育名城”的所有名声。放假时校门口停驻近4000辆小车,十年中接待访问人数17万,如今参观须交600元会务费。

学校实行“无死角管理”,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10分,时间安排具体到分钟。成绩、德行、卫生全部纳入“量化管理”,包括“男女生频繁交往”、发呆、吃零食等都属扣分范畴。

衡中“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优秀生源,河北高考渐成独唱。2013年高考衡中独占清华北大招生人数的80%、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五分之一。在河北“衡中没有对手”。

“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全衡水所涉及部门、单位都必须密切配合。衡中背后,是衡水全市乃至河北全省的教育资源集中。

完全可以把衡水中学当做一家工厂来看待。流水线从每天清晨5:30开始运作,到每晚上22:10关机停工,其间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管理。拿着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你看不到哪怕一分钟,是留给学生们自由支配的。

现代企业的流水线终于被无缝移植到中学教育当中。教师们仿佛是往电路板上焊接元件的女工——喜欢招聘女老师是衡水中学的一个传统,因为“好管理”——她们在规定的时间点上,娴熟地把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考试所需要的知识,焊接到这些十六七岁孩子的大脑里。这个工厂的产品,便是每年6月份的高考升学率。

整个河北省的初中,都是衡水中学的原材料供应商。尽管恶评不断,当地政府也多次出台政策限制跨区域掠夺优秀生源,但衡水中学仍能轻松从全省甚至从北京遴选优秀生源。

在这所超级中学的“英才街”上,2013年104位考入清华北大学生的头像贴画从街口一字排开,一直延伸到校门口。

300米的小街显然不够长,考入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的77名学生甚至都没能一一露脸。

在这300米的小街上,可以看到教育的理念和荣耀被层层削减后剩下的东西:考试,考更好高校以及最好的高校。

英才街热闹的背后,2013年河北省高考几乎是衡水中学的独奏表演,不仅囊括了河北省文理科状元,文理600分以上的考生也超过全省的五分之一。考入清华北大的104人使得衡水中学独占两校河北招生人数的80%,并成为河北自新中国成立以后首个两校录取学生过百的中学。

这已经是衡水中学连续第14年在河北省高考中夺魁,在全国15000余所中学里再添传奇。而在民间,衡水中学被追捧为“超级中学”之上“神一样的学校”。

中国恢复高考36年,在基础教育层面则是逐渐摆脱“农村包围城市”,资源向城市倾斜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级中学”现象,在屡创应试神话的同时,更加剧了资源失衡和教育不公。因而在落后地区眼中,“超级中学”被形容为一个个超级“黑洞”。

衡水中学则是一个例外。和大城市超级中学若干分庭抗礼不同,衡水中学在整个河北没有对手,且像一个反向“黑洞”般将石家庄乃至北京的优秀学生尽收门下。衡水这个经济省内倒数、曾经贫瘠的盐碱地也因这所学校而成为盛名远播的“教育名城”。

一直以来,围绕衡水中学的质疑和获得的成绩一样巨大。作为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一次难得的“逆袭”,以半军事化管理、绩效量化等现代公司管理手段为特点的“衡水模式”在国内迅速传播并被争相仿效,一边被捧作济世良药,一边又被斥为应试教育的复辟和滥觞。

如今,出身小城的衡水中学已经站到了当地“教育生态链”的顶端,并继续扮演着掠夺者的角色,令那些同样是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雪上加霜”。衡水中学带来的争论还远未休止。正如《人民日报》在2013年7月一篇文章的标题——衡水中学:没对手有隐忧

下载揭秘:衡水中学如何做到一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揭秘:衡水中学如何做到一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