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略读课文”指导自主四段综合型教学模式探究
“略读课文”指导自主四段综合型教学模式探究
一、课题的提出
“指导自主学习”要遵循的是“先学后教”、“养成方法意识”“从学生实际出发”三条教学原则。课堂教学要体现针对性、合作性、生成性、探究性的特点。
“指导自主学习”的题解中明确告诉我们教改实验要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为核心。因此,在研究《小学高年段指导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时,必须就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进行探究。
为什么选略读教学作为例子来探究模式建构呢?因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要求上也有相应的不同。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于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略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而我们提出的在阅读教学中略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手段,客观上为学生自己读书、自主探索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合作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的空间。
二、模式的假设
“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着眼于以研究学生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新策略的前提,坚持一切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促进“指导自主学习”理论朝着纵深方向全面发展。为此,本课题拟以“指导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是为了不教”“我的学习我作主”为前提,结合略读课型的教学,把学生研究的着眼点放在新策略处,建构“指导自主四段综合型”的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及本课题所凸显的方法意识的理念,提出了如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想:
三、模式操作例谈
下面以人教课标版四年下册略读课文《牧场之国》为例来谈谈模式的操作:
第一阶段:课前导学,检查反馈
在课之前老师就已预先通过学生的自学反馈卡,了解学生们的共性问题做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教案编写,进行充分预设,在课内教师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检查自学,了解学生对文本的自学掌握情况,以便以学定教。
按照自主学习的超前性和异步性的特点,我们把自学卡放在班上,自学一课后学生填写自学卡后交给老师,再拿自学卡自学下一课,极差的学生也要至少超前一课自学。导入新课时,我们就根据自学卡里查阅的资料来反馈你对荷兰的了解,而后用课文的第一段导入课文。接着同桌交流自学卡,把能解决的问题解决掉,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时会出现大部分会提问题的孩子能抓重点、难点或文章的主要问题来提问,程度差的孩子就提一些很零碎的问题。通过教师对提问题质量的评价,来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在课堂中,只要解决了大问题,附带的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第二阶段:问题引读,领悟方法
这个阶段教师抓住一个部分进行教学,并结合文本特点渗透学习方法。可以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可以是品读积累优美词句,还可以是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等等。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运用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溶入知识教学中。一种学习方法不是精讲一篇课文学生就会学会,有的方法要学习、运用好几遍学生才会自如运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已学过的学习方法,还有不断强调,寻找时机进行运用。我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发现用过的学习方法,学生并不能灵活运用。
《牧场之国》我们抓住第一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段落来教学,通过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课文,用“___ ”画出能体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词句,交流体会着从两处能体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句子: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②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相机指导,生抓关键词句谈感受,师生想象品读直至积累背诵。最后总结这课学法:带着问题读、抓关键词句、想象品读、积累背诵,并把学法在多媒体上出示,学生齐读巩固。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学到的学习方法只要在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加以巩固。所以在课内尽量寻找机会不断让学生尝试运用学习新知识。通过学生运用方法自学后,再进行反馈、修正,不断强化,使学习方法真正被学生所掌握。
下面三次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三个段落,进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可以自由选择要学习的段落,先带着问题自学,抓关键词句,再小组交流体会,朗读背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进行交流反馈,教师继续对学法进行强调、指导、运用,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最后回到这课的主要问题“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最后带着不同的体会引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第四阶段:运用方法,拓展延伸
这个阶段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可以是这一节学到的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或者是学生自创的更好的学习方法。拓展延伸可以推荐阅读相关的文本,可以仿写进行小练笔,还可以复述课文或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在这一篇文章中,领悟文章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显得更加生动,运用这种写法提供文中相关词语,进行迁移仿写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布置学生继续收集有关荷兰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张荷兰旅游宣传小报,为了把文本语言变成自己语言。
诚然,“指导自主四段综合型教学模式”作为《小学高年段指导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仅仅靠一节课型的例谈是无法涵盖全部的教育理念,囊括其他课型的教学特点的。因此,该教学模式还必须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修补,进一步完善。
(福建省平潭龙山小学)
第二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初探
唤起参与
合作探究
——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初探
模式产生的背景:
略读课文教学是当今我国语文教学的“两难境地”。从最初的把“略读”等同于“精读”而难以割舍,精雕细琢,到后来的置之度外,过度放手,再到现在的多数教法单调,缺乏个性,精略难分让我们一时间感到几许茫然。略读课文教学到底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如何把握它的尺度,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学校确立了以“只略教师的教,不略学生的学”为主题的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唤起参与,合作探究”的尝试与探索,希望通过此模式的略读课文教学,能对提高我们略读课文教学的质量有一点点帮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
“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 专家视点:略读课文认识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导致教学“精”、“略”不分的原因,主要是这样的提法不准确。当前语文教学中,所谓“精读”,往往是教师依据自身对课文的解读,通过“精讲”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成人化的阅读。这不是儿童的阅读,儿童的阅读就是读懂,读懂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略读”。事实上,单从课文内容的学习来看,“精读”和“略读”无法区别,都要读懂,都是新知。只有从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出发,课文才有学习新知和巩固运用之分。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国外阅读教学没有精略之分,主要是安排学生自己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不妨看“阅读提示”。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给学生留下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略读课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导读是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师要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作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
我们的思考:
教学需要设计,更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质疑的空间与时间,对略读课文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是非常严密的设计,势必导致教师对课堂控制的严密,在这样状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必然大受影响。
“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把握“整体求略”、“部分求精”的指导思想。
“只略教师的教,不略学生的学”可以说是一种我们追求的略读课文教学境界,“唤起参与,合作探究”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流程图如下:
略教师“教”
单元整合, 自然导入新课
学有所用,明确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自主合作交流
展示亮点,走向生活语文
不略学生“学”
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单元整合, 自然导入新课
学生“自得”能得到什么,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更取决于前期精读课文的学习,尤其是前期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说,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对前面精读教学的一种检验和延伸。教学中,可以先从本单元的前几篇课文入手,通过同一主题的单元目标自然导入新课。
二、自主交流,明确学习方法
导入课文后,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做到“课伊始,趣亦生”。为学习课文埋下伏笔。接着学生读阅读提示,画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课的重点。当然,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充分质疑,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读提示要非常明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同时,回忆前几篇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最后确定本课的学习方法。在这里老师不要代替学生,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任务驱动,自主合作交流
学生一旦有了疑问,那就应该主动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在讲读课文的学习中,就有学习方法的传授,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引导下,老师可以适时、适当点拨,充分给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真正体现新课程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也充分利用学案为载体,通过略读课文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先精心设问,让学生“碰壁”、“遇险”;接着组织课中评议,并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评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在全班交流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对比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完善自己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老师要依据课前的既定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结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展示亮点,走向生活语文
学完课文,还得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收获,还能够跳出课文,举一反三,顺向迁移。老师在得当的时机可以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视野更开阔,得到获得新知,体验主动探究学习的的快乐。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安排学生的课堂小练笔,这次写是在学生自读自悟,换位体验的学习后学生情感的升华,这样的写水到渠成。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文本的再认识,更是审美情趣的提升。明白了文本的写作背景,又体会到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学生自得的效果更为显著。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把导读确立为教学目标的依据,力求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作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所以,在这一模式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
略逐词逐段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 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 略教师精密预设,不略学生自主学习……
有舍才有得,“略”为“不略”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突出了这一模式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范围,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无论使用哪一种模式,都应以自读课文、了解大意为基础。这一模式所反映的是教学中各环节的基本关系,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的,可作适当的调整。
第三篇: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 的教学模式研究
教研室 张邦杰
注:本教学模式是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以数学学科的研究为模板。
一、教学现状
自去年负责教研室初中学段的教研工作以来,我和教研员老师们一起视导了20多个初中校门,并对学生做些300多份问卷调查,仔细的调研了我县初中教学现状,在我们的一线老师里发现很多素质优秀,爱岗敬业的好老师。今年我县的中考成绩在全市获得第一名,就与每一位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努力息息相关。这一学年来,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我发现我们县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教学误区,主要表现在: 误区一:课前预习和课后训练只安排,不指导,不跟踪,不落实。误区二:课堂教“重结论,轻过程”。主要表现在一些概念、公式、定理课上成习题课,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误区三:课堂教学“重教、轻学”。教师满足于“一讲了之”,学生满足“一听了之”,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
误区四:解题教学模式化、程式化。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思维发展停滞。
误区五:教学方式封闭。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懒于思考,疏于创造。
综上所述,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
二、改变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理论依据已非常成熟。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并通过社会交流而发展,应该将学习任务放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使学习者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并鼓励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2再创造教学理论
国际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即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因而,学校的教学必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法。3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求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手段,即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帮助,使其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4主动学习理论
匈牙利数学家玻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
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渐渐走进后课程改革时代,提出了“减负不减质、轻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把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改革突破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数学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教学模式的可能性 1初中生具备自主学习的心理条件
自主探究是指具有学习责任心的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有效地监控学习过程,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检查、评估,并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的一种学习模式。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心理要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初中生的年龄多在14—15岁左右,是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除了生理出现明显变化外,心智发展也逐步向成熟靠近,具有一定的水平。特别是初中生的独立性开始增强,自我意识逐渐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加强,自我评价渐趋成熟,这为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经过小学的数学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数学学习的策略。问卷调查也表明,多数初中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内在动机,不喜欢“一言堂”式的教学。2通过筛选可确定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由于初中生思维发展的未完全成熟和数学的学科特点,并不是所有初中数学内容都适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过于抽象的内容是不适宜的。一般来说知识内容内在的逻辑性强,教材对内容的处理详实,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联系密切,可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方程、不等式、统计知识、几何等内容的自主探究都有较好的效果。
四、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学案(教学案是指由教师课前集体设计的,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一种载体)为载体,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教互动、少教多学”为基本原则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着眼点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并为学生发挥潜能创造条件,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形成互动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氛围,营造出“教是为了不教”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局面。若有些学校不具备制做教学案的条件,可参考县教研室的导学案,确实无法制作教学案的,也必须坚持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教互动、少教多学”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环节参考(老师可依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㈠目标引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
教学案的自主学习板块包括三部分:学习目标、学习探究、尝试解题。
1“学习目标”是指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教学案上学习目标的设置明确、具体,使学生一看到就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课前应指导学生“三读课本”,粗读、细读、精读。
2在设计“学习探究”时,教师根据学习目标,选择新颖、活泼、符合学生实际的素材,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新知识,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3“尝试解题”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对基础性问题和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3为课堂教学第一环节,老师们常称之为问题情景式导入新课)㈡因势利导,点拔启思。
1质疑展示(学生质疑、教师质疑)2合作探究
3点拔启思(总结方法、变式训练)㈢及时巩固、达标检测 ㈣作业及课下跟踪
以上对第一环节做了细致分析,因为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指导。后三个环节没做详细解读,老师们可依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
另外建议老师们可依据“自主法——集团法——互助法――跟踪法”这四步教学过程。
五、“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
评价一节数学课是否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要抓住以下五个环节:
一看,学生学习热情的高低。是否解决好了“要我学”与“我要学”的问题; 二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能否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练; 三看,学生参与自主学习人数的多少;
四看,教学设计的激活程度。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看,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的多少。教师是否精心设计了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和情景。
希望各科老师们多提供教学案例,邮箱:zhangbangjie999@163.com
第四篇: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做法,建立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维信息多边交流的新型关系。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问题是教学的开端 问题存在本身就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伊始应首先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
2、问题是教学的主线 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
3、问题是教学的归宿 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是用所授知识消灭问题,而应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
“自主探究”教学法的程序是:
下面我们就谈谈本教学法在《欧姆定律》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欧姆定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欧姆定律→讲解例题→课后巩固练习。从效果上看,学生也能理解欧姆定律,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和被动发展的位置上,只能算学会,不能算会学。本课利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欧姆定律→课堂练习。本课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欧姆定律。这样处理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1、巧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演示:调光灯调节,灯时亮时暗。提问:“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学生思考得出:“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进而提出:“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2、激励猜想,活化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如你是历史上第一个研究电流大小的人,猜猜看:“电流的大小究竟由那些因素所决定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学生联系上一章内容,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可能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到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3.质疑聚思,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1。根据研究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方法,本问题应采用什么方法研究?2。选择使用哪些器材?3。该实验应分几步,具体步骤怎样?
明确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必须设法控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才能研究另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即控制变量法。本实验必须分两步来完成:1。保持R不变,研究I与U的关系,2。保持U不变,研究I与R的关系。对于第一步,调节U(用电压表测),观察I(用电流表测),并且电压的调节可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来实现(阻值为R的电阻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或者通过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移动变阻器滑片来实现。对于第二步,要研究I与R的关系,首先要改变R的值,可用5欧姆、10欧姆、15欧姆的电阻。要保持U不变,可调节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不变。
学生踊跃纷纷要求在黑板上设计实验电路图,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自己设计。
师生共同讨论:要完成以上实验,还必须测量相关数据,自己制定表格 4.分组合作,深入探究
在此环节中,学生以两个人为一个小组,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做个别辅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5.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汇报:实验完毕后,分别推出代表汇报实验的数据,学生相互交流实验数据。学生讨论分析:从表1知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从表2可知,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教师:学生们总结的很好,现在我们用了几十分钟研究得出了这个电学规律。然而这一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7年用实验方法研究得出的,为此欧姆花费了10年心血。为了纪念他的伟大发现,这一规律被命名为欧姆定律。今天当我们一起学习这一规律时,每位同学都能从他身上学到一点精神——坚持不懈的从事科学研究。
6.巩固练习,强化理解 出示例题:
⒈应用上述实验记录表中某一行的数据编制一道习题。
2.对公式R=U/I的理解的题。使学生明确:同一导体,电压增加几倍,电流也增加几倍,它们的比值不变,R与I、U无关,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7.过程回顾,指导学法
教师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课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指明这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思路,这也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为造福人类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理教学中应注意渗透了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也应进行了学法指导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与“创新”,教育的目标主要靠教学达到。通过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智能、品德、心理等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代人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发展”与“创造”的核心问题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正是实践这一教学思想,实现现代教育目标有效可行的好方法。
在具体实施该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点:
1、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导演”,是“顾问”。要导的好、导的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人”。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2、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思维。
3、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使学习成为其自主活动。教学中不是只关注掌握知识结论,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坚持学生活动互动性,生生互动能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加速知识的意义建构。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具体地讲,就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独立思考和主动搜索,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以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第五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
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校以前使用的教材版本比较杂,有西师版、苏教版等,现终于全部统一为人教版了。在人教版教材修订后,略读课文的篇目大幅度增加,中高年级的略读课文由每单元1篇增加至2篇,占课文总量的43%。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然,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教材的修订,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相关作用也更为重要。
但略读课文该怎样教?怎样学?不少教师感到困惑。有的教师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有的局限于让学生回答“阅读提示”上的一两个问题,同时,教学方法的千篇一律也使学生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略读课文教学基本理念:
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
三、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摸索,讨论、筛选并确定若干略读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模式。重点围绕刘俊老师的《给予是快乐的》展开略读课型的研究,明确了略读课要用好导读,抓好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等。经过多次的试讲、研讨、修改,老师们对略读课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刘俊老师的课更是越上越精彩。在区小学语文赛课中,刘老师以精巧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教学艺术、精致的教学设计一举夺得一等奖,并得到与会专家、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实践。
四、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导入激趣
语文课的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
(二)用好导读提示
人教版教材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提示。要指导学生读懂导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抓准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三)整体感知全文
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要非常明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四)围绕重点合作学习
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重点内容是哪些,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这一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因此,教学中应该安排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
(五)汇报收获、导引点拨
交流阶段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需要,或者以交流自学体会为主,或者以讨论疑难问题为主,或者以对重点内容及写法的进一步体会为主。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适时点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
(六)拓展生成
教师要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课堂作业或课外作业,帮助学生依托课文,跳出课文,举一反三,顺向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