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名师“魅力课堂”的解读

时间:2019-05-12 23:0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名师“魅力课堂”的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名师“魅力课堂”的解读》。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名师“魅力课堂”的解读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名师“魅力课堂”的解读

日期:2006-3-18 作者:书斋聊客

【抛砖引玉】

一直以来,心中非常仰慕教学大师们高超娴熟的教学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魅力。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有幸目睹了好几位小学语文名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风采,看着他们在方寸讲台前或激情挥洒,或低声吟诵,或幽默诙谐,或斟字酌句,不仅身心倍觉轻松,更是收益良多。心底也一直在思忖: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他们的秘诀在哪里?他们的课堂魅力在何处?捧着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标的精髓,深入细致地解读他们的课堂,于是豁然开朗。

本是一家浅薄之言,本着探讨交流之心,所以并不怕贻笑大方之家。

【解读名师】

王崧舟——诗意的课堂

新课标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背景透析: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说法。一线的语文教师更多地把自己的教学精力花在了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方面,尤其是“读和写”的能力。至于其它,已无暇顾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语文能力”包含于其中。

走近名师:

王崧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诗意语文的积极倡导者。由于本家的缘故,提到王崧舟,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也曾近距离聆听他的课堂教学(那是在吴江师范,他执教的课文是《威尼斯的小艇》)。那时我还刚刚走上三尺讲台,只觉得他的课堂是那样的大气、充满亲和力,却无法赏析他的课堂教学。

中国是诗歌大国,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根溯源,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是和诗歌无法分开的。而且诗意语文更有其现实意义。在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诗意语文部落”所组织的一次沙龙中,有一段非常精辟深刻的话很好地阐述了这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征是急功近利,人们没有了„悠然见南山‟的平和与从容,缺失了„下五洋捉鳖‟的激情和豪迈。语文课上,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成了一种可以模仿的技巧。让人深深沉醉的语言成了僵直的图解,美丽的诗的意境也无情地被解析,文本中所蕴涵的人文意蕴被残酷地肢解,语文的文化语境也变得十分苍白,丰富的生存体验成为学生的奢侈梦想……在应试教育魔棒的指挥下,尤其一段时期政治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形态的控制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地强调了思想性。因此,召唤诗意语文,就是对平庸世俗的抗争,倡扬诗意语文,就是对诗意人生的追求。”

诗意语文是一个教学流派,国家督学成尚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诗意语文像是语文之镜中一次„美丽的日出‟,日出已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而更加灿烂的美丽当是日出后的升腾。”我一时无法全部领悟诗意语文的内涵,但诗意语文给我朦朦胧胧的感觉就是,他的课堂应该是充满诗意的,置身于这样的课堂应该是全身洋溢诗的味道,应该是身心舒畅的,好像全身的细胞都在呼吸着诗歌的气息,那是无比惬意的事情。在这样的课堂里浸泡的学生,语文的素养能不得到全面提高吗?

我们来欣赏王崧舟执教的一节课。

师:但是,在五十多年以前,在那个世道,在那个社会,对阿炳的这一片积淀已久的情怀,有人理解吗?

生1:没有。

师:对阿炳的这一段坎坷的人生,有人同情吗?

生2:有。

师:是你吗?

生2:是,我同情他。

师:可惜你没有生在阿炳的那个年代。那个世道,那个社会,对阿炳的音乐才华,有人欣赏吗?

生3:没有。师:这琴声中饱含着的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有人听懂了吗?

生4:没有。

师:是的,一个瞎子,一个艺人,一个乞丐,谁在乎他的情怀?谁在乎他的命运?谁在乎他的绝世才华?孤独的阿炳,有着绝世才华的阿炳,只好把自己的《二泉映月》倾吐给这——(大屏幕出示: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生:(齐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他的人生,他的情怀,他的绝世才华,随着他的《二泉映月》,就这样融入了——

生:(齐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板书:付月光)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

生:(齐读)“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

美,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充满诗意的课堂流溢着美的汁水,诗意的课堂体现了教师学生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理想,在不经意间,也切合了新课程对学生全面综合语文素养提高的理念。诗意语文,我憧憬着,向往着,学习着,追求着……

薛法根——简约的课堂

新课标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背景透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的手段也在日新月异地更新。电教媒体、网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课堂视野。但有些教师一味地迷信媒体,舍本求末,滥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是视听画充斥课堂(公开课教学更是如此),唯独缺少了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特别缺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语言文字被媒体所代替,学生获得了视觉的美感的同时,遗漏了语文课本应该获得的本质的东西——感悟语言、提升思维的机会。

走近名师:

薛发根,早就熟知他的大名,不仅因为他是我们的近邻——吴江人,还是因为他师范里的同学就是现在我的同事,更是因为我曾近距离地和他接触了三次。第一次,我们学校因为创建省级模范实验小学,他到我们学校来检查,很有幸,他走进了我的课堂,还近距离地听了他的评课。第二次,他前年应我们学校吴校长之邀到我们学校执教了一节公开课《天鹅的故事》。第三次,在甪直叶圣陶实验小学听了他执教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匆匆》。薛老师给人的感觉是朴实、平易近人。他的课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在我们学校上课充其量所谓的现代教育媒体就是实物投影仪。到了甪直,投影仪变成了电脑里的word文挡,其余的就是一支粉笔,真是“课如其人”。媒体虽简单,但丝毫不影响课的精彩。

请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_______________,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线上各加一句话。快速默读课文。(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看法? 生:在还没有允许钓鲈鱼的时候,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的情况下,爸爸诚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来,汤姆很不情愿地把鱼放掉了。(这个学生说得结结巴巴,不太连贯。)

师:去掉“在”和“情况下”这几个词,再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这样的表达会更清楚。(学生去掉了这几个词,说得更连贯了。)

生:正当汤姆想违反规定,把大鲈鱼拖上岸的时候,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从爸爸的语气中听出一点挽回的余地也没有了,只好把鱼放掉。

师:你的记性真好,老师都没有你记得这么多。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正当汤姆高兴地把大鲈鱼钓上来的时候,爸爸坚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师:无可奈何这个词用得好。

生: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师:小朋友,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写的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巧妙但不繁琐的教学设计很艺术地向学生传授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丝毫没有做作之感。薛大师说:“语文课承载着太多的„使命‟,……我以为„大道至简‟,语文课必须反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他还提出了“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的“六简”好课设计观。

简约的课堂去掉了许多浮华和急功近利,语文非本质的东西少了,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语文本质的东西——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据说佛家悟禅有三个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我想薛大师的课堂教学已经达到了第三个境界。

薛法根说:“站在讲台上,我时刻铭记这样一句格言„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一个连今天的幸福都不曾拥有的孩子,又怎能拥有幸福的明天呢?而我。我们,正是掌握孩子们幸福今天和未来命运的人。”我欣赏薛大师的课堂,更欣赏他的做人。

于永正——幽默的课堂

新课标语:构建合理、全面、公正的评价体系。

背景透析: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评价方面存在评价目的的片面、评价氛围狭窄、评价手段单

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足。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评价过分强调学生的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评价具体课程方案优劣的唯一指标,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已经失去了童真、失去了趣味,我们的孩子在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中度日如年。于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面临最尴尬的境地,问我们的孩子,你喜欢上语文课吗?回答喜欢者寥寥无几。不喜欢就能放弃吗?不能。因为他们知道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基础性学科,学不好语文就学不好其他学科。这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向学生灌输的理论。于是我们的孩子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学好它。但结果却还是让我们语文老师失望。真正学好语文的有几个?在每年高三分文理科的时候,选择文科的与选择理科的学生比例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枯燥、乏味、无聊、沉闷……几乎成了我们语文课的代名词。

走近名师:

于永正,属于老一辈的著名特级教师,他是徐州人。一位精神矍铄、幽默风趣的老者,这是他留给我的印象。前几年,曾去徐州观摩过他的课堂教学。几千人的大会堂里,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老师坐得满满的。上课前,礼堂里躁动不安,喧闹不已。但于老师一站上讲台。下面就鸦雀无声。在短短的几十分钟课堂里,你能随时听到于老师幽默的话语,感受到学生轻松积极的学习状态,更能从老师们开心的笑声中感受于老师的课堂教学的魅力。

我们来欣赏于老师上课的一些片段。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这样的片段,在于老师的课堂里唾手可得。在教《在仙台》,一个学生问:“老师,北京的大白菜运到浙江怎么便„尊为胶菜‟?您不是说,胶州出的大白菜才叫胶菜,才有名的吗?”“嗨!冒牌货吗!不然,为什么要„打假‟呀!可见,那时就有假冒伪劣商品。”接着是一片笑声。童话课文《小稻秧脱险记》中的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一位小朋友读杂草说的这句话时,声音很大,既有“力”又有“气”。于老师开玩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他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小朋友哈哈大笑。这位小朋友再读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于老师表扬说:“你读懂了。”于是笑声又起。……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于老师还说:“ 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于老师再说:“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无论什么理由,一个老师让学生不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了,这个老师的教学就失败了。”

于老师把他的幽默融入课堂,把他的幽默融入了课堂评价中,于老师幽默中融入了他高深的教学艺术

于老师把他对学生人文的关爱融合在他的幽默中……

贾志敏——语感的课堂

新课标语: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背景透析:对于语文性质的界定一直以来就是各位语文教学专家争论的热点,也是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颇感尴尬的。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被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于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呼声一度声嚣尘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一度成为小学语文课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那时,课堂上没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不敢想象的。随着新课程的春风劲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被推倒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重感悟,重体验,重在体悟文本的人文内涵又得到许多一线语文老师的宠爱。语文学科中“工具性”“人文性”的争论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尽崎岖和波折,拨乱反正,工具性人文性的辨证地统一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完美境界。

走近名师:

了解贾志敏,是从《贾老师教作文》开始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贾老师教作文》曾通过电视媒体风靡小学语文教学界,这也是我从前辈老师那儿听说的。后来也有幸看了一些他的录像片,很遗憾没能亲眼目睹他的风采。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为什么贾老师的作文教学受到我们小语界同行的关爱和注目呢?……贾老师教学艺术之根,我认为就是那种精深的语感教学艺术。”周一贯还说:“在语文学科中,我们要落实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必须要以语言性为基础。而语言性的提升、落实都离不开语感的培养。所以我始终认为贾老师的教学艺术,瞄准的是以语感为整体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本身的语感就应该是出类拔萃的。贾老师被成为小学语文界的“语言大师”,他有超强的语感,有例为证。有一次,课堂上一个小朋友写作文时说了一句话:“暑假里,我和爸爸有幸到杭州来。”贾老师当场就说,你这句话有四个毛病,听课的老师都领悟不过来,心里直犯嘀咕:这句话也可以呀!贾老师说,第一“我”和爸爸这个“和”用得不当,爸爸是大人,我是小孩,应用“我随爸爸”;第二“有幸”不当,你到杭州来可能是有幸的,但爸爸是大人,到杭州来很快就到了,所以应是“我有幸随爸爸”;第三,你在上海,不能说“到杭州来”,应是“到杭州去”;第四,到杭州去干什么?即便是有幸,下面的内容应该是有幸的,如果你到杭州去奔丧,也叫有幸吗?听课的老师不由得不佩服贾老师的敏锐的语言捕捉能力。没有超强的语感是无法做到的。

假如学生从小就能在这样严格的、正确的、敏锐的、强烈的语言熏陶下,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怎么能不提高呢?贾老师说:“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

或许贾老师的作文课有人不认同,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再去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否背离了新课程的宗旨。作文就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实,在新课程人文性被某些教师推崇到“圣坛”级别的时候,再谈“工具性”的重要性,无疑具有拨乱反正的作用。假如孩子连正确的表达到无法做到的话,怎样才能畅所欲言呢?新课程实施到今天,我们不是经常发现孩子的作文中个性、思想、灵光凸现了,但是否让我们遗憾的是他们的表达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呢?这是否与我们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语感训练的结果呢?

我欣赏贾老师,欣赏他曾经风靡一时的作文课,欣赏他作文课上的教学风采。

【心灵感悟】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既是时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名师们魅力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这是我要毕生的精力去追随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湖北教育出版社

2、《简约之美——我的好课设计观》《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10期,作者:薛法根

3、《培养语感,一条遵循语文教学本质的道路——谈贾志敏老师语文教学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年第1期,作者:周一贯

4、《让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10期,作者:贾志敏

5、《全然进入“人曲合一”的境界——〈二泉映月〉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王崧舟

6、《于永正教育格言诠释录》

7、《幽默——于永正教海漫记》

作者:于永正 作者:于永正

第二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关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四、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一)识字与写字

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二)阅读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朗读、默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3.精读的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略读、浏览的评价。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6.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写作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四)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语文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来,汉语和汉字对中华相互影响,也相互适应,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向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语文课程的其他理念

中小学语文教育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将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工具性的一面,忽视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社会各界和家长曾对语文教育现状提出尖锐的批评。针对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此次课程改革,重点进行了语文课程功能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二是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其贯穿于各阶段的目标中;三是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性质是什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概念的确立,结束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长期纷争。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比如,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不仅做到文通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语文能力:方方面面很现代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在研究国际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如强调学会阅读和朗读,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根据需要快速搜集所需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突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吸纳与宽容、欣赏与质疑。重视写作实践,提出了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比如,小学高年级学生40分钟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初中生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初中

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此次课程改革更新了教学内容,注重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努力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强调选文的时代性、实用性、广泛性。并且提出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方式,提倡独立阅读、自由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鼓励有独到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语文教学:要有新策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口语交际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实践: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

以往,不少地方的语文教学,把内容分解成上百个知识点、能力点,围绕知识点、能力点设计大量练习题,让学生反复机械地做练习,造成了语文课程的繁、难、深、多,而实际收效甚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从三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强调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二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三是突出整体性。

语文课程标准简化头绪,突出重点,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整合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尤其提倡多读书,少做题。如何学好语文,有专家认为,学好语文有两个不可或缺的东西,一是扩大学生的储存量,二是发展学生思维加工能力。学生语文水平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阅读太少。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此次语文课程标准把多读多写提到重要位置,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为加强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了背诵篇数和课外阅读量。

增加阅读推荐篇目,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阅读推荐篇目小学、初中、高中通盘考虑,互相衔接,推荐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强调重视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学知识传授,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同时,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

在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此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小学淡化文体,鼓励不受拘束地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在具体要求上,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初中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弊端,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此次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把握突出体现在重视积累和对文章的总体感知,淡化分析性操作,不要求学生背诵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加强对诵读、积累、感悟、熏陶的要求,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重复的练习。这些要求都切中时弊,体现了全新的语文教育观。

教学评价:定性多于定量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方面有了显著突破,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过去,语文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听、说、读、写能力及基础知识的掌握,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的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是笔试题、客观题。此次课程改革,强调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把语文教育长远的隐性的效果放到重要位置考虑。

比如,对识字与写字的评价,要求从音、形、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重视评价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与习惯。对阅读的评价,要求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在口语交际方面,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对于写作的评价,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同时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于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语文评价不能完全采用量化和行为化的手段,而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即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用于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对于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的结果评价,应重在评估学习成效。评价方式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除采用传统的书面测验和作业外,应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各学段的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第三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来,汉语和汉字对中华相互影响,也相互适应,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向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何评价2012小学语文新课标

一:全面、准确、明确的表述,反映对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广

二、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

三、体现能力为重

四、逼近规律

贴近实际

五、与时代同步

与社会同行

对于问题不敢说,或说不清、道不明,讲不全,主要源于对问题认识不清、不透,把握不准。众所周知,始于世纪之交的新一轮基础教课程改革,由于学科课程理论和相关政策等准备相对不足,对许多问题认识不清,实验稿课标是在带着困惑、疑虑,甚至较强争议的情势下“带病”出台的,因而从它问世开始,始终遭到强烈的质疑,其“标准性”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地方,遭受诸多挑战和不同折扣。许多地方概念不清或表述模糊是实验稿课标较明显的硬伤。例如,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里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看来,显然那时对“语文”与“语言文字”和“语文课程”没有清晰认识,无法厘清,混为一谈。例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作为致力点,语文课程应该怎样确定?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其要素都作为致力点呢,还是以其中最具学科主要特点的某一点为致力点?从中可见当初我们对“语文素养”概念、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根本任务认识不清。再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关于对“语文素养”阐释,可归纳为以下几条: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恰当地说应为“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还算不算是语文素养中的要义?……

新版课标尽可能对多年来新课程实验探究的最新认识、最好做法和合理建议进行梳理、筛选、提炼,写进课标,发展、提升课标,使之更加符合规律,切合实际。

地位进一步提高

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定位,前后两个版本分别是这么阐述的:“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对比中不难看出有两点变化:一是范围拓展。将识字、写字的地位,由第一学段“法”定到整个义务教育的四个学段,并被赋予重要地位。在第一学段它们是教学重点,是最重要的,是教学中必须集中力量突破和拿下的“主阵地”,主阵地拿不下战斗就是失败;到了二三四段,不是可有可无或是点缀,而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必须拿下的“重要山头”,重要山头未拿下,战斗没有结束,不算全胜。写字教学在初中都是重要教学内容,况乎小学!这样定位有利于引导广大教师提高对写字和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纠正小学只在低年级重视写字,但从中年级到高年级逐步不重视学生写字、不重视写字教学、有写无教、放任自流的不良倾向。同时,也有利于减轻低年级学生的写字负担。写好字,不只是低年级的事情,不能在低年级苦练、死练,巴望在低年级就练就写字能力,毕其功于一役。

二是“识字”与“写字”分写。“识字”与“写字”密不可分,前后放在一起称说无可厚非,但是“识字”与“写字”又不是一回事,连在一起,确不妥当,容易使人产生“写字”不是一户人家、与“识字”一起才是一户人家的错觉,看轻写字的地位,以致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容易出现“以识主写”、“以识欺写”,甚至“以识代写”不良倾向。新版课标在这里,甚至全文,在“识字”与“写字”一起称谓时都用顿号将二者隔开,使之各自成“家”,提示我们:“写字”与“识(识字)”、“读(读书)”、“背(背诵)”、“作(作文)”、“说(口语交际)”、“习(习惯)”一样,并称语文七大能力,应该给予应有地位,给予高度重视。

就整体来看,写字具有固知、启智、育德、冶情、炼意、修心、养性、健身等功能。写字的作用小到帮助人们阅读作文、修心养性,大到关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就语文教学内部来看,在语文七大学科能力目标和项目(识、写、读、背、作、说、习)中,“写字”对于学生来讲,是最需要的,是处于奠基地位的能力。“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甚至是义务教育的奠基性工程,是保底性项目。可以说,在小学阶段怎么重视写字、写字教学都不过分。也可以说,没有写字教学的语文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没有写字教学的阅读课不是好的阅读课。其实新课改前对写字还是很重视的,1998年教育部为此制专门订下发了义务教育《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并在开头强调:“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对小学生写字、写字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就做了准确定位。可惜实验稿课标没能继承和发展这种思想,给写字和写字教学应有的“法定”地位,以至于在实验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一块质量和水平在许多地方和学校没有提高反倒下滑。修订版课标在深刻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及时重新完善写字教学定位,必能促进各地普遍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和学生写字能力。

二、要求更加明确

1、明确提出书写质量要求。

2、对不同年级段提出新的具体要求。1-2年级增加“有主动写字的愿望。”“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各学段增加“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到了5-6年级提出“力求美观”

三、安排更加科学

修订版课标在目标的确定和内容调整上更趋合理,走向科学。

1、书写字数合理调整。一是写字总量微调。二是年级段写字量较大调整

第四篇:魅力课堂解读

魅力课堂解读

宋村中学培训处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借口注重实效,不愿意进行课改;一种是注重了形式,忽略了课改的实质。两种现象的结果都使得课堂失去了魅力。如何理解课堂的魅力,本文给了很好的诠释.《中国教育忧思录》里面讲了一个调查案例:一个大学教授问学生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上课总是哈欠连天?一个女生说——老师,你们在课堂上只给我们压力,而不给我们魅力。

我们的课堂缺乏五大魅力。

第一,思想的魅力。课堂是产生思想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学生放飞思想的精神天堂。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有正确的学生观,素质观。著名的杂文教师吴非曾经写了一本书叫做《不跪着教书》,讲的就是教师要做思想的主人。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只唯真。

第二,文化的魅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曾经讲过自己的感慨,他到全国许多地方去讲学也观摩课堂教学,发现全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惊人的一致:“表扬他,啪啪啪!”教师表扬学生的方式如出一辙,这是教育的悲哀。一个教师要有表扬文化、欣赏文化、赞美文化。我们的课堂要成为知识的课堂,但更要成为文化的课堂,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奠基。

第三,个性的魅力。这是我们魅力课堂的核心。课堂是教育人的场所,人是有思想的,所以理所当然应该是各具特色的。灵秀的教师创造出灵秀的课堂,豪放的教师创造出豪放的课堂,智慧的教师创造出智慧的课堂,情感的教师创造出情感的课堂,幽默的教师创造出幽默的课堂,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孙双金老师曾为某地的教师上了一堂示范课《天游峰的扫墓人》,用的是问题式教学法,效果很好。然而,后来他再到该地其他学校去观摩教师们上课,发现大多数教师无论上什么课都用这样的方法。他心里一沉,糟了,怎么能够这样呢?一个教师应该学习名家的精髓、名家的思想,而不是名家的方式。第四,情感的魅力。一节课要上得好,首先教师要有充满激情的心灵。有了这样的心灵,在上课的时候,首先感动的是自己,然后用自己的情感的真实流露去感染在座的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无精打采地来到课堂上会是什么样子?但如果一个教师带着充满了激情的心灵来到课堂上,又会是什么样子?

第五,艺术的魅力。以前很多人戏称教师是教书匠,现在很多教师仍然把自己当作一个教书匠。什么是匠?我们的课堂决不应该只有技术,更应该充盈着艺术。所谓“循循善诱”,诱就是诱导,善是一种境界。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有少林硬功,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要有太极内功,要练就一身四两拨千斤的功夫。课堂是教师的也是学生的,但归根到底是学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寻,在探寻的过程中,巧妙点拨,一点就要点到要害处。

无论如何,我们要让自己、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课堂教学四境界

课堂教学分为四个境界:一是无效的课堂教学或者是低效的课堂教学,“无效教学”或者“低效教学”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浪费;二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底线;三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即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四是魅力的课堂教学,这是最高境界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们每个老师希望达到的课堂教学,我们今天研究这个课题,也正是希望达到这个境界。

魅力课堂应该是怎么样的

魅力课堂首先是高效的课堂,能吸引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并受到教育的课堂。课堂形式上关注学生的体验外,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快乐、忧伤,并付出真情,满腔热情、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整个课堂活动中去;富有魅力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

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魅力课堂,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着活力、内聚力和爆发力。所以要打造魅力课堂,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具有 魅力的老师。所以,要打造魅力课堂首先老师要考虑怎么样才使自己成为有魅力的老师。我觉得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关注。

1、教师应该学会研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种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要带着研究上课堂,研究不是灌输的移植,研究不是照本宣科的传授,研究是教师对每一堂课所需传授的课程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达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目的。目前,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大部分老师正是带着这样的研究进入课堂的。比如,数学老师通过研究,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孩子们达到预习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语文科组通过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和评讲的研究,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比如,我们的班主任通过小学生的自主管理的研究,达到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今天我们研究魅力课堂正是希望达到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的效果。我想学生也是一样,为了不至于让你的学生成为一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机器,把上课、听课、作业当成一种枯燥的模式,就应当引导学生从事课程研究,从研究学习中寻求快乐,以求达到愉悦学习的境界。

2、教师要让学生做主。

魅力课堂不是一味的灌输、包办和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想方设法解除学生学习的包袱,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培养目标,才能不断涌现精彩纷呈的瞬间,使笑声、掌声、欢呼声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教学有了吸引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励了学生产生自信心与学习动力,同时也树立学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成为永恒的魅力。

3、教师应该善于“夸”。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确如此,没有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语)。因此我们在打造魅力课堂的同时不要简单的把学生定性的划分为“好孩子”和“坏孩子”,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 生的优点和长处,适时鼓励,同时也要不断抑制某些学生的骄傲和放纵。在“夸”的过程中,当然要实事求是,还要讲究点艺术,让孩子在“夸”的过程中,得到激励,体验成功的喜悦,充满信心。当然好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缺乏自我约束力,有时不免犯错误,甚至出现同样的错误屡戒屡犯的情形,作为教师应了解孩子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要用我们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的错误,用我们的爱心与耐心去帮助孩子克服这样那样的毛病。我们应树立这样一个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对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与败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注视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包容每一个孩子的错误或缺点,并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弥补不足。

4、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曾写过《关注学生的体验,提高课堂效率》一文,希望有空能指正!写本文正是因为,我在听课的过程中,老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不关注学生的体验而去上课,得出两种绝缘不同的效果。在此就不多说了。

5、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是渊博的学识、游刃有余的教学能力、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追求事业成功的欲望,学生从这样的老师身上看到榜样,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收益终身;教师的人格魅力应是善良和慈爱,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成绩的优劣、家庭的贫富而改变对一位学生的看法,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教师应胸怀博大,容得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习上的知心朋友,学生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得到了博大真诚的爱,从而产生敬佩;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对事业的忠诚,在追求学识上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以教书育人为崇高职业,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品德去熏陶学生的品德,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学生从这样的老师身上获得了做人的准则,领略到做人的真谛。

最后希望我们通过对“魅力课堂”的研究,希望将成为我们老师指路明灯,在研究中,找到工作的乐趣,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

第五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识字写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杨秀琴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在这里斗胆,对新课标进行简要的解读,就算抛砖引玉吧。我重点解读的是识字写字部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基本理念

(1)多认少写,识写分开。

(2)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整个小学阶段都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3)(在一、二学段)鲜明地提出了 “多认少写”的思想。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认一定数量的字具有战略意义。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尽快地提高中小学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教育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学生开始学习的强烈欲望是尽快能够阅读,但是如果识字速度很慢,识字量很少,根本无法实现阅读的要求,时间拖得越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要求就越无法满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注重识字教学方法,象“韵语识字”“随文识字”两大类外,还有“看图识字、归类识字、拼音识字、字理识字、生活识字”等常用方法,现在这种“词串识字”就是一种新的“诗意韵语组合识字”方法。

骏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椰树骄阳海岛

牦牛冰雪高原(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六)

多“认”少“写”,“认”“写”分流,是符合汉语言文字自身规律的做法。它汲取、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传统语文教育在识字写字方面的教学经验是分进合击,即不追求认、讲、写、用的一步到位,而是四者先是各走各自的路,到了一定程度才合而为一。

2、识字与写字板块新课标的调整

(1)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书后面附录4是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2)提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附录5)

(3)强化写字教学。

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提出“先认先写”的理念。《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集中了300个“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字种。“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先学这些字,是为孩子们识字、写字打基础。这些字是作为第一学段教学的重要内容。

“先认先写”基本字的理念符合汉字学习的规律,反映出对传统识字写字教学经验的借鉴。“古人先教孩子们写那似通不通的‘上大人,孔乙己„„’干什么?那是在练习基本笔画,基本部件,基本结构,为写复杂的字练基本功作准备呢!”(张志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和表二共列出了3500个常用字,将“3500个”这一学习要求具体化。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先

学习表一呈现的2500个字种,这样更有利于较早地顺利开展阅读。根据学生学习的读物、根据学生的所写的内容,然后把这样的最基本的2500个字选出来,便于我们语文的考核和评价。

继续强化写字教学。

“写字姿势正确”和“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要求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第三学段的硬笔字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体现了写字还要讲究实效性。同时,将识字写字表述为 “小学各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3、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

降低第一、二学段的写字量 :第一学段,写字量由“800~1000”

降为“800左右”。第二学段的写字量由实验稿的“2000个左右”降低为“1600个左右”。我们来看表格中的对比

识字写字课程目标与实验稿保持一致的两个方面:

(1)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2)降低要求,减缓难度,突出拼音的使用价值。

从“背诵”到“熟记”、从“默写”到“正确书写”,降低记的要求,从熟练拼读、直呼音节到准确拼读音节,降低拼读的要求。

4、识字写字评价(没有太大变化)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

解读不够精细之处,请大家指导。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名师“魅力课堂”的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名师“魅力课堂”的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教学新课程标准(小学版)解读世界各国在中小学外语课程价值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学习外语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材素质的提高 学习外语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学习外语有利于学生......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有幸参加了如此规模宏大的小学新课程改革培训(美术),培训数日,有不少收获,同时也有不少感叹。 一、培训收获 “新课程”本身就是针对旧教材,......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刘凤真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写作部分)一、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写话 1.对写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测试题 1、( )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 )。 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 )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