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点高中生物课题结题以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网络教学实践研究
“以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网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经过一年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组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完成了课题的基本目标,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就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与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目的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互联网每天新增网页超过300万页。网上过多的信息大大超过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面对洪水般的信息,往往使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处理变得越来越困难。为改变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无意识的漫游等各种偏差行为,让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清晰。特确定“以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网络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开展过程
1、确定实验班。
2002级共12个班,其中1-6班为实验班,7—12班为对照班。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事先还对学生进行示范学习与培训指导。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重视,便于我们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定和落实实验的控制条件。为了课题顺利地进行,保证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尽量要求做到:
(1)教研组对参加课题的实验教师给予全力的支持,其他老师从教学组织、安排、测试等方面给予配合。
(2)保持实验班的基本稳定,以便取得连续资料。
(3)注意收集和整理实验班的实验资料,注意典型案例的采集和整理。
3、每月例会雷打不动。
每月安排一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举行课题组成员例会,要求中心发言人根据课题进度,作有关信息技术、教法、学法和教材研究等方面的介绍,教材研讨要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每一小节。与会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通过每月的例会,总结前段成绩,研究后段教学,调整教学进度,优化网络教学过程。
4、定期进行教学研讨课。
教学研讨课由讲课老师按“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写好,由备课组讨论通过后进行。课后全体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过程与效果。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得这种模式更具有可操作性。(详见附件
2、附件4)
5、学生接受度调查。
利用问卷以及谈话的形式,就学生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看法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实验前、后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了解、接受程度等情况,掌握实验班及对照班同学的思想状况及其转变情况,并作为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的一项重要依据。
三、研究成果与结论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构建的“示案自学,以案导学→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精讲点拨,归纳总结→网上测试,当堂达标→迁移拓展,课题延伸。”五个环节的网络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将课程(也许只是课程学习的导引)制作成网页或专题网站,通过校园网发布在学校的教学平台上,同时制定了学习课程的学案计划(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要求,使用资源说明等),学生人手一份,学生按照课程学习的导引和学习计划,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检索、整理学习课程内容,并将学习成果与他人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一种“探索,质疑,学习,应用”的这种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详见附件1)
1、问卷调查结果
对实验班的同一批同学,在实验前、后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是关于实验的赞同度。结果如表一:
表一 学生对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态度
意
见
赞
同
中
立
否
定
实验前
45.8% 5% 49.2%
实验后
86.4% 6.8% 6.8%
开始实验前,部分同学们对实验的开展持否定看法,即使是部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可见,此时同学们的态度是相对消极的;在实验后,同学们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可见,学生对实验所产生的效果感到满意。对学习能起到帮助作用,学生自然愿意接受,表明实验是成功的。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学,在实验后进行了一次科学素养能力测试,结果如表二:
表二
学生科学素养能力的得分率
班级
理解记忆
掌握应用
实践创新
实验班
89.6% 66.2% 79.5%
对照班
83.8% 53.3% 69.5%
从表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证实,学案式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运用计算、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问卷见附件3)
2、研究结论
(1)把学案导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学案导学”进行教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探究知识,这也是网络教学的要求。把二者相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学生在网络中无意识的漫游或者在学习过程的各种偏差行为;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清晰。因为“学案导学”是利用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写好“学案”是实施网络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依案引导,学生有序而学,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学会为会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学生的学科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网络教学班学生的学科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班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明显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比普通班学生宽;解决信息题的能力明显比普通班学生强,有较好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明显比普通班学生高,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四、课题研究与实验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年的课题研究与实验虽然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仍然发现还有不少问题如教师备课工作量大,需要查阅的资料多,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案”并得以实施,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和教学经验;在学生自学时间安排、能力训练形式及课堂组织教学方面,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五、附件:
1、论文1篇
2、实践案例4篇
3、调查问卷1份
4、部分课件(网站
第二篇:以“突出创新”为题探讨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
以“突出创新”为题探讨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
肖廷荣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藏中
747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新型教学模式,如何将创新融入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目前高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创新型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
信息化
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各种新型教学设备层出不穷,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充分利用先进教学设施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将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学习者在教师利用现代教学设施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并存,其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信息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模式上都融入了许多创新因素,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改变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后交流平台,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概述
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很多改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价等教学活动上。信息化教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将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讨论交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日后的成就来说至关重要。
以学生为中心也是信息化教学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和创新点。传统的生物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化教学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活动讨论空间、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更加主动、自由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发展。但是,信息化教学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生物教师需要将大量的创新元素融入信息化教学中,因此信息化教学对生物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二、通过改革创新加强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的方法
信息化教学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蕴含的创新因素主要表现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网络平台建设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
(一)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综合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形式上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放松紧张的心情,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生物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创新因素,并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从而为学生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减数分裂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将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染色体的移动过程直观地表现出来,并在学生观察后让学生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归纳,这样既传授了教材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是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创新点。学生的思维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产生的,在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中相互交流信息,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促进自身思维的拓展,同时也可以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提问。例如,在讲解病毒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寻各种病毒的图片并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辨认,并要求学生对病毒的结构形态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让学生根据病毒的结构形态讨论病毒是如何进行生活和繁殖的,学生在这种问题式信息化教学方法下学习,可以有效地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利用计算机网络创建网上交流平台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方面,也是教学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创新点。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得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动。为了防止学生滥用网络,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校园网,生物教师通过校园网发布学习的资料和任务,学生则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下载学习资料、图片以及动画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BBS论坛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探讨、交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在平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进入不同的专题交流室进行交流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改革传统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创建一个全面科学、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将学生在课堂学习、家庭作业、课后讨论等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少做批评,多做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重过程轻结果、重独创轻规范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新思路、新方法予以表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杜琳霞.创设信息化生物教学模式,提高新课程新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研究.2012 [2] 邹蓁.高中生物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探究.中小学电教.2008
[3]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第三篇: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批准立项后,课题组随即根据课题计划有序而富有成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现按照要求对研究情况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一)课题的开展过程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的工作重点是设计、研究和积累高中生物学案中的作业设计的调查问卷和教学案例,并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和初步总结。课题组成员确立了“以课题带教研,用教研工作深入推进课题研究”的思路,要求全校生物老师围绕作业设计教学这一主题开展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并就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如何有效地利用生物学案的作业方式、生物学案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和研究经验交流。
(二)课题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制定和落实实验的控制条件。为了课题顺利地进行,保证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尽量要求做到:
(1)备课组对参加课题的实验教师给予全力的支持,其他老师从教学组织、安排、测试等方面给予配合。
(2)注意收集和整理实验资料,注意典型案例的采集和整理。
2、课题组坚持进行每月例会。
每月安排一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举行课题组成员例会,要求中心发言人根据课题进度,进行每章节的学案作业以及学案作业中渗透的教法、学法和教材研究等方面的介绍,其中学案作业要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每一小节。与会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通过每月的例会,总结前段成绩,研究后段教学,调整教学进度,优化作业设计的教学过程。
3、定期进行教学研讨课。
每周的教学研讨课由讲课老师写好“学案作业”,由备课组讨论通过后进行授课。课后全体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过程与效果,对“学案作业”进行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和结论
1、问卷调查结果
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是关于实验的赞同度。结果如表一:表一 学生对“学案作业”的态度
意见 赞同 中立 否定
实验前 45.8% 5% 49.2%
实验中 86.4% 6.8% 6.8%
开始实验前,部分同学们对实验的开展持否定看法,即使是部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可见,此时同学们的态度是相对消极的;在实验后,同学们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可见,学生对实验所产生的效果感到满意。对学习能起到帮助作用,学生自然愿意接受,表明实验是成功的。
表二学生生物学科素养能力的得分率
班级 理解记忆 掌握应用 实践创新
实验班 89.6% 66.2% 79.5%
对照班 83.8% 53.3% 69.5%
从表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证实,学案作业对于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运用计算、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
2、课题阶段性研究结论
(1)把学案作业与有效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学案作业”进行教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探究知识,这也是有效教学的要求。把二者相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学生在听课中无意识的漫游或者在学习过程的各种偏差行为;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清晰。因为“学案作业”是利用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认为,设计好“学案作业”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案引导,学生有序而学,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学会为会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作业”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作业”进行自主学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有了“学案作业”,他们可以根据“学案作业”,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作业”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作业”,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研究和实践,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明显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比对照班学生宽;解决信息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有较好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明显增高,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修正措施
虽然《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与科研的矛盾问题。高中教学任务繁重,时间显得非常紧张,用来整理记录的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少,有一种自顾不暇的感觉。好多好的想法稍纵即逝,有的可能涉及诸多方面,实施起来限制较多。可能与个人的经验有关,相信经过不断学习,会解决好这一矛盾的。
2、课题研究遇到协调问题。各课题组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和借鉴,也各自为政,没能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对此,我们积极联系,争取关注,协调各种关系;借助网络平台与类似课题研究者,加入好友,借鉴参考,学习切磋,努力提高。
3、课题组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是课题组的个别教师在实验的开始阶段虽然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生物学案作业的教学尝试,但放得不开,老是担心影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学案作业体现得不充分,因而影响了课题研究。二是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总结研究的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实施了学案作业,但在每个实施阶段深入研究的少,不能象积极进行实验研究的教师那样,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带着问题,反复实践,反复研究。三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还不够规范,具体的案例分析还较少。对此,我们继续加强每月的课题组例会和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提升全体课题组成员思想认识和研究素质,打消顾虑,切实抓好本课题的深入调研、反复实践和研究工作。
三、课题研究下阶段努力方向
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深入的地方,今后,我们要增强信心,深入细致地进行课题实验。
首先,课题组成员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与我校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将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由于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我们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继续借鉴省内外较成熟的经验,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其次,继续加强生物学案作业设计的研究,继续研究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初步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高中生物学案作业。全面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使参加实验的班级成绩有所提高。第三,组织课题实验班的学生对自己学习生物的方法进行对比和反思,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形成具有共性和体现个性的心得体会。
第四篇: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以教学常规为载体 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临渭区三张镇中心小学
校本研修,是学校教学业务工作的核心,更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走向了常规化。学校紧紧围绕教学常规搞调研,积极开展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快乐学习为目标,根植于学校常规工作,使教学、调研等工作环环相扣,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力的促进学校教研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强化备课管理和培训
(一)研读新课程标准
如果说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标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就要研读课程标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用课程标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把脉。为此,我们组织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三个学段知识之间的衔接,掌握每个学段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每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为在授课中有效地把握教材深浅提供保障。
(二)研读教材
教材是完成课程标准的工具。北师大版教材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更多地呈现出了开放性的课程内容。如何才能更好的应用好教材呢?如何才能更好的挖掘教材的内涵?为此我们组织教师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和处理,能够就全册内容特点书写高质量的教材分析,掌握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写出整册和单元性教学计划。
(三)备课能力的研修
1、通过过程并不复杂的备课能力研修。
裸备——交流、思考——查阅资料、充实备课——小组交流,完善备课。
教师知其不足,才能对症下药,通过一定途径提高自己。
2、同题异构。
不同教师面对同一课题,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文本解读,从而构建出差异教学,然后分别执教,请同伴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反,从而琢磨同一教学设计在课堂实现上的差异,以获得更深刻的教学经验,形成操作性强,使用方便的的教学设计。
3加强成熟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加强语文“六环五步”、数学“四环”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探究。按照中心校统一要求,我校给教师配备了“六环五步”、和 “四环”模式教案,切实引导教师认真研读,切合自己实际及时修改,以简单、规范地应用和方便实用的操作,切实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课堂掌控能力。
4、教导处和教研中心加强教学设计的检查与评价。
学校教导处及时对同志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加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评价,以提高教学效果。
5、定期进行优秀教案收集与奖评工作。
通过定期的优秀教案收集,以鼓励优秀,形成竞争,从而整合优秀资源,达到共享的目的。
二、落实课堂教学过程
(一)公开课
1、用“合作诊治”研究法,开展公开课课前“磨课”活动,通过磨课活动,解读教材和课标。
2、有针对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巧,加强教学目标落实,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习惯养成。
3、用比较研究法,开展“同题异构”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一公开课为契机,从细节入手,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以规范教师上课行为,已达到唤醒教师自觉研究意识的目的。
(二)加强教学目标确定与落实。
本学期,为提高大家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多次开展“议标—调标—试标—测标—定标”的教学目标确定训练,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加强语文“六环五步”、数学“四环”教学模式的探究,切实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课堂掌控能力。多次组织专家报告的形式培训语文“六环五步”、数学“四环”教学模式的操作,并印制成熟教案供大家参考,以规范上课,使得课堂阵地有效落实。努力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结合优质课展示及时总结提高,以此促进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形成了我校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果。我校薛荣歌老师、张鸽老师的“六环五步瓢饮式”多篇教学设计获奖,被选中汇编成教案,全区交流。
(四)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加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评价,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四轮”听评课活动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我校提出了“四轮”听评课活动。四轮即“展、示、提、汇”。“展”是第一轮,即“公开展示课活动”;由我校中青年教师每人准备一节课,内容自选,以赛教的形式进行,组内评出优胜者。“示”是第二轮,即示范课,由各组第一轮推出的教学优胜者在集体研讨的前提下,进行全校示范教学,展示一节优质课。“提”是第三轮,指的是提高汇报课,由语数组安排一名教学艺术相对薄弱的教师,先由个人备课,再进行集体备课,共同订正后,该同志组织一节展示课,由组内同志共同评议,进一步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艺术。“汇”是第四轮,我校要求30岁以上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展示一节汇报课,通过汇报课,展示自己一学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上的收获,进行“高效课堂”的有效探索。这样通过精心备课—集体研讨—认真上课—反思总结,形成课堂教学的一个完整体系,经过这样的听评课活动,老师们不怕上公开课了,明确了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喜爱的,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极大地更新了老师的教学理念,增加老师的知识储备,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三、课题研究初显成果
(一)思路清晰,认识明确
我校申报的区级重点课题《小学生常见的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研究》获批立项,课题组成员积极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第一阶段资料搜集工作,再此基础上对学生计算错误进行归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语文组的课题是《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1.认真研读教材,自主备课时有意识地确定好课文的读写(说)结合点。2.将精彩说话集和优秀的练笔集集中展示,并在班级中的交流。通过互评互阅,让孩子共享成功的快乐,激励孩子写(说)出更多的好片段。课题研究的过程是艰难的,课题组成员经历了刚开始的茫然,没有思路;在课题主持人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课题组成员思考、讨论,最终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经过尝试研究,老师们的观念改变了,思路清晰了,认识明确了,不再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
(二)“说课标、说教材” 获益多多
为进一步使我校教师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更好地提高掌握教材和使用教材的能力,我们按照上级安排,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多次参加“说课标说教材”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标,并进行说课标活动,全体教师参与,并写出了相关的说课标说教材文字稿,张鸽老师更是做出了知识树这样的课件。这项活动的开展,老师们从中获益多多,真正把握了课堂教学的方向。
(三)集体备课,碰撞智慧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有效的集体备课是融合集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开学初统一安排各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在自身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定时间、定内容,使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同时坚持推门听课制度,要求每位教研组长每月对本组教师至少随堂听课一次,及时反馈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四)研修形式多样化 教师以参加课题研究活动为主,以个人自主研修为辅,校本研修活动安排包含以下内容:
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结对互助、教研活动、教学竞赛。
总之,我们目前对校本研修的尝试还处于粗浅的探索认识阶段,要深化我们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我们实践、深化我们的研修,还有待于我们持之以恒积极坚持探索,希望各位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出发展的方向,为我校出谋划策,力促我们茁壮成长。
三张镇中心小学
2013-10-20
第五篇: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首先感谢师校各位领导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代表二中数学组全体教师在这里同大家进行教学交流。其实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介绍,我只是将我们二中数学组的一些点滴做法在这里向大家进行汇报,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教师给予批评指正。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一、问题剖析
在学案教学实施以前,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设计问题。很多老师的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的,写教案(或抄教案)大多是应付检查而已,上课也很少用教案,新课程理念下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很难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也会大打折扣。
二是教法学法问题。老师强势,学生弱势;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不少老师的课堂甚至是“五不给”:读题机会不给,分析题机会不给,动笔做题机会不给,质疑机会不给,出错机会不给。教师一言堂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受,没兴趣,没动力,听不懂,学不会,趴桌子睡觉一大片。
三是知识定位问题。即不能“以学定教,分层强化”,课堂教学和巩固训练的知识定位远超学情,内容多了,环节多了,难度大了,节奏快了,多数中下生听不懂,学不会,加之对中下生助学手段缺失,作业多,致使学生抄作业或干脆放挺,长此以往,信心没了兴趣没了,两极分化,厌学辍学现象严重。
老式的授课方式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校把学案引入教学之中,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我校对学案教学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取得一点点成绩,下面谈一谈我校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
二、学案导学助学
课堂理念:相信学生,还权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课堂原则:目标性原则,任务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学案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1)学案编制流程是:教师分工主备,征求意见,完成初稿——组长课前再备,共同研讨,修改定稿——组织课后反思,总结研讨,再改原稿,并存档。
(2)学案知识定位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照顾中下生,难度要降,环节要减,坡度要小,基本知识反复抓,抓反复,人人过关。新课就是扎实基础,不延伸。
(3)课前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完成预习部分。2、定位目标: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时间1分钟左右,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3、自学指导:
在每部分新知的前面教师提前设计好自学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时间约5~8分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察,重点巡查指导学困生,重点关注中下生,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对于中差生,可以和他们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5、效果展示:
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时间约5~8分钟,挑选各个学习小组中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
6、总结升华:
这部分为学生讨论、更正和教师点拨,时间约8~10分钟。学生观察演示操作,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操作的相同。这时小组之间就可以互找错误,让他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若各个小组中的后进生还有不会的,小组中的组长或小师傅就引导该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帮助该生理解掌握。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也能有所提高。
7、检练测评:
第一部分堂堂清: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测评,根据新学内容的多少,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通过测评检测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当堂的学习目标。
第二部分是日日清,针对当日或前日所学内容,我们教研组精细安排,设计出统一的小题纸、小考卷,利用早晨或中午自习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测。要扎实基础,力求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人人过关。或考或练,最好给学生准备时间,让中下生在考或练前先排出困难,顺利过关,从而逐步培养中下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三部分是周周清,教研组长负责设计,是一周所学知识的综合检测。试卷分三部分:
一、知识清单全练(40分);
二、基础升级全练(30分);
三、综合拓展选练(30分)。周五放学前发给学生,学生利用双休日充分准备,每周一上午必考,当天批完反馈给学生。不达标的小组利用起来帮助达标。好处是帮助中下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现在虽然我校的学案教学和课堂流程已基本定型,但仍属起步阶段,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谈成功尚早。但教学已初现成效。首先,从教师层面看,认识上彻底转变了,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更新,能形成共识,对学案教学很认可,热情高,愿参与。其次从学生层面看,学案确实起到了导学作用。学案流程开放,把知情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目标引领,任务明确,指导到位,自学开路,全员参与,亲自体验,有帮有带,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从成绩上看,2010年我校中考完不成分配名额,到校指标被收回了8个,近两年都能完成分配指标了,而且今年我校中考分配线还高出最低控制线20多分,老师更有信心了。最后从社会认可层面看,因为教学管理方向正确,管理精细,成绩提升,师校和教育局的领导老师很认可,更愿意帮助和扶持了。家长也满意了,愿意把孩子送到二中读书,学苗流失逐年减少。
当然我们对学案教学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需要老师们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地创新内容形式,挖掘学案教学的巨大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正在努力提高“学案”质量,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