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学经典”,11月28日上午,由阜阳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太和县王成杰名师工作室协办,太和一小承办的“阜阳市小学国学教育教研活动之磨课活动”拉开了帷幕。太和一小的付丽老师和阜阳市北城小学的叶慧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国学公益课。
两位老师以生动的语言,配合精美的课件,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授了《论语》、《道德经》节选。付丽老师开课伊始,带领孩子们学习古代拜师礼仪。
然后选用三则《论语》,运用三种方法,让孩子们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及蕴涵的道理。叶慧老师讲授的《道德经》,渗透了独特的人文精神,教育学生守静处事,清静自行,消除贪念,知足常乐。
两节课的课堂形式活泼新颖,孩子们表现活跃,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轻松而热烈。
接着,参与听课的老师围绕着这两节课展开了观课、议课活动,两位老师先和大家交流了备课设想。然后,听课老师针对这两节课分组研讨。他们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老师们纷纷表示,开设这样的课程,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能激发他们对国学的兴趣。
最后,阜阳市教研室周主任对这次观摩活动作了总结: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让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弘扬国学,以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使之熠熠发光!
(太和一小
李英颖)
第二篇: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经典诵读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经典诵读
为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我校实际,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编辑校本课程《经典诵读》,通过课堂弘扬民族文化,普及经典诵读,营造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文化。
2014年4月14日,全校开展了“语文趣味知识竞赛”活动。趣味竞赛的命题扣住“趣味”二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语文学习与经典诗词、歇后语,成语、俗语以及童话故事和经典名著相结合,主要考查学生对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及经典诵读知识的积累。竞赛题目多角度展示了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参赛学生在一种赏心悦目的风趣学海中“乐游”、“拾贝”。经各年级评选,魏紫龙、罗雅文等六名同学获得一等奖。
此次竞赛活动,展示了学校开展学生阅读积累的成果,掀起人人读书、快乐读书的热潮,增强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也成了孩子们今后读书的导引。读书不求结果,重在过程,每个孩子都参与了,都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读书的乐趣,学会了在书籍中汲取知识,都能遨游在书的海洋中,快乐成长。
第三篇: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源泉。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荡荡,滋养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浸染着的是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是历经千年洗礼依旧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
清明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缅怀英杰。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清明节的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
第四篇:弘扬中华经典,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中华经典,传承民族文化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甘肃省金塔县建新路小学芮雪玲
邮编:735300手机:***
【内容摘要】经典诗文是中华文明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样,内容博大精深,在启蒙教育中通过经典诗文的诵读可以启迪心智,感悟人生,净化心灵,提高文化素养。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与教学实践从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等四个方面阐述自己对经典诗文诵读的理解与探索,以供借鉴与斧正。
【关键词】经典诗文 诵读 探索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优秀古诗文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枝奇葩。它凝结着前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社会的文化观念,闪烁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基因,融汇在古诗文里的中华民族的智慧、操守、风骨, 是做人、做现代人的必备条件,是我们民族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奋发图强的重要精神支柱。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古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期待对推广小学经典诗文阅读训练有一定启迪和帮助。
一、重视经典诗文诵读的目的意义
重视经典诗文诵读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凝结了人生的宝贵经验,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灿烂的中华文化因经典诗文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经典诗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经典诗文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文化借经典诗文发扬光大。
由于现在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元素越来越少,致使大部分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底蕴,必将变得越来越肤浅,直至消失殆尽、荡然无存。所以,如何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为走向振兴的中华民族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二、正确引导,科学安排,切实抓住经典诵读的关键
1、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空间和角落,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在每天的学校广播中,由负责播音的班级按节律朗读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既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各班教室环境也力求体现班级特色,通过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展等方式方法力求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使学生感到读书活动就在身边,形成人人爱书、读书的良好氛围。
2、措施具体,见缝插针。一是精选诵读内容,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年龄段
选择诵读内容,内容分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二是规定诵读时间,学校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语文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诗文;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和诗词音乐;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
3、诵读形式多样化,我们要求各学校要不断创新诵读形式,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增强经典诵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各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采取个人读与集体诵相结合、吟诵与表演相结合等形式让学生爱读乐诵。学校每学期按年级组织不同形式的经典诗文诵读表演、比赛,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三、积极研发校本课程
组织骨干力量,精心研究制定样本课程,为在学校比较规范地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提供基本的依据和条件。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我们结合现行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精选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制定校本教材,为强化诵读创作条件。利用样本教材,落实课时诵经典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课堂教学渗经典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较多的经典诗文,各单元也安排了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
四、科学指导,激发兴趣。
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开展多种活动促进诵读。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等多种形式,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通过反复吟诵,引领了师生的思想,净化了师生的灵魂,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明水准。同时,同学们汲取了许多历史的、文化的精髓,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作文水平。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我们坚信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继续投入极大地热情,积极地参与,坚持以经典引路来全面打造校园文化,靠传承精华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让经典诵读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阵地,让书香充满校园。
第五篇: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少九 王子昱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一个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她的历史、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这就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当前,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生活,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包罗万象,有古老迷人的汉字,有充满智慧的《论语》,《孟子》,《道德经》,有文学的四大名著,有数学的 《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现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将来也会持久深远地影响着下一代。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我就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就像看到“神州七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亲的怀抱,看到奥运会赛场上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住。1
这泪花代表了我们对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感动,这力量有一个崇高而伟大、流芳百世,传颂万年的名字——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在我国历史上,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现代的中国,除了国力强大今非昔比,国际形象良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和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也打动了世界。作为代表祖国未来的新一代,让我们认识中华文化之根,熔铸中华民族之魂,让伟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