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科学课程简介-西南民族大学课程中心-新疆医科大学
儿科学课程简介
儿科学课程,自1956年新疆医科大学成立以来,一直都是学校的主干课程,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开始进行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的专业主要课程。它是一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科学。其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不同专业,教学计划学时数不等,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共90学时,理论讲授54学时,示教36学时。非临床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共44学时,理论讲授36学时,示教8学时。
从创院之始,来自湘雅医院的老专家瞿承亮主任开启了儿科学教研室建设的大门,随后王其昌主任、张春海主任、肖曼琳主任、李维城主任、杨奎兰主任先后陆续承担了教研室建设的重担,儿科教研室在一辈辈老专家的指引和带领下逐渐壮大,到目前为止,新疆医科大学已经融合几所附院成立了临床学院及儿科学系,由儿科中心主任、博士严媚主任担当儿科学系主任及教研室主任。
儿科学课程在1986年由国务院授权第三批批准开展研究生教育,历经50年的奋斗与努力,已在教学、科研、临床等方面发展成了一个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承担全校所有专业的儿科学教学工作,包括大学本科生,7年制本硕连读生,留学生,全科医学生,厚博学院,成人教育等的理论教学、临床见习教学、临床实习教学、儿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儿科进修医师培养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繁重,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全力以赴搞好教学工作,每学期都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多次被医科大学及临床学院评为先进教研室。2004年被评为新疆医科大学校级优秀课程,2008年被评为新疆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至今连年被评为优秀教研室。2013年荣获新疆医科大学校级教学团队立项,2014年荣获新疆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该团队已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新疆医科大学支撑学科。
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明显提高,讲师、副教授、教授人数也有大幅增加。近年来多名教师获学院、校级优秀教师称号,且多名教师的课件在校级、自治区级、国家级课件大赛中获奖。目前教师队伍整体趋于年轻化,部分青年教师在学院中负有盛名。近5年,儿科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参与国家多中心临床研究4项。发表SCI论文6篇,中华系列期刊论文2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4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
儿科学课程一贯重视教学,一直采用脱产或半脱产教学,每学期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教学组长,青年教师正式上课前有严格的督教组试听把关制度,每学期安排集体备课,示范性讲课,以老带新,保证教学效果。儿科重视教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并采用院内培训及院外培养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名师名课工程,以科研带教学,以教研促教学,通过课程建设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建立导师制、双向听课制,使教学活动常规化。高级职称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工作,授课比例占100%,担任学科理论课授课任务,各章节配有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将儿科学双语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1986年被国家授予硕士点,2009年开始招收临床博士研究生,,截至目前为止,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近5年来,培养医学本科生约3000名(年均600名)。
第二篇:《儿科学》课程简介(检验)
《儿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儿科学》
英方名称:《 Paediatrics》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44学时
学分:2.4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及范围,熟悉儿
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掌握儿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内容简介: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
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医学专业课中重要的主要课程,在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属于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儿科学的任务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同学应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小儿疾病的预防及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为从事临床儿科工作及儿童保健奠定基础,为提高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做出贡献。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杨锡强,6版,2004年
参考教材:
1.《儿科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薛辛东,1版,2002年。
2.《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胡亚美,7版 ,2002年
主讲教师:曹云涛教授束晓梅教授张义副教授
路健副教授李娟副教授
第三篇:《儿科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儿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儿科学》 英方名称:《Paediatrics》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78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见习20学时 学 分:4.3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法医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及范围,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掌握儿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内容简介: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临床医学专业课中重要的主要课程,在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属于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儿科学的任务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学习儿科学应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小儿疾病的预防及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为从事临床儿科工作及儿童保健、提高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
儿科学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和传统授课的教学方法,分课堂讲授、见习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课堂主要讲授教学大纲中所列各疾病的病理生理、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见习课主要通过到病房见习各个系统常见病的典型病例,体会典型体征,同时结合病例进行讨论、总结、强化学习者的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 材:《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杨锡强,6版,2004年。参考教材:
1.《儿科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薛辛东,1版,2002年。2.《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胡亚美,7版 ,2002年。主讲教师:曹云涛 教授 束晓梅 教授 张义 副教授
路健 副教授 李娟 副教授
第四篇:《中医儿科学 》 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 学
时:54(39/15)学
分:3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临床课。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儿科学总论(4学时)
主要介绍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特点、喂养与保健、四诊概要、治疗概要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中医儿科的发展过程、中医儿科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学术思想、主要著作。重点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各种生理常数,熟悉中医儿科四诊的内容,了解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第二章
肺系病证(6学时)第一节
感冒(2学时)
了解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及辨证论治规律。重点掌握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的不同及所出现的兼夹症的辨证治疗。
第二节
肺炎喘嗽(2学时)
熟悉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掌握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重点掌握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及各型的辨证论治。
难点: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 第三节
哮喘(2学时)
熟悉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和诱发因素,掌握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重点掌握哮喘的辨证论治。
第三章
脾系病证(5学时)
第一节
厌食、积滞、疳证(3学时)
熟悉厌食的发病原因,掌握厌食的临床表现和基本治疗原则,重点掌握厌食与积滞、疳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区别。了解积滞的一般发病原因,掌握积滞的辨证论治。掌握疳证的含义及其临床表现,熟悉疳证的发病原因及常见兼证得临床表现,重点掌握疳证的辨证论治。
难点:厌食与积滞、疳证的病因病机及病证鉴别。第二节
泄泻(2学时)
熟悉泄泻的病因以及产生伤阴、伤阳或导致疳证、慢惊风的病理转归,掌握泄泻的主证及泄泻治疗的常法和变法。
第四章
心肝病证(6学时)
第一节
病毒性心肌炎(2学时)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发病情况及所属的中医范畴,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要点。
第二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2学时)
熟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病机,掌握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第三节
惊风(2学时)
了解惊风的概念、发病年龄特点、惊风八候,掌握急惊风与慢惊风的区别;掌握惊风的病因病机及急惊风慢惊风的辨证论治。
第五章
肾系病证(4学时)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2学时)
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2学时)
熟悉肾病综合征的分类、临床特征、中医范畴及发病情况,重点掌握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了解西医治疗。
第六章
传染病(8学时)
第一节
麻疹(2学时)
熟悉麻疹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熟悉麻疹的特点及顺证逆证得鉴别,重点掌握麻疹顺证和逆证的辨证论治。
第二节
风疹、水痘、手足口病(2学时)
了解风疹的病因病机与临床特征,掌握风疹的证治。熟悉水痘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水痘的证治。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辨证论治。
第三节
猩红热 幼儿急疹(2学时)
了解猩红热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征、辨证论治;了解幼儿急疹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征、辨证论治。重点掌握猩红热与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
流行性腮腺炎(2学时)
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痄腮)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辨证论治。
第七章
新生儿疾病(2学时)
熟悉生理性胎黄和病理形胎黄的鉴别,熟悉胎黄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胎黄的辨证论治。了解胎怯、新生儿硬肿症的特点。
第八章
其他疾病(4学时)
第一节
紫癜(2学时)
了解紫癜的发病情况、所属的中医范畴及临床特征,掌握紫癜的病因病机,重点掌握紫癜的辨证论治。掌握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鉴别。
第二节
佝偻病(2学时)
了解佝偻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改变,掌握佝偻病的诊断要点、治疗、预防及辨证论治。
难点:钙在小儿体内代谢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临床课程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结合临床实际设立模拟病例让学生分析,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2.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按15%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15%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
3.成绩评定标准: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为100分;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平时成绩为100分。
临床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中医儿科临床技能;病历书写等3项内容。其中学习态度,纪律、出勤率等综合印象,计30分。中医儿科临床技能包括床边问诊、体格检查、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等计30分。见习笔记、书写病历标准程度,计4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15%的比例列入中医儿科学课程总成绩。
平时成绩以课堂提问、出勤抽查的方式考核,考核成绩以15%的比例列入中医儿科学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参考书
1.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薛辛东主编,《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其他说明
1.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七版),中医中医药出版社
2.因不单独开设西医儿科学,在教授中医儿科同时向学生适当介绍西医儿科的相关知识。附:《中医儿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学
时:15
一、见习的目的与任务
见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书本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用到临床实践,初步掌握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辩证思路和诊疗方法,熟悉儿科的常用中西医药物的使用,常用的检验方法,尤其是学会书写门诊病历等医疗文件。
二、见习的基本要求
1.小儿的生长发育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熟悉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体重、身高等计算公式及生理常数。学会测量小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小儿体格检查的参数。
2.小儿常用药物计量计算:包括抗生素、退热药、止咳药、解痉药、镇静及抗惊厥药的应用。要求学生根据小儿体重、体表面积计算常用药物的剂量,学会根据病情选药开处方。
3.儿科常用中成药及西药的使用原则及方法
结合患儿讲述药物的使用,要求学生掌握选药的原则,中成药的使用也要辨证论治。4.门诊病历的书写:要求学生学会询问病史,中成药的使用也要辨证论治。
5.全面掌握中西医儿科的诊疗思路,学会报传染病卡片,初步掌握儿科的传统疗法如捏脊、拔火罐。
三、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标准:见习成绩为100分。
以学生提交见习门诊病历方式进行考核。要求病历书写格式规范,内容全面,用医学术语客观的记录病人的症状、体征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并能独立的确立治则治法、组方用药,表现良好的临床素质、见习态度认真,出勤满。病历书写为30分,辨证论治为40分,见习态度认真和出勤为30分。见习考核成绩以15%的比例列入中医儿科课程总成绩。
第五篇: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心理健康已经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国,人们都日益关注心理健康,尤其是汶川地震以后,国人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名词用的频率已经比较高了。在教育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都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求,甚至直接的评估、督导、实施,这项工作已经运作得很好。然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还是一个空缺,有关的实施和研究很不得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详细介绍]
课程负责人
王淑兰,女,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陕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青年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心理学等。主要著作有:《青年心理学概论》、《职业女性心理保健》、《中国女大学生发展与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等,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详细介绍]
相关资源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自我调适
论坛交流
学会放松主观幸福感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疑难留言
决?难道靠自己调节就起作用了吗? 如何克服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而积极的适应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