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导学 精讲 勤练”的教学模式

时间:2019-05-12 23:2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再探“导学 精讲 勤练”的教学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再探“导学 精讲 勤练”的教学模式》。

第一篇:再探“导学 精讲 勤练”的教学模式

再探“导学 精讲 勤练”的教学模式

――听龚雄飞报告“卓越课堂 有效教学”报告后体会

一、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教学设施落后,生源基础较差,在我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的矛盾、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紧张的矛盾日渐凸显,开足开齐课程后,每科课时相对减少,如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导学 精讲 勤练”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我们认为教学效率不单单指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教学质量和成果。从教学投入与所花时间、精力、资金和资源对比,可以看出,达到相同的教学质量和成果所需教学投入越小,则教学效率越高,若我们能够尽可能地减小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成分,尽可能地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我们就能打造出高效课堂。因此,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同时也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教改力度,努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努力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学校先后组织教师赴洋思、衡水、济南、潍坊等学校学习取经,并结合学校实际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打拼,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被动的局面依然存在。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目前学校的现状,在拼师资、争生源的背后,师生已竭尽全力,但教育发展的空间很小,优分率、提高率依然没有较大突破,我们认识到只有对课堂教学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彻底改革,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进入更高层次的良性循环,让师生享受学习、享受工作,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共同实现生命价值。为此学校提出了“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十六字”方针和“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十二字”课堂教学要求,作为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总的指导方针。

二、基本原则

1、先学后教的原则

所谓“先学”,是指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可见,“先学”之“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所谓“后教”,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后教”之“教”也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要力求全面系统,但是教师的教一定不能全面系统,而是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教才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二是参与性。先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过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三是开放性。以前,课堂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确定的,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所以课堂里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讨论。“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①以学定教。决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下去,而应根据学生的先学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重新确定教学内容。要更有针对性,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②以教促学。这里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教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学的情况的检查、检验,更清楚地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特别是个体的差异。其次,课堂的教是学生课外所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③改变教学方式。当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对课堂内容无所知,完全陌生的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构基础,要打破压抑、严整、呆板的旧课堂常规,创设认知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生本互动。从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走向深入。

2、学案导学原则

实施学案导学,是规范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途径。为切实优化教学,提高质量,学校对学案导学的实施提出如下要求。学案是教师为进行课堂教学而编写的“导学、导讲、导练、导思”的教学媒体,不是教案的翻版,也不是练习加指导。

负责编制学案的教师,要认真分析总结集体研究的内容,汇聚集体的智慧,自己详细研究教材,拿出自己的初步思想,然后和本组的教师交流,最后再编制学案,学案内容要全,问题的设计要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学案问题的作答要使学生在全面熟练阅读教材,并有较深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学案是对教材的提升与总结,学案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便于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便于先学后教理念的实施,便于当堂达标的实现。

第一、制定学案的原则。①课时化原则,每课时一个学案,便于当堂达标的实现,提高课堂效益,防止几节课只写一个学案。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③参与化原则。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在学案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要学生能够参与,要充分考虑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积极参与问题的分析,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课堂与学生。④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⑤层次化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基础的不同,在编写学案时应把知识有序安排,使之符合认知规律,学案应是有机的整体,突出课堂重点,不应是零星的知识罗列。

第二、学案内容。①课标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每知识单元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有时还要全面考虑考试说明及高考能力的实际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方法,在知识目标描述的要求中可用“识记”、“理解”、“运用”、“综合”等标明。②基础知识。一是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二是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题目,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辨析、增强记忆、理解掌握(知识习题化,习题系统化)。③“三点”点拨。对重点、难点、易混点进行强化训练,掌握重点,突出难点,消除易混点,弄透知识的原本,把握知识间的联系点。④问题精选。根据学生基础,根据课程目标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例题只有题目,不印解题思路和答案,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使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重在培养方法和习惯。⑤知识能力训练。要以巩固理解本课时知识为主选择习题,并注重前后联系,要控制题量,做到当堂完成,要避免老师过多的讲,要还时间给学生。

第三、教学实施。①自学阶段。学案要在自习或上节末发给学生,结合先学后教的实施,让学生先学,要按预习的目标要求充分自学。②课堂学习。a、知识的落实—讨论。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根据学生预习自学情况,拿出几分钟时间采取提问,学生主动发问,学生之间互评、补充、完善、评讲等形式把模糊点解决掉(这里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非常重要,所以落实先学后教与提高学案教学的效益是相互的)。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要通过讲授、讨论、探索、练习等形式,促成重点教学目标的落实。b、认知方法的传授—精讲。c、技能训练的实施—精练。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路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做好个别辅导。③课堂小结。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④课堂反馈。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一是要求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重构,不留“夹生饭”。二是完成跟综练习并当堂交上。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的审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只做不交,无法保证学案的落实效果。

3、精讲点拨的原则

所谓“精讲”是指精选讲授内容,即精讲重、难、疑点,知识内在联系点;精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讲;其次,是精选教学方法,即通过备课——备透大纲,备透学生,也备透自己,在此基础上,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讲”的功效。“精讲”要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指:新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但我们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课,就一讲到底。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 “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故障。这种点拨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它是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学的一种方法。

点拨,首先是对学习方法的点拨。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学生会学,提高学习技能。要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分类进行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以下几点,指导学生预习、听课、读书、查资料、搞调查,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方法,即进行学习方法的点拨,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一旦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就具有了在知识的海洋中腾飞的翅膀,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其次是对问题的点拨,即精心设疑导思维。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会学生思维的过程。只有通过各种有效方法,激活学生思维,才能抓住思维的关键点。通过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才能提高学生聚合思维能力,以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4、当堂达标原则

当堂达标即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当堂达标教学实质上是一种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体现教为学服务和师为生服务新理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当堂达标追求在课堂上基本达标,让尽量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基础知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最大限度地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当堂达标的核心环节是达标测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当堂课的要求,设计具有一定层次的训练题,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当堂认真做完,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及时纠正后,教师可及时设置相应的变式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设计达标测评练习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设计练习题不能只这对某一部分或几个比较优秀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的优等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全体学生这个基础点,要面面俱到。练习题要注意难易度适中,有梯度和区分度,能够体现出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突出开卷考试的特点和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能力

其次,设计练习题即要注重当堂所学的知识,也要注重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整理,知识迁徙,做到触类旁通和融会贯通。

第三,设计练习题题型要多样化,灵活多变,调动学生们多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落实好教学的“十六字”方针,也就达到了“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高效课堂路子。

三、高效课堂的流程

依据学校提出的“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十六字”方针和“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十二字”课堂教学要求,及知识教学的精准性、教学过程的精致化的“两精思想”,肥城三中制定了适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有问题导入、复习旧知识导入、情景导入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一般可采用情景导入。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欲望,点燃学习激情,上课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情景导入旨在以景(或境)激情(情感和兴趣),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科殿堂。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从时间维度来看是影响当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大因素。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的第5-20分钟为课堂教学的“黄金时段”(即在这一时段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学习效率最高),而课堂教学的前5分钟为“思想的安顿和学科思维的转换期”,是教学效率较低的时段。如何尽可能缩短这个低效时段呢?这就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实现高效激趣导入。

我们要求教师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大家知道“景”可以激“情”,“情”可以产生“力”。学生们具有一种潜在的无穷的智慧,时时期待着一触即可迸发,怎样迸发?它需要一种力,而景(或境)激起的情在情感作用下就会产生投入教学过程的“力”,因为情感具有巨大的能量。

2、合作探究

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展示,不仅要求说出或写出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讲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的核心环节是达标测评,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5、总结提升

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适时地总结、反思、沉淀、提升是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上要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我们称之为高效课堂上的“留白”。即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从而实现思路和方法的内化。我们总结出了学生学习层面上两点理念:方法不能移植,体系自己建构。

第二篇:导、探、练教学模式解读

溪河中心校“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溪河中心校“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还学生以自主,展学生以精彩”为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自我评价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的有效学习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学习乐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一种教学模式。

一、“导、探、练”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

“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导学”、“探究”、“练习”的基本活动。“导”就是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清新知的教学 “生长点”,运用“正迁移”规律构架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提供鲜活的例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探”就是以学案为依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练”就是指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增加练习量,进行实战演练,及时反馈、巩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二、导探练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找准基点 导

激活基点,迁移诱导

提供例证

诱导探索

生成问题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探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验证

提示结论

深究结论

专项练习练

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诊断练习

综合练习

课堂作业

三、“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1、体现目标的“三维”和课堂教学的“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2、服务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尽力提高随堂课的教学效率,全力打造“有效课堂”。

3、遵循《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教学策略的科学性。

四、“导、探、练”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第一板块:导(自主学习、导学导教

10分钟)

1、课前复习,温故知新(2-3分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设计1—2个综合性的试题或者与

本课复习内容相关的问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目的:温故而知新,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注意点:习题设计简而精,时间不宜过长.准备充分,必要的课件或小黑板,坚决避免随意性。

2、依纲据本,导标(1-2分钟)

[通过课前口述或板书交待本节学习任务和目标,低年级做到合理交待,高年级明确交待。(1分钟)[目的] 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意义] ①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②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注意点] ①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学生能听明白。

3、依课依标,导学(2-3分钟)

在教师交待目标后,教师要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出示与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依据目标,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文学常识等内容,让学生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并整理出自己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辅导学生圈点勾画、做批注以及对各种知识的积累,尊重学生独到的认识和体验。数学学科主要出示尝试题。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教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等等激励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好奇性,促使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老师应提醒学生:“不会做这道题的同学,请翻开课本看看例题是怎样做的,再想想这道题应该怎样做?”。自学课本前,教师可以提一些思考题作指导。以便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成熟就转入下一步。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这部分主要是在梳理整体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以知识树或知识结构的形式将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导学和导教。所设计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设计一些相互比较、系统归类、承上启下、体现结合的问题。学生依托这些问题通过自主梳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目的] 让学生知道导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意义] 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②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注意点]

1、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②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好,就怎样做。自学时,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告知学生怎么自学,引导学生抓住新知向旧知转换的环节,学生重点思考关键环节,把主要精力放在新知向旧知转换的环节上。各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什么方法好,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科实际,就采用什么方法。

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2、导学激兴,做到三学

(1)激学;包括激态和激趣。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学生状态和教学内容设法调动学生。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的激发。

(2)导学:教师尽快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以引导学生自学。

(3)自学: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和教师安排的练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巡视、指导和鼓励。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还要注意做到通过组织学生邻座或小组之间的互查和评比等,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学生主动进行三级预习,并作适当扩展。要促进和指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前的三级预习。养成自觉预习、善于预习的习惯,为课上高效学习,奠定基础。从三年级起增设简单的预习作业,从五年级起增设单元性的整体预习,要求学生利用大礼拜长短假进行预习下周教材的内容,初步找出疑难问题。

4、低中年级学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自学能力,教师的导主要的引导,在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教学模式可根据年级特点变化。

第二板块、探、(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不低于20分钟)出示题目,合作探究

教师应精心设计合作探究题目(一般2—3个),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思维提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人人发言,集思广益,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探究整理,进一步梳理知识,重在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和相关联的知识达到准确识记和理解。在整理、识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内相互检查、男女同学互问互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交流复习成果。

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精讲点拨,突破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知识交汇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提升,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法规律的运用等方面得到升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讲要害、讲易错的地方,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能会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学会的的坚决不不讲。

[操作] ①教师在通过第一板块的导学,发现学生学校的困难,进行调整,提出深入探究的题目,组织学生深入研讨,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② 学生根据研讨,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操作的相同。

③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④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要有听说读写思议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形式,坚决避免单一的乒乓球式的提问模式。

[时间]不低于10分钟 [目的] 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②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点] 学生更正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探的内容。探的内容应该是导学后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

②明确探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

③明确提探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第三板块

练(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不低于10分钟。

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一套注重基础、兼顾能力、能基本覆盖本课时主要内容、题量适当的练习题、作业题或检测题,让学生当堂自主完成。在自练的基础上,学生互批互改、黑板演示等形式进行当堂反馈矫正。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学生通过达标检测,在巩固中掌握知识,在运用中提升能力,在能力展示中有所创造。

具体要求:

1、练习要典型,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出题,要分层次出题,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提高,可以有必做题,选做题,但并不是将学生人为地划分层次,选择的权利在学生。

2、当堂必须完成,分层次地完成。当堂完成的好处,一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能力的培养自己去做。二是可以直接反馈信息。三是可以有效地减轻课后学生的负担。四是可以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课后许多活动课的内容。

3、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为此,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4、当堂训练的时间应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每节课堂作业和练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

5、当堂训练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一是针对性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词,一般可分为必做题词和选做题词,其中必做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其余学生自愿,这样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和生“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市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量力性原则,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长,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而且作业的数量适量,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之内能完成为限,既不超过努力在15分钟之内完成为限,既然不超量也不偏少,一般以三道题为好。三是典型录性原则,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特别是上述针对最难点所进行的训练更要体现这一要求,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当然,对学生易做错的题词型或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6、高年级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不尽量指导。当堂作业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不准学生抄袭,教师也不予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

7、在学生当堂作业时,勤于巡视督查,了解情况。教师要通过巡视,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学生可能出现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纠正,同时要通过现场批改分作业,及时获得关于这一节课教学情况进一步反馈,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

[操作] ①布置课堂练习。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作业,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督促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或思考题。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当堂清”。

[时间]不少于10分钟。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意义] ①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当堂清”。

②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注意点] ①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②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④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⑤要注意矫正学生的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策略:

(1)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20分钟,一般在15分钟左右,保证学生每节课有不低20分钟连续自学和练习时间,低年级学生没有自学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单一是讲解式的教学方法。

(2)灵活运用“导探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或师生互动式思议听说读写练的时间。

(3)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4)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溪河中心校 李健雄

“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第三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

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普及、推广,转化为教学实践。1994年上半年,笔者受STS教育[1]的启示,萌发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法。下半年,开始在自己所任教的中师一年级《哲学常识》课中进行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两年多来,经过不断总结、改进和提高,初步形成和确立了“提出问题—自学教材—反馈讲解—知识‘周转’”为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现概述于后,以求教正和共同研讨。

一、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教学的逻辑起点。

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或半问接答式的的随口而问,也不同于程序教学的程序作业,而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2]、重点难点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这种问题,实质上就是把教材中贮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师拟定和提出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例如,教学一章时,导入新课后提出:本章主要研究哪些问题?教学一个框题时提出:某一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某一原理的内容是什么?等等。第二个层次是围绕理解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例如,教学物质概念时提出如下一些问题:1.物质概念定义中“客观实在”是什么意思?“不依赖人的意识”又“能被意识所反映”是什么意思?2.物质概念的外延是怎样的?3.物质概念是怎样抽象出来的?4.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观念有何区别和联系?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弄清“为什么”而提出来的。从《哲学常识》教材的特点来看,提出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比较容易的。提出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则需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在设计这一层次的问题时,必须抓住理解教材链条的中心环节,并围绕中心环节找出学生困惑和易混的问题。如上述所提出的问题中,“物质概念是怎样抽象出来的?”便是理解物质概念的中心环节,其他问题则是围绕这一中心环节而提出来的学生困惑或易混的问题。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问题,要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把所有问题一古脑儿都提到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提高自学和思维效果。

二、自学教材

有了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思维活动就具有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从而他们的智慧力量便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中去。学生自学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过程,也是发现“知识障碍”的过程。但课堂时间有限,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提高读书效率和效果。因此,就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

对于第一个层次的问题,一般只需要限定时间(3—5分钟)进行扫描阅读。即不详细阅读具体内容,只扫读标题和教材中黑体字所标示的主要内容以观其大意,把握轮廓,撷取精华,初步感知教材。所以要限定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集中注意,提高效率。对于第二个层次的问题,要指导学生采取一些精读理解的方法。例如,概念定义语法结构分析法,即从分析概念定义的语法结构入手,去理解概念含义。“因枝振叶”法,即抓住一段中概括性的领句理解全段内容。“沿波讨源”法,即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事实、现象去理解本质、规律。“内容加工”法,即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或概括要点,把长书读短,或展开说明,把短书读长,以增强理解和记忆。如此有详有略,有精有粗,详略结合,精粗结合,才有利于理解教材,提高读书效率和效果,并逐渐掌握自学的方法。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生成学习的技术,如勾划重点,列小标题,写节段概括等。这有助于指引注意和信息加工,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渐而达到“教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反馈讲解

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吸收很大一部分知识,基本上能够回答导学问题,但也会有一些疑难困惑的问题。因而需要根据导学问题(主要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进行反馈。

反馈的方式一般应采取讨论式。即由一个学生作主要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的观点可以争论。这样可以增强探究和研究的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拓宽思路,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不理解的地方暴露得更加充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水准。

学生通过自学和反馈讨论,是否还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呢?回答是肯定的。这不仅是因为讨论中会暴露出一些不正确、不完善、不深刻的理解,而且,即使完全正确的理解,学生也期待着老师进行肯定。那么怎样进行讲解呢?从头再讲一遍是没有必要了,一般来说,教师应根据反馈讨论的情况进行一些评述性讲解,即肯定正确,补充不完善,纠正错误,完整准确地归纳概括知识要点即可。在学生反馈讨论中,常常有回答问题照本宣科的情况,这表明他们的理解还处在感性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的方法通常有如下两种:一是抓住问题的关键反问学生。例如,教学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时提出:“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和质变有什么不同?”“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这个‘量’是指什么?”经这一问,犹如一石投水,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从而把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转化为理性认识。二是举出一些事实、现象让学生辨析。例如,教学规律这一概念时,可让学生辨析:“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四季更替”、“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等,是现象,还是规律?在学生辨析基础上,教师再相机诱导进行评述讲解,就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知识“周转”

所谓知识“周转”,就是让学生运用刚刚掌握的理论去独立地思考分析一些事实、现象或事件,说明一些问题,使学到的知识成为继续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例如,在学了意识的能动性后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等。当然,让学生分析的问题中,也应包括密切

联系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的问题。例如,在学了量变质变相互关系的原理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为什么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要防微杜渐?

学生在独立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要反复用到刚刚学过的理论,因而,虽然没有机械地去背诵它,但却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它而且还可以增长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让知识进入“周转”的实质所在。

应当指出,教学模式只是教学过程抽象化了的范型。它源于教学过程的原型,但又不是教学过程原型表象的复制,而是经过思维的加工制作,从整体和本质上把握教学过程和运作机制的一种认识样式。明确了这一点,就懂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它的基本程序,又不能机械照搬,而必须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一些优点和特点: 第一、它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来组织教学过程,它不是由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问题导引下先进行自学和探索,然后教师再进行评述性讲解。这就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轨道上来。

第二,它实现了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置于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杠杆来启动学生自学和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学过程中教之以学法,根据学情采取教法,这就把“两主”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法和教法融为一体。

第三、它是开放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是综合目标教学,STS教育、发现法教学等的优点,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而提出来的。其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因而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实践中它将不断地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教法和学法,不断完善、充实和提高。

第四,它是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教师的外部控制向学生的自我控制转变的过程,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过程。他律和自律是两个不同质的阶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他律是自律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自律是他律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在他律阶段也要做一些自律的训练,如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后,自拟问题,自问自答等。在自律阶段,教师也免不了要作一些必要的读书指导和问题解答。只有经过迂回曲折的途径,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发生质的飞跃 〔注释〕

[1]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强调从问题出发进行学习。

[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我们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所说的基本结构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规律性,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第四篇:“导、学、探、练、清”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卢氏县教体局教研室

卢教研字„2008‟4号

“导、学、探、练、清”教学模式

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一、导: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导入新课: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情景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板书课题。(2)板书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

(4)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

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二、学:自主学习(8分钟左右)。学生要求:

(1)按自学提纲自学。

(2)自学完后,要合上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测,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做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要求:

(1)对个别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学生,要有个别提示。

(2)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巡回时举动和言行以不

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全身心地自学,及时发现并记住存在的问题。

(3)适度调整自学时间:要给学生适度的自学时间,并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自学时间进行灵活地增加或减少。

三、探:合作探究(15分钟)。

(1)组内互探(7分钟)。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8分钟)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其方式可通过口头回答、书面练习、演板等方式进行。展示和纠错采取学困生展示(展示面要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再进行点拨。教师点拨的是学生共同存在的困惑点、重难点、易错点。教师要真正做到学生讲之前不讲、学生没有进行探究学习的不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既按“永威中学”的六种讲:补充讲解、更正讲解、点评讲解、归纳总结讲解、按顺序讲解、拓展延伸讲解)。

四、练:达标训练(12分钟)。训练题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在强化训练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训练。训练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时要加大学生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

⑴出示训练题、拓展题:必作题(课后练习题)、选作题和思考题。

⑵完成拓展训练题(展示和做课后练习及同步训练)。文科可采取学生记忆、自查、互查、组长检查,最后由教师抽查等办法,使学生必须记住理解的有关基本知识。

理科采取展示和书面练习同步训练进行,可让学困生展示(展

示面要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再进行点拨。

此环节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已编题,互问互答。基本技能,可通过学生实验操作,组长检查等方式进行。⑶教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等,收到死记活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4)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的收获。

五、清:堂清检测(8分钟左右)。

对本节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评。测评要以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主,测评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测评,要准确掌握“堂清”的对象,要把没有“堂清”的学生转为“日清”对象。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把学生按学习基础搭配排好座位(一名优秀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及格生为一组)。将学习小组成员分成若干层、便于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2)堂清内容应以一本一册上的基础题和重点题为主。对各类学生在量上和难度上要求不同,堂清题要提前做好准备(小黑板、纸质、媒体等方式呈现)。

(3)要保障堂清的时间,每节课要留出8分钟左右时间进行“堂清”。

(4)“堂清”的学科是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生学科,尤其是政、史、地、生学科必须完成堂清。

(5)清的方式可多样,在完成堂清题时,要求学生像竞赛、考试那样独立完成。老师不辅导,学生之间不讨论,不看书,不查资料,更不得抄袭。小组长检查组员,组长由课代表或教师检查;也可以同桌互查或互改,最后由任课教师复查,复查的重点是中差

生,标准是人人过关。但教师每组必须抽1人亲自批改,改的结果确定小组是否过关,负连带责任;也可以由教师有针对性地抽查班内学困生,不达标的学生就转化为“日清”对象;如果课堂内完不成任务,组长或教师没有时间检查和抽查,教师必须把堂清内容按学生类别收交,利用课下时间批改,但必须在课外活动前改出,确定好“日清”对象。

(6)做好堂清记录、堂清公示,将堂清内容、方式、堂清结果、日清对象记在教师堂清记录本上,并及时进行通报(黑板、堂清表)。便于及早进行“日清”。

注:“导、学、探、练、清”五环是我县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各学科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不一定每节课都体现这五个环节。我们提倡模式,但不是要教师死套模式,目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导、学、探、练、清”评价标准

一、教师部分(100分)

1、准备充分(28分)。

教具(4分):准备充分、齐全,课前进行实验,课堂效果明显。自学提纲(8分):体现教学目标、具体明了、有层次、启发性。以小黑板、纸质、媒体等方式呈现。

训练题、测试题(16分):有梯度、分层次、重基础、量适度。以小黑板、纸质、媒体等方式呈现。

2、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感染力强(6分)。

3、环节明显、时间把握好(10分)。

4、引导学生探究能动性强,展示面大,课堂紧张、高效(10分)。

5、点拨、总结规律、拓展延伸、课堂升华等精辟(10分)。

6、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及时、准确、科学,尊重、关爱学生(学困生)(6分)。

7、语言规范、准确,板书精练(6分)。

8、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4分)。

9、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10分)。

10、当堂完成教学任务(10分)。

二、学生部分(100分)

1、准备扎实(8分):学具齐全(4分)、进入状态、提前候课(4分)。

2、精神面貌好、能动性强(6分)。

3、自主学习(16分):明确目标、精力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随笔。把自学过程中遇到疑点画出或写出来。

4、和谐合作(16分):乐意接受分工(有记录员、操作员、中心发言人等),倾听他人发言、善于提出问题,积极解答问题、谦让和蔼。

5、勇于展示(16分):声音洪亮、敢于讲述自己观点,积极演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强。

6、独立完成训练题,步骤完整,正确率高(16分)。

7、诚信测试,批改公正,当堂完成学习任务(18分)。

8、做好“堂清”记录和随笔(4分)。

自习要做到“三布置、一检查、二公示”

三布置:

一布置任务要具体。二布置完成任务的准确时间。

三布置检查任务的方式。一检查:检查任务完成情况 二公示:

一要公示完成任务的结果。二要公示二次过关名单及时间。

以上各项内容要认真规划且在备课本上显示,前三项自习前写在黑板上,后两项内容自习结束时公示。

卢氏县教体育局教研室

二00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再认识doc

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 任桥小学 马国仁 面对《语文课程标准》,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无奈耗时低效,我们痛感死教苦学,我们困惑教改无路。

在科研实践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随之,我们的课堂焕然一新,我们的教学生机盎然,我们的课改洒满阳光!因为,这是一场了教学的变革!

一、变革课堂主角

忆往日:老师走进课堂:教师一人从课始讲到课尾,从第一句分析到最后一句,煞是辛苦!课堂上,听到的基本上是老师一人的声音,看到的基本上是讲台上老师一人的身影,真是“清静”!

看今朝:老师走进课堂:整堂课,全班学生从课始到课尾,一直是学生在思考,在批注,在交流,在评价,在争论,很是投入!课堂上,听到的大都是学生的声音,看到的基本上是学生互动的身影,煞是活跃!

如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走进课堂,立足课堂。课堂的主角便由教师转为学生,学生便由“听众席”上的“听众”成为“舞台”上的“主角”,“舞台”上原来的“主角”站到了幕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解放”:解放了学生的大脑,使学生有了思考的时间和权力,于是,学生便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逐步养成了爱问、善问的习惯;解放了学生的嘴巴,使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看法、展示个性解读的机会,于是,学生便能够畅所欲言、自主交流、大胆评价,于是,学生便能够自主设疑、自读批注、自编习题,在此过程中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检测;解放了学生的空间,使学生感到课堂是乐园,讲台是舞台,于是,学生便能够奇思妙想、开怀演唱、大显身手,在此过程中彰显了个性。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变革了课堂的主角,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核心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创造个性发展的条件,保证个性发展的方向,实现个性发展的目标。

二、变革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给学生搭建了自主批读、合作解疑、多元探究的平台。

1、强化自主式学习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则强化了自主式学习。对学习课文,学生自己先设定阅读问题,不再一味地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对问题的理解,学生自己先读书思考体会批注,不再一味地听老师分析灌输;对疑难的重点语句,学生自己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生生合作,资源共享,不再机械地“翻版”老师的标准答案;对识字阅读习作的方法,学生自己在语文实践中去发现、总结,不再一味地直接从老师那儿“拿来”;对每个新知识的学习,不是从零教起,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先学后教;对课堂练习改变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单一方式,提倡学生自己出题测自己,人人出题相互测,化被动为主动,融巩固、深化、创新为一体。

2、注重合作式学习

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互助品行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所具备的良好的人文素养。“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变革了“师——生”这一单向的学习方式,建构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由学生自己、学习伙伴、教师、文本、作者、家长及其他媒体搭建的多维的学习网络体。这一网络体拓宽了学生合作的领域,扩大了合作的对象。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在这多向的互动的合作式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获得了多元的、鲜活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在合作中能够激发灵感、活跃思维,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再者,在合作中学生还能够不自觉地学习到表达交流的技巧、察言观色的门道等,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这一学习方式可谓一箭多雕。

3、倡导探究式学习。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变革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多种功能,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品德与个性;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使学生参与学习,而且使其学会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一般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变革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评”这个环节的设置与处理。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也注意了“评”,对学生的发言、作业等给予评定。但是,这个“评”有点“独断”,是教师一手操办,是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评地位,没有发言权与评判权。“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变革评价方式,下放评价的权利,拓宽评价的范围,注重评价的过程。评价学生的习作,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集体评;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因人制宜,抓其闪光点,保护自尊心,呵护其习作的兴趣。在评价中,深化理解、完善认识、激活思维、诱发灵感。教师转变了评议方式,把“评”的权力下放给了学生,把“评”的机会留给了更多的学生。

四、变革备课模式 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单靠老办法“翻版”是驾驭不了课堂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变革备课模式,要求教师备课做到“新四备”。

1、备文本 对文本的解读仅仅局限于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练习设计是不行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还要求教师熟读文本,备文本的整体把握,备文本主题的价值取向,备文本的最佳设疑点,备解决重点问题的突破口,备重点语句解读的多元性、备文本的个性化朗读等等。这就逼迫教师自己去深入地钻研教材。

2、备学生 备学生不仅仅要备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质疑能力、自学习惯、合作意识、探究水平、学习方法及现有的语文素养。学生的思维会在哪里碰撞,会在哪里阻塞;学生的设疑状态如何,设疑质量如何:学生自探需要多长时间,合探预设的侧重点在哪里;本节课学生自编题的核心是什么,怎样引导学生自编题能够体现本节课的重点等等,都需要教师悉心研究,一一剖析。

3、备学路 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非千课一道腔,陷入模式化。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学路。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该年段提出的学习目标,针对文本特点,预设出恰当的学路。

4、备自己 即教师要审视自我、分析自己。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是否正确、全面、深刻;备自己对课堂生成的处理是否有把握、有方法;备自己是否能够灵活应对学生设疑、质疑、解疑这些不确定的情况;备自己的知识储备、文化积淀是否是一桶鲜活的解渴的“纯净水”;备自己处理本节课的精神状态与情感基调是否能够做到与学生零距离,与文本相吻合等等。

备课模式的变革,逼迫教师钻进教材,走进学生;逼迫教师立足学生,超越自我;逼迫教师自主“充电”,厚积薄发;逼迫教师更新育人观,树立大教学观。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一个相当完善的智育活动过程,因为它要求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获得一些知识和应试能力;它要求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尤其重视中差生的教育,而不是只管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它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简单的只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

站在课改的门槛上,展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明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更好!

下载再探“导学 精讲 勤练”的教学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探“导学 精讲 勤练”的教学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如何更好地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开 展 课 堂 教 学 赤土店镇初级中学 课研组 三疑三探的概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

    “导、练、改、评、再作”作文教学模式(合集)

    “导、练、改、评、再作”作文教学模式 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而作文教学则是语......

    导、练、改、评、再作作文教学模式

    导、练、改、评、再作作文教学模式 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而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

    简爱形象再探

    简爱形象再探 摘要: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塑造了一个敢于为正义、平等、人格尊严独立而与生活困境、社会歧视及男权主义进行坚决斗争的主人公,她的性格特征征服了无数读......

    再探民生银行事业部制

    再探民生银行事业部制2013年06月08日10:44 来源:华夏时报作者:刘飞正值海带收购季节,5月30日,民生银行再次组织媒体前往福建调研海洋产业金融链。记者在福建霞浦县一家海带加工......

    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

    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

    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

    “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 呼兰区顺迈小学位于利民开发区内,始建于1999年,是伴随着开发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所学校。学校秉承“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让教育充满阳光,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