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化圈再探(5篇)

时间:2019-05-12 07:0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文化圈再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文化圈再探》。

第一篇:罗文化圈再探

“罗”文化圈再探

陈大远

在一个农耕文化的研讨会上,我的论文《“罗” 文化圈——岭南溪峒农耕文化试探》首次提出“罗”文化圈的命题,也引起岭南学者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罗” 文化圈有了更多的新的见解和认知,“罗” 文化圈内有着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罗子国乃商周时僮(今为壮)族的一个小国,原是一个善捕鸟捉雀的罗部落。《左传》:桓公十二年,罗人欲伐楚,楚文王徙罗子于南郡枝江(西汉置枝江县,今属湖北宜昌市),史载罗国初都湖北宜城县西,后徙湖南平江县南,最后徙湖南长沙。罗子国传为祝融氏吴回的孙子陆终的第六子季连所创,是芈氏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支,与楚国同祖。罗是芈氏部落的分支,罗子灭国后改姓罗。楚的前身是芈国,商朝芈国不知都何处,罗子国又属苍梧族。据此,罗是受楚文化影响的僮佬族。

罗以国为姓,罗姓多为南方罗子国后人,今桂西土官姓罗的甚多,罗就是佬。清徐葆光送陈曾起宰荔浦诗:“木巢竹屋满山城,罗女蛮童椎髻迎;岁晏柴香输税罢,家家赛腊弄匏笙”。佬是僚,今以罗字冠首的地名多集中在岭南西南二江地区,与西汉时期僚族的崛起有关。故今“罗” 文化圈内,传承有楚文化遗风,更多的是僚文化。

两广所有罗字冠首的地名,未必都与罗国有直接的关系,但罗字出于僮语则无可疑。在僮人语言,罗字比其他文字的使用,意义稍为复杂,它有一小部分与“那” 字通,即田字的意义,有一大部分与“六”字通,即山地的意义,又有一部分乃指姓氏上的罗姓,更有一部分等于僚字。此外,罗与逻相通,又有时与乐字通,有些地方还与拉字通用。

“罗” 文化圈是以罗为冠首字地名划定的,应以罗字地名使用的稠密度确定它的中心地域,罗字冠首地名在罗定的南部罗太盆地和中部罗平、围底等东水河流域较为多,且这区域都是唐以前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所以,罗定的地方文化可以作为“罗” 文化圈的代表进行研究,恰巧,罗定的姓氏的构成、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演化、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的多元性等等正好对应印证了中原民族和岭南百越多民族融合的全过程,是中原礼制文化与土著百越文化长期交汇融合和演化的结果

“罗” 文化圈的姓氏构成和演变:

1、以颜色为姓,黄色为梁、良、龙;黑色为乌、林、覃;白色为高(泰语的白字)。

2、以国为姓,罗(罗子国);芈(楚前身的芈部族);土佬亦有译作佬字为刘姓或留姓;覃姓,一部分改为谭。3,、以居处为姓,如黎(山坡地)、利、俚等。

4、以职业为姓(象马援、羊牯、牛僧一样),韦(以养牛为职业),莫(以牧养黄牛为职业,僮人呼水牛为怀,黄牛为摩)。

5、以君主和中原性氏为姓,宋朝,有土著改姓赵;侬智高战败,有改姓侬;马姓为马援后人;黄姓土人,称远祖黄万定,曾随马援南征;褟姓,远祖褟纯旺亦马援将士;覃姓,有说为狄青军中谭三耀之后;勇姓,先祖勇获为吴王夫差的大夫。

6、其他如梁、蓝、兰(兰就是屋,干栏式建筑)等等。今已无芈姓,但在罗定的几个大姓氏陈、黄、刘的族谱中都记有芈氏太祖婆。证明了他们先祖曾 与当地土著原住民婚配的事实,芈姓往往成为罗定土著原住民性氏的代表。

罗定方言的构成,主要为白话(粤语),◆古话、客家话。◆古话是中原古汉语与土著僮藏语系交汇融合而产生的古粤语,可与白话直接交流,罗定的◆古话在广西昭平一带称地古话,在封开称标话,语音大致相同,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罗定多佬》,2001年收入我的《龙乡夜话》一书中,内容讲述罗定人不但自称为佬,对人亦称之谓佬,所有男人,不论什么人,除了当官的外,皆可称佬,这是当地僚族人遗留下来的一个奇特现象。后来封开县的一位同行将该文抄去,将罗定两字换成封开两字,变为《封开多佬》,以论证封开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封开是粤语的诞生地。广东省文史馆郑佩瑗专门研究了罗定的的粤语,她的论文《罗定粤语的研究是南江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已被《罗定春秋》一书转载。除了语音的研究,她举出罗定话中存有不少古汉语书面词语和罗定方言中有不少独具特色的词语。比如称女人为乸,妇女称夫乸,老妇称婆乸,母亲称老乸,恶妇称老虎乸或霸王鸡乸,小女孩称夫乸仔。甚至雌性动物也称为乸,如鸡乸、猪乸、狗乸、牛乸等。男人称为佬,但雄性动物却不称佬而称牯。广东是个开放的地方,受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地方方言日渐边缘化,粤语也一直在演化,只有在罗定、香港九龙等地理环境较特殊的地方,很多古粤语词汇才会得到保留。

榃字作地名在罗定的使用甚多,甚至超过罗字地名,榃字在唐代就已出现在岭南唐代《澄州无虞县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刻中(碑在今广西南宁上林县);荏苒一词,最早是以“奄延”写法首先出现在罗定现存岭南第一唐刻—《龙龛道场铭并序》中。在龙龛岩唐刻还发现100多俗写字和13个武则天创制的文字,说明汉语语言和文字自汉唐以来在罗定地方一直在发展演化。罗定人呼鸟为郎,读音为(罗康切),如白头郎、顶(读东)髻郎、钓鱼郎等。其它如,洗一帕面,服事老人,一只人等等土音土语和称呼。至今罗定词汇中常见,除了榃,■、◆、等很多字词在辞典里找不到。读音变化也多,如埇字不读(涌)而读(冲)。罗定的语言和文字是“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从事专门研究者不多,只要深入研究,必有大的收获。

罗定双阳驸马的故事是一个凄美的传说,讲述的是一个中原汉人与土著原住民婚配的故事,尽管故事里男女主人公角色转换,但民族融合的主题不变。双阳驸马的故事留下的是神滩庙和将军庙、大人庙。神滩庙是全国非常罕有,仅见于罗定的神庙,大人庙也有几种讲法,并且而融入了传说故事中。在僮语,大即是泰,泰即是地,大人即地人,罗定特有的大人堡、大人庙也可以认作为纪念当地土著主人(地人)的庙宇。

罗定的泷江(又称南江,今称罗定江),南往北流,北接西江,南通高梁,居两广之中,自古称为“全粤要枢”(旧称广东为东粤,广西为西粤,合称为全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边城烽火,血雨腥风,历代战争频仍,然而,民族之融合,从未间断。自明万历罗定建立直隶州后,成为开放之区,募民占籍,更加快了民族融合进程。由于开放,土客族人能够相互包容,文化更趋多元化。广西历史上曾发生长达数百年的土客之争,而罗定原住民的旧图和客家人的新图却各自相安无事。

醮会是罗定现存最古老的文化遗存,醮会最常见的跳神来源于古代的巫傩文化。巫傩文化,实为祭祀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一种共有的文化现象,是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及精神寄托。人避难称“傩”,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巫傩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楚国的传统文化是巫官文化,炎黄族掌文化的人叫做史,苗黎族掌文化的人叫做巫。苗黎族为盘古后裔,巫傩文化源于盘古文化,祭祀时使巫觋作乐,以歌舞娱神,包括有祭天、祭雷神、雨神、风神和祭祀开天辟地的盘古,尤以十月溯日祀五谷神,俗称“跳神”、“ 跳香”。罗定习俗于秋收后举行禾谷醮,其中的跳禾楼为跳神的一种,由巫师头戴女巫面具进行歌舞娱乐,分为请神、酬神、娱神、送神等,关于罗定“调禾楼”、“ 跳神” 的内容,我在《南江文化析疑》一文中作过详述。但由于近年一些人将带有现代色彩的“禾楼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义“ 打造” 成古代“调禾楼” 品牌,使其失去了原真性,原本的巫傩文化色彩及其本义发生蜕变,今日罗定民间醮会,多以马上饰游神、祭神等为主导,锣鼓齐鸣、炮统喧天的狂欢热闹场面依旧,家家户户宴请亲友,相互祝福,感谢神恩赐福,祈求神灵庇佑,明年再赐吉祥、五谷丰收,全村平安幸福。

罗定乡村俗例,尤重神社和祠堂,各乡村都有社坛和祠堂,每逢喜庆事都要到社坛和祠堂拜祭。社坛祀土地和五谷之神,是村民生存的根基,其次是水井,立有井神,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饮用井中水,便有了户籍;祠堂是为纪念远祖而立,中间用族谱将两者串联在一起,其迁徙的路线图记载在族谱之中。

民族融合后的各种文化已融入当地多元文化之中,我在《龙乡夜话》一书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述,如婚嫁时,女儿家出嫁前有哭嫁习俗(俗称唱字眼),到了男家时有“数嫁妆”和“振夫纲”习俗;丧葬时,有路祭、夜祭,路祭时有担幡买水、沿途鞭炮鼓乐齐鸣,谓之风光大葬,夜祭时整夜超度,鼓乐伴唱十二奶娘、行花街等等;葬后有偷山习俗,或将尸骨存于金斗放置于地头屋角,树根竹头,待风水先生选好风水宝地后再进行二次葬。此外节气及农耕习俗,各种忌讳习俗繁多,需作进一步的整理发掘。这是罗定地方文化的大概,从中可以看出“罗” 文化圈的文化特色和它的文化源流。

第二篇:简爱形象再探

简爱形象再探

摘要: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塑造了一个敢于为正义、平等、人格尊严独立而与生活困境、社会歧视及男权主义进行坚决斗争的主人公,她的性格特征征服了无数读者,她一直被视为不甘屈辱、勇于抗争的精神典范和励志的典范,是真、善、美的象征。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简爱》这部作品最常见的评价。但细读作品,我所看到的却是一个缺乏自信,时时感到自卑,有着报复心理,虽然追求爱情却又有着陈旧而保守的传统婚姻观的不一样的简爱。关键词:简爱、人生经历、报复心理、自卑、保守

简爱的人生经历

缺乏自信、时时感到自卑以及有着报复心理,简爱这种性格的养成与她童年在舅妈家以及后来在劳渥德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牧师家庭,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在一个充满了暴力而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在开篇简爱有这样的自白“只要想到要在冷飕飕的黄昏时分回家,手指与脚趾都会被冻僵,我便会觉得非常可怕。并且还要挨保姆白茜的一同责骂,这些都让我非常伤心。除此之外,我觉得自己体质比不上里德家的约翰、伊丽莎和乔治依娜这三个孩子,这又会令我在心里感觉到低人一等。”1在舅妈家,简爱的处境一直都是“低人一等”的。她在那个家里一直都是被孤立的。舅妈并不允许她同他们一家人团聚在一处,表姐们蔑视她。那位表哥则时常欺负、虐待她,以至于“我的每一根神经都对他感到害怕,他一走近,我骨头上面的每一块肌肉都会被吓得收缩起来”。不管是受了恐吓还是折磨,她都没有办法进行申诉,没有人会愿意站在她那一边。她从小就时常被提醒被暗示自己只是一个靠人养活的人,就连佣人也会觉得她连仆人都不如。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让简爱的性格更加孤僻和极端。虽然她惯于表示服从,但她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她小小年纪就知道竭力捍卫自己的尊严,不容许它受到半点亵渎和践踏。当她的恐惧超过极点时,她也会奋起反抗,她的反抗是尤为激烈的,“就像奋起反抗的奴隶,在绝望中打定 1[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贾文浩、贾文渊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3页 了主意,要将反抗进行到底”2。她咒骂表哥是凶手,是鞭笞奴隶的坏蛋,是暴君。很难想象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而会有这样极端的反映。而这些都是她在那个家里长期压抑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结果。在被关在红屋子里后,她的思绪开始翻腾,她不停的质问自己为什么总是受苦,总是要挨打挨骂。她发出了 “不公平!这不公平!”的呼喊,并开始下决心要将这种难以忍受的压迫摆脱掉,甚至产生了要逃离,逃离不成就不吃不喝让自己饥渴而死的想法。但她毕竟还是个孩子,在胡子乱想会有鬼魂出现之后她被吓坏了,但她的舅妈和仆人门并不理会她的恐惧,直到她晕倒在地。虽然事后简爱说道这件事并没有让她患上可怕的、严重的疾病,但还是让她的精神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当然这也让她的报复心理更加的强烈。她并没有咒骂她的舅妈,只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说道,“里德太太,你让我体会到了精神遭受折磨和摧残的痛苦。但我其实应该原谅你,因为我相信你并不明白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你在不断撕扯我的心弦的时候,也许还骄傲的以为是在纠正我的坏习惯呢”。听起来是漫不经心,但不难发现,这漫不经心的话里所夹带的那种报复心理:她希望自己的舅妈有天能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并因此受到良心的谴责。之后她对她舅妈说的自己的舅舅和父母会在天上看着,其实也是一样的心理。

后来在医生的帮助下,简爱被送到劳渥德学校。起初她也想做个人人都喜欢的好孩子,想要结交很多新朋友,想要得到大家尊敬和爱。她的同学对她非常好,老师也曾热情的夸奖她。但布罗克赫斯特的到来使得这一切都被改变了,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她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想要抢夺他人的利益,并告诫大家不要和她做伙伴。这让她感到了自己被狠狠的打倒在地上,自尊和脸面再次遭到了无情的践踏。但是,幸运的是,简爱遇到了伙伴海伦和老师谭普尔小姐。正是她们让简爱感受到友爱、平等、勇敢、信任和鼓励;并帮助她洗清了“罪名”她们让简爱从不幸的遭遇和种种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拥有了明智的思考和宽恕的美德,更让简爱学会了如何自尊、热烈、深情、无私地去爱。但好景不长,海伦因为肺病去世了,这对简爱是个不小的打击,她悲伤,难过,寂寞,无助⋯⋯于是她变得越来越坚强和叛逆。痛苦的童年结束之后,简爱就在洛伍德学校当了一名普通的教师。对她来说谭普尔老师一直扮演着母亲和保护人的角色,她的大部分知识 2[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贾文浩、贾文渊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7页 都源于谭普尔老师指导。但后来谭普尔的离开,使她的生活彻底变了样,她稳定的情绪还有把劳渥德当成自己的家的情感都随着谭普尔老师的离开而变得不复存在。简爱在劳渥德的八年里,几乎断绝了和外面所有的联系,在这几年中她按照一成不变的规章制度和作息习惯生活了八年。谭普尔的离开让她意识到了自己对于这种生活的厌倦。她盼望获得自由。于是,简爱在洛伍德当了两年的教师之后,决心摆脱受了八年的压抑的地方。她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离开洛伍德学校。她通过刊登广告,成为了桑菲尔德府的一名家庭教师。实现了自己在一个崭新的环境里挑战新的工作,开始新的生活的愿望。

十岁前在舅妈家以及后来在劳渥德的人生经历与简爱性格的养成是分不开的。因为从小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而又无处申诉,使她从小就养成了一种报复的心理。每一次反抗都会让她觉得有复仇的快感。那些不公平的待遇也使她从小就她孤独倔强,极其敏感。另一方面,无论是在舅妈家里,还是在寄宿学校,她的尊严一点儿也没有得到肯定。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她一直极力反抗来保护自己的人格。而她那些所谓的争取独立、平等、自由的行为,恰恰正是为了掩饰心底深藏的自卑。实质上她从小便是是一个内心极度缺乏自信,时时自卑的人。

简爱的报复心理

首先,简爱的报复心理即作者的报复心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其塑造的角色简爱身上投射了自己在感情方面、生活方面受到打击而产生的报复心理。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一部具有自叙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生于1816年,5岁丧母,8岁时上教士子弟学校并吃尽苦头,9岁时失去两位姐姐。1839年,夏洛蒂勃朗特当家庭教师时,又受到主妇的虐待。1842年,作者与妹妹爱米莉赴比利时布鲁塞尔求学。求学期间,她爱上了比利时皇家学院的教授康斯坦丁·埃热,但康斯坦丁·埃热已有合法妻子。1845年,全家曾寄与厚望的弟弟勃兰威尔因当家庭教师期间爱上雇主之妻而蒙羞受辱。虽然夏洛蒂·勃朗特否认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就是她本人,但在其塑造的角简爱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她自己的影子,从小被虐待,吃尽苦头,感情上遭受挫折。而书中的各个人物都能再现实中找到原型。再看《简爱》中各个人物的结局,更能说明作者的报复心理。简爱在盖茨海德府中时,受到其舅妈及其表兄约翰的虐待。最后她的表兄约翰在伦敦沦为一个十恶不赦、生活放荡的恶棍,债台高筑,终于在挥霍了大笔家产后死去。而她的舅妈里德太太也因此身染重疾,不治而亡。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那个阻止他们在一起的最大障碍,则从年轻时的美丽、富有,发展到纵欲、酗酒。后因疯狂而被囚禁期间又企图放火杀人,曾咬伤前来探视她的弟弟梅森,最终从由她纵火而燃烧的桑菲尔德庄园顶部跳楼自杀。这些都说明,当夏洛蒂·勃朗特无法宣泄其心中的怨恨时,也就将自己内心真实感受与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起来融于其文学作品中,使其报复心理得到满足。而身材矮小、穿着寒酸的简爱,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得到了“王子”的爱情,在上流社会的领域中战胜了那些有名的太太小姐,这是作者对于上流社会的一种报复,同时也说明,“在书中,夏洛蒂·勃朗特发挥其丰富的主观想象力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在书中得到补偿。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让位于书中作者想象中新的爱的秩序与结局。”3

作为书中的主人公,简爱自身也有着强烈的报复心理。不论是在生活还是感情方面。简爱在舅妈家的时候受到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而又无处申诉。她虽然习惯于表示服从,但她的情感爆发也是非常激烈的。她会像一个奋起反抗的奴隶一样,在绝望中打定了主意,将反抗进行到底。她没有力量来跟他们进行对抗,只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恨意。她咒骂表哥是个暴君,是凶手,是鞭笞奴隶的坏蛋。她跟她的舅妈说自己的舅舅和父母会在天上看着她。就在要被送去劳渥德之前,她还对她的舅妈进行了一番咒骂和控诉。“我很幸运你不再是我的亲戚了。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再叫你舅妈了。从今以后我也不想再见到你。要是以后有人问我喜不喜欢你,或是问起我在你这儿的日子你是怎么对待我的,我就告诉他,我只要一想到你,就觉得非常恶心,你简直就是个魔鬼”4。在看到她的舅妈被吓得针线活都吓得掉在了地上,面孔扭曲的像是马上就要哭出来一样,她的心中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愉快和胜利感。最后舅妈落荒而逃,她独自站在餐厅,就像个战场上的胜利者。这其实是一种报复之后的快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复仇是种多么幸福的滋味!它好似品尝一杯芬芳的美酒,温和而又香醇。但是在尽兴之后却又不免觉得有点刺激又心酸,让人感觉好像中了毒一样”5,而在感情上,也是如此。简爱曾对罗切斯特说过这样的话,“要是上帝赐予我一 34 《简爱中的报复心理》刘新建、张洪钧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0 年10 卷 第1 期 第45页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贾文浩、贾文渊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29页 5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贾文浩、贾文渊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30页 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6她在追求一种平等,这种平等之中也包含了要让别人尝一尝自己受过的苦,这与她对待舅妈和表哥那种“恶人要有恶果”的态度实质上是一样的。

总是简爱是一个有着强烈的报复心理的人,不论是在生活还是感情方面。

简爱的自卑

简爱一直被视为一个为正义、平等、人格尊严独立勇于抗争的精神典范。她竭力捍卫自己的尊严,不容受到半点亵渎和践踏。实质上她这种超乎常人的自尊恰恰来自于她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肤浅的自卑。小说从头至尾都没有使她摆脱这一心理障碍,她的许多努力与其说是为了求得自由,不如说是为了摆脱自卑。出生于贫穷的牧师家庭,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没有出众的外表,这些都是简爱自卑的根源。她在舅妈家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小小年纪就知道用极为激烈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些都是自卑的表现。而后来被送到劳渥德之后,她尽力想做个人人都喜欢的好孩子,想要结交很多新朋友,想要得到大家尊敬和爱。她不断奋发进取,努力学习各门功课,并最终取得了第一名。她懂法文、懂绘画、懂音乐、懂写作。她所做的这些上也都是为了摆脱自卑感。简爱的自卑还表现在她对于自己外貌的不自信。她的外貌并不出众。无论是她在舅母家里面对着的两个姐姐,还是后来在桑菲尔德遇见的情敌英格拉姆小姐,这种骨子深处的自卑都一直存在。当多年未见的白茜来看望她时,她只觉得白茜见到自己一定非常失望。并一直强调,白茜并没有对自己的外貌表示赞许。而后来遇到罗切斯特时,她的自卑表现的更为明显,她一直觉得“矮小、苍白、五官长得那么不端正的自己配不上魁伟英俊、有钱有地位的主人公罗切斯特。认为即使在他面前呆上几个小时,他也不会看她一眼。而只有英格拉姆那样漂亮、高贵、多才多艺的小姐才会让他迷恋。在答应了罗切斯特的求婚之后,她的自卑感仍然时时跑出了捣乱,她觉得自己无论是身材外貌还是身份地位都与罗切斯特先生不匹配,对彼此的爱情一直有种不真实、不信任的心绪,一直觉得自己仿佛是在做梦。同时她也在恐惧,害怕自己会像英格拉姆小姐那样被抛弃。在面对费尔费克斯太太的怀疑时,她的回答是“为什么,难道我是怪物吗?难道我就不可能得到罗切斯 6[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贾文浩、贾文渊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209页 特先生真诚的爱吗?”7听上去是对费尔费克斯太太的反驳,但这其中实际上也透露出了她对这份感情的怀疑与不信任。这种不真实感在结婚当天她得知罗切斯特夫人存在的时候最终决堤。她的离开与其说是为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不如说是因为对自己的婚姻的怀疑和不认同而选择的逃避。而通过作者对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关系的设定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简爱的自卑。罗切斯特虽然魁伟英俊、有钱有地位,但他在简爱的面前往往都是以弱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初次见面时罗切斯特先生从马上摔了下来,不得不扶着简的肩膀才又回到马背上;后来他床上的帷帘被“疯女人”点着时,是简及时扑灭了火,救了他一命;梅森来到他家时,罗切斯特先生一听到这个名字就全身发抖,并向简说:“简,以前你曾经让我靠着你的肩膀,现在再让我靠着。”8;最后,罗切斯特因为一场大火变得又瞎又残,而简爱则继承了叔父的遗产,变得十分富有。而且愿意和他在一起,并表示只要她还活着就不会让他感受孤独之苦。这时的简爱扮演着情人加慈母的角色,显得又多情又崇高。作者一直试图在他们之间营造一种平等关系。夏洛蒂给予了简爱一笔遗产,为了使她进一步摆脱自卑。但外貌却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只好削弱对方,通过将罗切斯特描写成一个弱者,以此来弥补他们之间的差距。但这也更加突显出了简爱的自卑。那种因为金钱和地位上的不平等而产生的自卑。

简爱的保守

在作品中,夏洛蒂让简爱说了这么一段用来追求平等的宣言:“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够容忍人家将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将我渴望的一点水自杯中泼掉吗?你以为我地位卑微、境遇贫寒、个子矮小、容貌平常,便没有灵魂和感情吗?你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同样高尚,感情也和你一样丰富。如果上帝赋予我一点美貌与财富,我就能让你在离开我时同样觉得难舍难分。现在我并不是通过世俗以及惯例的方式在和你讲话,甚至都不是通过凡胎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交谈,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而拜倒在上帝面前的灵魂那样平等。因为本来我们便是平等 78[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贾文浩、贾文渊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219页 [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贾文浩、贾文渊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166页 的!”9在简爱的心中她仍是站在男人的立场上来衡量女人的价值的,她也认为,金钱、美貌是女人取悦男人的资本。另外,简爱一直在强调平等,但是事实上她的表现却不是如此。她对于他们的爱情仍然会有种不真实、不信任的心绪。甚至担心自己会被抛弃。在她的潜意识里,她和罗切斯特仍旧是不平等的。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癫的妻子——伯莎,她不顾罗切斯特的恳求,独自离开了桑菲尔德。人们一直高度评价简爱的离开,认为她在爱情和尊严之间选择了尊严,即只能作为一个光明正大的合法妻子,决不做一个偷偷摸摸的情妇。认为这是她品德高尚的体现。但联系简爱继承了遗产后再次回来的事实,伯莎的出现只不过是给了她一个逃避的借口。因为在简爱的心中只有经济上的独立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可以给她获得“平等”的必要资格,只有通过这样的平等,简爱才能找到信心来克服她多年来一直为之受折磨的自卑心理。因此,当表哥圣•约翰告诉她:她已经获得了为数不少的一笔遗产时,她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这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恩惠,并且能够因此而成为在经济上独立的确实是一件光彩的事——是啊,我都可以感觉到这点了——这个想法在我的心中膨胀了起来”10在这一方面来说,简爱仍是一个保守的人,虽然她一直在强调平等。再看她对待婚姻的态度,又何尝不是对于传统婚姻的屈服和纵容。罗切斯特的婚姻并不幸福。在那段婚姻中他可以说是一个受害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同这个在楼上的女人一起生活了四年。四年不到她就把我折磨得够呛了。是她把我拖进种种可怕的令人堕落的痛苦之中,这是任何一个娶这种既酗酒又荒淫的妻子的男人都躲不过的”11伯莎使罗切斯特变得麻木和毁灭,甚至还曾经想到过自杀。正是简爱的爱使他重获有生气的新生活。罗切斯特认为简爱了解到了真相之后就会理解他,站在他那边,不会离开他。但是,简爱知道了真相后,还是选择了离开。而离开本身就是对罗切斯特原先的婚姻即传统婚姻的一种认同。对简爱来说,这个疯女人拥有作为妻子的合法地位。在她面前,简爱只能退缩,没有机会为爱的权利而奋斗。她不能面对所谓的只是名义上存在的“合法”婚姻,她失去了勇敢的反叛意识,放弃了对爱人的承诺,将罗切斯特又推到了痛苦的深渊。在这场爱情和理智的搏斗中,简爱一直保持着她的自尊以确保不被推翻和摧毁。9[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贾文浩、贾文渊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208页 [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贾文浩、贾文渊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326页 11[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贾文浩、贾文渊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259页 10但这种自尊显然拒绝了罗切斯特。这里,简爱的所谓的“充满个性”是以爱人的破碎的心和再次进入痛苦的深渊为代价的。在关键时刻,她扮演了一个逃兵的角色并放弃了她的宣言。她变成了一个守法的从不大胆越界的公民,成为了传统婚姻观的维护者,却把自己的爱人又推回到原先那个痛苦绝望的深渊。我们不得不说简爱在这里有些狭隘,自私和无情。她明明坚信:婚姻是要以爱情为基础的,但面对罗切斯特那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她仍然选择了认同。可以说,简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保守的。

参考文献 [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贾文浩、贾文渊译,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日] 岩崎允胤:《人的尊严、价值及自我实现》,刘奔译,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3年

[奥]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顾天天译,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11 《简爱中的报复心理》刘新建、张洪钧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0 年10 卷 第1 期

第三篇:再探民生银行事业部制

再探民生银行事业部制

2013年06月08日10:44 来源:华夏时报作者:刘飞

正值海带收购季节,5月30日,民生银行再次组织媒体前往福建调研海洋产业金融链。记者在福建霞浦县一家海带加工厂看到,从吊车上卸下的鲜海带已堆满码头。

“4月是海参收获期,5月则是海带收获季。”霞浦县三菜产业办主任杨家富大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养殖业属于周期性行业,收获后的海参必须卖出,以便为5月收购加工海带回笼资金。

“今年霞浦县海洋产业也尝到了利用信贷资金杠杆开发海参、海带、海洋产业链的好处。”在5月30日下午的海洋与渔业局座谈会上,杨家富直言。3月,该县县委常委邱开养亲自带队拜见民生银行福州分行行长苏素华和海洋金融产业部总监李彦发,获得了民生银行1亿元贷款支持,既稳定了海参价格,又解决了循环养殖流动资金的问题。破解“金融排除”风险

站在新标准化无尘厂房施工现场,霞浦凯源集团董事长郭仕权告诉记者,“该公司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客户利用贷款杠杆扩大了养殖、加工、烤干能力,尝到了撬动生意的甜头。去年公司产值突破了1.2亿,今年将突破2亿,未来待新厂房落成,与民生银行合作的3000万贷款到位,公司将进入规模化经营,未来或可进入海交所平台筹集资金,引起资本市场关注,提升公司发展机遇。”

从2002年的一家“作坊式”的水产品加工厂,到配套国家级良种、养殖、加工、专业人才基地和市场化平台,创建“白野轩”品牌,走上规范化经营,郭仕权整整用了10年的时间。

对海洋经济发展来说,一直存在着“金融排除”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海洋产业容易受“台风、赤潮、高温”自然灾害影响,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二是固定资产中动产如海产品、船舶等占比较高,用于贷款抵押的专用设备可变现性差、抵押率低。

民生银行将金融事业部结合专业的海洋渔业探究,打破了这一现象。2012年6月,总行与福建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承诺在3年内为福建海洋等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提供500亿元的授信支持。一年后,福州分行已为1586家海洋渔业客户提供了60亿元的金融服务,其中小微客户为1503家。

据李彦发介绍,福建分行打破金融排除风险的模式为:在开发业务模式上,以核心企业如远洋、加工、冷藏为基点,辐射带动上下游企业,以达到资金闭环运作和产业链整体控制。

从传统的贷款模式看,全产业链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信贷操作业务模式,如信贷讲“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三查制度。

李彦发举了个典型案例:民生银行通过水产加工这一核心企业介入“饲料—养殖—加工—冷链物流—贸易流通”产业链,向上游深挖至水产养殖客户,进而对其进行授信;然后再往上深挖至饲料加工企业。这样一来,给水产加工客户的贷款会支付给该行水产养殖客户,水

产养殖客户也会付款给该行的水产饲料加工企业。如此,下游的冷链物流、贸易流通企业以此类推。

这就在保证了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也提前预防了中小企业挪用信贷资金难题,传统的贷款“三查”工作在全产业链的模式中同时完成。在防控风险链条上,民生银行在担保机制上也做了很大程度的调整,针对海带、紫菜、海参等小微养殖户,采用“城市商业合作社+互助基金”模式。具体来说,入社社员根据贷款额度最低20%的比例缴纳保证金,组成资金集合,并通过基金管理人为其贷款提供担保。

2012年11月,福州分行首家海洋产业合作社互助合作基金在霞浦成立。半年时间,该社投放了2只海带互助基金和一只海参互助基金,共计230户,放贷近1.5亿元,规模迅速超过了早期成立的76家海带联保户。李彦发坦言:“联保现在做得越来越少了,我们仔细研究后还是觉得有些问题,‘互助基金’模式与‘联保’模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联保模式借款人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

通吃“全产业链”开发

民生银行发展海洋渔业第一个理念就是:全产业链、全流程、全覆盖。

所谓的全产业链,是指海洋渔业,从饲料、养殖、加工、水产贸易到冷链物流,以及近海、远海捕捞,形成的全产业链的融资,如李彦发列举的上述典型案例小样本。全流程就是每个流程形成相应的供应链,通过配套的资金满足整个产业链的资金需求。

民生银行福州分行实践探索课题组报告详细阐述了“海融通”海洋渔业全产业链金融开发方案:一为传统金融产品层面,“渔货通”主要侧重交易融资业务开发,包括为5个海洋子行业设计的渔船贷、油补贷、海域贷、育苗贷、出海贷等25个子产品;二为新兴金融产品层面,“海洋投行通”,综合运用理财、发债、投行等金融工具;三为支付结算层面,“海洋商户卡”集结算、理财、融资、服务于一体; 四为高端私人银行层面,该行拟与福建省海洋渔业厅、省财政厅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为50亿元的“蓝色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海洋产业企业股权投资。首期发行2亿元,其中省政府出资5000万元。

民生银行内部人士称,“三全”模式使得海洋产业中核心企业对民生银行的依存度显著提升,其他同业不仅介入相关产业的难度大幅上升,复制民生银行模式的难度也极高。

李彦发称,发展海洋渔业第二个理念就是,推动大中小、本外币、表内外、银非银“四个一起做”,特别是大企业项目,以不占信贷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表外业务。

如针对上述凯源集团产业升级的需求,并不仅仅靠银行贷款推动。在5月30日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座谈会上,李彦发发言称,“做产业整合需要通过银行与信托、基金、私募、证券、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合作,把社会的闲散资金吸引到行业中来,发展壮大海洋渔业。”在具体推进上,民生银行当天还特别邀请了国金证券(600109,股吧)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陈昕和福建嘉华创业投资的董事长刘奇志调研参观了盛威工贸公司、溢源海洋食品开发公司等当地龙头民营企业。

针对远洋捕捞客户,民生银行利用远洋渔船在境外加油的特点,推出“内保外贷”业务:即企业在该行开立人民币备用信用证,然后持证到境外外币融资,方便了客户融资的同时,减少了客户汇兑带来的麻烦和风险。

民生银行确立远洋捕捞独占优势的手段还不仅止于此,直接以船厂阶段性担保,可以说是该行锁定捕捞业务的“独门武器”。为鼓励远洋出海,2012年农业部下发了“海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中央投资补贴”政策。本报记者了解到,为第一时间战略部署,制定渔船批量更新改造金融服务方案和营销策略,民生银行多部门联合成立的渔船改造升级项目工作组,总行副行长毛晓峰亲自出任组长。

2012年,民生银行仅在福建省就有近5亿元的造船补贴,涉及省内的21家远洋捕捞企业。其中有11家得到了民生银行福州分行的贷款支持,授信额度13.35亿元,另有一家1800万授信等待总行最后批复,此外5家已达成合作意向,涉及远洋渔船200多艘。

从风控角度来说,面对新成立的远洋捕捞公司,如此大规模授信,民生银行如何把控?李彦发自信地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跳出了无抵押不放款的固有思维,开创了“船厂阶段性担保”方案:第一步,贷款给指定的造船厂进行阶段性担保,前提条件是造船厂必须在民生银行开户,实时监测资金流向,防止挪用。第二步,由于农业部给远洋捕捞30%的政策优惠,补贴账户也要在该行开户。比如一艘1000万的船,其中300万是国家补贴,企业只投700万。第三步,船造出来后到银行做3-4年期限的贷款抵押,前提是远洋捕捞船的柴油财政补贴账户也必须开到民生

银行。根据“去年油补今年发”原则,贷款有了指标依据。据上述内部人士透露,只需3年的油补就可以还清贷款。

第四篇:再探巴尔扎克《高老头》人物形象

再探巴尔扎克《高老头》人物形象

张甚09汉语言文学三班

摘要:《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开头部分,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巴尔扎克所关注的焦点之

一。本文试从文本内容与作者生的活经历和思想观念相联系的角度诠释作品人物形象的意义与内涵。

关键词:《高老头》 ;巴尔扎克;社会哲学;女性

写于一八三四年的小说《高老头》是巴尔扎克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其内容展示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社会中贵族、平民的生活本相,有力批判了巴黎上层贵族奢侈浮夸的生活作风,引出对金钱、亲情等问题的严肃思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作品塑造的高里奥老头、拉斯蒂涅、伏脱冷等一系列经典人物形象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学术界目前对于《高老头》的研究大部分都沿着传统路线,即从文本和作家艺术创作风格关系的角度研究文本。但笔者以为,巴尔扎克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很大程度上加入了自己对于人物形象的体会和理解,而这种体会又是与巴尔扎克本人的经历以及他当时的实际情况分不开的。因此本文试图从作家本位与作品本位之间找出固有联系,从二者的作用关系上阐释作品人物形象,进而展示巴尔扎克创作这部作品的深层次内涵。

从宏观上讲,众所周知,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七九九年,写这部作品时是三十五岁。这一时期,巴尔扎克的主要女性支持者由德.贝尔尼太太变为德.贝尔尼太太和韩斯卡夫人以及聚尔玛卡罗三人,新的倾慕者为巴尔扎克新的创作动力和灵感的同时也在交往中不自觉加深了作者对于社会的认识,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与韩斯卡夫人的书信交往内容中。相比较于德.贝尔尼太太对于巴尔扎克创作的“慈爱”的指导,韩斯卡夫人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认识更能站在社会层面上,也相对较为严格,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定位不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是巴尔扎克和韩斯卡夫人书信交往的初期,而最初韩斯卡夫人便是以倾慕者身份定位的,而非德.贝尔尼夫人的情人身份。这一点对于我们研究这部小说意义重大,因为 1

同等重要的女性的不同身份是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形象有了多重性格样式。我们在他的很多作品的人物形象中(不只是女性形象)都可以找到这两个人的影子。相比于巴尔扎克同一时期创作的两部作品《塞拉菲塔》和《金发女郎》,三部小说各自呈现了作者作者三种不同的观念,也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既向往奢侈的上层生活又不愿为追求名誉而牺牲尊严的复杂心态。这种心态在《高老头》这部作品中隐含在了对上层生活的描述和对不同特征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据统计,小说中占了篇幅的人物形象不下于10个,其中尤以高里奥、拉斯蒂涅、伏脱冷、德.薄赛昂子爵夫人等人最为主要。下面笔者将从两个角度分别谈谈自己对于这些主要人物的理解。

一、对于现实社会哲学的思考、审视和无奈

我们主要谈四个人物:拉斯蒂涅、伏脱冷、高老头和薄赛昂子爵夫人。首先看拉斯蒂涅,作品中他的活动是主要线索,而他个人也是作者思想倾向的最主要承载者。小说开篇,年轻的穷大学生初到巴黎不久,便对财富、尊严、女人等上层贵族生活起了兴趣,同时他分别遇到了自己所渴望的女人的父亲——高里奥,教他用残酷手段取得财富和地位的伏脱冷以及好不容易攀来的贵族远亲德.薄赛昂子爵夫人。三个人或用行动或用言语向他展示了要成为上层贵族的不同方式。在这里,巴尔扎克其实和我们一样都存在这样的疑问,即拉斯蒂涅应该走什么路?三个人有着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又代表着他们各自所信仰的社会哲学。

相比较而言,从某个角度说,高里奥不自觉中为拉斯蒂涅提供的道路与子爵夫人给他的指示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暗中追求德尔菲娜,充当她的情妇来取得上位的。就其方式来说,二者也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都是通过相对平稳的不流血的方式完成目的。但如果我们从各自目的的角度看,二者实质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分解开来,高老头为拉斯蒂涅谋上位是为了满足他变异的父爱的私心,出于这一目的,他对拉斯蒂涅百般讨好,实质上是利用拉斯蒂涅来争取女儿的爱。在与高老头为邻和与德尔菲娜的交往中,高里奥对于女儿近乎疯狂的爱使拉斯蒂涅将他作为爱的化身,这一点可以在小说的最后得到印证。德.薄赛昂子爵夫人之所以为拉斯蒂涅谋上位的原因有二:1.子爵夫人对于远房表弟的同情与认可。这主要是由于她的人格原因(这一点在前文叙述的拉斯蒂涅的姑妈的信和对拉斯蒂涅的外在条件和机智能力的描述中已有交代)另外还由于子爵夫人在与拉斯蒂涅的接触中感受到并认可他优秀的个人质量,并认为这种质量是上层社会中少有的。(这点可以从她在告别舞会上与拉斯蒂涅的谈话中看出)2.出于自身的囧境,想以拉斯蒂涅的上位消磨代替掉自己的挫败感。这一点我们从拉斯蒂涅第一次拜见她时的那段谈话中经分析便可得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与高里奥相比,子爵夫人对于拉斯蒂涅的帮助少了许多功利主义色彩,但也不是完全出于同情与欣赏,这一点上又与伏脱冷对拉斯蒂涅的帮助有相似之处。

如果说,我们认为高里奥为拉斯蒂涅提供的是一条和平的图景式道路,子爵夫人为他指出的是一条和平的现实性道路,那么伏脱冷为他提供的则是一条暴力的现实性道路。我们可以在文本中读到伏脱冷对于社会的认识,如:“你要在巴黎显露头角,就得有三匹马、两架车,白天用轻便的双轮车,晚上坐四轮轿车。”等等,这些话巴尔扎克在实质上是认同的,我们参阅相关资料可以知道这一时期正是巴尔扎克开始大肆花钱应酬,讲究排场的时候。

伏脱冷和子爵夫人的说法,总结起来即争取在上流社会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本和残酷手段。在巴尔扎克看来,前一部分(物质资本)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于后一点(残酷手段)则存在疑惑,在这种疑惑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即上文提到的疑问。我们来看巴尔扎克的个人经历,不难看出这个疑惑是必然的。巴尔扎克从小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成年之后又以作品创作为主,接触社会不多,成名之后来自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冲击使他加深了对财富地位向往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于上位手段的疑惑,这种疑惑实质上是思想上完成对已有倾向认同前的犹豫和挣扎。我们知道,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为作家的思想结晶,其阐释过程也就是作家的思考过程。随着《高老头》创作的进展我们看到,巴尔扎克的这种面对现实的社会生存倾向越来越明显,他越来越相信只有通过追求奢华,并坐拥奢华才能向上层社会发起冲击。在这一点上,他比斯丹达尔更加明确。相比于巴尔扎克,斯丹达尔的《红与黑》阐释了与《高老头》近乎相同的社会生存哲学,而斯丹达尔将主人公于连的结局归于死亡,说明在创作过程中,斯丹达尔终究没有认同那种社会生存观,而巴尔扎克无论是在《高老头》还是在其后期的作品《贝姨》里都是基本认同的,但同时,在基本认同中,出于对天性良知的思考和对社会生活中极端差异的对比,作者还是部分保留了对于这种生存观的质疑。总结起来,作者的态度应该是基本认同(拉斯蒂涅最后向巴黎上层社会“宣战”)之上又有自

觉抵触的部分(书中暗含的思考和批判),这些给作者带来了对社会生存的疑惑和无奈,虽然这种疑惑越来越少,但究其始终一直存在。

二、对女性形象的不自觉认同

在这一方面我们主要谈的是德尔菲娜、阿娜斯达琪和德.薄赛昂夫人三位女性形象。可以说,在塑造这三位女性形象时,巴尔扎克在对她们各自缺点进行揭露讽刺的同时也给她们很大程度上的同情,这无不显示了巴尔扎克在文本创作时对女性形象的偏爱和不自觉的认同。具体来说,首先是德尔菲娜,她是令拉斯蒂涅一见倾心的银行家太太,也是高老头的二女儿。她是高里奥的掌上明珠,她向往登上子爵夫人的厅堂,同时也因婚姻不幸而寂寞空虚。虽然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太太,她渴望金钱和富贵生活,并不时榨取高老头的财产,但与文本中大多数形象相比,她有着些许天真,是少有的对其他人(除情人)有“爱的表现”的人;与姐姐莱斯多夫人相比,她是时常将爱表达给父亲的。这一点拉斯蒂涅一开始便已经认同。因此,可以这样说,在巴尔扎克给予德尔菲娜讽刺的同时也保留了她人性的闪光点,可以说是暗含了对她的赞赏。至于阿娜斯达琪,我们认为作者对她则是暗含了对她的同情。小说最后在高里奥临死之时,拉斯蒂涅第二次去莱斯多公寓时看到莱斯多夫人,这一段文字将因受到精神打击的她描写的尤为可怜。再往后,在高老头昏迷之后,姗姗来迟的阿娜斯达琪在道出了自己对于父亲的愧疚,表达自己对于父亲由衷的爱时,也得到了拉斯蒂涅和读者的理解。笔者以为,作者通过她的这番话想要向读者说明,作为一个贵族夫人,即使有对父亲强烈的感情也不能脱离她所在的群体,只能服从于既定的社会规则,表现对父亲的冷漠。因此,从这个角度,与其说作者批判的是阿娜斯达琪,不如说批判的是她背后的社会阶级固化的体制。

与德尔菲娜和阿娜斯达琪相比,德.薄赛昂子爵夫人是一个较为中性的人物,在她身上我们能看到些许德.贝尔尼夫人的影子。她以自己的社交地位有力提携了拉斯蒂涅并给他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就像是现实中巴尔扎克对于德.贝尔尼夫人的感激一样,文中拉斯蒂涅对于她怀有的更多的是感激。

以上所说的作者在文本中在刻画女性形象时一定程度上暗含的或赞赏,或同情,或感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巴尔扎克的个人成长经历。我们知道,从小母爱的缺失(母亲更多是爱她的私生子,即巴尔扎克的弟弟)和妹妹无微不至的关

爱使巴尔扎克心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具有圣洁的特点。此外,成年之后给予巴尔扎克热忱帮助的“导师兼情人”德.贝尔尼夫人和在这一时期以开始发展的韩斯卡夫人也使巴尔扎克心中的女性形象进一步美化,使巴尔扎克在创作时,更愿意将笔下的女性看作主题的承载者而不是直接批判对象,彰显她们的闪光点,给予她们同情,从而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对于女性形象的不自觉认同的观念。

以上笔者主要以文本内容与作者生的活经历和思想观念相联系的角度,从社会生存哲学和女性认同观两个层面考察分析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内涵。应当承认,由于本人学识理论上的不足,这种思想在文章中贯彻的不够全面、系统。要想更深层次的研究《高老头》,从这部名篇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创新性的内涵价值,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走的更远!

第五篇:再探“泸州二奶继承案”

再探“泸州二奶继承案”

作者简介:何娜(1989-),女,汉族,宁夏,硕士在读,西安交通大学,民商法。

摘要:泸州“二奶”继承案已过去良久,但是由于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笔者以该案为基础再次浅探该案,以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二奶”权利的保护。

关键词:继承;二奶;权利

一、案情回顾

四川泸州的黄永彬1994年起与张学英来往,1996年起二人公开同居依靠黄的工资(退休金)及奖金生活且曾经共同经营,但黄永彬与其妻蒋伦芳并未离婚。2001年2月起,黄病重住院,蒋一直在医院照顾,4月18日黄永彬立下遗嘱,将其遗产赠与张。4月20日该遗嘱在纳溪区公证处得到公证。黄去世后,张遂向纳溪区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被告蒋履行遗嘱。法院经过4次开庭,最终于10月11日依据公诉良俗原则判决驳回原告张学英的诉求。本案判决虽获得了当地民众甚至新闻舆论的支持,但却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争议。学者们多以遗嘱自由和保护家庭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中作者将从本案张学英的的角度来探讨“二奶”权利保护的问题。

二、“二奶”权利何在1.平等权

“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在当今社会已被广泛接受,不论是由国家还是国际组织制定的法律,平等权也已经成为人生而为人的一种基本权利,任何人都不应因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等受到歧视。在本案中,原告张学英至始至终都被冠以“二奶”的称呼来对待,在群众以及媒体面前她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原告和被告的地位悬殊,甚至于法官作出判决的时候都不得不考虑大众的舆论倾向。张学英所应享有的被平等对待、被尊重的权利已被舆论抛之脑后,以至于她出席法庭维护自己利益的勇气都没有。

2.受遗赠权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做出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且达到其他条件则可获得遗赠。根据该规定,张学英作为民事行为能力人不仅有权获得遗赠,而且可以请求法院强制执行。但是结果却是法院以违反公序良俗原则而判定该遗赠无效。且不说遗赠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除非违反法律的强制性的规定,遗赠人可以将自己的遗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任何人,而且“二奶”仅是社会上对一类人的称呼,并不能否定其民事主体的地位,既承认其是合法的民事主体,“二奶”当然有权接受遗赠。

三、从法院判决看“二奶”权利遭受的侵犯

1.公序良俗原则与规则

纵观全案,从《继承法》来说,首先要看遗赠协议的有效性。从形式上看,黄某作为遗赠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他的意思表示真实,遗赠协议也经过了公正。从协议内容来说,黄某所处分的的部分财产并没有损害法定继承人蒋伦芳及其养子的利益,也不存在为胎儿或者抚养的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保留份的侵害,同时并没有因为遗赠而侵害遗赠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其他合法权益,而且受遗赠人张学英在黄某生病期间对黄某悉心照料直至其死亡。从上文来看,遗赠协议形式和内容上都符合法律规定,原告理应获得遗赠。而法官以如果按《继承法》处理本案就会助长第三者、包二奶等不良社会风气为由,违背了法律所应体现的公平、公正的精神而放弃了《继承法》具体规则的使用。他们根据《民法通则》第7条公序良俗原则的规定,认定黄某赠予张学英的行为违反社会公德,从而判定遗嘱无效。从上述来看,本案中使用原则和规则判案所得的结论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都知道,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最基本的法律原则,它指导民法法条的制定与使用,是民法的精神所在。它并不规定具体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因此一般情况下,民法基本原则并不会被直接使用。当基本原则被具体化为可以直接适用的规则时,它实际是找到了承载它的可适用的法条形式。在这里,可以被适用的是作为法条的法律本身,而不是作为法律理由的民法基本原则本身。所以作者认为在本案中,一、二审法院都援用民法基本原则进行裁判是不恰当的。

2.行为与法律行为

在本案中,法官以黄某遗赠张学英的行为违反公序良俗为依据认定遗赠无效。公序良俗的对象是什么是我们判断是否违反该原则的依据。德国《民法典》第138条中规定要评判的并不是当事人的行为,而是他们从事的法律行为。由于违反善良风俗判断所涉对象是法律行为,即使当事人的某些行为应该受指责,但其作为完全民事行为人从事的法律行为的有效性却不容怀疑。

我国学者史尚宽指出: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同系以社会国家健全的发展为目标而使阻碍此发展之一切法律行为悉为无效。梁慧星在论述公序良俗的发展,从绝对无效到相对无效中也只提到了法律行为的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因此作者认为公序良俗的对象应该是法律行为,而不是行为。在本案中,违反公序良俗判断的对象是黄某的遗嘱行为,而不应对张学英与黄某的同居行为进行评价,并以他们同居行为的不道德性作为评价遗嘱有效与否的依据。尽管我国《婚姻法》中明确规定,有配偶者禁止与他人同居。张学英与有配偶者黄某同居确实也与我国的善良风俗不符,但是我们应该将该行为与法律行为即黄某的遗嘱行为区分开来。当然,如果黄某对张学英的遗赠是旨在酬谢其满足自己的性欲或旨在维持这种两性关系时,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违反善良风俗的。但是如果黄某是旨在感谢张学英多年陪伴或是感激张学英对他的病中相伴及照料或是给其提供生活保障,则这种行为就应是有效的。由于我们无从知道黄某遗赠的动机,也就不能认定是否这种遗赠行为确实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况且,上文中笔者已经提到本案适用公序良俗原则有失考虑。所以,该判决确实侵犯了原告的平等权和受遗赠权。

四、结论

笔者不否认社会上“二奶”现象是不道德的、不符合我国的善良风俗,但是道德上的可谴责性与法律权利的保护不容混淆。我们不应因他人的不道德行为而不道德的剥夺其应有权利。所以笔者认为在案件审理中,法官不只应该考虑民意,而更应该关注各方的利益来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胡吕银.法律行为内容的限制与违反善良风俗的适用-对一起遗嘱继承案的法理剖析[J].法学论坛,2002(17).[2]史尚宽.民法总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梁慧星.市场经济与公序良俗原则[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6).

下载罗文化圈再探(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文化圈再探(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教育与人生态度教育再探

    初中化学教育与人生态度教育再探 桂平市大湾一中甘冬文 【摘要】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

    再见了亲人.doc 三疑三探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管理员 来源:江城一小 阅读:1519 更新时间:2010-03-30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第一小 学 梁菁肯 一,教学......

    科学发展观哲学内涵再探

    科学发展观哲学内涵再探 [摘 要]科学发展观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环境学等具体科学的问题,而且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具......

    中国十二大饮食文化圈

    中国十二大饮食文化圈 所谓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得益于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不断交融的历史文化,中......

    天坛文化圈空间布局[5篇范文]

    天坛文化圈空间布局 天坛文化圈的主体部分在空间上以天坛为中心,形成“一场、一园、一大道”布局,沿顺时针方向“五点、五街(路)。在文化分布上呈现出传统文化“叠晕式”分布格......

    罗再梅2017—2018学年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二(1)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勐堆中心完小 罗再梅 在平淡与忙碌中,一个学期就这样一晃而过,这是我与这个班的孩子度过的第二个学期。这一学期里,孩子们个头长高了......

    03嫦娥再探月 探月 飞天中国

    专题三:嫦娥再探月 飞天中国 【时政热点】〖关键词〗嫦娥二号、探月工程庆祝大会 1。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再探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再探添加日期:2010年12月28日 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点击数:85 【字体:大 中 小】摘要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教学、口语习作教学的基础,然而......